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病魔科学家

病魔科学家

发布时间: 2021-03-18 00:07:11

『壹』 霍金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病魔,成为伟大的科学家,这真------------------。(填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贰』 霍金克服病魔的例子

霍金从小就拥有对自然科学的强烈兴趣,在大学时代(当时还没患病),他就意识到,肯定会有一套能够解释宇宙的万物理论,并陶醉于对其的思索之中,把之当做了自己的信仰,并具有极强的使命感。

在他21岁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后他也消沉过一段时间,极度失望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努力去帮助一些人们。医生当时预测他最多只能活2年,但2年过后情况并不是非常糟糕。后来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个病房的男孩,那个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觉得自己还不算倒霉,不应该就这样放弃,自己17岁就考上剑桥大学,拥有异乎常人的头脑(之前他就和珍认识,后来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不久他们结婚了)。

患病后,霍金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理想,果断的“站了起来”,继续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个人传记中谈到,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多大影响,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

同时,他又努力证明自己能够象常人那样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他很憎恨别人把自己当做残疾人,他说:一个人身体残疾了,决不能让精神也残疾。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坚强的,同时他又是一个对生活很有主见的人。

他对生活永远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态度。在他患病后,曾有6次非常近距离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顽强的活了下来。

一次霍金演讲结束后,一位女记者冲到演讲台前问到:“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大师的脸上充满了笑意,用他还能活动的3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

在回答完那个记者的提问后,他又艰难的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现场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的确用霍金自己的话来说,活着就有希望,人永远不能绝望!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即使病魔把霍金关在果壳中,他也是无限空间之王!

霍金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都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主见,拥有自己的梦想,并全力以赴为之奋斗!

(2)病魔科学家扩展阅读: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英国当地时间2018年3月14日凌晨3时46分,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

2018年3月31日,史蒂芬·霍金的葬礼在剑桥大学的教堂举行,霍金的骨灰将被安葬在另一位传奇科学家牛顿的墓旁。

英国《卫报》在讣闻中写道:“科学苍穹上一颗最闪耀的明星陨落了”。

英国广播公司在讣闻中评价说,霍金毕生都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他已经成为普通人眼中理论物理的代言人。

剑桥大学官方推特账号在纪念推文中引用了霍金的一句话:“记得仰望星空,不要只看脚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位物理学家带给人们最大的启发或许就是,提醒人们偶尔从生活的细小和琐碎中抬起头,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

『叁』 为了人类发展和生存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科学家有哪些

卡尔·施密特
“胃剧痛。”

“燥渴、耳鸣,睁开眼时,眼皮很痛……”

“四小时了,我的伤口、鼻、嘴开始出血……”

“我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非常严重……”

这是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临终的日记。那天,他下班后一个人在实验室里观察一条南美洲毒蛇。蓦地惊醒过来的毒蛇在他手指上咬了一口,他忙把毒蛇扔回网笼里,赶紧从伤口往外挤血,可是已经迟了,他开始感到头晕和呕心,想打电话求救,偏偏屋里电话坏了,别的办公室又都锁上了门。时间很快地过去……

这位67岁的老科学家知道自己性命不保,就坐在桌子旁,记录起自己垂死时的感觉和征兆,作为他最后的“实验报告”遗 f05 留给后世。这位科学的勇士在被蛇咬了5小时后,终因脑溢血与世长辞了。

立克次与立克次氏体- -

1528年,当法国军队围攻那不勒斯城接近胜利的时候,斑疹伤寒袭击了三千名士兵,剩下的人只得撤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塞尔维亚战役,斑疹伤寒流行决定了整个战局的进行。斑诊伤寒曾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危害,仅次于疟疾和鼠疫。人类征服这种病魔的功臣是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1871年2月9日,立克次出生于俄亥俄州,父亲是糖果商人。二十世纪初,由于长期从事于微生物的研究他过度劳累,身体每况愈下,便到密苏里作短暂的休养。在此期间,他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落矶山斑点热,该病患者浑身发黑,皮肤出现红色的斑点,眼膜充血,持续高热,10天左右便停止呼吸。立克次于是放弃休养,全力投入到此病的研究工作中。

他掌握着一个重要线索:落矶山热死者都曾被当地一个峡谷里的木壁虱叮咬过,立克次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亲自到那些风景秀丽却凶险可怖的峡谷里。为了寻找自然界中可能受到感染的壁虱,他替马、牛、兔和灌木丛梳理,然后把收集到的壁虱小心地贴在受实验的的豚鼠裸露皮肤上,豚鼠一个个患上了落矶山热,并全部死去。他找到了传染性壁虱。1906年,他证明落矶山斑诊伤寒是由壁虱传染的。并分离出致病因子——一种极不寻常的微生物,它不能在配制的营养物质上生长,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呈杆状,比细菌小,比病毒大,似乎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

