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尼采科学神话

尼采科学神话

发布时间: 2021-03-22 12:44:30

① 求一句尼采说过的话大致意思是,哲学家还是科学家看着

1、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2、完全不谈自己是一种甚为高贵的虚伪.
5、人类唯有生长在爱中,才得以创造出新的事物.
6、凡具有生命者,都不断的在超越自己.而人类,你们又做了什么?
7、对真理而言,信服比流言更危险.——尼采名言
8、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
9、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尼采名言
10、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

② 尼采关于上帝的名言

发疯和去世
在1889年1月3日,尼采开始显露出一些精神状况不稳的征兆。有一天在意大利都灵街上引起公众骚动后,尼采被意大利警方带回。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至今已无从得知,经常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尼采在卡罗·阿尔伯托广场看见一匹马被马夫鞭打,突然上前抱住马的脖子痛哭道:“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啊!”,接着便瘫倒在地上(巧合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有一幕便是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看见马匹遭到鞭打的场景。

“上帝已死”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句名言,此句在尼采《快乐的科学》一书中出现了三次,后来又在其名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出现。“上帝已死”是尼采最常被误解的名言之一。

解释“上帝之死”并不能照字面所述而解释,尼采并不是说上帝在形而下的层面已死;相反地,尼采希望表达的是,上帝已经无法成为人类社会道德标准与终极目的。尼采明白到上帝已死代表现存道德标准的危机,因为“当一个人放弃基督信仰的时候,他就把基督教的一套道德观从自己脚底下抽出来。这种道德观完全不是不证自明的……当对上帝的信心这种基督教的主要信念被打破时,整个信仰就崩溃了:人的手中可以什么都没有。(当一个人对基督的信仰被人推翻时,这个人就把他们自己那一套基督教的理念翻出来反驳。这种证明的方法只是自圆其说……信仰上帝,这个基督教中心思想被彻底打破的一刻,本身基督教思想就是架空的了——换言之,这些人已经没有一点可以使用证明自己的教义的东西留下了)”

上帝之死是说明人类再不能相信这种宇宙秩序的方法,因为他们已经无法识别这种秩序是否真正存在。尼采认为,上帝之死不单对人对宇宙或物质秩序失去信心,更令人否定绝对价值——不再相信一种客观而且普世地存在的道德法律,把每个个体都包括在内。这种绝对道德观的失去,就是虚无主义的开端。这种虚无主义令尼采尽其努力去找出重估人类基本价值的方法。意思是,尼采找寻的是比基督教价值更深入的宇宙观。

尼采相信,大部份人都不认同(或拒绝认识)“上帝已死”这种观念,因为他们内心深处都有深层的恐惧或愤怒。所以,当这种死亡被广泛认识之时,他们会觉得十分痛苦,然后虚无主义变得猖獗,而且相对主义会在人类社会中成为法律——所有事物都是被许可的。这是尼采认为基督教相当虚无的部份原因。对尼采而言,虚无主义是所有理想化了的哲学体系的必然后果,因为所有理想主义都有像基督教道德观一般的弱点——没有“基础”。所以他形容自己为“地下工作者”,发掘地底下的通道。

《反基督:对基督教的诅咒》(Der Antichrist. Fluch auf das Christentum)是尼采最知名而又最具争议的著作之一,尼采在这本书中对基督教的道德观发起了论战式的批判攻势,后来世人将尼采视为是反基督教的狂热者的形象主要也是源自于这本书。在这本书里尼采集结了他在之前的作品里对于基督教的各种批评,但改以一种讽刺的写作风格表达他对于基督教伦理中奴隶道德腐败了高尚的古罗马道德的恶心和痛恨。

他举出基督教中的一些成分—例如福音书、保罗、殉教者、神父、以及十字军,认为那些都属于奴隶道德中的怨恨,认为基督教企图鼓吹软弱和不健康以牺牲掉那些更强壮的道德。

“ 上帝爱世人有一个先决条件,这就是世人要相信他;谁不相信这爱,他就给谁投去凶神恶煞似的眼神,以示威胁!


在这样极端的批判风格中尼采也不忘批评耶稣基督以及其他许多重要的基督教象征,这本书也因此抛弃了他其他作品中相对而言较为中立(虽然仍都很激动)的分析风格,转而采取全然事实的论战风格批判。尼采并且提出一套“反基督”的道德以改造未来:重新评价所有的价值观。 例如, 尼采指出:

. . . . . . ' 4. 上帝存在的条件 :

“要是没有聪明人,上帝本身也不能存在。”路德说过此话,说得在理;然而,“没有愚人,上帝更不能存在。”这句话,善良的路德没有说过!

