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早期阅读课题研究
❶ 如何培养幼儿园早期阅读的习惯课题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丰富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2、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持之以恒。
3、展开多样的阅读途径,培养不同的阅读技能。
4、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非常大的影响。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定时定内容去指导幼儿阅读图书,鼓励幼儿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另外,家长在家里应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孩子随手就可以拿到自己喜爱的书。家长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自由地,轻松地去阅读书籍,并适当地复述故事,让幼儿观察画面背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来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兴趣。
❷ 如何培养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的缘起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及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前书写技能。可见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本课题从了解目前农村幼儿阅读指导现状及存在问题着手,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着力提高农村幼儿阅读水平,为幼儿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国际上看,美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阅读研究,并对六岁儿童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具有阅读能力的儿童求知欲旺盛,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进行交往,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学者认为早期阅读不仅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儿童智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位学者米亚雷也提出:阅读就是理解,就是判断。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均提倡在幼儿阶段进行早期阅读,加强早期阅读已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早期阅读在国内引起了学前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早期阅读是幼儿掌握与运用信息的第一步的观念已达成共识。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幼儿园对早期阅读研究都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有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问世。目前在早期阅读领域存在这样几种不同的观念:一种观念认为,学前阶段以发展儿童口头语为主,而阅读是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内容,不必操之过急;另一种看法认为阅读等于识字,并主张幼儿提前识得一批字。
我们认为早期阅读是学前语言教育的重要方面,选取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阅读过程中有机渗透识字,让幼儿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认字。在注重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幼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幼儿表达、感受、倾听、分享的能力,让幼儿在阅读中得到快乐。
二、研究目标
1.幼儿:
(1)为幼儿选择符合各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创设温馨、和谐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持久的阅读兴趣。
(2)开展多种方式的早期阅读活动,提高农村幼儿的阅读能力。
2.教师:
(1)通过研究,探索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式和途径。
(2)改善教师对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形成一套富有成效的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方法,打造我园早期阅读特色课程。
三、研究内容:
(1)开展关于“桃园幼儿园家庭早期阅读现状”的调查。
(2)设计“提高农村幼儿阅读能力”的方案。
(3)创设与幼儿年龄相适宜的阅读环境。
(4)在幼儿园丰富的阅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指导。
(5)开展家园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家园携手,为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而努力。
四、研究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幼师认识,明确研究目的。
早期阅读是开启幼儿智慧的钥匙,而一提到早期阅读,诸多的商业运作出现了识字课本、识字读物满天飞的现象,导致许多家长包括教师走入识字的教育误区,使幼儿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也丧失读书的兴趣。其实早期阅读的概念何其广泛,是指那些与阅读和写作有关的一些技能,包括口语发展,对书面文字和口语之间的理解,识别简单的字词,手眼协调、小肌肉动作发展以及阅读兴趣的发展等。我们在开展研究之初,首先着重培训教师有关早期阅读的理论知识,改变教师陈旧的观念,对早期阅读的概念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明确研究的目的,使研究活动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并带动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共同投身于幼儿阅读活动中去。
(2)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思考。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主体应该是“师生共同体”,即幼儿园中的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幼儿的实际及自身的特点而对幼儿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活动中的培养研究,更注重实践中的尝试,包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孩子阅读活动的细致、深入的观察,了解存在于孩子阅读活动中的需要,然后在实践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切实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本园幼儿家庭阅读现状、对教师在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的指导进行调查。
(2)个案研究法:建立《幼儿阅读成长档案》,教师观察并记录个体阅读情况及个体心理变化,施以个别辅导。
