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设计目的
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
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
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1.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
(1)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2)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❷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有一栏综述本课题研究动态 选题目的及意义。综述本课题研究动态 是什么意思呀
研究动态应该是课题论文相关背景,旨在全面反映你所选论文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学术反响,你需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选题意义可以根据你的题目和任务书及查阅相关材料,写点就差不多了~呵呵!不过有些东西还得问老师,没个学校要求不一样。加油~
❸ 开题报告中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有什么差别
相同点:
都需涉及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的目标方法等。
不同点:
格式及具体要求不同。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内容是基于已有研究现状基础之上总结出不足之后,需要进一步拓展的问题以及执行计划。通过各种的理论和调查的手法完成这个目标,研究目的是事先的理论基础的提出,研究内容是通过手段证明。
(3)课题研究设计目的扩展阅读:
内容撰写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1、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立论依据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
“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3、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条件分析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❹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浙江省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318000) 李哉平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318000) 沈江天
设计研究方案是为了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进程形成清晰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有事可为,一步一步地走向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良好的研究方案是研究成功的一半。然而在中小学课题立项评审中,我们发现许多研究方案概念模糊,陈述混乱,没有整体规划,对后继行动缺少实际的帮助。究其原因,除了不够重视之外,研究者不清楚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思路也是其症结所在。
课题研究的方案尽管形式多样,但都要回答如下表所示的基本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方案的基本要素。
基本问题 构成要素 意图指向
研究什么 ⑴课题名称;⑸变量界定;
⑹研究目的(目标);⑺研究假设;⑻研究内容; 切口
为何研究 ⑵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文献综述);⑷研究依据; 缘由
怎么研究 ⑼研究方法;⑽研究步骤;
⑾资源配置(如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 程序
条件怎样 ⑿完成条件;⒁参考文献; 基础
预计收获 ⒀预期成果。 效益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联系而成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上表中的序号是课题研究方案展开时各要素的参考排序,也可根据研究需要有所调整。一般地说,课题方案需要体现这样的思路:清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背景清)→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缺乏研究或者尚未完善的领域,提炼出新颖而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主题新)→把主题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务(任务明)→为完成任务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手段(道可行)。
一、背景清
⒈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介绍背景与意义,主要是说明课题的来源,阐述为什么要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本课题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联系。这是课题提出的大背景,如果课题的时代特征不明显,也可不写。⑵结合自己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⑶阐述研究的意义,说明理论价值(如课题的研究能更深刻、更精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完善、突破或者校正某一教育理论。对于重在实践研究的课题,也可不写)和实践价值(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
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综述的“综”,即综合,意思是要“综合性”地叙述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而“述”除了“叙述”之外,更重要的是“评述”,即作者自己的见解。综述时需要理清别人已有的相关研究的材料、方法、观点、结论、成果、水平、动向等,还要评述相关研究的问题和欠缺。在某一个领域,假如他人的研究已经很先进、很完美,我们只能在别人的后面重复,无法有所充实、完善、纠正、突破和创新,那就没有再研究的必要。
撰写综述时注意:⑴紧扣主题。综述应与课题直接相关。⑵高度概括。对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复。⑶考究原文。慎用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⑷有所选择。选择出自政府、专业机构、有影响、有价值、正式出版的文献。⑸内容翔实。对相关观点和成果的叙述要全面客观,内容精炼而不干瘪,选择精要而不偏颇。⑹有述有评。引述不可扭曲别人的观点,但可阐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
如课题“关于加强对高中生历史学习中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的研究”,其中“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的要点如下:⑴国外研究现状;⑵国内研究现状;⑶对样本学校活动实践的调查;⑷存在的问题。
上述评述从国外开始,反观国内,再回归到研究的学校。在宏大的背景之下,对现状进行聚焦式的梳理,全面地“综合”了他人的研究和实践,在聚焦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⒊研究依据
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与发展,因此寻求已有理论的依据,可以让研究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顺利进展。如要开展学生认知结构一类的课题研究,就需要以认知心理学及相关知识作为理论依据。当然,理论的选择要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指导实际操作,对课题研究具有支撑作用,可以引经据典,也可自圆其说,但不要乱贴标签,不能为理论而理论。
二、主题新
每个课题都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研究方案应清楚地表达本课题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而主题有无新意,则是课题有无价值的关键。所谓新意,就是我们的研究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我们的研究在领域、方向、假设、角度、方法、对象(如学生的地域特点)、可靠度、精确性等等方面,至少要有所不同。这也正是课题方案需要分析研究的背景、梳理相关成果的原因所在。所以,在表述主题时,要让方案的读者看出“背景”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背景的衬托下看出我们提出的核心问题新在何处。主题的新意铺展于行文,凝聚于课题的名称,并在研究目标与假设中辩明方向。
⒈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是对课题研究实质的高度概括,应力求文字简洁而又能展示课题的面貌,最好能体现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让人一看就明白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如“初中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名称多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慎用疑问句,不用似是而非的辞藻和口号式或结论式的句型。
