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今天让科学做什么

今天让科学做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3-19 12:38:40

① 什么是科学

科学(词源为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1]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它积累和组织并可检验有关于宇宙的解释和预测[2][a]。科学强调预测结果的具体性和可证伪性,这有别于空泛的哲学。科学也不等同于寻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式地不断接近真理。故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偏差的纠正史。
科学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两河流域[3][4]。这两个文明在数学、天文、医学方面的成就传入并塑造了古典时代的希腊自然哲学,后者正式尝试以自然原因来解释物质世界中的事件[3][4]。西罗马帝国倾覆后,在中世纪的头几个世纪(约公元400年至1000年)中,有关古希腊人的世界观念的知识在西欧渐渐被遗忘[5],但却在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穆斯林世界中得以保存下来[6]。10世纪到13世纪,西欧找回了古希腊的著作并吸收了伊斯兰学者的研究,自然哲学就此复活[5][7],并且接下来在始于16世纪的科学革命[8]中转型,其间的新观念和新发现脱离了古希腊观念和传统之窠臼[9][10][11][12]。科学方法迅速在获取知识方面起到更大作用,不过科学的制度化和职业化还是要等到19世纪才开始成型

② 科学是什么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科学有重复性危机吗15.9万 1'56"

做【美丽科学】的初衷1.7万 5'23"

5分钟速读霍金《大设计》61万 5'32"

100秒的时间,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墨子!12.7万 2'15"

宇宙系列:诞生与湮灭11.2万 6'4"



 

 

 

 

科学 [kē xué]

认识世界的实践方法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展开

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科学的专业从业者习惯上被称为科学家。[1][2][3][4]

自古典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强调实验数据及其结果的重现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话:“科学”和“自然哲学“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纪,自然哲学(后变成自然科学)被认为是哲学的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与唯物同源。[5][6]

在现代用法中,“科学”经常指的是追求知识,不但对知识本身的一种方式,它也经常受限于研究这些分支寻求解释物质世界的现象。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寻求在自然法则,如牛顿运动定律方面制定知识。而在19世纪的过程中,“科学”一词变得越来越与科学方法本身相关联,以研究自然世界有纪律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它是在19世纪也使科学家一词是由博物学家区分自然知识和知识创造。[7]

我们通常提到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即通常将自然科学简称科学,并不包括社会学和思维学的内容。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科学技术(简称科技)中的科学也指的是自然科学(仅包括自然科学)。[1][8]

③ 什么是科学

什么才是真科学?

科学告诉我们:这么大的宇宙、这么完整的宇宙,不可能仅一个小小的地球上有“生命”;不可能仅仅只有一种脆弱的“人”是惟一的生灵。太阳挂在天上、水火放在地下,人虽拥有140多亿神经元却无力制造、连修理都不可能,这是事实。一幢小小的住宅都会有它的主人,何况这么大的宇宙? 那么宇宙的主人又在哪里呢? 人类真正的科学又是什么呢?

2010年6月15日《参考消息》第7版文章,【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6月13日】报道:英国最权威科学机构领导人、剑桥大学宇宙学教授、英国皇家协会主席马丁·里斯说:“宇宙谜团或许永远无法破解,因为它们超出了人们的理解范围。”

里斯表示,由于人类的智慧有限,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破解诸如平行宇宙是否存在、宇宙大爆炸的成因、人类意识的本质等难题。

他甚至说人类就像鱼一样,虽然整天在海里游来游去,却对自己所生活的海水属性一无所知。

里斯指出,爱因斯坦利用19世纪早期的数学理论在1915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认为是引力在控制行星和恒星的活动。而迪拉克等20世纪早期的物理学家则利用“现成”的数学方法提出了量子理论,从亚原子层面上解释了宇宙的运作方式。

后人面临的问题是,这两种理论在很多方面是对立的,没人能够找到使二者结合为“统一理论”的数学方法。

数以千计的科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花了数十年时间,仍然一筹莫展。

里斯认为,“人类可能已经到达了理解的极限。”