立克次接着研究由这种生物引起的另一种疾病——斑疹伤寒。他证明了这种生物通过体虱在人群中传播而引起斑疹伤寒。1911年,正当他对这种生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时,在墨西哥城不幸染上斑疹伤寒而死去。他的不幸去世震动了科学界,人们深深地被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所感动,墨西哥城为他举行了三天的悼念活动。

在立克次逝世五周年的纪念日,即1916年,人们把引起斑疹伤寒和落矶山斑点热的微生物命名为立克次氏体,以缅怀他为研究斑疹伤寒所作的贡献。

『肆』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科学家有哪些

卡尔·施密特
“胃剧痛。”
“燥渴、耳鸣,睁开眼时,眼皮很痛……”
“四小时了,我的伤口、鼻、嘴开始出血……”
“我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非常严重……”
这是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临终的日记。那天,他下班后一个人在实验室里观察一条南美洲毒蛇。蓦地惊醒过来的毒蛇在他手指上咬了一口,他忙把毒蛇扔回网笼里,赶紧从伤口往外挤血,可是已经迟了,他开始感到头晕和呕心,想打电话求救,偏偏屋里电话坏了,别的办公室又都锁上了门。时间很快地过去……
这位67岁的老科学家知道自己性命不保,就坐在桌子旁,记录起自己垂死时的感觉和征兆,作为他最后的“实验报告”遗 f05 留给后世。这位科学的勇士在被蛇咬了5小时后,终因脑溢血与世长辞了。

立克次与立克次氏体- -
1528年,当法国军队围攻那不勒斯城接近胜利的时候,斑疹伤寒袭击了三千名士兵,剩下的人只得撤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塞尔维亚战役,斑疹伤寒流行决定了整个战局的进行。斑诊伤寒曾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危害,仅次于疟疾和鼠疫。人类征服这种病魔的功臣是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1871年2月9日,立克次出生于俄亥俄州,父亲是糖果商人。二十世纪初,由于长期从事于微生物的研究他过度劳累,身体每况愈下,便到密苏里作短暂的休养。在此期间,他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落矶山斑点热,该病患者浑身发黑,皮肤出现红色的斑点,眼膜充血,持续高热,10天左右便停止呼吸。立克次于是放弃休养,全力投入到此病的研究工作中。
他掌握着一个重要线索:落矶山热死者都曾被当地一个峡谷里的木壁虱叮咬过,立克次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亲自到那些风景秀丽却凶险可怖的峡谷里。为了寻找自然界中可能受到感染的壁虱,他替马、牛、兔和灌木丛梳理,然后把收集到的壁虱小心地贴在受实验的的豚鼠裸露皮肤上,豚鼠一个个患上了落矶山热,并全部死去。他找到了传染性壁虱。1906年,他证明落矶山斑诊伤寒是由壁虱传染的。并分离出致病因子——一种极不寻常的微生物,它不能在配制的营养物质上生长,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呈杆状,比细菌小,比病毒大,似乎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
立克次接着研究由这种生物引起的另一种疾病——斑疹伤寒。他证明了这种生物通过体虱在人群中传播而引起斑疹伤寒。1911年,正当他对这种生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时,在墨西哥城不幸染上斑疹伤寒而死去。他的不幸去世震动了科学界,人们深深地被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所感动,墨西哥城为他举行了三天的悼念活动。
在立克次逝世五周年的纪念日,即1916年,人们把引起斑疹伤寒和落矶山斑点热的微生物命名为立克次氏体,以缅怀他为研究斑疹伤寒所作的贡献。