(3)文献检索法:对国内外相关早期阅读的文献资料加以系统检索,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园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研究方法。
(4)行动研究法:以次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不断调整研究思路,使研究更有价值。
六、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
1.对本园幼儿家庭阅读现状、对教师在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的指导进行调查。
2.设计“提高农村幼儿阅读能力”的方案。
3.进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4.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家庭早期阅读环境。
(二)第二阶段:(2008年3月~2008年7月)
1.在中期汇报的基础上完善实施方案;
2.举办家长学校,利用多种活动向家长宣传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3.在幼儿园丰富的阅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指导
(三)结题鉴定阶段:(2008年7月~2009年6月)
1.开展家园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家园携手,为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而努力。
2.收集课题有关材料进行汇编;
3.撰写结题报告,组织结题活动。
七、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创设温馨迷人的书香环境,激发幼儿持久的阅读欲望
(1)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为幼儿提供阅读的物质保证。
要想让幼儿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那么优秀的幼儿读本必不可少。近年来,我园抓住创建优质园的契机,多方筹措,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建幼儿图书资源库,打造丰富的阅读环境,为幼儿的阅读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依据优质园要求,幼儿图书必须达到生均10册以上,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购进一部分故事类、科普类、文艺类图书,同时积极动员社区、家庭为幼儿提供优秀的幼儿读物。在我园邻近地区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一位经理人听说我园图书还有一定的缺口,立刻为家乡幼儿园捐赠了三千多册图书,彻底改变了我们农村幼儿园图书严重缺乏的旧面貌。我们还倡导家长让幼儿将家中的图书带来与大家共享,在此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如何为幼儿选购图文匹配度高、插图精美、富教育意义的多种多样的书籍。由于家长的大力配合,班级的图书袋常换常新,“旺旺跳蚤小书市”“亲子阅读角”越办越兴旺,经常可以见到幼儿与家长流连于此、温馨共读的场景,幼儿图书室里摆放整齐的书架,淡雅清新的地毯,活泼俏皮的卡通小板凳、柔软舒适的靠垫为幼儿用心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就连花园里的蘑菇小桌、小凳子也成了幼儿读书的好去处,“理发店”“医院”的等待区、休息区到处可见可随手翻翻的图书,精心打造、灵活变通,寓教育于无形之间,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有了优秀的读本,我们还要巧妙安排时间,让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阅读,去体验。我们每周每个班级均安排了一节专门的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在科学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阅读的技能,掌握阅读的要领,平时区域活动我们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图书角活动,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区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社区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我园地处新镇区中心,毗邻文化站,我们充分利用文化站丰富的图书资源,经常组织幼儿参与文化站的读书活动,让幼儿走出园门,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开阔幼儿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幼儿的阅读体验。
(2)教师乐读精思,循序渐进指导幼儿阅读活动,形成和谐温馨的阅读心理环境。
阅读物质环境的创设固然重要,而积极互动的精神环境的创设也不容忽视,其中教师的影响尤为重要,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老师能带出一批批好学上进、酷爱阅读的幼儿。那么如何培养教师成为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呢?我们在购进大量教工图书之后,开展了“桃园书香”“暑期教育名著精读”等活动,促进教师从我做起,热爱读书,与书为友,学习先进理念,拓宽教育视野,从而将先进的理念引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精神环境的创设,主要还体现在开展与幼儿年龄特点相宜难易适中的阅读活动,如小班幼儿以阅读简单的图卡为主,辨认周围环境中简单的汉字,表现出对图书的兴趣,中班幼儿则进行图文匹配,并点认对应的文字等,大班幼儿则应掌握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能根据故事的插图或部分情节预期故事的发展情节等。针对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在愉快而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最终养成阅读习惯,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
(二)科学指导,家园配合,切实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在开展早期阅读研究活动初期,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早期阅读教育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现象一:某老师开展阅读活动,自始至终一直将阅读材料放在视频仪上,小朋友端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述,间或回答一些老师提出的问题;现象二:老师利用故事大书进行故事讲述,尽管故事画面非常优美生动,可幼儿完全被老师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所吸引,并没有去细致观察图书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去细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现象三:有的老师为了准备一节公开课,设计了许多教具、学具,活动开始,一件接一件教具的呈现,看得幼儿眼花缭乱,阅读的过程反而是一带而过,看似花哨,阅读的效果却不是很好。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了我们的老师对阅读的内涵、阅读的目标、阅读的指导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我们必须借助学习、研究、交流等科研手段,让教师尽快走出误区,提高早期阅读活动指导的艺术性。
1.加强早期阅读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
