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科学框架

科学框架

发布时间: 2021-03-17 19:58:39

❶ 小六科学问题:框架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高层建筑, 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虑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楼面水平刚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对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设计时如何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及控制好结构侧移为重要因素,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❷ 六年级上科学题:框架结构起什么作用

框架结构能够增加物体的稳固性,在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固的一种。

❸ 科学题目 框架结构的塔佷牢固,主要是因为

有三角形... ...

❹ 框架结构的科学性有哪些

做试块进行检测
结构计算

❺ 现代科学中的哪些逻辑,方法和框架来自于神学

至少在我看来,有两个共同的东西:第一是理性。基督教从教父时期开始,一直到改革时代,都已经在用理性来思考很多问题。科学就更加理性了。
第二:不断的更新,与自我批评。这点非常重要。甚至宗教改革时期对现代科学有一个影响的地方就是,敢于对当下进行批判。不断反思现在,更新现在。这个时候思维框框被突破了。而至少在我看来,科学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很大程度在于自我批判、自我更新。不再满足于传统,以及现状。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科学可以说是紧着宗教改革后不久就出现了,可能是这个原因,我随便猜猜,也不知道对不对。
我真的不是很懂,就随便说说。

❻ 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所谓科学真的是真实的吗还是我们人类自己给自己构建的框架。

是我们人类对周围自然界的认知,距离真实的自然有一定差距(不然科学家就该失业了)。
也可以认为是“我们人类自己给自己构建的框架”。

❼ 六年级科学:比较发现,( )框架结构比( )框架结构好

比较发现,(三角形 )框架结构比( 四边形)框架结构好。

❽ 《地质系统科学》组构框架刍议

图 6-1 李四光学术思想研究路线图

综上所述,随着地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李四光学术思想从初始的大陆车阀说,逐步向构造系统整体观、地质系统整体观、地球系统整体观方向创新发展,从而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相继写出了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 《地质力学概论》、《地质力学与地壳运动》、《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等经典性代表著作。从李四光学术思想研究路线图 ( 图 6-1) 中可以看出,下一步的工作,应该在地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质系统整体观和地球系统整体观为指导,向地质系统科学、再向地球系统科学发展。

地球系统科学将是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已成为当前全世界的共识,世界各国都在谋求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的新途径。地质系统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彼此是一脉相承和具有共性的。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由我国提出的地质系统整体观,是可能成为研究地质系统科学的一条可以采用的途径的。只要将地质系统整体观研究与地质实践相结合,建立本土化的地质系统科学,进而构建地球系统科学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此认为,在 21 世纪地球科学发展战略中,中国人应该有志气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我衷心的期盼。从已经完成的论著成果可以看出,我国地质系统科学的研究,迄今不仅形成了地质系统整体观的指导思想,而且初步建立了地质系统科学构成框架,已经具备发展地质系统科学的基础条件。

遗憾的是笔者年过古稀,虽然已经写出了 《地质系统科学论纲》设想目录,但是自己已没有力量完成其中的全部研究内容; 不可能写出全面、完整的论著。因此只能根据几十年的研究体会,以笔者亲自收集整理的现有论著资料为基础,将地质力学与地质系统整体观研究的进展和地质系统科学框架草草写出,以留作有志此项研究的同仁参考

最后,李四光的学术思想是我国宝贵的 “知识资源”,他是我国科学界首先着眼于全球,而致力于全球整体观,做出多方面知识开拓的先导者之一。作者坚定地认为,发掘与发扬这种系统整体观学术思想,肯定会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地质 ( 球) 系统科学的发展等诸多方面作出自主性的科学的贡献。

附件: 《地质系统科学论纲》设想目录

前言 地质力学—地质系统科学—地球系统科学

第一章 绪论

一、地质系统整体观和宇宙观

二、地质系统科学与李四光学术思想的发展

三、地质系统科学与其他边缘学科的关系

四、地球系统和天体系统

第二章 地球的构造系统

一、构造形迹与序次

二、全球运动和全球构造

三、陆壳构造与洋壳构造

四、全球构造体系与区域构造体系

五、构造演化与构造体系复合

六、地球的结构和构造层

第三章 地质系统与地质体系

一、地质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地质系统的主要类别

三、构造系统对地质系统的控制作用

四、地质体系的基本概念

五、地质体系的主要类别

六、构造体系对地质体系的控制作用

七、地质系统与地质体系的关系

八、地质系统和地质体系的实践应用

第四章 中国 ( 或全球) 地质体系的轮廓

一、广域地质体系

二、区域地质体系

三、局域地质体系

四、局地地质体系

第五章 地质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的联系性

一、地质系统的演变与气候变化

二、地质系统的演变与海洋运动

三、地质系统的演变与生物演化

四、地质系统的演变与环境变化

第六章 地质系统与地质体系形成之主因

一、地球的动力场、运动场、构造场、应力场和应变场

二、地质系统形成的地球动力综合机制

三、地质系统形成的地球表层系统运动、异变和相互影响

四、地质系统形成的宇宙因素

五、全球运动与全球变化

六、全球地质体系和地球表面形象的形成程式

第七章 地质系统科学的找矿应用

一、地质系统对成矿系统的控制

二、地质体系对成矿体系的控制

三、地质体系的发展演化复合及对重要矿产控制作用

四、地壳运动和地应力场对成矿物质迁移聚集的控制作用

五、中国重要矿产的远景预测

第八章 地质系统科学在自然灾害研究和减灾中的应用

一、地球表层系统变化和自然灾变系统的形成

二、自然灾害系统的形成和风险预测

三、自然灾害区划和风险评估

四、自然灾害风险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估

五、减灾系统工程

第九章 地质系统科学在国土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一、自然灾害对国土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二、地壳稳定性与国土资源安全评价

第十章 地质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和展望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