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灌溉调度
❶ 玉米栽培技术科学灌溉
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除了发展和完善水利设施外,还必须推行科学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措施。节水灌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沟灌和隔沟灌。玉米种植行距较宽,采用沟灌非常方便。还可采用隔沟灌的方式,即只在玉米宽行开沟灌水,即省工又省水。
2、管道输水灌溉。一般采用有地下硬塑管,地上塑料软管,一端接在水泵口上,另一端延伸到玉米田远端,边灌边退。
3、喷灌和滴灌。喷灌和滴灌具有省水、省工、省地、保土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玉米田要不要浇水,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而定。播种时,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保证。若壤土含水量低于16%,粘土含水量低于20%,沙土含水量低于12%即需要灌水。从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时期来看,一般应浇好4次关键水:
(1)拔节水。玉米苗期植株较小,耐旱、怕涝,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之间,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浇水。但玉米拔节后,植株生长旺盛,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需水量增加。墒情不足时,浇小水。
(2)大喇叭口水。该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此期干旱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容易造成雌雄花期不育,遭遇“卡脖旱”。
(3)抽穗开花水。
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叶面积大,温度高,蒸腾蒸发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此期为需水高峰,应保证充足水分,如地表土手握不成团,应立即浇水。浇水一定要及时、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发现叶片萎蔫再灌水就会减产。
(4)灌浆水。
籽粒灌浆期间仍需要较多的水分。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低于70%就要灌水。此期保持表土疏松,下部湿润,保证有充足的水分,遇涝注意排水。
编辑:卜晓冬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推广处研究员
马宏斌
❷ 水分科学灌溉应注意哪些方面
水稻高产栽培的灌溉方式其实就是以科学的水分管控为要点,对水分不敏感的阶段实行间歇灌溉,在对水分缺失敏感的阶段保持水分的供给。相对来讲,稻田由于灌溉水源和灌溉渠道的存在,对水分的管控要比旱田方便许多。
水稻种植过程中,水分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措施。科学的水分管理可以壮根、壮秆、抗倒伏、提高结实率。不科学的管理则有可能增加倒伏的几率、增加无效分蘖的数量,还会影响水稻的结实率以及其他的产量性状。所以,水分管理是否科学对水稻的最终产量和品质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我们先来谈谈对水分缺失不敏感的阶段为什么要进行晒田?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地下部的根系生长量对地上部的生长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根壮、根系多、根系生长速度快,地上部的长势也会有很多的优势;根系不健康、长势差,地上部的长势也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从而出现生长速度慢、颜色淡、分蘖慢、分蘖少的情况。通过晒田,就能调节水稻根系的长势、促进根系的生长。
在水稻的生育进程中,除了孕穗直至扬花期的阶段,其余的时期都是对水分不是很敏感的阶段。之所以水稻种植过程中都会保持一定的水层,只不过是为了施肥、用药的方便。除此之外,还为了减少重复进水的次数,减少劳动量。但是,在水稻对水分缺失不敏感的阶段,完全可以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来处理,在返青之后直至孕穗期的阶段,可以适时的晒田,并不会影响水稻的分蘖。在晒田的过程中,一些农民朋友会发现水稻的地上部长势有变缓的趋势,在颜色上也有一定的退绿趋势。但是,在恢复水层之后,经受干旱刺激的水稻根系功能会出现超过常规水平的吸纳肥水的能力,也可以将其称为“反弹效应”,这对于提高有机物的积累和改善抗性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根系的发达,对后期的产量和品质也会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再来谈谈扬花期之后的间歇灌溉。水稻在扬花结束之后,其实也是对水分不敏感的阶段,因为在扬花结束之后水稻的生殖生长分化全部完成,剩下的就是养分向籽粒中积累的阶段。而积累的养分主要是以光合作用的产物为主。所以,在扬花完成之后水稻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合成和积累为主,生殖生长基本结束。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有机物的积累不也需要水分的参与吗?
的确,光合作用离不开水。但是,这个阶段水稻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已经结束,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主要向籽粒积累,水稻体内其他的生理生化反应对有机物的消耗较为有限,对水分的需求又逐渐的降到低谷。因此,土壤中的水分只要达到饱和含水量左右即可满足水稻灌浆对水分的需求。此时,完全可以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来管理水分。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❸ 科学的灌溉方式可以节水.17公顷的棉花实验田原来采用浇灌的方式,一次用水2700吨;采用喷灌后,一次用水
17公顷=170000平方米,
850÷170000=0.005(吨),
323÷170000=0.0019(吨),
0.005-0.0019=0.0031(吨).
答:采用滴灌方式平均每平方米比采用喷灌节约用水0.0031吨.
