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不科学h

不科学h

发布时间: 2021-03-17 05:37:16

科学家的h因子一般多少

H因子又称H指数是美国物理学家Hirsch于2005年提出用于“评价科学家的科研绩效”。虽然 其原始论文的题目及Hirsch对H因子的含义描述值得讨论,但H因子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全球风靡,很快被扩展用于期刊、研究团队、大学、科研院所、学科、国家、基金和研究热点等不同领域。下面以科学家个人H因子进行介绍,其它对象的H因子可以此类推。
H因子的物理含义可简单的表述为:“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不少于h次”。不少学者认为H因子综合衡量了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有趣的是,原本人为规定的h指数居然被一些学者数学推导得出:H因子与原有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而且数据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些联系。
H因子主要是一个影响力判定参数,其特点是关注科学家发表了多少有影响力的论文。因此,若你的研究没有一定的质量,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和交流,无论你发表了多少论文,都无法获得一个较高的H因子。H因子的测度有利于那些出精品的科学家,也可以发现哪些人是“灌水”者。H因子面前,你可以有一些文章成了“睡美人”,但要避免一辈子都怀才不遇。
H因子的计算
科学家H因子的计算方法可描述为:将科学家某个时段(也可是全部)的论文,按被引次数从高往低排,然后每篇论文得到一个序号,将每篇论文的序号和被引次数进行比较,找到序号h,使得这一篇论文的序号h小于或等于它的被引次数,而下一篇论文(序号为h+1)的序号大于它的被引次数。也许这样的描述还是让你头晕,那么看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首先将某一学者的论文按被引次数从高往低排,得到表1,然后计算过程如表1所示。
序号 论文 引用次数 判定
1 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A 18 1〈18
2 被引用次数第2的论文B 8 2〈8
3 被引用次数第3的论文C 7 3〈7
4 被引用次数第4的论文D 6 4〈6
5 被引用次数第5的论文E 5 5=5, h=5
6 被引用次数第6的论文F 4 6>4
论文的被引次数获取现在常采用的数据库有Web of Science,Scopus和Google学术等,中文论文常采用的有CNKI引文数据库, CSCD和人文社科的CSSCI等。需指出的是,CNKI引文数据库的首页数据问题很大,建议进入旧版手工检索。
当然,任一单一参数的评价都有局限性,H因子的问题也很多。
当然,任一单一参数的评价都有局限性,h指数的问题也很多

⑵ (3口口6泰安模拟)下列关于家鸽骨骼和肌肉h说法中,不科学h是()A.有的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v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薄而轻,减轻体重,有的骨愈合,胸骨发达,有龙骨突,附着肌肉,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而选项D两翼的肌肉最发达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D

⑶ 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网址怎么打不开啊hhttp://www.esph.com.cn

你好!
各位朋友三年级下册为什么没有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⑷ 万有引力不科学

1 任何地方都会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公式为GMm/R^2(G是万有引力常量,M和m分别两物体质量,R是两物体距离,如果是球体(比如地球)就是到球心间距离),由公式看出,只要两物体有质量,那么,无论多远(无论R多大),都会有万有引力,只不过是力的大小的问题。
为什么在大气层之内引力还是一样?实际上不一样。比如一个物体的质量是m,地球半径是r,地球质量M,物体离地高度为h,那么物体与地球的万有引力为GMm/(r+h)^2,所以物体离地高度h不一样,万有引力不一样。但是,由于地球半径r很大,因此h变化个几千米对引力影响不大。所以我们才说,大气层之内引力一样。不信你可以算算,差别小得可怜,G=6.67×10^-11 N·m^2/kg^2,地球半径和质量自己去网络一下。(记得都化为国际单位)

2 那个小地球当然有引力了,只要两物体有质量就会产生万有引力。

3 这个引力不需要从哪儿来,只要两物体有质量就会产生万有引力,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质量能制造万有引力。

4,的确有那么大。其实水的质量很少的。因为只有在表面才会有一点点海洋,地球里面没有水。地球质量那么大,吸住这点水是没问题的。70%是水,是指海洋占的表面积,并不是指水的质量占地球的70%。

5 打个隧道穿过地球,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假如可以,那么一个物体掉进去,开始时会向下掉,就像一个石头从井口掉到井里一样,会下落。可是,当物体接近地球的中心时,地球的各个部分都会吸引物体,物体在地心,因此它的各个方向的地球的质量分布均匀。所以,在地心时,引力反而被抵消,物体受到引力的合力为0,相当于没有有引力(这里不能认为物体在地心R为0,F=GMm/R^2就无穷大,因为F=GMm/R^2这里不适用)。物体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当他接近地球的另一端时,对物体来说,地球质量分布又不均匀,引力不能抵消,地球又会将他拖回去。
通俗一点,在这样的隧道中,物体将从一端到另一端,再回到这一端,又到另一端,周而复始,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好比弹簧拴一物体振动时,一直不停的来回运动)

6 因为地球有速度,别的星球的由于相距太远,而不能够对的球产生明显影响。这好比一只蚂蚁挡住汽车不让汽车前进,可是蚂蚁的这点力根本不能对汽车产生任何影响。

7 任何物体自转都是有分离力的,没错。但是地的确确是万有引力使我们不飞出去的。如果没有万有引力,为什么大气不飞出去能?没有万有引力,气体早就跑光了。大气层都保不住,就更别说大气层包围我们才使我们不甩出去的。我们不会甩出去,是因为万有引力比那个分离力大。

补充问题:
地球在这个轨道上,是因为地球的速度既能够保证不被太阳拉到一块而撞到太阳,又能保证不被甩出。为什么地球会有这样恰到好处的速度?因为如果地球的速度不恰到好处,那么,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现在已知的是地球有生命,所以,地球必须有恰到好处的速度。一句话,如果的球的速度不恰到好处,那么就不会有人问这个问题了。很多星球就是因为没有恰到好处的速度而被毁灭,或者无法孕育生命。所以,至今没有发现外星生命(至少官方是这样说的)。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不是很清楚。

