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科学主义
A. 如何警惕科学不利的问题
敬畏自然是对迄今为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对此的批判大多出自一些科学主义者,他们几乎以一种傲慢的态度看待非我族类的环保主义思想,这一点是应当引起警觉的。
一些科技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相信其专业领域的能力,这本身是好事,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他们大多以简历的决定论眼光看待世界,因而说了外行话。
这种傲慢普通的表现就是不宽容,凡是与其世界观和认识论不相合者,至于表现略有不同者,都要受到讨伐。而一些科学主义者不了解世界哲学本身的进展,把敬畏自然与以人为本对立起来。
一些科学主义者把科学绝对化,信仰化当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殊不知科学对于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和深化。
今天的生态哲学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而许多科学主义者仍然用有限的自然观嘲笑生态主义者的世界观。
这是我们应当警惕的,科学技术能够不断地给人类带来进步和福祉,但同时也应注意科学技术的某些负面效果,尤其是科学主义者的态度也需要与时俱进,警惕科学主义的傲慢和偏见败坏科学技术的名声。
B. 为何要警惕“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
据媒体报道,中部某省一个乡镇近日举办了一次“脱贫攻坚资料大比武”,活动要求各村第一书记协同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准备2014年以来的所有脱贫攻坚资料,到镇里进行比赛。在“脱贫攻坚资料大比武”现场看到,镇政府会议室里一排排档案整齐摆放,摞满了十几张桌子。一位驻村干部称,村里搞一次卫生清扫活动就需要准备9份档案存档。专家指出,“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当引起高度重视。
作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工作痕迹化是加强工作科学性、系统性、公开性、可溯性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工作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以建档立卡为代表的痕迹管理,为各地原本粗放的扶贫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指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应当看到,一些地方将工作痕迹化演变成“痕迹主义”,是过程途径对初心、目标的侵蚀异化和反客为主。“痕迹主义”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的更进一步。形式主义注重走形式、走过场,“痕迹主义”不仅注重形式、走过场,还一定要留下像模像样的“痕迹”。形式主义不想怎么办好工作,只想怎么摆好样子、做好架子,“痕迹主义”则以有痕为标准,用尽一切方法弄出痕迹,哪怕是“补痕迹”“造痕迹”“美化痕迹”也在所不惜。
从工作痕迹化到“痕迹主义”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摆脱“痕迹主义”回归工作痕迹化的正轨,却面临着反对形式主义的艰巨任务。反对形式主义,是和反对官僚主义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必须置于反“四风”、坚持群众路线、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等大背景下系统推进。只有这样,“痕迹主义”才能不消自除,回归科学管理的本位。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C. 设计中追求科技主义会带来什么后果
第一将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二将人变成科技的奴隶。
科技主义的流行导致了事实与价值、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和对立。人们认为只有科学才提供客观知识,人文学科只能为人们提供情感慰藉。道德只涉及人类的情感、意志,道德规范只是人类共同体内部的约定,于是在现实中道德规范只被当作现代商业游戏的游戏规则。
我们应着力消解事实与价值的截然二分,并在批判科学主义的同时谋求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与融合。事实与价值在特定语境中是可以区分的,但当我们进入尽可能大的语境中时,就会发现二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消解了事实与价值的截然二分,我们就可以通过应用伦理学研究为道德规范提供认识论基础,即把道德规范奠定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把价值论奠定在本体论和知识论的基础上。
(3)警惕科学主义扩展阅读
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那种把自然科学推向极致(即所谓科学主义)的做法行不通。科学主义就是“主张在科学领域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而且‘应当’在非科学领域普遍使用”。
因而,我们对于把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领域的做法必须保持警惕:“科学主义的社会理论充分运用的地方有可能是一个极权社会。”这也是我们研究、使用自然科学方法来从事科学立法时需要加以注意的。
D. 我们为什么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我们当然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例如是虚无主义,只是一些口号和一种虚幻的东西来麻痹人民的精神。
E. 如何应对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
积极贡献: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
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2、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①“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②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
③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应该是方法。使用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考虑实际出发点,而不应该照搬结论。
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方法则需要各国无产阶级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独立自主的探索本国道路&制定自己方针。
3、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1)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
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6)洋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7)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①要重视市场作用。
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4、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特点及弊病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征: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首先: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其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
再次: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计划经济。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第一,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党和国家融为一体,国家完全隶属于党,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
第二,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
第三,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滋长了官僚主义,干部只对上级负责。
第四,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总书记独揽党政军大权,不受任何组织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决定重大国务。斯大林执政期间,不需要召开党政大会了。
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