首先我们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幼儿阅读理论概念。我们采取集体学、分组学、个人学的形式鼓励教师学习理解幼儿阅读的真正含义,以及我园该如何实施阅读教学;其次,深入学习《纲要》关于语言教育及前阅读教育理论知识。充分透析《纲要》规定的要求与内容,理解其真正内在意义,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并进行了《纲要》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教师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再次,我们多次邀请市教研室幼教研究员及先进的姐妹园来我园进行早期阅读课题研究的指导,通过多方努力,我园教师的早期阅读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指导早期阅读活动的能力得到增强。
2.提倡人人参加早期阅读课题研究活动,个个探索早期阅读教育规律。
我园将早期阅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以集体备课为平台,组织教师对早期阅读活动设计进行集体备课,通过“一课三研”的形式,即一个年级由一人担任本周的早期阅读活动主备课人进行备课,然后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活动设计定稿,在各班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大家互相观摩,进行自我反思及集体研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探索出早期阅读的指导规律,在年终再开展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交流,互相切磋在活动中得出的经验,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3.多途径构建幼儿阅读氛围和机制,促进幼儿多元阅读能力的发展。
根据《纲要》精神:“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新观念,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运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方式,我们尝试运用设疑法、角色扮演法、情境设置法、回归自然法等,充分调动幼儿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早期阅读活动变得更丰富、更精彩。我园还通过“故事大王”“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语言能力增强了,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所看图书的内容,养成了按要求取书和放书的习惯,对书籍、阅读和书写有了一定兴趣,促进了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幼儿心智的发展。
4.倡导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全面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农村家长素质比以前高,对家庭教育比较重视,能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在早期阅读调查中发现,我园孩子的家庭图书、碟片的拥有量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出许多,平均图书拥有量是8本,碟片近10张,但在家庭早期阅读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重碟片轻图书”现象,幼儿回家看碟片的时间较长,看图书时间短,“重看轻说”,在幼儿阅读过程中,家长陪伴的时间少,幼儿缺乏交流、表达的机会。我园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将家长请进幼儿园,一是请来专家为家长开设早期阅读讲座,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介绍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二是让家长现场观摩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从中获取早期阅读的指导方法,让家长参与早期阅读活动,不仅对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更是能增进亲子之间浓浓的爱意。
(三)亲子共读,打造早期阅读新特色。
1.开展家园共读快乐书系列活动。
(1)建立“家园阅读档案袋”,在档案袋中设有阅读意见反馈、阅读时间的记录、阅读方式的记载、阅读过程中孩子和家长的提问语言的简短记录等内容,通过看书、借书等活动,帮助家长和幼儿共同建立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2)开展“亲子读书日”的活动。每月一次的“亲子读书日”活动,在“家长故事会”“亲子阅读剧场” “图书交换角”的活动环节中吸引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参加阅读活动,互相交流指导早期亲子阅读中家长和幼儿阅读行为习惯养成的好方法。
(3)开展亲子自制阅读读本活动,培养阅读过程中的亲子对话习惯。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且贴近生活的主题,在不同年龄段尝试进行亲子自制阅读读本活动。利用班上、家中破损或脱页的图书,家长和孩子共同重新进行创作、整理、剪贴、制作,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对画面进行阅读理解,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最后装订成册,形成阅读读本。
2.收集亲子阅读活动中各年龄段具有典型阅读行为习惯特点的案例,并进行分析、解读、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亲子阅读行为习惯的指导策略。
3.教师指导下的亲子阅读,让家长、教师、幼儿在书香环境中得到提高,从2009年开始,为了提高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能力,让图画书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我们每月组织家长来园参与一次早期阅读活动,循序渐进教给家长指导亲子阅读的策略,参加活动的家长,认真观摩班主任老师的阅读活动,从怎样解读图画书、如何指导孩子按序号阅读、图画书对孩子情感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教师对家长如何在家和孩子一起阅读进行了指导,告诉家长:阅读是精神养分的供给,能让孩子更充实、更快乐!家长对来园参与阅读活动很感兴趣,认为对家庭阅读很有帮助,不仅为家长打开一扇开启孩子阅读智慧的窗口,提高了亲子间的协作,更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八、研究后的思考
(一)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漫长的完善过程
尽管本课题研究已将结题,但我们的课题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专家的引领,需要我们在实践研究中认真琢磨,更需要我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借鉴同类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以使我们的研究活动更加深入开展。
(二)每一种教学活动都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本课题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本人的认识、理解和内化,更需要经过实践的印证和磨练,如此她们才能真正领会新《纲要》精神,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把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搞好。
