小学六年级数学微课题
A. 六年级学生做什么数学小课题
1、原来甲杯比乙杯多2/5。
2、倒出苹果的1/5后,还剩24千克,说明24千克是1-1/5=4/5 24÷4/5=30千克,一只筐里装了半筐苹果,所以一筐苹果重量是 30千克×2=60千克。
清楚了吧,小朋友!祝您学习快乐!
B. 请大家帮我想几个适合六年级做的数学课题,要有 创意,价值
1.学校图书室的课外读物中,已知《儿童漫画》的二分之一与《少儿故事》的四分之一是24本;《儿童漫画》的六分之一与少儿故事的四分之一是20本。《少儿故事》有多少本?
2.在一张长40CM,宽20CM的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最大的半圆,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甲、乙、丙、丁4人的姓名很有趣:甲的名是乙的姓,丙的名是丁的姓,丁的名是甲的姓。又知,4个人的性命之忧柳、白、杨、丁4个字,没有人叫杨白,而丁的名又是另一个人的姓,此人的名又是名柳的认得姓,请你写出这四个人的姓名。(注明甲乙丙丁)
4.少先队开展植树活动,辅导员带领15名队员去种57棵树苗,辅导员先做示范种了一棵,然后全体队员动手种。男队员每人种4棵,比女队员每人多种1棵,这样刚好把树苗种完。这15名队员中,男、女队员各有多少名?
5.小明与小强玩掷币游戏。任意一次掷1枚硬币2次,如果2次朝上的面相同,那么小明获胜;如果两次朝上的面不同,那么小强获胜。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C. 小学六年级数学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有哪些
数的整除·运算·代数
D. 小学六年级小课题研究题目 (要稍微新颖一点的课题,任何内容都可以)O(∩_∩)O谢谢
环境保护的问题,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E. 湖北省监利县小学六年级数学课题
(1)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基础.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聂利观察到蜜蜂的翅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与书本的说法有矛盾.提出问题:蜜蜂到底靠什么发出嗡嗡声?作出假设:假设一蜜蜂是靠翅振动发声的;假设二蜜蜂是靠小黑点发声的.(2)观察、实验、调查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推理、判断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在科学探究中,还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聂利在探究实验中运用了观察法、对比实验法等方法.将发现写成论文并发表,其作用是进行表达和交流.(3)问题来源于观察,善于发现.只有具备掌握知识,敢于质疑,善于观察,乐于探究,讲究方法等,才能有所发现(答出3点即可).故答案为:(1)聂利观察到蜜蜂的翅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与书本的说法有矛盾.假设:蜜蜂是靠翅振动发声的;假设:蜜蜂是靠小黑点发声的.(2)聂利在探究实验中运用了观察法、对比实验法等方法.进行表达和交流;(3)掌握知识,敢于质疑,善于观察,乐于探究,讲究方法等.
F. 小学六年级数学小课题论文 研究题目: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你好!
设三边分别为a,b,c。a*a+b*b=c*c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G. 小学数学小课题,给高分!! !
小组成员:陈姝颖、洪雨彤、刘锦文
活动名称:一亿有多大
活动时间: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下午
活动主题:我们三个人组成的小组,开始做“一亿有多大”的数学小课题试验。我们这次选取的是一盒彩色的小球,先测算出一个小盒能装下多少小球,再通过推理计算,来得出1亿个小球需要多少个同样大小的盒子来装?
活动步骤:
1、 测量小球的直径:0.6厘米
2、 测量一个盒子的体积:2.3×2.5×1.75=10.0625(立方厘米)
3、 测试一个盒子可以放下多少颗小球:45(颗)
4、 计算:多少个体积为10.0625立方厘米的盒子能放下1000颗直径为0.6厘米的小球 ?
(1) 1000÷45=22.222
(2)因为有余数,需要23个盒子才能装下,最后一个盒子可以装几颗小球:
(3)22×45=990; 1000-990=10,因此,1000颗小球需要23个盒子,最后一个盒子里装10颗。
5、 计算:多少个10.0625立方厘米的盒子能放下10000颗直径为0.6厘米的小球 ?
