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的区别
A. 课题研究计划 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的区别是什么
晕,咋没有人晓得么?我也急切的想要知道啊。
B.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有什么区别
简单的说开题报告就是作论文之前先提交的一个东西。开题报告基本上涵盖了你要研究的相关领域的一些成果,而你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些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继续进行的。因为毕竟任何人看到的事物都不会特别的全面,所以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阅读,既可以更准确的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可以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借鉴甚或是补充。开题报告中对前人成果的概述称之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可以帮助论文写作者掌握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来龙去脉,从而导入自己的研究。除此之外就是要在开题报告中列出你要做论文的大纲或梗概,以便专家或你自己的导师来判断这篇论文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有意义,从而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修改或调整。接下来的一部分就是你做研究时所需的参考书目,这一部分也非常重要。因为在做开题报告的时候就已经要开始在网上或图书馆里搜罗材料了,以便日后做论文时可以有的放矢,有选择性的对相关书目进行阅读。最后就是做论文的一个时间上的安排,要有选题,找材料,初稿,二稿,和定稿的时间。这部分当然要和自己的导师进行商量。总而言之,开题报告就是对前人成果的回顾,对自己论文的简介以及完成进度的预测。结题报告就是在论文做完后对整个过程的一个简单的总结。当然,结题报告也会包括论文的意义,可行性的论述。只要开题报告通过了,论文完成了,结题报告会很自然的写出的。
C. 微型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和申报有什么区别
微型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不着急,姐姐就有.
D. 课题的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是一回事吗
不一样,开题报告就是把你设计或是题目所用的材料内容进行总结整理。
研究方案是你所做的课题或案例的解决方法及实施步骤。
E. 课题开题报告书与课题研究方案有何不同
开题报告里边应该包括研究方案
F. 课题立项申请书和开题报告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立项申请书:立项申请书是一种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
开题报专告:开题报告是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属。
二、内容不同
立项申请书:立项申请书的内容包括总论、项目发起背景和建设必要性、项目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工厂技术方案、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财务测算、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和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等。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题目、理论依据、研究方案、条件分析、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报告提纲等。
三、应用不同
立项申请书:立项申请书主要应用于项目的国家立项审批工作。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G. 课题开题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的区别
开题报告时对你课题的综述,是给领导老师看的,课题实施方案是给自己和指导老师看的。前面的假一些,有很多套话
H.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是先写开题报告还是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数字化等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对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时代发展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热潮。这次新课程改革在其理念上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全面发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的生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已开始重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工作,并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和尝试,但对于正确的效益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标准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在实施推广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教育教学基本原理与重要研究成果的启示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家斯皮罗在1991年提出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高级学习要求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法创设情境,从不同角度多次认识同样的材料,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理解,分析和反思,教师研究是以案例为载体的实践研究。
2、行动学习理论: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理解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维果茨基教育理论: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斯基提出,人类的学习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进行,是一种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个人与自已的对话,个人与别人的对话,个人与理论的对话,个人与实践的对话。
4、关于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
(1)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增长能力,获得发展的学科学习活动。这里的“有效”包含有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课堂教学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教学目标预设的知识、技能,这是有效能的最基本要求,增长能力、获得发展是高一级的学习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有效能的基础上的高要求,强调教学要讲效率和效益。
(2)学生的发展就其内涵,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发展就其层次,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有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新课程在注重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发展的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不可预知的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新课程既注重即时的可测性和量化的当下发展,更关注面向未来、着眼于可持续和发展后劲与潜力的终身发展。
5、关于有效学习条件
(1)已有知识经验的价值研究。贮存于学生记忆中的原有知识、技能是学生新的学习的重要的内部条件,新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增长和改造,因此,学习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新知识之前,首先必须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原有知识。有效学习,必须联系、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动机和情境。即非认知方面的有效学习条件。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核动力,情境是学习动机产生的保证。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在真实(或拟真)、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3)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或任务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的自主定向;小组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和互助问题解决学习;问题解决本身的探究学习;学生听讲、读书、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从研究课堂“有效学习”个案,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引领教师积极应用,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内容包括:
1、研究课堂“有效学习”个案。“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与策略;透视数学课堂,从自己或别人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学难题为归宿,通过对自身或他人实践的反思,或主动地设计与尝试,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最终目的。
2、立足于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有创意性,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的科学评价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完善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体系,丰富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要点与基本策略。
3、根据学校的实际,选择如下子课题开展研究: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策略研究
(2)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研究
(3)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指导研究
(4)小学数学不同学习领域中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四、课题研究目的
1、引领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3、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获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断或者学生某一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调查研究法。将实验班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与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束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省内外的研究成果,将省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5、观察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六、课题的实施保证
1、本课题在湖北省教研室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通过市教科院领导,研究中心指导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组,承担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科研成果的整理、完善等任务。
2、开题会后,各子课题组进一步明确选题,明确研究内容和目标,在课题组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完成课题组分配的各项任务。
I. 课题开题报告与实施方案一样吗
不一样,课题开题报告包含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