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统筹讲话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版观,促进经济社权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1、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2、要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贰』 求一篇关于深刻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演讲稿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科 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落脚点是发展,是用来指导更好地发展的,离开了发展主旋律就毫无意义。我们建筑科学研究院要紧扣发展谋发展,要名副其实地科学发 展。“坚持创新,科学管理,加快发展,稳步改制”是我院近几年的发展方针,其核心是加快发展,“凝心聚力快发展,开拓创新攀新高”是我院的主旋律,因此全 院上下要大力开拓业务、大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确保攀新高目标的实现。
2、坚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是我院的共同愿景。我院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责任 是创造绿色的财富,服务客户要物有所值,与此同时要实现员工价值自我发展。在我院目前有些部门发展不平衡,个人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与综合资源不协调的矛 盾仍十分突出,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予以克服。
3、坚持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现 在的发展应该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而不能以牺牲未来发展为代价。下面用一组数据来说明资源消耗严重威协我国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我国GDP总量占 世界不到5%,但消耗的水泥约占世界的50%,钢铁占30%左右,煤炭占40%左右;建筑耗能占总耗能27.6%,而我国目前建筑耗能是发达国家平均值的 3-5倍,其中外墙传热系数高3.8-4.5倍,外窗高2-3倍,屋面高3-6倍。而我国人均煤炭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5.4%,人均原油储量只有世 界平均水平的11.1%,因些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将很快耗尽我国的能源资源,石油不足40年将耗尽,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将难以描绘。
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就是要走集约化、节约化发展之路。就我院来讲就是大力推行节能和节地型建筑,做好建筑节能推广和相应技术研发工作,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的要求,亦是时代的要求。
4、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理论方法,更重要的是实践和措施,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建科院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思想如下:克服改制影响、科学规划未来、缩小部门差距、加大科技创新、实现持续发展。
克服改制影响就是要认识到改制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科学的体制和机制的设计,用制度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科学规划未来就是各部门要通过对国家产 业政策的宏观分析制订各部门的发展规划与之相协调;缩小部门差距就是检测中心要以节能和人居健康环境检测技术为支撑,巩固其院基础地位。建材所、科技公司 要以循环经济和建筑节能为研发目标,大力发展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建好江苏省粉煤灰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基地,让“灰姑娘”成为“白雪公主”;设计 所、加固公司要面向节地、节能型建筑的需求,在增层、改造加固、节能改造技术上下功夫,做成镇江顶尖加固设计、施工专业公司;监理公司应把握推广科学发展 必须要加强科学管理的机遇,努力向集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管理咨询机构迈进。加大科技创新就是作为建设科技服务企业,必须以科 技创新为发展主动力在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真正成为“提供一流的建设科技开展、工程质量检测、监理设计服务型科技型团队”,实现单位 健康持续发展。
三、注重四个环节,实现科学发展。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是发展的推动者、实践者,更应是发展的受益者。促进社会、企业、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我院要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个人,为个 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寻求办公大楼的筹建),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修养,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建科院。
2、牢固树立节约的观念。
节约是观念亦是素质和修养。增收节支是密不可分的,从来没有分割过,节约是成本最低的效益,我们要建设节约型企业,节水、节电、节纸、节油、节时,鼓励员工成为节约型个人。
3、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科学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国家如此企业亦然。我们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牺牲全局利益,只顾个人利益牺牲集体利益,处理好上述关系就是保护了科学发展的环境。
4、牢固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
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是科学发展的两只轮子,粗放的、简单的管理不可能有科学的、持续的发展。我院和中心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现阶段要充分用好 ISO9000质量体系和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两大质量管理方法,这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文明成果和结晶,要贯穿于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全院上下要养成自觉遵守这 两大质量管理法宝的工作习惯,坚决抛弃重业务和技术,轻管理的不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管理亦是生产力的观念。
同志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高举科学发展大旗,向着美好的和谐社会迈进!
