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关于开展新疆企业发展报告课题调研的函

关于开展新疆企业发展报告课题调研的函

发布时间: 2021-03-08 09:32:44

『壹』 《新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优化配置专题研究》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计委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十一五”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发〔2004〕 15号),国土资源厅负责“如何配置新疆主要自然资源实现供需平衡”重大课题研究。国土资源厅党组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安排成立编委会,确定主编、副主编,同时要求全面展开研究工作。

二、编制的技术路线

(一)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遵循的原则

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根本目标,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重点,按照加强勘查、科学调控、合理布局、优化配置、集约高效、注重保护、科技创新、规模开发的思路,进一步理清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认真研究将自然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作用,使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按规办事,有针对性地做好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遵循的原则:一是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要认真分析和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利益、当前长远利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利用内部与外部资源、规划调控与市场调节、资源开发与保护、科学务实地做好研究工作。二是突出优化配置的重点。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自然资源潜力和开发利用条件,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认真研究经济发展的框架内,在体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同时,明确重点目标任务,强化优化配置的总量控制、优化布局、区域平衡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主要功能,提出符合实际的规划调控和政策措施。三是增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正确认识自然资源勘查、开发现状,科学预测经济形势发展,充分考虑现行管理体制和有关法规要求,注重实施,增强可操作性。要强化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促进自然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促进建立规范的自然资源开发秩序;要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促进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要明确规划鼓励、限制和禁止的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约束能力和控制力。四是认真做好衔接。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做好衔接。

(二)综合课题与子课题的划分

由于“配置新疆主要自然资源实现供需平衡”研究课题,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为保证研究报告能系统全面反映新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地质环境等内容,首先成立了课题组,制定了编制大纲,并将研究课题定名为《新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优化配置专题研究》(以下简称《自然资源配置研究》)。根据编制大纲中确定的工作内容,细划成一个综合课题和5个子课题,明确由相关处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单位)编写。

(1)综合课题由总工办牵头,各处室配合。

(2)“土地资源现状、供需与合理配置研究”子课题,由国土资源厅规划处牵头,新疆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新疆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参加。

(3)“水资源现状、供需与合理配置研究”子课题,由国土资源厅地环处牵头,新疆地质环境监测院参加。

(4)“能源矿产资源现状、优势、潜力及其配置和供需平衡研究”子课题,由国土资源厅资源处牵头,西北石油局参加。

(5)“非能源矿产资源现状、优势、潜力及其配置和供需平衡研究”子课题,由国土资源厅矿管处牵头,自治区建材行业管理办公室参加。

(6)“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防治”子课题,由国土资源厅地环处牵头,新疆地质环境监测院参加。

为保证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成果的基础数据真实可靠,提出的发展思路和研究结果切合自治区实际,要求各子课题组在编制过程中收集资料翔实,对存在的问题集体研究,坚持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的措施。

三、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过程

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2004 年9 月底初步完成了《自然资配置研究(征求意见稿)》,送国土资源厅各处室和自治区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2005年2月,各子课题编写组按《自然资源配置研究(征求意见稿)》反馈的意见、建议,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

在对《自然资源配置研究(征求意见稿)》修改的基础上,为编制“自治区土地开发利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2005年5月,按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要求,将《自然资源配置研究》报告,浓缩为8000 千字的精炼稿,供编制“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参考用。

2005年底,根据“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中有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目标,组织课题组对各子课题作了进一步修改、补充,使《自然资源配置研究》所反映的内容更加切合实际

2006年9月,组织各课题组编写人员对《自然资源配置研究》作最后完善,同时为保持与“自治区土地开发利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准数据的一致性,要求课题组对《自然资源配置研究》中涉及的资料数据统一修改为截至2005年底数据。

四、有关数据来源

《新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2年)

《新疆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4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变更调查统计年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年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年)

国土资源部《各省(市、区)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全国排序表》(2005年)

《新疆统计年鉴》(自治区统计局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年报》(自治区水利厅1999 年、2002年)

五、参加编写的主要人员

《自然资源配置研究》由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恒海统稿。国土资源厅厅长哈尼巴提·沙布开审定。

前言和第一部分综合篇“第一章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内涵”由国土资源厅李恒海编写,其余五章由各篇牵头人编写,李恒海统编。

第二部分“新疆土地资源现状、供给和合理配置研究”,由国土资源厅吴峰、新疆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高敏华、国土资源厅魏晓兵、汪文亮、李阳编写。

第三部分“新疆水资源现状、供给和合理配置研究”,由国土资源厅于庆河、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水文大队门国发、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刘学军、国土资源厅郭继云编写。

第四部分“新疆能源矿产资源现状、优势、潜力及其配置和供需平衡研究”,由康玉柱院士、国土资源厅王虹、周立新、原自治区地质矿产厅王鸿津编写。

第五部分“新疆非能源矿产资源现状、优势、潜力及其配置和供需平衡研究”,由国土资源厅谢其山、自治区建筑材料行业管理办公室田文国、原自治区地质矿产厅辛德周、自治区化学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赵兴森编写。

第六部分“新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防治研究”,由国土资源厅戚莓、新疆地质调查院于德胜、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邹英、王彩华编写。

