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科学院
❶ 彼得堡科学院的历史背景
俄罗斯化学的产生是与科学院的建立联系在一起的。18世纪初俄国科学人才十分缺乏,彼得大帝为了培养自己的科学家,于1725年按照他的宏伟规划在彼得堡建立了一座与巴黎科学院相同的科学中心——彼得堡科学院。1735年俄罗斯化学的奠基人罗蒙诺索夫曾被选送到这里学习,后来又把他派往德国进修化学和冶金学。回国后他一直在彼得堡科学院从事科学研究,俄罗斯的第一个科学和教学用的化学实验室就是他在这里建立起来的。18世纪中叶,正是机械论的兴盛时期,而罗蒙诺索夫却发现了作为物理和化学现象基本规律的物质质量不灭定律,首次提出“物理化学”这一术语,专门为学生开班讲授他自己编的《物理化学教程》,为近代物理化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罗蒙诺索夫是苏联人民的光荣和骄傲,被认为是俄国科学院中的第一个化学家。他的学说、理论是俄罗斯的科学化学产生的标志。
❷ “彼得原理”是什么意思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博士在研究组织人事晋升相关现象后得出的结论。在各种组织中,员工往往被提升到不称职的地位,因为他们习惯于提升某一级别的称职人员。彼得的原理有时被称为“攀登”理论。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一个称职的教授升任大学校长后无能;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升任主管体育的官员,导致无所作为。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一旦相当一部分人被推到了无能的高度,就会造成组织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脱颖而出、停滞不前。把员工提升到一个不能很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上,不是对自己的奖励,而是对组织的损失。
(2)彼得科学院扩展阅读:
对一个组织来说,相当一部分人员一旦被推到不称职的地步,就会造成组织人员臃肿、效率低下,导致平庸之人脱颖而出、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以贡献为基础”的晋升机制。因为一个人在某个职位级别上做得很好,所以不能推断他一定能胜任更高级别的职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员工的能力和水平,把他们安排到能胜任的岗位上。
不要把岗位晋升作为奖励员工的主要方式。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奖励机制,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候,当一个员工被提拔到一个不能很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时,不仅是对员工的奖励,也是对企业的损失。
❸ 2、彼得大帝在下令建立科学院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是吗
是的。
俄罗斯科学院于1724年在圣彼得堡成立。而次年(1725年)2月8日,彼得大帝(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逝世。
❹ 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取得了什么科学成就
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各个知识领域,取得的科学成就。
同时,对于那些不能转送到图书馆或陈列馆的古代文献则采取了保护措施。例如,政府曾下令保护保加尔的许多重要遗址,以免其继续遭到破坏。不过这类命令的作用看来不大,保加尔遗址的命运就说明了一切。
彼得一世统治时期,俄国也开始深入研究当代史,特别是北方战争的历史。1718年,彼得一世亲自参与编写了《北方战争史》。这部著作体裁非常庞杂,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还是一部政论作品,御前机要秘书阿·瓦·马卡罗夫是该书的主要作者。
彼得一世亲手修改的几本《日记》的稿本也保留了下来,直到18世纪70年代才公开发表。1722年,彼得一世在他的笔记本里记下了写作《北方战争史》的计划纲要:"历史中应写入这次战争做了些什么,何时做了关于地方和军队的何种规定,这两方面和教会方面制定了哪些章程;还应写入堡垒和港湾的修建,舰队的建设,各种手工工场的建立,以及圣彼得堡、科特林岛和其他地方的建筑工程的建设。"
另外值得称道的作品,就是我们曾提到过的彼·帕·沙菲罗夫所写的探讨北方战争原因的《思考》。1713年,彼得一世要求把所有分散的作战报告收集起来,并配上相应的图画,集册出版,可惜的是这本名为《兵书》的作品在当时没能出版。
科研工作集中在科学院的3个"部":数学部(包括地理)、物理部(包括自然史)和社会科学部(人文科学)。"部"内有11名院士和1个秘书,秘书的任务是做记录,写报告并与学者们保持通信联系。科学院院士应当关注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一切新成就,从事发明创造,还要在周会上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完成沙皇给予他们的各种任务。
此外,他们要为青年学生准备本学科的教程,并要用拉丁文出版,各部译员要把这些教程译成俄文。有意思的是,俄国政府规定科学院还要举办"公开大型舞会",而科学院院士应当在大型舞会上发表有关自己学科的谈话。
科学院高薪聘请了一批欧洲优秀学者以带动俄国学术发展,培育自身的学术人才。其中有大数学家伊·赫尔曼、生理学家兼数学家德·贝努利、物理学家赫·马蒂尼、数学家纳·贝努利、天文和地理学家伊·德利尔等。这些专家学者在俄国科学院所从事的研究基本上代表了西欧各研究领域最高端的研究水准。而与傅尔蒙齐名的,同被誉为欧洲汉学先驱的德国学者拜耶尔就是在俄国科学院成就的名声。
科学院的教育活动集中在附设的中学和大学,大学里设有三个系,即法律系、医学系和哲学系;而当时一般大学通常会设立的第四个系——神学系,在科学院的大学里被取消了。对此,科学院章程草案解释说,这个任务应当交给正教院来负责,这说明了科学院严肃的科学性质。
