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园长课题

园长课题

发布时间: 2021-03-24 16:47:02

A. 学前教育研究课题有哪些

类 别 题 目
A学前教育发展政新建公办幼儿园办园机制(模式)研究 策
A 城乡幼教机构帮扶结对机制与成效的研究
A 四川省公益性幼儿园办园效益研究
A 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
A 幼儿教师国培后续效果研究
A 农村及民族地区免费幼师生培养中的难点探索
A 幼儿园名师、名园长工作室(园长基地、教师发展基地)
B学前教育课程改培养儿童良好社会性品质的课程开发研究 革
B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优化研究 B 伦理视角下的幼儿园课程研究
B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B 园长与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研究
B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成效评价研究 B 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开发
B 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
B 幼儿园戏剧活动的语言发展价值 B 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与教育价值挖据 C 幼儿教师专业四川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发展
C 专业标准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C 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研究
C 学前阶段聋人教师与健听教师协同教学研究 C 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语言 C 编制外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
C 幼儿园教师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支持研究
C 少数民族地区在职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D 学前儿童发展 四川省学龄前儿童特殊需求调研
D 幼儿园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健康维护研究
D 绘本阅读在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E 民办学前教育 民办幼儿园办学激励政策执行情况调研 E 民办幼儿园办园特色研究
E 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E 四川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势 E 民办幼儿园招生管理研究
F亲子与亲职教育聋人父母指导聋儿亲子阅读的策略研究 活动
F 农村学前儿童家长亲子教育素质研究(可具体到某个领域)
F 流动或留守学前儿童亲子活动研究 H比较学前教育 成都幼儿园外籍教师调查研究
H 发达国家幼儿园课程模式研究(可分国别)
H 外国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模式及其借鉴研究
H 欧美国家早期干预教师资格的发展变化
H 学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实践研究
I 学前教育综合改幼儿园信息化发展研究

B. 幼儿园业务园长和教学园长的区别

业务园长主要负责教育幼儿以外的幼儿园工作,教学园长主要负责幼儿的教学。

业务园长工作职责

一、教育教学

1、负责教育教学全面管理与指导,根据幼儿园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制定全园保教工作计划。

2、带领各年级组长制定每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幼儿发展目标,并指导实施与总结。

3、认真分析教师的教育水平与幼儿发展状况,设定合理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课程,并在教育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形成特色,有所突破与提高。

4、指导教师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负责指导活动区、游戏角、家园联系栏、自然角的材料投放。

5、负责审定教师用书、杂志、音像各种教具以及玩具幼儿图书等。

二、教育科研

1、负责组织与领导各年级的教育科研活动。认真分析幼儿园教改中的不足与难点。选择科研课题,制定研究方案,配合课题负责人保证课题正常顺利地开展。

2、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进行学习与培训,负责搜集研究资料与研究过程的管理。

3、每年帮助参加教科研的教师制定课题计划、撰写论文,并负责各课题专项档案的整理,做好各课题的中期汇报,结题评定工作。

三、观摩接待

1、负责省、市、区各级现场会及验收评比的接待工作。

2、负责外省市教师的教学观摩接待与组织工作,指导幼师学生的见习、实习工作。

3、每次的教学观摩要与开课教师一起选择课题、备课、试教、说课,体现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和观念,为青年教师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

教学园长工作职责

一、协助行政园长认真贯彻执行园务工作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幼儿素质。重点抓好幼儿教育、教学工作。

二、负责幼儿园保教工作。熟悉幼儿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熟悉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内容及要求,定期测查幼儿教学效果,并做好纪录。

三、做好幼儿学期末能力水平测评工作,撰写学期幼儿整体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四、负责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指导教师进行幼教改革与科研工作。

五、指导和审查各班学期工作计划,坚持入班听课。

六、负责整理教师业务档案和教育资料,及时添置玩具、资料、教具。

(2)园长课题扩展阅读:

我国虽然规定了园长应当具备三年以上幼儿园工作经历,但对具体工作的内容和工作质量却没有明确规定。应设立严格的园长准入标准、严把园长准入关是园长队伍建设向高素质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目前园长任职门槛的“大专学历准入”低于国际社会普遍要求的“学士学历准入”。

