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科学家
㈠ 有一个人研究毒蛇,他被蛇咬了之后没有救治而是坚持记录下症状和反应……这个人是谁
是卡尔·帕特森·施密特(Karl Patterson Schmidt,1890– 1957),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爬虫学家之一,他曾任职于多所自然历史博物馆,参加过多次野外科考,发现和命名了200余种两栖爬行动物,著作了200多篇/本专业文献和书籍,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具有杰出的贡献。
1957年,施密特在研究一条非洲树蛇(Dispholis typus)的幼体时意外被咬伤,由于当时人们欠缺对游蛇科成员毒性的认识(传统意义上的毒蛇是指眼镜蛇科和蝰科成员,即便到了今日,也只有极少数几种游蛇被认为对人类具危险性),施密特低估了被此蛇咬伤的严重程度,
因此没有选择就医,而是用日记记录起他的中毒反应来,直到为时已晚,他殉职于被咬伤后的28小时。他执着追求科学,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1)毒蛇咬科学家扩展阅读:
卡尔·施密特临终的日记,
胃剧痛,燥渴、耳鸣,睁开眼时,眼皮很痛,四小时了,我的伤口、鼻、嘴开始出血,我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非常严重。
这是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临终的日记,那天,他下班后一个人在实验室里观察一条南美洲毒蛇,蓦地惊醒过来的毒蛇在他手指上咬了一口,他忙把毒蛇扔回网笼里,赶紧从伤口往外挤血,可是已经迟了,他开始感到头晕和呕心,想打电话求救,偏偏屋里电话坏了,别的办公室又都锁上了门,时间很快地过去。
这位67岁的老科学家知道自己性命不保,就坐在桌子旁,记录起自己垂死时的感觉和征兆,作为他最后的“实验报告”遗留给后世。这位科学的勇士在被蛇咬了5小时后,终因脑溢血与世长辞了。
㈡ 毒蛇科学家
奥斯汀·史蒂文斯
奥斯汀史蒂文斯 (Austin Stevens) 即使冒著可能为自己敲丧钟的危险,但要是见著了世界上毒液最强的爬虫类时,还是会忍不住要一亲芳泽。
生於南非的奥斯汀·史蒂文斯,打从 12 岁起,就完全著迷於身子骨滑溜溜的蛇类。他热衷饲养各式各样的爬虫类宠物,其中不乏世界上最珍奇且毒性致命的品种,因此等到奥斯汀的学校生涯结束时,他的私人收集已被视为南非的国宝之一。
奥斯汀年轻服役时曾参与安哥拉战争,他当时的任务是辨识并引开毒蛇,先为同袍解除埋伏於大自然中的危机。有一回,他要从战壕中引出剧毒的鼓腹毒蛇 (Puff viper) 时,反被蛇猛咬一口,这就是奥斯汀第一次被蛇咬的惨痛经验。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必须忍痛和时间赛跑,穿越 480 公里长的敌军战区、捱过 1600 公里的飞行,最后紧急降落在医院前面。
奥斯汀昏迷了五天;医生群努力了三个月,极力救治他的手臂,才使他免受截肢之难。
战争结束退伍后,德蓝斯瓦蛇园 (Transvaal Snake Park) 的主任聘请奥斯汀照顾园里的爬虫类动物。在蛇园工作的六年里,他接受了扎实的训练,并且成为一位爬虫学家。
之后,他开始热衷影片拍摄。奥斯丁为了募集资金并唤起大众对非洲大猩猩现今困境的关注,他一连 107 天、昼夜不分的与非洲毒性最强、最致命的蛇群共同生活,缔造一页惊人的记录。到了第 96 天,一只眼镜蛇咬了奥斯丁,但他坚持不离开,所以最后只得在蛇群中接受治疗。尽管身体虚弱,奥斯丁终究完成了 107 天与毒蛇共处的创举,也打破了世界纪录。
有人说奥斯汀被熊吃了,其实是谣言,那个被熊吃的人叫蒂摩西·崔德威(Timothy Treadwell),是一位研究熊的人,长得和他有点像,于2003年和女友在卡特迈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被熊袭击身亡。
还有人说他在大堡礁被黄貂鱼刺死,其实也是谣言,被刺死的人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动物园的主人,“鳄鱼先生”史蒂夫·欧文(Steve Irwin)。 现在,奥斯汀和其妻子Amy居住在澳大利亚。
㈢ 被蛇咬伤后依然做研究记录的蛇类科学家是谁呢
卡尔·施密特博士(Karl Patterson Schmidt),著名爬虫学家,1890年出生,191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纽约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工作,1922年转到芝加哥的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多次前往南美洲各国收集标本,1941年升任菲尔德博物馆动物学部主任(Chief Curator),1955年从主任位置上退下来,1957年9月26日因毒蛇咬伤去世。菲尔德博物馆里现在还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爬虫学图书馆。 参见菲尔德博物馆两栖与爬行部的馆史,施密特的贡献在其中占了很大篇幅。 施密特博士年轻时的照片,双手捏着好几条蛇:你说的情节出自小学语文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又名《一次特殊的实验》(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但这篇课文与事实有很大出入。施密特当时并不是无法求救,而是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所以没有采取措施。课文说施密特被蛇咬伤后仅5个小时就死亡,实际上是超过24小时。 施密特去世后,《芝加哥论坛报》在10月3日至5日一连三天就此事刊登了数篇报导,详述事件始末,包括施密特同事的叙述和医生的检查结论。10月3日还刊载了施密特本人在被咬伤后写下的笔记原文,报导中称这份笔记为「死亡日记」,10月5日的报导中又补充了后来找到的另一些笔记片段。拿那篇课文跟以上这些资料中施密特同事的叙述以及施密特本人的笔记内容相对照,就会发现,课文除了人名、地点和年龄属实之外,其余内容几乎都是胡编乱造。