不管是与不是,人类一般都不会去思考、还能听到算是表现身份最伟大的开口词:“我只相信科学”,当然这是好的。一般会讲这话的人都还自认是“有知识”的,殊不知这“科学”只不过是在奥秘的现成宇宙中进行探索,发现一点点蛛丝马迹的一门学科;讲得简单点,“科学”就是孩子用舌舔水果糖;这颗是香蕉糖,哪颗是巧克力,而且还常常是错误的。谁能让人看见真实、引人走进糖果厂呢? 特别是“弱肉强食”的“进化论”作为生物学混入科学队列后,人类已经晕头转向,是非难分。

北京猿人生活年代在教科书上教授人类这么多代,现今发现教科书传教人的年代误差20多万年;

构成生命的蛋白质分子必须有水分才能保持三维结构的固有观念,现今发现是错的;

历史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雄孔雀漂亮的羽毛是为了吸引异性;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隐藏自己、蒙蔽敌人的目的。然而,现今发现这两个观点似乎都不准确……等等。

2006年8月15日《都市快报》23版文章说:说起来不相信,天门学家不清楚什么是行星。……太阳系行星可能有8个,也可能有50个,现有教科书都将全部改写……。

教科书上的许多有关科学论述根据现今的科学发现,换句话说很多都是假的,但是,又无力改写。许多方面连大文学家也无法圆满解释,也不去解释,因为一解释就会推翻所有已知的知识。还有以人类现有科学水平和手段尚还无法解释和证明的许多难题,但又确实存在。天下也没有一位真正的科学家敢说:宇宙中的一切我都能回答;也没有一本称“科学”的书敢写上“绝对正确”。

在这天外来客“智能活体”频频出现的今天,谁会说:我只相信科学,就不相信有“天外来客”呢?

在这天外来客“智能活体”频频出现的今天,谁能解释:世界上从古到今,人类所有文字信息中,有哪一本的经典明白解释过宇宙的“天外来客”呢?

若是细心地去研究人间的天门学、地理学、中外历史学、生物科学、宗教信仰、历史以来在世上的所有文字符号中,你会惊奇地发现,真的还有一本书与被人类科学所发现的宇宙事实竟然如此地一致;

“玛雅人”、“诸世纪”……等等预言的准确性轰动了全球,引起了各界人氏的佩服。但人类真正的预言却就在人们眼皮底下、被人们归类到“宗教信仰”的、而且早就交给人类,从起初到未了的这本书:那就是远超“宗教信仰”和“科学”、也没有任何“科学”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圣经》。

顶尖物理学家杜林白在《一个科学家的故事》结论道:“作为一个科学家,我已将《圣经》在生活中做了多次试验。现在我完全相信:它是名符其实的正确无误的神的话语。对任何想了解这本书的人,这本书向他们揭露了宇宙所有奥秘。”

大科学家牛顿说:“我们看上帝的《圣经》是最崇高的哲学。我从《圣经》中所找到的真理事实多过任何属世的史书。”

④ 科学是什么

活在仅45亿年的宇宙4%的唯物世界二维平面看三度空间的地球上,为什么不能进入科学认识早就写在科学源头《圣经》里的137亿年发展史的宇宙,是靠着肉眼看不见的超高智慧的真生命96%暗物质暗能量推动下有规律地运行?

天文学家《星空研究指南》:发现太阳系行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距离,其前后排列众数的数值差十分强调数字‘6’;其中三个正‘6’,三个负‘6’,相互交错中的666中还暗藏了二个‘3’,同时出现了一个特殊数字明的‘3’,十分有规律成为天文学中的一大奇事;

太阳系显示一个特殊数字明的‘3’,就是造物主拯救人类默示在地上灵界的《圣经》“圣父、圣子、圣灵(马太福音28:19)”三位一体的三一神的‘3’,这正是显示世界属神的神州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完全神。

三个正‘6’,就是生命之“道”《圣经》六六卷的二个‘6’;加上第六天亲自“道”成肉身的死救赎罪恶人类降临世界的主耶稣天“道”的一个‘6’,正是“三”个正‘6’。

“三”个负‘6’就是被判了死刑给它掌死权的魔鬼,进入“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的“六百六十六(启13:18)”。