(1) 10000÷45=222.222
(2)因为有余数,需要223个盒子才能装下,最后一个盒子可以装几颗小球:
(3)222×45=9990; 10000-9990=10,因此,10000颗小球需要23个盒子,最后一个盒子里装10颗。
6、 计算:多少个10.0625立方厘米的盒子能放下1亿颗直径为0.6厘米的小球 ?
(1) 100000000÷45=2222222.222
(2)因为有余数,需要2222223个盒子才能装下,最后一个盒子可以装几颗小球:
(3)22222222×45=99999990; 100000000-999999990=10,因此,1亿颗小球需要2222223个盒子,最后一个盒子里装10颗。
结论:
1亿颗直径为0.6厘米小球需要2222223个10.0625立方厘米的盒子来装,最后一个盒子里装10颗。
通过这次数学小课题活动,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体积,体积如何计算,并学会推算的基本方法。运用的计量工具有:尺子,计算器。
一堂综合实践课
松坪学校小学部 六(5)班 杨茗
在上周四,我们班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课。内容是测量鸡蛋的体积。
课前,祝老师把我们分成了6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瓶水,一个长方体容器和一个鸡蛋。
开始上课了。首先,祝老师先用多媒体给我们播放了乌鸦喝水的图片,接着问我们:“你们在低年级的时候都学过一篇课文叫《乌鸦喝水》。那么,乌鸦是怎样才喝到水的呢?”我们都说是乌鸦将石子扔进瓶里,石子占了水瓶里的空间,导致水面上升。乌鸦才喝到了水。祝老师夸奖我们说得对。接着,祝老师取来一个装了一点水的瓶子。再将一些石子投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面随着石子的增加逐渐上升。祝老师又问:“同学们,我们可不可以利用乌鸦喝水的原理,来测量鸡蛋的体积呢?”我们都说可以。于是,祝老师便让我们自己动手作实验,测出鸡蛋的体积。我们小组先是经过一番讨论,确定操作方案,然后动手测量。
我们测量的步骤是:
第一步:在长方体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第二步:放入鸡蛋,通过测量并计算出其体积。第三步:取出鸡蛋,通过测量并计算出其体积。第四步:用第一次测量的体积减去第二次测量的体积所得的差就是鸡蛋的体积。我们小组的同学在操作中,有的测量,有的计算,还有的做记录。不一会儿我们就得出了鸡蛋的体积是48立方厘米。
过了一段时间,各小组都做完实验了。老师让我代表我们小组讲述我们小组的操作过程、方法和结果。于是我把我们小组的操作过程写在黑板上,我们的方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老师把各小组的方法汇总,跟我们说:“大家都利用了乌鸦喝水的原理测量出鸡蛋的体积。那么,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呢?”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一致认为,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例如西红柿,土豆等。
下课后,同学们还在议论纷纷,互相倾诉着上课的感受。我也很有感慨,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有关联,比如我们语文课学的课文《乌鸦喝水》,和数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我们当时学完这篇课文时,并没有理解这么透彻。因此,通过这堂课,我不仅知道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而且我更深的体会到语文课的课文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的哲理。今后,我在学习语文时不仅只是注重学习语文的语言和文字,还要认真分析文中的内涵,把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我所学的知识能融会贯通。
神奇的减法算式
南山实验学校南头部四(二)班黄迪玮
指导教师:曾卫明
在数学的大千世界里,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今天,我就发现了减法算式里的一种神奇规律,神奇得让人无法相信!
