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科学富
⑴ 我是六年级,这次小考要考科学,满分一百 求求各位帮我出出主意怎样去背有什么学科学的方法
好的,我告诉你。我今年也小考。
你从网上搜科学(什么版)几年级(建议搜小学六年级的系统复习的那种)的复习资料,再按这样搜社会。全打印下来,你每天保证被10页(各是10页) ,小考没问题,注意10页要背的特别熟。我从5月14背6月1号就全背会了
祝你小考顺利
⑵ 期末考试考科学时图错卡,导致不合格,老师要我写500字检讨书,我不会写,知道怎么写的最好发篇范文给我
尊敬的老师~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没有认真努力,这次没考好,现在想起来非常后悔,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的心情,写下这份检查.以向您表示我的决心和悔改之意,只希望您能够给我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谢谢您。
以前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散漫和无知,对于数学和物理这种需要大量做题的学科,总是抱有偷懒心理。以至于最终引火自焚,导致了这种恶果。不但对不起父母和老师,更在同学中间成为了反面教材.也是对初2X班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另外还让老师经常担心。
我已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作为初中生,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个15岁的大孩子了,非但没有帮老师、家长分担压力,反而给他们找了很多没必要的麻烦,我感觉到很后悔,我是班里学习较好男生中的一个,而我非但没有给别的同学一个认真学习的感觉却给同学留下了不认真做题,不踏实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欠缺集体荣誉感,
我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绝对不在同一个地点再跌倒第2次,努力坚持,让自己按时按质完成作业,每天认真听讲,大量做题,踏踏实实学习。脚踏实地,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的成绩,以优异的成绩来汇报曾经为我做过无数付出的?老师和我的父母,我会让您们看到一个全新的我,一个遵规守纪,尊重师长,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大量做题,踏踏实实学习。脚踏实地的初中生,一切跟着大家走,坚决 不做个别生。所以我不可以再犯懒惰的错误了,我要积极地看待我所生活,学习过的每一天,给我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给同学和老师留下好的印象,让我在这3年的时间创造出一个另人折服的奇迹。
这次,老师跟我谈了许多问题,给我敲响了警钟,使我幡然悔悟,理解到了“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的道理。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建议,我十分重视,并从内心上谴责自己,反省自己。要从观念上彻底转变,从自己身上找错误,查不足,深刻的反醒。
我知道,错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做错事的时候,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知道如何改过自身,所以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格外的严格要求自己,不会让自己再重蹈覆辙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思想转变,现在的我,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对自己的言行也有了新的要求。
通过这次的事情,让我意识到了脚踏实地,认真做题的重要性。我一定不会在同一地方摔倒。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作为一个男生,我更知道要富有责任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学习、工作更是一样,不能够半途而废。
我现在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所以,我要感谢老师让我写了这份检查,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希望您能够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不再让老师及家长失望。您每天那么忙碌次为同学奔波,还要为我而操心,我已经深深地了解到了您对我们的爱,我不可以在这份真挚的爱上再次践踏了,因为在这份爱上不仅仅是老师对我的关心,还有希望,我下一次一定会用成绩来回报您,让我的名字重新回到第二考场,也让您不在为了我而没日没夜的操心,相信我的诺言和努力吧!请老师看我的实际行动吧。希望老师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老师是希望我们成为社会的栋梁,所以我在今后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努力,不仅把老师教我们的知识学好,更要学好如何做人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真诚地接受批评,并愿意接受处理。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把今后的事情加倍努力干好。同时也真诚地希望老师能继续关心和支持我
请老师放心,我会用实际行动让您相信,您的学生在哪里摔倒,就会从哪里站起来,会把现在的绊脚石变为成功的垫脚石,请老师相信我,不要对我失望,我会用成功让您相信,我会成为您的骄傲!