除了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之外,科学院还要促进实践工作的开展,关注各种发明并负责解释其意义,帮助俄国建立、发展"自由艺术和手工工场"。总之,俄国将当时许多多少带有研究性质和学术性质的任务都交给了科学院。
俄国政府还将1714年所建立的图书-博物馆(也叫珍品陈列馆)并入了新建立的科学院。陈列馆里有许多珍贵书籍和手稿,皇太子阿列克谢、沙菲罗夫等人的许多私人藏书也被收藏在了这里。陈列馆于1719年开放,最初这里有许多"珍品"和"稀罕之物",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购买的。
陈列馆最初的陈列品当中,有许多"畸形的东西"和各类解剖标本,以及一些数学和物理仪器。此外,沙皇为了能够不断地给陈列馆补充藏品,还专门发布过几道诏令,其中规定,"如果有人在陆地和水下找到古物,如奇异的岩石、人畜鱼鸟各类动物的骨头……刻在石器、铁器或铜器上的古老铭文,或古兵器、稀有武器、器皿及其他远古稀罕之物一律均须上缴……"
这些诏令为俄国的博物馆事业奠定了基础。珍品陈列馆人人都可以免费参观,它应该算作是俄国的第一座自然历史博物馆。由于陈列馆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展品,当时西欧国家一些了解古代收藏品的人,在参观后对藏品的规模和价值都惊讶不已。
❺ 彼得教育改革所开办的创建科学院分哪几部分
彼得在访问欧洲时,受到德法等国科学研究的影响,为培养造就本国的专家学者,1724年发布了设置科学院的命令。第二年,科学院正式成立。科学院分三部分:一部分以研究数学为主,一部分以研究物理为主,一部分以研究人文学科为主。科学院还附设了大学和预备中学。
俄国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1711年—1765年)对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1741年他担任了科学院附属大学和中学的领导工作。1755年在他的倡导下开办了“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不设神学系,为便于平民进入大学,在预备中学里设平民部。1779年莫斯科大学又开办了一所附设的师范学院。
❻ 彼得堡科学院是哪一年成立的
彼得堡科学院是俄国最早的科学研究机构。1724年1月彼得一世颁布谕旨,决定建立俄国科学研究机构,定名科学院,并拟定科学院章程。1725年正式成立。
❼ 俄国彼得一世针对普通学校18世纪俄国的学校数量少,质量低的问题做了什么
普通学校18世纪以前俄国初等学校数量少,质量低。针对这一现状,1714年彼得命令全国各地开办计算学校,教授识字、写字、算术以及关于几何、代数和三角的基本知识。到1718年已开办了42所。学校招收一切阶层的儿童(农奴除外),但大多是军人子弟。1717年彼得又敕令要求木工、船员、冶炼工人及其他职工必须掌握读写。于是1719年彼得格勒海军工厂首先设立了俄语学校,此后不少造船厂也相继设立俄语学校,儿童一般7岁入学,前四年学习读写,后二年学习计算与几何,毕业后派往海军工厂或轮船厂当工人。不少船员和职工都积极送子女入学,俄语学校学生以工人子弟居多。
创立科学院彼得在访问欧洲时,受到德法等国科学研究的影响,为培养造就本国的专家学者,1724年发布了设置科学院的命令。第二年,科学院正式成立。科学院分三部分:一部分以研究数学为主,一部分以研究物理为主,一部分以研究人文学科为主。科学院还附设了大学和预备中学。
❽ 彼得是如何促进科学院的建立的
彼得在访问欧洲时,受到德法等国科学研究的影响,为培养造就本国的专家学者,1724年发布了设置科学院的命令。第二年,科学院正式成立。
❾ 彼得一世在教育方面是如何改革的
俄国皇帝彼得一世(1672年~1725年)在位时,从增强国家实力出发,以欧洲为榜样,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彼得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开办普通学校、建立专门学校、创建科学院。
专门学校为培养各方面专门技能人才,以促进俄国军事和科技的发展,1701年彼得发布了3个开办专门学校的命令。1701年1月10日发布了建立炮兵学校的命令。炮兵学校培养掌握读、写、算并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炮手。学生来自各个阶层,贵族出身者居多。学校分初级班,高级班两级,学习期限四年,合格者送往部队,成绩差的令其退学,送到炮兵工厂当工人。1月14日发布建立“数学及航海学校”的法令,招收10岁至12岁少年,学习与航海有关的各种科学。学校管理严格,每天上9小时至10小时的课,对缺课者实行体罚和罚款。学生毕业后,大多送往荷兰、英国等地深造,回国后担任舰队将校级军官。1715年其航海班迁往彼得格勒成为“海军学院”。7月彼得又颁布了开设“外国语学校”的命令,要求学校用拉丁语、德语、瑞典语来教授俄国官员的孩子。学校除开设外国语外,还教授各种普通课程。至1715年,培养出250多名学生,多数担任政府部门和印刷厂的译员。
此外,彼得还允许成立了技术学校、医疗学校等。
普通学校18世纪以前俄国初等学校数量少,质量低。针对这一现状,1714年彼得命令全国各地开办计算学校,教授识字、写字、算术以及关于几何、代数和三角的基本知识。到1718年已开办了42所。学校招收一切阶层的儿童(农奴除外),但大多是军人子弟。1717年彼得又敕令要求木工、船员、冶炼工人及其他职工必须掌握读写。于是1719年彼得格勒海军工厂首先设立了俄语学校,此后不少造船厂也相继设立俄语学校,儿童一般7岁入学,前四年学习读写,后二年学习计算与几何,毕业后派往海军工厂或轮船厂当工人。不少船员和职工都积极送子女入学,俄语学校学生以工人子弟居多。
创立科学院彼得在访问欧洲时,受到德法等国科学研究的影响,为培养造就本国的专家学者,1724年发布了设置科学院的命令。第二年,科学院正式成立。科学院分三部分:一部分以研究数学为主,一部分以研究物理为主,一部分以研究人文学科为主。科学院还附设了大学和预备中学。
俄国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1711年~1765年)对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1741年他担任了科学院附属大学和中学的领导工作。1755年在他的倡导下开办了“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不设神学系,为便于平民进入大学,在预备中学里设平民部。1779年莫斯科大学又开办了一所附设的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