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作假
Ⅰ 对于当下科学实验造假的看法600字
分析下原因
批评一通
然后,建议几个对策
Ⅱ 如何看待科研作弊
有的大学自己公布的院士名单远超过实际,把兼职教授、名誉教授也列进了名单。比如北大的全职教授名单中,就有李政道,但李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在北大只是名誉教授。(7月1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大学喜欢比拼院士数量,在学校的简介里,倘若能与院士挂得上关系的,院士们不管在此学校是全职还是兼职,甚至只是名誉教授,一概被列入该校的教授名单。然而,由于很多兼职院士年事已高,又或者在原单位工作繁忙抽不出身,又或者其他兼职过多忙不过来,一年到头难得在其所兼职的学校上几堂课,甚至一年到头都不曾到过所挂名的学校,更谈不上学术方面的交流,对学校的教学,起的作用很少。——但还是被一些大学“名正言顺”地列入学校的教授名单里,为的是利用院士的名誉,提高知名度,同时利用社会资源获取科研立项、评审等利益。部分院士也得到好处。这是一种变相的学术造假。
和“周老虎”一样,学术造假的背后是利益在推动。在利益的推动下,很容易会出现造假的现象。“周老虎”的造假,是一场信用危机,而学术由于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学术造假所带来的危害,甚于“周老虎”。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的发展植根于教育之上。教育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的智力源泉,它是“真实” 的,容不得半点造假。学术上的造假,会腐化教育体系,在教育环境不“清净”的情况下,教育要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不容易,在社会发展中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会削弱这个国家的智力力量。所以,学术上的造假,并不只是“周老虎”被揭发真相然后被逮捕如此简单, 而是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这样的造假,危害甚于“周老虎”何止一倍!
比拼院士数量,在院士数量上弄虚作假,看似只是一个小事件,但却反应出大问题。笔者一向主张,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有关部门要着力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社会舆论要给予关注,给予一定的舆论压力,让事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次的院士数量造假,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国家对院士数量缺乏统一的权威的统计,各所大学自己说自己,旁人也无从知道真假。国家应该统计院士数量,还要约束院士们过多地担任徒有虚名的兼职或名誉教授,杜绝院士数量造假,进而杜绝学术造假!
Ⅲ 史上最出名的十大科学骗局:看看被骗了多少年
第一名皮尔丹人头盖骨。
故事始于1912年,当时查尔斯道森声称在一个砾石坑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骨头。大英博物馆古生物学家,将这些骨头装配了起来,并相信这些骨头反映了人类与猿人之间“迷失的一环”。40年后,科学家证明了皮尔丹人只是古生物学家们处心积虑的欺诈。
第二名辽宁古盗鸟。
1999年,国家地理频道描述到,这种生物是恐龙和鸟类之间“迷失的一环”。是的,希望是这样的。结果是,在中国发现的这块“化石”,实际上是由不同生物的化石碎片重新拼接而成的赝品。
第三名EI卓博卡布拉。
这头吃鸡的怪物,其实是一匹没有毛的狼。
第四名兔子妈妈。
在18世纪的英格兰,玛丽托夫特曾让医生相信过,她生下了16只兔子。乔治王的外科医生对于这个案例,写过一篇“一次生下兔子的简短记述”。人们也停止了炖兔肉。不过,这个骗局还是被戳穿了。为了平息事件,整个医学界因此遭受了极大的难堪。
第五名斐济美人鱼。
这个被P.T巴纳姆博物馆宣传是袒乳海妖的艺术品,实际上,是将一具木乃伊化的类人猿尸体同一条鱼缝合起来而已。
第六名土耳其行棋傀儡。
要击败这部1770年的自动国际象棋机似乎不太可能。作为宣告下一次伟大技术革新的先行者,它在整个欧洲大陆巡回展出。不幸的是,土耳其行棋傀儡,被发现是一名国际象棋天才穿上机器人服饰假扮的。
第七名解剖外星人。
1990年,英国摄影师雷桑迪利宣称,拥有1947年“罗斯维尔事件”后的外星人解剖系列照片。福克斯(电视台)还播出了一部分照片。但是到了2006年,桑迪利坦诚了自己的作假。照片中所有的外星人内脏,其实是羊脑,木莓酱和鸡肠。
第八名再别吃蛋糕了。
