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科学实验母

科学实验母

发布时间: 2021-03-11 16:10:53

『壹』 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杂交实验包括哪些步骤

做果蝇单因子科学杂交实验步骤
1、选处女蝇:每两组做正、反交各1瓶,正交选野生型红眼为母本,突变型白眼为父本,将母本旧瓶中的果蝇全部麻醉处死或释放,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5只,将处女蝇和5只雄蝇转移到新的杂交瓶中,贴好标签,于25℃培养;
2、 7d后,释放杂交亲本(一定要干净);
3、再过4-5天,F1成蝇出现,在处死亲本7天后,集中观察记录F1眼色和性别表型;
4、选取5对F1代果蝇,转入一新培养瓶,于25℃培养,其余F1代果蝇处死;
5、7d后,处死F1亲本;
6、再过5d,F2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记录眼色和性别,连续统计7d;

『贰』 适合家长在家陪孩子做的科学小实验都有什么呢

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会一项科学技术,无论是对于未来的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对于科学的兴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科学小实验,对建立兴趣来说,是很有用的一种途径。

一、和孩子共同参与食物的烹调。

可别小瞧烹饪,这可是掺杂了特别多的化学反应,让孩子一起去烹饪,也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科学小实验。

举个例子,就好像制作包子,首先就需要和面,然后要加入酵母等一系列材料,这其中的发酵过程,就算是一次实验。看着面团逐渐膨大,实际上就是酵母呼吸产生气体,然后把面团内部给撑大了。

又例如某些食物,在加热过后,就会产生颜色的变化,这也是一次科学的小实验。

『叁』 为什么好奇是一切科学之母

伟大的科学成果只属于有品德、有意志、有学识、有好奇心的人 当天晚上,讲座正式开始之前40分钟,南开大学主楼小礼堂内已座无虚席,座位旁的通道、讲台周围都坐满了听众。 科学家的旌旗上写着“向极限挑战 众所周知,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曾倡导以“德先生”和“赛先生”救国,“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民主和科学。范曾以该典故开始他的演讲,介绍了当时一批进步青年所走的科学之路。他对如今参加“挑战杯”竞赛的青年学子说:“能够做‘赛先生’的徒子徒孙,绝对是美谈。” 进而,范曾以诗意的语言感叹自然造化之伟大,“造化不仅使地球上形成了大山巨壑、海洋川流,生出了无以数计的、不同界目的生命,更精彩的是她造就了人——一种有灵、有智、有慧的生命。” “人在不断改造自身,由与草木鸟兽同生的普通生物变为神仙。”以宇宙飞行员杨利伟在“神舟”飞船上所萌生的对宇宙敬畏之心为例,范曾认为,好奇心是科学之母,科学家无不对神奇的造化和杳不可知的宇宙怀着极端好奇心。然而,面对无限宇宙,人类时常感到自身的渺小,“今天我们已经能试图描述一百亿年前的宇宙,能够从实验室探测一百亿光年之遥的星球,然而面对‘无限’这一哲学概念,人类依旧处于咿呀学步的阶段。” 以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为例,范曾认为,即便宇宙杳不可知,然而“科学家的数目与日俱增,他们的好奇心相应的也与时俱进,在科学家的辞典上只有‘极限’而没有‘终结’,科学家的旌旗上写着‘向极限挑战’。” 由此,范曾寄语广大“挑战”学子:“诸位都将是未来科学界的宇航员,凭着年轻人的勇气,你们会驰骋遐思,上穷碧落下黄泉,向未知的宇宙挑战。” 科学家往往天真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宇宙的奇妙是“恰到好处”。范曾举例阐释杨振宁的话:“这样一个细胞,如果是各种生命元素偶然的巧合,其难度宛若我们拆开一架波音747飞机,包括每一颗螺丝钉,然后忽焉一阵大风,使他们相互撞击,又完整无损地恢复为一架波音747,这几乎是匪夷所思的神话。”范曾说:“我自命为一个无神论者,然而在宇宙的奇妙之前,我不免会偶尔产生信心的动摇。” “人类的好奇心和幻想总会出其不意地提出对未知世界的睿智之语,科学家的语言和哲学家的语言会不期而遇,他们的描述是那样使人目迷心醉、心驰神往。”范曾介绍了那些“使人目迷心醉、心驰神往”的科学家睿智之语,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劳伦斯说:“巴西森林中一只蝴蝶的翅膀的扇动,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 范曾认为,宇宙的奇妙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好奇心不等于钻牛角尖,但由于科学家往往天真,因此“他们提出的问题常使庸人感到滑稽,譬如,歌德巴赫猜想‘1+1’的命题。” “甚至,有时候这种好奇心是没有由头的。”范曾说他曾就“哥德巴赫猜想”的意义问数学家孙家昶,孙家昶回答说:“数学家的题目可能最初没有具体的意义,但是陈景润解的这道世界难题就更难说意义了。宛如一个田鼠,打的洞很深,但是只能自己进去,自己出来;这深入地底的洞有什么用?不知道。” 伟大的科学成果只属于有品德、有意志、有学识、有好奇心的人 光有好奇心还不够,范曾说:“好奇心固然是可贵的,但好奇心需要有支撑它的渊博的基础科学修养和睿智高雅的判断力,然后有专心致志于一件有意味的研究的坚韧毅力,不被伪科学和赝科学所迷惑。那时你会沉浸于一种内心宁静而愉悦的思考,矢志不移,积以年月,你会登上科学的崇高殿堂。”

