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量学
不一样的。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
中文名
科学引文索引
外文名
Science Citation Index,
创办时间
1957年
创办地点
美国费城
创办人
加菲尔德
属 性
引文数据库 科技文献检索系统
作 用
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
收录类型
正刊;特刊;增刊;会议集;编辑文章
目录
1 简介
2 SCI报道
3 引文索引
4 收录类型
? 一、正刊
? 二、特刊
? 三、增刊
? 四、会议集
? 五、新闻
? 六、编语
简介
编辑
50 多年来,SCI 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另外,随着 ISI 还陆续出版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检索工具书,而且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它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选用刊物来源于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其中主要的国家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部分中国(包括港澳台)刊物。
影响
科学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因此,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
科学引文索引以其独特的引证途径和综合全面的科学数据,通过统计大量的引文,然后得出某期刊某论文在某学科内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等量化指标来对期刊、论文等进行排行。被引频次高,说明该论文在它所研究的领域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国际同行重视,学术水平高。由于SCI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所以SCI指标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而基础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学术论文。所以,如何评价基础研究成果也就常常简化为如何评价论文所承载的内容对科学知识进展的影响。
科学引文索引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检索性刊物之一 ,也是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引文检索功能可查找相关研究课题早期、当时和最近的学术文献,同时获取论文摘要;可以看到所引用参考文献的记录、被引用情况及相关文献的记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是 是昆虫科学的国际期刊。
㈡ 第15届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研讨会举行时间地点
计量学中最重要的应用在文献分布的三大定律——布莱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齐夫定律(Zipf’s Law)及洛卡定律(Lotka’s Law)。布莱德福定律即是指文献分散定律,其说明某一学科中少数的核心期刊,集中于该学科中大量的论文。齐夫定律 可以表述为, 在自然语言的 语素库 里, 一个单词出现的频率与它在频率表里的排名成 反比. 当两种东西相遇时,必然有两种结果. 一是一种东西留下了什么. 二是一种东西带走了什么! 这就是著名的罗卡定律
㈢ 科学计量学的主要科学问题
科学计量学试图通过定量方法寻找科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或准规律,并为更有效率地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指导。典型的科学计量学问题有如:
(1)科学研究的生产率问题;
(2)科研资金投入的最优化;
(3)通过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标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和确定资助重点;
(4)通过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标识别科学的不同学科之间以至科学活动同技术活动之间的联系,从而为跨学科研究和理性的科技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5)通过科技产出指标进行科研绩效评估;
(6)描述科学活动规律和准规律的各种数学模型,如“成功导致成功”的数学模型,洛特卡定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帕雷托分布,等等。
(7)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标研究科技人才和科技教育问题。
㈣ 向知情者请教完整的科学计量单位制,如千103毫10-3等。谢谢!
Angstrom
[物]埃(一亿分之一厘米, 用作测量波长的单位, 代号)
--------------------------------------------
1km=10^3m
1dm=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1埃=10^-10m
1pm=10^-12m
埃是在A上再加上一个小圈,结构化学计算里常用。
埃 1A=10^-10m
皮米 1pm=10^-12m
飞米 1fm=10^-15m
阿米 1am=10^-18m
Symbol Prefix Exponent
y yocto- (10)-24:10的-24次方
z zepto- (10)-21:10的-21次方,以下简略
a atto- (10)-18 阿(托)
f femto- (10)-15 飞(母托), 毫微微
p pico- (10)-12 皮(可),微微
n nano- (10)-9 纳(诺),毫微
u micro- (10)-6 微
m milli- (10)-3 毫
- - (10)0
k kilo- (10)3 千
M mega- (10)6 兆
G giga- (10)9 吉
T tera- (10)12
P peta- (10)15
E exa- (10)18 艾(克沙)
Z zetta- (10)21
Y yotta- (10)24
注意:字母大小写的区别。正指数的前缀,大多含有“a”的字符音元;而负指数的前缀,大多含有“o”的字符音元。
补充一点:正指数的前缀符号中,多数符号大写,唯代表kilo的符号“k”是小写,以区别于代表温度的符号:大写的“K” 。
在这里面M 和中国的兆是有歧义的,如果用在计数上,100万是1兆,也就是10的6次方。但是古代或者台湾福建等地方,仍沿用兆为1万万:10的8次。