血的真理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个教徒在他的神学论调被驳倒时,便会说这样的话作为掩护︰“信教毕竟是件德行的事!”

殊不知在基督教最完美的时期,却有惨无人道的宗教裁决所、杀人如麻的十字军,这些都表明了, 用血来写教义的残酷性,而教义中地狱的信仰,更是一种不道德的信念。

—— 尼采 , 反基督

③ 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来自于哪两位神话人物

在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④ 请问尼采那句“上帝已死”出自他的哪部著作

“上帝已死”是德国哲学家尼采最常被误解的名言之一。它在尼采《快乐的科学》一书中出现了三次,后来又在其名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出现,成为名句。

⑤ 尼采的哪一本书对酒神和日神做出了精辟的分析

《悲剧的诞生》
贯穿于本书的两个基本概念是日神和酒神.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其光辉中,万物显示出美的外观;酒神则象征情欲的放纵,是一种痛苦与狂欢交织着的癫狂状态.尼采以日神和酒神象征说明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及人生的意义.由日神产生了造型艺术,如:诗歌和雕塑,由酒神冲动产生了音乐艺术.人生处于痛苦与悲惨的状态中,日神艺术将这种状态遮掩起,使其呈现出美的外观,使人能活得下去,希腊神话就是这样产生的.酒神冲动则把人生悲惨的现实真实地揭示出来,揭示出日神艺术的根基,使个体在痛苦与消亡中回归世界的本体.
尼采认为,古希腊艺术产生于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悲剧产生于二者的结合.悲剧是不断地走向日神形象世界的酒神歌队.在悲剧中,一方面是酒神的合唱抒情,一方面是日神的舞台梦境.但酒神是悲剧的根据和基础.当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试图将悲剧安放在日神的基础上时,悲剧就走向了灭亡.
尼采的悲剧世界观强调,只有在酒神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尼采对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它们是一种浅簿的乐观主义.它们只能使人类丧失其生存的基础,人类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

⑥ 尼采有哪些比较著名的著作

尼采的著作相对是比较丰富的,建议你读他的《朝霞》,《快乐的科学》,这两本书非论文性质,相对好读。其他的可以读《善恶的彼岸》,《道德的谱系》和《偶像的黄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阐释了尼采永恒轮回和上帝已死的主要思想。尼采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所以读时要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尼采的,他的主要思想有上帝已死,永恒轮回,强力意志,超人,主人奴隶道德,酒神,观点论等等。

⑦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曾在《快乐的科学》中借疯子之口喊出了“上帝死了”,疯子接着承认,是“我们”

C

⑧ 尼采批科学这个科学指的是什么意思

  • 尼采批科学这抄个科学指的是袭自然科学。

  • 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科学包含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⑨ 尼采对科学的看法

尼采对现代科学的评价
作者:戴晖

一、情绪的符号语言

传统理性是自在并且在万物中的清明的注意力,在古希腊成就了理论洞见,在中世纪体现于信仰学说(神学),在近代则采取了科学体系的形式。同样是在近代,理性被设定为自然的人的本性,也就是所谓人的理性能力。而现代的世界理性在它的核心省思(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那里接受了人性的自我剥夺的经验,海德格尔把这种缺失经验作为现代的基本经验。从这种基本经验出发,现代不容忍纯粹理性的真理认识。和海德格尔一样,尼采把在技术理性统领下的现代科学看作是"形而上学"传统的继续,他说:"科学,就像今天所从事的样子,它在这个意义上竟成可能,这证明生命的所有基本直觉、防卫和保护直觉不再起作用了。我们不再积攒,我们挥霍祖先的财产,甚至还在我们的认识方式上--"(13, 398-21)

尼采对现代科学的评价属于他的一切价值转换的工作。他把认识放到了生命体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在人的生活世界的视角性的认识。现代的真理是权力意志的行动,在赞成与反对中确立自己的视角,在与其他视角性认识的较量中创造出真理。尼采把这种较量放到对人性的历史性省思的维度上,以权力意志收服真理意志,在提出"上帝死了"的同时宣告自我超越的新真理。