你一定很想知道吧!我就告诉你吧。一道普普通通的减法算式,你只要把“被减数”、“减数”和“差”相加再除以“被减数”,结果一定是等于2。你们是不是有不相信的感觉?说我在吹牛、说谎呢?不用急,一会儿就让你目瞪口呆了。
现在我们就来做验证一下吧。“5-4=1”是一道简简单单的算式,但具备了“被减数”、“减数”和“差”这三个重要条件。如果把“被减数”、“减数”和“差”加起来再除以“被减数”,也就是(5+4+1)÷5,结果是等于2。你一定还不太相信,以为是碰巧,那我们就再来试一试。
例如,64-38=26,(64+38+26)÷64=2;
150-90=60, (150+90+60)÷150=2;
4839-2761=2078,(4839-2761-2078)÷4839=2;
…………
以上几个例子,足以证明减法算式里确实有存在着“(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2”这个规律。“为什么呢?”着急的你一定会问。其实,其中原理非常神奇而又简单。大家都知道“被减数-减数=差”。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反过来想,可以得到“差+减数=被减数”。从这个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差+减数”所得的和就等于 “被减数”。当“被减数”、“减数”和“差”加起来时,它的和就相当于两个“被减数”。当它再除以“被减数”时,意思就是问加起来的总数(两个“被除数”的和)里有多少个“被减数”,所以必定就是2了。
这个巧妙的规律,隐藏在减法算式中。如果你非常清楚它们三个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解其中的奥秘了。
运用这个规律,我们还可以很快地解决一些数学“难题”。
如: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加起来的和是48,问被减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
因为(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2,
所以(被减数+减数+差)÷2=被减数,
所以被减数=48÷2=24。
开家米粉店
海滨小学六(1)班 李憬昱
20万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倒可以开家米粉店安安稳稳做生意。
(1) 先用15万元买一个小店。
(2) 剩下5万元做为第一个月的流动资金。
每月开支如下:
雇佣8个员工,买月工资800元,共:
8 * 800 = 6400(元)
米粉原料,每碗1元,每天大约500碗,每月一共:
1 * 500 * 30 = 15000(元)
每月总支出:
6400 + 15000 = 21400(元)
5万元流动资金还剩:
50000 — 21400 = 28600(元)
(3) 28600元做为机动资金。
每月营收:
每碗米粉售价6元,每月卖出15000碗,每月共收入:
15000 * 6 = 90000(元)
每月利润:
90000 — 21400 = 68600(元)
收回成本时间:
200000 / 68600 =~ 3(月)
大约3个月时间就可以收回成本。做这个生意不会有太大风险,既不会赚成爆发户,也不会亏得很厉害。
指导老师:刘永国
2004-5-9
一定要知道步长吗?
南山实验学校南头部四(1)班学生 郭嘉鸿
指导老师:曾卫明
数学第七册最后我们学习了步测。解答步测应用题时由于步骤多,数量关系复杂,加上长度单位的聚化,同学们都觉得麻烦,出错现象特别多。有没有其更加简便的解题方法呢?解题中我发现不少与步测有关的应用题其实不需要同书上哪样按部就班地先求出步长再算出最后结果。
如,第七册练习十三第四题:
李新沿80米长的直路走了四次,第一次124步,第二次125步,第三次126步,第四次125步。照这样的步子,他从学校到家走了500步。他家离学校在约有多远?
按照书上介绍的解题思路,这道题该这样解答:
1、 先求出步长是多少。
(124+125+126+125)÷4=125(步)
80米=8000厘米
8000÷125=64(厘米)
2、 再算出他家离学校在约有多远。
500*64=32000(厘米)=320米
答:他家离学校大约320米。
其实,这道题我发现还有更简便的解题方法。解法如下:
1、先求出80米李新平均一次走多少步。
(124+125+126+125)÷4=125(步)
2、再求出500步是125步的几倍。
500÷125=4
3、 然后求出他家离学校在约有多远。
80*4=320(米)
答:他家离学校大约320米。
这样解答不需要进行长度单位的聚化,做起来又对又快,非常方便。
从对这道题的思考中,我发现凡事只要积极思考,勤动脑筋,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海龟到底能活多少岁?
南山实验学校南头部四(2)班 汤碧君 陈 瑶
指导老师:曾卫明
大家都认为龟是长寿的吉祥物,因为龟的寿命的确非常长,传说龟能活一千年。但是,当我从数学课本上看到有关海龟年龄的练习题时,发现海龟只可活180岁。我感到很奇怪,人常说龟长寿,怎么书中说海龟只能活180岁?是不是弄错了?
