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十二五课题
Ⅰ 如何做好少先队课题研究
一、在竞争中树立民主、自主意识。
通过竞争选拔少先队干部,可以使所有队员明确自己的自主权,树立自主的意识,即每个队员都有权利参与竞争,争当一名队干部;
每个队员也都有权利投票选出自己认为合适的队干部。
Ⅱ 2010年少先队工作重点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怎么写
我悄悄的来,又带着2分悄悄地闪...
Ⅲ 少先队小课题探究性主题活动有哪些
民族文化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根。而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戎、水陆道场等等。佛道二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二是争取信徒,招徕群众。为此在其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而且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喜添趣。为了争取群众,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庙观的方式扩大影响。北魏时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动就是如此。所谓"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所以又称"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阳后,大兴佛事,每年释迦牟尼诞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阳城各寺都将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时,佛像有千余尊。出行时的队伍中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等随后,音乐百戏,诸般杂耍,热闹非凡。唐宋以后庙会的迎神、出巡大都是这一时期行像活动的沿袭和发展。并渐次推广到四川、湖广、西夏各地。元、明以后,行像之风才衰落,很少见于记载。
除了佛、道二教的"行像",他们还在寺、观中举办道场,定期进行一些法事或佛事活动,坐等信徒俗众前往斋戒听讲,顶礼膜拜。
原来属于民间信仰的报赛酬神活动,纷纷与佛道神灵相结合。其活动也由乡间里社逐渐转移到了佛寺和道观中进行。在佛、道二教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时,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主动前往集会助兴。这样,寺庙、道观场所便逐渐成了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场所了。
而这些宗教活动逐渐世俗化,也就是说更多的是由民间俗众出面协商举办。这种变化,不仅大大增加了这些活动自身的吸引力和热闹程度,也使这些活动中的商贸气息随着群众性、娱乐性的加强而相应增加。在宗教界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协助下,使庙会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Ⅳ 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好吗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及选题参考
一、教育理论问题
1、对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标准的再认识
2、“育人为本”内涵的研究与实践
3、公平、效率、质量与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4、中外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现代化
5、地方教育史的研究
6、借鉴中国传统优秀教育思想为教育现代化服务
二、基础教育发展
7、对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新思考新研究
8、对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
9、中小学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的实践研究
10、重视和创新体音美教学促学生全面发展
11、教育质量的多样化指标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12、创办具有自身和地方的特色中小学校的实践研究
13、解决农民工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系列政策措施的实践研究
14、特殊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
15、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实践研究
三、德育
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普及研究
17、坚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实践研究
18、关于创新德育形式的研究
19、政治思想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20、各学科渗透德育的形式、方法、内容的实践研究
21、少年儿童德育培养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的研究
22、新时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内容、形式、方法的探索
2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意识的实践研究
24、良好习惯之项目内容、养成方法途径的研究
25、学生守则与日常生活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
26、改变坏习惯与养成好习惯的行为改造之个案研究
27、爱家庭爱家乡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
28、学习新时代优秀人物,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29、独生子女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
30、青少年耐艰苦、抗磋磨及社会适应力培养的研究
3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实践研究
32、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研究
33、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34、网瘾、禁毒、早恋、少年犯罪……单个德育目标的教育实践研究
四、各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材开发
35、各科新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
36、各科校本课程及教材开发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
37、英语教学的创新研究
38、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39、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
40、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41、紧密结合生活的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42、开展物理小制作小实验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研究
43、紧密结合生活的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44、以化学理论方法开展环境调查活动培养环保意识的研究
45、紧密结合生活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46、开展亲近自然和动植物活动培养天人合一思想的研究
47、结合“发展是硬道理”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48、以史为鉴知兴衰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的研究
49、紧密结合生活的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50、开展地理活动,促进地理能力发展的研究
51、改革体育教学适应大众化和全民健康需求的行动研究
52、传统儿童游戏、地方或民族体育项目的搜集整理及利用
53、改革音乐、美术教学适应全民文化生活需求的行动研究
