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爆发科学实验
❶ 火山喷发的实验方法与结果
(1)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方法一:①在铁盒里放一些土豆泥,将它塑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山顶端”挖一个小洞。(如果没有铁盒可以用半截易拉罐代替)
②往洞口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并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方法二:(如图)①在烧杯里放一个与烧杯内径
相等的圆形支架,支架上放一个同直径的漏斗,然后
用泥将接触部位封住。
②往漏斗里倒入一定量的稀淀粉糊(最好加红
色),用薄薄的泥盖在漏斗口上。
③将烧杯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提示:
①最好选用200ml烧杯。
②l克淀粉倒人约200ml水。
③漏斗大口内径约60mm。
④番茄酱或淀粉糊不易太稠,以防糊粘底效果不明显。
⑤在学生分组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组织学生讨论:火山是怎样爆发的?
(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3)指导学生看“火山构造示意图”,由于学生已有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作铺垫,示意图就不难理解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会有火山喷发的现象,有的地方却没有?
3.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着重对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的形成进行解释,应鼓励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
(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结合教材资料、学生带来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加以补充。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火山喷发可以给人类带来不可弥补的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例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此外,由于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等。
4.了解著名的火山喷发事件。
(1)视频资料:可播放一些火山喷发壮观景象的录像和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亲临火山喷发的场面。据记载,火山喷发时岩浆的平均流速可达到每小时50千米~70千米,温度高达800℃以上,流程可超过100千米。
(2)历史上有许多的火山喷发事件,可让学生了解一下:公元79年的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1883年的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的状况及产生的巨大影响。
5.了解科学家对火山喷发研究的贡献。
这部分内容可结合教材资料、学生资料、教师资料进行教学。
火山喷发会给人们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了减轻它的危害,就要及时预报喷发的时间和规模,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但是仍有不少科学家亲临火山喷发的现场,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观察和记录,甚至为研究火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法国火山学家喀夫特夫妇在考察日本仙岳火山喷发时不幸双双遇难。
五、参考资料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的固体外壳,主要由花岗岩、玄武岩、辉长岩等类岩石构成,岩石的上面一般都覆盖着土壤,土壤下面是沉积岩。地壳是地球构造最薄的一层,最厚的地方有60千米~70千米,最薄的地方只有6千米~8千米,平均厚度约30千米,地壳底部的温度可达1 OOO℃左右,那里的岩浆呈熔融状态。地壳的内部压力很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大。
地慢:地幔在地壳的下面,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深度为2 900千米。距地面33千米~980千米处是上地幔,由橄榄岩一类物质构成,密度比地壳密度大,温度约有1 200℃~1 500℃,压力为50万大气压。距地面980千米~2 900千米处是下地幔,由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一类物质构成,最大密度约为5.6g/cm3,温度为1 500℃~2000℃,最大压力约为150万大气压。
地核:2 900千米以下为地核部分。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两部分,外核为2 900千米~5 000千米处,5 000千米以下为内核,温度为4000℃~6000℃,压力为318万~360万大气压,主要成分是铁、镍等。地核周围形成强大的磁场。
(2)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田、生物圈三个圈层。
❷ 火山喷发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利用小苏打和醋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瓶中的洗洁精或肥皂水等洗涤剂产生大量气泡,外溢并沿着铝箔流到报纸上。实验中外溢的气泡相当于岩浆,瓶口即火山口,而铝箔相当于火山体,报纸则代表着地面。
(2)火山爆发科学实验扩展阅读:
火山喷发的三个阶段:
1、气体的爆炸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
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2、喷发柱的形成 气体爆炸之后,气体以极大的喷射力将通道内的岩屑和深部岩浆喷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喷发柱。
3、喷发柱的塌落喷发柱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着不同粒径和密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依着重力的大小,分别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阶段塌落。内部在高温的情况下,岩浆和空气不断膨胀,内部的压力在不断增加,当火山口无法承受时,高压气体首先冲破火山口的岩石层,然后岩浆喷涌而出。
❸ 怎么用小苏打做火山爆发的科学实验
用可乐和小苏打做成的火山爆发科学原理是
小苏打和可乐含有的碳酸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产生大量的气泡,迅速从瓶口里喷涌而出,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❹ 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怎么做~