『伍』 哪些名人与病魔做斗争,抓紧最后的时间学习

斯蒂芬·威廉·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1969年起任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科学杰出成就研究员。1972-1975年先后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部进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学高级讲师,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其间,1974年当选为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4-1975年为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费尔柴尔德讲座功勋学者。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无法找到边际,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无法找到边际一样;时间也是有开始的,大约始于150亿到200亿年前。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至1995年10月该书发行量已超过2500万册,译成几十种语言,中译本也已出版
1990年与结婚25年之久的妻子简·怀尔德离婚。1995年9月16日,与他的护士伊莱恩·梅森结婚。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代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他是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霍金1942年1月8号出生于英国牛津,这一天正好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他十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大学毕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1963年,21岁的霍金被诊断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965年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1974年3月1日,他在《自然》上发表论文,阐述了自己的新发现—黑洞是有辐射的(所指的辐射被称为霍金辐射)。他的新发现,被认为是多年来理论物理学最重要的进展。该论文被称为“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同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5—1976年间,获得伦敦皇家天文学会的埃丁顿勋章、梵蒂冈教皇科学学会十一世勋章、霍普金斯奖、美国丹尼欧海涅曼奖、马克斯韦奖和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勋章6项大奖中。1978年他获得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1979年,被任命为著名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既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1979年出版了《广义相对论评述:纪念爱因斯坦百年诞辰》。1988年,霍金的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发行。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解答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这是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该书被译成40余种文字,出版了1000余万册,至今已经销售2500万册。霍金教授的通俗演讲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试图通过自己的书籍和通俗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1993年出版了《黑洞与婴儿宇宙及其它论文》。2000年初,霍金在美国白宫做了演讲,这是世界之夜(Millenium Evenings)活动的一部分,克林顿总统亲切会见他并向他表示祝贺。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出版发行。该书是《时间简史》的姐妹篇。在该书中,霍金揭示了自《时间简史》发表以来,理论物理学的伟大突破。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陆』 科学家被迫害的故事

