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国学研究课题名称

国学研究课题名称

发布时间: 2021-03-23 00:33:48

1. 课题名称和实验名称有什么区别

师资要求更高 1 教学方式的区别实验小学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自主性。 3 师资 要求更高为了达到某种特色的教学方式。我的是外国语特色,甚至可以选择外国版的教材,科技特色。虽然他们好多人叫“实验”但其实也是老体制下的或说,打算尝试新鲜的教学制度与方法,体现在实验,做得更多。实验小学与普通中学的区别 教学方式教材的选择有更大的自主性,实验麻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国学特色等等,有些新开启的学校,只是想要创新,例如有些学习搞书法特色,例如我想在该学校进行某种特殊的教学方式,申请立项比较容易。 所以,进行课题研究,选用外国教材就没问题普通学校就没有那么随便,没什么区别,要求更高 实验学校,但没有勇气或没有成功或者说没能成功走出现行教育体制的一些学校。不一定好,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可以选用非人教版的教材,在实验小学弄起来就名正言顺了 2 教材的选择教材选择也是有较大的自主性,当然要上级的批准,有些外语类的实验学校就这么做,创新上面。于是他们开始叫“实验”系列的学校,现行体制下的教育制度

2. 什么是国学国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最简单地说,国学就是现代中国人研究古代中国的学问。

关于“国学”这个词,其实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也就是说,在周代“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一种“贵族子弟学校”。 以后几千年来伴随着王朝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到了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但不管怎么变,“国学”长期以来实际上指的是学校。

满清后期,随着西方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警醒。不少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于是“西风渐进”,研究西学的人渐渐增多,翻译的西方书籍也越来越多,从哲学、伦理到政治、文学乃至科学技术。由于这些玩意儿区别于旧有的学术,所以出现了“新学”一词。这么一来,原来咱们老祖宗的东西就叫做“旧学”了。当然谁也不喜欢“旧学”这么个名称,于是有人发行杂志,名之曰《国粹学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到“国粹”一词。
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词。后来章太炎又在1906年9月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至此,“国学”一词在中国也完成了由“国家设立的学校”向“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意义的转变。

但是自从1840年海禁被打破以后,有关“国学”究竟是否有用的争论始终就没停止过,一直争到今天,甚至今后还得继续争下去。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磨合!在近代史上,顽固排外的自有一批人,他们主张“祖宗之法不可变”;稍微开明点的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说白了就是应该考虑咱们中国的“特色”,咱们的制度是好的,这叫“中学为体”,但不妨学点西方的方法用用。当然最激进的就是主张“全盘西化”的人了,他们把中国的落后和屈辱一股脑都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呼吁要把传统文化来个连根清除,甚至取消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但是,在这些争论中,大部分人还是有这么一个共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价值的,不能完全抛弃。于是不少人渐渐开始以现代的眼光和方法来整理、记录和研究老祖宗的东西。这就是国学的由来。所以,就研究对象而言,广义地说,国学就是关于古代中国社会所有方面的研究学问;狭义地说,国学是现代的中国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吸取其中比较有现实进步意义的一部分。因此,国学带有很强的功用色彩,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古为今用”。它与纯粹的历史学、哲学、古代文学的学术研究不一样,它有着追求现实进步意义的色彩,有“善”和“美”的成分。而纯学术研究,从其研究的目的上,是追求“真”的。另一方面,与此同时,西方人也开始大规模研究古代中国,这种学问被称作汉学。

什么是国学的体、相、用

按佛学原理来说,万物只有三个理则——体、相、用。如茶杯,玻璃为“体”,“相”就是它的形状,“用”就是它的功用,即是可以盛液体的东西。抽象的思想,
也是一样。譬如《论语》,以孔子的思想为“体”,二十篇《论语》就是它的“相”,我们用它来研究、解释。“用”是了解孔子以后,该怎样去弘扬中国文化。到了近代,有人提出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实这是很可笑的。有体必有相有用,有用也必有体有相。又怎么能够只取其体或只取其用呢?这种说法就象以茶杯为体,以讲台为用一样荒谬。