课题名称中往往包含“实践”、“探索”、“研究”等涉及研究方法的词汇。我们的理解是:含有“实践”的,则课题多以活动为载体而展开;有“探索”的,则需要研究者有所创新;单写“研究”的,则课题采用的是思辨性方法,或是多种方法的组合。“××研究”类课题如果采用单一的科研方法,则可在课题名中直接写明,如“××行动研究”、“对××的调查研究”等。
⒉研究目的(目标)
目的和目标在汉语中几乎是同义词,但在课题方案陈述中,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研究目的是对研究结果的概括性预测与期望,是整个研究的归宿,显得笼统而抽象(也有人写成“总目标”)。教育科研要达到预想的目的,通常需要把笼统的目的加以分解,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验证的具体目标。设计研究目标要注意:⑴统筹兼顾,既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又合乎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研究水平和时间。⑵课题研究目标不等同于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课题目标在于探寻未知的教育教学规律,工作目标在于完成具体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⑶多个目标要在课题研究目的的统领之下形成体系。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可按各个子课题之间的关系,分解并理出一个多层次的目标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结构。
⒊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有待验证的暂时性答案,是对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对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所作的且尚待证明的初步解释都属于假设性质。假设在课题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参照的作用。研究的问题以假设的形式表述,就会变得更加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通常要探讨的是因果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应的假设是关于条件和反应关系的表述。如我们创设了什么条件,控制了哪些不想研究的因素,采取了哪些教育措施,就可能达到怎样的预期结果。提出研究假设通常要遵守:⑴不能与已被证实的正确理论或事实相悖;⑵对变量关系的推测要合乎逻辑;⑶应以陈述句的形式简单、明了地直接表达;⑷能用一定的方法收集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当然,研究者可根据研究性质决定是否正式提出研究假设,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及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明确的假设。
三、任务明
把主题转化为明确的任务才具有可操作性。为此,研究方案一般需要写清如下几点。
⒈变量界定
变量即变化着的客观事物。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事物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事物的变化。由于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一个课题往往涉及多个变量,对这些变量的理解也可能因人而异。越是富有新意的课题,变量的公共认知度也往往越低。因此,在研究方案中对表现主题的重要变量或者容易误解的变量,必须给予明确的界定。这样才能使阅读者不会误解,使课题组的成员能形成统一的思路,使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避免不必要的目标变更、方向转移和范围的缩放。反之,对研究变量缺乏明确界定,如“挫折教育”与“磨难教育”,“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考试成绩的提高”就容易混为一谈。
给变量下定义有两种基本方式。
⑴变量的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做出说明,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课程标准、教材,或国家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等对概念进行科学定义。如果变量的含义不通俗,又查不到确切的定义,一般应该回避,另换别的概念。如果特别需要,也可自己尝试下定义,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对相关问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⑵变量的操作定义。即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做出具体的说明。变量的抽象定义仅停留在概念水平,它不能解决实际研究过程中变量的具体测定或操作问题,因此有时还须将其转化为操作定义。变量的操作定义虽然可以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但更需要的是自己的研究。可操纵的变量是研究中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就是要明确怎么操作。可测量的变量是研究中要调查的问题和效果,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就是为了实际测量。可选择的变量一般用在课题表述中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是要明确划分和正确选择。
⒉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要回答课题究竟研究什么的问题,即区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问题。基本要求是依据研究目标,把主题展开为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结构并确定重点,提出解决这些重点问题的实施构想,从而把大问题细化为几个具体而又关联的便于操作的子问题,用陈述句表述明白。如“高中学困生与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研究”的研究内容:⑴调查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在上课、作业、复习和考试习惯上的不同特点;⑵不同性别的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⑶不同年级的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⑷分类调查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生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⑸提出矫正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
⒊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就是研究正式展开之前希望得到的收获,包括问题解决的程度、可能产生的效益、成果应达到的水平和表现方式。成果的表现方式是成果的物化形态,如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专著、案例等等,研究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书刊、光盘、网页、软件等不同的载体。预先设计成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为了使研究者能在研究开始时就着手材料的积累,避免研究结束时才发现有些阶段性的成果已经流失。
四、道可行
要圆满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途径。
⒈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对怎样研究的回答,可以理解为原则、策略、程序、工具、方式的综合表述,重点写明怎样实施。如准备如何收集数据,将使用何种技术来分析、处理数据并推导出结论。若是实验研究,还要说明如何选取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控制哪些变量。
研究方法可分为:⑴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人为的影响。⑵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
有些研究方案选择的方法缺乏与研究任务的内在关联,无法融入具体的研究过程,影响了可行性。孤立地看,方法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而联系到任务,却有是否合适的区别。也就是说,同一种方法,对于匹配的任务,就是可行的好方法;对于不匹配的任务,就是不好的方法。因此,研究者要熟悉和理解教育科研的各种基本方法,再从完成任务的需要出发选择方法。如“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研究”,若要考察研究现状和进展,选用文献法;若要验证一个假设,可用实验法;若要了解当前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就用调查法。当然,由于教育现象丰富多彩,问题错综复杂,所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种方法的组合。
另外,工具性材料如问卷、观察记录表、测验题等可作为方案的补充。
⒉研究步骤
就是课题研究任务在时间顺序上的计划安排。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阶段。如研究过程较长,则实施阶段还可再分为几个小的阶段。各阶段时间安排一般写明“×年×月——×年×月”,需留有余地。
准备阶段包括调查和前测、理论学习、制订研究方案、建立研究机构、确立研究对象等。
实施阶段包括研究内容的操作、研究方案的调整完善和过程的管理等。要明确如何将自己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落实于具体教育实践,从哪个角度切入研究,进行操作。同时要明确如何记载整个研究过程的相关材料。
