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巨匠戴森
❶ 人类制造戴森球有多难,真的有那么遥不可及吗
引言:在人类科学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一些不可思议的模型和装置,就连广为人知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在十五六世纪的时候就已经构造出了飞机模型。上个世纪中期曾有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能够收集太阳能量的装置,但它的可行性似乎非常小。
或许那时候戴森球对于人类来说不再是一个仅存在于理论上的模型,科学家还能够提出更多模型来收集太阳的能量,而且不仅仅可以利用太阳的能量,还可以跨星系进行能量索取。这样的设想固然是美好的,但人类要立足于当下,解决好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否则一切愿望和目标都只是空谈。
❷ 人类能不能制造戴森球,科学家给出的期限是什么
戴森球是什么?人类会制造出来吗?科学家给出时间限制!
当人类第1次跨出地球的大门,就想着如何运用宇宙中的资源,在地球上,各国都时时刻刻在强调资源紧张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人类科技的发展和地球上的能源息息相关,如果地球资源濒临枯竭,那么人类科技也寸步难行。因此科学家们自己的想要利用地球之外的资源,这并不能说明人类是一种贪心的生物,而是在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几百年的时间人类真的有能力维持下去吗?地球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恶化,能源危机或许将会全面爆发,人类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还是未知数。
❸ 科学家划分了三个文明等级,分别是什么等级呢
看过《三体》的朋友,应该对黑暗森林法则有印象,刘慈欣把宇宙比喻成一个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游走在里面的猎人,面对竞争对手,它们会选择将其消灭。文明之间的竞争从来都是火花四溅的,因为双方拥有着完全不同的文明模式。关于宇宙中的文明,科学家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始探讨了。
有的科学家给出了一大堆公式,几十页说明,这些真的能实现吗?恐怕他自己心里都没底。我们对空间的认知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它真的太神秘了,这未免有些让人沮丧。但科学就是这样,在摸索中前进,希望科学家早日破解空间的奥秘。
❹ 科学家曾提出将水星摧毁,用来建造包裹太阳的戴森球,真的可行吗
戴森球,普遍被认为是宇宙二级文明最重要的标志,说白了就是建造一个包裹住整颗恒星的巨大建筑结构,几乎能完全利用恒星产生的所有能量,如果真的有此结构,真的存在戴森球,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科学家想到的第一种直接的设想是发明制作出一个能够将太阳包裹起来的球体,以便吸收太阳的能量。不过这种设想有点异想天开了,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加上太阳的体积大概是地球的130万倍,资源原本就不够用的地球可以说根本不可能制造出这种球体的。
但太阳能源实在是太诱人,直到今日能够被人类利用的也只有其辐射能量的十亿分之一,因此科学家又有了另外的设想,也就是建造足够多的人造卫星,前往太阳周围收集其能量,但是如同前面的设想一样,目前地球的资源还不能支撑起这个计划,所以这个计划再次被粉碎。
❺ 很多科学家说要炸毁水星,那这样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虽然现在人类的科技已经相当发达,但科学家却指出,在宇宙文明的建模中,人们目前的文明指数就连宇宙一级文明都还未达到,而根据科学家的预测,人类想要到达宇宙一级文明,至少还需要花上50至100年的时间。
但是,炸掉水星就能建立“戴森球”,这样真的可行吗?且不说成功与共,人类内心深处的自私和丑陋就已经暴露无遗了,“人类对于没有用的东西就尽可能地想要毁掉,而对于有用的东西则毫无保留地完全榨干”,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我们地球的生态才会被破坏地如此严重。
而退一万步而言,真的要炸掉水星。那么,人类又将使用什么手段在太阳上建立戴森球呢?第一,太阳的表面高达5770K,地球上目前没有一种材质可以抵挡住如此高温。
第二,戴森球的建立是在外太空,机械或者人类都不可能在太空进行如此长时间的工作,而且,一旦失败,损失的成本将是不可挽回的。
❻ 科学家探测外星生命取得了什么进展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希望通过电子信号接收设备获取外星生命发来的哪怕是微弱的声音。而且在太空当中,各种各样的信号——有些类似锤子的敲击声、有些类似电焊机的噪音——也的确在不断激励着科学家。正是这些信号的存在,使得不断有更多更强大的望远镜被制造出来,同时不断促使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茫茫的银河系中,我们是不是孤独的?外星人,或者说得严格一些,外星生命真的存在吗?