㈣ 哪些科学家为了他的发明与发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鲍尔·海斯德,出生于美国,科学家,主要研究蛇毒。
鲍尔·海斯德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蛇毒药。他从15岁起,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分泌的毒液,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
㈤ 抓蛇的科学家为什么不怕蛇咬
有经验的科学家来抓蛇,不怕蛇但也怕被蛇咬,但他们是有自己的一套防御措施和技巧的,在他们抓捕蛇的过程中,被咬伤甚至死亡的状况很少发生。
这主要因为两点:专业知识和抓蛇技巧。他们都会使用工具来进行抓蛇,常见的方法:
1.圈套法:工具是用一条前端打通的竹竿,竹竿的这边穿一股绳,这股绳的头固定在竹竿的另一边,若把绳放松就形成一个圈套。看到盘着或正在爬行的毒蛇,把圈套迅速套入蛇颈,立即拉紧绳子,这样毒蛇即被套住。
科学家有专业的知识,了解蛇的习性,进攻方式,还配备了抗蛇毒血清,所以科学家并不怕蛇,但如果被剧毒的蛇咬到后,没有及时处理也会发生生命危险。
㈥ 老师我想问一下,苯的结构是谁发现的,是怎么发现的,我记得好像是梦到一条蛇咬住了科学家的尾巴,是吗
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据说灵感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打瞌睡,眼前有出现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衔住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然醒来,接着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对此,凯库勒说:“我们应当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应该指出的是,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的提出了重要的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他善于独立思考,平时总是冥思苦想有关于原子、分子以及结构等问题,才会梦其所思;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化合价得真正含义,善于捕捉直观影响;加之以事实为依据,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这一切都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㈦ 不惜牺牲性命的科学家
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毒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体内产生的抗毒物质能不能用来抵抗蛇毒呢?他设想到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由于自身产生了抗毒性,眼镜王蛇、印度蓝蛇、澳洲虎蛇都咬过他,但每次他都从死神身边逃了回来,蓝蛇的毒性极大,海斯德是世界上惟一被蓝蛇咬过而活着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出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
另外为了科学事业不惜牺牲,性命的科学家还有:
斯罗达、卡尔·施密特、立克次
哥白尼, 日心说 烧死
布鲁诺, 天文学 烧死
利赫曼, 电学 雷电击死
邓稼先 ,核物理 过量核辐射
彭佳木, 探索罗布泊 失踪等等...
㈧ 为科学而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为科学而献身的科学家有:
1、朱兆祥:力学家、教育家和科技事业活动家。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的早期组织者,协助钱学森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爆炸力学和冲击动力学的研究,在应力波的传播及其引起的损伤和屈曲以及高分子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2、布鲁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作为思想自由的象征,他鼓舞了16世纪欧洲的自由运动,成为西方思想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3、匡廷云:1934年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主要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匡廷云院士是中国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的首席科学家。
4、林俊德: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明安图:字静庵。是历史上少有的多学科科学家之一。他学识渊博,研究领域广,不仅在数学研究中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天文历法、地图测绘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历法学家和测绘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