我国对园长准入的必要工作经历仅规定了工作范畴和年限要求,对园长专业背景的具体规定也尚不明确,导致目前部分不专业人士也在从事园长这份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不利于幼儿园建设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提高我国园长的专业素质,必须严格园长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从源头抓起,多渠道把好入口关,加强对持证上岗管理,才能保证园长队伍素质的坚实基础,从而才能引领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向“公平而有质量”的目标不断前进。

C. 幼儿园教学园长研究专长怎么写

哦,教学园长研究专长怎么写这个的话?主要是要看你自己的特长,就是写你自己的特长。

D. 如何开展幼儿园教师教研课题名称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
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
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
例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实验后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了避免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对象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等在实验中称为“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内在的效度”的状况出现,就采用随机选择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的方法。
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还要考虑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等。现根据两项课题的研究类型介绍具体资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儿园医务室保健医生,因为职业的特点及各级卫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种数据资料的登记、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她开展了《幼儿集体生活中保健干预措施的研究》,6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各种工作表格,做了这些内容的数据统计:幼儿生长发育的状况及评估;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砂眼、龋齿、肠炎、感冒等)的季节、人数、治疗情况、保健措施;每周营养量计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报告里,她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幼儿园保健措施干预(如吃预防药、打预防针、开展卫生指导)的最佳时机和预防途径(晨检、消毒、营养)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其二,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民族艺术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们通过幼儿园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学日志、教学笔记、备课资料、活动总结等。但是,在对课题进行总结时,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后经讨论,选择了根据资料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而整理的办法,即围绕活动的主题,再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信息比较密集,资料的精优又得到了浓缩,操作性较强。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
关于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分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两种。质的方法中主要以检测效度、信度及推论进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关书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赘言,但要强调一点──其总的目的是检测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对研究范围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鉴意义。
量的方法则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现以三个研究案例说明。
某教师针对一幼儿经常打人的行为,决定研究降低该幼儿打人频率的教育措施,她参照有关理论,制定了几条措施逐一实验。她用四周的时间,通过观察、实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实施措施的过程,记录幼儿打人的频率,作曲线图,分析该幼儿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数,看是否能使该幼儿打人的次数稳定下降,从而检测实验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ABAB循环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儿园要证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随机选择一实验班一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在因变量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就采用U检验法(非参数分析方法之一种),使验证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幼儿园要进行增强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于是设计“单组前后测”的类型,即实验前用一是表测幼儿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验(教育干预),再用同一量表测,采用“符号检验法”进行相关数据差数的检验,这是另一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里谈到了用量表进行测试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它的编制、测试和解释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量表,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使用。国内常用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测量表有: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等,教师不妨在相关的书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没有适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设计量表进行测试,这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编制量表是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务必要谨慎、小心,否则将影响研究的结论,甚而影响整个课题的研究水平。

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幼儿教育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充满希望的改革之路,其具体表现就是,国家、政府日益重视以立法来维护儿童的各项权利,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措施来规范社会、教育机构、教师、家长的教育行为,并在幼儿教育领域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理沦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澄清一些观点,使教育的内容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方法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实际组织和运作中,还存在很多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地方,诸如,如何真正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如何合理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求,如何优化幼儿任何时候任何空间的生存环境,如何让每一个幼儿在各自的水平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上述种种,都为幼儿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从笔者的工作范围和视野看,完成、解决这些课题的责任不可能也不应该仅仅落在专业学前教育研究人员的身上,而更多地应该由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研员、教师、园长,甚至保育员、医生等等来承担,这是由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其他专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即它的群众性所决定的。笔者试图应这些人群(以下统称为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介绍部分方法技术。
作为一门以演绎为主的经验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它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方法技术包括很多,如:如何选题,如何提出假设,如何确立依据,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检测效果,如何撰写报告等等。本文只就第一个问题,即如何选题进行介绍。
我们都知道,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它们研究的对象具有本质的不同。如自然科学研究:物体在不脱离地心引力的情况下,是一定会自由落地的;还比如,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常规化、规范化的课题研究,其目的不是追求形式上或功利上