1,布鲁诺:这位勤奋好学、大胆而勇敢的青年人,一接触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立刻激起了他火一般的热情。从此,他便摈弃宗教思想,只承认科学真理,并为之奋斗终身。
布鲁诺信奉哥白尼学说,所以成了宗教的叛逆,被指控为异教徒并被革除了教籍。公元1576年,年仅28岁的布鲁诺不得不逃出修道院,并且出国长期漂流在瑞士、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他四海为家,在日内瓦、图卢兹、巴黎、伦敦、维登堡和其他许多城市都居住过。尽管如此,布鲁诺仍然始终不渝地宣传科学真理。他到处作报告、写文章,还时常地出席一些大学的辩论会,用他的笔和舌毫无畏惧地积极颂扬哥白尼学说,无情地抨击官方经院哲学的陈腐教条。
布鲁诺的专业不是天文学也不是数学,但他却以超人的预见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他在《论无限、宇宙及世界》这本书当中,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他认为宇宙是统一的、物质的、无限的和永恒的。在太阳系以外还有无以数计的天体世界。人类所看到的只是无限宇宙中极为渺小的一部分,地球只不过是无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尘埃。
布鲁诺进而指出,千千万万颗恒星都是如同太阳那样巨大而炽热的星辰,这些星辰都以巨大的速度向四面八方疾驰不息。它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我们地球这样的行星,行星周围又有许多卫星。生命不仅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也可能存在于那些人们看不到的遥远的行星上……
布鲁诺以勇敢的一击,将束缚人们思想达几千年之久的“球壳”捣得粉碎。布鲁诺的卓越思想使与他同时代的人感到茫然,为之惊愕!一般人认为布鲁诺的思想简直是“骇人听闻”。甚至连那个时代被尊为“天空立法者”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无法接受,开普勒在阅读布鲁诺的著作时感到一阵阵头目眩晕!
布鲁诺在天主教会的眼里,是极端有害的“异端”和十恶不赦的敌人。他们施展狡诈的阴谋诡计,以收买布鲁诺的朋友,将布鲁诺诱骗回国,并于公元1592年5月23日逮捕了他,把他囚禁在宗教裁判所的监狱里,接连不断地审讯和折磨竟达8年之久!
由于布鲁诺是一位声望很高的学者,所以天主教企图迫使他当众悔悟,以使他声名狼藉,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切的恐吓威胁利诱都丝毫没有动摇布鲁诺相信真理的信念。一些神甫找布鲁诺交谈,说依他的天资,倘若重新回归宗教,苦心钻研教条,肯定会高升罗马的教廷。他坦然地说:”我的思想难以跟<<圣经>>调和.”
天主教会的人们绝望了,他们凶相毕露,建议当局将布鲁诺活活烧死。布鲁诺似乎早已料到,当他听完宣判后,面不改色地对这伙凶残的刽子手轻蔑地说:“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还要大得多。”公元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上英勇就义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就这样被烧死了。
由于布鲁诺不遗余力的大力宣传,哥白尼学说传遍了整个欧洲。天主教会深深知道这种科学对他们是莫大的威胁,于是公元1619年罗马天主教会议决定将《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不准宣传哥白尼的学说。
布鲁诺不畏火刑,坚定不屈地同教会、神学作斗争,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科学精神永存!1889年,人们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竖起了他的铜像,永远纪念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勇士。 布鲁诺后被人们称为“继哥白尼之后的天文学家”。不仅如此,布鲁诺越发受人尊敬,教会也为当时的行为感到可悲……
2,伽利略
1615年冬季的一天,天气寒冷异常,天空笼罩着阴沉的乌云,伽利略孤身一人来到罗马。5年前的1610年,伽利略告别了帕多瓦大学,回到佛罗伦萨,担任了托斯坎尼公国的宫廷数学家和哲学家,兼任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也就在这年,他曾经访问过罗马,受到热情的接待和规格很高的礼遇。他在天文学上一系列新发现和望远镜的发明,受到罗马教皇保罗五世的重视,罗马的贵族和科学家也以结识他而感到荣耀。可是,仅仅事隔5年,罗马的脸孔完全变了,没有鲜花和笑脸,到处是冷漠的没有表情的面孔,连熟悉的人也像躲避瘟疫似地离他远远的。
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这一次,伽利略的名字上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黑名单,他是被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传讯到罗马来接受对他的审讯的。
伽利略犯了什么罪呢?这话要从头说起。
15、16世纪的欧洲,正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秩序,神权统治的欧洲,用神学代替了科学,用野蛮代替了自由。神学家们荒诞地宣称,宇宙是一个充满“各种等级的天使和一个套着一个的水晶球”,而静止不动的地球就居于这些水晶球的中心。他们推崇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学说,因为在神学家看来,太阳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因为上帝创造太阳的目的,就是要照亮地球,施恩于人类。这是永恒不变、颠扑不破的真理。
为了维护这个荒谬的理论,天主教会的宗教裁判所不惜用恐怖的暴力对付一切敢于提出异议的人们。132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采科·达斯科里活活被烧死,他的罪名只不过说了地球是球状,在另一个半球上也有人类居住,却因违背圣经的教义惨遭迫害。1600年2月17日,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在罗马百花广场被活活烧死,也是因为他到处宣传了哥白尼的学说,动摇了地球中心说。
伽利略是布鲁诺的同时代人,早在帕多瓦大学执教时,他就读过哥白尼的著作《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说》(又名<<天体运行论>>)。这位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在这本书中大胆地提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转的理论,即太阳中心说,一开始就引起伽利略的极大兴趣。但是伽利略是个科学态度十分严肃的学者,他想,过去都说是太阳围着地球运转,哥白尼却提出相反的看法,到底哪一个正确呢?伽利略没有轻率地下结论,他决定用自己的望远镜来证实谁是谁非。