然而在权力意志的尺度下,没有一切真理,只有某种真理。"某种"所传达的特殊性,尼采也称之为世界性的趣味。它仍然与普遍性和个别性一道形成合理性关系吗?就像康德在衡量感性世界的自由的界限时涉及的是把特殊作为特殊的判断力1,但是,为了赢得这种判断力,作为世界本质存在的人需要理性和知性的教养,在理性忘记自身的尺度的地方,美和趣味也到了尽头。

特殊性,挑剔,尼采把这种世界性的趣味上升到生命斗争的普遍性上。不过普遍性不是科学认识的逻辑必然性,而是生活世界的可能性。"生命本身就是--评价!评价是品味。......一切生命都是品味和趣味以及为了趣味和品味而进行的斗争!"(10, 401-22)在这场斗争中科学认识是提升生命的辅助手段,服务于生命的"统治性的情感"--权力意志。

尼采认为科学认识从一开始就与情绪和直觉不可分。它在起源上就与道德这种更为本源的价值评价处在冲突之中2,而哲学被理解为与基督教教会一脉相承的道德意识形态。尼采说,哲人怀疑科学是因为道德的缘故;他们为道德进行辩护的手段是理论,而理论作为阐释艺术则近乎诡辩术3,这种为美德和正义辩护的手段是非道德的。和其他有勇气承认自身的恶的人一样,哲人是完美的伪君子,于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尼采口中变成了犹太人,甚至辩证法也是隐恨的复仇形式。4哲学的希腊开端,所谓理论的人的文化,就已经是基督教心理学的先兆。

二、苦行僧理想

在讨论科学的认识时,尼采虽然也像追溯价值评价活动的起源那样回到原始的生命世界--所谓"自然"。但是科学就像道德一样,在尼采眼里已经进入了现代性,因而认识和认识形式是对生活的理解和理解方式。理解和自我体验不可分,这一点以后在狄尔泰的解释学中成为人的历史理性的当下所在。不同的是,狄尔泰在他的精神科学及其世界观类型说中找出人类灵魂状态的结构和公式,满足于解释学的历史意识的一流社会服务功能,而作为先行者的尼采,他的意趣正好相反,尼采的阐释艺术取消了历史中的理性,不是把理解所阐释的历史世界观念化,形成世界观的理解学说,而是把历史世界的价值秩序放到先行的生命斗争中去,用生命原始的阐释性--距离的激情5--来怀疑人的观念体系,揭露科学或者认识理论和道德学说的反生命特征,从而使迄今的历史世界降而为人性的前史,而历史意识从属于怀疑精神,它以重估一切价值的行动服务于将来的现代灵魂的世界。

《道德谱系》是尼采的阐释艺术的范例。他从虚无主义的历史危机这种独特的现代人的亲身经历出发来评价基督教的道德历史,以"好与坏"和"善与恶"两种价值体系的斗争揭示历史世界的整体关联,这场由爱与恨所掀起的生命斗争结束于复仇精神的全面胜利;道德历史是记忆中的前史,其现实意义在现代人病态的良心中获得当下,在这样一种虚弱的灵魂状态中,生命没有理解,理性倒转成疯狂;最后,尼采以苦行僧理想的效应切入现代科学世界,虚构出人的自我理解的历史连续性,其中一以贯之的真理意志决定了历史世界在虚无主义危机中的结束。

恰是在苦行僧理想的主题下,尼采深入剖析了他所理解的科学认识的现代特征--理性的自虐。它是现代人的自我蔑视在认识上的表现,伪造认识上的英雄,精神的忏悔者。在《道德谱系》第一章第14节里,尼采就问:"人是怎样在大地上制造理想的?"理想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地下制造出来的。在地下的秘密是什么?在第二章第18节和第22节那里我们获悉,理想的隐秘的源泉是内化了的自由直觉--权力意志的"坏良心"。如同精神和灵魂在人性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就是否定性的恶的精神和病态的灵魂,理想是负疚的意识和自虐的意志施予"丧我"、"自我否定"和"自我牺牲"等消极状态的道德美化和宗教神化,其否定性在宗教圣人那里达到极致。

可是,道德和宗教在现代社会不仅已经丧失建构生活的力量,堕落成意识状态,而且虚幻的意识状态也已经穿上皇帝的新装,变成"新偶像"6。尤其是苦行牧师,现代人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印象。就何而言苦行僧理想仍然规定着现代科学?它又是怎样发挥出创造性的作用的呢?苦行僧理想在尼采思想中呈现为某种历史规定的谜语。