㈤ 试述文献计量学,网络信息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题 信息: 信息是被反映事物属性的再现.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等所包含的内容.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会产生信息. 文献: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 检索:是指对文献资料的查找与获得.检索者利用检索工具按照文献编排的特点,采取一定的途径、方法和步骤,将所需文献资料查找出来,并加以利用. 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 检索策略:就是在分析检索提问的基础上,确定检索的数据库、检索的用词,并明确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查找步骤的科学安排.检索策略,就是在分析检索提问的基础上,确定检索的数据库、检索的用词,并明确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查找步骤的科学安排.简答题 世界著名的三大检索工具是什么.简要说明每个检索工具包含的文献类型? 世界著名的三大检索工具是: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是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的重要学术成果信息. ISTP,即《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科技会议文献.它所收录的数据包括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 Ei,即《工程索引》,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数据覆盖了核技术、生物工程、交通运输、化学和工艺工程、照明和光学技术、农业工程和食品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应用物理、电子和通信、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石油、宇航、汽车工程等学科领域. 2、什么是检索工具,检索工具应该具备哪几个条件? 检索工具是人们用来存储、报道和查找文献的工具. 检索工具应具备如下条件: 必须详细著录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 必须具有既定的检索标识. 全部文献必须根据标识系统地、科学地排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能够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何谓引文索引?引文索引的意义? 引文索引是利用文献引证关系检索相关文献的索引. 引文索引多用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及其他复杂课题的文献检索.通过引文分析,可以揭示一些重要科学发现之间的内在联系,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引文分析得到的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价科技文献的价值、科技人员及科研机构的工作成绩和水平.引文分析技术为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文摘型检索工具的特点以及利用文摘型检索工具的重要性是什么? 文摘是简明扼要地报道文献内容的检索工具,它不包括对原文的补充、解释. 文摘是二次文献的核心,检索工具的主体.文摘可以深入揭示文献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原文,节约科技人员阅读文献的时间和精力,便于决定对原文的取舍,为撰写述评性文章提供重要参考资料.文摘还同时著录文献的部分特征,如篇名、著者、文献出处等. 常用的文献检索的方法是什么,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常用的检索方法是: (1)顺查法:按从远到近的时间顺序查找文献信息的方法.一般用于重大课题核各学科发展史以及新兴学科等方面的研究课题的全满检索. (2)倒查法:是一种逆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回溯性查找文献地方法,目的是获取近期发表地最新文献信息.是一般科研人员最常用地方法.在确认某项成果是否由创新时,也适合用倒查法. (3)抽查法:是针对某一学科内的课题,重点对某一时间段进行检索,这种方法多用于写专题调查报告. (4)追溯法:是利用已掌握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追踪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也叫追踪法或引文追溯法,具体检查法有2种:一种是利用原始文献新附的参考文献追溯检索;另一种是利用专门编制的引文索引进行追溯查找. (5)分段法:是将常用法(工具法)与追溯法交替使用的方法,也称循环法或交替法. (6)浏览法:即对纸质型或电子文献目次内容的浏览方法. 6、网络以其方便快捷和数据共享的优势而成为获取信息的首选途径,这样是否意味着它可以取代其它信息源?请说出你自己的理解. 目前网络信息源无法完全取代其它信息源.虽然网络信息源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信息层次多,品种多样,但是网络信息分布缺乏组织,分散无序.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搜集、管理和维护的难度大,所获得的信息缺乏加工和组织,往往只是信息的堆积,而且其更新和消失往往无法预测,因此网络信息源有其局限性. 三、检索题(根据学科不同任选二题,按照文献检索程序写出详细检索过程和有题目和出处的检索结果.)1、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1)分析研究课题 计算机网络服务发生意外中断是常见的,这种意外中断在某些重要的时候可能会对社会或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与单计算机系统不同的是,在大型计算机网络中,当发生失效故障时,往往不能轻易、具体地确定故障所在的准确位置,而需要相关技术上的支持.因此,需要有一个故障管理系统,科学地管理网络发生的所有故障,并记录每个故障的产生及相关信息,最后确定并改正那些故障,保证网络能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本课题主要是查找近几年来有关该课题研究的情况.(2)制定检索策略a.选择检索手段本课题的检索手段以计算机检索为主,同时将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相结合.b.