在早期阅读课题研究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踏踏实实依据研究计划,实施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虽然在研究进程中遇到过无数的困难,但经过我们的努力、领导同行的支持,我们更多的是品尝到研究的喜人成果:幼儿的阅读能力大大增强,幼儿园的图书室里幼儿安静地翻阅着图书,小声地交流着;幼儿经常将破损图书带到图书医院进行粘补;无论走到哪个班级,图书区经常可以看到幼儿流连的身影。阅读已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
❸ 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幼教界对早期阅读的关注.早期阅读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当前,幼儿潜能开发与早期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它主要是围绕着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人才竞争而展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纲要主张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来培养,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要求幼儿园应加强早期阅读的培养,否则将延误幼儿语言的学习.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他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幼儿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能否顺利阅读的前提和基础.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著名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蒙台梭利也提出,3个月到一岁半的婴儿就对语言敏感,口语学习两岁时最强,直至5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关于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标明,幼儿早期阅读、计算能力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最大.这两项构成了一些幼儿的主要学习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随着学龄前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他们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在不断增强,这使幼儿有更充足的时间参加游戏和学习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汉字难认,汉语难学”一直困扰着中国教育界,识字过晚,导致孩子阅读过晚;进而又导致孩子不爱阅读与不会阅读,因此,孩子的阅读能力不能得以快速提高;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也就无从形成;其智力也就更不能得以良好发展.美国幼儿能力开发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两岁以后,对于文字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困难,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念书,从两岁开始教育是最完美的”,这就充分说明,阅读教育提前至幼儿园阶段已是大势所趋.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在国际上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深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促进幼儿园语言的素质教育,我们从小班幼儿开始入手,对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培养进行研究.把视角聚焦于多元阅读,给幼儿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拓展早期阅读的范围和内容,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
❹ 如何中班幼儿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随着对幼儿早期智能开发的重视,早期阅读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因此,很多幼儿园都专门开设了有关早期阅读的课程。然而,在不断深入研究早期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在教师指导方面往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了解不清晰,导致选择阅读材料时盲目性和随意性过大;二是对各年龄段幼儿阅读核心弪验的认识不够,导致阅读活动设计中提问不够明确、形式过于单一;三是对于幼儿阅读方式的了解不全面,导致了阅读资源整合意识的缺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着重对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进行了仔细观察和分析,并在早期阅读实践活动中探索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下面以中班为例,来谈谈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经过小班一年的培养,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逐渐延长,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仍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独立阅读中的理解能力还是相对较弱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 一,观察的有序性不够。不能很好地观察每一页画面上的人物与背景,很难理解关键性的故事情节。 第 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尽管中班幼儿已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但思维过程常常呈现一种无序化的状态,表现在不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形成对故事的整体理解,不能很好地根据前后画面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白点。 第 三,注意的稳定性不够。部分孩子仍未掌握翻书的基本顺序与方法,常常一下翻到后面,一下又倒回前面。 第 四,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尽管中班阶段幼儿的语言能力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其中很多孩子依然会出现无法很好地表达心中想法的情况,常常是心里想得多,嘴里说不清。 针对以上特点,中班幼儿的阅读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画面作有序观察并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内容;能对图书画面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比较阅读内容的不同点;知道图书中有页码和文字,了解不同符号的对应关系并愿意编画情节简单的图画故事书;能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掌握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并能安静地阅读图书。 