另外,有问题就问,这是好事。国外的教育就很提倡问这种问题(所以,国外才有那么多的诺贝尔奖得主)。一个好的理论是不应该怕别人提这样的问题的。没有幼稚的问题,只有动不动就说别人幼稚的人。

⑸ 讨论下手游Galgame,大部分绅士是没h不玩么

这要求太不科学了。现在的11区是绅士泛滥。敢出无H的游戏,要么是制作公司腰板够硬,要么就是纯粹的煞笔。你看秋之回忆公司KID早就倒闭了,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连出了好多代游戏的KID都倒闭了,你觉得11区还有人敢卖无H的游戏吗?(11区平均每年都有几十部GAL游戏,但无H的游戏能有2部就不得了了。这就是残酷的比例。我记得近几年就一部魔法师之夜是全年龄游戏)KEY公司的确前几年的作品都没H,但你看看KEY的littlebusters就有18禁和全年龄两个版本。连KEY这样大牌的公司在市场面前都不得不妥协。我觉得有没有H都无所谓,不喜欢H的大可直接C过。剧情够好就满足了。介绍几部妹作,都有H。1缘之空(妹控神作,太有名就不多扯淡了。)2隙间樱花与谎言都市(游戏里风景很漂亮,最起码我刚玩时被震撼了。我不控妹,所以楞是没玩懂剧情。妹控究极作)3夕阳染红的街道(挺老的一部游戏了,也有动漫。有兴趣可以先去看看动漫)4纯白交响曲(人设我还是很喜欢的。剧情太甜蜜)5夏之雨(姐控GAL。剧情相当的不错,我之所以介绍这游戏是因为我是姐控,我会把这个秘密告诉你吗?)6G弦上的魔王(第一女主的剧情太精彩,完全压死其他女主角了。所以妹妹线给我的感觉很普通。另外游戏内的妹妹也仅仅只是义理妹妹)7夏空的英仙座(纯粹的拔作,剧情相当的短,作为一部拔作画面好过了头。游戏内也有捉奸黑化柴刀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元素。即使如此它也逃不掉拔作的标签)8黄昏的禁忌之药(老实说没怎么仔细玩,我光是看到那分歧线就被吓尿了,选择太多了。)9星空的记忆(游戏内的妹妹说话很有趣的,说话就跟机关枪开火一样,非常的有个性让我印象深刻。)10妹选拔总选举(这游戏没玩过,男主角有几百个妹妹。老实说我更想知道他父亲的故事)11初恋1/1(有内测95%汉化补丁,基本可以畅通到结局,只是游戏内的短信没汉化。有妹妹属性角色,但不是亲妹妹。)12不要践踏天使的羽毛(是部伪娘GAL。当时我是直奔后宫结局,所以压根就没玩过妹妹结局。)13少女爱上姐姐(有表妹,也是部伪娘GAL。太有名就不多扯了)14未来乡愁(两个亲妹妹均可推。不过妹妹线我倒是没玩过,所以也不多说什么。)

⑹ 科学有10分 H+N= H+P= 化学式

孩子 不是这样的吧.
3H2+N2=2NH3吧

⑺ H 情节是什么意思,鄙人不才,知道滴说下

H:来自日文“变态(HENTAI)”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通常指18禁的东东,与make love同义。

⑻ 评价科学家影响力的新参数-“h-指数”是什么

简单的算法是把一个科学家的所有发表的文章列出来,然后标明每篇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再按照被引用次数从高到低排队,当被引用次数大于或等于文章总数的时候,这篇文章在这个总序列里的序号就是这个科学家的h-指数。

举个例子,如果一位科学家发表了20篇文章,被引用次数多少不等,从多到少排队,到第10篇文章的时候,被引用次数正好也是10次,那么这个科学家的h-指数就是10。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如果按照发表的文章总数量来评价科学家的影响力,只能说明“产量”,无法判断“质量”,如果按照总引用次数评价,可能因为几篇高引用文章而掩盖了总体的质量。这个h-指数,表明科学家发表文章不仅要注重数量,也一定要重视质量。

作者在计算了2005年度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35位科学家的h-指数后发现,最高的是135,最低的是18,中位数是57。很多诺贝尔奖得主的h-指数都大于100。

这个h-指数概念发表以后,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人建议,在大学里拿助理教授的人,h-指数不能低于8,教授则不能低于12,进入科学院当院士不能低于45等等。

在考虑中国科学家距离诺贝尔奖有多远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国内的索引机构可以计算一下中国科学家的h-指数,当出现很多个100以上的人的时候,诺贝尔科学奖就快要光临中国科学家了。

⑼ 社会科学h指数 多少算是比较高

h指数是美国物理学家Hirsch于2005年提出用于“评价科学家的科研绩效”。
h指数的物理含义可简单的表述为:“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不少于h次”。
h指数主要是一个影响力判定参数,其特点是关注科学家发表了多少有影响力的论文。
科学家h指数的计算方法可描述为:将科学家某个时段(也可是全部)的论文,按被引次数从高往低排,然后每篇论文得到一个序号,将每篇论文的序号和被引次数进行比较,找到序号h,使得这一篇论文的序号h小于或等于它的被引次数,而下一篇论文(序号为h+1)的序号大于它的被引次数。

⑽ 一个主人公叫小智,爷爷是科学家,有个字母H(是什么动画片)没记错

神奇宝贝(也称作宠物小精灵),字母H是火箭队,爷爷是大木博士(不过大木博士我记得好像并不是小智的爷爷)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