选择检索工具欲查找“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方面的文献,必须选用恰当的检索工具.根据课题要求以及检索工具收录文献源的情况,本课题选用综合性检索工具和数据.具体选用下列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3)选择检索方法本课题主要为了获取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检索方法选择顺查法和倒查法相结合.(4)选择检索途径本课题的查找,可从分类和主题途径进行检索.a.分类途径从课题分析可知,本课题的学科分类属于建筑结构.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类目设置,可选择以下分类号作为检索入口:G623.58 计算机TP393 计算机网络 b.主题途径根据课题分析,可选用以下主题词作为检索入口:主题词: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网络故障管理系统.(5)构造检索式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各检索词通过逻辑组配关系确定运算方式.本课题的检索可选择以下逻辑运算制定检索策略:网络 AND 故障管理正式检索和结果 欲查找本课题的相关国内期刊论文信息,可选用《全国报刊索引》、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等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基于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刘钦启,马玉祥,郝红侠/《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6,23(6) 分布式网络故障管理系统实现技术研究/张强,陈琳,龚正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6,28(5) 基于智能移动代理技术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王颖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6,33(3) 一种分布式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杨华春 赵怀勋 /《 计算机时代》-2006,(3) 基于分布式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崔政/《现代电子技术》-2006,(2) 基于Web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蒋凌云 王汝传/《光电技术应用》-2004,19(5) 获取原文 根据文献检索提供的文献出处获取原文.对于全文型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可以直接获取原文.2、高等教育体制改革3、国民生产总值4、磁流变传动技术及器件的研究(1)分析研究课题 本课题主要是查找近几年来有关磁流变传动技术及器件研究的情况.(2)制定检索策略a.选择检索手段本课题的检索手段以计算机检索为主,同时将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相结合.b.选择检索工具欲查找“磁流变传动技术及器件的研究”方面的文献,必须选用恰当的检索工具.根据课题要求以及检索工具收录文献源的情况,本课题选用综合性检索工具和数据.具体选用下列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3)选择检索方法本课题主要为了获取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检索方法选择顺查法和倒查法相结合.(4)选择检索途径本课题的查找,可从分类和主题途径进行检索.a.分类途径从课题分析可知,本课题的学科分类属于建筑结构.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类目设置,可选择以下分类号作为检索入口:TH13 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TM921 电力拖动(电气传动) b.主题途径根据课题分析,可选用以下主题词作为检索入口:主题词:磁流变;传动.(5)构造检索式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各检索词通过逻辑组配关系确定运算方式.本课题的检索可选择以下逻辑运算制定检索策略:磁流变 AND 传动正式检索和结果 欲查找本课题的相关国内期刊论文信息,可选用《全国报刊索引》、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等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磁流变传动机构性能的试验研究/黎文峰,黄宜坚/《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7,23(2) 磁流变传动机构的设计与研究/黎文峰,黄宜坚/《机械设计》-2006,23(10) 磁流变传动装置传递力矩分析与测试/马久河, 吕建刚,张磊 /《磁性材料及器件》-2006,33(3) 圆筒式磁流变传动机构的研究/黄豪彩,黄宜坚/《机械科学与技术(西安)》-2003,22(4) 获取原文 根据文献检索提供的文献出处获取原文.对于全文型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可以直接获取原文.
㈥ 计量学科学的体系,作用和结果,谢谢了哈
一、前言
1.1 计量的意义和作用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而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或物质,是通过一定的“量”来描述和体现的。也就是说:“量是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因此,要认识大千世界和造福人类,就必须对各种“量”进行分析确认,既要区分量的性质,又要确定其量值。计量正是达到这种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和与国际一致的科学和管理活动。实际上,人类在科学研究、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计量。众所周知,尺子、秤、电表、秒表、煤气表都是用于计量的,计量已经渗透到了人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应用和享用了计量知识和技术。计量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息息相关,无论是人类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研究,还是国内外贸易,处处都离不开计量。