在一个废纸板上,纸板一定要大,放一个空瓶子,瓶子里兑上食用碱面,旁边放上白醋,瓶子用和好的面裹上去,只露出瓶口,再把面堆成火山锥的样子,做后把白醋倒进去即可,为了加强真实感,山锥可用泥土,白醋中可放一些红颜料。
❺ 火山喷发实验为什么会有许多泡沫
我也不知道,科学实验要写的
❻ 科学火山爆发实验
“火抄山”大爆发再现
实验器材:高锰酸钾、甘油、重铬酸铵
实验人:金陵中学陈天、沙昊
世界上的火山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爆发的强弱也不同。昨天金陵中学的陈天和沙昊用自制的工具再现了“火山”大爆发时的情景。
缩小版的“火山”是由黄沙堆成火山的形状,一股股浓烟不断从火山口冒出,零星的火花从山口喷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化学现象,目的就是为了重现火山爆发时的情景。”说着,陈天就现场示范了起来。
只见他用镊子从火山口夹出一个白色的坩埚,然后将橘红色的重烙酸铵和镁放入其中,并且用镊子将坩埚重新埋入火山口中,而且还在黄沙上放了一些黑色的高锰酸钾和几滴甘油。一切准备就绪后陈天就点燃了镁,随后巨大的火花就从火山口喷出,而且还伴有阵阵的火山灰。
“火山爆发是因为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而造成火山爆发。”
陈天告诉记者,因为目前环境越来越恶化,世界各地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想到模拟火山爆发的情景,呼吁大家爱惜环境。从想法到最终明确实验过程,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实验采用的全部是高中书本上的知识。
❼ 火山喷发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火山喷发的实验原理是由于小苏打和醋产生了化学反应。但小苏打加醋的化学反应并不能代表火山喷发的真正原理。
真正的火山喷发原因是化学和物理反应。
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地质学专业术语,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 向地表的释放。
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喷发阶段:
气体的爆炸
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
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喷发柱的形成
气体爆炸之后,气体以极大的喷射力将通道内的岩屑和深部岩浆喷向高空,形成了喷发柱。喷发柱又可分为三个区:
1.气冲区:它位于喷发柱的下部,相当于整个喷发柱高度的十分之一。因气体从火山口冲出时的速度和力量很大,虽然喷射出来的岩块等物质的密度远远超过大气的密度,但它也会被抛向高空。
气冲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内上升时逐渐加快,当它喷出地表射向高空时,由于大气的压力和喷气能量的消耗,其速度逐渐减小,被气冲到高空的物质,按其重力大小在不同的高度开始降落。
2.对流区:位于气冲区的上部,因喷发柱气冲的速度减慢,气柱中的气体向外散射,大气中的气体不断加入,形成了喷发柱内外气体的对流,因此称其为对流区。该区密度大的物质开始下落。密度小于大气的物质,靠大气的浮力继续上升。对流区气柱的高度较大,约占喷发柱总高度的十分之七。
3.扩散区:位于喷发柱的最顶部,此区喷发柱与高空大气的压力达到基本平衡的状态。喷发柱不断上升,柱内的气体和密度小的物质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扩散,故称其为扩散区。
被带入高空的火山灰可形成火山灰云,火山灰云能长时间飘流在空中,而对区域性的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会造成灾害。此区柱体高度占柱体总高度的十分之二左右。
喷发柱的塌落
喷发柱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着不同粒径和密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依着重力的大小,分别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阶段塌落。
(7)火山爆发科学实验扩展阅读
危害
影响全球气候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长达数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被喷到高空中去,它们就会随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
这些火山物质会遮住阳光,导致气温下降。此外,它们还会滤掉某些波长的光线,使得太阳和月亮看起来就像蒙上一层光晕,或是泛着奇异的色彩,尤其在日出和日落时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破坏环境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像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岩石虽被火山灰云遮住了,但火山刚爆发时仍可看到被喷到半空中的巨大岩石。
重现生机 火山爆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十分深远。土地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它能孕育出各种植物来供养万物。如果火山爆发能给农田盖上不到20厘米厚的火山灰,对农民来说可真是喜从天降,因为这些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1、熔岩崩解后,杂草苔类开始冒出出来。
2、绳状熔岩流过的山坡长出蕨类植物。
3、火山灰让周围的土地肥沃,当地的葡萄年年丰收。
❽ 五年级科学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为什么加洗涤灵
“火山喷发”,大家一定在电视里见过吧,但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呢?我倒是见过一回“火山喷发,可这是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也亲自动手做了一回。嗬,“火山喷发”可真好玩。 按实验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
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么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现在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这时,我又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哈,这个实验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
这是为什们呢?我急忙抓过书查了起来,可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不是与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吗。这个小实验真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