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小课题题目
A.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要课题有哪些
小数的乘除法运算,多边形面积运算,简易方程的初步掌握,简单的统计问题。
B. 谁有小学数学课题(完整的)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2、在老师的引导下,抽象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科书说明
分数乘法是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分数乘法是学习分数除法及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分数乘法的计算、解决问题三部分。编排思路是,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分数乘法来解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单元教学启动学习动力;分数乘法包括计算法则的推导、归纳、总结,在计算过程中要会运用约分的技巧。解决问题部分,主要安排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在问题设计和安排上跳出了以往单一性指向的问题呈现方式,用多角度、辐射式问题指向给学生呈现现实生活问题,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乘法包含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与传统教科书相比,相对淡化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要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去理解,一般不作单独的区分。分数乘整数或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较易理解,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难点。教科书先安排了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再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用知识过渡的方法分散难点。
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它是第三单元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基础。教科书在编排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选用主题图中汽车行驶的画面,呈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直接给出标准量(单位“1”的量),要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分率所对应的量是什么,再联系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策略解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又能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在课堂活动和练习中,选编了大量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经济以及地理、生理方面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应用性。
本单元在编写上突出了以下四方面。
1、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
分数乘法是数与运算这一领域的内容,它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每一个分数乘法算式几乎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因此,本单元教科书在选材上,凸现了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性和应用性。从单元主题图呈现的中巴车运行、分西瓜、吃饼等组合图,到例题中耕地、农具销售,乃至在练习中用分数乘法去解决现实生产、生活、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都集中体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在对这些内容的探索过程中,不但可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在人类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2、让学生经历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突出学生的自主意识
编者用“分数乘整数怎样算?”“分数乘分数怎样算?”等提示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分数乘法法则探索的全过程。在法则的探索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推导、归纳、总结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关注已有知识经验,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科书在编写时,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例如,第2页的“议一议”,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归纳、完善,然后再给出计算法则。还有,教学内容呈现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如第12页例3两个学生的对话中,第一个同学理解了“六折就是原价的610”后,第二个同学提出“先算三种农具打折前的总价,再……”。这些都是教学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提示。再者,教科书通过例题,在引导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基本运算法则后,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分数乘分数算理的理解等,又都是通过大量的课堂活动和练习去自主探索,去强化的。
4、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科书不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构建数学模型,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具体表现在:一是例题教学中,分数乘法算式都来自实际生产、生活实例,例如第2~4页的例1、例3、例4。二是解决问题部分内容的选材,都是学生非常了解或关注的当前社会生活实例,例如第8页例1的行程问题,第12页的农具销售问题等。这些内容极具现实性,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计算方法又需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从而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提示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思考、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来进行。虽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但教科书的编写与传统教科书相比有较大变化。在教学中,应把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学生经历法则的探索、推导过程,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注意发挥主题图和情境图的引领作用
单元主题图和例题、习题中的情境图,不但起着呈现信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除了可以根据情境图制作成具有动态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外,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教学挂图或教科书中的情境图,从中获取相关信息,感受问题的现实性,唤起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激发对新知学习的求知欲。在教学第1页主题图时,让学生观察、了解图中涉及哪些生活事例?从情境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解决这些问题还有什么困难?从而引出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好学习分数乘法的心理准备。
2、重视学生对分数乘法法则的自主探索
本单元的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如教学第 2页例1时,当通过情境理解,构建起15×4这一算式后,至于15×4该怎样计算,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计算经验去解决,而且以后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都应由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老师不过多地干预和包办。
3、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在教学中,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实现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另一方面应加强组内、班内的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