总结阶段包括对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加工,寻找规律,提炼研究成果,设计出预期成果的形式,写出结题报告,发表教育论文等。
⒊资源配置
主要是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人员分工要符合各成员的水平、能力、岗位和特长,每项工作都要落实到人,明确目标和时限。当然,分工的同时也要注意研讨与合作,利用集体的力量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课题还可建立领导小组,下设子课题组并明确负责人,必要时聘请课题研究顾问。经费预算主要是指计划申请或自筹的经费数额以及经费支出的具体科目预算和年度预算。
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应让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都参与考虑、讨论,就研究方案的各个方面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方案更为周详,另一方面可以使课题组成员在这一过程中更为明确研究的设想和各人的任务,为研究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⒋完成条件
主要介绍物质条件、人力资源和前期成果等。物质条件包括图书资料、研究设备等。人力资源如核心人员的研究经验和能力,课题组人员的工作岗位、学术优势、年龄和专业的结构。前期成果主要指本课题组已取得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⒌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研究者的视野与底蕴。因背景分析时已有文献综述,故是否要在研究方案后面列出参考文献,可视具体情形而定。
总之,设计课题方案应仔细分析上述各个方面,理清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综合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整体。其思维导图大体如图所示。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参考
作者:佚名 文件来源:不详 点击数:334 更新时间:2009-10-20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科研课题方案设计,是指研究人员为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工作。它包括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人、财、物、信息等,必须按研究的内容、要求和客观实际的可能性构成为一个包含时间序列、人员活动序列、信息传递序列等方面综合相关的合理系统。
课题方案不是研究的终结,而仅是开始的谋划,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故一切方案都只能是逐步完善的,要随着研究的进展而更改,包括预期之外的新发现、新设想,我们应当允许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我们既要反对无计划的盲目行为,也要反对消极地僵化地按计划方案一走到底。
二、课题研究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必须考虑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一般要求可归纳为六个方面:(1)课题依据与意义;(2)研究目标与范畴;(3)研究任务(实验内容)(4)研究方法与步骤;(5)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6)课题研究保证措施。现简要分述如下:
(一)课题依据与意义
课题依据包括课题形成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这常体现在:研究方案的“问题提出”部分中对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具体情况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制定课题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课题的实践依据,其核心问题是认真思考和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反映了现实教育实践、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现在、将来的指导意义的问题。倘对实践的反映越深刻,越迅速,课题的实践依据越充分,其指导意义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二)课题目标与范畴
1、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是研究者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一个研究目标。
2、课题研究范畴。课题研究范畴是指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界定。当课题目标确定之后,相应地就要投入到某种范畴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类型、对象、范围的界定;否则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目标的变更或方向的转移,也容易产生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这样,才能使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各得其所,不致雷同或偏离研究主题。
(三)研究任务(实验内容)
在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确立在研究范畴内,围绕研究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通常包括理论的探究、教师、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确立等内容。要找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预测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便于在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的方法。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较多采用行动研究法。其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1)发现问题(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鉴定问题(选定研究主题);(3)文献探讨(深入探讨有关文献);(4)拟订计划(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5)设立假设(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预测);(6)收集资料(常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测验、实验法);(7)实施行动(根据假设,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或数据,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8)评价结果(将实验数据转为有意义的统计量数,供评价实验效果的预测之用)。
2、课题研究步骤。
在考虑课题主要研究方法的同时,要把课题研究的步骤(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等问题的计划也反映到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中。
如果把整个课题研究分为前、中、后三期的话,那么,前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选择课题和陈述假设;(2)制订研究方案。中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3)实施研究,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后期研究主要内容为:(5)解释结果。
(五)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
1、课题成果的形式。不同类型的课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就决定了科研成果的不同形式。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两类:一是研究报告,二是学术论文。
如细分,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
(1)先进教育经验总结。
(2)教育调查报告。
(3)教育实验报告。
(4)理论概括性的学术论文。
(5)其它一些表现形式。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编写实验练习册等。
2、研究成果的构成。研究成果是研究者经过选择课题(陈述假设),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收集资料;加工、整理资料等一系列研究步骤后,对某些教育问题的一些新看法、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新产物。一般来说,一项完整的成果大致上都有如下这些内容构成。
(1)准确地阐述研究目的、意义和范围;
(2)说明该课题必要的研究历史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失败教训);
(3)研究工作的对象、时间、地点、大致阶段、步骤等概况;
(4)说明研究方法、程序、手段等;
(5)阐释研究结果和得出结论;
(6)研究问题的讨论;
(7)参考资料与文献。
由此可见,组成完整的研究成果中的任何一点内容都在方案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体现方案设计中的课题依据、研究目标、范畴、方法、步骤及保证措施等决定着课题研究成败的因素。这表明,方案设计蓝图的水准决定了成果的优劣。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l、在组织上,要重视做好课题组成员的选拔和优化组合,保障科学充足的时间保证。