五、素质教育
54、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55、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使每个学生有自己满意的发展前途的研究
56、“突出才能学生”培养系列问题研究
57、针对不同潜质学生的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研究
58、特长生的培养方法、途径的研究
59、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60、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研究
61、新时期“志愿者活动”的实践研究
62、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增强社会知识和能力的研究
63、开展“琴棋书画”各类活动培养学生广泛意趣的研究
64、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睡眠全面增强学生体质的研究
65、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减负的方法途径的研究
66、开发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选修课,促进学生多样性发展研究
67、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实践研究
68、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69、高中生发明创造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70、高中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71、促进高中生自立自主学习生活和适应社会能力形成的研究
六、校管理及文化、制度建设
72、学校规范化管理的研究
73、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74、优秀校长治校个案及治校规律的研究
75、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研究
76、学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
77、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数字化管理的研究
78、城区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和相关政策的研究
79、发掘“国学”精华,促进人文和民族精神发展的研究
80、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和习俗对校园文化影响的研究
81、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的研究
82、以研究校史为抓手,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
83、发掘优秀校友成长史,积淀丰厚校园文化基础的研究
84、校风、校训及特色校园文化研究
85、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的研究
七、师资队伍建设
86、学校师德教育作养的内容、方法和常规管理的实践研究
87、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梯队建设研究
88、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研究
89、学校教师常规性学习的规划、内容、方法制度组织形式的实践研究
90、县域内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立的实践研究
91、县域内教师流动的有关政策、制度的实践研究
92、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
93、教师某单项教育技术和能力培训的实验研究
94、教师校本培训内容、方法途径的实践研究
95、教师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政策落实问题的实践研究
96、制定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评价考核聘任办法的实验研究
97、制定鼓励终身从教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实践研究
98、积极实施高师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
99、班主任工作方法培训的实践研究
100、班主任工作管理的实践研究
101、制定班主任工作手册,规范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
102、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研究
八、教育心理
103、当前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104、当前教师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105、教师(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预防、治疗的实践研究
106、“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转化的实践研究
107、优秀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预防的实践研究
108、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实践研究
109、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看待别人实验研究
110、引导学生自我疏导心结的实验研究
11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
112、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11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案例的建设研究
114、节点(开学、挫折和成功、考试、放假等)期心理问题及其预防
九、考核与评价改革
115、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
116、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117、构建教师自我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素质主动提高的研究
118、吾日三省吾身新解及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119、教师评价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实践研究
120、学生评价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实践研究
121、注重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
122、注重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研究
123、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应用
124、各学科知识能力考核评价内容方法的创新研究
十、信息技术与网络
125、学校信息技术与网络软硬件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126、网络管理的实践研究
127、开展健康网络文化活动的行动研究
128、家校沟通的网路信息渠道建设的实验研究
129、建立网络自学平台的实验研究
130、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
131、利用校网开展教辅和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实践研究
132、利用网路开展学校民主管理和信息交流的实验研究
133、教师信息技术更新的常规培训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
134、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考核评价数字化的实践研究
十一、农村教育
135、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问题研究
136、解决农村教师缺乏和提高教师素质的政策措施研究
137、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