现代计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技术基础。此外,大量的事实证明,物理学上的许多重要发展,都是在精密计量测试的基础上取得的。而许多国防尖端技术的突破,也和计量测试分不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将科学技术和计量的关系概括为一句话:“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说过:“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我国著名的两院院士王大珩说:“计量学是提高物理量量化精确度的科学,是物理的基础和前沿”。因此说,计量属于基础科学,没有计量,科学技术就无从谈起。历史的进程充分证明,计量技术发展缓慢,就会严重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2计量的对象及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计量的对象主要是物理量,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逐渐扩展到工程量、化学量、生理量,甚至心理量。在生物工程、医学工程、环保、信息、航天和软件等方面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专业计量测试,也正在逐渐形成和不断加强。例如,在生物工程方面,人们希望从蛋白质的控制中了解生命的本质及其生理、生物化学、分子遗传等知识,并且正在对构成蛋白质生产的核糖核酸的15万个标志进行测试和编排。同时,以DNA计算机为首的生物计算机,将为解决当前硅芯片集成器件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接近极限的难题,提供理想的方案。这时的计量已进入微观领域。
历史上三次大的技术革命,充分依靠了计量,也推动了计量本身的发展。蒸汽机的诞生,给工业带来了第一次技术革命,力学计量、热工计量和几何量计量在这一期间有了迅速的发展。以电的产生和应用为基本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更加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电磁计量、无线电计量、温度计量、几何量计量、热辐射计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把计量从宏观世界带入微观世界。随着量子力学、核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电离辐射计量逐渐形成。核能及化工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导致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更加迅速.原子能、化工、半导体、电子计算机、超导、激光、遥感、宇航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计量日趋现代化,由经典计量进入量子计量的新阶段,计量由宏观实物基准逐步向自然(量子)基准过渡。新的米定义和原子频标的建立,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长度和频率的精密测定,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因为光速的测定、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的探测、航海、航天、遥感、激光等许多科技领域,都是以频率和长度的精密计量为重要基础的。 现在人们所谓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是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革命,是以微电子学和计算机为先导的。许多高科技产业,都必须以精密计量为基础。目前的计量,早已不再停留在以往度量衡的基础上,而是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计量学,涉及长度、温度、力学、电磁学、无线电、时间频率、光学、电离辐射、声学和化学等各种专业,即所谓的十大计量。
1.3 《计量法》的实施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计量发展最早、最有成效的国家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比较完整、先进的计量制度。计量,过去在我国称为“度量衡”,其含义是关于长度、容积和质量的计量,所用的主要测量器具为尺、斗、秤。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时代至大约200年前,我国的计量技术一直处于先进行列。但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约一百年间,由于内忧外患、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不定的状态,导致了科技水平包括计量水平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到1949年,仅长度测量,就有英制、日制、俄制、米制、营造尺等多种单位制并存,全国量值处于混乱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关注计量事业的发展。为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计量制度,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以当时的公制即后来的国际单位制,为国家基本计量制度。1985年9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与此同时,在1985年我国还加入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这标志着中国的计量工作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完备,并已经与国际法制计量接轨。
1.4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建立、职责及其任务
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量是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它们的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主要导出量是由基本量的关系函数得出,基本量和导出量就像共生于一棵大树上的枝干,共同构成计量科学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计量工作有了迅速发展。1955年成立了国家计量局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计量院)。作为国家级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计量院自始至终是全国量值溯源的源头,是国家级法定计量机构,是中国计量技术工作的核心。
