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幼儿园课题研究如何做好成果展示

幼儿园课题研究如何做好成果展示

发布时间: 2021-03-20 06:20:52

① 在幼儿园工作中,要做一个课题应从哪些方面来选题,容易出成果

本人从事研究工作几年,一点感想希望可以帮到你。首先要做主题鲜明的课题,结论要能明显。比如,最终得出的结论可以是 a能有力的促进b,而不能是 a或者b对c有一定影响。其次,要将课题与时下大众关心的话题结合起来,比如我做 幼儿教育中父母扮演的角色,那么我可以选取一个变量,买不买车是大家关心的话题。那么买...不买车的父母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就是一个很吸引人,而且也很符合你专业的课题。还有其他比如,研究是否容易实施,这些都很重要。希望帮到你了 !

② 幼儿园课题主项如何完成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 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 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 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 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 例 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

③ 如何开展幼儿园小课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

④ 幼儿园教师怎样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
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
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
例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实验后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了避免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对象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等在实验中称为“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内在的效度”的状况出现,就采用随机选择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的方法。
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还要考虑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等。现根据两项课题的研究类型介绍具体资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儿园医务室保健医生,因为职业的特点及各级卫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种数据资料的登记、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她开展了《幼儿集体生活中保健干预措施的研究》,6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各种工作表格,做了这些内容的数据统计:幼儿生长发育的状况及评估;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砂眼、龋齿、肠炎、感冒等)的季节、人数、治疗情况、保健措施;每周营养量计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报告里,她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幼儿园保健措施干预(如吃预防药、打预防针、开展卫生指导)的最佳时机和预防途径(晨检、消毒、营养)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其二,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民族艺术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们通过幼儿园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学日志、教学笔记、备课资料、活动总结等。但是,在对课题进行总结时,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后经讨论,选择了根据资料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而整理的办法,即围绕活动的主题,再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信息比较密集,资料的精优又得到了浓缩,操作性较强。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
关于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分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两种。质的方法中主要以检测效度、信度及推论进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关书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赘言,但要强调一点──其总的目的是检测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对研究范围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鉴意义。
量的方法则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现以三个研究案例说明。
某教师针对一幼儿经常打人的行为,决定研究降低该幼儿打人频率的教育措施,她参照有关理论,制定了几条措施逐一实验。她用四周的时间,通过观察、实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实施措施的过程,记录幼儿打人的频率,作曲线图,分析该幼儿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数,看是否能使该幼儿打人的次数稳定下降,从而检测实验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ABAB循环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儿园要证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随机选择一实验班一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在因变量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就采用U检验法(非参数分析方法之一种),使验证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幼儿园要进行增强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于是设计“单组前后测”的类型,即实验前用一是表测幼儿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验(教育干预),再用同一量表测,采用“符号检验法”进行相关数据差数的检验,这是另一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里谈到了用量表进行测试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它的编制、测试和解释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量表,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使用。国内常用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测量表有: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等,教师不妨在相关的书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没有适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设计量表进行测试,这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编制量表是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务必要谨慎、小心,否则将影响研究的结论,甚而影响整个课题的研究水平。

⑤ 幼儿园成果展示注意事项

1 应当研究好成果展示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同时不难制作的东西。 2 在孩子们制作前,做好教育工作。教育孩子制作的方法、意义 3 制作过程中要给予指导和保护。 4 制作结束后,分类评比。奖励优秀作品。 5 把成果放在展示台,通知家长来参展。 6 参展过程要注意家长的交通工具的存放 7 要确定家长身份,以免混入不法之徒 8 保护好孩子,不要被人报错抱走 9 做好讲解工作 10 做好总结工作

