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科学专著

科学专著

发布时间: 2021-03-18 17:19:21

Ⅰ 求有关于科学的好书

科学的好书有很多,以下列举部分:

1、《世界上最有趣的科学书》

2、《一本稀奇古怪的科学书》

3、《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

4、《科学的故事》

5、《我超喜欢的趣味科学书》

6、《科学大网络全书(套装共4册)》

7、《超级科学书》

8、《趣味科学系列丛书(套装全14册)》

9、《“三体”中的物理学》《数学简史》

10、《玩转科学的“艺术家”》

11、《我的探险笔记》

12、《保冬妮绘本珍兽馆》

13、《中国儿童地图网络全书·世界遗产·中国篇》

14、《数字博物馆从零到无穷的故事》

15、《日益寂静的大自然》

16、《DK机械运转的秘密》

17、《123!冠军动物》

18、《生命的重逢》

19、《物理的妙趣》

20、《数学简史》

(1)科学专著扩展阅读:

1、《世界上最有趣的科学书》,是由2010年7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修·摩根。内容简介,外太空的起源是什么,怎样驾驶直升飞机,如何像海盗一样说话,拯救地球的途径有哪些,关于恐龙灭绝的理论有哪些?一头被变人会巫术的牛的下场是什么?怎样用一只手机来保护你免受吸血鬼的侵害。在这些或聪明、或奇特的书里找寻答案吧!

2、《123!冠军动物》,作者是法国著名童书作家帕斯卡·艾德兰,法国米兰出版社出版,书中带领孩子们一同领略动物界“奥运会”的风采。绘者是艾米丽•法丽埃,这位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年轻儿童插画师曾在巴黎专门研究过视觉传播艺术,她的插画作品色彩丰富,风格活泼,动物在她的画笔下也显得动感十足。

3、《数字博物馆从零到无穷的故事》,本书通过讲述数字背后的故事,来为大众读者介绍数学的魅力。本书把数字趣味地融入到生活中去,众多数字中最具代表性的50个数字,通过名画、习俗、历史、童话故事、建筑、天文、音律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来讲述与数字相关的有趣故事,将数字与文化结合,真正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

4、《数学简史》,美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体现在了数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在阅读本书时体会其无处不在的诗韵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是数学自身固有的美和作者优雅的艺术品位的巧妙融合。《数学简史》让任何人都会有兴趣读下去,且会有所收获。

5、《一本稀奇古怪的科学书》是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科普图书,一网打尽各种稀奇古怪、脑洞大开的问题,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日常生活,文化常识、人体科学等,无不囊括,超新鲜、超好玩、超丰富的怪异知识网络全书。

Ⅱ 科学著作有哪些

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撰写的《缉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决工程建设中上下宽狭不一的计算问题,是对古代数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奠定了后世珠算法基础。

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几何方法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现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

《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著,论述了农学理论,并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

《天工开物》: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被后人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网络全书”。