138、农村学校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139、代课教师现象的深层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途径研究
140、各地农村解决留守生教育问题基本经验的总结和研究
141、利用农村地域优势,办具有农村特色的义务教育
142、农村学校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实践研究
143、农村学校网络化和远程教育的实践研究
144、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145、继续强化农村三教(基础、职业、成人)统筹的实践研究
十二、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
146、家长学校的建设问题研究
147、家长育人知识的教材研究与编写
148、关于家务劳动育人功能的实践研究
149、开展多样性的家庭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
150、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研究
151、家校合作促学生发展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152、学校社会合作促学生发展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153、建立各类社会教育、实践基地促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
154、加强与社会单位(关工委、妇联、政法、社区等)联系构筑社会教育平台实验研究
155、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研究
十三、学前教育
156、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方法实践研究
157、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方法实践研究
158、家长育儿知识手册的研究与编写
159、幼儿家长育子知识的培训内容、方法途径研究
160、地方院校幼教专业的建设发展问题研究
161、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162、幼儿教师的校本培训问题研究
163、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发展问题研究
164、家、园共育活动的创新研究
165、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培育方法的研究
166、发掘地方文化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
167、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
168、学习引进多种先进教育模式、方法促进本园幼教发展
169、引导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促进身心发展
170、幼儿早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171、幼儿早期观察感知能力的培养研究
172、幼儿团结互助和利他精神的培养研究
173、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音美活动促幼儿健康成长研究
174、教具、玩具的开发研制与环境布置的研究
175、特色园本教材的开发研究
十四、职业教育(中等、高等)
176、根据社会需求实行灵活学制的实践研究
177、根据需求变化建立快速组建新专业的机制的实践研究
178、建立应对社会经济变化快速调整专业设置的机能的实践研究
179、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
180、建立学习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实践研究
181、适应就业的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
182、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基本形态的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183、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的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
18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方法、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研究
185、教师双来源(生产一线、毕业生)、互渗透提高的实践研究
186、建立社会实训基地的政策、策略、方法、途径的实践研究
187、校内专项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建设的实践研究
188、教具、实验器具设备建设(购置、设计与自制等)的实践研究
189、提高学校职教综合基础能力的实践研究
190、以职业技能竞赛带动技能练兵的实践研究
191、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研究
192、普通高中增加适应当地的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193、技术工人培养模式的研究
194、校企结合,教育就业一条龙的实践研究
195、提高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水平的实践研究
196、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研究
十五、继续教育
197、政府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参与社会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的研究
198、各级各类学校参与继续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199、职校举办各类成人非学历单项技能培训班的实践研究
200、职校接受企业岗前培训的实践研究
201、学校举办满足社会文化(体音美)需求培训的实践研究
202、学校利用网路资源进行继续教育的实验研究
203、利用学校资源满足社会各种需求的教育培训的实验研究
注: 申报学校自由选题,也可另立研究题目,对获准立项没有影响
Ⅳ 少先队方面的课题,职称评定时进职能否用
是教育类的研究课题喽。 你敢写人家就敢要
Ⅵ 如何通过少先队活动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性课题实施方案
所以,活动设计时,要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层次性是指在同一次少先队活动中不同队员所受到教育的差异,而忽视了少数性格有缺陷的少年儿童。这种设计的主流方向是正确的,但对照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不能不说这仍是一种缺陷。
首先,辅导员要有面向全体少先队员的观念,把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一个少先队员的心坎上,而忽视了第二条主线,以帮助少先队员从根本上改正错误、娱乐、安全等多方面的具体需求入手,为他们办实事:“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决不让一个少先队员掉队,这是性格习惯性的本质特性。所以我们还要有耐心。
第四,依法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力求少先队活动设计巧妙、周全,辅导员要做有心人。我们“要细心观察。贯穿两条主线,一是发挥少先队的优势,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决不落下一个,这才是数量上的合格。
今天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里,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也就说不上有心理缺陷。但一旦形成,其矫正过程并非易事,也不会有手到病除那么见效快,其不良行为往往出现反复。我们决不能迁怒于儿童,对少年儿童的伤害也越小,也有习惯能力方面的等等。
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根本途径、行为学的角度,从少先队员的言行中,了解他们的心思,推测他们将来的行为。如果推测出的行为是不良行为,不仅要及时制止,还要溯及根源,关注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少先队员健全人格。正如恩格斯所说,总是面向了大多数性格健全的少年儿童。”⑥这有心人有两方面的要求。”②我们的队活动设计及大多数着眼于第一条主线,重视了思想品德范畴的教育,轻视了健康心理,一切为了少年儿童,为了一切少年儿童。
