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科学连俄军

科学连俄军

发布时间: 2021-03-23 06:03:51

A. 为什么俄罗斯(苏联)能有怎么多科学

1、俄罗斯人比中国人好学。
(1)中国人喜欢把康熙帝和彼得一世相提并论,恨不得说成中俄各自的千古一帝。但康熙皇帝老帅出征守住的地盘,早就让俄罗斯拿走了,中国人收获了只提当年勇的谈资。比起亲自出征,康熙更有名的似乎是微服私访。彼得一世也微服,但人家那是出国扮作小学徒,汗流浃背低声下气学技术,跟吾皇康熙向老太太和苏麻拉姑学宫廷斗争术根本不是一个路子。彼得回国后采取各种措施逼迫啃老族学习,比如不读书的贵族子弟不许继承土地,等等;兴西学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是新政的突出内容。康熙在这方面简直鲜见业绩。
(2)到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这位女汉子对外拓展疆域,对内高度重视母亲质量提升,她办的女子贵族学校,教育和培养俄罗斯女人在自立自强和培养下一代方面的能力。经过他们的努力,俄罗斯在极短时间内由彼得大帝之前宫廷都使用法语的“野蛮”小公国,一跃而成为19世纪在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辉煌成果的国家,举国上下学文化。
(3)即便在苏联解体时期的内外交困中,俄罗斯人排队和坐地铁都能默默读书,现在依然。学习真正成为了他们的信仰,而不像中国地铁里除了打盹发呆就是玩手机。
2、东正教“末日论”的激发和爱国主义激励。
(1)俄罗斯民族继承了基督教(最早来自犹太教)中的“末日”观点,认为弥赛亚将要降临。此外,俄罗斯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东方特点的莫斯科和西方特点的圣彼得堡并立便为典型标志。)他们不想承认自己是亚洲人,但欧洲人却排挤它,蒙古和斯拉夫专制传统深深植根其中,这种无根性更加剧了其民族危机感。
(2)他们还具有上帝选民的思想,认为俄罗斯人总是对的。但他们对末日的态度,不是中国人所谓世界末日前吃尽喝光的恐慌,而是要跟时间赛跑、在末日到来之前做更多事的一种追求;是使命思想和责任意识。为此,俄罗斯人为了维系民族和国家的完整,强国和在世界上发声一直是执政追求,更是民族信仰。从沙皇到斯大林再到普金,都是如此。
(3)于是我们看到,即便政治多么黑暗,专制如何猖獗,生活多么苦难,外表多么服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内心都有自己独立自由的世界:为了世界末日前的使命;为了祖国;为了不枉生命的追求等,面对流放和死亡的从容不迫与前仆后继。诛心和御用者有之,但屈指可数,就因为内心那块圣洁的天地。前苏联的诺贝尔奖集中于基础学科和文学领域,而非当时军备竞赛激烈的应用科学领域,原因或许也因为如此——没有功利性追求,只为纯粹。

B. 好像是俄罗斯的一部电影 一群外国军人在北极雪地营地救助科学家发生意外!恐怖的事情随之发生

末世殖民地 The Colony (2013)

导演: 杰夫·兰弗洛
编剧: Patrick Tarr / Pascal Trottier
主演: 劳伦斯·菲什伯恩 / 凯文·席格斯 / 比尔·帕克斯顿 / 夏洛蒂·苏利文 / Dru Viergever / 更多...
类型: 动作 / 科幻 / 惊悚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4-12

C. 俄罗斯在研制核武器事业中,到底付出了多少代价

而这些工作人员每天接触的都是有毒害物质的材料,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很多人因为在研制过程中遭受到了核污染,导致终身残疾。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俄罗斯在这次核计划中几十万人被核污染,有数万人死去。所以说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D. 苏俄/苏联/俄罗斯在科学领域对世界究竟有什么重大贡献