2、在经费上,应该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教育科研的开展,必需一定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因此,要认真做好经费的预算。一方面,要注意厉行节约,让每一分钱都转化为研究效益。另方面,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应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资助和支持。
❺ T形板课题设计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1)保温材料引发火灾的形势严峻目前,我市及全国的保温材料基本为有机材料,其中聚苯乙烯膨胀泡沫塑料(EPS)为主要品种,其次为挤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和聚氨酯硬泡塑料(PU)。这些有机材料燃烧等级为B2级,属于难燃材料,在特定的条件下还是会燃烧的。由于有机保温材料所引发的火灾接连发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并造成人员伤亡,教训及其惨痛。保温材料用于非透明体的围护结构保温,包括墙体、幕墙、屋顶、地面、钢结构的彩钢板等。典型例子如下:北京CBD华贸中心在建造过程中,两年内发生了6次火灾,火灾原因是有机保温材料,仅一次较大火灾经济损失数千万,诱因不明;2007.7.2,北京大学体育馆,外墙有机保温材料,过火面积达1000平方米;2008.4.30,东直门“当代MOMA”工地,外墙有机保温材料,6层至20多层着火;2009.2.9,央视新址配楼,XPS幕墙结构墙体保温材料火灾,损失过亿;2009.3.26 中央美院宿舍,EPS夹心彩钢板建筑火灾,过火面积1000平方米;2009.4.6中国科技馆新馆,挤塑板保温材料火灾,损失情况不详。(2)研究和开发不燃A级保温材料及其工程应用技术势在必行有机保温材料本身是不会自燃起火的,失火第一步是其它火种的点燃,点燃和被点燃是保温材料内外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步是材料点燃后的蔓延,这是材料内因决定的,蔓延的既是保温材料本身燃烧,也可点燃其它材料,产生传播。第三步是保温材料轰燃,轰燃的火灾已是难以控制。由于点燃是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焦点往往关注在火源管理上。有机保温材料连连发生的火灾表明仅仅通过管理已经不能控制现有材料火灾的发生。在建筑物建造过程、在建筑物使用过程、在极端条件下(如地震、战争等),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火种,因此,可以被点燃的有机保温材料引起火灾的潜在危险始终是存在的,有机保温材料燃烧问题不可回避。当前一个城市的建筑林立都在向立体空间发展,这种潜在的危险是对城市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研究和发展不燃型保温材料及其工程应用技术势在必行。(3)研究开发A级防火保温材料是工作和法规的需要当前国家相关职能机构对保温材料引发的火灾及其重视,建筑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委、消防局、规划委、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局、质监局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对建筑保温工程火灾问题提出了加强并研究解决建筑保温消防安全领域的问题。 “科技北京”计划中也明确了开展高层建筑防火、灭火及救援等城市安全方面重点技术和装备的研究的工作内容。 2009年9月20日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筑部联合颁发公通字[2009]46号“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首次明确A级防火保温材料的使用要求,其它的规范将相继出台,这样规范的完整性不足只是时间问题,要求相适应的保温材料满足规定和规范的要求。(4)课题目的通过本项目解决材料生产和应用的基础问题,确定不燃型A级保温材料性能要求,解决材料生产的关键技术,试制具有技术经济可行性高的A级防火保温材料,推进材料制造的产业化实现;以材料为基础设计防火保温系统和保温构造,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应用技术规范,施工技术和工程检验验收要求。以材料为基础,以图集、标准、规范、施工工法等形式将应用技术规范化、程序化;通过工程试点加以示范和推广,最终为建筑保温防火安全的法规出台提供依据和支撑。(5)课题意义按一个城市的建筑年竣工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保温面积百万平方米。建筑物使用寿命在50~70年。同时,城市建筑林立的三年大变样,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国建筑节能减排推广应用城市的普及。建设防火等级更高的建筑对于城市消防减灾具有广泛和持久的意义。二、课题相关行业、领域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趋势(1)建筑保温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的建筑保温体系基本是从欧美保温系统中发展起来,其中欧洲标准“EN13499:建筑绝热制品-基于膨胀聚苯乙烯外墙保温复合体系-规程”和美国专威特保温系统(Dryvit Systems)对我国影响深远,前者是我国标准化的基础,后者是工程化的基础。然而,欧美国家对使用有机保温材料十分审慎。德国规定高度在22m以上的高层建筑(该高度为现有消防扑救设施可及高度),以及宾馆、学校、医院、商场、体育馆等“具有特别的形式或功能的建筑体” 必须采取特别的措施来满足防火要求。作为与EN13499并行的标准,采用A级防火材料的矿物棉系统的“EN13500:建筑绝热制品-基于矿物棉外墙保温复合体系-规程”则一直没有“国产化”。其原因是多重的,但我国矿物棉材料不能满足外墙外保温的性能要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的有机保温材料对氧指数进行了限定,近几年对防火构造研究很多,目前防火构造方面的规范正在积极推进中。今年出台的“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在法规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内外现状和趋势是,保温系统防火是依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使用功能等综合因素决定的,不是简单的一种取代另一种。但是,A级防火保温材料不可或缺是公认的。(2)A级保温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A级保温材料一般属于无机材料。现有规模化的A级保温材料中,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过高,单一材料用于框架结构填充墙可以满足节能65%标准的要求,与墙体配合使用,因需要厚度太大,基本不采用。泡沫水泥有类似的问题,且用于立面很难,现在屋顶保温中有一定市场。玻璃棉因抗拉强度过低,不能用于墙体外保温,一般用于填充式保温中,如幕墙和彩钢板等。粒状的保温材料(如珍珠岩、闭孔微珠等)需要和其它胶凝材料混合使用,这样其导热系数增大,强度下降,单一材料需要很大的厚度才能达到保温指标要求,一般与其它有机材料配合使用。从国内外状况看,国外的岩棉制品和泡沫玻璃主要用于建筑节能,既可用于墙面,也可用于屋顶。其中泡沫玻璃强度高,吸收性极低,在屋顶保温中优势明显。岩棉保温板和泡沫玻璃单一材料采用外墙外保温即可满足节能65%标准的要求,因此,它们是性价比、产业基础综合可行性俱佳的防火A级的保温材料。(3)岩棉国内外现状和课题基础1840年英国首先发现融化的矿渣喷吹后形成纤维,并生产出矿渣棉;1880年德国和英国开始生产矿渣棉,以后其它国家才相继使用和生产,本世纪30年代开始大规模生产和应用;1960年至1980年,世界各国矿物棉发展最为迅猛;1980年以后至今,国际上矿物棉制品的产量处于比较平稳的阶段,主要原因是其它保温材料如玻璃棉、泡沫塑料发展加快,加之发达国家发展速度放慢,近年来世界矿物棉制品年产量约800万吨左右,矿物棉在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有统计认为英国占85%、德国占70%、日本占92%、美国占90%以上。国外制订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如材料标准( EN 13162),应用标准(EN13500)等。我国矿物棉工业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其应用集中在工业保温的范畴。我国现有矿岩棉生产企业有上百家,甘肃、东北曾采用岩棉做过试点保温工程,但问题较大,无法继续推行。主要问题一是耐水性差,吸潮后逐渐下垂,二是强度不足。问题根源在于材料的组成中含有水化的成份,工艺也不能满足高强度岩棉的要求。因此,需要重新设计岩棉的组成,并根据组成变化和性能要求对工艺进行改造和调整现行岩棉制品的标准(《GB/T 19686-2005 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GB/T 11835-2007 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可以满足填充保温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外墙外保温的要求,因而需要提出新的检测项目、指标和测试方法。(4)泡沫玻璃国内外现状和课题基础 1935年, 法国St.Gun公司就已经成功的研制出了泡沫玻璃,国外泡沫玻璃生产厂有20余家,无论配方上和工艺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美国是研制和生产泡沫玻璃较早的国家,主要用于建筑保温石化管道保温。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泡沫玻璃生产国,其泡沫玻璃总产量达上千万立方米。美国康宁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生产厂,其年产量可达120万立方米。康宁公司已在欧洲几个国家建立泡沫玻璃生产厂。