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周易的科学

周易的科学

发布时间: 2021-03-15 11:21:48

1. 周易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呢

上期讲到变易,简易,不易,这三个原则,明白这三个原则之后,还有三个法则要清楚,这三个法则就是《周易》的内涵:象、数、理。这些基本的东西一定要记住,才能够说研究《周易》,要不然连这些最基本的都不知道就出去大放厥词说研究《周易》,或者招摇撞骗会被人耻笑的,现在我们来解释这三个字。

六十四卦

如果人的智慧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明白每个现象,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到了一定时候就一定会变,为什么变,变成什么样子,有它的道理,做到这一步也就万事通达了。不过学易最好只学一半,什么都算尽了还有什么意思呢?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啊。所以大家尽可以共同研究易学,以求真正通了这本书,哪怕只是半通呢。我倒真希望有哪位真通了的人给我们带带路,原则和法则到这里结束,下期我们来研究八卦!

2. 易经有什么科学原理吗

易经其中一部分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是先人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年代久远,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需要辩证的去对待。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其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

(2)周易的科学扩展阅读:

一、《易经》与《周易》

1、很多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如《周礼‧春官‧大卜》所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2、按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二、《易经》的历史地位

1、《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2、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3、《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3. 易经有科学根据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究竟什么是科学。这里,不妨先看两个假设。
其一,假设科学被定义为近几百年来,甚至是近百年来源于西方,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出自《辞海》),那么,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易学根本就不是“科学”。因为易学的起源与发展要比西方现代科学早得多,所以,如果拿西方传入中国的科学概念来定义科学的话,那么易学它的确不能被定义为科学。并且,两者不仅起源时间不一样、萌发地点不一样,而且发展路径、思维方式都迥然不同,差之千里。
其二,假设科学被定义为经过实践检验,人类认识宇宙万物规律的观点与方法,那么我的看法是,易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迄今为止超出一般认识水平的尖端科学,是科学中的科学。它独有的宇宙观与方法论在指导人类认识创新上,具有超出想象的作用。
所以说,在我们讨论某一项事物是不是科学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先明确可续的概念是什么,只有先明确了一个统一的科学概念的标准,这样再来判断事物是不是科学才有意义。
我想,这个说法会有很多朋友并不同意,正可谓“道之不存久矣”!学院派注重义理考据,江湖派看中的是相术占卜,不管是哪一种,不管是高深艰涩,还是神秘难测,都不是“易”真正的面目,更不是“易”的价值所在。
另外,社会上也有很多人都认为“易经”是迷信学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这种说法是对博大精深的“易文化”最大的误解。且不说很多国人都存在这样误解,我们先看看外国人怎么利用《易经》的,
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借助易经八卦发现了与二进制的联系,后来发名了二进制;
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玻尔借助易经太极图发现了波粒二象性原理。同时呢,《易经》也被列入国学经典“四书五经”里。说到这里,这个疑惑,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说完这些之后,你会发现,之所以大家会对易经有很强烈的疑惑和质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家对它的不了解,因为不了解、不深究,所会产生质疑。所以在这里我再次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白话易经这个课程走进易经,了解易经,多学习易经,这样才能感受到我们这个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

4. 易经为什么是科学.

《易经》本来就是一本集古人的智慧和哲学思维为一体的著作,很难定性它是科学的或者哲学的?它用符号的方式来反映了先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独到理解,但是现在的新科技又发现很多与周易理论相通之处,周易因此变的更加神秘了。现代人对于周易的研究和理解本来就处于比较浅层次的,因此随意定性它说它是迷信,就大为不妥了。
<易经>反映了古人的哲学思维观念,它是古人探讨人与世界关系的一本书籍。所以,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来说,它是一门科学,包括今天我们中国人的思维里基本上还是如它的世界观的方法论。如果从鬼神的角度来看待它,那它只能沦落为一种迷信。
总之,它是古人探讨人与世界关系的一本书籍,由于古人科技上不如现代,考虑到当时普遍认同的鬼神思想,这书难免杂有迷信色彩,但客观的人,它的伟大还是在于它的思维和理念。
中国学术界对于《易经》有两个派别,一个叫做“易理”派,一个叫做“数术”派
“易理”派就是研究理论的,“数术”派就是研究实际操作,也就是俗称的算命,两派一直势不两立。

5. 周易是迷信还是科学

《周易》科学吗?看了下文你就懂得。

《西方哲学史》里面,罗素有这样一个定义:一切可以解释的事情是科学,一切不可以解释的事情是神学,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哲学。所以从罗素的角度看,科学≠哲学≠神学。