计量院承担的主要任务:
· 研究、建立、维护国家计量基准、标准,复现单位值;进行国际比对,保证基准量值和国际一致。
· 进行计量基、标准的后续研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扩展计量基、标准的量程、频段,提高准确度和自动化程度。
· 开展测量理论、量值传递方法的研究,以及共性、基础性、关键性测量技术的研究。
· 实施量值传递工作,组织进行国内重要实验室的量值比对,保证全国量值的统一。
· 根据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新领域计量技术的研究。
· 承担国家计量认证、技术考核、各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等技术管理;国产及进口计量器具的定型鉴定和型式批准的技术工作;进出口贸易中计量仲裁的技术保证;质量认证、实验室评审的技术工作。
培养具备高素质和较强科研能力的计量队伍,建立并不断完善计量院质量体系,严格把好计量证书质量,提高为广大客户服务的能力,是计量院从建立到发展至今一贯坚持和努力的目标。
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掌握计量基础知识;鼓励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人员进行继续深造,去国内大学或国外的计量机构进行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在本院不定期、多形式举办英语、网络编程、技术法规编写等各种培训班。目前计量院现有技术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占近20%。
1999年计量院依据ISO/IEC 17025:1999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和国家计量院计量基标准及证书互认协议(MRA)的要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体系并启动运行。计量院的质量体系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它符合ISO/IEC 17025:1999的要求,并包含其全部质量要素。
1999年计量院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校准和检测实验室现场评审,通过校准项目127项目,检测项目23项,共150项。2000年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对计量院校准和检测实验室增项现场评审。2003年5月计量院完成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从导则25到ISO/IEC 17025:1999的转换,并顺利完成了监督评审和扩项工作。2004年9月,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复评审。到目前为止,计量院能够对外开展校准407项,检测208项。实验室认可项目数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实验室认可项目覆盖长度、热工、力学、电学、无线电、光学、电离辐射与医学、工程光学、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为社会各界提供校准检测服务,保证了全国量值的准确统一。
随着校准市场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全面地服务客户,1998年计量院在原有的检定、测试基础上,增加了校准项目。同时根据ISO/IEC 17025:1999的要求,对所有的证书从格式、内容、安全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经历了1999、2001、2002、2004不同版本的修改。目前,基本形成了检定、检定结果通知书、校准(中、英、中英文)、测试(中、英)、检测报告等8种格式新版证书。该版本证书具有信息量全、防伪功能强、对检定周期描述严谨、敬告客户内容和方式独特、证书风格新颖等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不仅为广大客户所认可,而且作为许多省级技术机构参照的样板证书样式。
2003年6月1日,计量院的仪器收发大厅正式启用,与之相配套的仪器收发软件也开始运行。新软件从“方便客户、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检定员的工作量”的角度出发。客户只需将仪器送到收发大厅,其送检信息一经录入,相关人员可多次调用。软件充分利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对录入信息进行分析、组合,自动生成证书第一页的内容,对送检的计量仪器/器具的检测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全院公布。该软件具有强大的统计、查询、图表等功能,为加强计量院过程管理与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必要的第一手基本材料。
二、法制计量
计量的内容和含义十分广泛,而法制计量是计量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和人民生活都是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计量院作为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在《计量法》实施20年的时间里,建立并不断改进计量基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增强国际地位;开展强制检定,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受国家质检总局委托,承担计量标准考核和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试验任务。
2.1 计量基标准