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泡沫玻璃小批量生产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毛坯产量已从初期的300m3/年增加到约20万m3/年,单窑生产能力也从300m3/年提高到4万m3/年。我国泡沫玻璃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一带,主要应用在石化管道保温领域。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施行后,这些企业积极向建筑节能领域发展,性能突出在高稳定性、高耐久性和高强度,防火性能的宣传并不突出。由于泡沫玻璃的抗压性能优于其它保温材料,尤其适用于屋面保温。在2001年10月,泡沫玻璃被列入国家GB 50207-9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修改稿所推荐的屋面保温材料,这样泡沫玻璃在第一次进入到建筑规范领域。北京工业大学从事泡沫玻璃的研究工作达20年,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军工吸波泡沫玻璃的研究,分别荣获建材工业行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总参科技进步二等奖,现拥有专利8项,推广应用企业2家,并有示范工程。现有的泡沫玻璃生产的基础是建筑保温,针对建筑节能规格单一和低成本要求,北工大积极开展了薄板泡沫玻璃的研究,研究采用无模成型工艺方法降低对耐热钢的消耗,薄板减少退火的时间,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三、课题任务与目标1、课题任务:(课题任务应明确科技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责任和完成工作的范围、界限,即课题全部工作和成果的整体描述。)课题是根据城市的建筑节能防火需求和工作任务提出的,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解决A级保温材料的工业化和工程化,课题分为两步实施,第一步为“基于防火减灾的保温关键材料研究”,其任务是:解决不燃型保温材料制造基础性关键技术问题,为材料配方、工艺改进,技术改造、工业化制造提供依据;提出不燃型保温应用技术要求和配套材料要求,为不燃型保温材料构造设计、施工和检验提供依据;调查材料北京市产业配套能力和规模,应用推广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和供应的可行性分析。第二步是工业化和工程化实施,即“基于防火减灾的保温关键材料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其任务是:攻关不燃型保温材料制造技术,进行产业化实施,解决保温材料和保温工程防火减灾关键材料;系统研究并解决不燃型材料工程应用所需的工程构造、设计、施工和检验等工程技术,提供完备的标准、规范、图集等技术文件,为最终防火保温系统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支撑;依托企业制造技术改造实现材料产业化生产,依托工程应用实现工程示范,系统测试和总结应用结果并进行推广,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支持;第一步是为第二步作基础工作,为第二步实施提供直接支撑依据。2、课题目标:(课题目标体现任务完成的程度和实际效果,包括定性、定量两个部分,定性的内容应概括课题预期效果的几个方面,定量的内容应说明预期效果的程度和范围。)课题将材料定位于有产业和应用基础、技术经济可行性好的岩棉保温材料和泡沫玻璃保温材料,着重解决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转化的关键技术。完成材料配方的调整,材料工艺的制度和工艺参数的确定,实施产业转化的工艺和设备改造内容,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建材方法,产品应用的构造和基本要求等内容。课题目标如下:(1)提出适用于粘锚结合方式岩棉保温板材的技术要求,建立性能测试方法;(2)设计适用于墙体保温要求的岩棉组成,确定相应的熔制、成纤、成型工艺制度,优化粘接剂及其固化工艺,研发出制品,获得工业改造所需技术资料,完成可行性研究;(3)设计利废无模泡沫材料组成,确定相应的发泡工艺、退火工艺制度,生产装备的改进,研发出无模泡沫玻璃制品,并获得完整的工业化技术资料,提供实施报告;(4)获得两类材料构造设计、应用的技术要求;(5)调查材料产业转化基础,转化后产能状况,对城市的供应能力。四、课题研究开发内容岩棉保温板的耐水性能研究矿岩棉制品的耐水性和耐潮湿性能是应用于建筑墙体的主要障碍,其性能不足时,岩棉制品在湿气作用下强度下降,形成自然下坠,工程表现俗称为“垮裤腰”。首先,研究纤维结构与耐水性能的关系。岩棉成分属于CaO-Al2O3-SiO2系统,分析发现现有岩棉的组成位于CaO-Al2O3-SiO2相图的硅灰石-铝方柱石-硅酸二钙的结晶作用区(即CS-C2AS-C2S 区)内,其中虽然铝方柱石、硅灰石不会与水发生反应,但硅酸二钙三种晶型中,除γ-构造外,α-和β-构造性能相似,均能与水发生水化反应。在岩棉中不希望存在这两种构造,应尽量创造条件使α-、β-构造向γ-C2S 的方向转化,以改善其耐水性。但是α-C2S 和β-C2S 只有从高温缓慢冷却至675 ℃以下时,才能实现向γ-C2S的转变。在实际成纤过程中,熔体不是缓冷而是被急骤冷却,其粘度随温度的急降而迅速增大,这时离子运动受阻,不可能继续有规则地排列,抑制了晶体的生长,硅与氧离子便连接成连续、不规则的网架,在低温下保留了β-C2S 变体的形态,形成较多量的玻璃态β-C2S,这意味着它将在水溶液的作用下,形成更多的水化硅酸盐和水化铝酸盐,使矿渣棉纤维在潮湿环境中的稳定性下降。当岩棉组成点应落在硅灰石-铝方柱石-钙长石结晶作用区(即CS-C2AS-CAS2 区) 内,其固相中必定留有这三种结晶相,由于硅灰石、铝方柱石、钙长石均不具备水硬特性,遇水后变化很小,使岩棉具有较好的耐水性。 CS-C2AS-CAS2 区域的酸度系数MK必然要求很高,或者说酸度系数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材料的处于的相图位置,提出酸度系数的要求是为将来行业质量控制提供定性强的考核指标。因此,配方设计不仅是为了满足成分要求,更重要的是满足生成物相的要求,这是其中的技术关键。其次,研究纤维的表面处理与防潮性能关系,新鲜的纤维表面能极大,极易吸附其它物质(主要是水分)以平衡界面能,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对纤维实施憎水处理,优化憎水剂和处理工艺对于获得理想的处理效果至关重要。岩棉保温板的强度性能研究矿岩棉制品的耐水性和耐潮湿性能是应用于建筑墙体的另一障碍。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由于岩棉板自重压剪作用和风压的作用,对强度性能要求提高。第一,保温板的强度与组成相关,在CS-C2AS-CAS2 区域纤维,因无为硅酸二钙及其水化作用对结构的变化的影响,纤维自身的强度会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高酸度系数意味着碱含量小,纤维中硅氧键断裂减少,桥氧键的网络提高,强度提高。另外,碱金属离子还易于吸附空气中的水份,使微裂纹扩展,降低碱含量可以降低该因素对强度的不利影响。第二,成纤纤维直径,纤维的直径越小,则强度增加。因此,在工艺允许和料性可控的范围降低纤维直径,有利于提高纤维强度。第三,与粘接剂及其固化条件密切相关,粘接剂的目的是将纤维形成空间立体的交织点,并通过固化工艺将这种结构固定下来。因为材料开裂总是在最薄弱的地方开始的,固化剂的均匀性对强度影响很大,因此如何在高速成纤的情况下将粘接剂喷涂均匀需要对喷胶系统进行不断的调整。增加粘接剂用量可增加纤维间的连接强度,但粘接剂属于有机材料,过量的粘接剂将使得材料的燃烧性能得不到A级要求。第四,保温板打褶工艺,棉片打褶目的是棉片曲面叠加,提高垂直于板面的拉伸强度。从目前强度破坏状态看,打褶的深度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样研究摆动铺毡技术,优化摆动机构,保证形成连续的迭棉带,包括摆动铺毡工艺参数的确定,迭棉带成形工艺。岩棉保温板的工艺研究从以上可以看到,改善岩棉板的耐水性能和强度性能几乎贯穿了岩棉板生产工艺的全部,是各种工艺过程协调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原材料分析和选用,配方和料方设计,熔制工艺制度、燃料配用量,成纤工艺,粘接剂选择与喷涂,集棉与打褶,固化温度与时间等诸多环节。这些工艺因素绝大部分与岩棉配方和粘接剂配方改变相关,当配方确定之后,利用设备参数及工作原理进行优化、调整,并最终确定工艺参数。泡沫玻璃的玻璃温度-粘度特性与发泡工艺研究泡沫制品主要利用废弃玻璃,这些玻璃可以是平板玻璃(如玻璃微珠生产形成的超细废粉,玻璃后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等)、瓶罐玻璃和电子玻璃(废旧电视),它们的成分变化很大,挑选分类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在发泡剂选用和设计上,需要选取发泡温度适应性强的种类。为此,需要研究不同玻璃品种混杂时玻璃的温度-粘度特性,明确玻璃软化的温度变化,然后选取和优化发泡剂的用量和发泡温度。泡沫玻璃成型工艺的研究泡沫玻璃的成型工艺,主要分为平摊法、压制法和浇注法三种,各有特点。平摊法适合大批量生产,因为其生产工艺简单,发泡温度较低,节省能源,所以适合大批量生产时所采用。压制法适合在生产对表面平整度要求较高的泡沫玻璃时采用。浇注法生产的泡沫玻璃的表面平整度也很好,而且这种方法还适合生产对形状要求比较复杂的泡沫玻璃。成型方法还与使用的窑炉相关,因此,成型方法需根据具体生产条件确定。无模成型工艺的装备研究为了获取适用于建筑节能的泡沫玻璃产品,首先在保持原有泡沫玻璃性能的前提条件下,其次应该提高生产规模和降低生产成本。这样无模平摊成型工艺成为首选制造工艺,但是这样的装备在国内尚属首次开发,仅能借鉴一些国外技术资料和相关行业的装备,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玻璃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应用技术主要内容为两类用于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是技术要求,结构构造,构造节点,配套材料要求,施工技术等几个主要方面。应用技术研究关注点以现有工程技术为基础,关注点为应用广泛的粘锚结合方式。技术关键: 组成调节使熔体在既能满足熔制和成纤工艺的要求,又能获得所需的硅灰石、铝方柱石、钙长石物相,协调组成与工艺之间的关系;协调高酸度系数与熔制工艺的关系,保证在受限值的熔制设备条件下达到熔制要求和成纤工艺要求;在粘接剂用量受限值条件下,保证材料防火A级要求; 如何控制泡沫玻璃的变形,使之均有发泡,需要同时协调配方和发泡工艺两个因素。创新点:性能上,从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两个方面,突破耐水性和强度两个岩棉墙体保温应用障碍问题。成分设计上,根据相图理论,以材料最终的形态相组成为依据,结合组成和酸度系数进行设计。工艺上,紧密结合岩棉和泡沫玻璃工业化实际问题,以实现研制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研究工艺及其满足工艺的装备条件。