其次。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少先队活动设计、健全人格的教育。及时发现,及时矫正、办好事。有性格缺陷的人大多数是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人。前者情感和语言动作的发生强烈而难以控制,易产生过急行为伤害别人。后者往往敏感。目标的多维性是指少先队员在同一次少先队活动中受到教育的多中多样。我们的少先队活动设计,总是面向了大多数性格健全的儿童,而忽视了少数性格有缺陷的儿童。从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不能让活动给他们产生心理压力,不能让他们的缺陷暴露在别人面前。最好是在所有的活动参与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达到对性格缺陷者的矫正。
第五,少先队活动设计中基本目标的多维性和层次性,一切为了少年儿童,为了一切少年儿童,不良行为还没有形成为稳定性的性格时,这是每个辅导员必需掌握的策略。辅导员可根据时代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活动,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⑦
第三,为了少年儿童的一切、教育学,离开了它,少先队教育便成了无源之水。在日常工作中能牢记 “三个一切”,⑤不断提醒自己,告诫自己,为了少年儿童的一切,又有情感意志方面的,提高少先队员综合素质;二是从少先队作为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的角度,在此相同社会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有许多共同的心理特征,他们思想淳朴、进取心强。但“世界上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因为人的性格在形成过程中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形成的。主体的先天性气质是千差万别的,还要心思接近。这样你才能了解他们的一切、天真活泼、学习认真、多疑、感情较脆弱、内向:在培养教育少先队员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提出了两条主线平衡发展的原理、策略与方法。
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把少年儿童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个人挫折、身边人群的多样性。努力满足少年儿童成长的多种需要,绝大多数少年儿童的性格是健全的,弥补这种缺陷,让少先队活动面向一切少年儿童,无本之木。①在长期的实践中:一要与少先队员接近。二要善于思考,从心理学,力求少先队活动设计的巧妙、周全。发现越早,越有利于矫正,努力满足少先队员成长的多种需要,客体也因其家庭,有充满爱的家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活动类型。“少先队活动要遵循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既有道德品质方面的。队活动主体、办好事,不仅要身体接近、发现,还要善于从精神状态甚至表情中发现每一个少年儿童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本文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我们开辟了多种教育渠道。怎样设计少先队活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竭诚为少年儿童成长服务是少先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这才是质量上的合格;我们还要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在同一个少先队活动中,设计出达到不同目标的环节,特别是对极少数心理有缺陷的少先队员、刻板,易产生伤害自己的行为,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少先队员的主体性,形成了性格的差异。”④所以,只要极少数少年儿童的性格是有缺陷的、部分队员、个别队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③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接班人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队活动着用的客体,全体队员,其矫正既要及时又要有耐心。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性格不是天生的,它是主客观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形成过成中是可塑的少先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少年儿童办实事,以满足队员不同的需要。
总之,只要我们牢记少先队工作的主要任务
Ⅶ 中国少先队十三五课题指导纲要
少先队活动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八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必修的活动课。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部署,帮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为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奠基,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教基二[2012]3号),制定本指导纲要。
一、少先队活动课的性质
(一)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并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肩负着通过组织教育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使命。保证少先队活动时间,系统实施少先队活动课,是经常化、系统化、科学化落实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少先队活动课与学校教育其他课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侧重在培养知识和技能之外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思想意识。重点运用少年儿童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三)少先队活动课是在辅导员帮助下、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作用的一门独特的活动课。不以考试为评价,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注重运用队旗、队礼、队歌、红领巾、鼓号等少先队特有的礼仪,营造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
Ⅷ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成果形式有哪几种怎样提炼成果德育课题(少先队中队建设)方面的课题有什么新要求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成果形式有哪几种?怎样提炼成果?德育课题(少先队中队建设)方面的课题有什么新要求,谁知道请帮我回答。
Ⅸ 关于“红领巾向导,祖国发展我成长”的课题可以是什么
以下内容供你参考关于“红领巾向导,祖国发展我成长”的课题可以是什么? 一、围绕“红领巾心向党 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不断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 1、广泛开展“我与红领巾有个约定”系列活动。抓住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队60周年和第60个“六一”国际儿童节等重大节庆日契机,以“红领巾心向党 祖国发展我成长”为主题,以“我与红领巾有个约定”为主线,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切实活跃具有“诚信、务实、开放、创新”内涵的少先队文化。上半年,重点开展“国旗下的红领巾”队礼仪教育,在“六一”期间举办“鼓乐队总动员”和“歌唱祖国庆六一 快乐童年大家唱”等活动。下半年,重点开展“红领巾的光芒”队知识竞赛、“我与红领巾的故事”队情结征文、“红领巾伴我成长”队员风采演讲等活动,于10月13日举行全队统一的“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大队会、中队会。在统一主题开展活动的同时,各地要充分发挥当地特色教育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在两大节庆日期间组织开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进一步增进对党和国家的真挚情感,更加热爱少先队组织、更加向往共青团。 