《河防一览》:明朝潘继驯所著,总结了我国古代治理黄河水患的经验

Ⅲ 科学专著里可以包含他人研究成果吗

专著: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系统考察或研究的结果.专著通常是作者阐述其“一家之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而较少单纯陈述众家之说;专著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因此能围绕较大的复杂性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和全面论述,具有内容广博、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一般是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专著出版前,作者的研究成果往往先以论文的形式出现,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并阐述,从而形成专著.专著通常都附有参考文献和引文注释,包含丰富的书目信息.学术专著: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当然,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学术专著的字数可能还要些.学术通常是指专深而系统的学问,而论文则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因此,所谓学术论文就是在科学领域内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学术论文一般也可以称为科学论文.在理解学术论文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把握下面两层含义:其一,学术论文的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非此领域的文章,不能算学术论文,如新闻报道、报告文李、散文和杂文等就不能算学术论文.其二,我们说学术论文限制在学术领域,但并非说,科学领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学术论文,而只有表达科学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才是学术论文.照这样理解,科幻和科普作品就应被排除于学术论文之外了.从上述两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科学论文的灵魂必须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领域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前者包括理、工专业,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后者则包括文、史、哲、经等.我们美术教育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二、学术论文的分类依据撰写者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或社会需要,学术论文可以分为:1.投稿论文——研究人员写给学术期刊杂志或学术出版社要求发表的文章.2.命题论文——上级领导部门根据社会的.需要提交给科研人员的研究项目文章,或者由指导教师提交给研究生、大学生的研究课题文章.3.毕业论文——是由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撰写的.4.学位论文——是由要求授予学位的人所撰写的.后两类可以说主要是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的学生所撰写的论文.出版社在出版一部书时,在作者姓名后一般写有“著”“编”“编著”“主编”等.它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什么叫学术专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在《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2008年度)》中明确指出:学术专著是指“作者在某一学科领域内从事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撰写的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或实验上有重大发现的学术著作.”所谓“专著”,指“国内外科学专家所撰写的学术著作.”从内容来说,专著是对某一知识领域所做的探索,是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它是属于一(学)派一家之言,并以本专业的研究人员及专家学者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所谓“编著”,指把现成的文字材料经过选择加工而写的著作.编著与专著相比,不强调创造性.“主编”是主持编辑的简称,即在他的主持下,完全将他人的作品按照他的思路进行排列、修改和编辑,使书籍形成一定的主题思想.通俗地说,“主编”的书,主编者仅仅是编辑人.个人的专著有几个基本特点:第一,一定要本人亲自撰写;第二,是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或实验上有重大发现的学术著作.如果不满足这两条,就不能说成是某个个人的专著.严肃的出版社在出版一部书时,对作者姓名后写“著”“编”“编著”“主编”,不是随便乱写的,是有严格标准的.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成果奖励条例(试行)中对奖励的论著,只限于著,对于编、译、编著、编译等方式均不予考虑.

Ⅳ 牛顿最经典的科学著作有哪些

1686年7月5日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最重要的科学著作,也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划时代著作。它给出了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第一个完整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经过20年的思考、实验、大量的天文观测和无数次演算的结晶,它从最基本的定义和公理出发,是一种标准的公理化体系。在序言中,牛顿制定了一个用力学解释所有物理现象的纲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由一个序言和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定义、注释和运动的基本定理和定律,定义有质量、动量、外力等;在注释中,牛顿赋予了时间、空间、运动以绝对意义。第二部分共分三篇,第一篇运用前面确立的基本定律研究引力定律。第二篇讨论物体在介质中的运动力。第三篇冠以总题目“论宇宙体系”,是牛顿力学在天文中的具体应用,其中讨论了海潮、岁差和宇宙系统等问题,同时给出了“哲学中的推理规则”。

该书出版后,震动了整个英国和欧洲学界。哈雷彗星的如期出现,岁差现象的合理解释,G值的测定,无可辩驳地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讨论的问题及其处理问题的方法,至今仍是大学数理专业中讲授的内容。其影响所及遍布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无论从科学史还是从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来看,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或其他学术理论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和影响。

Ⅳ 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名著是什么

中国科学八大名著:《水经注》、《农政全书》、《九章算术》、《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1、《水经注》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2、《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由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3、《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和整理,其时大体已成定本。

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

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4、《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网络全书”。

5、《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6、《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7、《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卷5~52为各论,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其总例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

其中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既便检索,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部之下为60类,各类中常将许多同科属生物排列在一起。

各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一药名下列8个项目(即“事”)。其中“释名”列举别名,解释命名意义;“集解”,介绍药物出产、形态、采收等;“辨疑”(或“正误”),类集诸家之说,辨析纠正药物疑误。

“修治”,述炮炙方法;“气味”、“主治”、“发明”,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其下每多作者个人见解;“附方”,以病为题,附列相关方剂。

8、《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网络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Ⅵ 世界自然科学名著都有哪些