教学时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教科书,吃透教科书编写意图,把握教科书要求,妥善地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又不要过于拘泥于教科书,不应死板地讲教科书内容,应灵活地运用教科书。例如,教科书没有对分数乘法算式提出认识和理解的要求,但它并不反对对分数乘法意义有必要的认识。但由于在乘法算式中不要求因数有顺序关系后,分数乘法意义对应的算式不唯一,反之,一个分数乘法算式对应的意义也不唯一,成为一对多的关系。这与传统教科书中的认知观点不一样。如果离开问题情境讨论分数乘法的意义,就可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过这并不排斥学生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特别是把抽象出来的算式回到原问题情境中去理解。例如,第3页例3教学后的总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就是深刻认识和理解了100×45表示“求100的45是多少”这一意义的基础上提炼和概括出来的解题策略,这个结论是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依据,必须理解并掌握。
(四)各节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分数乘法(第1~7页)
C.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课题有哪些
一、填空
(1)比2.8少b的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
(2)m×1用简便方法表示是( )
(3)用简便方法表示a×a×5是( )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是( )
(5)商店上午售出电冰箱30台,比下午多售出a台,下午售出( )台。
(6)5个a减去0.6与3的积,差是( )
(7)梯形的上底为a,下底为b,高为h面积(S= )。
(8)往工地运38t水泥,每辆卡车运a(t),运了b次,共运水泥( )t,还剩水泥( )t。
(9)已知a=5,b=0.4,c=2.1,式子3a-6b+2c的值是( )
(10)三个连续的整数,中间一个是n,其它两个整数是( )和()。
二、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
(1)92=9×2=18( )
(2)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 )
(3)解方程的意义与方程的解的意义相同。( )
(4)用v表示汽车行驶的速度,t表示行驶的时间,那么vt既表示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示路程( )
三、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5x-0.2×7 [ ]
A.是方程
B.不是方程,也不是等式
C.是等式
(2)a与b的5倍的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 ]
A.(a+b)×5
B.a+5b
C.5(a+b)
(3)x÷0.1=0.1,这个方程的解是 [ ]
A.x=1
B.x=0.01
C.x=0.1
(4)比x的3倍多5的数是36。所列方程错误的是 [ ]
A.3x=36-5
B.3x+5=36
C.3x-5=36
四、解方程
(1)5.4x+8=18.8(写出检验过程)
(2)0.12×5-5x=0.1
(3)13.5-6x=4.5
(4)8.4x-6x=7.2
五、利用字母公式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4m,高0.5m。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8.5cm,高4.2cm。
六、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比x多3.2的数是15.8。
(2)一个数的5倍加上2.4与3.6的积,和是28.64,求这个数。
七、列方程解应用题
(1)小明买8棵树苗付出50元,找回22元,每棵树苗多少元?
(2)学校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面积是504m2,它的高是31.5m,它的底边长多少米?
(3)两辆卡车共运煤70t,另一辆卡车运的煤是第二辆的1.8倍,两辆卡车各运煤多少吨?
(4)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长度的7倍多2万千米,地球赤道的长度约是多少万千米?
(5)拖拉机厂计划生产7020台拖拉机,先按计划生产6天,以后每天生产480台,又生产了9天,正好完成生产任务,前6天平均每天生产拖拉机多少台?
(6)两港口相距513km,两艘军舰同时从两港相对开出,4.5h后两军舰还相距72km,已知甲军舰每小时行48km,求乙军舰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D. 如何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课题研究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指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努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措施
1. 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2. 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活动,在教师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积累教学成功的案例。
3. 开展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 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从细节做起。
①.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②.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③.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
④.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⑤.培养总结反思的习惯。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例,摘录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并写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经常这样做可以吸取平时的教训,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或减少错误的产生。
⑥.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5. 对课题研究做好记录和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2.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六、课题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9.11——2009.12)准备阶段
1. 收集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素材,研究学生在计算习惯上、方法上的困难与障碍,开展相关的调查。
2. 起草制定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课题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二)第二阶段(2010.01——2011.07)研究实施阶段
1. 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全面实施研究工作。
2. 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现状做系统性调查,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3. 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4. 实施研究方案,根据调查与分析结果,组织讨论研究,提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若干策略,并进行实施尝试。
5. 采取具体的措施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6.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多阅读参考有关的理论书籍,撰写读书笔记、案例、教育随笔等。
7. 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第三阶段(2011.08——2011.10)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E. 五年级数学小课题怎么写
像写作文的副标题一样
F. 小学数学五年级都有哪些可能会说到的课题
正数与负数的初步认识,数轴
简易方程
几何小实践(体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组合题的体积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可能性
分数的大小
基本上就这些,如不够,请谅解!
G. 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
例子:《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H. 五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怎么写
最佳的是概率方面的报告,同样这也是最简单的,比如你丢硬币,有好多次是正面,好多次是背面,并算出概率,就ok了,希望您能采纳,谢谢~
I. 五年级数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