三、猜谜高于推理

谜首先表现在繁复多样的现象上。既然已经确定谜的内容是对生命的否定,尼采在揭示这种思维方式的历史规定时,不是从"苦行理想是什么?"入手,而是追问:它究竟是什么人的理想?艺术家,哲人和学者,女人,残疾人,牧师和圣人。其中艺术家和圣人构成意志的两极:艺术家或者要虚无,或者要杂乱无章;而圣人要虚无中的"神",他的意志抵达虚无主义的零点:宁愿要虚无,也不愿不要。尼采在这里看到生命的基本事实:它需要一个目标。这个人的意志的基本事实出现在《道德谱系》第三章的开始。尼采这里问读者有没有理解这个话题,并让虚构的声音回答"根本没有!"。谜是一个矛盾。有言道:日常观念总是在思考矛盾之前就已经结束了它。

令人惊讶的是,虚无主义的零点并没有中断虚无主义的意志,这个"零"甚至是圣人的一即一切。神人这里显现出的世界的深渊不禁叫人想起弗雷格关于"0"的定义,它是"一切与自身不相等同的事物的类"。弗雷格,现代数理逻辑之父,正是他把对数的理解与数的日常观念严格区别开来,打破了数字与对象的直接联系,也打破了把某一特殊学科的数字概念与其他学科中的相提并论的习惯,让现代技术之思崭露头角。7我们不妨再用弗雷格给"1"的定义来理解虚无主义的"神",它是符合"等于0"的数,是"一切与0相等同的类所组成的类"。这样,虚无主义的"神"经过概念理解的中介成为现代技术世界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妨称"宁愿要虚无,也不愿不要"为"虚无的函式",与虚无主义的"神"所表达的内容虽不是世界的统一性,但却是在现代世界成长起来的外在关涉性。就像"函式"一词的另一个意思是功能,虚无主义的"神"在现代社会具有强大的拢集力量。8

瓦格纳歌颂虚无之"神"的音乐剧至今仍然为西方人崇奉。9不过艺术家才是苦行理想的边缘现象,这是因为他没有自己的意志,借助于哲人才摆脱达官显贵的仆人和大众偶像的地位,进入苦行理想的核心。服务于苦行理想的艺术讲究的是效果,造出"否定性的事实",虚拟生命的现实性,制造再体验和再认识。尼采没有重提女人和落魄者所代表的两种苦行,他们是多数人,虽然也想显得对这个世界来说太好了,但是他们自身并没有统治性的意志。

哲人守节是为了创造工作的有利条件,"他们想着自己,--何关''神圣''?"10苦行使人既不受追随者的打扰,也不受敌人的打扰,在孤独中享受得道者的愉悦。这是哪一种哲人?和前面两章一样,尼采谈的似乎是法和良心尚未出现的世界史之前的状况,目的却是通过重新激活原始的生命体验,在世界的当下挑起重估一切价值的斗争。他怀疑、否定、伺机守候、分析、研究、寻找、冒险、比较和权衡,他的口号是:"我们追求禁忌"11。面临这样一种危险的亵渎神圣的工作,哲人需要披上牧师的外衣,掩饰追求禁忌的人已经没有禁忌。以哲人的面目伪装虔信者,这是现代反宗教立场的顶峰。

尼采自己控诉了现代对自然、上帝和人自身的亵渎。现代的生存方式在强暴自然、否认上帝的同时,也强暴自身,把人变成实验对象,为了满足好奇心不惜拿灵魂来做活体解剖。12传统理性丧失了作为显现者整体的理论对象,万象的起因和道德的根据更不复存在,而人自身,他不认得任何法度,这是现代怀疑精神所处的位置。以怀疑为特征的认识首先怀疑身体,在权力直觉无条件地肯定生命的地方寻找谬误,身是苦,苦是幻,以道德的方式蔑视它;进而怀疑理性自身,设想出一个超越理性的真理王国,又把自身永远排斥在这个王国之外;其结论不仅是身体为虚幻,理性也成为虚幻。尼采虽然援引古印度婆罗门教为例证,称之为"最老的哲人",可他却把视线投向这种古老的厌世意志的最新翻版--叔本华。

这种苦行僧的自我蔑视的理性并非传统哲学的自我规定的理性,它也许更适合权力意志的自我保存和自我超越的两面性。尼采也以叔本华为例,分析这种权力意志在现象上的伪装。13然而,尼采关心的只是反生命的理想所造成的价值转换的彻底性,视角的认识赋予了他赞成和反对的自由。在现代对人性的省思这里,没有真理的约束性,只有统治性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