国家计量基准,是为定义、复现单位的量的测量系统,是国家统一单位量值的依据,是国中之宝。虽然从秦始皇开始就统一了度量衡,但是1949年前,尚未有一件实物基准原器—基准器用于统一量值。我国的现代基准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61年在国家科委的领导下,计量院研制成功了第一项表面粗糙度国家计量基准。至1998年,国家正式批准了11个国家级的计量研究机构研制的191项高精密测量系统作为计量基准。这些基准为我国实施计量法制管理,统一全国计量单位量值,开展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现代国防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计量院作为全国最高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经过几代计量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和刻苦钻研,完成了大批有水平的科研项目,研究建立了最初的国家基准、标准。此后,面对社会发展提出的新需求,不停息地追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步伐,追赶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潮流,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计量基准、标准的数量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上升。我国绝大部分的基准、副基准和国家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都诞生和保存在这里。配合国家《计量法》的实施,在20年里,计量院利用这些基准、标准进行量值传递工作,保证了国内量值的统一可靠和与国际量值的一致。
从1991年至今,计量基准、标准中参与技术改造的约109项,其中部分计量基标准经改造后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等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1) 水三相点瓶
水三相点是热力学温度的唯一基准点,也是ITS-90国际温标重要的定义固定点。它在热力学温度测量、国际温标复现以及实际温度测量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对水三相点的深入研究,近几年来,计量院建立了一套新的高质量水三相点容器制作系统,研制出一系列不同结构、尺寸的高质量水三相点容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冰桥、环境、水源、冻制方法、水的纯化等因素对水三相点温度的影响。这些理论、实验研究提高了水三相点的复现水平,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新研制的水三相点容器参加了国际计量局组织的水三相点容器国际关键比对(CCT-K7)。技术指标中复现性优于0.03mK, 扩展不确定度为0.16mK(k=2.69,p=0.99)。
(2) 耦合腔互易法声学基准
计量院的耦合腔互易法声压基准建立于1965年, 1990年之前对基准进行了技术改造,使1英寸实验室标准电容传声器在50Hz-2000Hz的校准精度提高到0.05dB(K=3)。2000年对基准再次进行技术改造后,使基准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标准的要求,同时使复杂的互易校准实现了操作自动化。2002年7月该基准参加了超声功率国际关键量比对(CCAUV.U-k1),比对结果十分理想。2003年3月参加了空气声压(31.5Hz~31.5kHz)国际关键量的比对(CCAUV.A-K3)。
(3) 20MN基准测力机
力学处测力室是计量院建立最早的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研制并保存的20MN基准测力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超重型精密力值计量装置。它首次把静压润滑技术应用于单缸结构的工作缸塞系统中,制造技术难度大,全部零件实现国产化。1990年通过原国家技术监督局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2年被批准为大力值国家基准,199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的应用为大型工程项目科研与技术开发提供了精密的测试手段,提高了对工程结构和高层建筑安全受力状态的检测水平,也为航空航天技术总体精度的提高创造了必要条件。其力值准确度优于1×10-4 ,力值变动度优于1×10-4 ,灵敏限优于2×10-5 。
1990年10月,计量院与日本NRLM进行大力值比对。中日两台20MN基准机力值比对的结果一致性约在1×10-4,我国的20MN基准机力值波动度处于10-5 量级,优于日本20MN机一个数量级,充分显示了静压润滑工作缸塞系统的优良性能和先进水平。
(4) 单相工频电能
单相工频电能基准由计量院自行研制,于1990年12月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的鉴定。1996年7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基准,承担对全国0.01级及以上的电能表的校准、检测和量值传递工作。
它采用独创的双桥功率比较仪技术,主要设备包括一台双桥功率比较仪和一套电流电压互感器。具有准确度高、量程宽和稳定性好等优点。该基准总不确定度为15×10-6(k=3),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92年获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计量院对该基准实验室进行了恒温改造,使实验室全年温度基本满足要求,同时,还购进15对装置中需要的热电偶,以保证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正常运行。
1998年至2000年参加了CCEM组织、NIST为主导实验室的国际比对,取得了很好的测量结果,与美国、德国和加拿大处于同一水平。
(5) 脉冲波形参数基准
脉冲波形参数包括:脉冲幅度、上升时间、过冲、预冲、顶部不平度、阻尼振荡、下垂、脉冲宽度、周期、三角波线性等。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操作人员目测屏幕上的波形,不仅受眼睛分辨力、示波器线性、屏幕聚焦、噪声的影响,更受波形本身失真程度影响,测量精度低。计量院1986年自行研制成功的脉冲波形参数基准,该基准主要由高质量宽频带取样示波器和高速脉冲源及带有数据采集的计算机系统组成。承担全国脉冲仪器的量值传递工作。该系统具有功能强、测试软件丰富、性能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设计思想先进、有高的性能投资比等特点,在脉冲参数自动测试领域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我国脉冲计量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1989年7月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6年~1998年对本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重新研制了数据采集箱,更换计算机系统,重新编写测试软件,改进了示波器校准系统,大大提高了检测能力和数据处理的效率。目前基准的技术指标为:脉冲幅度:10mV~200V;测量不确定度0.05%;脉冲上升时间:25ps~1ns;测量不确定度:1%+5ps 。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需要对更高速的脉冲信号进行计量,脉冲参数的发展朝着高速化,信息化的方向努力发展。脉冲参数组目前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研究的“基于NTN技术的新脉冲波形国家基准建立的研究”,该课题可将现有上升时间21ps的脉冲波形参数国家基准提高7ps。