E. 怎样和幼儿园园长谈合作项目能成功

如果你的这个项目是以赞助为目的的话,找那个幼儿园都行。 如果是为了利益的话,公办幼儿园园长有时也没有这种权利的,搞项目是要通过教育局的。

F. 如果园长让你给小班的小朋友讲课你应该讲什么课题

人身安全问题

G. 课题《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怎么写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带给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是全新的挑战。贯彻、实施《纲要》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即要把 《纲要》精神完全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对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要求 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即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 “一课三研”作为一种教研方式,同时关注了课程、幼儿与教师的发展,因此,实施课改以来即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的部分优质幼儿园已率先对其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我园地处山区,教师们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相对滞后,对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指导教育行为,教师们始终充满困惑,这就大大阻碍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的步伐。 为探讨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与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拟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这对加快我园教研与课程的园本化,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要具备研究与反思的 能力。“研究型的教师”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而且也将成为我们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倘若把 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 2、《纲要》强调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教育评价 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和合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 的重要途径”等等理念,为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与任务都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课三研: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主要指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目标: 通过研究,架设起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激发教师主动学习新理论知识,提高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实践反思能力,形成团结、合作、信任、支持的群体氛围。 内容: 1、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共同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2、在“一课一人三研”与“一课二人三研”的活动中探讨如何发挥个体优势和群体智慧,围绕预定专题进行研讨,并将教研经验向日常、随机迁移与运用。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 1、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长由园长亲自担任,课题组成员由园教研组成员担任。 2、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 3、以“教师如何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研讨大方向,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问题、并分类归纳,确定“活动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有 效投放”、“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如何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实施有效引导”、“如何创设和谐、亲切、宽松的活动氛围”、“如何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如何引 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现”、“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探究的欲望”等七个研讨小专题,以科学、艺术领域为切入点,从“一课一人三研”(一人同课多轮)过 渡到“一课二人三研”(同课异构),分别在大、中、小班开展研讨活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重研“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轻研“课”(活动框架 及环节),凸显教师的主体性。 第一阶段:(2006、9——2006、10) 1、做好开题论证工作,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 2、设计调查问卷,以全园教师为调查对象,并进行访谈,充分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的困惑及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针对统计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3、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人文环境。 第二阶段:(2006、11——2007、6) 1、选定四名课题组成员,以“一课一人三研”的形式,在“学习、实践、研讨、反思,再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围绕既定专题开展教学研修,课题组主要成员观摩、评析、修正活动方案,并提交课例、案例及个人在三研全程各阶段的反思记录。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向全园展示三研成果,分享有效的教育策略。 第三阶段:(2007、9——2008、4)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以年段为单位,围绕选定的研究专题,以“一课二人三研”的形式开展教学研修,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取长补短,做到经验向理论的升华。 2、总结教学策略,收集课案例及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各阶段的个人反思记录,进行整理归档,并向课题组反馈情况。 3、优选研究课,向全园展示。 第四阶段:(2008、5——2008、6)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汇编优秀课例、案例集,收集反思记录,在全园范围内交流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效与分析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成员深有感悟,对研讨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教育观念到教学行为都有了极大的转变,理论与实践水平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1、执教者的成长 执教老师在领到研讨任务后,首先必须对所对应的研讨专题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内化,再提交教案,开展“一研”,“一研”活动结束后并不急于研讨,而是留 下几天的时间给执教者进行自我反思与剖析,学习用教育理论来解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形成书面反思材料,与课题组成员交流,在“研师”的氛围中,内化群体的 智慧,并接收来自群体的质疑: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宜、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指导是否到位等等,而后再反思,再研讨,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三研三反思。 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执教老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发现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通过不 断的执教、反思,在磨练中提高了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学会了考虑目标的设计要全面性和适宜性,做到明确具体,能 反思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投放的教学具是否做到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是否做到服务于教育目标,在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逐渐改 进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加快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步伐。