中班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 (一)精选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教师应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阅读的现状和爱好,并精心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并逐渐过渡到独立自主地完成简单的阅读过程。 (二)巧设阅读提问 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怎样的提问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1.“步步推进”式的提问。将复杂的情节点进行梳理,遵循由浅人深的教学规律,设计一连串有联系的提问,帮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最终拨开云雾,理清头绪。如在阅读故事《第二块蛋糕》的第二个情节点时,我们可以这样一组提问来启发孩子思考: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做蛋糕?这次小狐狸抢走了蛋糕,小动物们为什么都笑了呢?猜一猜,狐狸的下场会是怎样的呢?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难点,不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终都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梳理了思绪,习得了有序思维的方式。 2.“天马行空”式的提问。考虑到中班幼儿仍然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阅读后的交流中,还是应以开放性的提问为主,提供给幼儿大胆讲述不同见解的机会。如图画故事《帽子床》中的提问“小老鼠看到了皮帽子会怎么样呢”,图画故事《大鳄鱼》中的提问“小猴知道了鳄鱼的诡计会怎么做呢”,等等。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而且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经验,大胆地想象和猜测,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同于他人的看法。 3.“旁敲侧击”式的提问。当孩子在理解图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继续顺着前一个问题推进阅读进程时,教师不妨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孩子寻找到另一种思考的途径,引发继续阅读的兴趣。如在阅读《克利的微笑》中,若直接问“为什么克利的模样没有变,可小动物们对他的态度却有了变化”,一定会让孩子们诧异,且不知所措。这时,不如先让孩子们比较小动物前后表情的变化,再比较小动物们两次语言的变化,最后再来理解小动物们前后心理的变化。之前的比较看似并不重要,其实是为之后的理解做了铺垫,也使孩子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并将这种思考与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4.“顺水推舟”式的提问。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具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氛围,同时更为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教师在幼儿进入中班后期,不妨尝试让幼儿学会提问。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然后顺着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幼儿来解答问题。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又能引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三)善用教学媒体 我们在开展中班阅读活动时,常常运用以下一些媒体来辅助教学。 1.视听教学。即通过录音磁带、情境表演等手段,增强幼儿的视听感受,从而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2.静态视频教学。就是将投影仪这一技术运用到阅读活动中,特别是在重点分析某一幅图片时,或是比较两幅、三幅图片时,其帮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是显而易见。 3.动态视频教学。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活动的方式。如在组织幼儿阅读故事《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前,运用计算机制作整个故事的动画片,使孩子连续阅读几个故事画面情节,这样既能很好地维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又能帮助孩子把一组情节有效地联系起来阅读,进一步体验这个故事的特殊之处。 总之,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指导是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开展的。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阅读经验、兴趣需要和学习特点,为幼儿精选阅读材料,通过巧设提问、善用媒体、拓宽渠道等,帮助幼儿观察和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同时,教师作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还应尊重和落实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幼儿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和习惯的养成,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❺ 如何培养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课题研究
德国着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和思维形式。0-6岁是人类语言发展和获得的重要时期,而3-6岁幼儿期语言发展对其身心发展和日后的社会生活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幼儿早期阅读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语言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进一步明确了阅读在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应准备一些有益于幼儿的低幼读物,常常陪伴幼儿看图画书、讲故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据专家研究的结果显示, 3-8 岁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幼儿教师要切实把握这个发展儿童阅读能力的时机。既然幼儿的阅读能力如此重要,幼儿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