这个问题,随着资金、设施的增加,技术的进步和宇航发现的不断拓展,答案已经和我们越来越接近了。研究人员表示,只要再有几年的时间,就有能力探测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之外是否有可能存在的文明。美国加州寻找外星生命体研究所研发部主任肯特。库勒斯表示,可以探测的区域“正在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他自己“不仅仅是激动,更是对此非常推崇”。
十几年以前,寻找外星生命的研究,获得更多的是嘲笑,而不是鼓励。当时美国国会对此表示了高度的疑惑,国家航空航天局也停止了本来规模就不大的研究项目,因此所有关于此类项目的研究全部在由私人机构进行。但是现在,这方面的兴趣再次被广泛激起来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科技的发展。
宇宙学家们正在不断发展围绕其他恒星转动的新的行星——这一发现暗示,在浩瀚的银河系当中,有潜在的庞大数量的类太阳系的小星系存在的可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计划制造两座望远镜,主要的目的就是探测在我们的太阳系之外的类地行星的状况。
科学家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外星生命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技术的飞速进步。电子计算机、接收设备的普及化、高级化,使得人们可以探测和分析同过去相比更加微弱的信号;技术的进步则给了研究人员将研究的领域扩展到无线电信号和可见光之外的其他方面。当前,至少有两架地基望远镜正在制造当中,其用途也是探测外星生命现象。在今年八月份,寻找外星生命体计划的主要负责科学家们将在哈佛大学开会,讨论潜在新计划的前景。
尽管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到现在科学家们还是双手空空。但是,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库勒斯博士表示:“我们已经探测过的银河,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如果打个比方,可能差不多是在数十亿个恒星当中的七八百个吧。如果我们能够像计算机业的摩尔定律那样发展,50年之内我们就能够探测到远远超过今天的数量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空间科学实验室研究员,同时也是宇宙学家兼寻找外星生命体计划先驱之一的丹。沃希莫介绍说,1960年美国宇宙学家弗兰克。德雷克率先开始接收来自太空的信号时,他只能接收一个频率;在上个世纪70年代,新型的接收机可以同时探测100个频率;现在,宇宙学家们可以同时接收1.68亿个频率,而且还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
这一领域现在也在竖立新的“样板”。在积累了最近10年来在宇航学和宇宙学的主要问题和所需的试验之后,一个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专家组经过调查认为,寻找外星生命体研究所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正在兴建的一座望远镜是值得鼓励的项目。尽管在此前,这个专家组也曾经对寻找外星生命体研究所的工程加以肯定,但是这份2001年的文件,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认可私营的非盈利性该类项目。
此外,在1993年受到国会的影响而中止了自己的寻找计划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将寻找外星生命体研究所的一位科学家召入了自己的空间生物研究所。库勒斯博士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寻找外星生命体在国家航空航天局几乎成为了污辱性的词语;但是现在,该项目的研究员可以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为自己的项目竞争资金。当前在建造项目清单上面的高位的,是“阿伦望远镜阵列”。
这是一种新型的射电望远镜,将坐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特。克里克天文台,占地面积1公顷。在天线覆盖的范围之内,科学家可以通过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接收来自太空里面的恒星、星系和星云等天体的信号,同时也可以追踪暗物质或是其他物质。今年3月,前微软执行官保罗-阿伦宣布捐款1350万美元,资助望远镜阵列项目。保罗-阿伦基金会现在已经给付了1150万美元,帮助建设前32部天线,估计在今年年底将正式开始投入运转。