国土资源厅汤建云、王庆明对《自然资源配置研究》中有关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勘查方面的文字表述和数据进行了修改补充。

《自然资源配置研究》在编制过程中,得到相关部门(单位)、领导、专家,的关心、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贰』 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研究项目

一、项目简介

“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研究”项目,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委托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政策研究室承担,隶属国土资源大调查“数字国土”专项国内外国土资源专题信息采集与产品定制项目。

合同编号:2007-37-7504-02

工作起止年限:2007年1月~2009年12月

课题负责人:张照志

报告主编:张照志 王雯婧

报告编写人:张照志 王雯婧 张涛 刘永团 南雪玲 唐正国 赵江泽

范春丽 王燕东 夏广芬

单位负责人:仲玉银

总工程师:

提交单位: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政策研究室

提交时间:2009年12月

二、项目研究情况

该项目早期由阿勒泰地区第五批援疆干部、地委副秘书长唐正国同志负责,进行项目背景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制定了项目研究的目标任务,提出了主要的研究内容,拟定了技术路线及进度安排和人员组成。至2008年8月,原项目负责人、地委副秘书长唐正国同志由于援疆工作结束,调离返京;由于新的项目负责人一直未确定等原因,直到2009年3月,按照国土资源部人事司及阿勒泰地委有关领导指示,由国土资源部第六批援疆干部、地委副秘书长张照志研究员负责本项目的研究工作。

为使本项目继续展开研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张照志研究员在摸清项目研究现状、剩余经费及存在问题的情况下,2009年3月,经地委委员刘斌同志同意,向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刘颂东同志提交了《关于加强地区矿业经济研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建议》中提出了项目研究工作方案。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刘颂东同志和地委委员刘斌同志均同意开展本项目的研究工作,张照志副秘书长随即着手开展项目研究前期准备工作。2008年底至2009年初,由于项目研究背景、经济发展的形势等较2007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项目原设计书里的一些研究内容已难以满足当前形势的要求。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项目组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另一方面着手对项目提纲、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等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一是加强了项目组织领导,及时调整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项目的研究人员,将以前由阿勒泰地区有关人员对项目研究负责改为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关人员具体负责,阿勒泰地区有关人员配合。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思路、方法、目标任务,强调按项目合同要求完成项目研究工作。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加强项目研究应用转化,及时为阿勒泰地委、行署有关领导提供矿业经济发展等相关对策建议。

2009年3月,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张照志新组建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业特区建设项目组。项目组分为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前者由阿勒泰地委及行署相关委办局领导组成,后者主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张涛、硕士研究生王雯婧和刘永团等组成。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国土资源部规划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也得到了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吴智慧、刘树臣,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姚华军、孟旭光等部分研究人员的大力支持。整个研究过程经历了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及综合研究、中期评估、征求意见及深化研究、评审验收等5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2009年10月21日,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项目研究报告(初稿)中期评估会议,与会专家对报告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并提出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尽快评审验收。项目组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报告进行了认真修改完善。同时,在京期间又多次征求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科研院所、大学等专家学者的意见,先后修改10余次,最终定稿。

三、评审验收

2009年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在北京组织专家,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研究”项目进行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汇报,审阅了项目验收文档,经过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1.系统回顾了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尤其是阿勒泰地区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

2.深入地分析了阿勒泰地区的矿产、土地、水、草场与畜牧、旅游等5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

3.提出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模式,并对该区矿业、畜牧业及旅游业未来30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阿勒泰地区编制“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设计书规定的任务,达到了考核指标的要求,验收文档齐全,经费使用符合有关规定,同意通过验收。

四、成果报告内容摘要

本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是一大探索,系统开展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研究,其现实意义在于为阿勒泰地区的国土资源中长期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推动阿勒泰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为资源丰富的边境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阿勒泰地区矿产、土地、水、草场、旅游资源丰富,为典型的边境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地处西北地区,高寒多灾,气候多变,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中央加大对新疆支持力度的良好机遇,为加快阿勒泰地区发展创造了现实条件,阿勒泰地区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富集,资源转换和产业培育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随着勘查步伐的加快,地区油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阿勒泰地区开展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报告从阿勒泰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系统分析了阿勒泰地区区情、地缘优势、资源禀赋等,选择矿产、土地、水、草场畜牧、旅游5个地区优势特色资源为重点,分析了5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战略,针对5种资源,按照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现状及基础设施配套状况等,对矿业、畜牧业及旅游业在空间上进行了功能区划,为地区3大产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设计了5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理想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模式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1.概述了该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本着为阿勒泰地区编制国土资源中长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为边境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的目的,从促进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区域实证研究支持的现实意义出发,首先,从国家到省级,再具体到阿勒泰地区,对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的研究进行现状分析,明确该研究课题在国内和阿勒泰地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程度,同时,再参考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发展的程度,从阿勒泰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该项目的研究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任务,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内容,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为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研究做好铺垫。

2.从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政策入手,回顾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10年来在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关领域取得的成绩,专门就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优惠政策、矿产资源优惠政策与中东部地区进行了归纳对比,就全疆自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做出总结,进一步追踪到阿勒泰地区,汇总了西部大开发这10年来阿勒泰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地质工作开展、水利工程、矿业深加工、牧民定居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为制定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奠定基础。