❻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怎么写
你看下这个,这个可以帮你理解开题报告怎么写,你要多看看。参考参考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研究方法及措施,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❼ 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是什么 成本管理方案设计
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浙江省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哉平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 沈江天
设计研究方案是为了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进程形成清晰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有事可为,一步一步地走向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良好的研究方案是研究成功的一半。然而在中小学课题立项评审中,我们发现许多研究方案概念模糊,陈述混乱,没有整体规划,对后继行动缺少实际的帮助。究其原因,除了不够重视之外,研究者不清楚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思路也是其症结所在。
课题研究的方案尽管形式多样,但都要回答如下表所示的基本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方案的基本要素。
基本问题 构成要素 意图指向
研究什么 ⑴课题名称;⑸变量界定;
⑹研究目的(目标);⑺研究假设;⑻研究内容; 切口
为何研究 ⑵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文献综述);⑷研究依据; 缘由
怎么研究 ⑼研究方法;⑽研究步骤;
⑾资源配置(如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 程序
条件怎样 ⑿完成条件;⒁参考文献; 基础
预计收获 ⒀预期成果。 效益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联系而成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上表中的序号是课题研究方案展开时各要素的参考排序,也可根据研究需要有所调整。一般地说,课题方案需要体现这样的思路:清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背景清)→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缺乏研究或者尚未完善的领域,提炼出新颖而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主题新)→把主题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务(任务明)→为完成任务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手段(道可行)。
一、背景清
⒈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介绍背景与意义,主要是说明课题的来源,阐述为什么要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本课题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联系。这是课题提出的大背景,如果课题的时代特征不明显,也可不写。⑵结合自己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⑶阐述研究的意义,说明理论价值(如课题的研究能更深刻、更精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完善、突破或者校正某一教育理论。对于重在实践研究的课题,也可不写)和实践价值(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
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综述的“综”,即综合,意思是要“综合性”地叙述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而“述”除了“叙述”之外,更重要的是“评述”,即作者自己的见解。综述时需要理清别人已有的相关研究的材料、方法、观点、结论、成果、水平、动向等,还要评述相关研究的问题和欠缺。在某一个领域,假如他人的研究已经很先进、很完美,我们只能在别人的后面重复,无法有所充实、完善、纠正、突破和创新,那就没有再研究的必要。
撰写综述时注意:⑴紧扣主题。综述应与课题直接相关。⑵高度概括。对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复。⑶考究原文。慎用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⑷有所选择。选择出自、专业、有影响、有价值、正式出版的文献。⑸内容翔实。对相关观点和成果的叙述要全面客观,内容精炼而不干瘪,选择精要而不偏颇。⑹有述有评。引述不可扭曲别人的观点,但可阐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
如课题“关于加强对高中生历史学习中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的研究”,其中“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的要点如下:⑴国外研究现状;⑵国内研究现状;⑶对样本学校活动实践的调查;⑷存在的问题。
上述评述从国外开始,反观国内,再回归到研究的学校。在宏大的背景之下,对现状进行聚焦式的梳理,全面地“综合”了他人的研究和实践,在聚焦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⒊研究依据
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与发展,因此寻求已有理论的依据,可以让研究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顺利进展。如要开展学生认知结构一类的课题研究,就需要以认知心理学及相关知识作为理论依据。当然,理论的选择要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指导实际操作,对课题研究具有支撑作用,可以引经据典,也可自圆其说,但不要乱贴标签,不能为理论而理论。
二、主题新
每个课题都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研究方案应清楚地表达本课题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而主题有无新意,则是课题有无价值的关键。所谓新意,就是我们的研究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我们的研究在领域、方向、假设、角度、方法、对象(如学生的地域特点)、可靠度、精确性等等方面,至少要有所不同。这也正是课题方案需要分析研究的背景、梳理相关成果的原因所在。所以,在表述主题时,要让方案的读者看出“背景”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背景的衬托下看出我们提出的核心问题新在何处。主题的新意铺展于行文,凝聚于课题的名称,并在研究目标与假设中辩明方向。
⒈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是对课题研究实质的高度概括,应力求文字简洁而又能展示课题的面貌,最好能体现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让人一看就明白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如“初中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名称多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慎用疑问句,不用似是而非的辞藻和口号式或结论式的句型。
课题名称中往往包含“实践”、“探索”、“研究”等涉及研究方法的词汇。我们的理解是:含有“实践”的,则课题多以活动为载体而展开;有“探索”的,则需要研究者有所创新;单写“研究”的,则课题采用的是思辨性方法,或是多种方法的组合。“××研究”类课题如果采用单一的科研方法,则可在课题名中直接写明,如“××行动研究”、“对××的调查研究”等。
⒉研究目的(目标)
目的和目标在汉语中几乎是同义词,但在课题方案陈述中,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研究目的是对研究结果的概括性预测与期望,是整个研究的归宿,显得笼统而抽象(也有人写成“总目标”)。教育科研要达到预想的目的,通常需要把笼统的目的加以分解,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验证的具体目标。设计研究目标要注意:⑴统筹兼顾,既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又合乎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研究水平和时间。⑵课题研究目标不等同于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课题目标在于探寻未知的教育教学规律,工作目标在于完成具体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⑶多个目标要在课题研究目的的统领之下形成体系。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可按各个子课题之间的关系,分解并理出一个多层次的目标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结构。