我带着一个大问号走进了老师的办公室,想问个究竟。
没想到老师的回答更让我感到意外。老师说,海龟一般活不到150岁。
对这个回答我更有疑问了,到底谁说的对?我决定自己设法去寻找准确的答案。
信息课上,我打开电脑,迫不及待地从网络搜索引擎中键入“海龟,寿命”几个字,再点按“搜索”。转眼间几百条有关海龟寿命的信息马上来到了我的面前。资料显示,《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有记载的目前世界上发现寿命最长的海龟也仅152岁。
我又搬来了《中国儿童网络百态的生物》、《少儿动物网络》、《少年儿童网络》……翻遍了这些书。上述书中都认为海龟只能活100岁左右。
的确,不但传说中龟能活一千年的说法没有根据,课本上的数据出现了错误。
我于是对这道习题中关于狮子、大象的年龄也进行了一番“考证”。发现题中狮子、大象的年龄也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课本上的习题是这样说的:
“狮子可以活40年,大象活的年数是狮子的2倍,海龟活的年数比大象活的年数的2倍还多20年。海龟能活多少年?”(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0页第1题。)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狮子能活40年,大象能活80年,海龟能活180年。 按理说这一般是指平均年龄,但各方面的资料表明事实并不是这样。
关于狮子:
——幼狮2~3年后性成熟,成年的雄狮多离群营独立生活。寿命约20年。(中国大百全书——生物卷)
——在武汉动物园,一只叫“中中”的狮子已度过了它的30岁生日,这一年龄相对于人来说,意味着它已是85岁的老人了。野生狮子的寿命大多在17岁左右,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狮子正常寿命在20至25岁之间。狮子步入20岁就被称为老龄,目前“中中” 已是人类所能观察到的最年长的狮子了。(:北京青年报肖阳 贾红兵)
关于大象:
——亚洲象,12~15岁性成熟,寿命约60年。非洲象,约15岁性成熟,寿命60~70年。(中国中学教学网络全书 生物卷)
——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最近完成的一份报告显示,动物园大象的寿命已大大缩短。这份研究报告说,欧洲动物园内所饲养的大象寿命仅有15年左右,而野生大象的寿命则长达60至65年。
关于海龟:
——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是动物中当之无愧的老寿星。(《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
——海龟的寿命相当长,有的可以活到100年以上。
可见,正常情况下狮子的寿命约20年,一般不超过30年;大象的寿命一般在60~70之间;海龟的寿命最长约150年,一般在100年左右。
我想本来是一道可以让我们同时了解数学与生物知识的应用题,但是数据资料却出现了错误这会带给同学们不好的影响。我希望编书的叔叔阿姨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为了题目好计算就忽视知识的准确性。
巧算鸡蛋的体积
松坪学校六(5)班 夏昊
星期四上午,在期末复习迎考的紧张时刻,我们六年(5)班上了一节有趣的综合实践课。
上课前,老师把十多个牛奶盒剪开一个面(当然是最小的那面),再让我们把牛奶盒洗干净。
“叮零零……”伴随着一阵清脆悦耳的上课铃声,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静静地等老师来上课。当老师揭示本课学习内容——测量鸡蛋的体积后。同学们就小声议论起来“鸡蛋的体积有计算公式吗?”“就是算出来了,也肯定很复杂。”“老师肯定有绝招!”“对,肯定有。”就在我们感到茫然时,老师讲起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并用实物做了演示。接着问我们为什么乌鸦往瓶子里扔石头水位会上升呢?同学们抓腮摸耳,左思右想难以回答,最后一位同学随口说了声:“石头占了瓶子的空间。”老师说了声“对!”便从讲台上拿起一个小瓶子,瓶里只有半瓶水。他从旁边抓起一把石头,小心而又有序的把石子一粒一粒地放进瓶子里 , 瓶里的水面慢慢升高,最后快溢出瓶口了。老师风趣的说了声:“这下连小嘴麻雀也能喝着水了。”一句话逗得大家呵呵直笑。
在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的启发下,加上课前老师要我们准备的这些长方体容器和水。如何测量鸡蛋的体积,我心里已经有了一些眉目。当老师要我们分组进行测量时,我最先说出了我的测量方法。同学们听后都表示赞同。于是,教室里沸腾起来,有的倒水,有的测量,有的计算,还有的做记录。我们小组计算得最快。我们用的是水位下降法。其方法是:
第一步,先把鸡蛋和水一同放入长方体牛奶盒使鸡蛋完全浸没在水里,并计算出它的体积。
第二步,取出鸡蛋后,再计算出长方体牛奶盒中的水的体积。
第三步,用鸡蛋加水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得到的差就是鸡蛋的体积。 当老师要每个组汇操作过程和计算的结果时,杨茗代表我们组做了精辟的讲解赢得了老师夸奖和同学们的赞许。坐在后面听课的老师也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们像吃了蜜糖似的,心里美滋滋的,一种成就感由然而升。
当每个小组汇报完后,老师接着又说到:“大家刚才做的水位上升和下降法,都能测量出鸡蛋的体积,但有的时侯停水或缺水,大家想想可以用什么物质代替水呢?同学们互相小声议论着。“对了,可以用沙子!”一个同学像发现新大陆地大声说。接着老师便又用沙子为我们做了演示。试验证明沙子的可行性。
最后,老师问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郭俊羽第一个抢先答道:“以后计算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是啊!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计算出苹果,西红柿以及其它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了。大自然充满着无穷的奥秘,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究。
一节生动、活泼、有趣的综合实践课就这样愉快的结束了。
H.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
微型课题研究——
数学微型课题研究目录
一、教材内容分析研究
1.教材中内容设计与传统内容对比研究
2.教材中课堂活动、习题设计特色与分析研究
3. 教材的主题图的设计与功能研究
4.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文化研究
二、与新数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关于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2.自主、合作、探索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
3.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4.改善课堂活动与作业的研究