3.立足于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实践,对国土资源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首先就国土资源的概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阐述,明确指出本研究报告涉及的资源范围(即区域国土资源),属于狭义国土资源的范畴。阿勒泰地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矿产、土地、水、草场畜牧和旅游5种资源。接着区分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相关概念,例如国土整治、国土规划、国土开发、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明确不同概念间的相互关联和概念使用的意义,厘清与区域国土开发利用的关系,定义了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概念。其次,列举了国内外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实践,国外选择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归纳了各国在国土资源实践方面的成果,就管理体制、管理理念、规划制定、综合利用、信息公开及公共参与等方面展开了描述,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的制定提供实例借鉴;国内选择了山东省、京津地区、辽宁省,分述了不同省市地区在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各自的特点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也罗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年来实施的一些治理工程的实例。这些均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4.以阿勒泰地区作为载体,从该地区的实际出发,对阿勒泰地区进行总体概括,先阐述了该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概况及基础设施建设,客观分析了阿勒泰地区矿产、土地、水、草场与畜牧、旅游5种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资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各资源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矿产资源。本区矿产丰富,且在矿种等方面具有优势。矿业企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大对矿业的政策倾斜力度,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切勿重蹈其他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的管理,严格控制农业用地的流失,注意调节建筑、工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关系;加强环境治理,扼制土地沙化现象的蔓延。

——水资源。加大控制性水利工程体系建设,立足本地水资源丰富的基础,协调水资源的配置,特别是在工矿业用水与农业用水方面,加大了对工矿业水资源污染的治理力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草场与畜牧资源。作为本区传统的支柱型产业的畜牧业,非本报告重点,因此未加重点阐述。经过初步分析认为,本区畜牧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应该加快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畜牧过渡的步伐,同时要调节好载畜量与草场之间的关系,使畜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旅游业作为本区新兴的支柱产业之一,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做好基础工作,开发具有阿勒泰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并应该将旅游资源同其他几种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畜牧资源、矿业资源等结合起来,寻找其契合点,协同发展。

5.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阿勒泰地区的实际情况,分产业(资源)提出了该地区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发展区域,构建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战略框架,依据总体思路与战略原则,规划了矿业、旅游业及畜牧业的空间总体布局,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模式,对阿勒泰地区未来30年矿业、旅游业、畜牧业、水资源需求的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同时,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保护战略、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战略、国土资源法制建设与人才保障、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程保障等。

五、成果转化应用

(一)项目绩效评价

项目研究阶段性成果为阿勒泰地区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项目最终研究成果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提供了理论、政策、布局、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支撑,为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具体为:

第一,理论创新。本项目研究提出了区域性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定义,其研究的范畴既属于区域经济研究又属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的研究;首次对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进行了研究探索。从学术层面而言,为我国其他与阿勒泰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相近的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和相关政策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该项目是针对一个特定区域(区域、行政区域等)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所开展的研究,因此,研究具有综合性和长期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宏观和微观等有机结合的特点。

第二,政策应用。研究落实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相关政策,整理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10年来对新疆及阿勒泰地区的政策影响和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三,战略布局。提出了阿勒泰地区5种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战略措施、空间布局、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根据5种不同资源的实际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先从5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角度进行战略的总体部署,制定适合本地区国土资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原则、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模式,预测5种资源总体的发展趋势;再分别对5种资源进行专门的空间布局,有针对性地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措施,分别进行发展趋势的预测。

第四,建设构想。就目前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战略布局。

第五,保障措施。主要体现在加强组织机构、技术、人才、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的保障措施。

(二)项目管理评价

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研究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承担,阿勒泰地委成立项目组具体负责研究工作。在项目管理上采取由北京的专家学者为主,乌鲁木齐、阿勒泰地区的成员为辅的组织模式。项目组分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专人负责项目研究工作,根据设计书制定了科学的工作方案,工作小组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征求意见、综合研究、评审验收、经费预决算、成果出版印刷、归档等工作。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建立了按时召开座谈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阶段性监督检查制度、征求意见制度等,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资金使用管理评价

项目总经费25万元,由于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加之北京、乌鲁木齐专家往返路费较高,所以项目经费非常紧张。项目组严格按照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规定,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做到了项目经费使用科学合理,使项目经费效益最大化。

(四)项目可持续能力及成功度分析

验收组专家认为:本项目研究思路清晰,收集资料丰富,基础研究工作扎实,研究难度大。项目组在对区域国土资源进行定义及研究范畴界定、国土资源基本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空间布局、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模式和发展趋势预测。总体上看,研究报告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提出的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切合实际,为新疆和国家支持阿勒泰地区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本项目中有关地质矿产勘查、矿业精深加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等研究成果提交中央调研组国土资源部调研小组。在国土资源部专题报告中参考了本项目研究成果。

本项目研究对编制阿勒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二五”规划,地区、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等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

该项目研究成果对于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工作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阿勒泰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并争取到了更多的优惠政策。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得到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力支持,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叁』 课题调查研究怎么写,格式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肆』 新疆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研究项目