⑶ 小学科学毕业考复习资料
1、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
2、日晷是古代计时工具。
3、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或30天。
4、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5、地球是个球体,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向的那面是黑夜。
6、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7、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和紫七色光。
8、中间厚,边缘薄的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9、空气中的小水珠使阳光发生折射就形成了彩虹。
10、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1、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12、像铁钉、硬币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像皮泥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13、磁铁能吸铁,磁力有大小。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磁极。
14、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强弱、线圈的多少有关。
16、改变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缠绕的方向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17、呼吸时,我们吸入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18、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9、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20、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
2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2、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比普通人少。
23、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24、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25、昼夜形成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6、凸透镜会聚光线。
27、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脏和血管
28、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
29、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30、磁铁的同极相互接近时会互相排斥,异极相互接近时会互相吸引。
31、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32、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1、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
2、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关,有一个轮固定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作轮轴。
3、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它能改变用力方向,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使用它能省力。
4、能够传递力量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的复杂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6、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是由锥、台、柱和球四种基本的单形状构成的。
7、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8、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外,还可以用根、茎和叶等进行繁殖。
9、由于香蕉的种子发育不完全,所以农民一般是把老株砍掉,让香蕉的地下茎长出新芽,长成一棵新的香蕉来繁殖。
10、运动繁殖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11、像鱼、鸡等动物那样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12、像马和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的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3、大自然中,成分集中和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14、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比如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天然气、石油及各种矿物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15、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16、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由泥、砂、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当地球表面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往往会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由这种方式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17、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称为化石。
18、矿物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类。
19、大脑和脊髓合称为人体的神经中枢。人类的确切感觉活动、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
20、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
21、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22、大脑对人体管理时,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
23、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是指眼睛、耳朵、鼻子和舌头。
24、交流就是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想法的任何一种形式。
25、质疑就是有根据地对自己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26、国旗是利用油轮升上去的。
27、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28、地球上的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9、神经就像电话电缆,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30、像剪刀、筷子那样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1、大脑能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和推理等活动,所以被人们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32、人睡眠不足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思维反应不灵敏等症状。
33、耳朵是接受声音的感觉器官,听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人就产生了听觉。
1、 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
2、 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荷兰人是(列文虎克)。
3、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有(杆菌)、(球菌)、(螺旋菌)三种基本形态。
4、 最大的细胞是鸡蛋中的(蛋黄),搭建生物体的积木是(细胞),(胡克)发现了细胞。
5、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6、 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7、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8、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的大小和形状都是(不相同)的。
9、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10、 “沧海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地层运动)、(填海造陆)等。