5.数与计算内容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6.空间与图形内容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
7.实践活动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
8.统计与概率内容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
9.小学数学的教具和学具的研究
10.与新教材配套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课件研究
1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
12、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3、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与教材相适应的评价方法研究
1.培养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研究
2.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评价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
3.关于评价数学学习中的兴趣、方法和习惯的研究
4.评价手段多元化的研究
5.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实验研究
6.数学测评内容与成绩记载方法的研究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巡视的有效性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流于形式、低效的甚至无效的课堂巡视还普遍存在着。在这种课堂上,当老师安排学生自学或者作业后,他们或者毫无目的地在学生之间转悠,只是为巡视这个环节走过场而已;或者只是以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维持学习秩序为主,不给学生以任何指导;或者只是装模作样地侧身看看、听听,“身入”而不能“深入”;或者只是催促学生,“请同学们做快一点!”或者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很不耐烦,“你怎么还不会!” 在他们看来,课堂巡视就是为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而进行的。
针对以上现象,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巡视的有效性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并将以下问题作为研究过程中需要分析与解决的问题:学生对课堂巡视的态度如何?如何让学生欢迎并主动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好每次课堂巡视?如何在巡视中培优辅弱,提升优秀学生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如何在巡视时指导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同的课型,不同阶段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预设不同的课堂巡视?如何根据巡视时的课堂生成来调整教学预设方案?又怎样通过巡视来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更好地沟通师生感情,从而构建高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二、问题的研究
(一).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领研究过程
在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我正在品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我知道了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全书贯穿了这一崭新理念;知道了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知道了生本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坚决地从师本教育转向生本教育,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我想,以上这些生本教育理念不正可以指导我对课题作深入地研究么。
(二).生本巡视与师本巡视的对比
在问题的提出中笔者所例举出的课堂巡视中的现象,便是典型的师本教育下的课堂巡视。很显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本巡视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从根本上违背了“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生本教育观点。生本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巡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在巡视时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细心地发现学生的错因,处理好课堂生成,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巡视构建高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
(三).课堂巡视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课上老师进行课堂巡视的一些想法,以把握课堂巡视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在课堂巡视中为学生服务,我对所在学校中高年级全体学生采用无记名答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比较丰富的原始数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1.在独立解答题目时,老师来到自己身边,有意露出作业本并希望老师指点的占47.5%,这些同学能从心理上能积极配合老师巡视;5%的学生根本不配合老师巡视,他们会立即盖住作业,怕老师看见;心理有点紧张,总感觉有点不自然的学生占46.3%;没什么感觉,自己照常解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的学生占38.8% 。
分析:学生是否配合老师的巡视,这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学习成绩有一定的联系,更与老师平时巡视时的态度或说明确点其实就是亲和程度及耐心有很大关系。