一个明的“3”、三个正“6”,三个负“6”的二个暗的“3”与《圣经》不谋而合显示给世人,为的是要人认识科学找到神。

只要丧失科学源头《圣经》真理,就是人造的“钱”科学;一旦普及到下连种田人都挂着激素的吊瓶“科学”出瓜果菜蔬挣钱的时候,除了追权和钱就再也找不到道德二个字了。

所以科学发达的文明国家都属基督教国家;即使最落后的佛教印度1981年普查也有1616万督教徒。

2009年12月10日《杭州日报》A5版文章说:170年前吃掉英国传教士威廉姆斯的埃罗芒阿岛食人族土著人,日前食人族后裔排着队,举行庄严地特别仪式,向威廉姆斯的曾孙查尔斯和居住在世界各地他的17名亲人逐一鞠躬道歉。食人族后裔还在仪式上将一个7岁的女孩“赠送”给查尔斯,作为对他们的曾祖父威廉姆斯被该岛食人族祖先吃掉的象征性“赔偿”。

世界人类的发展又都是往人人平等的道德文明的路上前进的;连吃人的土著民族都悔改信耶稣了;还有那个更落后的国家不愿意走神人合一的民主平等“爱”的道路? 阻挡“道可道,非常道”的神州天道,世界上只降临过一次,为罪恶人类道成肉身而死,三天复活救赎人类重新回到下届再没有死的基督永恒生命的伊甸园呢?

⑤ 科学家能做什么

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内化重现与认识、容探索、实践。

科学家,因为具有专门的知识,更有条件提前获悉科学发现带来的危险和潜能。因此,他们对于我们时代最紧迫的问题,具有专门的本领,也肩负特别的责任。

科学家通过启发成年群体或者通过教育正在到来的后代,而为此不懈努力。特别是教育应当强调改进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并且在教育中应当消除任何形式的对战争和暴力的夸耀。

(5)今天让科学做什么扩展阅读

科学是人造的,因此与人的素质有关,争论和激励能使人的素质迅速提高,因此科学需要讨论的环境和维护人们对科学的热情。

成为科学家的一个标志是首先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也就是说一个科学家必需有参与科学研究,发表,交流等活动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是和成果挂钩的,说白了所谓的成果无非就是发表文章或获得专利权。这对于一位以科学研究为职业的科学家是至关重要的。

从意义上讲,并不是所有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员都可以被称为“科学家”。只有那些获得了“自主性”、“独立性”,并且可以参与科学研究和交流等活动的科学研究人员才能称为实质意义上的科学家。

⑥ 科学是什么

顾名思义: 科学就是----分科的学问.

讲倒科学, 许多人都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 认为太复杂, 这是一种误解. 其实科学本身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一句话; 科学的意义就是建立一个完美无缺的知识体系, 为人类文明进程服务.

具体地说: 科学就是对世界庞大的知识体系进行广泛而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整理--分类--再完整--再分类--发现盲区--对未知区域进行专题验证--去伪存真.

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 请点击"科学". 相信在这里你能得到所有回答. 如果在这个范围内, 你还能提出问题(真正的问题), 你就是科学贡献者之一.