H. 园长应运用哪些方法引领教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过硬、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关键。如何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一个常谈不衰的话题。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我园以教科研为切入点,确立了以“科研兴园、科研兴教”为发展的根本,积极营造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参与课题的立项、申报及日常的研究,注意总结和推广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在扎扎实实的教科研过程中,搭建了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一、不断更新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在新时期,幼儿教育需要的是具有科学育儿理论和技能的“专家”。我们只有掌握现代幼儿教育,及其相应的专业技能,才能承担起幼儿教育科研的任务。
我园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使 “经验型”的教师尽快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幼儿的需要以及本园的客观条件,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二、教研引领,观摩搭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1、制定和完善教科研计划。
计划是活动实施的依据,是我们行动有序的指南。基于此,我园在学期初,由干部科牵头,通过研讨制定了符合我园教师情况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各月活动安排。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努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一步一个台阶,逐渐把活动引向新的高度。
针对我园多数教师年轻、科研意识弱、立项课题少,研究的内容与老师的需求有差距,教研内容不能激发教师探究的兴趣,直接导致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被动应付,这使得幼儿园无法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更无法引导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成长进行规划的实际,本着因人而异的务实态度,进行了园级课题的立项活动,努力让每一位教师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组建了教育科研网络,形成了点面结合、全员参与的教科研新格局,改变以往单兵作战的现象,成立几人合作的课题组,使课题组的结构多元化,有的教研组就是一个课题组,使科研和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我园教科研的特色。每一学年或学期初,我园都在充分分析教育教学实际状况的前提下,会同全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详尽学年或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并要求每个课题组制定计划,保证活动时间,按时完成教科研计划。
2、组织教师学习,及时交流总结提高。
(1)加强学习,重视信息交流。
明确要求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每学期做5000字以上的业务资料摘录,写1篇3000字以上的有一定水平的教学反思,并结合教研活动进行信息交流。这样既可达到资源共享,同时也能起到加强交流,互相督促的作用。
首先,我园尝试开展了“一思、二说、三想、四练”的教研模式。在这种教研模式下,每一次出现的问题都成为了研讨的热点,从而使问题得以更好地解决和克服。在学科带头人的组织下,每周进行一次大教研活动,不定期的举行小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这块主阵地作用,以多种形式,开展富有成效的研讨活动。
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研质量明显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引导教师换位思考,采用体验式教研解决幼儿学习、发展中的问题。即请教师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在指导幼儿的活动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如在抛出“新投放了拼图玩具后教师应如何指导”这个问题后,我们打破了以往空研的形式,而是请教师先自己玩玩拼图,了解并找到拼图的难点所在。大家结合操作体验踊跃发言,然后再结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思考应怎样引导幼儿突破难点。期间我们也会进行深层次的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等等。
通过体验使老师们达成共识:要静下心来多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对幼儿的了解,一定要建立在对他们的细致观察之上,在活动中的指导也要适时、适度。体验式教研使大家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诊断幼儿的发展,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这种互动性的研究讨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
(2)观摩听课是幼儿园最常见的教研活动,通过观摩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每月进行一次教学观摩活动。观摩结束后,首先请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环节凸显了教师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提高,是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随后,学科组的其他教师围绕教学活动进行评课,针对其中的问题和疑惑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在研讨结束后,将参加教学观摩活动的感想形成书面评析,并将新知识、新理论运用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通过自我反思、互动交流、领会感悟和教学实践这四个环节,全方位提升每一位教师的教研水平,鼓励着每一位教师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有所提高。
(3)运用网络信息引领前沿,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新形势下,幼教改革日新月异,我们建立网络研究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互动对话空间。方式有三:第一,课题组成员定期选择学习内容上传,每周至少转发一篇学习佳作,全体教师阅读后在平台上留下自己的读后感悟;同时,也可以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教案上传到论坛,利用网络与专家交流探讨,帮助教师从更多的视角和层面上,看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还充分利用省、市、区现有的教研网络,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级网络教研活动中。我们提倡教师把好的内容、好的方法以新闻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发布,发布的对象是我园的全体教工。如自己或他人在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同事中的感人举动等。可以是某一环节的一种做法,可以是一个创新的教具,也可以是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书籍推荐等,这些信息采自各种渠道。发布者要利用图片和文字说明,来介绍自己的推荐意图,将好的经验、有创意的做法和前瞻性、指导性的理论书籍介绍给大家,达到分享交流的目的,增强了教研工作的引领性,营造了教研的互学氛围,培养了教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能力。
