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宇宙科学论女解说

宇宙科学论女解说

发布时间: 2021-03-17 06:07:21

1. 讲讲看如何评价《柔软的宇宙》这本科普书

因为科学家霍金的不幸离世, 最近关于宇宙的话题又被重新提起来,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柔软的宇宙》是一本科普读物,讲了近两百年间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历史,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科普。书中把一些很难理解的名词用了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比方说黑洞,虫洞、引力波、弯曲时空等。对于不是很了解宇宙学的人来说,读起来很轻松,是很适合的入门级读物。作者不仅进行了科普,还穿插着讲了科学家的生平,比较诙谐有趣,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

2. 现在有宇宙学论,到底是哪个科学家说的

早在1929年,埃德温·哈勃作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即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地远离我们而去。换言之,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在早先星体相互之间更加靠近。事实上,似乎在大约100亿至200亿年之前的某一时刻,它们刚好在同一地方,所以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无限紧密。 1950年前后,伽莫夫第一个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这个创生宇宙的大爆炸不是习见于地球上发生在一个确定的点,然后向四周的空气传播开去的那种爆炸,而是一种在各处同时发生,从一开时就充满整个空间的那种爆炸,爆炸中每一个粒子都离开其它每一个粒子飞奔。事实上应该理解为空间的急剧膨胀。"整个空间"可以指的是整个无限的宇宙,或者指的是一个就象球面一样能弯曲地回到原来位置的有限宇宙。 根据大爆炸宇宙论,甚早期的宇宙是一大片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均匀气体,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且以很大的速率膨胀着。这些气体在热平衡下有均匀的温度。这统一的温度是当时宇宙状态的重要标志,因而称宇宙温度。气体的绝热膨胀将使温度降低,使得原子核、原子乃至恒星系统得以相继出现。 从1948年伽莫夫建立热大爆炸的观念以来,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宇宙学家们为我们勾画出这样一部宇宙历史: 大爆炸开始时 150-200亿年前,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 大爆炸后10-43秒 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大爆炸后10-35秒 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后10-5秒 10万亿度,质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后0.01秒 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后0.1秒后 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大爆炸后13.8秒后 30亿度,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成。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3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3. 宇宙秘密 阿西莫夫谈科学怎么样

第一次看阿西莫夫的书,乍一看到书名,还以为是单讲浩瀚无垠的宇宙魅力的,从哥白尼的天体运动理论讲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从中国的火药发明说到今天的飞船造访目标,通篇阐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细细翻开,还真不是,这是一本随笔集,来自作者给《奇幻和科幻杂志》从58年~89年的大概31篇专栏文章,书名取自全书的最后一篇--《宇宙秘密》。 一篇篇读下去,很喜欢这样的科普文章。阿西莫夫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科学普及责任感,以平实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用我们熟知的说明文手法,举例子,打比方,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与复杂的社会话题解释得透彻明白。阿西莫夫说:“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学家来操劳。”宇宙是全人类的,科学是大众的,因此科学家需要承担起普及科学的责任,普通人也需要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和对科学发展的关注。 阿西莫夫在书中谈到热爱写作,他写作的原因就如同呼吸一样,如果不这样做,他就会死去;他甚至“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在工作中死去,脸埋在键盘上,鼻子夹在打字键中”,他认为,诗一样的作品很美丽、很容易打动人,但清晰简单的作品自有好处,“阅读这种作品甚至不觉得是阅读,理念和事件似乎只是从作者的心头流淌到读者的心田,中间全无遮拦。” 全书最喜欢的文章有两篇:《敲打塑料》和《圣诗人》,特别是《圣诗人》,是全书唯一一篇非科学随笔,令人回想自己生活中激动人心的时刻。诗人的诗歌不是为写诗而写诗,而是来自细胞的不断激活,来自身体内千军万马的词语的苏醒。诗人可以借用万物,用生命的力量,写生活、写死亡、写爱、写生命;写麦苗黄了、写落英缤纷、写古老的城墙,写清凉的月亮。他们调动内心中波浪壮阔的情感,记录生活中激动人心的时刻,让读者收敛心神,美好的回忆随之徐徐吐纳。 读完全书,不禁掩卷沉思。毕业之后,人长大了,知识似乎退步了。小时候也曾梦想当一枚科学家,上学的时候做过洋葱表皮实验,知道小孔成像,能用弱酸制强酸,而现在似乎离科学越来越远。同学曾经说过“觉得远了,就主动靠近”古人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宇宙的浩瀚,星空之广袤,这个蓝色的星球潜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都等待我们去了解和探索。 在这个浮躁功利,阅读成为一种速成需求,书籍成为低价倾销品的时代,读读阿西莫夫,我们可以向科学靠近,收获知识与智慧,引发思考和启迪,理性思考的乐趣就这么悠悠的浮现出来。

4. 一档黑人主持人主持的宇宙节目,中年人,好像是科学家,

凡可以称之为科学家的都是一些实干的人,中国科学家有:竺可桢(气象学家)、李四光(地质学家)、邓稼先(两弹元勋)、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王选(当代毕升)、周光召(物理学家)、赵忠尧(物理学家)。
科学家(Scientist):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定义的专业类别贡献者。

5. 一部美国科幻片。讲的是女主角是一个科学家,意外得到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制作图。按照制作图做出来设备后...

这是电影《超时空接触》
超时空接触的剧情简介 · · · · · ·
艾莉·爱罗维(茱迪·福斯特饰)自幼就对无线电通讯情有独钟。长大后,她成为一名天文学家,其项目内容为接收外太空信号。她希望能借此找到宇宙其他文明的存在。天才的理想得到的却是投资者的冷眼相看,幸好有神秘人帮助艾莉继续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艾莉收到了来自织女星的频率信号,似乎证明了艾莉一直以来的工作是正确的。但这带来的不是她个人事业的成功,而是政治、社会、宗教、国家各个角度的矛盾与讨论。深陷这一切暴风中心的艾莉,更要面对与神职人士帕尔默·乔丝(马修·麦康纳饰)的感情纠葛。
奶奶的,提问机器人

6. 宇宙全息论只是一种猜测,说宇宙只是一种幻象,客观事实并不存在,却有科学家选择相信,真心搞不懂。

你必须建立一种观点:信息传递是需要时间的,人眼所观测的宇宙是由光所反应的,光锥之内即命运,至少4维时空观或者更高纬度,。当你了解上诉所说时你就会明白,你所看到的宇宙并不是实时的,你所看到的宇宙只是一个转换了的宇宙不是真正的原貌《从光考虑》,当从纬度考虑时,不同纬度生物的眼中宇宙并不一样。那么全息论不是很有可能?

7. 宇宙科学论视频中女解说员是那位这个视频是那里制作的

早在1929年,埃德来温·哈源勃作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即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地远离我们而去。换言之,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在早先星体相互之间更加靠近。事实上,似乎在大约100亿至200亿年之前的某一时刻,它们刚好在同一地方,所以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无限紧密。 1950年前后,伽莫夫第一个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这个创生宇宙的大爆炸不是习见于地球上发生在一个确定的点,然后向四周的空气传播开去的那种爆炸,而是一种在各处同时发

8. 《宇宙生命之谜》解说词

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