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科学奖
A. 世界科学大奖都有什么奖
科学奖项有: 01 诺贝尔奖 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物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五项、后增经纪学奖 02 玻尔国际金质奖 每三年发一次 03 德勒夫—达母里—博拉尔博士奖 是比利时国家研究基金会设立的两项奖金,每五年发一次 04 菲尔茨奖 这是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1936年首次颁奖,每四年一次 05 安东尼奥·费尔特里内利奖 1950年首次颁奖 06 费米奖 美国政府于1954年为纪念著名的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设立的国际奖 07 盖尔德纳基金国际奖 用于奖励在医学领域有重要实用价值的成就 08 格蒂野生动植物保护奖 用于奖励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 09 海涅曼奖 1962年,由德国设立授予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杰出贡献的科学者 10 洪堡奖 只接受第一流的德国科学家和国家研究机构的推荐 11 极地奖 属于英国的皇家奖,奖励在探险、考察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探险者 12 科普利奖章 是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最古老的科学奖之一 13 莱特兄弟奖 由美国自动车工程师学会航空工程分会设立,纪念莱特兄弟,促进航空科学的发展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196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大会设立 15 列宁奖前苏联授予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苏联公民的最高奖 16 马可尼国际奖 1974年首次颁奖,(马可尼是意大利人,电报发明家) 17 美国科学奖 是美国为了表彰杰出的科研成就设立的最高奖 18 纳蒂维埃奖 旨在引起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临床或治疗学研究的重视。 19 帕内蒂奖 是国际声望最高的力学奖,通常被认为力学最的诺贝尔奖 20 普朗克奖章 1929年由德国物理学会设立,对世界各国科学家开放 21 齐格勒奖 1975年由德国法兰克福和美国的赫希斯特化学学会设立,对世界各国科学家开放 22 日本奖 是由日本奖基金会于1983年设立的世界大奖,奖励发明家 23 日本学士奖 日本学士院于1911年设立的一种学术成就奖 24 前苏联国家奖 1966年9月9日由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发部命令设立 25 索尔维科学奖 由比利时科学研究基金会设立,分别授予法语和荷兰语科学家 26 泰勒生态奖 用于奖励在生态学和环境保护领域作出最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研究小组 27 威尔订豪斯奖章 用于奖励在机械工程的动力学领域中的卓越工作者
B. 世界科学十大奖是什么
(1)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和平事业和经济学六种版奖。
(权2) 费尔兹奖:奖励在数学领域内有贡献的人。
(3) 堆维茨奖:奖励在医学领域内有贡献的人。
(4) 基泰奖:奖励在精神病学领域有贡献的人。
(5) 巴尔赛奖:奖励在和平、艺术、科学方面有贡献的人。
(6) 维特勒森奖:奖励地学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
(7) 格蒂奖:奖励对野生生物保护有贡献的人。
(8) 联合国人口奖:奖励对人口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集体和机构。
(9) 国际环境保护奖:奖励在环境方面有贡献的人。
(10) 泰勒奖:奖励在生态学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
C. 中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是哪些人
2000年
吴文俊,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昆,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
金怡濂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
刘东生,地球环境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永志,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
空缺
2005年
叶笃正,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孟超,肝胆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
李振声,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征镒,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
王忠诚,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光宪,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
谷超豪,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
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义,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
吴良镛,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家麟,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
郑哲敏,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小谟,雷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
张存浩,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程开甲,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
2014年
于敏,核物理学家,氢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
空缺
2016年
屠呦呦,女,药学家。
赵忠贤,物理学家。
D. 有没有诺贝尔杰出科技创新奖这个奖项
显然没有。
据查,诺贝尔奖主要设置的奖项为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及经济学奖。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学奖(2012年至今)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
E. 21世纪杰出的科技奖是
被媒体誉为“21世纪东方诺贝尔奖” 每项奖金100万美元 吴文俊成为首位获得此项国际性大奖的国内学者。
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杨振宁6月21日在中国香港宣布了2006年度(第三届)邵逸夫奖获得者名单。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院士由于“对数学机械化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贡献”荣获2006年度邵逸夫数学奖。与吴文俊院士同时获得数学奖的还有美国布朗大学教授、1974年菲尔茨奖获得者大卫·曼福德教授。这是中国国内学者首次获得此项国际性大奖。
F. 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等同于什么奖项
2009至2013年,动物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计发表SCI论文1197篇,其中在SCI TOP15%期刊发表论文419篇,在IF≧5期刊发表论文182篇。
2009至2013年,动物研究所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
G. 07年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获得者是谁
个人:3名
潘建伟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要科技贡献: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制备了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纠缠态,并由此首次完成了三光子和四光子GHZ定理的实验验证。在连续变量的Bell定理、两粒子GHZ定理的证明以及多粒子纠缠分类等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首次成功地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输以及纠缠交换;在发现线性光学纠缠态纯化理论方案的基础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高精度的纠缠态纯化;首次实验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这是迄今为止量子纠缠的世界记录。首次实验实现了未来长程量子通讯的关键器件——量子中继器;实验实现了13公里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这是目前国际上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的最远距离,也是目前国际上没有窃听漏洞量子密钥分发的最大距离。
李 灿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在光谱上鉴别了表面超氧和过氧等分子离子氧物种以及在低温下观察到甲烷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活化吸附态;在国际上最早将紫外拉曼光谱应用于催化研究,筹建了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在表面上和纳米孔中合成手性催化材料;发展了用于超深度脱硫的乳液催化技术。发表正式论文26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件(12件已授权)。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2004年获得“International Catalysis Award”。李灿现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副主席,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常文瑞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主持完成了“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LHC-II)的晶体结构”测定,研究结果于2004年作为Article论文并以封面形式在《NATURE》杂志发表。成果的主要内容是:1)在2.72?分辨率测定了重要光合膜蛋白LHC-II的晶体结构,发现了膜蛋白结晶的第三种类型;2)建立了包括膜蛋白、色素分子和脂分子在内的蛋白脂质体的完整的LHC-II结构模型,提供了近三万个(29038)独立的精确的原子坐标;3)首次基于精确的结构数据对高等植物的光能吸收、传递和光保护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NATURE》评审专家认为“这些研究成果代表了一大突破”,是“光合作用研究的一大跨跃”。这是我国科学家独立自主完成的第一个膜蛋白的晶体结构,填补了我国在膜蛋白三维结构研究领域的空白。该成果被两院院士评为2004年度中国科技进展十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