⒊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有待验证的暂时性答案,是对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对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所作的且尚待证明的初步解释都属于假设性质。假设在课题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参照的作用。研究的问题以假设的形式表述,就会变得更加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通常要探讨的是因果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应的假设是关于条件和反应关系的表述。如我们创设了什么条件,控制了哪些不想研究的因素,采取了哪些教育措施,就可能达到怎样的预期结果。提出研究假设通常要遵守:⑴不能与已被证实的正确理论或事实相悖;⑵对变量关系的推测要合乎逻辑;⑶应以陈述句的形式简单、明了地直接表达;⑷能用一定的方法收集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当然,研究者可根据研究性质决定是否正式提出研究假设,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及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明确的假设。
三、任务明
把主题转化为明确的任务才具有可操作性。为此,研究方案一般需要写清如下几点。
⒈变量界定
变量即变化着的客观事物。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事物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事物的变化。由于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一个课题往往涉及多个变量,对这些变量的理解也可能因人而异。越是富有新意的课题,变量的公共认知度也往往越低。因此,在研究方案中对表现主题的重要变量或者容易误解的变量,必须给予明确的界定。这样才能使阅读者不会误解,使课题组的成员能形成统一的思路,使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避免不必要的目标变更、方向转移和范围的缩放。反之,对研究变量缺乏明确界定,如“挫折教育”与“磨难教育”,“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考试成绩的提高”就容易混为一谈。
给变量下定义有两种基本方式。
⑴变量的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做出说明,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课程标准、教材,或国家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等对概念进行科学定义。如果变量的含义不通俗,又查不到确切的定义,一般应该回避,另换别的概念。如果特别需要,也可自己尝试下定义,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对相关问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⑵变量的操作定义。即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做出具体的说明。变量的抽象定义仅停留在概念水平,它不能解决实际研究过程中变量的具体测定或操作问题,因此有时还须将其转化为操作定义。变量的操作定义虽然可以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但更需要的是自己的研究。可操纵的变量是研究中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就是要明确怎么操作。可测量的变量是研究中要调查的问题和效果,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就是为了实际测量。可选择的变量一般用在课题表述中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是要明确划分和正确选择。
⒉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要回答课题究竟研究什么的问题,即区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问题。基本要求是依据研究目标,把主题展开为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结构并确定重点,提出解决这些重点问题的实施构想,从而把大问题细化为几个具体而又关联的便于操作的子问题,用陈述句表述明白。如“高中学困生与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研究”的研究内容:⑴调查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在上课、作业、复习和考试习惯上的不同特点;⑵不同性别的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⑶不同年级的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⑷分类调查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生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⑸提出矫正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
⒊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就是研究正式展开之前希望得到的收获,包括问题解决的程度、可能产生的效益、成果应达到的水平和表现方式。成果的表现方式是成果的物化形态,如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专著、案例等等,研究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书刊、光盘、网页、等不同的载体。预先设计成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为了使研究者能在研究开始时就着手材料的积累,避免研究结束时才发现有些阶段性的成果已经流失。
四、道可行
要圆满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途径。
⒈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对怎样研究的回答,可以理解为原则、策略、程序、工具、方式的综合表述,重点写明怎样实施。如准备如何收集数据,将使用何种技术来分析、处理数据并推导出结论。若是实验研究,还要说明如何选取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控制哪些变量。
研究方法可分为:⑴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人为的影响。⑵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
有些研究方案选择的方法缺乏与研究任务的内在关联,无法融入具体的研究过程,影响了可行性。孤立地看,方法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而联系到任务,却有是否合适的区别。也就是说,同一种方法,对于匹配的任务,就是可行的好方法;对于不匹配的任务,就是不好的方法。因此,研究者要熟悉和理解教育科研的各种基本方法,再从完成任务的需要出发选择方法。如“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研究”,若要考察研究现状和进展,选用文献法;若要验证一个假设,可用实验法;若要了解当前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就用调查法。当然,由于教育现象丰富多彩,问题错综复杂,所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种方法的组合。
另外,工具性材料如问卷、观察记录表、测验题等可作为方案的补充。
⒉研究步骤
就是课题研究任务在时间顺序上的计划安排。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阶段。如研究过程较长,则实施阶段还可再分为几个小的阶段。各阶段时间安排一般写明“×年×月——×年×月”,需留有余地。
准备阶段包括调查和前测、理论学习、制订研究方案、建立研究、确立研究对象等。
实施阶段包括研究内容的操作、研究方案的调整完善和过程的管理等。要明确如何将自己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落实于具体教育实践,从哪个角度切入研究,进行操作。同时要明确如何记载整个研究过程的相关材料。
总结阶段包括对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加工,寻找规律,提炼研究成果,设计出预期成果的形式,写出结题报告,发表教育论文等。
⒊资源配置
主要是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人员分工要符合各成员的水平、能力、岗位和特长,每项工作都要落实到人,明确目标和时限。当然,分工的同时也要注意研讨与合作,利用集体的力量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课题还可建立领导小组,下设子课题组并明确负责人,必要时聘请课题研究顾问。经费预算主要是指计划申请或自筹的经费数额以及经费支出的具体科目预算和年度预算。
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应让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都参与考虑、讨论,就研究方案的各个方面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方案更为周详,另一方面可以使课题组成员在这一过程中更为明确研究的设想和各人的任务,为研究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⒋完成条件
主要介绍物质条件、人力资源和前期成果等。物质条件包括图书资料、研究设备等。人力资源如核心人员的研究经验和能力,课题组人员的工作岗位、学术优势、年龄和专业的结构。前期成果主要指本课题组已取得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⒌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研究者的视野与底蕴。因背景分析时已有文献综述,故是否要在研究方案后面列出参考文献,可视具体情形而定。