一、项目简介

“新疆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研究”项目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设置的自治区软科学研究项目,承担单位为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具体研究工作由阿勒泰矿业特区研究项目组完成。

新疆软科学项目编号:200642146

工作起止年限:2006年1月~2009年12月

课题负责人:张照志

报告编写人:张照志 唐正国 李富强 刘永团 张涛 王雯婧 朗东波 陈祺

王燕东 贾凌江 林艳峰 赵江泽 王军 范春丽

单位负责人:朗东波

总工程师:

提交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提交时间:2009年12月

二、项目研究情况

该项目始于2006年,2008年7月前,该项目由阿勒泰地区第五批援疆干部、地委副秘书长唐正国同志负责,完成了项目研究报告(初稿)。至2008年8月,原项目负责人、地委副秘书长唐正国同志由于援疆工作结束,调离返京;由于新的项目负责人一直未确定等原因,直到2009年3月,该项目才重新启动。

经书面请示阿勒泰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刘颂东同志,并得到地委委员刘斌同志的同意,该项目由第六批援疆干部、地委副秘书长张照志同志负责。张照志接手该项目后,对研究思路、方法、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主要原因是该项目研究时间长、研究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阿勒泰地区“新区建设、牧民定居、优势资源深加工”三大目标取得实质性突破等,使得项目研究的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来的研究思路、内容已不适合当时(2009年初)的形势。因此,项目组重新拟定了研究思路、内容等。

后来重新组建了项目组。项目组成员由阿勒泰地区、自治区及北京的领导及专家组成,该项目从开始到完成历时8个多月,经过了实地调研、综合研究、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评审验收等阶段。研究报告初稿完成于2009年6月底,送审稿于9月完成,11月14日在乌鲁木齐市通过了专家评审。受乌鲁木齐“7·5”事件影响,评审时间比原计划有所推迟。报告成果10万字,建立了阿勒泰矿业特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数据库,规划附图3张。

三、评审验收

2009年11月14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的主持下,验收组在乌鲁木齐市对该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组认为:项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究任务,验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验收组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1.阿勒泰地区是新疆乃至全国主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加快该地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阿勒泰地区和新疆经济发展、创造矿业快速发展的特殊环境、促进阿勒泰矿业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2.项目研究思路清晰,收集资料丰富,基础研究工作扎实,研究难度大。项目组在对矿业特区理论、特殊性分析、特区建设基本要素分析、特区建设存在问题、特区建设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了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空间布局。总体上看,研究报告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提出的矿业特区的理论有创新,提出的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保障措施切合实际,为新疆和国家支持阿勒泰矿业特区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同时,验收组建议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对矿业特区的机制、政策予以深化和完善。

四、报告内容及创新点

(一)主要内容

1.通过对阿勒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地缘优势、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的6个基本要素,即矿产资源基础与潜力、矿业经济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口岸建设和政策措施。这6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矿业特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对阿勒泰地区铁、铜、铅锌等优势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明确了阿勒泰地区铁、铜、铅锌等矿产资源短缺情况,要实现矿业特区矿业精深加工,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还需从区外引进部分矿产资源,满足特区内大集团、大企业落地对矿业精深加工的资源需求。阿勒泰地区周边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强度低,与阿勒泰矿业特区的矿产资源互补性强,本报告从政府、人才、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利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的建议,为特区矿业精深加工企业得到所需矿产资源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利用的路径。

3.在对矿业特区建设基本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矿业特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发展阶段。提出了矿业特区的建设要以矿业精深加工为主,根据矿产资源分布及现有的矿业集中度,建立富蕴、地区、哈巴河、吉木乃等5大矿业园区,作为矿业特区建设的载体,有步骤、分阶段地发展壮大特区经济,根据特区近、中、远期战略,制定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等目标任务,实现特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在系统分析矿业特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矿业特区的目标任务,从组织领导保障、资金技术保障、人力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障及舆论宣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矿业特区建设的保障措施,确保矿业特区建设顺利进行。

(二)创新点

1.理论创新。本项目首次提出并定义了矿业特区的概念,应用地质学、区域经济学、矿产资源经济学及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结合我国经济特区理论与实践,对矿业特区进行了科学界定,并系统诠释了矿业特区的特征。

2.政策应用。研究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对地区矿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在促进矿业特区矿业经济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的同时,针对矿业特区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保证特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环境保护、特殊的产业政策等,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力地促进矿业特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开展。

3.管理创新。建议在自治区层面成立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发展改革、环保、经贸、水利等部门配合的阿勒泰矿业特区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下成立阿勒泰矿业特区管理委员会。矿业特区管理委员会结合特区建设目标任务,有步骤、分阶段对矿业特区进行建设。

4.空间布局。研究提出5个矿业园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矿业发展空间布局。明确了各矿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矿业空间布局。

5.特区建设。在对矿业特区建设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空间布局,并提出了实施期、稳定增长期、发展成熟期三阶段发展的目标任务。

6.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保障、资金技术保障、人力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障及舆论宣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矿业特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五、成果转化应用

