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成小学
1. 小学科学以后有可能 成为主课吗
这学生减负越减越多,科学也成了主课!大量的问答题!都不知道教育局的领导是不是心里变态啊!见不得孩子快乐是吗?
2. 科学课成小学一年级必修课的关键在何处
2017年9月,又有一批幼升小大军将要进入小学校园,而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安排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2017年秋季开学起,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科学课成小学一年级必修课的关键关键:保护孩子好奇心培养科学态度
受访教师认为,年龄不能作为区分孩子水平的“门槛”,低年级的孩子个体差异很大。开展科学教育应注重方法、因材施教,多开展观察、实验活动。此外,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高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会逐渐减弱,要更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和远大理想的树立。
3. 人教版小学自然什么时候改版成小学科学课程
我们学校(江西南昌地区)是这样的:05年是自然,06年是苏教版科学,09年三年级是科教版科学,10年三、四年级是科教版科学,11年三、四、五年级是科教版科学,12年三、四、五、六年级是科教版科学,一直到现在。
4. 如何使小学科学这门课成为小学课程中重要的学科
这是不能想象的,呵呵。小学科学不是副科吗?它成为不了小学课程中最重要的学科。
5. 小学《科学》课程开设情况如何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还不是很完善、课程开设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学校教学成绩低、课程改革推行较缓慢。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自然》改为《科学》,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小学的科学课程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的课程理念。教材的变化体现了先进教学理念的需求,面对一群几岁的孩子,我们首先想到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而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与否的原始动力,孩子是国家未来命运的支柱,所以我们必须把科学与孩子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紧密联系在一起。孩子、科学、素质教育这三者必须互为前提,互相依存。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多地区的小学也包括我所在地区所开设的课程还都不是很完善、课程开设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学校教学成绩低、课程改革推行较缓慢。 我所在地区小学我认为当地的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当中存在的问题有:学校的教学设施配备不齐全,实验条件比较落后;学生对《科学》课程兴趣浓厚,但实验技能较为薄弱;另外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太差,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还有教师自身素质的局限性、教育教学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很少开展探究式教学,仍是应试教育的模式。现存的小学教育完全背离了科学教育的本质,他们学到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背诵一个个无法理解的所谓的理论公式;他们练习梯形高与宽的各种算法,圆的面积大小能让美国大学生目瞪口呆,可是他们却不懂自己所住房子的构造原理和面积计算方式,他们只会僵硬的计算出作各种高难度的应用题,面对实际生活,却一无所知.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告诉他们一米就是伸长手臂的长度,小学六年级再问起时却还是伸开手臂.这些硬性的背记,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对于科学的热情和兴趣。还有课程的综合化与应试教育的影响,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了解到小学老师们很少做实验,很多东西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实验很少上,就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很多科学结论不是孩子们亲手实践得出的,而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所以,可以这么说,很多学校不太重视科学这门课程,学校不重视,老师不重视,家长不重视,把这门学科当作是一门副科等等。这些都是造成当前农村学校教学成绩低、课程改革推行缓慢的一大原因。 综上所述我觉得应该尽快完善小学《科学》的课改课程。首先,应该对其进行准确的学科定位,清楚把握它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立足于初中来组织教学。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科学氛围。加强他们动手动脑的实践演练机会。其次,基于学科定位的对《科学》教学任务的准确把握,清楚《科学》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于自然揭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不在于分数的多少,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希望孩子们接受的是思想,而不是所谓的正确答案;他们所追求的是孩子的好奇天性而不是固定的公式。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还需要所有教育界人士共同的努力,一起为孩子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真正的科学世界。
6. 那些成功科学家小学上的什么小学是不是重点小学呀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说是对于小孩子的教育,特别是上小学的小孩,不必求全责备,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学的时候应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玩耍,这样有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并且人的智力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小学正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让他们一直沉浸在教条化的小学课本是对他们智力的扼杀行为。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小学不及格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学习当成重要的事,而去玩(发展)其他项目,比如牛顿小时候爱做各种模型,他们在这些他们认为好玩的项目中得到了智力的发展,而当他们长大些,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再加上他们天才的天赋、良好的智力发展、一些必要地个人努力,取得成功是必然的。但我不是说小学就不用学,这是错误的,我的意思是在小学别给孩子太多压力,孩子成绩不太理想,也不要给予太多责备,让他们在玩的天性中去发展智力,到高年级的时候成绩自然会上去。我的身边就有很多孩子在小学和在中学的时候成绩差异很大,所以别把小学成绩看得太重,那个说明不了什么。另外,现在有的口号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想说的是这种说法是极其错误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袍而不是一场百米赛跑,对一场马拉松来说,起跑很重要吗?只要不落后太多,为后面的爆发积聚体力再能赢得胜利!现在的重点小学大部分都是应试教育,为了成绩不顾一切,给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我认为是很不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的。以上观点只是我的一点想法,仅供参考。
7. 科学课将成小学一年级的必修课
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将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科学课。此前,科学课从小学三至六年级设置。本次调整不仅改变了科学课的起始年级,也修订了课程目标。
专家认为,小学科学课地位的提高代表了教育部门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但科学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要大力提倡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让更多科学家走进校园,科学精神应成为每一个家庭重视培养、贯穿人们一生的基本素养。
8. 小学科学课程包括哪些方面
新科学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1、科学课程内容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技术与工程
2、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公平的学习机会。
2.倡导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部发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也就是说,从2017年9月份开始,小学一年级就要开设科学课了。
通知要求小学一年级要单独开设科学课,每周安排不小于1课时,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同时发布。
(8)科学成小学扩展阅读: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最关键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径。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这是自2001年颁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6年后,正式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根据《通知》的要求,今后的小学科学教育将有哪些变化呢?
变化之一: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保障一二年级学生每周至少一课时,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学时保持不变。这不仅对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与国际上K-12(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科学教育的主流一致。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就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
也就是说,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每周都将上至少一节科学课。同时,小学阶段科学课时总量的增加也意味着课程内容的扩充,具体变化和效果还有待新版课程标准深入实施后一探究竟。
变化之二:科学教学实施方面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探究过程,单独强调了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基于科学教育研究专家诺曼·莱德曼教授的研究成果,真正的科学探究一定是从问题开始,探究过程以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开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乐于发问、善于发问、提出可通过探究来回答的科学问题。单独强调问题意识,注重实践探究过程,这些对于提升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变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学教师;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实验室建设等需要。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问题是困扰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瓶颈,不少地区都面临小学科学教师缺乏理科背景和职业发展受限的问题。而课程内容的扩充和实践探究的强化很可能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带来新的挑战。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学教师,对于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师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也是新的课程标准顺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障。这意味着,今后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专业的科学教师,而加大经费投入将能够保证满足孩子们开展科学实验的需要。
应该说,《通知》对小学科学课程设置、内容、教学实施及师资环境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必将引发小学科学教育的一系列变化。我们拭目以待,小学科学教育开启新时代
9. 小学自然为什么改成科学
因为科学比自然涉及的面更广,知识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意识。
10. 小学科学成为核心课程吗
这是应该的,因为你只有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这样她长大以后她才会有那种研究的欲望。自从小的时候开始。所以我们国家小学一定要把科学城为核心课程。这样就可以多多的培养出更多的大学生,然后。研究生他们对科学才有兴趣。现在我们国家的社会环境跟以前不一样,以前人们想的就是研究科学家是很光荣的事情,现在人们崇拜的就是当官。这种观点是非常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