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学城
A. 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11-08在海淀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周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周骐
成立时间:2001-11-08
注册资本:128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000003383880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号大恒科技大厦北座4层
B. 中关村科学城的介绍
中关村科学城区域是指“东至原八达岭高速和新街口外大街,北至北五专环及小营属西路以南,西至西三环、苏州街和万泉河快速路,南至西北二环、西外大街和紫竹园路,以及沿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轴线形成的辐射区域”,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 科学城占地三百三十多公顷,是一个知识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培育基地和高新技术信息交流中心。
C.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创新平台
联席会议办公室是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审批联席会议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具体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统筹工作。
科技金融工作组负责协调金融机构开展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吸引聚集金融服务资源等工作。
人才工作组主要负责搭建吸引和聚集高端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团队和科研机构,推动建立有利于创新工作的学术环境和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新技术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组负责推动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
政策先行先试工作组负责研究制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有关单位股权激励试点方案审批实施细则,加快推进股权激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研经费改革、税收政策、工商管理改革、社会组织改革、知识产权与标准、商标品牌试点等工作。
规划建设工作组按照土地集约利用原则,负责推进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规划,协调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选址、规划建设等方面审批工作,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中关村科学城工作组负责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凡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围绕项目确定、资金支持、选址和产业布局等重大问题,都通过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审批联席会议由专家组成员评定。围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基建项目、科技金融扶持、高端人才引进、股权激励试点方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审批,由各工作组联合推进,并行审批,共同研究决策。各工作组通过联席会议为申报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的“一条龙”服务。
中关村创新平台受理大厅已正式启用,设立6大类受理窗口,包括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审批、科技金融、人才、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政策先行先试和规划建设等。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受理窗口主要受理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材料,并接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相关工作的咨询,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和政策宣传工作。在受理方面设两类窗口:一类是负责受理各区县、园区管委会统一收集申报企业材料窗口;另一类是负责受理海淀园内注册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材料窗口。
D. 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地址
海淀区政府机构联络方式由海淀区对外联系办为您解答:
中关村科学城管版委会
联系电话权:010-88499599
机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路6号海淀招商大厦
办公时间:09:00-12:00
14:00-18:00
E. 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规划
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目标,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科技与金融融合、科技与文化融合,力争用5-10年时间,把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为世界高端科技人才聚集、企业研发总部云集、高技术服务业发达、科技创新创业和国际科技交流活跃的现代科学新城,巩固提升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龙头地位。到2015年,中关村科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五至七年内,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科学城,将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信息网络发达、具有现代气息的智能化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F. 中关村科学城的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只是坟茔、农田和荒野。1953年,随着中科院研究所的进驻,“中关村”开始闻名于世。之后,一座座科研大楼在这里出现;一个个研究所在这里安家落户;国家领导人频繁到来视察工作;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院士专家在这里工作和居住。
早在2001年,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就决定加快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在高校、企业、政府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抛开土地归属和局部利益的纠葛,从社区环境和功能完善的角度整体设计、合力推进。
2010年9月2日上午,国家首个产业集群基地-中关村科学城首批规划项目正式启动。
紧接着,2010年9月8日,北京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等事项,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的若干意见》,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2011年10月,《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发布
这一系列的举措标志着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已经全面提速。
中关村科学城是指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周边区域,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
G. 中关村1号租赁是不是在中关村科技园
您好,中关村壹号租赁是在中关村科学城,并不在中关村科技园,这可是两个不一样的地方,大家一定要看清楚,可以通过地图导航来找到目的地,并且中关村壹号有着很大的LOGO,不难被找到。中关村壹号是北京市集绿色建筑、LEED、健康建筑三认证于一体的项目,整个项目由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团队规划设计,大尺度的中央开放绿地,形成了一条绿色的城市轴线,使得办公空间更加自然舒适,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共20栋楼,集企业办公、高端商务、活力商业于一体。
H. 中关村科学城的项目进展
北京市人民政府将与中关村科学城内的高校院所开展共建,充分发挥各高校院所的科研、智力资源。如:北科大的云计算优势;北邮的物联网优势;北航的航天科技优势等。
为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发展,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关村科学城内的高校院所开展共建,支持大学、科研院所和中央企业在区域内的发展,建设一批面向市场需求、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央企的研发和总部基地、高端产业园。在有关中央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10年9月,中关村科学城第一批建设项目顺利启动实施。启动以来,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推动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抓手,启动了一批重点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 北京市政府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彩虹集团公司、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同签署了协议。2010年9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署了共建协议。先期启动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中关村航空科技园、北航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北京理工先进技术研究院等11个建设项目。产业园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创新园、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测绘科技创新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信息服务创新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机械科技创新园、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金属新材料创新园、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非金属材料创新园、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三网融合创新园和宽带集群创新园、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信息通信创新园、彩虹集团公司彩虹光电创新园、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端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
2011年6月29日,在中关村创新平台的大力推进下,中关村科学城第三批建设项目签约揭牌大会在京举行,截至目前,北京市政府已分三批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气象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31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建设37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创新园项目。
着眼于“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由政府协调指导,各高校、院所、企业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中关村科学城产业集群建设,并进一步整合人才、信息、技术、装备、空间等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形成高校、院所、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社会组织及政府“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局面。
中关村科学城将通过打造“聚焦品牌”,突出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来支持大学、科研院所和中央企业在区域内的发展,建设一批面向市场需求、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研发和总部基地以及高端产业园。
以中关村大街为核心,依托生命科学、军转民、新能源汽车等技术资源,打造中关村生命科学与新材料高端要素聚集发展区;
以知春路为核心,依托航空航天与集成电路技术资源,打造中关村航空航天技术国际港;
以学院路为核心,依托信息网络科技资源,打造中关村信息网络世纪大道。
从信息网络、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5大技术领域切入,坚持需求拉动创新,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以中关村航空科技园为例。
中关村航空科技园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将入驻以中国航空研究院为代表的高端研发机构、聚集航空高端人才和尖端核心技术,计划投资50亿元。
同时进一步与中关村地区高校、研究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快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平台。
中关村航空科技园将覆盖宇航、航天技术应用、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多个产业,涉及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等多个领域。
预计到2015年,该园区总经济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
2013年,中关村科学城的蓝图已被勾画出:争取到2015年,成为创新创业高端人才高度聚集、引领世界前沿技术、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强大引擎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地标。
中关村科学城仅仅是中国向世界先进发展模式学习、与国际接轨的开始,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产业集群出现。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的过程中,产业集群的身影随处可见,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企业的发展依附于所在区域的发展。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将有利于孵化出更多的优秀企业,使之产生于中关村,而享誉于神州甚至世界!
以上项目的揭牌,标志着中关村科学城第二批建设项目的正式启动,区域内大学、央企以信息网络、文化创意、空间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领域为切入点,积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坚持需求拉动创新,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和替代进口的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创新资源活力,优化整合资源,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集高校、院所、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社会组织及政府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格局,为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北京产业优化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