在本项目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著而成《新疆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研究与探索》一书。报告提出的部分对策建议被阿勒泰地委、行署采纳。如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国际矿业合作等,阿勒泰地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矿业园区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如富蕴县矿业园区,目前已初具规模等。

『伍』 新疆发展的重大项目中有哪些

1.五年内,首府交通部门将投资26.78亿余元,修建包括5个客运站、9个货运站、12个公交车场、内183个农村客容运站及招呼站在内的多个交通项目。2.援疆项目:一大批重点项目已经密集开工建设。灾区重建、抗震安居房、学校、医院、牧民定居点等项目成为了这批援疆项目的重点。如:4月11日,江西省新一轮援助克州阿克陶县第一批项目启动,总投资近8000万元。三个项目分别为:连接阿克陶县城与新火车站的江西大道,总投资3500万元;阿克陶县第一中学高中部综合教学楼,总投资1690万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承担3600名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使阿克陶县高中入学率达到48%;江西援疆干部培训服务中心,总投资2750万元,待援建任务完成后将无偿交由当地。3.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一张新的发展“清单”正在疾速书写: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农村安居工程和游牧民定居工程……一系列措施基本涵盖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等

『陆』 关于国土资源部和新疆“”项目阿勒泰地区情况及建议

2009年6月14~16日,地委副秘书长张照志同志、地区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新泰同志到新疆国土资源厅了解“358”项目有关情况。国土资源厅副厅长、“358”项目办公室副主任胡茂焱等同志介绍了“358”项目实施情况。同时,与“358”项目具体编制单位——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负责人进行了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358”项目基本情况

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号)。为了进一步落实好中央精神,加快新疆地质找矿工作,2008年7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强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合作协议。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在新疆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项目,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争取3年有好的眉目,5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8年有令国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简称“358”项目。

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明确表示,要“举全国国土资源系统之力,加快新疆地质勘查进程,积极推进整装勘查,引进大企业,形成大投入,努力把新疆建设成我国重要战略资源接替基地”。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同志提出,要切实抓好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工作,建立全新的地质工作机制。

按照上述要求,2008年10月,国土资源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开展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组织管理职责分工与机构组成的通知》,成立了领导小组和“358”项目办公室,为新疆地质找矿积极开展工作。

二、方案编制情况

2008年10月,项目办公室编制完成了《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总体部署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结合当前需求,突出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以国家16个重要矿种为重点,突出国家和自治区急需的煤、铁、铜(镍)、铅锌、金、钨、锡、铀、钾盐、钠硝石等优势矿种及具有大型-超大型找矿前景的重要成矿类型,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按照“主攻天山、深化阿尔泰山、开拓昆仑阿尔金山”的总体布局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分片实施、整装勘查”的要求部署工作。12月,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2009年度实施方案》。

2009年项目部署及工作重点是:快速实现“西煤东运”煤炭资源整装评价、提高罗布泊钾盐开发的资源保证程度、突出祁漫塔格、西天山重要找矿远景区的找矿突破、加大新发现航磁异常查证力度、围绕重要找矿远景区推进综合部署、加强实现找矿重点突破的科技攻关。2008~2015年8年间,中央与地方财政预期安排地质勘查工作经费3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财政20亿元、新疆财政10亿元。2009年中央和新疆地方财政共投入7.6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地质大调查1.99亿元,中央地质勘查基金1.42亿元,新疆中央专项0.4亿元,新疆地方1.88亿元。“西煤东运”煤炭资源整装评价、罗布泊钾盐外围资源勘查和东天山硝钠石资源勘查等3项工作专门立项申请,建议2009年再增加中央财政投入1.92亿元。

按项目类别分,2009年主要设置7大类168个项目,第一类是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共73个;第二类是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共20个;第三类是金属矿产矿区或矿集区的预查、普查项目,共73个;第四类是能源矿产资源的调查(勘查)评价项目,共12个;第五类是盐类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项目,共2个;第六类是详细地质灾害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共2个;第七类是综合研究和科技攻关专题研究项目,共22个。

按成矿带计划项目划分,天山成矿带部署项目44个,经费1.74亿元,占总经费的22.8%;阿尔泰-准噶尔成矿带部署项目40个,经费0.98亿元,占12.8%;昆仑-阿尔金成矿带部署项目9个,经费1.90亿元,占24.9%;其他占39.5%。

三、“358”项目2009年度在阿勒泰地区部署情况

从行政区划看,阿尔泰-准噶尔重点成矿区带自西向东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以及哈密市的部分县市。阿勒泰地区位于阿尔泰-准噶尔重点成矿区带内,在新疆乃至北疆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属于深化地质矿产勘查的地区。

2008年在阿尔泰-准噶尔成矿带安排地质大调查、危机矿山、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等项目52个,其中部署在阿勒泰地区的项目为22个,占项目总数的42.3%。位于阿勒泰地区的项目取得了如下进展:①阿勒泰福海县大桥林场项目发现了类似块状硫化物类型的克兹尔尕因铜铅锌含矿破碎带;阿勒泰福海县蒙库项目发现了受火山碎屑岩和构造控制的铁铜、金矿点及矽卡岩型钨矿。②对蒙库铁矿、多纳那萨依金矿等主要老矿区深部勘查,证实矿体或含矿层向深部延伸并较稳定,且在阿舍勒铜矿外围、喀拉通克铜镍矿深部及外围也有新的发现。