不断建造射电望远镜,原因在于美国目前正在积极同全球竞争,打算建造覆盖205英亩(83公顷)的庞大射电望远镜阵列,并且期待选好地址之后,在2020年投入使用。其中,阿伦望远镜阵列的建设,就是将工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库勒斯博士指出,当前研究项目的目标,使得基于无线电技术的寻找生命工程有能力同时在多种模式下寻找信号——包括很复杂的信号,比如手机发射的信号。
如果说无线电信号是寻找银河当中其他文明的主要手段,那么研究人员还在扩展各种形式的光信号,作为交流沟通、联系所使用的媒介。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保罗-赫洛维茨表示,激光的发明增加了一种可能,那就是通过10亿分之一秒激发具有强大能量的激光,将之通过望远镜反向射出。赫洛维茨介绍说,这种激光的亮度是太阳光的5000倍,和星光衰弱的几率差不多,因此“只要能够看到星星,你就可以看到光束”。
到目前为止,赫洛维茨和他在哈佛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已经对15000颗星进行了观测,没有任何的结果。但是他们没有灰心,并且正在兴建一座72英寸(1.8米)的望远镜,这样可以同时观测更大的面积。根据他们的计划,这座加州行星团体捐资35万美元兴建的望远镜,可望在年内投入运转。
同时,其他的研究机构,如加州的里克天文台等,也在筹措更加精炼的项目。其中的重点之一就是红外线,也就是通过电磁波谱观测,位于可见光范围以外的光波。关于对红外线的研究,最早提出的是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的弗里曼。戴森。早在1959年,他就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高级的外星文明会建造轨道聚居区和太阳能发电站,并使得星球外表笼罩在一个“壳”里。这种“戴森球体”会放射出大量的红外辐射,成为其不同寻常的标识。
在当时看来,这种理论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很快,宇宙学家们发现,类似太阳的恒星——特别是那些外围有沙尘或是气体的——会发散出过多的红外射线,同此前谈到的“戴森球体”很相似的。
沃希莫博士和同事查尔斯。康洛伊对一些衰老的星体进行了红外辐射探测,这些星体已经进入了暮年,不会拥有行星环等。同以前的观测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主要从地基和空间红外望远镜收集数据。他们完成了对32颗可能拥有“戴森球体”星体的观测,结果在波多黎各的天文台证明,其中的20颗没有特殊的无线电放射和光脉冲,通过普通的光学观测,有25颗没有特殊之处。
其他的科学家们正在打算寻找红外激光脉冲。他们认为,寻找这种红外激光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因为通常会阻挡可见光的宇宙粉尘无法阻挡这种脉冲。拓展覆盖更广泛的波长和更多的传输方式是投资到了正确的方向;但是仅仅将研究限制在一种交流通讯方式或是一种战略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沃希莫表示:“认为我们确切知道ET(外星人)在做什么,这本身就是愚蠢的。”
美国前国家航空太空总署研究所所长罗勃?杰斯特诺博士于1985年接受访问时说“地球在宇宙当中,没有存在特别的特质,宇宙有一百亿个银河,我们人类所处的银河是由三千亿至五千亿个恒星所组成,我们不能断言说,有人类住的星球就仅是太阳系。”他相信飞碟是存在的。近年美国天文学者德雷克研究出‘德雷克方程式’,估算本银河系内,应有十万到一百万个智慧文明的星球存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外太空生物学家沙冈博士估算,银河系应有一百万个类似地球文明的星球。可知宇宙应有高智慧的外星人存在于其它星球,其中有些外星人的智慧、文明史长于我们,科技超越我们。对今天的天文学家来说,寻找外星人,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而已,而是一项付诸实践的行动。送出带有信息的星际探测器1972年发射的先锋10号及1973年的先锋11号,各载有一块铝板,板上画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以及标明地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图,好让那些想和地球联系的外星人可以按图找来。这是人类首次发射太空船离开太阳系。
1977年航海家1号及2号各载有一卷录制地球生活的录影带,和一张铜质密纹唱片,录有地球上发出的各种特别声音。‘地球呼叫宇宙,听到请回答’1974年位于波多黎各的阿瑞西博(Arecibo)无线电望远镜,向M13星团﹝一个由重力连接30万颗恒星的星团)发射载有地球讯息以氢原子频率的无线电波,这个讯息还在向星团航行,而且要在24000年后才能到达。收听外星人的信息1992年美国太空总署推行一项计划,利用两个精确的频率,搜寻1000个类似太阳的恒星,并且在数百万个频率上,大规模扫描天空,寻找可能由遥远的文明世界所发出的人为讯号。