(6) 光谱辐射照度、辐射亮度基准
该项基准装置为计量院1975年自行研制,1986年被国家计量局批准为国家基准。1978年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1990年获得国家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整套基准装置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可靠。二十多年来该项基准为我国的光谱辐射亮度和照度测量提供了最高计量标准,是国家光学计量中的重要基准之一,也是国际计量局(BIPM)确定的国际关键比对项目。光谱辐射亮度和照度的测量广泛应用于光电子、航空航天、国防、照明工程、遥感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重大社会效益。
该项基准装置先后进行了两次技术改造。改造后的基准装置,将高温黑体的高端工作温度扩展至3200K,为光谱辐射度测量提供了更强的短波紫外信号;针对探测器系统的紫外和近红外波段灵敏度低的缺点,采用紫敏型光电倍增管R3896和大面积2mm×10mm制冷型PbS探测器;针对交流式光电高温计引出的较大的测温误差的现状,采用直流光电高温计和温度标准灯,利用单色亮度比较法进行温标延伸,与以前的温度测量方法相比,改善了测温不确定度。
1990年和2001年两次代表我国参加CCPR组织的十几个国家参加的光谱辐射照度国际比对。1990年的比对结果表明我国的光谱辐射度测量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可见范围的光谱辐射照度测量水平居国际领先。2001年的国际比对正在进行中。
2.2 国际交流与合作
(1) 签署MRA
为顺应WTO提出的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1999年10月14日在法国巴黎国际计量局(BIPM)召开的一次会议上,38个米制公约成员国国家计量院的院长和2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国家计量基、标准和国家计量院颁发的校准和测量证书互认协议》(简称“互认协议”—MRA)。MRA由国际米制公约组织授权,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起草,国际计量局(BIPM)为主协调人。计量院院长潘必卿受国家质检总局委托,代表中国签署了MRA协议。MRA协议的过渡期为4年,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MRA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透明的综合性计量体系,向世界各地用户提供可靠的关于各国国家计量基标准可比性的定量信息,以期为政府和其他各方在签署国际贸易、商业和法务方面的协议提供技术基础。核心内容是在BIPM的主持下,由CIPM的10个咨询委员会(CCs)负责,并由各区域计量组织(RMOs)配合,有计划地开展以米制成员国计量院为主体的计量基标准的国际比对,包括关键比对和辅助比对,从而给出各国基标准的等效性。
签署MRA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和国际贸易,同时,提高了计量院校准与测量证书的权威性和“含金量”。另一方面,MRA的签署对我国计量基标准的建立、改造及正常维护提出了严格要求,对我国计量技术机构的实验环境、管理制度、人员素质及资源配置等质量体系的运行提出了高标准和新要求。
(2) 签署其它互认协议
中荷互认
1999年计量院质量称重实验室代表计量院与荷兰国家计量院就非自动衡器试验能力进行了现场评审,双方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及交流,协调了双方的试验方法,商讨确定了互认协议的内容。1999年11月3日,在深圳签署了中荷非自动衡器型式试验结果互相承认协议。中荷非自动衡器型式试验报告的互相承认,避免了双方非自动衡器在进入对方国家市场前的重复型式试验,为促进我国非自动衡器出口欧洲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德互认
2001年4月~8月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非自动衡器和称重传感器型式试验报告相互承认协议”项目中,质量称重实验室和测力实验室分别作为非自动衡器和称重传感器型式试验报告互认协议的指定实验室,参加并完成了中方硬件设备、英文技术资料(包括质量手册中的院长声明、溯源体系、设备明细、操作细则等)、OIML试验报告的准备工作。同年6月计量院接受了PTB三位专家对力学处质量称重实验室和测力实验室、工程电子部的环境实验室、无线电处的电磁兼容实验室,以及中北联合实验室的现场技术评审。8月计量院派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总局的专家小组(六人)赴德国PTB完成实验室同行的现场评审和技术文件交换 ,从而为中德互认协议的最终签署奠定了技术基础。
2001年11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德国总理施罗德参加的中德双方29个合作项目的签字仪式上,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宣湘司长和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的副院长Manfred Kochsiek正式签署了此项协议。中德非自动衡器和称重传感器型式试验报告互认协议的签署,有利于推动我国非自动衡器和称重传感器产品跻身欧洲市场并抢占市场份额。
型式试验报告的国际计量双边互认,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同时,扩大了我国法制计量工作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了我国计量技术机构在国际上的声誉,推动我国法制计量工作与国际接轨。
(3) 参加国际比对
MRA的第一部分是国家计量基标准之间的等效度,其技术基础是由CCs、BIPM、RMOs经过一定时间的关键比对所取得的一整套结果。由CCs或BIPM进行的关键比对称为“CIPM关键比对”,由RMOs进行的关键比对称为“RMO关键比对”。
由CIPM关键比对得出的参考值,被称为“关键比对参考值”。所谓“计量基标准等效度”,意指这些基标准和关键比对参考值的一致程度。每个国家计量基标准的等效度,可用两值来定量表示:与关键比对参考值的偏差;以及该偏差的不确定度(置信水准为95%)。两个国家计量基标准之间的等效度,则用它们与参考值偏差的差以及该差的不确定度来表示(置信水准为95%)。
关键比对的实施方案如图6所示。中间的大圈为CCs和BIPM主持或实施的比对,周围的小圈为各区域计量组织主持或实施的比对,此外,大小圈四周还有一些与参加国际或区域关键比对的计量院的直接的双边比对。