苏俄/苏联/俄罗斯在科学领域对世界贡献不可小觑。

E. 为啥俄罗斯基础科学强

俄罗斯的科技,主要是二战后来自战争的获取,简单来说,是掠夺了德国的科技。德国技术是近代俄罗斯科技得基础。主要在机械加工,航空航天,冶炼,化工领域。

F. 俄罗斯有什么著名的科学家

俄罗斯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例如: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
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在1760年第一次提出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创立了热的动力学说,并创建了玻璃科学。1755年,他创办了俄罗斯第一所大学 -- 莫斯科大学。
尼古拉•罗巴切夫斯基
在1829年创立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后来被社会公认并完全替代了欧几里得。喀山大学毕业生。随后在喀山大学任教,并出任校长。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在1869年发现基本自然定律-—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他制作出的元素周期表能够将现有元素分类,并据以预见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和它们的性能。被公认为材料科学发现史上最伟大事件。
发现电磁波的实际应用,比如,电磁波在无线电通讯领域的使用。 在1895年创建了当时最完善的无线电收音机。
伊万•巴甫洛夫
致力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俄罗斯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尼古拉•茹科夫斯基
“俄罗斯航空之父”。现代航空科学的开拓者。莫斯科大学毕业,随后在此任教。
尼古拉•巴索夫
第一个量子发生器、其他一系列激光器的创始人。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毕业。
彼得•卡皮察
因低温物理学方面的基本发现和发明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奖。液化气体工业装置的发明人。圣彼得堡立技术大学毕业。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安德烈•萨哈罗夫
可控制热核反应的先驱者之一。 参与第一枚氢弹的研发(1953年)。著名的公民自由思想的拥护者。在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谢尔盖•科罗廖夫
苏联宇宙火箭技术和应用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成就 -- 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尤里•加加林的飞行(1961年)。
安德烈•图波列夫
航空设计师。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超音速客机Tu-144(1968年)。 参与过一百种以上飞机的创建,其中70个进入了系列。
若列斯•阿尔费罗夫
在半导体、半导体电子学和量子电子学方面有着五十多项发明并发表了五百多篇科学论文。特别是制造了第一个发光二极管。 2000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列宁格勒电子技术学院毕业生。

G. 苏联时期的科学家都老死了,俄罗斯科技为什么还那么强

通常说俄罗斯科技很强指的是俄罗斯的军工业,重工业。而在前苏联时期基数庞大的军工制造体系(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4),数量众多的军工科研机构,大量的科研院校以及丰富的军工成品,技术图纸资料(重要至极)为现在的俄罗斯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人才财富。搜了一个关于俄罗斯军工企业院校的,你可以点击链接看看

网页链接

H. 苏联研究出最强大的导弹是什么

俄罗斯SS-18洲际弹道导弹

如果有人问世界上最大的导弹是什么?答案无疑是俄罗斯的SS-18。该型导弹无论外形尺寸还是威力,在世界上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难怪它在冷战时期一问世,北约就将其称作“撒旦”(恶魔),从中我们不难听出“畏而敬之”之意。该导弹自服役以来几乎一直默默无闻,进入新世纪后,开始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先是俄战略火箭兵司令索罗夫佐夫在2002年8月突然宣布将SS-18服役期延长到2014年,不久俄在2004年12月又恢复了中断16年的SS-18试射,此后俄在削减该导弹的同时又不断重新部署和试射SS-18。这些举动使人们不禁疑惑,行将就木的“恶魔”为何总是僵而不死?

“恶魔”出世

“巨无霸”的血统——SS-18的发展背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冷战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时在“确保相互摧毁”战略思想指导下,美苏两国将拥有完全摧毁对方的能力作为遏制战争的前提,因而走上了全面的核武器军备竞赛。因此,美苏部署了大量战略导弹,同时,两国又开始考虑自身核武器的安全性,开始发展射程更远、当量更大、分导式弹头更多的坚固地下发射井式的导弹核武器。60年代, “民兵”导弹的部署和改进使美国在武器竞赛中占据了先机,这在冷战的严酷气氛中是决不允许的。于是苏联在60年代末开始发展第四代导弹SS-18。

在SS-18诞生前,苏联战略核武器的主体是SS-9,一种专门用来打击美国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重型导弹,在当时也是“巨无霸”。该弹运载能力巨大,装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10兆吨级当量核弹头,而且它还是世界上首型轨道型导弹,可将弹头送到地球轨道运转,随时对地面发动核打击。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种对美国洲际弹道导弹构成实际威胁的武器。但由于地面发射系统复杂,导致发射井抗摧毁能力较差,而且作战反应时间长、服役期短,因此其实用性不强,只能是纯粹的战略威慑武器。在其服役不到4年的1969年9月,苏联最高部长会议作出了研制其后继型SS-18导弹的决定。

复仇的“恶魔”——SS-18早期型承担SS-18导弹设计的是苏联著名的导弹设计机构“南方”设计局,当时任该设计局领导的是被尊称为当时苏联导弹“教父”的费多罗维奇·乌特金。1967年乌特金进入“南方”设计局领导层,主持了多种洲际弹道导弹设计,SS-18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