《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国第一本哲学书。无论是后来的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其思想都起源于《易经》。《易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明了世间万物的道理和自然的规律是相同的。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某些理论已经被科学证伪,那么我们可以说它是错的。然而这样的错误理论其实很有限。科学理论并不比科学之外的理论更正确,只是更可靠,而科学之外的理论也不一定是错的。所以《易经》千百年来对人类存在的积极影响远大于我们的争论,它到底科学不科学的问题。

6. 周易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易经》被中国古人尊为群经之首,是古今中外的科学理论完善自己的根基,远比科学高明的怎能在科学里找到依据呢?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科学如何造就君子识别小人呢?潜龙在渊让科学如何揭示呢?天地阴阳包含易与不易,包含变与不变的法则。科学会如此简明地描述么?造就万物的乾天如此伟大,被造就的坤地如此多彩!而这会让科学家莫名其妙。科学也许就是乾天的一个产品呢,怎么会在科学里被证实呢?科学只描述了一种让人容易接受与理解的局部世界,而不是整个世界。有可信之处但决不可全信,更不能迷信科学里幼稚的理论。

7. 周易是科学吗

科学是一个体系,基本标志:同样条件下可重复、预测结果可验证、可以通过实际观测内来证伪。周易及容其衍生出来的应用,都不具备以上基本特征,所以说不属于科学。但是周易的价值不能抹煞,从人类社会进步角度讲,她是比科学更为伟大的自然哲学、哲学,甚至是中国人以及东亚人思维体系的基础。

其中风水学说现代科学认为具有很高的经验性价值,与磁场以及众多天文、地理因素相关。

8. 周易与科学的关系

4月26日 09:55

《周易》本来是一部上古筮占记录的汇编。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周易》或《易经》由六十四卦和不到五千字的卦辞和爻词组成,它的最初的功能就是用来占卦。后来引入了哲学领域,与科学似乎不沾边。因此,可以说《周易》本来是不讲科学的,当然这并不否定《周易》本身包含了科学的因素。
(一)《周易》与数学
《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联系的主要纽带就是它独特的卦画符号系统。这一点同它的筮占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两个地方后来常常作为数理问题来讨论,一个是所谓的“大衍之数”,另一个是所谓的“河图”和“洛书”。
由此看来,《周易》与数学的关系,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后人在注解《周易》的过程中将古代的数学成就附会到《周易》上的一个结果。我们很难断定,《周易》本身就有这些数学理论。比如“大衍之数”,本来就是出自战国时期的《易传》,在此以前的占筮是否运用这一套程序还找不到文字根据;即使是“古已有之”,也只能反映《周易》在殷周时代就得到了当时的数学成就的支持。至于“河图”、“洛书”就更是如此。
(二)《周易》与天文历法
《周易》与天文历法结合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汉代发明的“卦气说”、“爻辰说”和“纳甲说”。这些学说在汉代都属于“今文经学”的范围。卦气说在汉代易学中影响最大。它是将卦画(卦)同二十四节气(气)以及方位相结合的产物,易学家孟喜和京房对它的贡献最大。其实,无论是卦气说、爻辰说还是纳甲说,这些理论在《周易》本文中都找不到根据。除了《周易》上的二十四卦外,其他如季节、方位、节气、日数、十二生肖、乐律、八宫等,都是汉代当时发明的或者已经发明的知识,因此,这可以看成是汉代一次知识的大综合,而这些综合又是围绕《周易》这一部儒家经典展开的。它们越来越烦琐,越来越神秘,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变成了神学的婢女。
(三)《周易》与中医学
《周易》与中医事实上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上古时代医巫不分,巫既占筮祈祷,又采药治病。我们讲《周易》与中医的关系,只能在中医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之后,即从秦汉时代起作为中医的基本理论支柱的《黄帝内经》成书之后。如果认为《周易》与中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的话,这种情况至少在唐朝才成为可能。唐代名医孙思邈有“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论断,他说:欲为太医,“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医易的结合是中医在已经建立了自身的体系的基础上,将已有的概念、理论同《周易》特别是《易传》的有关思想相调和、相比附的结晶。
《周易》的符号系统包含了较科学的宇宙观。这个科学的宇宙观就是它的阴阳观念。《周易》的方法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个方法论就是取类比象。正因为《周易》能够发挥宇宙代数的“空套子”作用,将任何事物都可以“套进去”,才使得它于中国古代的各门学科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也正因为此,现代的一些易学研究也常常被“套”进去了。
作为中国文化智慧的象征,《周易》的价值是不朽的。它的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思维视角,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应该能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思维和方法论的启示,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现代易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周易》价值的现代转换。但这种转换需要的是创造而不是牵强附会。只有这样,周易这一古老的中华智慧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