计量院从1999年签署互认协议以来,便积极参加由CIPM和BIPM组织的关键量的比对。到目前为止,参加完成了62项关键比对(不含标准物质),其它双边或多边比对2项。 其中有些比对结果非常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2004年底完成的100Ω的量子化霍尔电阻比对(CCEM-K10)中,Draft A结果显示,仅有中国计量院(NIM)、德国计量院(PTB)、美国计量院(NIST)的测量结果落在了平均线上,为提高我国在国际计量领域的地位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4) 参加区域比对
RMO关键比对的结果,是通过一些计量院既参加CIPM比对又参加RMO比对,而和CIPM关键比对所建立的参考值联系起来。比对数据的不确定度,是依据参加两种比对的计量院的数量以及这些计量院所报告的结果的质量来传播的。RMO关键比对的目的,是使CIPM关键比对建立起来的计量等效度,扩大到更多的NMIs,包括那些国际计量大会(CGPM)附属成员或经济体的NMIs。
作为亚太计量组织(APMP)的重要成员之一,积极参加区域之间的比对,支持亚太地区计量的发展也是计量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多年来,计量院在参加国际关键比对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区域比对,截至2004年,共参加APMP关键比对10项,区域内的双边和多边比对9项。
(5)举办发展中国家计量技术培训班
从1990年至今,计量院已经承办了11届发展中国家计量技术培训班,为越南、马来西亚、蒙古、泰国、菲律宾等众多发展中国家培养了涉及长度、热工、力学、电磁等各个专业的计量人员近300人。通过举办“发展中国家计量技术培训班”,加深了他们对计量院的了解。培训期间分别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签订协议10余项,合作和研发项目10余项。此外还多次被邀请到国外举办培训班,学员共计100余人。
通过举办发展中国家计量技术培训班,为伊朗、越南、朝鲜、蒙古等国家计量院的有关计量基准,如电池、电阻、标准电容、功能表、硬度块、测力计、高温温度灯、功率计等提供了便利的溯源途径;同时量子部还携带仪器协助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测量当地的绝对重力加速度值;1994年到1996年期间计量院协助马来西亚国家计量院建立了高温基准、标准等装置,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高温实验室。通过该培训班的交流,提高了计量院在发展中国家中的信誉和知名度,同时为促进发展中国家计量事业的向前发展做出了贡献。
2.3 强制检定
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并直接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以及涉及上述几个方面用于执法监督的工作计量器具必须实行强制检定,最常见的如煤气表、水表和电能表等。配合《计量法》的实施,计量院在电能表检定和 “医用三源”的检定方面实行从严把关和提高自身计量水平相结合,为保证国家实施计量监督管理,减少商贸等各种领域的纠纷,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随着人们对健康日趋关心,先进的医疗设备发展迅速,愈来愈多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器具被应用于医疗和保健,从而形成了“医疗计量”分支,它涉及温度、压力、质量、超声、电离辐射、生物力学、脑电流、血液成份、心电脑监护等有关参量的测量、分析及监控。在我国的强制计量器具中医用计量器具占
㈦ 科学计量学的介绍
科学计量学(英文:Scientometrics)是应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技术等数学方法对科学活动的投入(如科研人员、研究经费)、产出(如论文数量、被引数量)和过程(如信息传播、交流网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科学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学分支学科。
㈧ 科学计量学之父都为科学计量学的发展做了哪些贡献
我国的科学计量学由已故的赵红州先生开辟了道路,并吸引了相当一批有志者的投身参与。90年代是我国科学计量学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表现在:中国科学学和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了科学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几次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已有十几种学术期刊发表该领域的论文;各级各类基金,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该领域的理论和应用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分别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社会各界对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成果给予更多的承认,并试图将之应用于科研绩效评估、科学基金评审等。国际科学计量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比利时的Egghe先生1998年底在参加北京“大学科研绩效定量评价国际研讨会”时认为,中国的科学计量学研究具有相当的水平。如果增加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它应当能获得更快的发展。
㈨ 科学计量学的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研究对象:文献为单元
(2)研究内容与方法
1)语言、词和词组的频率统计:包括自然语言主题与索引、印刷文献和电子文献;
2)作者特征:根据论文数量或其它方法决定的生产率测度
3)出版源特征:如某一学科的论文在全部学术杂志上的最显著分布;
4)引文分析:包括作者、论文、团体、杂志和国家的分布.效用评价.学科间的同被引基础测度;
5)文献失效或老化;
6)计量模型(定律):包括词(字)频率模型(如齐普夫模型)、期刊等级模型(如布拉德福模型)、倒平方模型(洛特卡定律)、老化模型、半衰期模型等.
区别:
(1)对象
文献计量学:图书、期刊及电子出版物三种正式科学或信息交流的文献
科学计量学:文献中的科学文献以及非正式交流中的科学交流的
消息、事实、事件、实物等
信息计量学:信息
(2)研究目的
文献计量学:图书馆学研究需要
科学计量学:科学需要
信息计量学:信息科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