『肆』 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句话是不是对的,我需要依据

哲学和科学同时诞生,并且泰勒斯同为哲学和科学之父。哲学和科学本身是回连着一起的。
哲学是答有比较庞大系统的学科。仅有一个工作目的:揭示事物本质。
从哲学下诞生了很多学科,物理化学数学政治历史等等。(比如牛顿写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通过书名应该可以体会到什么)。以前这些学科都融汇在哲学大家族里,然后出现学科的分离,1879心理学从哲学分离。
为什么会从哲学学科中分离。因为实验的重要性越来越体现,而哲学家都不注重实验,然后人家生气了,要分家,其实要分家的时候这门学科之父,还是哲学家。最早分离的应该是天文学。不过我的老师曾经说是精神病学,然后我也不清楚。被分离的学科都在哲学里得到了他们独立的资本。
但是哲学永远是一切科学的母亲。比如所有的一切的科学都需要三段论(如果A=B,B=C则A=C)。大部分大科学家在哲学学科里都要他们的座位。
由于考虑到是中国人,大部分没有接触过西方哲学。哲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不是马克思不是孔子更不是释迦罗尼。
纯手打,参考资料来自各种我所有曾经看过的书籍和学过的东西。

『伍』 有哪些简便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有很多简单又有趣的小实验,列两个我自己做过的。“小豆荚实验室”微信公众号每天都推送一条小实验,我是照着那上面的做的。
(1)漂浮的鸡蛋
实验器材
鸡蛋(两个) 玻璃杯(两个) 食盐 水
实验步骤
1.往两个杯子中加入相同量的水,水的高度应足够淹没鸡蛋。
2.将两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水杯中,和孩子一起观察鸡蛋是漂浮还是下沉。(现象:两个鸡蛋都下沉到杯底)
3.让孩子选择其中一个杯子,父母和孩子一起往选中的杯中倒入食盐。
4.和孩子一起观察加盐后鸡蛋的变化。(现象:加盐的水杯中的鸡蛋慢慢漂浮起来)
实验原理:
物体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是由二者的密度对比决定。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就会下沉。鸡蛋放入清水中下沉,就是因为鸡蛋的密度比清水的密度大。我们给杯中加入了食盐,加了盐的水的密度就会变大,到后来这个杯中水的密度密度大过了鸡蛋,所以鸡蛋自然就可以漂浮起来啦!