⑥ 课题《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成果运用怎么写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带给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是全新的挑战。贯彻、实施《纲要》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即要把 《纲要》精神完全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对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要求 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即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 “一课三研”作为一种教研方式,同时关注了课程、幼儿与教师的发展,因此,实施课改以来即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的部分优质幼儿园已率先对其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我园地处山区,教师们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相对滞后,对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指导教育行为,教师们始终充满困惑,这就大大阻碍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的步伐。 为探讨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与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拟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这对加快我园教研与课程的园本化,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要具备研究与反思的 能力。“研究型的教师”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而且也将成为我们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倘若把 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 2、《纲要》强调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教育评价 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和合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 的重要途径”等等理念,为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与任务都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课三研: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主要指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目标: 通过研究,架设起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激发教师主动学习新理论知识,提高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实践反思能力,形成团结、合作、信任、支持的群体氛围。 内容: 1、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共同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2、在“一课一人三研”与“一课二人三研”的活动中探讨如何发挥个体优势和群体智慧,围绕预定专题进行研讨,并将教研经验向日常、随机迁移与运用。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 1、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长由园长亲自担任,课题组成员由园教研组成员担任。 2、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 3、以“教师如何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研讨大方向,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问题、并分类归纳,确定“活动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有 效投放”、“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如何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实施有效引导”、“如何创设和谐、亲切、宽松的活动氛围”、“如何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如何引 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现”、“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探究的欲望”等七个研讨小专题,以科学、艺术领域为切入点,从“一课一人三研”(一人同课多轮)过 渡到“一课二人三研”(同课异构),分别在大、中、小班开展研讨活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重研“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轻研“课”(活动框架 及环节),凸显教师的主体性。 第一阶段:(2006、9——2006、10) 1、做好开题论证工作,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 2、设计调查问卷,以全园教师为调查对象,并进行访谈,充分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的困惑及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针对统计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3、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人文环境。 第二阶段:(2006、11——2007、6) 1、选定四名课题组成员,以“一课一人三研”的形式,在“学习、实践、研讨、反思,再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围绕既定专题开展教学研修,课题组主要成员观摩、评析、修正活动方案,并提交课例、案例及个人在三研全程各阶段的反思记录。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向全园展示三研成果,分享有效的教育策略。 第三阶段:(2007、9——2008、4)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以年段为单位,围绕选定的研究专题,以“一课二人三研”的形式开展教学研修,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取长补短,做到经验向理论的升华。 2、总结教学策略,收集课案例及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各阶段的个人反思记录,进行整理归档,并向课题组反馈情况。 3、优选研究课,向全园展示。 第四阶段:(2008、5——2008、6)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汇编优秀课例、案例集,收集反思记录,在全园范围内交流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效与分析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成员深有感悟,对研讨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教育观念到教学行为都有了极大的转变,理论与实践水平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1、执教者的成长 执教老师在领到研讨任务后,首先必须对所对应的研讨专题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内化,再提交教案,开展“一研”,“一研”活动结束后并不急于研讨,而是留 下几天的时间给执教者进行自我反思与剖析,学习用教育理论来解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形成书面反思材料,与课题组成员交流,在“研师”的氛围中,内化群体的 智慧,并接收来自群体的质疑: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宜、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指导是否到位等等,而后再反思,再研讨,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三研三反思。 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执教老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发现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通过不 断的执教、反思,在磨练中提高了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学会了考虑目标的设计要全面性和适宜性,做到明确具体,能 反思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投放的教学具是否做到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是否做到服务于教育目标,在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逐渐改 进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加快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步伐。

⑦ 课题《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怎么写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带给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是全新的挑战。贯彻、实施《纲要》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即要把 《纲要》精神完全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对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要求 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即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 “一课三研”作为一种教研方式,同时关注了课程、幼儿与教师的发展,因此,实施课改以来即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的部分优质幼儿园已率先对其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我园地处山区,教师们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相对滞后,对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指导教育行为,教师们始终充满困惑,这就大大阻碍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的步伐。 为探讨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与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拟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这对加快我园教研与课程的园本化,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要具备研究与反思的 能力。“研究型的教师”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而且也将成为我们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倘若把 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 2、《纲要》强调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教育评价 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和合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 的重要途径”等等理念,为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与任务都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课三研: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主要指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目标: 通过研究,架设起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激发教师主动学习新理论知识,提高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实践反思能力,形成团结、合作、信任、支持的群体氛围。 内容: 1、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共同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2、在“一课一人三研”与“一课二人三研”的活动中探讨如何发挥个体优势和群体智慧,围绕预定专题进行研讨,并将教研经验向日常、随机迁移与运用。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 1、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长由园长亲自担任,课题组成员由园教研组成员担任。 2、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 3、以“教师如何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研讨大方向,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问题、并分类归纳,确定“活动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有 效投放”、“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如何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实施有效引导”、“如何创设和谐、亲切、宽松的活动氛围”、“如何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如何引 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现”、“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探究的欲望”等七个研讨小专题,以科学、艺术领域为切入点,从“一课一人三研”(一人同课多轮)过 渡到“一课二人三研”(同课异构),分别在大、中、小班开展研讨活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重研“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轻研“课”(活动框架 及环节),凸显教师的主体性。 第一阶段:(2006、9——2006、10) 1、做好开题论证工作,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 2、设计调查问卷,以全园教师为调查对象,并进行访谈,充分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的困惑及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针对统计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3、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人文环境。 第二阶段:(2006、11——2007、6) 1、选定四名课题组成员,以“一课一人三研”的形式,在“学习、实践、研讨、反思,再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围绕既定专题开展教学研修,课题组主要成员观摩、评析、修正活动方案,并提交课例、案例及个人在三研全程各阶段的反思记录。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向全园展示三研成果,分享有效的教育策略。 第三阶段:(2007、9——2008、4)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以年段为单位,围绕选定的研究专题,以“一课二人三研”的形式开展教学研修,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取长补短,做到经验向理论的升华。 2、总结教学策略,收集课案例及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各阶段的个人反思记录,进行整理归档,并向课题组反馈情况。 3、优选研究课,向全园展示。 第四阶段:(2008、5——2008、6)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汇编优秀课例、案例集,收集反思记录,在全园范围内交流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效与分析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成员深有感悟,对研讨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教育观念到教学行为都有了极大的转变,理论与实践水平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1、执教者的成长 执教老师在领到研讨任务后,首先必须对所对应的研讨专题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内化,再提交教案,开展“一研”,“一研”活动结束后并不急于研讨,而是留 下几天的时间给执教者进行自我反思与剖析,学习用教育理论来解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形成书面反思材料,与课题组成员交流,在“研师”的氛围中,内化群体的 智慧,并接收来自群体的质疑: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宜、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指导是否到位等等,而后再反思,再研讨,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三研三反思。 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执教老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发现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通过不 断的执教、反思,在磨练中提高了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学会了考虑目标的设计要全面性和适宜性,做到明确具体,能 反思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投放的教学具是否做到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是否做到服务于教育目标,在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逐渐改 进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加快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步伐。