2.在老师巡视时,如果自己遇到了难解答的题目,你会怎样?举起手,请老师来指点的占63.8%;不敢举手,怕老师批评的占12.5%;不敢举手,怕同学笑话的占8.8%;空在那,先做其它题目的占67.5%。
分析:在独立解题时,遇到难题是常见的事,多数的同学能举手请老师指点,然而更多的学生选择空在那,积极主动的态度还欠缺。近十分之二的学生心理需要疏导,需要培养好问的精神。
3.在小组合作讨论时,希望老师到自己小组来只是听小组讨论的占31.3%;希望老师指导,并成为小组一员,参与讨论的占46.3%;要求老师到其他小组去,别影响自已小组的占5%。
分析:多数同学希望老师参与或指导自己小组进行讨论,说明学生很欢迎在小组合作时的老师巡视,同时也说明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要进一步培养。
4.在课堂上自己进行相关操作时,希望老师到我身边来,看我操作的占26.3%;希望得到老师指导的占77.5%;怕老师发现自己操作中的错误,最好别来到自己身边的占15.0%。
分析: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在巡视时来指导自己进行操作,怕发现自己错误而不希望老师来巡视的也有少数同学,他们需要老师从正面多多引导。
在调查问卷给老师的建议一栏中,有些学生这样写到:老师应该一边巡视一边把
发现的问题及时告诉全班同学,一边巡视一边讲课,这样全班同学的正确率就会提高;在巡视到学习差的学生身边时,如果发现他们有许多题目不会,请稍微指导一下就好,不要停留太多的时间,这样会浪费别人的时间,应该让更多同学都得到指导,不要让有些同学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够重视;老师,您在巡视时有时发现我的新颖解法,请向全班同学介绍;请老师课堂巡视时,应该到处都看看,不要单独站在哪个学生的身后,让这个同学感觉不安,好像自己的题目做错了一样,有时不知老师在身后,猛一回头,就被吓了一跳;老师在课堂巡视的次数不宜过多,如果过多会影响我们,会令我们过度紧张;我希望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我们的错误不要说出来,用手指点指点就行,这样我的自尊心就能得到很大满足。这些都是学生原始的话语,透视这些真实的表白,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巡视了。
(四).教学实践与课堂巡视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课堂巡视策略呢?笔者就自己具体的教学实例,作了以下研究:
1.推崇“走马赏花”
每堂课的时间十分有限,每次课堂巡视也只能以秒来计时。在这短暂的几十秒时间内,教师要捕捉到反馈信息,了解掌握学情,并迅速作出相关的教学举措,也就是说要有类似于“走马赏花”巡视效率。“走马观花”只注重速度,仅注视表面现象,忽略了问题的本质,“走马赏花”则需要教者敏锐的观察力,有效的分析与判断力,既能观察到所有的花情,又能欣赏到几朵别具一格、特艳的花,最终能快捷合理地调控好教学。
【案例】学习了百分数应用的第一个例题后,学生开始练习教材上的题目:六年级一班有48人,其中30人会游泳。会游泳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我在巡视中发现,全班学生列式全部正确,可在计算30÷48时,全班多数学生都在草稿上列上了竖式 30÷48 进行计算,只有肖祝均、花明露两个同学是这样计算的:30÷48=5÷8=62.5%,他们两人没有用草稿,并且很快计算出来。
我知道,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并且记熟了常见几个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值,如1/2=0.5=50%,3/4=0.75=75%,3/5=0.6=60%, 1/8=0.125=12.5%等,然而在平时的计算中却很少有同学主动运用这些结果让计算简便,尤其是在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看来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真是势在必行。于是,我马上让这两朵“花”向全班介绍他们的算法,他俩的介绍得到其他同学热烈的掌声。
2.善于“容错借错”
生本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新错误观是:值得做的事,做得差一点也没有关系,这并不是说不应当做得完美,而是说允许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允许错误的出现。
也有人说“差错对于学习就像沙粒之于河蚌,起初是没法排斥,后来改变策略,分泌汁液来包容沙粒,反而培育出了珍珠。”我想,这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正是一种很好的启示。面对课堂巡视时所发现学生无法避免的错误,我们首先也只能是包容,然后依靠学生之错,稍作点拨,顺水推舟,“容错借错”或许能柳暗花明,水到渠成。
【案例】一堂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的研究课,学生在小组内编除法算式。
生1:8÷2;生2:9÷11;生3:54÷9;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三个学生都喊起来:“编错了!编错了!”生4难过地低下了头。
这时,旁听的老师轻轻地抚摸着生4 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只是这道题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生4也慢慢抬起了头)
“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生2:把3换成72
“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4:(赶紧举起了手)还可以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
“容错”,让老师变得更加宽容,让教学变得富有弹性,这将会使学生不会产生挫折感;“借错”,让教学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而在兴趣盎然的儿童面前,错误也就会减少或者得到克服。“容错借错”,定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易经》表达的“无咎”境界。
3.倡导“大禹治水”
相传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导”,终于成功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课堂巡视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困难,我们唯有合理地疏导,适度的点拨指引,方能让学生豁然开朗。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案例】师生共同探索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后,学生开始求下面图形的侧面积:
在巡视时,我发现冯凯丽同学是这样做的:4X3=12平方厘米。怎么会这样列式?我低下头,开始了我和她轻声的短暂的交流:
“圆柱的侧面积应怎么计算?”