茫茫宇宙,浩瀚星空,外星人是否存在?他们到底在哪里?希望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在不远的将来,能给人类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❼ 传说中的戴森球,为何科学家们说很难制造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每个人也都是自私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源源不断的向地球索取,地球的资源也在人类的活动上接近枯竭,那么在地球资源枯竭之后,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5
其次如果想要建造戴森球就意味着需要有更多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出现。太阳的体积如此之大,我们去哪里找这些材料把太阳限制起来呢?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把太阳限制起来之后,确定不会影响其他行星之间的运行吗?或许会造成整个太阳系运行的紊乱
❽ 戴森球是什么人类发现戴森球了吗它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群科学家在不安地盯着屏幕上所展示的星图,一颗不显眼的恒星被标注了大大的红圈……
席间的项目负责人问:“你们确定吗?”
每个科学家的脸上的表情都很复杂,大家肯定地点点头继之而来的又是难以打破的沉默……
1400光年,看似隔绝了我们与这种可怕的先进文明。但极有可能,在某一天的早上,当我们醒来时,他们的飞船成群结队的突然出现在我们的城市里,并且就在我们的家门口的树梢上。他们在对我们进行了过场似的研究后,急匆匆的,带着从地球掠夺过来的材料,飞向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并在建造太阳周围开始建造起能夺走太阳全部能量的戴森球……
希望这一切都停留在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我们否认的东西,并不表明它就一定不会存在,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认清地球上人类间的纷争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是时候该把所有的精力和智慧都投向宇宙,探索我们不知道的,和我们想知道的……
我们情愿“戴森球”只是存在于遥远的宇宙深处的一个推论,也希望“塔比星”从来没有被我们发现过~但即使这样,宇宙中真正属于我们的空间和时间,已经被压迫得所剩无几了……
❾ 科学家提出能够收集太阳能量的装置戴森球,真的存在吗
关于“戴森球”这个词,早在1960年就被弗里曼·戴森提出,所谓的“戴森球”是指,当生物的文明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它们会在一些星球上建筑一层厚厚的可以包裹住星体的人造天体,这种人造天体的外形或许是和一个鸡蛋壳相似,但它的主要目的还是用于对这颗星球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戴森球”的这个想法是从何而来的,或许很多人会感到疑惑。为何首先是一个包裹着星球的球体出现,而能源的开采目标为何又是星球本身而不是其他,这都是人们所好奇的问题。
有科学家提出,人类将会在未来一百年内实现“戴森球”在恒星的搭建计划,不过,就目前为止,这种想法仍然只是停止在人们的想象当中,要实现它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❿ 科学家为探测外星生命做出了什么努力
这个问题,随着资金、设施的增加,技术的进步和宇航发现的不断拓展,答案已经和我们越来越接近了。研究人员表示,只要再有几年的时间,就有能力探测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之外是否有可能存在的文明。美国加州寻找外星生命体研究所研发部主任肯特。库勒斯表示,可以探测的区域“正在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他自己“不仅仅是激动,更是对此非常推崇”。
十几年以前,寻找外星生命的研究,获得更多的是嘲笑,而不是鼓励。当时美国国会对此表示了高度的疑惑,国家航空航天局也停止了本来规模就不大的研究项目,因此所有关于此类项目的研究全部在由私人机构进行。但是现在,这方面的兴趣再次被广泛激起来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科技的发展。
