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基本步骤
『壹』 课题调研的基本程序
课题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和课题总结。
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
认真搜集资料。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进行资料收集;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广泛搜集资料;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基础材料和原始数据;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制订调查计划。通过调查手段搜集资料,必须搞好调查计划设计。设计调查计划内容包括明确调查题目、阐明调查目的、选定调查单位、规定调查规模、研究调查对象、说明调查方法、编写调查提纲、拟定调查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等。
(1)课题研究基本步骤扩展阅读
调研报告的核心为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钻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贰』 课题的研究步骤是什么
1、准备阶段(2001、10——2001、12)
市成立课题研究组织;
聘请课题研究顾问;
召开承担课题研究的党校负责人会议;
召开全市信息技术教育实验课题工作会;
培训实验学校与课题组成员;
各分课题学校:
确定实验人员,成立课题研究组织;制定实验方案;
调查师生信息素养现状;
收集实验的相关素材;
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相关教师学习讨论,进行校长培训。
2、实施阶段(2002、元——2003、6)
围绕“更新观念年”进一步营造浓厚风气,以全新的理念从事实验工作;
定期对各分课题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举办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工作研讨会和交流会;
开展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相关活动和竞赛;
举办阶段成果汇报展示会;
加强分课题实验校际协作,支持协作组活动,形成校际联动、互动的格局;
开辟信息技术教育实验论坛专题网站。
各分课题学校根据各自实验课题拟定实施计划(详见分课题实验方案)
3、总结阶段(2003、6——2003、10)
对各分课题组与实验效果进行检测;撰写实验总报告;
汇编各分课题优秀论文;汇总各分课题优秀课例和典型个案;汇总优秀课件、学件和电子教材;召开总结表彰会等。
『叁』 研究课题实施步骤是什么
一、选题
二、搜集资料。
第一 充分利用图书、报刊、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尽量多有用的理论文献资料。
图书、报刊、计算机网络是获得有用的理论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是撰写教研论文的基础和前提。它可以及时掌握最新教研动态和相关资料,可以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找到理论依据,以及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同行对某一课题的进展和具体做法,也可以及时和别人进行交流、研究、创新,从而使自己的研究上一个新的台阶。只有占有尽量多的选题资料,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写出有创意的教研论文。
第二 通过调查、观察、实验实践等方式,是获得自己所选课题第一手资料的最佳途径,也是搜集资料的关键环节。
当大量占有理论资料后,根据课题特点、任务和研究对象,确定起主导作用的某一种研究方法,再配合运用其它的方法进行研究,搜集强有力的论据,才能撰写出富有新意的论文。
三 论文撰写
通过认真研究实验,取得了必要的实验数据后,就进入了紧张的论文撰写工作。论文的撰写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从论点的提出、实验过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论据的佐证都必须进行缜密的推论,不可语无伦次,要主次分明,旗帜鲜明。
『肆』 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
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
1)发现问题。
记得国外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想要将课题研究做好,选题是关键。
与教师平时的积累离不开,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一定要多发现,多反思。
2)制定研究方法。
问题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新一轮的关键所在,教师做小课题研究要充分谦虚的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在其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3)按照方法解决问题。
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确定后,就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教师所针对的对象可能存在很多个体,研究方法不见得适用于每个个体,所以教师要在反复试验后才能找到做适合的研究方法。
4)总结研究过程。
对小课题结果的总结形式没有大课题那样严格的要求,小课题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说白了就是将研究的实践过程转化为理论文字形式。
5)实践运用。
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4)课题研究基本步骤扩展阅读
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
(一)搜集资料。
1.认真搜集资料。
一是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进行资料收集;
二是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
三是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广泛搜集资料;
四是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基础材料和原始数据;五是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2.制订调查计划。通过调查手段搜集资料,必须搞好调查计划设计。
设计调查计划内容包括明确调查题目、阐明调查目的、选定调查单位、规定调查规模、研究调查对象、说明调查方法、编写调查提纲、拟定调查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等。
『伍』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资料收集法、学生带动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陆』 写课题的基本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要突出呈现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研究综述。包含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进展,切忌 “标签式的理论依据”,不要 “佐证性的罗列”,只要引用影响自己的相关文献,阐述清楚研究思路的形成线索,并揭示出本研究相对于已有研究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新切口。
三、操作定义。即概念界定,是针对本课题核心概念清晰、到位的解释。切忌 “辞源式的明知故问的咬文嚼字”,不要东施效颦地套用专业话语,而要直白通俗地厘清概念要素及其联系。
四、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目的要“实在”,不唱“高调”;研究目的要集中,不宜过多过滥,一般不超过三个“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是否有新意是课题能否立项的关键,研究者最好能架构出研究的基本框架(包括研究对象、路径、载体等)。
五、研究方法。包含研究思路或技术路线、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尽量避免“简单的雷同的形式性说明”,如“本课题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叙事等研究方法”。
六、研究步骤。一般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包括组建课题组、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制定研究方案、编制调查问卷等;二是实施阶段,又可分为初步实施、小结检测、深入实施三个阶段;三是总结阶段,包括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题报告等。
七、研究条件分析。除交代课题组成员的学术背景(如职称、参加课题研究的经历和取得的成果)、专家引领、经费支撑外,可重点介绍自己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