(2)玻璃杯凭空抓起盘子
实验材料
玻璃杯 盘子 蜡烛 打火机 湿巾 水
实验步骤
❶ 将湿巾在水中完全浸湿。
❷将浸湿的湿巾拿出,平铺在盘子中。
❸用打火机将蜡烛点燃,将蜡烛立于盘中纸巾上。
❹将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❺见证奇迹的时刻啦~~~用手抓住玻璃杯并小心抬高,就会看到桌子上的盘子也被牢牢抓了起来,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神奇的托着它一样
实验原理:
当蜡烛燃烧时,会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大气压强降低,在外部大气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外面的大气压力就足以将盘子托起。

为什么要用湿润的纸巾?因为正常情况下,杯子口和盘子接触的地方有空隙,导致杯内空气和外面空气连通,大气压强相同。湿纸巾的作用是利用水的张力,将杯口与盘子间的空隙填满,将杯子内部的空气与外面的大气隔离,从而产生内外大气压强的对比。

『陆』 历史上有啥残忍的科学实验

小艾伯特实验
约翰·华生和罗莎莉·雷纳从一所医院挑选了9个月大的艾伯特进行这项研究。艾伯特的母亲是哈里特巷Harriet Lane Home残疾儿童的奶妈。“艾伯特是华生和雷纳进行实验的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斐马克诊所一名雇员的儿子”。在实验开始之前,小艾伯特接受了一系列基础情感测试:让他首次短暂地接触以下物品:白鼠、兔子、狗、猴子、有头发和无头发的面具、棉絮、焚烧的报纸等。结果发现,在此起点,小艾伯特对这些物品均不感到恐惧。
大约两个月后,当小艾伯特刚超过11个月大,华生和他的同事开始进行实验。开始时,把艾伯特放在房间中间桌上的床垫上。实验室白鼠放在靠近艾伯特处,允许他玩弄挥它。这时,儿童对白鼠并不恐惧。当白鼠在他周围游荡,他开始伸手触摸它。在后来的测试中,当艾伯特触摸白鼠时,华生和雷纳就在艾伯特身后用铁锤敲击悬挂的铁棒,制造出响亮的声音。毫不奇怪,在这情况下,小艾伯特听到巨大声响后大哭起来,并表现出恐惧。经过几次这样将两个刺激配对,白鼠再次出现在艾伯特面前。这时,他对白鼠出现在房间里感到非常痛苦。他哭着转身背向白鼠,试图离开。显然,这名男婴已经将白鼠(原先的中性刺激,现在的条件刺激)与巨响(非条件刺激)建立了联系,并产生了恐惧或哭泣的情绪反应(原先对巨响的无条件反射,现在对白鼠的条件反射)。

『柒』 哲学是科学之母为什么是错的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为什么又是对的

1、离开哲学,仍然可以有科学。哲学是反思,科学是研究自然,没有反思也可以研究自然。所以哲学是科学之母是错误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毋宁说他是哲学家,还不如说他是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称呼泰勒斯为物理学家,而不是哲学家。古希腊哲学的真正产生,是从苏格拉底开始的,而在其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在探讨自然问题或物理问题了。
既然科学的产生比哲学早,那么哲学当然不能是科学之母。
2、但是,刚开始的科学研究,由于没有系统的反思,因而其缺乏有效地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则是由于有了哲学而后才有的。所以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是正确的。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可以看到,真正有效地科学研究方法是在近代才真正出现的,而且这种出现是以一定得哲学为其基础的。比如伽利略在物理研究中确立的“实验+数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说是离不开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人的哲学理论的。
3、这两个命题的区别在于,离开了哲学,还有没有科学或科学研究?回答这个问题则要从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去看。对于前者,参照历史可以看到那是错的;对于后者,可以看到那是正确的。总之,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中。
4、当然我们可以反思这些问题的区分,真的有意义么?真的有必要作出这种区分么?答案可是可否。不过这种反思超出了我们的问题范围。