⑦ 科学的价值是什么

时常,人们对我提出科学家应该多多关心社会问题,特别是要考虑科学对于社会的影响 。人们似乎相当普遍地认为,只要科学家们对于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加以关注,而不是成天 钻在枝尾末节的科学研究之中,那么巨大的成功就会自然到来。
我以为,我们科学家是很关注这些社会问题的,只不过我们不是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全职 而已。其原因是对于这些比科学研究复杂千百倍的社会问题,我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绝无 灵丹妙药。
我认为当科学家思考非科学问题时,他和所有的人一样无知;当他要对非科学问题发表 见解时,他和所有的门外汉一样幼稚。今天我的讲演“科学的价值”所针对的并不是一个科 学课,而是价值评判;这样看来,我下面将要讲的大概也是粗浅不堪的了。
科学的价值的第一点是众所周知的。科学知识使人们能制造许多产品、做许多事业。当然, 当人们运用科学做了善事的时候,功劳不仅归于科学本身,而且也归于指导着我们的道德选 择。科学知识给予人们能力去行善,也可以作恶,它本身可并没有附带着使用说明。这种能 力显然是有价值的,尽管好坏决定于如何使用它。
在一次去夏威夷的路途中,我学会了一种方法来表达上述问题--一个佛祠的主持向游 客们谈及佛学,最后他说他的临别赠言将使游客们永不忘却(我是真的从未忘却)。这赠言 是佛经中的一句箴语:“每个人都掌握着一把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也同样能打开 地狱之门。”
如此说来,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又有什么价值呢?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分辨一扇门是通向天堂还是地狱,那么手中的钥匙可是个危险的玩艺儿。
可是这钥匙又确实有它的价值--没有它,我们无法开启天堂之门;没有它,我们即使 明辨了天堂与地狱,也还是束手无策。这样推论下来,尽管科学知识可能被误用以导致灾难,它的这种产生巨大影响的能力本身是一种价值。
科学的别一个价值是提供智慧与思辨的享受。这种享受在一些人可以从阅读、学习、思 考中得到,而在另一些人则要从真正的深入研究中方能满足。这种智慧思辨享受的重要性往 往被人们忽视,特别是那些喋喋不休地教导我们科学家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先生们。
我当然不是说个人在智慧思辨中的享受是科学的全部价值所在。不过,如果我们社会进 步的最终目标正是为了让各种人能享受他想做的事,那么科学家们思辨求知的享受也就和其 他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了。
另外一个不容低估的科学的价值是它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概念。由于科学的发展,我们 今天可以想象无穷奇妙的东西,比诗人和梦想者的想象在丰富离奇千万倍。自然的想象和多 姿比人类要高明得多。比如吧,诗人想象巨大的海龟驮着大象到海里旅行;而科学给了我们 一幅图画--天宇中一个巨大的球在旋转;在它的表面,人们被神奇的引力吸住,并附着它 在旋转。
我常常想这些奇妙的东西,这些从前人们根本不可想象,而如今科学使我们可以想象的东西。
曾经,我站在海边的沙滩上,陷入了这样的深思:
潮起潮落
无法计数的分子
各自孤独地运行
相距遥远却又息息相关
泛起和谐的白浪
旷代久远
在尚无生物的上古
眼睛还未出现
年复一年
惊涛拍岸如今
为了谁,为了什么?
在一个死寂的星球
没有为之欣悦的生命
永无休止
骄阳弥散着能量
射向无垠的宇宙
掀动着大海的波浪
大洋深处
分子重复不变
忽然,萌生新的组合
它们会复制自身
由此演出了全新的一幕
愈变愈大
愈变愈复杂
生物,DNA,蛋白质
它们的舞蹈愈加神奇
跃出海洋
走向陆地
站立着
具有认知力的原子
具有好奇心的物质
凭海向洋
一个好奇者在好奇
我――
一个原子的宇宙
一个宇宙中的原子
这样的激动、惊叹和神秘,在我们研究问题时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知识的进步总是带来 更深、更美妙的神秘,吸引着我们去更深一层地探索。有时探索的结果令人失望,可这又有 什么关系。我们总是兴致勃勃而自信地深钻下去,发现无法想象的奇妙和随之而来的更深更 美妙的神秘。这难道不是最激动人心的探索么!
诚然,没有过科学研究经历的人大概不会有这种近似宗教的感受。诗人不会写它,艺术 家也无法描述这种奇妙的感受。我很是不解――难道他们都不为我们所发现的宇宙所激动吗 ?歌唱家现在还不会歌唱科学带来的神奇美妙。科学对于人们来说还是在讲课中接受的,而 不是在诗与歌之中。这说明我们还没有进入一个科学的时代。 这种沉默无歌的原因之一,大概是人们必须懂得如何读这种音乐的乐谱才能歌唱。比如 ,一篇科学论文说:“鼠的脑中放射标记的磷在两周中减了一半。”这是什么意思呢?