1995年,“黄铜眼”这个英国的“假新闻秀”节目,对他们发明的一种叫“蛋糕”的街头毒品,进行了一次所谓的“调查报告”。报告宣称,它会影响到脑部一个叫做“夏特纳的巴松管”区域。
第九名消失中的金发基因。
大约每过一代人,天然金发将步渡渡鸟后尘灭绝的恐慌,就会四处流传。这个最出名的骗局发生在2002年。根据报告,200年之内金发会消失,因为形成金发的隐形基因正在消亡。结果是,世界世界卫生组织(WHO)从来没有进行过此项研究。
第十名Nacirema部落。
贺拉斯米勒于1956年发表了一篇人类学论文,按照他的推测,Nacirema人生活在北美洲。米勒描述到,这个部落有许多诡异的的仪式,和一些其他的仪式,实际上这是对美式日常生活的讽刺。Nacirema是将American倒拼而来。
Ⅳ 物理学最大作假丑闻如何震动科学世界
贝尔实验室组建了针对他实验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对舍恩在《科学》、《自然》、《实用物理学》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调查,越来越多的数据问题被发现。在为期3个月的调查中,委员会发现舍恩至少有9篇论文存在数据问题。当委员会要舍恩提供相关物理证据时,他表示自己没留下实验室记录,或说硬盘储存不够,删除了原始数据,另外一些时候,他会以设备在德国,或者设备在运输时被毁等为借口拒绝检查。尽管如此,委员会还是得出了结论,舍恩在被指控的24处地方至少存在16处学术行为不检。
第二天,贝尔实验室解雇了舍恩。舍恩事后承认自己许多论文的数据不正确。他说,作假是为了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但一切都晚了,他带着耻辱回了德国。他在德国的单位———马普研究所也撤销了给他的聘书。康斯坦茨大学则收回了他的博士学位,而各大期刊也将他的论文整批整批地撤销。他的名字在学术界销声匿迹,除了在提及丑闻之时。
责任分析 过度信任招致谎言
学术作假主要在和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生物技术领域发生,比如韩国干细胞生物学家黄禹锡的作假丑闻。相比而言,物理界的学术作假极少,更何况在贝尔实验室这个世界著名的老牌实验室。舍恩的作假不仅成为物理学史上最大的丑闻,其规模也是其他各次学术造假事件所不能比的。
舍恩总是先制造出一个结果,然后通过计算机伪造图表证实这个结果,他甚至都没有费力去为每份论文伪造单独的数据,而是将这些数据“回收再利用”———正是这个做法导致了他的翻船。
权威期刊则三番五次地上了舍恩的当。舍恩将同事们谈论的假想结果拿来,伪造数据证实结果。他的同事面对梦想已久的结果激动万分,给予很高的评价。有了同事的高评价、贝尔实验室的大名以及令人激动的实验结果,各大期刊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表他的论文。《科学》有一次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免去了两位独立同行评论的过程。这一浮躁做法,也对科学的进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除非是极其恶劣的学术作假,一般科学界会进行低调处理。他们会将这些行为看成极为罕见的例子,在内心坚持相信科学开放、正直、严谨的一面。然而过度的信任会导致谎言的出现,即使有怀疑,也没有足够的胆量挑战,这或许是舍恩能够如此猖狂地将世界级权威机构、学术期刊唬得团团转的原因,至少,《塑胶幻想》的作者瑞奇是这么认为的。
瑞奇写道:“在舍恩丑闻上,科学做对了,但并不是它本身,而仅仅是几名科学家做对了。几十家实验室进行复制,无数的怀疑声音出现,但只有几名研究者真正将怀疑心变成喝倒彩的口哨。”
在整个作假过程中,负有责任的不仅只有舍恩。贝尔实验室的负责人一心要把实验室往市场推动,急于渴求轰动性的成果,学术期刊急切鲁莽地接受了他的发现,他的同事毫无怀疑地赞赏了他的成就,还有无数的科学家有怀疑而不敢出声。
瑞奇指出,舍恩的事件显示了科学整体纠错能力的缺陷。舍恩虽然丑闻败露,但直接原因还是因为他犯下愚蠢的错误,在不同的论文中复制了数据,如果他稍微“聪明”一点的话,不知道真相什么时候会被揭露。
科学作假并不是新闻,连现代物理学之父牛顿都遭到历史学家关于他在光学计算中捏造结果的指责。谎言伴随着科学一路走来,这是科学家必须面对的现实。没有质问,科学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Ⅳ 为什么中国的科研界特别是医学界经常出现造假的或者圈钱的
医学研究(包括医学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成果,一般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内外正规的学术期刊上。学术论文包含了某个研究领域当时最新的研究进展,代表着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各个学科与领域探索的最新知识。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学术造假现象。