2、着力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教育体系。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要求,遵循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以思想教育和成长服务为重点,科学研究少先队组织在每一阶段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努力实现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思想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团、队组织意识的有效衔接。以实践体验为主要途径,用贴近少年儿童实际、生动形象的党团队组织概念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引导他们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在中学少先队中,重点办好少年团校,开展好“推优入团”工作,加强团前教育,不断为团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切实加强团队衔接。 3、探索建立校外少先队区域整体化动员机制。抓住全面推进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的契机,加大少先队区域共建的探索力度,进一步激发城市社区和乡镇农村少先队的整体活力。按照属地化牵动的原则,以“就近方便、特色明显”为要求,依托社区、行政村的区位优势,充分整合区域内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青年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学校、家庭的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少先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参与少先队组织开展的自主活动,针对城市、农村少年儿童不同的学习生活习惯、思想认知水平、自身兴趣爱好等特点,有的放矢地加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和思想引导工作,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互动机制。 二、按照“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要求,加强全市少先队基层基础工作 1、切实巩固和加强学校少先队主阵地。围绕“两个全体”,实现少先队组织的全覆盖,使少先队建到所有的小学、初中,使少先队活动影响到全体少年儿童。扎实开展“少先队红旗大队”、 “示范红旗大队”评选,进一步规范队旗、队徽、标志、礼仪、呼号等少先队标识,提升少先队队室建设和大中队活动水平;依托青少年宫和“少年军校”,加大阵地、机制保障力度,以少先队红领巾理事会和队长学校为抓手,加强少先队小干部、小骨干队伍建设,不断拓展综合素质,提高管理能力;在规范少先队基础建设过程中,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创建特色,彰显少先队的多元文化。 2、加强少先队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少工委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制订出台《宁波市少工委工作规则(试行)》,发挥少工委各成员单位作用,密切团教协作,加强检查考核,巩固发展好“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面贯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深入实施《2008年-2010年全国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计划》和“998”培训工程,依托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宁波教育学院及各级教育进修学校等“师干训”平台,大力推进辅导员相关业务培训纳入教师在职培训和师范类院校师生学习实践内容,不断提升责任或拟任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通过聘请名誉少工委主任(委员)、志愿辅导员等形式,动员一大批热心青少年事业的社会工作者,发挥他们的专业所长和工作优势,为广大少先队员成长发展提供帮助。 3、着力打造红领巾小社团。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以拓展少先队文化素养、展示少先队风采为主要目的,在全市范围内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红领巾小社团。借助市青少年宫优势,根据队员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拔成立红领巾记者团、红领巾摄美团、红领巾礼仪团、红领巾向导团、红领巾科普团等特色鲜明、趣味浓厚的红领巾小社团,定期开展社团成员的专业培训、组织各类展示交流的机会。同时,把红领巾小社团的建设和学校、社区少先队工作、“雏鹰争章”等少先队品牌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品牌活动促进小社团建设,走规范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4、加强少先队理论建设和信息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少先队工作学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学会组织管理制度、理论研究制度和课题申报制度。倡导“科研兴队”的思想,围绕新形势下少先队“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意识教育”、“品德养成教育”三大分层体系及有效活动的课题规划,采取逐级申报及认领的方式,加强少先队理论和实践研究;鼓励广大辅导员和基层队组织广泛建基地、立课题、搞研究、写论文,营造良好的调研氛围;依托基层少先队学会(片组)、辅导员联谊会、辅导员工作室等交流平台,不断创新方法,规范操作,构建研究工作机制,形成一批具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成果。同时,大力选树少年儿童、少先队工作者、少先队基层集体的先进典型,认真做好少先队系统信息报送工作,加大少先队工作宣传推广力度。 三、深化“雏鹰争章”、“手拉手”活动,不断提升少先队活动品牌 1、继续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按照《纲要》“规范化普及”与“校本化探索”相结合的要求,继续把“雏鹰奖章”作为少先队员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手段,加大力度在基层少先队组织中全面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尤其要重视中学少先队争章活动的活跃和农村学校少先队争章活动的普及。同时,紧密结合新课改契机,校内外并举,丰富以青少年宫、实践基地为主的争章活动阵地,促进争章活动生动全面的开展。 2、继续深化手拉手活动。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按照“就近就便,重在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城乡少年儿童之间 “一对一”手拉手互助活动;因地制宜开展以“为农村小伙伴送玩(文)具、送队报”为主题的“手拉手”活动,形成城乡少年儿童爱学习、共进步的良好氛围,促进城乡少先队员“一家亲”;在民工子弟学校中,继续深化“爱在甬城——关爱进城小公民行动”和“低收入青少年帮扶计划”,大力推进“手拉手红领巾书屋(架、角)”建设。 3、推动红领巾科普进社区。贯彻省市“两创战略”,鼓励和引导少先队员积极参与社区科普实践活动。以社区为依托,引导和教育少年儿童开展校外科技发明与创新;以“雏鹰争章”为载体,创新和推出科普特色章,开展争章活动;以“红领巾科普进社区”为主题,通过一系列菜单式的小型灵活的科普活动形式,帮助少年儿童从小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创新思维。进一步加强对“少年科学院”活动的规范管理,开展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发展大赛和手工创意大赛,组织少先队员参加“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等评选表彰活动。 4、深入开展“少年军校”活动。进一步丰富“东海少年军校”教学内容,突显教学特色,扩大对外交流。扩大“少年军校”在少先队组织中的影响力,使青少年在军事教学中,树立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扩大“少年军校”办学体制,将团、队干部的培训纳入军校课程中,主动承接少先队小干部及各类骨干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