它的意思是鼠脑中(你、我的脑子也没什么差别)的磷有一半已经不是两周前的原子了 ,它们已被替换了。那么我要问:“究竟什么是载有意识的分子呢?子虚乌有么?这些全新 的分子能承载一年前在我脑中的记忆,可当时发生记忆的分子却早已被置换了!这个发现就 像是说我这个体仅仅是一个舞蹈的编排。分子们进入我的大脑,跳了一场舞就离开了;新的 分子又进,还是跳和昨天一模一样的舞蹈--它们能记住!
有时我们会从报纸上念到这样的话:“科学家认为这项发现对于治疗肿瘤是十分重要的……”。看,这报道只注重那项发现有什么可利用之处,而完全丢开了它本身的意义。而实 际上它是多么奇妙啊!偶尔,小孩子反倒会意识到那些意义;此时,一个科学家的苗子出现 了。如果当他们上大学时我们才教他们这些,那就太晚了。我们必须从孩童教起。
现在,我来谈谈科学的第三个价值――它稍稍有些间接,不过并不牵强。科学家们成天 经历的就是无知、疑惑、不确定,这种经历是及其重要的。当科学家不知道答案时,他昌无 知的;当他心中大概有了猜测时,他是不确定的;即便他满有把握时,他也会永远留下质疑 的余地。承认自己的无知,留下质疑的余地,这两者对于任何发展都必不可少。科学知识本
身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可信度的集合体:有的根本不确定,有的比较确定,但没有什么是完
全确定的。
科学家们对上述情形习以为常,他们自然地由于不确定而质疑,而且承认自己无知。倡 我认为大多数人并不明白这一点。在历史上科学与专制权威进行了反复的斗争才渐渐赢得了 我们质疑的自由。那是一场多么艰辛、旷日持久的战斗啊!它终于使我们可以提问、可以质 疑、可以不确定。我们绝不应该忘记历史,以致丢失千辛万苦争来的自由。这,是我们科学 家对社会的责任。
人类的潜能之大、成就之小,令人想起来未免神伤,总觉得人类可以更好。先人在恶魇 中梦想未来;我们(正是他们的未来)则看到他们的梦想有些已经成真,大多却仍然是梦想,一如往日。
有人说教育的不普及是人类不能前行的原因。可是难道教育普及了,所有的人就都能成 为伏尔泰吗?坏的和好的是同样可以被传授的;教育同样拥有趋善或趋恶的巨大能力。
另一个梦想是国与国之间的充分交流一定会增加互相理解。可是交流的工具是可以被操 纵的。如此说来所交流的既可以是真实,也可以是谎言。交流也具有趋善和趋恶双重可能。应用科学可以解决人们的物资需求,医药可以控制疾病--看上去总算尽善尽美了吧?
可偏偏有不少人在专心致志地制造可怖的毒物、细菌,为化学生物战争做准备。
几乎谁都不喜欢战争,和平是人类的梦想--人们尽可能地发挥潜能。可没准儿未来的人们 发现和平也可好可坏。没准儿和平时代的人因没有挑战而厌倦不堪,于是终日痛饮不止,而 醉熏熏的人并不能发挥潜能、成就大业。
和平显然是一个很大的力量,如同严谨、物资发展、交流、教育、诚实和先人的梦想。 与先人相比,我们确实进步了,有更多的能力了。可与我们能够成就的相比,所达到就相形 见绌。
原因何在?为什么我们就无法战胜自己?
因为我们发现,巨大的潜能和力量并没有带着如何使用它们的说明书。譬如,对物质世 界认识愈多,人们就愈觉得世界真是毫无目的意义可言。科学并无法指导行善或行恶。
有史以来,人们一直都在探究生命的意义。他们想:如果有某种意义和方向来指导,人 的伟大潜能定会充分发挥。于是有了许多种对生命意义的阐述和教义。这些各自不同的教义 有着自己的信徒,而某一种教义的信徒总是怀着恐惧的心情看待其余教义的信徒。这种恐惧 来自于信念的互不相容,致使原本良好的出发点都汇入了一条死胡同。事实上,正是从这些 历史上错误信仰所制造的巨大谬误中,哲学思考者们慢慢发现了人类美妙无限的能力。人们 梦想能发现一条通途。
那么,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如何来解开存在之谜呢?
如果把所有的加以考量----不仅是先人所知,而且他们不知而我们今天所知的--那么 我认为我们必须坦率地承认,我们还是知之甚微。
不过,正当我们如此承认的时候,我们便开始找到了通途。
这并非一个新观念,它是理性时代的观念,也正是它指导着先贤们缔造了我们今日享用 的民主制度。正因为相信没有一个人绝对懂得如何管理政府,我们才有这样一个制度来保证 新的想法可以产生发展、被尝试运用、并在必要的时候被抛弃;更新的想法又可以如此地轮 回运行。这是一种尝试――纠偏的系统方法。这种系统方法的建立,正是因为在18世纪末, 科学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在那里,关注社会的人们已经意味到,对各种可能性持 开明态度便带来机会;质疑和讨论是探索未知的关键。如果我们想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 ,那我们就必须这样地把通向未知的门开启。
人类还处在初始阶段,因此我们遇上各种问题是毫不奇怪的。好在未来还有千千万万年 。我们的责任是学所能学、为所可为、探索更好的办法,并传给下一代。我们的责任是给未
来的人们一双没有束缚自由的双手。在人类鲁莽冲动的青年期,人们常会制造巨大的错误而
导致长久的停滞。倘若我们一定会犯这样的错误。如果我们压制批评,不许讨论,大声宣称
“看哪,同胞们,这便是正确的答案,人类得救啦1我们必然会把人类限制在权威的桎梏 和现有想象力之中。这种错误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作为科学家,我们知道伟大的进展都源于承认无知,源于思想的自由。那么这是我们的 责任--宣扬思想自由的价值,教育人们不要惧怕质疑而应该欢迎它、讨论它,而且毫不妥
协地坚持拥有这种自由--这是我们对未来千秋万代所负有的责任