科学发展观党课讲稿材料二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网上材料摘录整理)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 济。
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 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 展。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5、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6、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 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五个统筹”。
7、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1、是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即经过20年努力,建设一个能够惠及10多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要看到,经过前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虽然在 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小康社会,但仍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比如,到2000年进入小康社会时,我们原定的16项监测指标和小康 临界值有三项没有达到。一是农民的人均收入,指标是人均1200元,实际达到1066元;二是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指标是人均75克,实际达到73克;三 是建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原定指标是100%,实际上建成80%。这三项未完成的任务,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经济社会发 展不协调已经影响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且,进入21世纪后,农民收入增长率连续3年下降,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着一 个艰巨的任务,即如何解决好城乡差别问题、区域发展中的差距问题,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以此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
2003年4月突如其来发 生的非典疫情,深化了这样的认识。非典疫情爆发,前后只有两个多月,地区也只涉及个别省份,但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旅游业、商业服务业、航空业、运输业、 建筑业和部分制造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降到6.2%,正常的经济和政治社会生活都因疫情而被打乱。疫情的发生和抗击疫情的艰苦努力提出 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在推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要搞好公共卫生、教育等各方面工作,要把对人的关爱放在我们工作的重要位置 上。因此,在抗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不久,党中央就提出要贯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可见,抗击非典 斗争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直接的因素。
当然,还有一些事也引起党 中央的重视,至少是上面三件事情促使我们对发展问题给予认真的反思。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仅对于"为什么要发 展"加深了认识,而且对于"什么叫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也深化了认识,我们的理论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
2、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不要忘记,科学发展观 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的。《决定》在论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时,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的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决定》在论述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时,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至于这样的发展观叫什么发展 观,全会后有各种说法,有的称它为"新发展观",有的称它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有的称它为"全面发展观"。其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已经 明确指出,这样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需要重视的是,科学发展观在全会上是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来的。
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始于1992年秋党的十四大。从1992年到2000年,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轮廓形成即体制初步建立时期。这八年探索难能可贵,我们不仅要把传统的计划机制转变为市场机制,不仅要把市场的范围从商品市场拓展到各 类要素市场,而且经历了1992年底到1993年初的经济过热、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紧缩等一系列考验,在如何加强宏观调控上进行了 艰辛的探索。这方面经验虽然在党的十六大进行了总结,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可以继续进行总结。
十六大在提出要紧紧抓住 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任务的时候,提出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 署。党中央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始阶段,及早明确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所以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 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提交给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讨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并在这个文件中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深入地总结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这一重要基础上提出来的。
3、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党 中央和国务院在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大决策,就是针对粮食生产、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 作。党中央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根据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和领导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能力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联系起来, 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在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其实质就是要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 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充分的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党中央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认识到我国当前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 题,是因为经过20多年改革发展,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国际环境看,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而我国 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明显加深;从国内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 速,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日趋多样化,与此同时,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也更加艰 巨。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发展阶段,是不进则退、无序推进则乱的发展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党要善于协调经济、政治、 文化建设,还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中央在这个时候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树立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 各种问题,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是认真总结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党中央注意到,世界上许多 国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时候,往往是"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矛盾处理得好,可以快速发展,实现 现代化;处理得不好,会引起社会分层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出现政局动荡、政权更迭。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正处于这一特殊的 发展时期,因此要格外重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处理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努力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中央另一方面还注意到, 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观念发生的急剧的深刻的变化。早期的发展观反映了工业革命的要求,强调的是物质生产资料的 增长,那个时期把经济发展看作经济增长。到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已经看到它的弊端和不足。因为光有经济的增长,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 问题。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对杀虫剂DDT破坏大自然危害生命的行径进行了尖锐谴责,从而提出了人类如何同自然和谐 相处的问题。后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又把人的发展作为发展观的一个中心问题提了出来。7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 ·佩鲁在他的著作《新发展观》中,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轰动了世界。这个报告进一步把经济增长、城 市化同人口和资源等环境问题联系起来,提出了全球性的生态、人口、环境、资源等等问题。尽管它是从悲观论的角度来谈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确实是人类必须注 意的。在此基础上,人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以积极的姿态来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也不仅要重视人的发展,而是把人 与自然的协调以及子孙后代的发展都作为发展观的问题来考虑。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 会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等文件,表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发展 问题有许多研究,这些研究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兴起和现代化的推进,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暴露而逐步加深认识并逐步形成的一系列发展理论。 我们党非常重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向全党介绍了这些发展的新理念,而且大胆地吸收其中有益的成果,运用到我们的实践中来。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展教育