『捌』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的科学实验

看着这些新鲜事物,小艾伯特嘟起小嘴,睁着圆鼓鼓的大眼睛,摇头晃脑地打量着周围。他甚至主动伸出手,想摸摸那只小白鼠。
一切看上去都很温馨,直到送礼人约翰·沃森教授悄悄躲到小艾伯特背后,用力敲响了事先悬挂在房中的钢棒。一记响亮的“咚”声吓到了小艾伯特,他“剧烈地抽搐”,但沃森没有停止,他又敲响钢棒,小家伙开始“紧闭嘴唇,身体颤抖”,这还没完,沃森冷静地第三次敲击钢棒,小艾伯特终于趴倒在坐垫上,哇哇大叫。
这些看似恶作剧的行为,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也最富有争议的实验之一。心理学家沃森希望通过观察小艾伯特的反应,把巴甫洛夫从对狗的研究中获得的认识应用到人的身上。他和助手选定了在大学收养所做保姆的哈丽雅特·莱恩的儿子,在1920年对他进行超过3个月的实验。
沃森认为,乖巧的小艾伯特“镇定且被动”,“实验对他的伤害应该很小”。
对于单亲母亲莱恩来说,让孩子参加这项自己也不太明白的实验,每天可以换来1美元。
只会爬行的小艾伯特成为人类现代实验史上最年轻的实验对象。在他11个月零4天的时候,沃森开始培养小家伙对于小白鼠的恐惧。当小艾伯特每次伸手想去摸小白鼠,就会换来沃森用力敲击钢棒的巨响。一开始,“孩子吓了一跳,脸向前趴在坐垫上,但没有叫喊”,但在持续的巨响后,他“开始呜咽”,在第7次白鼠和噪声一同出现后,他只要看到白鼠就会尖叫。
但沃森还在继续他的实验,他要实验这种恐惧是否可以转移到其他物体上。小艾伯特开始害怕长绒毛的家兔,对着曾经抚摸过的小狗大叫,他甚至不敢触碰皮毛大衣、棉花甚至是头发。
直到今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还会在课堂上看到沃森拍摄的实验影片。在短短几分钟的影片里,沃森趁着小艾伯特不注意,戴上长胡子的圣诞老人面具,凑到小家伙的面前,孩子立即惊恐地睁大眼睛,撕心裂肺地哭起来。可还不会走路的他没法逃跑,只能用胖胖的小手抓着坐垫,努力把身体别过去,低头避开那张脸。
在科学实验史上,人类进行过许多疯狂的实验。他们把猴子扔进漏斗状的笼子,让它们在这个“绝望陷阱”里产生抑郁症状,把小猫从高处一次次推下,记录它们平稳落地的细节。但“小艾伯特实验”却引发了学界广泛地讨论——实验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如果通过他们,我们能够发现根除恐惧的方法,那么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面对质疑,沃森这样回应。
此后,美国心理学协会公布了实验伦理规范,严禁进行违反伦理的实验。事实上,沃森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为了保护实验对象,他没有使用婴儿的真名,而是为他取了个代号“小艾伯特”。这似乎是他为保护这个实验对象做出的唯一努力了。
在整个实验中,沃森一直在寻找恐惧的联系,而没有为解除这些恐惧联系做出努力。他在实验成果里这样写道:“如果不是偶然发现解除恐惧条件的办法,孩子的恐惧反应很可能一直存在下去。”
虽然这项实验已经过去近100年,但在今天的心理学期刊上,还能看到诸如《寻找小艾伯特》、《小艾伯特到底经历了什么》等文章。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乐团还为他特意制作了一张专辑《献给小艾伯特的摇篮曲》。
根据2012年年初的调查报告,小艾伯特的真名叫做道格拉斯·梅瑞崔特。他很可能患有脑积水,调查人员认为,大概是由于他的视力不佳,反应迟钝,导致他“镇定且被动”,这意味着,他从一开始就不是合适的实验对象。
小艾伯特于1925年去世,年仅5岁。
那首《献给小艾伯特的摇篮曲》既没有甜美的旋律,也没有母亲的喃喃细语,而是一阵阵刺耳尖刻的电子金属音乐。
望采纳

