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科学论断

科学论断

发布时间: 2021-03-15 11:34:48

A. 怎样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从内涵、意义两方面把握:
一、内涵
①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外,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问题。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①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②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井钓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B. 怎样准确把握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根本制度: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根本目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创造比资本主义更为发达的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建立仅有制的经济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包括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仅有制必然地要求实现共同富裕。

C.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是什么如何理解

马克思主义对人哲学上的理解为:人的内在生命物质本体与特定的大脑意识本体构成整体的自然人。自然人通过劳动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形成系统的外在矛盾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论是自然还是社会人其总体的都是通过人的内、外矛盾关系形成自我解放的主体矛盾关系。人的自然本质是动物的进化产物,人超越自然的创造是人本身。人性就此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阐述:

1、自觉是人的基本属性,其贯穿内外矛盾。人是自觉必然的主体。人的一切行为即为有意识认识、解放自我的存在。意识的基本属性就是自觉的属性,人性的根本内容就是自觉。

2、实践是自觉的。人产生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自然及社会关系的存在。以实践发现自觉的认识,以实践解放自我的创造。创造自我的实践是解放的基本路径。

3、解放自我的主体。以实践的劳动创造人类自我存在,形成自我存在的发展。人自然的受外在物质世界的约束,人类的产生是对于自然的解放,获得对于自然的相对自由。

新生个人都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在新的实践中发展自我必然与旧世界产生矛盾,人类通过扩展实践范畴,创造新型实践工具来解放人的内、外矛盾。

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自我实践能力才可以发展自我的存在。人的基本创造力即生产力是人类发现、创新具体自然及社会矛盾的总体总体。生产力具体表现为劳动力。

(3)科学论断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的就是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而不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或某种社会关系的重复。这就要求我们用系统的、全面的方法从总体上,从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人的本质。

D.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什么科学论断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在中共十三大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 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E.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从时间上说,从我国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个阶段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尚示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也是这个科学论断的含义。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和《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的十三大报告。

F.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 一科学论断。

首先,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 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 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相 互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 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 素之中。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 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 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 科学技术的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 其次,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 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不同时代,生 产力的发展有不同的突破口或生长 点。在近代,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直接 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纺织业、冶炼业 的变革,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作机成为 近代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随着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经济资源,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形成一个新 的产业———信息产业,而且也成为 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突破口或生 长点。 再次,当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 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如果说在蒸 汽机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 生的是“加数效应”,电气化时代,科 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是“乘 数效应”,那么,在信息时代,科学 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就是“幂 数效应”。

G. 唯心主义的科学论断是什么急!!!

)历史根源: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发达,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也就是生产力水平不高,科学不发达,人民生活比较困苦,就比较容易相信精神的力量,或者说从内心希望精神是第一性的。 (2)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中,唯心主义符合反动阶级(剥削阶级)的需要,他们需要用这种思想去控制人民的思想,往往夸大精神的作用,以达到统治的目的。所以剥削阶级会用此方式维护自己的统治。 (3)认识根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片面夸大认识过程中的感觉、经验因素,把它们看成不依赖于物质的,第一性的,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认识过程中的概念、理性因素,则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H.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涵义包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 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3)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 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 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 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以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满意请采纳

I.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J. 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本质的科学论断

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本质的科学论断?应该好好的学习科学发展观的。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