(4)赏析名家风采,采其所长。
对于省内外名教师的优秀教学,能够到现场听课的教师人数较少。怎样才能让全园的教师都能观摩到名教师的课,分享他们的教学风采呢?我们就让每次外出听课的教师都带上摄像机,将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拍录下来,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进行观看。观看结束后,再进行相互交流:从名教师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方法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学以致用,哪些教学理念值得借鉴。而且通过比较,老师们相互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策略;也知道了同一个课程题材,目标的定位不同,会有许多不同的上课方法;所教幼儿的年龄不同,虽然是同一个故事,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各不相同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实效性,我们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课堂,推出多种课堂研究的途径,比如观摩课、研讨课、自荐课,以多人一课与一人多课的有效模式。特别要求对同一问题具有共同关注点的教师聚集到一起,相互观摩,相互评论,最终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这些研析活动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其中,我园中班的艺术活动——舞蹈创编《蝴蝶》在全市公开教学展示。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感知主动表现始终处于我想玩我要玩的积极状态,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教学方案研析,我园的学科领域教学研究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更是有了明显的提高,真正达到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掌握自主探索的技能和技巧。
3、确立研究突破口,促进课题研究工作。
充分发挥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指导教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积极参加与幼儿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方法的普及型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科研方法。借助专家指导,借鉴同伴经验,互帮互助。
我们本着“因人而异”的务实态度,通过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使教师有自己的近期成长目标和远期成长目标,并将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在自己的档案中体现。比如:自己设计的一节好课,借鉴的经验、爱心承诺教科研中的反思等,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并能够以研究的眼光去探索、发现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探索发现,最有效的证明方式就是参加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只有在实践中,深入教学一线,真正掌握好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做好科研活动。我园承担的《尝试教学在各个领域里的发展》获得国家优秀成果二等奖;课题《如何提高园长素质的研究》获军区三等奖;课题《寄宿制幼儿自理能力的研究》获军区优秀奖。
三、专注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让幼儿自信、富有个性的成长。
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我园骨干教师率先垂范,主动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上好课题研究课,指导其他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发挥了以点带面作用。使每一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都能积极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教研活动不但凝结着教师集体的智慧,更凝聚着教师的情感、汗水,行动中每位教师的主动性和潜能被充分肯定和发挥。凝聚力增强,面貌焕然一新,教师的工作热情、集体荣誉感都有很大提高。如:以前班中生活老师的角色定位是配合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充当的是配角,她们对班级教育活动很少主动参与,而教研的内容、形式确定了生活老师也是研究主体的地位,她们的聪明才智得以施展,积极为班级出谋划策,主动改进常规工作中一些不合理做法,有些班教研的内容就是生活老师发现的生活环节中的一些问题。在这种合力的作用下,班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生活老师也获得了专业成长的机会。这些闪光点的发现、激励与推广,不仅带动了她们自身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而且使我园教师的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优势,每个领域的研究都有领头兵与引航者。
“人人有机会,人人可成才”的教研土壤,“人人敢创新,人人要发展”的教研氛围,使我园的教师们学习着、研究着、收获着、快乐着,也使我们的教育教研质量不断的提高。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长期甚至艰辛的过程,但我们坚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学会立志、学会认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研究”的专业型教师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孩子们也在一天天受益于老师的发展与进步,因为通过教研,老师更能关注幼儿的发展与兴趣,更能设计和有效实施具体的教育活动,更能尊重幼儿在游戏及其他各种活动中的自主性,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愉快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更能重视发现并肯定每个幼儿的优点,让每个幼儿都有自信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园条件的具体措施,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通过开展教科研活动,我们认识到,只有提高教师素质,以幼儿为主体,融洽师幼关系,才是适合我园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幼儿教育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