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精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是一篇闪耀当代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重要文献。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教育系统的首要任务。
1、科学发展观对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 义,与教育培养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之一。教育作为上层建筑,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教育担负着建设人力资 源强国的重任,而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在为未来培养人,教育在现代化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教育不仅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要适度走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面,因此,发展对于教育而言,是教育的优先发展,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优先发展,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扩张,更要注重以 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的社会化,通过人才培养,最终促进社会的发 展。
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是尊重 人,是对人的目的地位的肯定,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目的,充分肯定了人的目的地位。而要维护人的目的地位,必须关注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必须体现人 文关怀,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以人为本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尊重。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要培养人,就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培养为 本,而不是以赚钱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更好的了解人、尊重人,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激发人的首创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 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就要求教育也要实现全面的发展,既要实现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要实现幼儿 教育和初等教育的发展;既要实现普通教育的发展也要实现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既要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也要实现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既要实现公 办教育的发展也要实现民办教育的发展。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样要达到全面展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因此,教育要促进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教育中要防止只重智育而忽视其他各方面教育的倾向,避免人的素质的单一化和片面化发展。
教育也要实现协调发展,统 筹兼顾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主要包括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要实现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统筹发展,还要使教育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相协 调。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实现各级各类人才的协调发展,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个体的能力、兴趣、特长和主观愿望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使人的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使 各方面素质互为发展的条件。
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 保证对教育投入的可持续性,在学校规划和建设上要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终身教育的客观要求,人的发展贯穿人的生命始终,学校教育的结束 不是人生教育的终点,而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人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人在学校教育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与未来广阔社会 相比有如沧海一粟,不可能使人一劳永逸、终身受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教育只是为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因此,教育必 须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 为中心。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没有人才的培养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教育一旦偏 离了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我国的教育存在偏离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的倾 向。有悖教育的宗旨,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因此,教育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第二:着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学校数量和受教育人口数量等指标的增长,更是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的发展,要实现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充分挖掘潜力,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
第三: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甚至只留在墙上的宣传栏中,而是要真正落到实处,在教育实践中贯彻执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关注教育事业,加强理论研究,推进教育实践。
『叁』 如何科学统筹安排好"创强"各项工作
培养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把每天的生活时间表列个大纲贴墙上,分时段来安排
工作每天写工作日志,晚上在日志上列好明天要做的十件事,分列轻重缓急
今天没有完成的事情,第二天要补充完成
做事前置 睡前总结今天的工作
每周总结
工作生活劳逸结合
『肆』 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什么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
(4)科学统筹讲话扩展阅读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相比较党的十七大的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次对第一要义的概括更加全面和具体。党的十七大对“第一要义”的解释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那时对“发展”的界定主要还是偏重于经济。党的十八大则提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把社会发展的内容加进去,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来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这一点的提法是“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这个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得到了重申和充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条基本要求时,首先强调的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显然比“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进了一步。
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在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字面之后加上“立场”二字,显然是对坚持和保障以人为本的实现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伍』 谁能给出“科学发展观解读或阐述或讲话”的描述
第一、党章修正案是紧密联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进程和新的历史起点来阐述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背景的。
第二、党章修正案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科学定位。党章修正案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陆』 求在2015年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大家好,我们很多时候是活给别人看的,也在盯着别人是怎么活的。于是,我们给自己戴上了面具,哪怕心里很苦很累,面具上镶嵌的依旧是永恒的笑容;我们看到别人脸上的笑意,总是怀疑他们也戴上了面具。其实,幸福是自己的,永远不要拿别人来做参照,别人做不了你,他怎么知道你走过的路,你心中的乐与苦。在我们周围,能够真正关注你的,就那么廖廖几个。所以,我们无须在意别人的评说,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无须看别人的眼神,只需走自己的路;无须有过多的抱怨,那样会使自己活得更累。不必一味讨好别人,不管走在何处,都不要迷失自己。如果你讨厌我,我一点也不介意,我活着不是为了取悦你。爱和金钱哪个重要?有人觉得,懂得金钱重要性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但我不同意,这应是成熟未满。真正成熟圆满的人,应会明白,一切物质都只是外壳,而人必须要满足的永远是内心。给你一屋子黄金,能捂热冰冷的心么?人生最后能拥有的,无非是回忆,和某一双温暖的手。给别人留点空间,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世界不是哪一个人的世界,而是所有人的世界,所以凡事都要留有余地。相信自己有福气,但不要刻意拥有;相信自己很坚强,但不要拒绝眼泪;相信世上有好人,但一定要防范坏人;相信金钱能带来幸福,但不要倾其一生;相信真诚,但不要指责所有虚伪;相信成功,但不要逃避失败;相信缘分,但不要盲目等待;相信爱情,但不要求全责备;相信上帝,但别忘了锁上门。没有机会做大事的人,是因为没有通过做好小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放在越不起眼的地方,越要主动发光。在别人不敢委以重任之前,把小事做到极致,来证明你的实力。——可惜大多数人永远都想不明白这个道理,怨天尤人者居多,有的似乎明白了,又不去实践,所谓蹉跎岁月,想必就是如此。
『柒』 用于领导讲话稿中反映问题和不足的经典句子有哪些
个人主义思想抬头,宗旨意识淡化;享乐主义抬头,艰苦奋斗意识淡化;特权主义思想抬头,群众意识淡化。
『捌』 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那次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第版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权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8)科学统筹讲话扩展阅读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大会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