『玖』 科学实验片段200字

上次科学课,我带着洋葱、小刀走近科学教室时,一眼就看到教室后面放着十几个显微镜。心里不由得嘀咕:教室里有显微镜,还让我们带洋葱、小刀,莫非、、、、、、 果不其然,这节课要大家观察洋葱表面的细胞结构。老师先让我们做标本,我和同桌顾丽娜照老师说的做了起来:我小心翼翼地用小刀把洋葱表面的一小层薄皮撕下来,紧接着,顾丽娜在载玻片上滴了一滴水,我小心地把洋葱皮平放在滴了水的载玻片上。最后,老师给了我们一片盖玻片,让我们盖上去。这块盖玻片看起来很脆弱,仿佛稍一用力就会碎掉。我们像对待太后一样,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不敢有一丝怠慢。终于,盖玻片平安无事地在洋葱表皮上“安家落户”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调节显微镜。我轻轻地取下盖子,放在桌子上。接着,就是调节反光镜。我们一点一点小心的移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非常刺眼的白色亮点为止。最后,放置好载玻片,我就仔细的看了起来:显微镜下,洋葱表皮变得十分大。一个个六边形的小块组在一起,边上还有个大气泡呢!还没看完,我就被顾丽娜推到了一边。她一边看还一边说:“让我看一下,你一边去。” 这次的科学实验既有趣,又让我们看到以前从未看到过的东西,真是很有收获呀!

标题:科学实验作文200字
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作文200字 | 2014-12-04 08:36
今天我们的科学老师周老师,带着实验工具神神秘秘地对我们说:“这节课我们要做一个小实验。”大家一听要做试验,都兴奋起来,很想知道是什么试验,周老师又告诉大家,是关于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周老师试验箱里拿出一个玻璃杯子,小心的用小勺摇出3匙小苏打,顿了顿问:“有谁知道我放入小苏打后将白醋倒下去会又什么样的变化?”有些人就立刻议论起来,不知是谁,在后面大喊:“会起泡泡。”周老师接着说:“好,有的同学说会起泡泡,会不会起泡泡呢?等一下做了试验就可以知道了。”说完周老师就把白醋倒了一部分进去,然后又盖上一块玻璃片,这时,周老师说:“大家来猜一猜,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不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果产生气体,会是什么气体呢?大家思考一下。”过了一会,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玻璃瓶中果然冒起了许多的小泡泡,太神奇了!教室里又议论纷纷起来,随后,周老师又连续问了几个问题,小明回答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在一起后,会产生新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周老师笑了笑,说:“是不是如这位同学说的会产生二氧化碳呢?就来做个试验。

周老师从试验箱里拿出一根细木条,又从身上拿出一个打火机,把细木条点燃,轻轻地往玻璃杯里放,啊,奇迹发生了,细木条还没有碰到玻璃杯的水,就使正燃着的火焰熄灭了。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是二氧化碳吗?”周老师问。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随后,周老师又拿出一根蜡烛做了试验,进一步的说明了,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就是二氧化碳。

我明白了,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板凳回目录
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作文200字 | 2014-12-04 08:36
一般认为水都是往低处流的,为了证实水也能往高处流,我做了一个实验。||| 我买了一枝白色的玫瑰花,把它的茎剪开到花头下,分别插在两个装有紫红色和蓝色的水的杯子里。然后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一个小时过去了,靠紫红色水杯那边的外层花瓣上有了紫红色的点点;靠蓝色水杯那边的外层的花瓣上有了蓝色的点点。我兴奋不已,证明水真的能往高处流。||| 我希望花瓣能有更大的变化,但一个又一个小时过去了,它依然老样子,没有更大的变化,我有点失望……||| 二十四小时后,花瓣全展开了,我惊喜地发现原来黄色的花芯,变成紫红色和黄色相间的了,我赶紧拿来相机,“咔嚓咔嚓”地记录下我的研究成果。||| 现在 我终于知道植物是怎样得到生长所需的水的。||| 一小时后的变化||| ||| 二十四小时后的变化|||