❹ 科学灌溉的五大好处
五大好处是,
第一是;节约用水,
第二是;节约耕地,
第三是;改善农田小气候,
第四是;实现水肥一体化、减少环境污染,
第五是;减少工作量,降低维护成本。
❺ 科学污水灌溉的优点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有各种细菌和原生动物组成,还有真菌和以轮虫为主的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以细菌为食料,后生动物以细菌和原生动物为食料,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食物链。
❻ 节水灌溉的节水措施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要十分重视农业节水措施的推广。这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抛秧、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镇压、耙耪、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施用化学保水制剂,引进和优选抗旱品种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在于旱缺水地区应大力推广普及。
节水灌溉应用的领域: 温室,无土栽培,大棚,绿化,园林,废水再利用等等
作物和绿地植被从种子萌发以及成长的全过程都需要水参与光合作用。但植株消耗的水分99%以上是用于叶面蒸腾和株间土壤蒸发,以调节作物体温、改善小气候和向植物体内输送养分。没有适量的水分供应,作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和损害。持续缺水,作物就会干旱致死。
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主动影响和控制作物生长,灌溉技术出现并逐步得到了发展。灌溉是利用人工设施,将符合质量标准的水,输送到农田、绿地等处,补充土壤水分,以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条件。中国是世界上发展农田灌溉最早的国家之一。秦汉之前对农田灌溉称为“浸”,到汉代有称“溉”或“灌”的,西汉时“灌浸”和“溉灌”、“灌溉”并用。唐以后习惯用“灌溉”一词,并沿用至今。
就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而言,灌溉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种类。就发展到现阶段的灌溉方式而言,主要又分为地面灌溉、浇灌、科学灌溉等。
地面灌溉是最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畦灌等。这种方式灌水不均匀,蒸发量大,容易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板层,影响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这种方式是浇地而不是浇作物。但由于田间工程设施简单,不需要能源,目前仍然被广泛采用。
浇灌一般是用皮管或洒水车浇水,是中国目前园林养护、蔬菜苗木种植等领域使用最多的灌溉方式。相对漫灌而言比较容易控制,但仍然具有费水、费人工、低效率等缺点。 科学灌溉是专业灌溉企业一直着力推广的灌溉方式,包括滴灌、微喷、渗灌、喷灌等现代化的灌溉方式。需要根据相应植物的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等做合理设计,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适时、适量,合理灌溉。
该类方式可以做到局部精确灌溉,除了用于补充土壤水分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外,还可将肥料、农药溶解在水中,结合注肥泵等现代化的施肥装置进行施肥打药作业。还可避免土壤盐碱化,对已经出现盐碱化的土壤,可利用灌溉冲洗土壤中的可溶盐分,以改良土壤。此外科学灌溉方式还可起到预防果树蔬菜霜冻和预防干热风危害,以及防止土壤风蚀等作用。 科学灌溉可有效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相的良好状态,具有省水、省工、节能、节肥、增产增收等诸多优点,正逐步被大家认可和使用,但由于资金和认识上的欠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业内同行努力去做。
近代以来,随着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经济日益发达,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样反应到了世界范围的灌溉事业上。此外,还存在着进一步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灌溉效益,防止灌溉土地盐碱化、沼泽化等问题。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就出现了土壤严重盐碱化额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很多节水灌溉项目存在只管建不管用的严重问题,许多国家已把灌溉发展的重点从开发新灌区向改建旧灌区和加强灌溉管理等方面转移。
在吸取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灌溉技术将向着节水节能、优化调度、现代化的管理与监测预报等方向发展。在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推行节水灌溉,建立节水型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华东、华南等区域日益兴旺的现代设施农业、园艺及园林建设中,同样需要发展科学灌溉方式。
❼ 雪松小苗如何科学灌溉
雪松小苗灌溉量和灌溉次数根据雪松的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条件、不同树种来灌溉,这些灌溉都是有学问的,所以必须分清楚症状,对症下药,才能有助提升雪松的生命力。 雪松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来源于雨水、地下水及灌溉水。在北方干旱地区主要依靠灌水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但如果雨水过多或排水不畅,也会影响雪松的呼吸,严重的会导致烂根甚至死亡。 雪松在播种苗时要尽量避免表土干燥,合理灌溉使床面保持湿润,防止小苗失水,还可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日灼。一般要求灌水次数多,每次灌水量要少。 在扦插、压条、埋条苗时都需要较大水量,雪松的灌水量可适当大些,但水流要细、缓,以免水流冲力移动苗木。 分株苗由于在栽植时根系受伤,苗木内部的水分供应出现不平衡,必须加强供水。在雪松分株和移植后应连续灌水三四次,灌水量要大些,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 嫁接苗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太大,只要能保证砧木的正常生命活动即可。水不能太多,尤其是接口部位不能积水,否则会使伤口腐烂。 对于长成的雪松的大苗木来说,除非在干旱季节才需灌水。如果水分过多,还会使苗木抗性降低,影响生长发育。 地面灌溉 高床和垄式作业区,可由灌溉渠把水引入步道或垄沟里,水从侧面渗入床内或垄中。其优点是灌溉后土壤仍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可以减少松土的次数,也比较省工,但耗水量太大,苗床宽的会产生灌水不均的现象。 低床或大田式育苗区,可由灌溉渠把水直接引入低床或畦面,水布满床面或畦面而逐渐深入土壤之中,这是漫灌。此法灌水时比较方便,但应注意水流速度要慢,以免冲倒或淹没雪松苗木。灌溉后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要增加松土次数。 喷灌和滴灌 喷灌一般适用于雪松相当大苗灌溉,滴灌适用于苗床灌溉,都是比较先进的灌溉方式。 降雨或大量灌溉后应及时排除地面积水,苗圃地不应有积水,否则会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破坏雪松根系的正常呼吸,常引起根系腐烂甚至死亡。 对于雪松要做好排水工作,首先应平整圃地,其次,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做到外水不浸、内水能排。
❽ 科学灌溉有什么含义
科学灌溉体现了灌溉的科学性,使现有的节水灌溉更加科学化,通过合理的灌溉计算,制定合适的灌溉制度,并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进行维护,使灌溉目的达到最优化,使产值与用水量的比值达到最高点。 但科学灌溉强调的是灌溉的科学性,在节水的基础上增加严格的科学依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制度的科学性;(2)设计方案的科学性;(3)运行管理的科学性。
灌溉制度的科学性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常以m3 /亩或mm表示,它是灌区规划及管理的重要依据。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 对于新型节水灌溉而言,灌溉制度体主要体现在:灌水定额、灌水周期、一次灌水延续时间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