“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
“圆柱的底面是什么图形?”
“圆形呀。”
“圆的周长又应该怎么算呢?”
“直径乘圆周率呀。”a
“那你又是怎么算的呀?”
“我是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算的呀?”
我总算明白了,原来她把底面直径看作了底面周长。我直接在她的补充习题上画出了这个圆柱的底面透视图,并用虚线作出了底面直径,如下图:
“箭头表示的是两点之间线段的距离,不是表示中间所有的线的长度,因此在这儿只能表示圆柱的底面直径的长度。”我边说边用笔比划着两点之间的线段。
“吴老师,我知道了,用箭头表示的应该是线段的长,而不是曲线的长。”
4.坚信“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学说精华所在,其本意是顺应自然,遵循民意,要以民心为心,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能解决的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与生本教育所遵循的尽可能少干预的原则是一致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巡视中,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就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他们的学习天性就会喷发出来,就会获得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学生小组合作,探讨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生1:(演示)可以竖着对折,还可以横着对折,一共有两条。
生2:对,只有两条,我也是这样想的。
生3:不对,应该有四条,沿两条对角线对折,折痕两边是一样的。所以,两条对角线也是它的对称轴。
生4:(一脸茫然。)
生1、2:这……..
小组四人不约而同地抬头看着旁听的我。我知道他们把轴对称概念中“重合”一词与“一样”混淆了。我刚想指明,但欲言又止。“你们再仔细想一下,一定会得出正确结论”。我给他们四人送去了期待的笑容。
(十几秒的沉默后,)
生1:(兴奋地对生3)你错了,对角线两边是一样,但折后两边不重合,所有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
我想,在课堂巡视中,坚信“无为而治”,定能引领我们的数学课堂达到“善教者少教甚至不教”的理想境界。
三、研究成效与反思
在一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较深刻地感悟到数学课堂巡视作为数学课的重要环节,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在进行课堂巡视时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细心地发现学生的错因,处理好课堂生成,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巡视努力构建高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由于多种因素,该课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研究过程重视巡视中的生成研究减少了巡视的预设研究。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巡视预设?巡视过程中教者的心理如何?等等,均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I. 小学数学小课题,急!!!给高分!!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投稿。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小课题“口算游戏”的实践与体会
课题的目的: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有趣的活动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游戏更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一年级上册中,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很重要的内容,这也是以后继续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枯燥的计算,显然不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本课题也就是就口算游戏作个小范围的实践与探讨。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乐中学,由学而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本册教材中要求掌握的有关计算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摆学具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外,更要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 将其用实、用广、用出变化,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比得有志气。
课堂实践:
活动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相关口算游戏。