《总体方案》确定了2009年度阿尔泰-准噶尔成矿带工作部署重点地区为: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铜金、阿尔泰蒙库-诺尔特地区铁铅锌铜、东准噶尔卡拉先格尔地区铜镍矿、东准噶尔琼河坝地区铜铁金等4个重要找矿远景区及其中的4个矿集区。共设置项目40个,其中成矿带基础地质调查项目25个,重要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和矿集区及矿区勘查项目15个。阿尔泰蒙库-诺尔特地区铁铅锌铜、东准噶尔卡拉先格尔地区铜镍矿找矿远景区位于阿勒泰地区的福海、青海、富蕴、阿勒泰等县(市)域内,共设置项目17个,占项目总数的42.5%。建议经费2.15293亿元,其中2009年度为8117.27万元。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使阿勒泰地区1:5万基础地质调查程度进一步提高,预测新发现矿产地19~29处,新增资源储量(333+334)铁矿石2000万吨,铜(镍)90万吨,铅锌200万吨等(见附表)。

四、相关建议

1.阿勒泰地委、行署进一步加大对部署在阿勒泰地区的“358”项目支持力度,积极营造阿勒泰地区良好的找矿环境,为项目实施单位在地区开展地质工作提供便利。通过项目带动,深化阿尔泰成矿带的整装勘查,进一步提高地区地质工作程度,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为地区矿业深加工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2.根据“358”项目设置要求,遵循阿勒泰地区地质规律,在地区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地质四大队、有色706队等提出地质调查项目需求方案,主动做好与“358”项目年度实施方案制定单位——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对项目安排的对接,尽可能多争取“358”项目。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对于阿勒泰地区稀有金属——铍、白云母和钾长石等地区优势特色矿产资源,争取在“358”项目中列入,加大地质勘查力度,摸清资源家底,为地区开发利用奠定资源基础。

3.加强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疆国土资源厅、“358”项目办公室等相关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358”项目进展、存在问题、取得地质成果,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强化公益性地质资料转化,促进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4.及时将“358”项目取得的成果以简报等形式上报地委、行署,为地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撑依据。

张照志

2009年6月17日

附表 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358”项目阿勒泰地区2009年度工作方案项目设置一览表

续表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58”项目——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2009年度实施方案,“358”项目办公室,2008年12月。

『柒』 课题调研的基本程序

课题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和课题总结。

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

认真搜集资料。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进行资料收集;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广泛搜集资料;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基础材料和原始数据;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制订调查计划。通过调查手段搜集资料,必须搞好调查计划设计。设计调查计划内容包括明确调查题目、阐明调查目的、选定调查单位、规定调查规模、研究调查对象、说明调查方法、编写调查提纲、拟定调查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等。

(7)关于开展新疆企业发展报告课题调研的函扩展阅读

调研报告的核心为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钻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捌』 新疆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新疆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一)新疆地质勘查行业队伍的资质情况

1.甲级/乙级/丙级资质单位的分布情况

在颁发的64个地质勘查资质证书中,按单位取得的最高资质统计:取得1类以上甲级资质的单位有27个,占39.13%;取得1类以上乙级资质的单位有11个,占17.39%;取得1类以上丙级资质的单位有26个,占43.48%。其中国有地勘单位43个,甲、乙、丙级的单位分别为26个、4个、13个,分别占60.47%、9.30%和60.23%;甲、乙、丙级的资质分别为47个、34个、60个,分别占33.33%、24.11%和42.56%。

2.地质勘查资质的分类、分级比例结构

在颁发的64个地质勘查资质证书中,共核定11个资质类别甲、乙、丙级资质141个。按资质类别统计:区域地质调查12个,占8.6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12个,占8.60%;固体矿产勘查54个,占38.30%;液体矿产勘查5个,占3.50%;气体矿产勘查2个,占1.40%;地球物理勘查12个,占8.60%;地球化学勘查7个,占4.90%;遥感地质勘查2个,占1.40%;勘查工程施工18个,占12.70%;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14个,占9.90%;选冶加工试验3个,占2.10%。按资质级别统计:甲级资质47个,占33.33%;乙级资质34个,占24.11%;丙级资质60个,占42.56%。

3.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资质类项的分布情况

在颁发的64个地质勘查资质证书中,按资质类别项数统计:获得1项资质的勘查单位31个,占48.44%;2项资质12个,占18.75%;3项资质10个,占15.63%;4项资质5个,占7.81%;5项资质3个,占4.69%;6项资质1个,占1.56%;7项资质1个,占1.56%;8项资质1个,占1.56%。

(二)新疆地勘行业队伍的人员情况

到2006年末,新疆地勘行业从业人员10397人,较2005年的10579减少182人,减少率1.72%,其中:地勘业从业人数、技术人员数、地学专业、高级技术人员、中级技术人员、工勘行业人员数较上年分别增长了10.95%、24.46%、23.98%、18.82%、14.38%和16.50%。矿业开发人员、其他产业从业人员分别减少了7.88%和3.42%。平均从业人数增加6.21%。劳动者报酬同比增长了23.62%。