世界自然科学名著:
彭加勒 《科学与假设》 《科学与方法》
维 纳 《控制论》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诺依曼 《计算机和人脑》
贝塔朗菲 《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应用》
申 农 《通信的数学理论》
普利高津 《结构、耗散和生命》
数 学
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 《论螺线》 《论浮体》 《论球和圆柱》
刘 徽 《九章算术注》
祖冲之 《大明历》
笛卡尔 《几何学》
费 马 《平面与立体轨迹引论》
莱布尼茨 《一种求极大、极小值与切线的新方法》
欧 拉 《无穷分析引论》 《分析力学》
拉格朗日 《分析力学》 《解析函数论》
高 斯 《算术研究》 《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
黎 曼 《单复变函数的一般理论基础》 《关于几何基础的假设》
康托尔 《超穷数理论基础》
希尔伯特 《几何基础》
华罗庚 《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 《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
陈省身 《陈省身文集》
陈景润 《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丘成桐 《微分几何》
物理学
吉尔伯特 《论磁》
惠更斯 《摆动的时钟》 《论光》
牛 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光学》
法拉第 《电学实验研究》
焦 耳 《论热功当量》 《关于伏打电产生的热》
亥姆霍兹 《论力的守恒》 《声学》
开尔文 《涉及空气弹性及其效果的新物理——力学实验》 《论热的动力学理论》
麦克斯韦 《电磁学通论》 《论法拉第的力线》
伦 琴 《论一种新的射线》
赫 兹 《论电动力学理论》 《论电动力学作用的传播速度》
普朗克 《关于正常光谱中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卢瑟福 《放射学》 《新炼金术》
玻 尔 《论原子和分子的组成》
薛定谔 《生命是什么?》 《作为本征值问题的量子化》
德布罗意 《量子理论的研究》
爱因斯坦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泡 利 《原子内的电子群与光谱的复杂结构》
费 米 《关于β衰变的理论》
迈耶夫人 《核壳层结构基本理论》
汤川秀树 《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吴健雄 《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实验报告》
杨振宁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基本粒子发展简史》
李政道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 《对称与不对称》
丁肇中 《关于发现J粒子的报告》
朱棣文 《朱棣文论文集》

Ⅶ 科学书籍

大设计、宇宙简史、物理的趣味、果壳中的宇宙都不错,再推荐你一部电影叫《星际旅行》。

Ⅷ 科学著作有哪些

《时间简史》霍金
《相对论》爱因斯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牛顿
《物种起源》

Ⅸ 科学史的经典著作有哪些

11、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或:1861—1863经济学手稿)

1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4、丹皮尔:《科学史》,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15、波珀:《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邱仁宗译,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6、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

17、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 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19、巴伯:《科学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0、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1、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

22、吴国盛编:《科学思想指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4、利科:《解释学与人文科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5、福柯:《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26、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27、巴里·巴恩斯:《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鲁旭东译,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28、巴里·巴恩斯:《局外人看科学》,鲁旭东译,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29、大卫·布鲁尔:《知识和社会意象》,艾彦译,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30、卡林·诺尔-塞蒂纳:《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与境性》,王善博等译,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31、迈克尔·马尔凯:《科学与知识社会学》,林聚任等译,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32、拉瓦雷等:《具体化的心灵: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1991 年英文版。

33、布鲁诺·拉图尔、史蒂夫·伍尔加:《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张伯霖、刁小英译,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34、史蒂芬·科尔:《科学的制造》,林建成、王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5、[美]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商务出版社2003年版。

36、[英] 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版1986。

37、约瑟夫·本·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四川人民1988年版 。

38、[美] 科尔:《科学界的社会分层》,华夏1989年版。

39、[美] 克兰:《无形学院》, 华夏1988年版。

40、[美] 加斯顿:《科学的社会运行》,光明日报1988年版。

41、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三联1991年版。

42、[美] D·普赖斯:《小科学与大科学》世界科学社。

43、[美]朱克曼:《科学界的精英》,商务1979年版。

44、[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1984年版。

45、[法]拉图尔著:《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和工程师》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46、马来平:《哲学与文化视野中的科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7、A.F.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1982年版。

48、马来平:《科技与社会引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9、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商务1985年版。

50.约翰·齐曼:《技术创新进化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1.约翰·齐曼:《真科学:它是什么,它指什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2.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3.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4.斯蒂芬·贝斯特:《后现代转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5.帕特里克·贝尔特:《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56.黄顺基:《科技革命影响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7.黄顺基:《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8.殷登祥: 《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9.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系列著作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