第一,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例如:《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由斯大林审定。
第二,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个人崇拜是国家高度集权的需要,是为执行高度集权制服务的。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第一,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苏联模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第三,苏联模式有利于实行宏观经济控制和管理,改变了苏联的工业布局。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第一,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经济 发展。
第二,干部特殊化和官僚化严重。
第三,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
第四,长期突出阶级斗争和政治高压,使社会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不正常。
第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就了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为以后的改革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5、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一是要警惕右面的,但主要纠正“左“的错误;
二是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三是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6、如何认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也是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三个代表是决定社会性质的。有符合三个代表的党,不仅可以保证公有制真正落实,甚至也可以使其他形式所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私人所有制都改变性质来为全体人民服务。
如何实践:⑴必须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⑵坚持以马义毛思为指导的新民主义文化;坚持以马毛邓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⑶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7、试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①苏东巨变以后,资本主义全球化主导全球。
②全球化是指货物(或商品)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过了跨国化、局部国际化&全球化阶段。
③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但同时也包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全球化。
④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其原动力是新科技革命,主动力是生产力革命。
⑤全球化同时带来很多负面恶果,如犯罪全球化、污染全球化、犯罪全球化等。
本质:资本主义全球化主流是把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制度推广到全球。不少发展中国家认为全球化实质是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化。
8、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①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②资本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
⑤当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趋势。
9、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
1)、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2)、民主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对挑战;
其一,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为此,要了解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是当代资本主义究竞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新阶段?三是为什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竞争不过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其二,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为此,也要了解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超过科学社会主义?二是应当怎样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走势?三是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为什么大都社会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10、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
①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
③始终如一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④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⑤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
⑥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二 论述:
11.如何联合各类社会主义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统一战线。
从以下八个方面对社会党及其民主社会主义进行具体分析,作出区别对待:
一、在理论上要区分社会党指导思想中的错误体系与其中的某些正确思想成分。
二、在纲领上要区分社会党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之处与其正确成分。
三、在路线上要区分社会党放弃社会主义革命的改良主义本质,与其在当前实践中的某些合理之处。
四、在政策上要区分社会党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与其不同于资产阶级右翼政党、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方面。
五、在派别划分上要区别对待社会党领导层中的左中右三派,不要把他们看做是铁板一块、是清一色的右派。
六、在干群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领导层与基层广大党员以及党外支持社会党的广大群众。
七、对不同地区的社会党要加以区分。
八、与共产党的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反共本质与联共可能性。
12.新时代应该如何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1)人类社会正面临科学技术全面加速发展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没有使资本主义摆脱必然灭亡的命运。(2)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3)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4)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5)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6)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处于并存、共处、竞争和斗争新时代。(7)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统一战线。
1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和体会
F. 科学主义的学者点评
《所谓科学主义》
鲁迅在《论“第三种人”》中说:“生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生在战斗的时代而要离开战斗而独立,生在现在而要做给与将来的作品,这样的人,实在也是一个心造的幻影,在现实世界上是没有的。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他离不开,焦躁着,然而并非因为有人摇了摇头,使他不敢拔了的缘故。”这是鲁迅与他人的一场“人文”之争,在某些人看来,鲁迅也用了“以喻代证”的方法,不过,鲁迅的“人文”也好,“以喻代证”也罢,起码有一点是符合“科学”的,那就是:人不可能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离开地球!