11、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航行第一次成功验证了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12、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拍摄地球照片;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坐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4圈。
13、 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地)、(平原)(丘陵)等。
14、 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5、 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这是因为地球是(球形)的。
16、 地球仪上黄色代表(山地、沙漠),蓝色代表(水),绿色代表(平原、耕地、森林),白色代表(冰川)。
17、 1800多年前,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
18、 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风化)。
19、 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20、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1、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
22、 (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23、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4、 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会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做(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25、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26、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的公转周期最短,(海王)星的公转周期最长。
27、 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28、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主要方法之一。
29、 (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
30、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31、 对比实验有(1)个条件是不相同的。
32、 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时就要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条件或因素,在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种实验称为(模拟实验)。
33、 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34、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35、世界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36、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
37、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8、青霉分泌了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青春期)是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进入这一时期。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3、人体发育可分为(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4、动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这叫做(遗传)现象。
5、子代与亲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种形式。
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8、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称为化石。
9、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做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中的(特殊文字)。
10、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11、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12、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会形成(互相合作)关系或(敌对)关系。
13、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做(消费者),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做(分解者)。
14、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15、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16、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17、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18、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19、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20、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
21、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挑战。
22、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威胁人类当今和未来发展最主要的问题。
23、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滥施农药、过度放牧,以及过度捕捞等。
24、火箭升空利用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气垫船能在水面上高速滑行是利用了物体与空气的摩擦力比与水的摩擦力小的原理。
⑷ 环评工程师考试怎么准备高手请进。。
一、全面有序,心中有底
从考试题目来看,出题范围较广,在大纲中很多是“了解”的部分都出了题目,因此,复习应全面、有序。
有序就是复习要有计划。分配复习时间以成绩提高最快为原则。我拿到考试大纲和参考教材后制订一个粗略的复习计划,对于在职的我们,计划往往很难执行,尽管去年我的工作任务也很重,但我还是规定好每周的复习进度,按教材的页码或按大纲的条目都可,我花了近二十天的业余时间(晚上和周末)通读了一遍参考教材(尽管错误较多),四月份则精读。五一黄金周七天则全封闭式参照大纲针对性看书和法律原文、技术导则,在这周时间,我花一些时间重点去复习自己尚未完全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效益。建议在5月考前这段时间,自己擅长的科目不应再花太多时间,而自己不擅长的一些科目,应多花时间去突击复习,效果肯定会好。
根据去年我的经验,我建议考四科的考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对前三科至少要复习三遍,时间充足的应复习四遍。按照记忆的规律来看,第一遍可能使你熟练地掌握百分之三十的知识内容,第二遍的复习能使你掌握百分之五十的知识内容,第三遍就能使你掌握百分之七十的知识内容,第四遍的复习你就能达到掌握百分之九十应考内容的效果。
考前最后几天,记忆力容易激活,应充分利用。此时不宜再去复习具体的知识点,而应采取浮光掠影式的复习方式,应以轻松的心态,着眼于宏观的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或快速地从头到尾浏览翻一遍大纲和参考教材,在脑海里对其中每一个知识点留下最后的印象。这种方法对付客观题比较有效。
二、紧扣大纲,万变不慌
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对课程进行复习的依据。考试大纲规定了课程考试的内容、范围、深度。在运用大纲时,一定要根据大纲提出的要求,结合辅导教材,全面理解和掌握大纲的内容,并使其融会贯通。
有的考生据大纲整理了相关内容,虽然归纳的不是全面,但对考生有所帮助,这些资料去年我也看过。看这些资料也是复习的一种方式,辅导教材中有些内容加入了编者的思想,不一定准确,而按大纲整理的内容是原汁原味的,考试命题的内容(前三科)绝大部分是来自法律法规原文和各种导则。因此,复习时一定要紧扣大纲。
三、 先易后难,信心渐强
在这四科中,个人觉得从看书的难易程度而言,第一科最容易看,第二科其次,第三科稍难。但第一科和第二科的知识点太多,看到后面,前面的东西又忘了,要记住也不容易,第三科虽然难点,但只要理解了,反而不需死记硬背,也不容易忘记。
为了树立考试信心,首先复习第一科(法律法规)好点,前后知识点关联性不大,这门课程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复习。我是每天晚上睡觉通读一下法律法规原文。第二科和第三科得静下心来看书。
考四科的同仁,复习重点应放在前三科,只要把前三科学习得扎实,《案例》通过也没多大问题,《案例》复习我只用了一个星期时间,主要是看不同类型的案例在环评时应抓住的重点、注意事项等等,并把主要要点能写出来。因《案例》考试时有两道必做客观题(40分)其实也是考查前三科的知识,后面的六选四主观题也是考查前三科的应用。
考二门的前辈,如果《导则》和《技术方法》基本功不扎实,建议还是要看,否则还是会大意失荆州呀!
四、 练习强化、考试不怕
客观题考试往往考关键词。从2005年考试的内容来看,基本是这样,选择题的选项往往就是容易混淆的一些关键词(字),因此,复习时要抓住关键词去看。如何知道哪些关键词(字)呢?通过练习是检查复习关键词到位和检验复习效果的最佳方式。