总之,设计课题方案应仔细分析上述各个方面,理清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综合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整体。其思维导图大体如图所示。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参考
作者:佚名 文件来源:不详 点击数:334 更新时间:2009-10-20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科研课题方案设计,是指研究人员为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工作。它包括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人、财、物、信息等,必须按研究的内容、要求和客观实际的可能性构成为一个包含时间序列、人员活动序列、信息传递序列等方面综合相关的合理系统。
课题方案不是研究的终结,而仅是开始的谋划,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故一切方案都只能是逐步完善的,要随着研究的进展而更改,包括预期之外的新发现、新设想,我们应当允许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我们既要反对无计划的盲目行为,也要反对消极地僵化地按计划方案一走到底。
二、课题研究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必须考虑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一般要求可归纳为六个方面:(1)课题依据与意义;(2)研究目标与范畴;(3)研究任务(实验内容)(4)研究方法与步骤;(5)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6)课题研究保证措施。现简要分述如下:
(一)课题依据与意义
课题依据包括课题形成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这常体现在:研究方案的“问题提出”部分中对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具体情况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制定课题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课题的实践依据,其核心问题是认真思考和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反映了现实教育实践、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现在、将来的指导意义的问题。倘对实践的反映越深刻,越迅速,课题的实践依据越充分,其指导意义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二)课题目标与范畴
1、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是研究者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一个研究目标。
2、课题研究范畴。课题研究范畴是指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界定。当课题目标确定之后,相应地就要投入到某种范畴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类型、对象、范围的界定;否则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目标的变更或方向的转移,也容易产生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这样,才能使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各得其所,不致雷同或偏离研究主题。
(三)研究任务(实验内容)
在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确立在研究范畴内,围绕研究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通常包括理论的探究、教师、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确立等内容。要找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预测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便于在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的方法。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较多采用行动研究法。其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1)发现问题(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鉴定问题(选定研究主题);(3)文献探讨(深入探讨有关文献);(4)拟订计划(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5)设立假设(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预测);(6)收集资料(常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测验、实验法);(7)实施行动(根据假设,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或数据,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8)评价结果(将实验数据转为有意义的统计量数,供评价实验效果的预测之用)。
2、课题研究步骤。
在考虑课题主要研究方法的同时,要把课题研究的步骤(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等问题的计划也反映到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中。
如果把整个课题研究分为前、中、后三期的话,那么,前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选择课题和陈述假设;(2)制订研究方案。中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3)实施研究,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后期研究主要内容为:(5)解释结果。
(五)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
1、课题成果的形式。不同类型的课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就决定了科研成果的不同形式。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两类:一是研究报告,二是学术论文。
如细分,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
(1)先进教育经验总结。
(2)教育调查报告。
(3)教育实验报告。
(4)理论概括性的学术论文。
(5)其它一些表现形式。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编写实验练习册等。
2、研究成果的构成。研究成果是研究者经过选择课题(陈述假设),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收集资料;加工、整理资料等一系列研究步骤后,对某些教育问题的一些新看法、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新产物。一般来说,一项完整的成果大致上都有如下这些内容构成。
(1)准确地阐述研究目的、意义和范围;
(2)说明该课题必要的研究历史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失败教训);
(3)研究工作的对象、时间、地点、大致阶段、步骤等概况;
(4)说明研究方法、程序、手段等;
(5)阐释研究结果和得出结论;
(6)研究问题的讨论;
(7)参考资料与文献。
由此可见,组成完整的研究成果中的任何一点内容都在方案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体现方案设计中的课题依据、研究目标、范畴、方法、步骤及保证措施等决定着课题研究成败的因素。这表明,方案设计蓝图的水准决定了成果的优劣。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l、在组织上,要重视做好课题组成员的选拔和优化组合,保障科学充足的时间保证。
2、在经费上,应该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教育科研的开展,必需一定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因此,要认真做好经费的预算。一方面,要注意厉行节约,让每一分钱都转化为研究效益。另方面,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应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资助和支持。
❽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课题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主要是: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专的对象和内容、研究的属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假设、研究原则方法和手段、评价、实施步骤和措施等等这些方面,关于课题研究申报的细节,你可以来亿百出版网看看。
❾ 研究室内设计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1.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2. 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建筑大师普拉特纳(W.Platner) 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