可是,偏偏就有这种人,沉迷于自己“心造的幻影”里不能自拔。他以为,没有地心说,就会有日心说,科学是凭空而生的;他以为,人文是科学的敌人,总在迫害着科学;他以为,只有科学在追求真知,而人文总是在“吞吐着灵活的信子,发出咝咝的声响:“ism……ism……警惕科学的ism——scientism。”他以为,人文只有成见,而科学只有进步;他以为,“固执地认为自己在本质上与众不同的天性”,“不会轻易在短时间内弃我们而去”;他进一步以为,“科学要面对的是人类固执地认为自己在本质上与众不同的天性”,却又以为,“我们人类中总有些智者”在本质上“与众不同”,故而能“跳出自身生物牢笼、客观地俯视自身”;他最后以为,自己已经跳出了这个牢笼,或者说“心造的幻影”,故而宣称他的与人文誓死战斗到底的“科学主义”了。
科学是什么?并不是宣称“科学”的人都明白。科学追求的“真”与“客观”,永远只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今天属于科学的,明天就可能被后来的科学否定,这才有科学的进步。“客观地俯视自身”?“自身”总是主观的,用何种“科学”手段来证明,你的“俯视自身”就是“客观”而非主观?以人的生命之渺小与短暂、视野之主观与狭隘,人类永远只可能探知暂时的相对“是非”,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掌握了绝对客观的“真理”。宣称“科学主义”,起码得有点科学精神,以为搞科学就可以与“人文”完全脱离干系,实在是非常不科学的,除非搞科学的“人”,在他还没有受一丝丝人类社会“人文”影响的时候,就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人类社会,在无人的太空里搞他的“科学”。
人文是什么?你写帖用的字,你写的帖,你的“科学主义,出击”的发号司令,包括科学精神等等,都是“人文”。为你帖子提供平台的网站,正是一个著名的“人文”网站,其主旨“打假”,正是人文而不是“科学”,但它的人文同样需要“科学”态度与精神。可见,人文与科学并不是死敌。科学只能相对独立于人文,却永远不可能脱离人文。而人文也非都与科学为敌,正如你的“人文帖子”,是在号召“科学主义”,可惜这个号召科学的帖子,却不那么“科学”。
“人性”又是什么?这是个“人文科学”课题,由否定人文的人来解读,只能得出可笑的结论:“能看破人性,不被它所囿。”除了非人,谁能说自己不被“人性”所囿?你可以不被“贪婪”、“自私”之类的人性所囿,并不能保证你不被“偏激”、“自以为是”之类的人性所囿。而以宇宙之大,个人永远不可能处在不偏不倚的正中央,因此,你能保证自己不“偏激”?能保证自己没“自以为是”?
提倡科学,却要“唱衰哲学”、与“人文”为敌,这符合科学精神吗?离开了人文,科学有用吗?何况说无用者,恰恰是因为“拙于用”,正如庄子所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也是“人性”之一。假如事事以有用为准则,那么,人类应该满足于披着兽皮,兽皮足以御寒遮羞,“美观”这种玄而又玄人文的东西,在这些人看来,正是无用的,他们只要赤裸裸的“真实”,只要科学不能检验的,就都是玄学。这样的“科学”,就成了人类文化甚至于人类的杀手。还是庄子说:“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你立足于大地,只需要双脚大的一点土地,脚边广大的土地对于你来说都属“无用”,把它们全挖掉,你还能走路吗?你还能走向“科学”吗?除非你固步自封,自信已立足于人类科学的绝顶,不需要再前进一步了。
不用说不科学的“科学”,就是真正的科学,也不是万能的,唯我独尊的。大到人类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小到人为什么活着?活着为什么快乐或不快乐?都不是只用科学就能够完全解释和解决的。以为科学就全是真理,就无所不能,以为人文就是忽悠,就是玄学,以为科学可以剥离人文而独自存在,以为人可以脱离人性……,这才是以“科学”的名义,大行忽悠之实。 《当代科普研究缘何“反对科学主义”时髦?》
世界上确实没有绝对真理,但我们并不能说世界上就没有真理、没有对错。科学就是由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的绝对真理。面对科学技术进步所带给社会的种种副作用,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非常时髦的说法,叫做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仔细想想,这种比喻非常可笑。科学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和总结,科学技术是人们改造自然的一种工具。具体怎么去使用这件工具,是由使用它的人决定的。就像一把菜刀,它既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但是,菜刀本身绝不是什么双刃剑。当然,对于菜刀的使用,我们有时也会有所限制。例如,在通过飞机场安检的时候,菜刀是绝对被禁止随身携带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某种情况下菜刀的使用,是要受到监督和限制的。但是,如果你要是托运你的行李,菜刀是绝对不会被没收的。由此可见,我们要限制的显然不是菜刀本身,而是菜刀的使用范围。这与公众对科学的态度一样,人们应该反思的绝不是科学本身,而是对科学的某种使用。