宇宙学家们正在不断发展围绕其他恒星转动的新的行星——这一发现暗示,在浩瀚的银河系当中,有潜在的庞大数量的类太阳系的小星系存在的可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计划制造两座望远镜,主要的目的就是探测在我们的太阳系之外的类地行星的状况。
科学家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外星生命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技术的飞速进步。电子计算机、接收设备的普及化、高级化,使得人们可以探测和分析同过去相比更加微弱的信号;技术的进步则给了研究人员将研究的领域扩展到无线电信号和可见光之外的其他方面。当前,至少有两架地基望远镜正在制造当中,其用途也是探测外星生命现象。在今年八月份,寻找外星生命体计划的主要负责科学家们将在哈佛大学开会,讨论潜在新计划的前景。
尽管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到现在科学家们还是双手空空。但是,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库勒斯博士表示:“我们已经探测过的银河,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如果打个比方,可能差不多是在数十亿个恒星当中的七八百个吧。如果我们能够像计算机业的摩尔定律那样发展,50年之内我们就能够探测到远远超过今天的数量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空间科学实验室研究员,同时也是宇宙学家兼寻找外星生命体计划先驱之一的丹。沃希莫介绍说,1960年美国宇宙学家弗兰克。德雷克率先开始接收来自太空的信号时,他只能接收一个频率;在上个世纪70年代,新型的接收机可以同时探测100个频率;现在,宇宙学家们可以同时接收1.68亿个频率,而且还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
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这一领域现在也在竖立新的“样板”。在积累了最近10年来在宇航学和宇宙学的主要问题和所需的试验之后,一个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专家组经过调查认为,寻找外星生命体研究所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正在兴建的一座望远镜是值得鼓励的项目。尽管在此前,这个专家组也曾经对寻找外星生命体研究所的工程加以肯定,但是这份2001年的文件,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认可私营的非盈利性该类项目。
此外,在1993年受到国会的影响而中止了自己的寻找计划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将寻找外星生命体研究所的一位科学家召入了自己的空间生物研究所。库勒斯博士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寻找外星生命体在国家航空航天局几乎成为了污辱性的词语;但是现在,该项目的研究员可以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为自己的项目竞争资金。当前在建造项目清单上面的高位的,是“阿伦望远镜阵列”。
这是一种新型的射电望远镜,将坐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特。克里克天文台,占地面积1公顷。在天线覆盖的范围之内,科学家可以通过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接收来自太空里面的恒星、星系和星云等天体的信号,同时也可以追踪暗物质或是其他物质。今年3月,前微软执行官保罗-阿伦宣布捐款1350万美元,资助望远镜阵列项目。保罗-阿伦基金会现在已经给付了1150万美元,帮助建设前32部天线,估计在今年年底将正式开始投入运转。
不断建造射电望远镜,原因在于美国目前正在积极同全球竞争,打算建造覆盖205英亩(83公顷)的庞大射电望远镜阵列,并且期待选好地址之后,在2020年投入使用。其中,阿伦望远镜阵列的建设,就是将工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库勒斯博士指出,当前研究项目的目标,使得基于无线电技术的寻找生命工程有能力同时在多种模式下寻找信号——包括很复杂的信号,比如手机发射的信号。
早期宇宙星云的构成,艺术想象图