当伽利略的著作《星际使者》出版时,他已是一个哥白尼学说坚定的支持者了。伽利略通过自己的观测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玫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亚里斯多德的许多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伽利略不仅发表了批驳亚里斯多德的论文,还通过书信毫不掩饰地支持哥白尼的学说,甚至把信件的副本直接寄给罗马教会。在伽利略看来,科学家的良心就是追随真理。
但是,罗马教廷是决不会放过伽利略的,他们先是对伽利略发出措辞严厉的警告,继而把他召到罗马进行审讯。1616年2月,宗教裁判所宣布,不许伽利略再宣传哥白尼的学说,无论是讲课或写作,都不得再把哥白尼学说说成是真理。
伽利略不会忘记,16年前布鲁诺就是被这些披着黑色道袍、道貌岸然的上帝的卫道士活活烧死的。他如果敢于反抗,下场绝不会比布鲁诺更好。
在教会的威胁下,伽利略被迫作了放弃哥白尼学说的声明。他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回到佛罗伦萨,在沉默中度过了好些年。
但是伽利略的内心深处并没有放弃哥白尼学说,相反,继续不断的观测和深入研究,使他更加坚信哥白尼学说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理论。在佛罗伦萨郊外的锡尼别墅里,伽利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身体大不如前,病魔在残酷地折磨他,但是他依然念念不忘宣传哥白尼的学说。经过长久的酝酿构思,用了差不多5年时间,一部伟大的著作《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终于诞生了。
《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表面上是以三个人对话的形式,客观地讨论托勒玫的地心说与哥白尼的日心说,对谁是谁非进行没有偏见的探讨。但是当这本书好不容易在1632年2月出版时,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这本书以充分的论据和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有力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错误理论,科学地论证哥白尼的地动说,宣告了宗教神学的彻底破产。
很快,嗅觉比猎狗还灵的教会嗅出了这本书包含的可怕思想,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大胆结论使神学家们感到极大恐慌。那些早就对伽利略心怀不满的学术骗子立即和教会勾结,罗织罪名,阴谋策划,为迫害伽利略大造舆论。
科学和神学不可调和的斗争爆发了。1632年8月,罗马宗教裁判所下令禁止这本书出售,并且由罗马教皇指名组织一个专门委员会对这本书进行审查。伽利略预感到大祸临头,果然,到了10月,他接到了宗教裁判所要他去罗马接受审讯的一纸公文。
这时候的伽利略已是69岁的老人,病魔缠身,行动不便,许多关心他的人到处为他说情,但是罗马教皇恼怒地说:“除非证明他不能行动,否则在必要时就给他带上手铐押来罗马!”
就这样,1633年初,伽利略抱病来到罗马。他一到罗马便失去自由,关进了宗教裁判所的牢狱,并且不准任何人和他接触。
人类历史上一次骇人听闻的迫害就这样开始了。在罗马宗教裁判所充满血腥和恐怖的法庭上,真理遭到谬误的否决,科学受到神权的审判。那些满脸杀机的教会法官们,用火刑威胁伽利略放弃自己的信仰,否则他们就要对他处以极刑。
年迈多病的伽利略绝望了,他知道,真理是不可能用暴力扑灭的。尽管他可以声明放弃哥白尼学说,但是宇宙天体之间的秩序是谁也无法更改的。
在审讯和刑法的折磨下,伽利略被迫在法庭上当众表示忏悔,同意放弃哥白尼学说,并且在判决书上签了字。
“为了处分你这样严重而有害的错误与罪过,以及为了你今后更加审慎和给他人做个榜样和警告,”穿着黑袍的主审法官当众宣读了对伽利略的判决书,“我们宣布用公开的命令禁止伽利略的《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判处暂时正式把你关入监狱内,根据我们的意见,以及使你得救的忏悔,在三年内每周读七个忏悔的圣歌……”
伽利略的晚年是非常悲惨的。这位开拓了人类的眼界,揭开了宇宙秘密的科学家,1637年双目完全失明,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他唯一的亲人——小女儿玛俐亚先他离开人间,这给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但是,即使这样,伽利略仍旧没有失去探索真理的勇气。1638年,他的一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讨论》在朋友帮助下得以在荷兰出版,这本书是伽利略长期对物理学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是现代物理的第一部伟大著作。后来,宗教裁判所对他的监视有所放宽,他的几个学生,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大气压力的发现者托里拆利来到老人身边,照料他,同时也是向他请教。他们又可以愉快地在一起讨论科学发明了。
1642年1月8日,78岁的伽利略停止了呼吸。但是他毕生捍卫的真理却与世长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300多年后的今天,1979年11月,在世界主教会议上,罗马教皇提出重新审理“伽利略案件”。为此,世界著名科学家组成了一个审查委员会,负责重新审理这一冤案。其实,哪里还用得着审理什么呢?宇宙飞船在太空飞行,人类的足印深深地留在月球的表面,人造卫星的上天,宇宙测探器飞出太阳系发回的电波……所有这些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宣告了宗教神学的彻底破产,人类将永远记住伽利略这个光辉夺目的名字。

『柒』 有那些人是向病魔挑战取得辉煌成就

张海迪
是个中国人都该知道吧

贝多芬
克服失聪,用牙齿咬着木棒作曲

爱迪生
克服一个耳朵失聪,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发明

霍金
小儿麻痹症,克服身体残疾,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捌』 请问,德国有一个科学家保尔,他的生平事迹,还有他有没有跟病魔抗争的历史

保尔 (W.Paul) 德国科学家
个人履历
他和德国物理学家德默尔特合得1989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一半。保尔因开发保尔阱--一种俘获带电原子的电磁学设备,使带电原子在其中停留足够长时间,以便准确测量它们的性质而得奖。
人物生平
20世纪50年代,他开发了保尔阱,利用射频电流维持交变电场,将带电的粒子和原子孤立并限制在一小时内。保尔阱帮助物理学家研究原子性质并以高精确度检验物理学理论,它还是现代光谱学的重要工具。保尔还发明了分离不同质量的离子并将它们储存在保尔阱中的方法,所用原理后被广泛地用于现代分光计中。

只找到这些,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玖』 有没有很出名的人与病魔做斗争的故事

张海迪,海伦凯勒。还有科学家霍金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