“反思科学的使用”与“反思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抱着坚信科学的态度,普及科学;另一个则是抱着怀疑科学的态度,反对科学。显然,把反思科学作为科普的一种境界,本身就是一种悖论。如果你本来就怀疑科学,那你还有必要普及或者传播一个你都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东西吗?所以,反思科学的实质,绝不是要普及科学,而是反对科学普及,或者说就是要反对科学本身。现实当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号称需要反思科学的群体中,公开指责科学技术是“恶魔”是“罪犯”的反科学极端人士,大有人在。
一位学者在讲课中提到“科普就是科学与技术不断的社会化、大众化的过程,而不是提倡社会与大众的科学技术化”。当有员问到这句绕嘴的话,有什么具体含义的时候,学者解释说:这就是说要反对科学主义。
我非常理解学者的这种反对科学主义提法。不要说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处在一个不高的水平,即便我们已知的科学知识、科学理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尽管非常重要,它毕竟还不能代表我们社会生活的全部。人是进化出来的高等动物,既要有人的理性,也要有动物本能的感性。人类的社会生活不仅需要科学理性,也非常需要感性。因此,我们社会的文明和文化中除了需要包含科学之外,还也还需要很多文学、艺术、甚至宗教迷信等感性的成分。在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真、善、美等价值尺度上,科学最多也只能解决一部分“真”的问题。所以,科学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和大众,社会和大众也不能只有科学。因此,要把社会和大众都科学技术化的“唯科学论”的提法,当然是错误的。
不过,由于我们从来没有对“科学主义”做出严格的定义。到底什么是“科学主义”先要搞清楚。在本文前面的一节,我们关于科普是不是需要反思科学的争论中,那些坚信科学是真理,反对以“反思科学的应用”为借口,反思或者说反对科学的一方,按照一般的逻辑,显然可以被定义为是科学主义(现实中,很多人也就是这样理解科学主义的)。然而,在这一节中,按照那位学者的解释我们又可以把,认为科学就应该代表社会全部的“唯科学论”者,说成是科学主义。可见,在当前的情况下,“坚信科学”者和“唯科学论”者,都可能被冠以“科学主义”的称号。所以,如果不能明确“科学主义”的内涵,我们就不能笼统地说反对科学主义。否则,必然会引起混乱。
例如,当前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坚信科学的科技工作者,根据科学的定义,认为我国的中医只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不能算是科学。而另一部分人(其中,基本上都是提倡反思科学的)则认为传统的中医就是我们东方特有的一种科学。如果按照“坚信科学”就是科学主义的定义,那么前者显然就是科学主义者,后者则是“反对科学主义”者。但如果按照“唯科学论”是科学主义的定义,那么后者才是科学主义者,而前者的态度显然才是反对“科学主义”的。
总之,我们的科学文化人和科普研究者,如果真心想普及科学、传播科学的话,最好先不要急于断言是否需要提倡反对“科学主义”。否则,我们普及科学的初衷就可能完全走向了事与愿违的反面。当然,对于那些本来就是想打着科普的旗号骗人,反对科学的科学文化人来说,这种能鱼目混珠的定义正是他们所求之不得。这也许就是我国当代科普研究中“反对科学主义”如此时髦的根本原因吧。
G. 科学该不该警惕阅读答案
19.①“甘于”“服从”两个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
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大自然对(人类从局部的简化的自然中获得的规律)人类用科学技术直接干预、控制和改造自己的反抗态度(或自然规律对人类的惩罚)。(2分)
20.答案示例一:
可以。作为核心观点段的最后一段,放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总领全文。(2分)
下文从三个方面论证“要警惕科学”这一核心观点:①基于数理科学的技术与大自然有着根本上的冲突。它会直接干预自然,让大自然失去主体地位,让人类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②科学技术创造的物质无法正常加入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干扰和破坏大自然本身的物质循环,产生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③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无法在应用之初就被发现。(每点1分,共3分。)
答案示例二:不可以。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①基于数理科学的技术与大自然有着根本上的冲突。它会直接干预自然,让大自然失去主体地位,让人类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②科学技术创造的物质无法正常加入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干扰和破坏大自然本身的物质循环,产生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③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无法在应用之初就被发现。(每点1分,共3分。)