如果说无线电信号是寻找银河当中其他文明的主要手段,那么研究人员还在扩展各种形式的光信号,作为交流沟通、联系所使用的媒介。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保罗-赫洛维茨表示,激光的发明增加了一种可能,那就是通过10亿分之一秒激发具有强大能量的激光,将之通过望远镜反向射出。赫洛维茨介绍说,这种激光的亮度是太阳光的5000倍,和星光衰弱的几率差不多,因此“只要能够看到星星,你就可以看到光束”。
到目前为止,赫洛维茨和他在哈佛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已经对15000颗星进行了观测,没有任何的结果。但是他们没有灰心,并且正在兴建一座72英寸(1.8米)的望远镜,这样可以同时观测更大的面积。根据他们的计划,这座加州行星团体捐资35万美元兴建的望远镜,可望在年内投入运转。
同时,其他的研究机构,如加州的里克天文台等,也在筹措更加精炼的项目。其中的重点之一就是红外线,也就是通过电磁波谱观测,位于可见光范围以外的光波。关于对红外线的研究,最早提出的是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的弗里曼。戴森。早在1959年,他就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高级的外星文明会建造轨道聚居区和太阳能发电站,并使得星球外表笼罩在一个“壳”里。这种“戴森球体”会放射出大量的红外辐射,成为其不同寻常的标识。
宇宙终结的艺术想象图照射出文明
在当时看来,这种理论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很快,宇宙学家们发现,类似太阳的恒星——特别是那些外围有沙尘或是气体的——会发散出过多的红外射线,同此前谈到的“戴森球体”很相似的。
沃希莫博士和同事查尔斯。康洛伊对一些衰老的星体进行了红外辐射探测,这些星体已经进入了暮年,不会拥有行星环等。同以前的观测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主要从地基和空间红外望远镜收集数据。他们完成了对32颗可能拥有“戴森球体”星体的观测,结果在波多黎各的天文台证明,其中的20颗没有特殊的无线电放射和光脉冲,通过普通的光学观测,有25颗没有特殊之处。
其他的科学家们正在打算寻找红外激光脉冲。他们认为,寻找这种红外激光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因为通常会阻挡可见光的宇宙粉尘无法阻挡这种脉冲。拓展覆盖更广泛的波长和更多的传输方式是投资到了正确的方向;但是仅仅将研究限制在一种交流通讯方式或是一种战略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沃希莫表示:“认为我们确切知道ET(外星人)在做什么,这本身就是愚蠢的。”
探索宇宙中的外星文明
美国前国家航空太空总署研究所所长罗勃?杰斯特诺博士于1985年接受访问时说“地球在宇宙当中,没有存在特别的特质,宇宙有一百亿个银河,我们人类所处的银河是由三千亿至五千亿个恒星所组成,我们不能断言说,有人类住的星球就仅是太阳系。”他相信飞碟是存在的。近年美国天文学者德雷克研究出‘德雷克方程式’,估算本银河系内,应有十万到一百万个智慧文明的星球存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外太空生物学家沙冈博士估算,银河系应有一百万个类似地球文明的星球。可知宇宙应有高智慧的外星人存在于其它星球,其中有些外星人的智慧、文明史长于我们,科技超越我们。对今天的天文学家来说,寻找外星人,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而已,而是一项付诸实践的行动。送出带有信息的星际探测器1972年发射的先锋10号及1973年的先锋11号,各载有一块铝板,板上画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以及标明地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图,好让那些想和地球联系的外星人可以按图找来。这是人类首次发射太空船离开太阳系。
1977年航海家1号及2号各载有一卷录制地球生活的录影带,和一张铜质密纹唱片,录有地球上发出的各种特别声音。‘地球呼叫宇宙,听到请回答’1974年位于波多黎各的阿瑞西博(Arecibo)无线电望远镜,向M13星团﹝一个由重力连接30万颗恒星的星团)发射载有地球讯息以氢原子频率的无线电波,这个讯息还在向星团航行,而且要在24000年后才能到达。收听外星人的信息1992年美国太空总署推行一项计划,利用两个精确的频率,搜寻1000个类似太阳的恒星,并且在数百万个频率上,大规模扫描天空,寻找可能由遥远的文明世界所发出的人为讯号。
茫茫宇宙,浩瀚星空,外星人是否存在?他们到底在哪里?希望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在不远的将来,能给人类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只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