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有关药品不良反应课题设计

有关药品不良反应课题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3-18 11:28:19

『壹』 药品管理法中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条文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一条规定: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生产版、经营企业和权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对已确认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务院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在5日内组织鉴定,自鉴定结论作出后15日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为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3月发布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该工作做了具体规定。具体请搜索以上2个文件。

『贰』 谁能给说几个药品不良反应案例稍微详细点,100字左右就行

黑龙家齐齐哈尔药业的“齐二药”事件,是我们制药界典型的案例!
该药厂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漏洞。在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工业用二甘醇,导致多名患者死亡!震惊全国!
那么为什么使用了二甘醇呢?事实上,此药的辅料是丙二醇,物控部门在采购的时候,为了图便宜,就买了私人倒卖的丙二醇。注意,此丙二醇非药用丙二醇,而是工业用的二甘醇,两者的分子式一样!但即使是这样,这个二甘醇也不会被投料。这就出现第二个更严重的问题了。药厂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来检测物料,绝不会出现差错。但是质检部并没有检测,直接发合格报告单,导致二甘醇被投入使用,导致了悲剧!
最后此厂9被被判刑,从北边的齐齐哈尔到广州坐牢,也挺惨的!
你也可以搜搜安徽华源的欣弗,上海华联,去年出过严重事故

『叁』 我国5年内药品不良反应案例及分析

用药发生了

『肆』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有哪些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1
与剂量有关
1.1
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时,机体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一般较轻微,副作用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较广泛而引起,且多数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
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由于抑制腺体分泌而引起口干等副作用;当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时,阿托品减少呼吸道分泌,可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此时,抑制腺体分泌就成为治疗作用。
1.2
毒性作用是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时,机体发生的毒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长期头痛病人频繁使用阿司匹林来缓解头痛,结果导致胃溃疡。
1.3
后遗作用是指停药后,血浆中药物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这种效应可能非常短暂,也可能比较持久,例如服用长效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有“宿醉现象”,长期使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由于其对垂体前叶的负反馈作用,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一旦停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日难以恢复。
1.4
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出现加剧现象,又称“反跳反应”。例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压后,突然停药后,次日血压可剧烈回升,对用此类药物时,如需停药,应逐步递减剂量,以免发生停药反应。
2
与剂量无关
变态反应是指机体接受药物后所发生的免疫病理反应,这种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剂量无关,如微量的青霉素就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的病人。
3
与体内酶有关
3.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在服用磺胺类、伯胺喹、呋喃妥因等药物时,体内如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服用此类药物时,须引起病人的注意。
3.2
乙酰化酶体内如缺乏乙酰化酶,服用异烟肼后容易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和维生素b6缺乏症,服用肼屈嗪可引起全身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4
长期应用
多发生在长期用药后,潜伏期长,没有明晰的时间关系,难以预测。如常期服用避孕药导致乳腺癌、血管栓塞等。

『伍』 药品不良反应的论文怎么写呢

路过的,,,

『陆』 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2.1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柒』 如何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程序

不良反应过程描述—3个时间3个项目和2个尽可能
3个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的内时容间;
采取措施干预不良反应的时间;
不良反应终结的时间。
3个项目:
第一次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时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
药品不良反应动态变化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采取的干预措施结果。
2个尽可能:
不良反应/事件的表现填写时要尽可能明确、具体;
与可疑不良反应/事件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
总结
一句话: “三个时间三个项目两个尽可能。”

套用格式
“何时出现何不良反应(两个尽可能),何时停药,采取何措施,何时不良反应治愈或好转。”
要求:
相对完整,以时间为线索,重点为不良反应的症状、结果,目的是为关联性评价提供充分的信息。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