⑧ 生活与科学是什么

有人说,生活是需求为断的过程,而非享乐的过程;有人说,生活像果盘中盛着的收获与失落;有人说,生活就像洋葱,你一片一片将其剥开,终有一片会让你落泪;还有人说,生活是由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但得微笔着数完它……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看法,不同的人生观,对生活的感悟也不同。 举座皆惊!而他却来了一句妙侃:“愁眉苦脸的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爽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 一、科学一词的来源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为什么这么称呼呢?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 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二、科学的严格定义 实际上,由于科学一词从来就没有严格定义过,所以会引起一系列的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比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医是否是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问题。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尽早地给出恰当的定义以解决这些争议。下面先看看我根据现有教科书以及有些权威性论著上的定义改进的自认为非常严格的定义,然后再来讨论一下其确切的含义,争取学术界有个一致的认同。 定义——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社会事业 “知识体系”是人们对科学的最初认识。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条理性和结构。这一点,任何一本经典著作都多少具有这种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数《几何原本》了。中国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条理的,也许是我不学无术,自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书)。不过科学这种知识体系已不象某些知识体系那样规模那么小,讨论范围那么窄了,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其野心甚至企图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这么大的体系仍要保持很强的条理和结构,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了。但知识体系并不只有科学一种,所以必需明确科学是怎样的知识体系。定义中前面部分给出了限定,跳过一段再讨论。 很早有人就认识到了科学是一项社会事业,但其意义是随时代发展进一步深化的。而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们不易理解的。知识表现在书本里怎么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呢?不能被别人理解,不能被别人重复验证,这本身就不叫知识,为什么还要强调其社会性呢?这是因为科学对知识的认识要远远比其它对其的认识严格。不管对巫师、宗教徒、平民还是科学家来说,知识都是指正确的陈述,正确的预见,即知识就是人认为的“真理”。但只有科学家才非常严格地审视“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语句(常称为公理)是否来源于直觉、实验或有充分理由,而且严密地审查推导过程中的任何细节,并考查其任一导出结论是否与实验或生活经验相冲突。而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许多的科学家的共同劳动,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随着科学的越来越发达,科学的复杂程度越高,其社会性也就越强。 “最逼近真理”是强调科学的特质,与其它相比,科学最强调怀疑,因为科学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觉为前提的。认为所有知识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虽然科学追求的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但毕竟主观世界与客观存在并不是一回事,知识再正确,也只是逼近对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观世界。比如说:理想气体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温常压下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因为这些气体分子的线度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而范德瓦尔斯对理想气体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气那样的真实气体。科学家们懂得他们的理论一开始就是近似,所以他们从未指望从其理论导出的结论与真实世界无丝毫误差。所有的知识是人造的,是主观世界的产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进化而已,他们也会有错。自然界的秘密存在于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样特点表现自己,但不会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达出来。可见用“最逼近真理”这一词项既强调科学的严密性,又强调了科学对世界的认识意义。 “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该定语反映了科学对完美的追求,强调了科学也有个成长过程。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我想,科学的如上定义用了最少的文字既把经典的科学含义表达了出来,又突出了科学的特点,明确了科学与其它的分界,概括了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和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强调了科学的进化特征