一、积极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 。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个特点决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是兴趣,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快、记得牢,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即使重复多遍,也不留深刻的印象。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上,并将早期阅读教育融于幼儿所喜爱的图画书中,幼儿自然会对早期阅读活动发生兴趣,所以一定要精选与幼儿生活相连系的故事书,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适合幼儿阅读且具有一定积累价值的幼儿喜爱的故事书。在阅读时,孩子们可以自己阅读图书,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看书,还可以围坐在老师的周围欣赏有趣的图画故事。他们在这里自由的选择、观看、讨论,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教师可利用一切需要向幼儿提供的场所,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在布置环境(区角、墙饰)时,适当贴一些文字"娃娃家"、"宝宝医院"、"理发店""桌子""风琴"等标记,以帮助幼儿获得这些文字信息。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言文字知识。再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认识一些常用的文字。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使幼儿学得自然、轻松,分享早期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适当的集体活动中,教师还能及时发现幼儿阅读的个别需要,以与予恰当的帮助。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
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入为主",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因此,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在阅读活动中,我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幼儿对翻书的动作比对阅读本身更感兴趣。因此,他们的读书速度非常快,往往别人刚看一点,他们就已经看完了一本书;还有的幼儿只对图书中色彩鲜艳的图案感兴趣,所以常常表现出看书时的无序性。产生这两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还没有真正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因此要引导幼儿爱护图书,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看书时要让他们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与别人挣抢图书;看书时不能大声说话,以免影响他人;发现图书有撕破的地方,我在全体幼儿面前,及时用胶条或糨糊粘好。老师无声的行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损坏图书的现象就会逐日减少。
三、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创设阅读环境。幼儿园阅读活动中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引起幼儿主动探索和观察,在这种主动求知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情绪愉快,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采取不同的操作方法,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
1、按顺序看书,掌握看书方法。指导幼儿学习阅读活动时,要帮助幼儿掌握翻阅图书的经验,掌握一般的图书的规则方式;在幼儿看书时要求幼儿一页接着一页看,到了大班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所以可以教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
2、学习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3、构建文字与事物的关系,了解内涵。 我们要让幼儿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可以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如认识"苹果"两个字,知道读"苹果ping guo ",并知道什么是苹果。要帮助幼儿构建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如将想说的话写成文字的信,可以寄到别人手中,再转换成口头语言,别人就明白了写信人的具体意思。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现象,理解画面的大概意思。
❻ 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对教师有哪些提升
幼儿园的教材选择是开放的,而图画书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优质图书,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将图画书融入到幼儿园日常语言教学活动中来,并积极探索图画书教学的有效方法。 1、学习观察图画 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图画内容是图画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包括很多方面,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人物的神态、背景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的某些细微之处,对帮助幼儿理解作品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如《搬过来,搬过去》的最后一页,教师可引导幼儿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鳄鱼与长颈鹿爱的伟大计划:“爱的书架”——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是长颈鹿用的,放的是大书;下面一层是留给鳄鱼用的,放的是小书。“爱的垃圾筒”——垃圾筒上有两个踏板,长的踏板是长颈鹿用的,短的那块踏板是鳄鱼用的。“爱的盆景”——高大的宽叶树是长颈鹿的,矮小的仙人掌是鳄鱼从老家带过来的。还有“爱的小床”、“爱的毛巾架”、“爱的楼梯”等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领悟出作品的奥妙之处。 2、设置有效提问 讲述前,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图画书的封皮后,进行提问,请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想。讲述中,教师可在故事情节的转折处进行提问,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讲述后,教师可进行提问: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拓宽幼儿的思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尝试概括故事 在图画书阅读中,尝试让幼儿学着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概括内容或主题。教师可先不告诉幼儿故事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让幼儿给故事取名,学会理解和概括故事内容。既发展了幼儿的理解力,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归纳能力。 4、鼓励自主阅读 在自主阅读中幼儿的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可得到充分发展。同样一本书,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讲,从中得到的信息和乐趣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集体阅读前的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后的自主阅读都不可忽视。前期的阅读可让幼儿在充分的观察和讨论中加强对故事的理解;后期的自主阅读更多的是一种快乐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