这里还有一个因素是当时的人们根本不知道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重人而轻物,西方文化重物而轻人。中国自有文字记载,就一直以人为本的学术研究,强调人际关系,所有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不分,统统是人的科学;而西方直到十九世纪才出现叔本华、尼采等意志论的人本主义哲学研究,研究人际关系的直到二十世纪的美国卡耐基才弄出一套什么《人性的弱点》之类的小儿科玩艺。西方直重视的是实物,因此看重实利实力,重科学重分类,什么都分得细细的,因此科学就比较发达,奇技淫巧也特多。按中国人的观念来说,中国人重视的是君子之学(研究治人),西方人重视的小人之学(研究治物)。
因此,我们不是要以“中学为体”,而应该在“中学”这个“体”中直接注入西方科技文化的活力,使“中学”这个“体”更加丰满而且健壮。使中国有志于小人之学的人也成为科学家和技术人才,而使中国有志于治人之道的人才走上君子之路,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
http://www.123guoxue.com/thread-846-1-1.html

3. 怎样做好小学国学方面的课题研究

您好,可以安排教育部“十三五”规划课题挂主持人、参与人,网上可查,专门用于评职称,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4. 现阶段我国幼儿园关于国学都研究了哪些内容

1 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至大学,教育部对国学教学,没有系统要求; 2 民间社会的国学研究,大有人在,甚至已经普及至农村等边远社区; 3 具体流行的是《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和浅显的古诗。古代蒙学读物还有《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百家姓》等。 4 国学教学的设立【网文摘编】,可能会被以后的历史书写者目为一个朝代走向辉煌的标志,也许是一种造出的幻象。 (1)文化本无高低之分,优劣之别,任何时候都只是一种整合社会的工具。从这点看,无论是尊马还是非马,崇儒还是斥儒,都取决于其时的社会境况。当下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混乱与原典本身相互间的非自洽状态早非一时,社会的表象就让很多人觉得礼崩乐坏,当然要寻求解决之道,“外来的东西”(包括马)当然越来越被高层认为不合时宜,革命时期用来作旧社会的解剖刀用起来顺手,和平时期就渐有“国之重器,不便轻易示人”之感。绕来绕去,权衡又权衡,干脆运用既有的系统吧,希望有用,但既有系统的稳定性是否与已经进化的新硬件相协调呢?拭目以待。不管怎样,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风气的“良好”初衷对国人都有预期性的利好吧; (2)漏了两代人。80、90这批人是在喝狼奶的人文环境下长大的,传统文化缺失、所谓西方的影响也只能藏于心底。这两代人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可以说缺失了文化之根。他们没有对故乡的温情记忆,只有对乡长村长的豪强印象;他们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诉求,只能在重压下承受社会的全方位焦躁。而他们的下一代最可能是将来“国学”专业的”受益者“,仍然是被动的接受,从己身到后代,从邱少云到几尊被无数次摧毁又重塑又摧毁又重塑的几尊塑像,从嘎子到男行女行……这两代人是否愿意,是否答应,何人申报了课题研究了下?! (3)做减法好于做加法。社会秩序的崩坏更多时候源于社会秩序的操控者,不从自身问题寻求解决之道,而是叠床架屋,另生枝蔓,会使既有系统的混乱状态更加深重。除了极少数病例之外,没有哪个具体的民众愿意成为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只有主动减压,主动让利,主动卸下沉重的恐慌,民众才能得到幸福与平和,社会才会越来越美好。单凭所谓国学的夫子论道和拱手作揖,很难改变国人心中既有的思维和利益行为。 希望是好的,希望结果也是好的。

5. 在小学里宣传国学文化,用一些什么样的课题

举办国学故事会,比如:三皇五帝的故事、孔子、孟子、屈原的故事、二王练字的故事、扬州八怪的故事;儿歌诵讲:三字经,自编一些有关国学知识的儿歌。

6. 求好听的国学社名称

知 雅 学 院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