人们一般说的学术造假,最直接的表现是论文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论文作者主观蓄意为之。学术造假最直接的受害人通常是该领域的其他科研工作者,因为他们在这些造假论文的错误结果或结论基础上开展后续研究,将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这也是为何发现和揭露造假的人往往也是同领域的其他科研工作者。
去年,据媒体报道,美国知名学术出版机构BioMedCentral(BMC)撤销了43篇伪造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其中41篇出自中国作者之手,作者单位涉及38家国内知名医科院校及三甲医院。BMC发现,这些论文“伪造范围从作者推荐朋友使其获得积极的同行评价,发展到精心打造同行评审圈,在这个圈子里,作者相互评审,甚至假冒其他人的名义。”
经过调查分析,43篇伪造论文中有41篇出自我国研究人员,占95.35%。造假论文如此高比例并非第一次,似乎让国际学术界有点见多不怪了。2009年12月26日,国际《晶体学学报》杂志称,他们发现来自中国“井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7年发表于该杂志上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2014年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计算机科学家拉贝发现,在2008年到2013年期间,由一种论文生成软件生成的论文在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有16篇,而在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100多篇,其中大部分论文的作者标注来自中国的学术机构。
其实,也不只是去年,每年多多少少都会披露学术论文造假事件。为何我国学术方面的假论文会有这么多?对此,历来解释有两种。一种是,人的品行不好,朽木不可雕也;另一种是环境和机制使然,即环境决定论。近些年赞同后者的人更多。
国内研究人员的造假原因更具中国特色,即评职称。有了职称,则可以获得晋级、增加工资和奖金,并且能够获得巨额研究经费。当然,论文是评职称的必备条件。比如对医生来讲,并非是以其医疗技术高、治好了多少病人为标准,而是要求其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为标准来评职称和晋升。
Ⅵ 如果可以通过科学手段伪造感觉,怎样证明不是活在虚拟世界
我们都知道,虚拟现实技术近些年可谓是发展非常迅速,以至于各地都能看到许多虚拟现实技术体验馆,而此时一个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曾被提出过的问题再一次被人提及,那就是:世界可能是虚拟的吗?
而理论物理学家詹姆斯·盖茨(Sylvester James Gates)近些年称其研究团队在研究超弦理论公式的时候,这这个公式中发现了可以自动纠错的二进制代码,要知道这种代码现在普遍用于计算机程序中。
同时他强调,这次发现的确实“是”二进制代码,而不是“像”二进制代码,如果再有进一步的发现,就能知道我们所在世界是否为真实的。
Ⅶ 科学造假是属于道德范围吗
科学造假当然属于道德的范围,也是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Ⅷ 科学研究中的数据造假为什么很难被发现
具体我就不说了,你可以去这里看看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8189234&boardid=1
Ⅸ 科技部对于9起论文造假违规,做出了什么处罚决定
科技部对于9起论文造假违规,对相关人员作出了严肃的处罚:
这个科技部对论文造假一共处理了9起,每一起都是有严重的作假情节,如果不给予这种作假行为严厉打击,只会让这种不良风气在社会上流传,并且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最后造成社会学习风气的日益落下。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以后青年一代,最后阻碍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在这个拼人才的世界,任何有损害教育的行为都应该给予严肃的处理,绝对不能让这种不良风池在社会上流行,同时对于论文造假进行违规处理,也有利于震慑一些不法分子,把他们想通过作假获得好处的思想从摇篮上就给予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