#4楼回目录
我爱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作文200字 | 2014-12-04 08:36
我爱科学实验叮铃铃.....”一阵上课铃声响起来了。同学们都急忙拥进科学实验室里。王老师等我们安静下来后,说:“今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每组第一位同学到后面的橱柜里拿一个量筒,第二位同学到讲台上来,领一盒火柴,一片载玻片和一根蜡烛。”然后,王老师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去做这个实验,并提醒我们要认真观察。实验开始了,我们先往塑料“水盆”里倒水,直至水位达到“水盆”的三分之一为止,再把蜡烛固定在载玻片上,接下来把蜡烛放入装有水的“水盆”中,在用量筒把蜡烛盖住,这一步可是最重要的!顿时教室里静得出奇,隐隐还能听到身旁同学的呼吸声。我拿着量筒慢慢朝蜡烛盖去,可没想到就在我认为盖好了准备松手的那一刻,量筒倾斜里一点,险些把里面的蜡烛弄倒,真是“有惊无险”。紧接着,我们一组四个人八只眼睛全部“死死”地盯住了量筒中的蜡烛。只见蜡烛的火焰在慢慢熄灭,对于这个现象我们并没有感到惊讶;火离开了氧气,便会自动熄灭。这个道理我们都晓得。可就在我们深感“无聊”时,蜡烛熄灭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蜡烛熄灭了,但水位也随之增高了。这个现象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我们猜测,可能是蜡烛燃烧出来的蜡油融入到水中,使水位升高了。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猜测不对:蜡烛燃烧出来的蜡油的体积不足以让水位上升。那什么才是水位上升的真正原因呢?我们再次陷入沉思。这时,王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这时因为燃烧时空气被加热膨胀,部分被排除量筒与水面形成的空间;蜡烛熄灭后,空气冷却,体积收缩产生负压,推动水位上升。听完,同学们都若有所悟第“哦”了一声。科学实验真有趣,我期待着老师让我们做更多有趣的实验。善耕实验小学六(4)班

#5楼回目录
与众不同的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作文200字 | 2014-12-04 08:36
科学的知识是无限的,科学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高尚。科学的精神是所有人必需的精神品格,因为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

有一天,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有关科学实验的书,书里的内容丰富精彩,特别是一个名为“笔被水折断了”的科学小实验十分吸引我的眼球,令我感到匪夷所思。

实验开始了,我按照书中的指示,准备好了道具:水、一支笔和一个玻璃杯。然后,我根据书中的步骤,先往玻璃杯里倒水;再拿出笔,并且确认这支笔是完好无损的;最后把笔直放入玻璃杯的水面上方,是笔尖在水中的距离是水面到杯底距离的一半左右。这是我发现,一支完好无损的笔竟然在水中折断了。我对此难以相信,心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笔怕水,一碰到水就会断?还是水里有什么秘密或是有什么力量,可以使坚硬的笔折断?我马上把笔拿上来,可一离开水,笔却还是完好无损的。刚才那些问题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好奇心驱使我一定找到问题的答案,还要弄清问题的原理。我便去问爸爸妈妈,但他们都一问三不知,直摇头说:“不知道,不知道。”我无可奈何,又查阅了有关这个科学小实验的书籍与有关资料,终于在我辛苦的寻找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原来,眼前的现象都是我自己的眼睛在欺骗我自己。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进入水中时,光线的传播路线发生变化,也就是在水中的位置发生了折射。所以,就出现了笔被水“折断”的离奇现象了。

一个小小的实验就能让我知道了,也懂得了这么多知识。科学的大千世界真奇妙啊!!