全文为分总结构,作为核心观点段放在最后,总结全文,在前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自然得出结论。(2分)
【此题属于通过文章论证结构并对论证内容进行概括归纳。】
21.【拓展探究】 (6分)
警惕科学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①一贯倡导的“热爱科学”“献身科学”,是看到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积极意义,并提倡通过运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做贡献;(2分)
②作者提出“警惕科学”,是看到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和整体判断发生了变化,以及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存在潜在危害之后而提出的论断;(2分)
③这种论断有利于打破科学技术崇拜(或科学技术至上),认真思考经典科学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建立新的科学技术价值观,令人警醒,引人深思。或“本文观点是从过去的科学主义转化到现在的科学人文相统一,富有新意。”(2分)
【此题分三项内容:一是对“热爱科学”的倡导要有分析;二是对“警惕科学”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三是自己的看法,认同与不认同,只要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H. 为什么现在主流媒体常说 警惕民粹主义
个人比较认同英国学者卡农范和台湾学者邓志松的看法,民粹主义是个中性词,是“人民对制度化、精英统治、主流价值、既有权力结构的挑战”。
对民粹主义的批判,给人的感觉是在撒哈拉修建防洪大堤。因为社会力量对比远未达到均衡,没有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既得利益者不可能突然从内部产生变革动力。对民粹主义的妖魔化、污名化,不过是宣称代表大众利益的学者的常用武器:将人们对制度缺陷、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的痛恨,简化为对财富本身的仇恨(仇富)或民粹主义。
国际学术界目前对民粹主义的论争,集中在全球化以及与欧盟有关的全民公决、民主的制度设计等问题;在新闻自由、现代公民教育和民主手段的训练近乎白板的情况下,谴责民粹主义是独裁政治的温床,实质上是对正当维权和要求社会公正的打压。
认清这些偷换概念的所谓精英的反民粹言论,对另一种改头换面的“民粹主义”也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薛涌《从中国文化的失败看孔子的价值》一文,全盘否定中国从古到今的贤哲,上至春秋,下至开启民主、科学的“五四”一代,堪为畸形“民粹主义”的表率:
“在道德上,这种‘德’与‘仁’的精神资源,必须在小民百姓中挖掘。”
沃尔特•李普曼1922年发出警告:大众绝对无知者的比例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大,这些人是精神上的儿童或野蛮人,是煽动者的天然猎物。
缺乏公民教育的大陆民间有何优良的政治资源可言?民间维权只是个人或个别群体不自觉的为争取生存权的被动反应,与自觉自愿地追求自由民主尚有很大的距离。
因此,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公民教育,为培育和建立崭新的公民社会和民选官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一旦危机来临,不是同舟共济(没有这样的心情,也没有这样的条件),而是揭竿而起、玉石俱焚,成本十分高昂。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严重缺乏公民教育的瞎折腾的历史:流了再多的血,不过是换个奴隶主继续瞎折腾。
现代公民社会强调公民个人的责任和权利,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承担一定的责任,何以享受一定的权利?
盲目、片面地鼓吹人民从来正确、永远正确,和极端地反民粹主义,宣扬精英统治才能带来稳定和发展,这两种极端倾向都是在变着花样愚弄大众:前者成立,则公民教育大可不必施行,专制得以成为人民永远的枷锁;后者令权贵成为世袭,严重堵塞中下层的上升渠道,并假设公众永远都不明白什么对他们最有利,只配做沉默的羔羊,特别适合被代表。
民粹主义的类型和定义多种多样,卡农范认为唯一的共同点是:诉诸人民和对精英的不信任。我认为,这正是民粹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和最不坏的民主制度一样,民粹主义一直在发展和变化当中,需要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不断地进行修正,扬长避短,而不是简单地一笔抹杀。
鉴于“精英”层出不穷的优异表现,应该让这样的民粹主义来得更猛烈一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理性地看待民粹主义,去粗取精,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公正、平等和贫富分化;站在自由和大众的立场上,继续对精英的不信任,回归常识、拓展言论自由的空间,普及公民教育,让自由、民主、科学、宪政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