⑨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一词的来源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为什么这么称呼呢?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 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二、科学的严格定义

实际上,由于科学一词从来就没有严格定义过,所以会引起一系列的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比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医是否是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问题。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尽早地给出恰当的定义以解决这些争议。下面先看看我根据现有教科书以及有些权威性论著上的定义改进的自认为非常严格的定义,然后再来讨论一下其确切的含义,争取学术界有个一致的认同。

定义——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社会事业

该定义中“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该定语是自己加进去的,原因是为了明确科学的涵义,即明确科学是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我至今为止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书上为什么不敢明确地加上它)。其中“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

“知识体系”是人们对科学的最初认识。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条理性和结构。这一点,任何一本经典著作都多少具有这种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数《几何原本》了。中国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条理的,也许是我不学无术,自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书)。不过科学这种知识体系已不象某些知识体系那样规模那么小,讨论范围那么窄了,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其野心甚至企图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这么大的体系仍要保持很强的条理和结构,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了。但知识体系并不只有科学一种,所以必需明确科学是怎样的知识体系。定义中前面部分给出了限定,跳过一段再讨论。

很早有人就认识到了科学是一项社会事业,但其意义是随时代发展进一步深化的。而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们不易理解的。知识表现在书本里怎么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呢?不能被别人理解,不能被别人重复验证,这本身就不叫知识,为什么还要强调其社会性呢?这是因为科学对知识的认识要远远比其它对其的认识严格。不管对巫师、宗教徒、平民还是科学家来说,知识都是指正确的陈述,正确的预见,即知识就是人认为的“真理”。但只有科学家才非常严格地审视“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语句(常称为公理)是否来源于直觉、实验或有充分理由,而且严密地审查推导过程中的任何细节,并考查其任一导出结论是否与实验或生活经验相冲突。而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许多的科学家的共同劳动,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随着科学的越来越发达,科学的复杂程度越高,其社会性也就越强。

“最逼近真理”是强调科学的特质,与其它相比,科学最强调怀疑,因为科学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觉为前提的。认为所有知识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虽然科学追求的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但毕竟主观世界与客观存在并不是一回事,知识再正确,也只是逼近对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观世界。比如说:理想气体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温常压下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因为这些气体分子的线度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而范德瓦尔斯对理想气体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气那样的真实气体。科学家们懂得他们的理论一开始就是近似,所以他们从未指望从其理论导出的结论与真实世界无丝毫误差。所有的知识是人造的,是主观世界的产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进化而已,他们也会有错。自然界的秘密存在于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样特点表现自己,但不会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达出来。可见用“最逼近真理”这一词项既强调科学的严密性,又强调了科学对世界的认识意义。

“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该定语反映了科学对完美的追求,强调了科学也有个成长过程。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

我想,科学的如上定义用了最少的文字既把经典的科学含义表达了出来,又突出了科学的特点,明确了科学与其它的分界,概括了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和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强调了科学的进化特征。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