#6楼回目录
记一次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作文200字 | 2014-12-04 08:37
这学期,科学老师给我们布置过一项作业,那就是豆芽对比实验。

那次,我一回到家,就准备了两个杯子,再拿了20几颗绿豆放在1号杯里,浇上水,等着它快快成长;又在2号杯里,放进20 颗绿豆,不浇水,看它能不能生长。

第一天,我发现1号杯里的绿豆长胖了,颜色变深了,有的已经撑开了豆皮,绿豆皮有了破烂的迹象,发出一点淡淡的豆腥味。冒出了小芽儿,黄黄的。而2号杯没有丝毫变化。我重新给1号换上水,绿豆开始了第二天的生长。

第二天,那黄黄的芽儿长高了一截,就像一根5厘米长的手工拉面,软软的,嫩嫩的,很容易碰倒,绿豆皮已经完全破裂,只显出了白胖胖的身体,有些泡在水里的绿豆已经变白,2号杯没有动静。我想:1号杯什么时候才能长出绿叶来呢?

第三天,5厘米的芽儿长成了8厘米,形成小树枝那样苗条的身材,下端开始长出根须,绿豆已裂成了两瓣,还有一条线在牵连着,绿豆瓣随着茎,一直到了顶端。我想:接下来可能就要长叶了,但是豆腥味越来越浓了。我又想: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呢?我可又犯愁了。2号杯的里的绿豆仍然在沉睡,我又把1号杯换上新鲜的水。

第四天,令我最兴奋的一天来了,这天,在绿豆上方,长出了两根枝,上面有两片叶子,嫩叶子绿中带黄,极为显眼。再仔细瞧瞧,只见枝叶里有一小小的花苞,我更加惊喜,赶紧给它换水。我发现有些绿豆已经泡软了,但我没有多想。那2号杯里的绿豆依然在沉睡。我想:2号杯为什么没有发芽呢?

第五天,真是想得好,做不好啊!放学了,我又照例去看我的绿豆,呀!豆芽腐烂了!发出了难闻的臭味。2号杯没有变化,还是一颗颗的干绿豆。我想: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或土壤,1号杯是因为加水太多才导致其腐烂,2号杯一直就没有浇水,所以没有变化。但这次实验失败了!我很懊悔!

总结第一次的经验教训,我又重新做了一次,这一次,我小心换水,注意水量,豆芽长势很旺。通过六天的生长,茎已冒出了杯口,四片叶子形成了菱形,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我的实验成功了!

通过这次科学实验,我知道了:失败是成功之母!难怪古往今来的科学家经过无数失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终取得了辉煌的科学成就!

#7楼回目录
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作文200字 | 2014-12-04 08:37
今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科学课。

一上课,老师就说:“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个科学实验,实验的题目是:《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一听到要做实验,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有的说这个,有的说那个,有的干脆什么也不说只是高高地举起了手,都希望老师请自己上去。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老师竟然叫班长上去——也就是我,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我高兴极了!我飞快地跑上去,小心翼翼地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做,酒精灯点着了,接着,老师又递给我一个装有浓盐水的蒸发皿,我紧紧抓住蒸发皿,生怕它会掉下去,我抓得手都酸了,浓盐水才烧开,刚开始只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很快就开始冒气泡,过了一会儿,蒸发皿内的水越来越少,我仔细看着蒸发皿里的水,突然有一个很烫的东西刺痛了我,原来是已经蒸发出来的小盐粒,不知为什么,它拼命地往我手上跳。老师知道这很危险,就让我吹灭酒精灯,并把蒸发出来的盐粒分给同学们看,有的同学尝了尝,连忙说:“咸死了!咸死了!”,尝过盐的同学不时向我大喊:“这就是你做的盐呀!咸死了!”,我一看,开心地笑了。

这节科学课真有趣!

『拾』 好奇心是科学之母,人类科学才会不断进步

科学是人类积累的知识的巨大宝库。 作者:克鲁普斯卡娅对科学家来说,不可逾回越的原答则是为人类文明而工作 作者:李约瑟任何人都承认实验是科学之母,这是确定不移的真理,谁也不会否认。 作者:米丘林所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错误在先比错误在后好。 作者:沃尔波斯真理才是生命之光,斗争才是和平之母…… 作者:郭小川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 作者:杜威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作者:伽利略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作者:法朗士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的帮助,先天的才能是无力的。直观能解决很多事,但不是一切。天才和科学结合后才能得到最高的成功。 作者:斯宾塞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