二、新疆地勘行业经济发展状况

(一)基本经济情况

到2006年末,新疆地勘行业所属地勘单位总资产为18.28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24.55%,其中:生产性资产6.6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12.38%;专用仪器设备原值2.99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10.94%;专用仪器设备净值1.9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10.29%。总负债7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24.12%。所有者权益11.2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25.70%;其中节余与收益11852.98万元,较2005年末增长49.18%。

到2006年末新疆地勘行业所属地勘单位总收入为14.7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22.4%。总支出12.04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59.6%。地勘业收入8.5亿元(含地质事业费),较2005年末增长13.45%。

(二)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本情况

地质专项拨款中中央财政拨款7398.7万元,较上年增长48.07%;其中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中央地质勘查专项资金分别为3688万元、3510万元和10197.7万元,较2005年末分别增长55.7%、130.77%和34.76%。

地质专项拨款中地方财政拨款10986.04万元,较2005年末增长8.5%。其中自治区矿产资源补偿费为3430.1万元,较2005年末增长21.39%。

(三)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矿产勘查劳务收入2.6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97.56%。

(四)矿产开发基本情况

矿业权转让收入7800万元,较2005年增长26.4倍,矿业开发收入2.7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15.4%;矿业开发支出1.38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19.82%。

(五)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

工程勘察收入1.2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26.0%。

(六)其他产业基本情况

其他产业收入7440.77万元,为2005年末的6.07%。

三、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进一步融入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地勘单位稳步发展的根本途径

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首先要依托地方区域经济,紧密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的需求,制定明确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在总体发展思路上,我们确立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加强地勘主业为龙头、加强勘探、开发和研究,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地勘环境”奋斗目标,紧紧围绕自治区优势能源转换战略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大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狠抓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这个关键,突出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这个重点,集中精力抓改革、抓机制、抓人才,抓创新、抓质量、抓市场,有利促进地质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二)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是地勘单位全面发展的积极动力

近年来,认真领会和把握《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法规的要求,以拥有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托,积极引入各类资本,与投资者组成股份公司,共同进行风险勘探和开发,联合探矿,联合采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努力实现共同发展,进一步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为主体,技术、管理等诸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逐步建立了有效灵活的项目、效益核算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通过完善新的收入分配体系,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活力,促进地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地勘单位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新疆地勘行业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优化行业环境的过程。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积极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保障性作用,努力为自治区发展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

(四)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不断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是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依靠科技创新,不受传统找矿理论的桎梏,运用新的找矿理论和方法,在勘查评价工作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发现;在人才建设方面,加强了人才规划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引入、选拔和激励机制,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职称评聘等制度的改革,优化了用人环境,促进地勘事业的发展。

(五)加大投入

为适应新技术条件下地质勘查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当今具有先进水平的钻探、测量、化探、化学分析测试、物探仪器装备地质勘查队伍,使地勘行业的生产设备和装备步入全国地勘行业的领先行列,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大幅度提高。

(六)建设一个团结拼搏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干事创业的员工队伍是地勘单位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只有领导班子团结坚强,发展思路清晰,用心把握,抓好工作,明确责任,恪尽职守,想干、会干、干好,才能带领队伍走出困境,创造业绩。新疆地勘行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领导班子各位成员的团结协作、勤奋工作;得益于各单位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纪律、讲奉献,任劳任怨、忘我拼搏;得益于广大地勘单位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风餐露宿、辛勤奋战的奉献精神。

四、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国家、自治区关于发展与稳定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及新型工业化建设,抓住机遇,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抓找矿,巩固和发展“大地质”、“大矿业”新格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地质找矿为中心,采用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二)总体发展思路

以做稳做强做大地勘主业、突出成果为立局之本;以不拘一格全力创收、推进企业化、突出经济效益为强局富民之路;以完善基地建设,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文明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标方向,全面提升有色地勘的社会形象。围绕“一个中心”,巩固“两大格局”,实现“三个突破”,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转变”,提升“六个水平”,把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1)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突出重点,精心部署,加速勘查,以重要成矿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核心,以寻找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发展急需矿产和优势矿种为重点,打好地质找矿攻坚战,多找矿、找大矿。

(2)巩固和发展“大地质”、“大矿业”新格局,站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有效聚集和发挥各方面优势,做大做强做足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的“大文章”。

(3)努力实现地质找矿工作、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新突破。(4)坚持实施“四大战略”。加强矿产资源控制和矿业权的有效管理与运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强化内部管理,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5)推进“五个转变”。地质勘查业要向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强找矿突破能力的方向转变,矿业开发要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建筑施工业要向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服务“大地质、大矿业”方向转变,多种经营要向精干高效、富有特色方向转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向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方向转变。

(6)重点提升“六个水平”。地质勘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有新的提高。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地质勘查任务繁重,但队伍结构不合理,地质技术人员紧缺

大部分的队伍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三多、三少”,即离退休职工多(占全部职工的50.4%)、结构性待岗职工多(占在职职工的30%)、工人多(占在职职工的56%),年轻职工少(35岁以下职工占在职职工的29%)、地质技术人员少(仅占在岗职工的25%)、高学历职工少(大学及以上学历仅占16%),人的问题是制约地勘单位发展的关键问题。