去年因找不到合适的练习题,自己则站在命题者的高度复习备考,从考官的角度设置了很多自测题,此法果然效果不错,一方面解决了看书单调、乏味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能检测自己学习的效果。不过今年的考生不用愁了,笔者和另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已按06的大纲逐条逐项重新把三科的练习题整理了一遍,每科的练习在500道以上,估计3月中旬可以印刷出来。
五、 比较记忆,忘记不易
在职的我们经过几年或十几年工作的消耗,特别是人到中年后,记忆力大大下降。因此得多想点其它办法去加深记忆,除前面讲的通过练习是一种抗遗忘的方式外,比较法也是一种有效复习的方法。
前三科考查的内容多,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也多。比如建设项目报告书的内容,在《环评法》有规定,在《导则》中也有规定,我把两者放在一起来比较就清楚了;敏感点也是如此,在《环评法》和《导则》中都有界定,两处不完全一样,只有比较才知异同。
六、快乐复习,过关容易
从小学到大学,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很多考试是为考试而考试,考完后什么都忘了。这样的考试对一个人知识的长进效果不明显。
对于从事过环评的考生来说,通过复习是一次梳理环评理论、知识的机会,查漏补缺吧,往后从事环评再上一层楼。对于从事环评相关工作的考生来说,通过复习是一次系统掌握环评知识的途径,往后有机会从事环评工作不至于无从下手,犯一些基本的错误,怀着这样的心态去复习去考试可能比纯粹为证书而考试更能静下心来看书。
05年每次看《法律法规》参考书和法律法规原文都有收获,虽然每次不可能都记住,但暮然发觉以前环评中遇到的一些法律法规的问题竟在这次复习过程中找到了答案,以前犯下的错误如早点通读就好了。其它两科亦然。
七、关于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 考试成绩与参加培训的关系
考试成绩的好坏与是否参加培训没有必然的关系。参加培训是一次向环评界前辈学习的好机会,对帮助记忆、深刻理解知识点有一定的作用,碰见一位好老师的讲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依赖短短的几天培训达到顺利过关的目的不太现实(除非有的考生本身基础扎实)。对于没时间或因其它原因没有参加培训的考生不必没有信心,笔者去年也没有参加培训同样通过,而且分数不低。参加培训的人花了时间和经济成本,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符合经济规律。
考试成绩的好坏还是与复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正相关。
(2) 考试成绩与从事过环评(狭义)的关系
有些考生没有真正从事过环评工作,只从事过与环评相关的工作,比如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授课等,担心考不过,这种担心也是没必要的。考试成绩与从事过环评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没必然的关系。从事过环评工作的考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用过环评考试的各种知识、技术,理论与实践都有一定的基础,复习各科相对容易,看书也不显得陌生,只要稍加努力通过的概率高些,但目前很多环评工作者因分工较细,大都从事某一专题的环评,其它专题少接触,而考试考查的面较广,如果自以为经验丰富,掉以轻心,过不了这道门槛也不足为奇了。
考试与实践有一定的差距。资格考试考查的是从事这行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就是从事这个行业所达到的要本要求,仅仅是“资格”而已,取得了资格并不意谓着就能做好环评。考试不可能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搬上来考,也不能把实务中需要用程序来解决的问题搬上来考,相对而言,考试还是比做好一个环评项目并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是容易点,当然,有些人做环评全依赖COPY,就另当别论了。环评实践更多是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有些问题在书目中有时也找不到,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从事相关环评工作的考生只要树立信心,多花点时间,一定能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书。
希望对你有帮助 GOODLUCK
⑸ 初三科学考试的考后反思100字
月考综合反思月考结束了,成绩也随之很快的发了下来。 我总体成绩版还算可以,全年级第权46名,全班第4名,比上次的全年级第111名,全班13名有一些提高。 但也有几科,考得不算很理想。 比如语文,我只考了79分,其中,有10分是由于粗心错的,如果我当时再细心点,那么就会考到89分,就会有新的突破。 我的数学成绩还算不错,考了90分,但是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一道填空题因为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而丢掉了一分,这让我感到很遗憾。 在无数次考试中,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1、平日里要做到当天内容,当天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上课认真听讲。
3、需要背诵的科目,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
4、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不能不懂装懂。
5、有能力、有精力的同学,不要只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多涉猎一些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
6、考试时,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再作答,不要急于答题,忙中出错。特别是出现一些自己不能原谅的低级错误。 在以后的考试中,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⑹ 中考科学实验考试有没有什么技巧
实验题可归纳为四种:
一、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只要同学们不马虎,得满分是没问题的。
二、探究型实验题
新课标的特点就是探究,探究型实验题也是中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角。教材上除了几个测量类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外,都可以以探究的形式出现,课本上的实验是出题的一个重点。
解法分析: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探究实验题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要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三、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开放型实验题是近年考题中的一个新亮点,特点是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惟一;在考查大家实验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大家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因为一题多解,考题的难度并不大。
解法分析:希望大家把做过的开放型实验题归纳在一起,找到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四、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设计型实验题多数考察密度和电学部分,并有以下特点:基础性:大部分题目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不脱离教材,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开放性: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解法分析:设计型实验题所能涵盖的内容较多,提供的信息较少,出题的知识点不好把握,要求我们要富有创新精神,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遇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⑺ 考研 科学院
那就要看你的知识有多丰富了,对科学是不是有相因的了解。问题是不一定的。你要注意一些关于天文的知识,很可能会考哦。
⑻ 事业单位考试自然科学c类具体考哪些
1,阅读理解:能够把握自然科学文献中的数据、事实和观点,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
2,逻辑思维: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3,数据加工: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文字表达:能够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准确清晰地陈述意见、论证观点、表达思想。
(8)考科学富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考试面试:
达到笔试 合格分数线的应聘人员,根据招聘计划和招聘岗位由高分到低分按比例依次确定面试人选。
笔试合格人数出现空缺的岗位,取消招聘计划;达不到规定招聘比例的,按实有合格人数确定。面试人选确定后,由招聘单位张榜公布并通知本人。
面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计算应聘人员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考试总成绩均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尾数四舍五入。根据考试总成绩,确定进入考核体检范围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