⑧ 幼儿园微型课题以什么方式展示课题成果

据悉,此课题于2011年6月通过“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立项研究课题”,并于2012年2月由市级推选评为“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自课题立项以来,在课题负责人何玉珊副园长的带动下,课题组成员立足本园特色,针对教师需求,扎实有效地推进课题研究,在微型课题研究中全体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班级幼儿的学习为切入点记录、分析、反思教育实践中有价值的教学故事,加强教学反思,提升教育智慧。 两年来老师们以“教学叙事案例”的方式记录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成效和阶段成果,在“发现问题,拟定计划,实施研究——分析反思,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施微型课题研究,汇集了一系列的优秀教学叙事案例成果,具有很好的推介价值,很好的提升了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专家组成员的一致好评。

⑨ 幼儿园课题研讨活动记录做好家园共育的意义是什么具体怎样做好

摘要:实践中我更充分认识到我们与家长密切联系和合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孩子健康地成长,现在,随着形势的飞速变化,家长教育知识的不断丰富,使得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规划和设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家园共育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幼教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那么,怎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重视、关心和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教育呢?怎样才能科学地用“家长”这个幼儿教育的“活的资源”呢? 几年来我们在新《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康成长。实践证明,我们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在工作中我觉得如果观念不彻底转变,不仅会继续制约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转变家长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第 一,在工作中我园教师做到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班级的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总结、评价、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第 二,把家长和我们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第 三,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教师能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二、交流、沟通中,成为真诚的理解者 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长会上,我们以“怎样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主题与家长进行了座谈,让每一位家长都谈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对于给孩子创设一个优美的物质环境相当重视,而对孩子心理环境的创设却是一无所知或处于无意识状态;有些家长将环境片面的理解为环保;有些家长知道良好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发展有极大益处,却不知从何入手,尤其是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有个别家长,相当关注幼教方面的新动态,经常阅读有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有了一些根据专家理论操作的实践。在家长的畅所欲言和交流后,我们将家长有意识和无意识在生活和家庭中对幼儿所做的点滴实践进行了理论上的提升和归类,并且对个别言传身教、值得推广的做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家长纷纷感叹:“真没想到,我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家长们各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实践,让家长体验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强了教育的信心,又让家长对环境的创设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甚至社会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 三、互动、参与中,成为积极的响应者 有了家园间的沟通和理解,家长们开始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的实施。每个家庭与幼儿都积极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家长们帮助孩子搜集信息。他们或去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或参观访问,或亲身实践。如在“海底总动员”主题活动中,由刚开始时介绍各自收集有关的书籍、玩具、光盘等到后来制作展示墙和海底动物面具,孩子们对海底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海洋动物话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种类、有的涉及它们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繁殖方式、有的关注它们的形态、有的还初涉了海底动物的历史,主题活动的高潮是我们举办的“亲子活动”,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海底动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面具的制作,面具的背后是孩子们乐不可支的笑脸。 四、新课程实施中,成为积极的合作者 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共育是我们的目标,我园在实施新课程中把家长作为课程的建构者之 一,在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把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家园联系窗的方式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家长也不了解这些东西到底要来干什么,只觉得老师好烦,每天不是要这就是要那,一开始还给你敷衍一下,时间略长,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当你的面对你说:“你们怎么什么都要,不会自己准备……”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及时召开家长会,从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新课程的特点及新课程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向他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这是体现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家园沟通,达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条件。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教育,我们做到了"四公布":开学初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在家园桥园地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和月计划;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每日公布一日所学。在开展新的主题活动之前,首先把主题教学的计划和网络图醒目地展示在主题墙壁上,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进行关注,并在公布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温馨提示”等栏目,请家长协助完成目标。 从此家长的观念开始转变,观念一转变,我们的工作就顺利开展起来了。家长们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物品;一起做实验,观察,记录;一起查书找资料;还有的家长给我们送来了碟片、书籍等,在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学习化社会”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的终身学习的希望。看到了我们的家长也从幼儿教育旁观者、监督者、被指导者的角色变成了现在幼儿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五、开展平等对话、交流,是增进家园了解、促进沟通的有效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方式,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模式变为百家争鸣式的茶话会。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隔膜,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召开本学期家长会时,有家长把进入大班如何达到幼小衔接这一现实问题提了出来。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请家长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每天安排时间与幼儿一起学习、游戏,培养孩子的乐学。这是我们长期工作总结出的经验。 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创家园互动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

⑩ 幼儿园应如何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