2.经费不足,工作环境艰苦,难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地质勘查是高风险行业,特别是前期的地质调查工作,具有专业化、高投入、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仍然需要靠政府投资,发现的矿产地由政府通过招、拍、挂方式配置。企业和社会投资有限,商业性地质工作还不发育,尤其是新疆地域广阔,这就需要国家政府给予扶持才能使新疆的地质工作加大步伐,跨上新的台阶。

3.各矿种的综合利用及合理开发还存在一定的矛盾

由于矿业市场的活跃,使得业主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矿产的综合利用,从而造成的不容忽视的损失。例如:新疆是一个砂岩型铀矿的矿田大省,与之相关的20%的煤层中铀含量较高,煤中所含的铀量占了总铀量的相当一部分。如果不综合利用就有可能使得本来就稀缺的铀资源白白的浪费掉,同时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大量开采含铀煤层,势必造成环境的放射性污染,而且这种污染不易防治,更不能彻底治理,由此将造成极大地社会危害。其他伴生矿产或多或少也存在此种情况。

4.国家支持地勘单位发展改革的政策措施没有完全得到落实

矿权转增资本金政策、地勘单位土地使用权政策、基本建设投资补助政策没有落实;养老统筹尚未建立。

5.基地建设积淀问题多

很多职工没有享受到优惠售房政策,部分单位全部职工未能享受房改政策,很多单位到目前仍然有数名无房户;各单位基地配套设施急需改建,需改造资金数亿元,无投资渠道。发展改革的基础条件还不具备。

6.地勘单位的管理办法不健全

地勘单位的管理办法不健全,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没有可操作性强的管理依据可循。

(二)对策建议

1.加大调查评价项目工作力度

新疆面积大,工作程度低,建议国家加大对新疆进行1:5万调查评价项目的投入,以便摸清家底有利于今后对各矿产的规划开发。

2.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

新疆煤炭资源预测储量大,但是勘探程度低,近几年新疆煤田地质勘查费用投入较低,与新疆作为国家能源接替区和煤电、煤化工基地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建议国家加大新疆煤田地质勘查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查明煤炭及伴生资源家底,以利于新疆煤炭的规划和发展,使新疆能真正担当起全国能源战略接替区的重任。建立支持地勘队伍吸引社会资本,开展风险勘查的配套政策和办法,保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的落实,推进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

3.大力支持煤层气(煤矿瓦斯)资源的勘查开发

按照国家发改委《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坚持先采气后采煤、采煤采气一体化,地面和井下综合开采原则,加大对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资金投入,积极推进煤层气抽采和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对于煤层气矿权的设置,国家应以整体规划,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为指导,以煤炭资源的自然赋存情况设置矿业权,理顺石油天然气、铀、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矿权关系,以实现煤层气和其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4.切实维护地质队伍智力、技术、经验投入的权益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地质工作是探索性、科技性、实践性很高的智力和体力相结合的过程,是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融为一体的技术性密集型工作。能否发现大矿、好矿,决定因素是地质队伍的思想觉悟和技术素质、地质工作智慧、野外找矿经验和综合研究分析能力,因此要按照《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发项目收益分配的新机制”和“鼓励国有地勘单位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组建矿业公司或地质技术服务公司”及《物权法》的精神,认真贯彻地质成果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地质队伍的激励机制,在矿权收益分配方面充分体现地质工作的重要价值,鼓励支持地勘单位的矿业权转让、变更、作价入股组建矿业公司以及地勘单位职工参股等经营行为。

5.进一步强化对地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管理的职能和地位

建议依法加强对地质工作的管理,高度关注地勘单位的发展和稳定,大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切实理顺在矿权管理和地方政府利益之间的矛盾;完善地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依法维护地质工作秩序;完善矿业权审批机制,彻底解决地质队伍申请登记探矿权难的问题。

6.坚持科教兴地和人才强地的战略

当前加强地质工作是攻深找盲,找矿难度大,因此要提供有效的资金保证,加强重大地质问题的科技攻关,依靠新的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技术,才能不断取得找矿突破。推进地质科技进步,必须要加强地质人才的培养开发,要制定和实施地质人才培养工作规划,在完善培训制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地质找矿和科技研发人才队伍。

7.扩大地质领域的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新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根据“扩大地质领域对外开放”的要求,建设我国与中亚各国资源走廊,制定促进地勘队伍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性政策,建立境外矿产资源勘查专项基金,并出台促进地勘单位前往周边国家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具体优惠措施,对于项目论证、信息提供、人员培训、对外关系等方面给予引导和规范,鼓励地勘单位在境外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高国际竞争力,减少风险性和盲目性。

8.加快制定出台支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配套政策,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春风,振奋人心,极大地鼓舞了地质队员的热情和士气。急盼出台支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易于操作的政策,彻底解决地勘单位分配机制单一、基地建设落后、设备陈旧老化、津贴福利偏低等与《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

9.加快制定出台地勘行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进一步规范地质勘查单位的勘查行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