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3、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熏陶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活动过程:
一、手指凑数游戏:
给出一个数字“6”,是两个数凑成的和,其中一个人如果出一根手指,另一个人就要出5个手指并说:你出1我出5凑成6;先由老师和一名学生做示范,老师再和全体学生一起做这个游戏,然后老师和各小组的同学做,分组比赛,分男女生比赛,并板书:
6 10
0 6 0 10
1 5 1 9
2 4 2 8
3 3 3 7
4 6
5 5
再让学生同桌做这个游戏,并在本子写出如上的结果,比一比谁反应最快。特别是10的加减法,我用各种变化的比赛形式让学生做这个游戏,使他们在比赛中,进一步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好基础。我还鼓励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玩这个游戏,第二天,孩子们仰着笑脸告诉我:“我和妈妈玩游戏了,我比妈妈还快呢!”“老师,我和爸爸做手指算数游戏了,我算得越来越快了!”“老师,我妈妈说我进步了,我以后还要努力,回家再和妈妈比一比,我还想和张华比比谁算得快”……
二、猜数游戏:
我用孩子们喜欢的玻璃球进行,先告诉学生老师一共有几个球,然后把它们分别握在两只手里,再给他们看其中的一只手上有几个球,让他们猜一猜另一只手上有几个,他们有的脱口而出,有的跃跃欲试。猜后再让他们验证,孩子们兴趣高涨,我又让他们同桌的同学玩这个游戏,我巡视有时参与他们的游戏,还评出最佳合作的小组。并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猜的?学生的方法可真不少,“我直接用告诉我的总数一减那个给我看的数就能算出来”、“我就想( )加( )就等于几,就知道了”。“我是顺着看到的数再数到那个总数,然 后就知道了”。最后肯定他们的方法都是很棒的,让他们试着选一个认为最快的方法。棋子游戏,是通过游戏让学生能灵活思考,填出未知的加数或减数,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些困难的。我就地取材,用孩子们上围棋课的棋子,让他们做游戏,在游戏中他们练习了加减法的计算,还能自己去思考总结方法。孩子能按教材要求掌握方法,熟练的计算让我放心,能从中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让我欣慰。
三、游戏碰碰车,找朋友
游戏在让孩子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合作精神。如碰碰车:我给他们看动态课件,先问:你愿意帮小朋友的忙吗?只有你帮他们算出了正确的得数,他们才能继续玩啦!学生都说答“我愿意帮助他们”。车是有号码,先是相碰的做加法,孩子们一边看还一边喊加油。一有相碰的,课室里马上举起一片森林般的小手。接着是相碰的做减法,又是一阵“我想帮助他”,“让我来帮他好吗?”如银铃的声音。找朋友:全体孩子分4组按顺序活动,有的孩子拿着算式卡,如5+8=;有的拿着数字卡,如13。拿得数的站原地不动,学生们很快开始找自己的得数朋友了,找到的开心的一笑,把卡拼到一起,拿着4+8=卡片的小朋友算不出来不知所措,这时“12”却笑着过来了拉她的小手了,“嗨,你不要动啊!”有同学喊起来,“她不太会,我下课可以教她,老师说过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嘛!”还能说什么?我微笑着竖起了大拇指,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四、游戏:夺红旗
夺红旗,这本来只是一个计算的练习。孩子们都想夺到那面红旗,一致要求男女生比赛,做得又对又快的可以拿到红旗。推选代表他们是颇费思量,孩子们先是选出组长,在挑选组员时有极力推荐的,“张路做得快”“陈鑫”比赛一开始,下面的啦啦队就喊起来了“女生加油”“男生加油”!男生赢了,一片欢呼声,而女生却都不做声,特别是那个上去做错的孩子都快要哭了。这时有孩子说话了:“一次没有关系,只要我们下次努力,一定会赢的”“对啊,下次我们再比比,我们都回去练练” ……我当然不会错过这次绝佳的教育机会。
实践体会:
一、游戏让学生快乐、充满信心,我开心。
手指游戏,孩子们与老师,与同学、与家长一起做,让孩子快乐我开心,游戏让孩子计算更快更准确,收获知识、使他们对学习充满的信心我更开心。
二、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我欣慰。
在猜数游戏中他们练习了加减法的计算,还能自己去思考总结方法。孩子能按教材要求掌握方法,熟练的计算让我放心,能从中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让我欣慰。
三、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我感动。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 在碰碰车,找朋友的游戏中让我看到了孩子飞扬的童心,看到了他们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精神。是什么让我感动,就是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的这些不经意的小事。
四、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集体荣誉感,创造出教育的契机,我欣喜。
在夺红旗的游戏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也给我创造了教育的契机,让我欣喜。
这些游戏让学生和我有如此多的收获,以后我将不断摸索,继续合理、充分、灵活的利用这些资源,将口算游戏进行到底。
这个可以吗?给分哦!!!!!!!
J. 小学数学六年级课题
第1题:《三国演义》中描绘的人物数量大约有1194人。 第2题:上层有55000个座位,下层有25000个座位。 第3题:这批零件共有600个。 第4题:有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