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对科学的研究

对科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3-07 22:58:33

『壹』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就是科学工作者在从事某
项科学发现时所采用的方法。但是。这个过于简单的说明对
我们没有多大帮助。能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呢?
好吧!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答案。
(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物体为什么会
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运动,亦即物体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
会运动得越来越快(加速运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会运
行得越来越慢(减速运动)。
(2)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例如,
一个物体的味道对物体的运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3)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
都收集起来。在古代和中世纪,这一点仅仅意味着如实地对
自然现象进行敏锐观察。但是进入近代以后,情况就有所不
同了,因为人们从那时起已经学会去模仿各种自然现象,也
就是说,人们已经能够有意地设计出种种不同的条件来迫使
物体按一定的方式运动,以便取得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
例如,可以有意地让一些球从一些斜面上滚下来;这样做时,
既可以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变球的表面性质或者
改变斜面的倾斜度,等等。这种有意设计出来的情况就是实
验,而实验对近代科学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人们常常
把它称为“实验科学”,以区别于古希腊的科学。
(4)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
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
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这也就是假
设或假说。
(5)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
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
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
(6)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
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
一条“自然定律”。
当然,任何理论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
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新的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
结果将不断出现,旧的自然定律将不断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
所替代,因为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说明旧定律所能解释的各
种现象,而且还能说明旧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
以上这些,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是一种理想的科学研究
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并不需要像做一套
柔软体操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而且他们通常也不这样
做。
比起旁的事情来,像直觉、洞察力甚至运气这一类因素
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学史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有不少
科学家仅仅根据很不充分的数据和很少一点实验结果(有时
甚至一点实验结果也没有),便突然灵机一动,得出了有用
的、合乎事实的论断。这样的论断,如果按部就班地通过上
述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就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
得到。
例如,凯库勒就是在邮车上打瞌睡的时候,突然领悟到
苯的化学结构的。洛维则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突然得到了关
于神经刺激的化学传导问题的答案。格拉泽却由于无聊地凝
视着一杯啤酒,才得到了气泡室的想法。
然而这是不是说,一切都是凭好运气得来的,根本不需
要动脑筋去思考呢?不,绝对不是的。这样的“好运气”只
有那些具有最好领悟力的人才会碰上,换句话说,有些人之
所以会碰上这样的“好运气”,只是因为他们具有十分敏锐
的直觉,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则是依靠他们丰富的经验、深刻
的理解力和平时爱动脑筋换来的。

『贰』 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1、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2、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

3、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

4、科学研究是指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这就是求真。小而言之,如果我是画家浓墨重彩画了一幅画别人(可能还包括一些名家)看了都说好,可我自己很不满意。

5、因此科学研究应该定义为:“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一种研究。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讲总是倾向于把主语理解为施事。”也支持了我们把语境看作语用条件的看法。

6、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结构状况,包括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而科学研究则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发展问题的研究,他的成果是用来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

7、从古到今大量的声乐表演活动和大量的个别课程进行声乐技能、表演方法的口传面授都只是声乐实践而不是科学研究,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把现象和经验条理化并找出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上升到理论的活动才能称为科学研究。

文献来源

8、科学研究是指: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这就是求真。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9、因此,所谓的“科学研究”,实际上也就是指人们从事科学领域或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是一个解决问题或矛盾的全过程。

10、(见《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第6页)科学研究是指“反复探索”的意思。英文叫“re-search”,其中前缀re是“反复”的意思。search是“探索”的意思。科学研究的内涵包含整理、继承知识和创新、发展知识两部分。

11、科学研究是指探求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活动。这就等于说科研是对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望文生义,学术的学可解为学习、学科、学业,而术则可释为技术、方法、方式。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按照研究目的划分,科学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探索性研究。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并为日后周密而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描述性研究。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描述主要规律和特征。

解释性研究。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

『叁』 怎样进行科学研究

教师对科学的理解,以及他们对科学的态度,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的实施,影响到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质量。因而,在进行科学教育教师培训时,应该帮助教师回顾和整理对科学的认识。

什么是“科学”呢?通常科学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Galileo,1564- 1642)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原来指的是自然科学,上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明确了科学的范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定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里,我们探究的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之间有联系,我们在习惯上也经常把它们联在一起,但它们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对社会的作用有很多不同。简要地讲,科学在认识世界中发现新的知识,而技术在改造世界中发展新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教育都是很必要的。对小学科学教育课来说,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科学方面有关的一些基础,但是,也会在实际动手中涉及一些技术的使用。我们鼓励在实验中考虑发展适合于学生的技能,把科学和技术结合在探究过程中。这样作对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如建构一些结构模型和搭建电动车等,不仅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多种感官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学者们研究,对科学的定义至少有50多种。所以,我们不必去深究“科学”的确切定义,而是去理解有关“科学”的主要含义。我们论及“科学”,至少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还可以包括科学研究、科学素质等。

一、科学知识

人类自古以来,就在大自然中进化、生存和发展。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奥妙,以及对绚丽多彩而又复杂多变的自然界,不断地在进行探索,不断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释,包括用诗歌、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用哲学、宗教和各种假说等。但是,科学的解释与它们不同。科学的语言是基于实证的,有推理和经过归纳的,科学上力求用定量而简明朴素的语言来描述事实,表达概念和规律。

例如,在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自然界的现象,这之中包含了一些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我们松开手,石头就会落到地上”。古代的人们试图去描述这个过程,石头和其它物体是怎样落向地面的。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首先把对这类现象的描述归纳成为规律,他认为,体积相等的两个物体,较重的下落的较快。他又认为,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下落的速度是恒定的。直到伽利略以前,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没有人对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提出疑问。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发生了怀疑。为此,伽利略设计了试验。传说他在二十多岁时,爬上位于意大利比萨城的比萨斜塔,做实验来证实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的快慢精确地与它们的重量成正比的论断是错误的。他经过推理,对物体下落是否速度恒定也产生怀疑,为证实他对亚里斯多德主张的疑问,他用一块近十一米长的木板。木板中间刻画出一个宽为两个多厘米的沟槽,并用非常光滑的牛皮纸覆盖它,让一个光滑的铜球沿着斜面滚下,用一个带有阀门的蓄水器计时。在做了球从不同高度滚下斜面的百次左右试验后,他发现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非常近似于z = Kt2,而不是如亚里斯多德所总结的 z = Kt ,式中K是常数,z是距离,t是时间。当时还没有可以精确计量时间的仪器,为了计量时间,伽利略在一个水桶的底部装上一个很细的管子,在做实验时,在物体沿着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水同时经过这根细的管子流入一个杯子,精确地称出杯子里水的重量,就可以知道不同运动时间之间的比例。

伽利略用了定量的方法来进行测量,用实证的试验方法证实了他的假定,归纳出了规律,证明物体落下是加速度不变的加速运动,而不是速度不变的匀速运动。这种因怀疑而提出问题,用具有精确定量的方法来做试验,并从事实中归纳出定律和数学模型的过程,集中体现了近代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所以,人们一般认为近代科学从伽利略开始。

伽利略解决了物体是怎样落向地面的问题。为什么物体会落向地面,而不是远离地面呢?这个现象人们都很熟悉,但是很长时期里没有人问为什么。直到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Newton,1642-1727)进一步研究了石头为什么会落向地球,为什么是加速运动。他力图归纳出不仅适用于地球与地球上物体之间的作用规律,也适用于宇宙大千世界的规律。在观察了许多在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以后,他从直觉的假想出发,利用数学模型归纳出适用于世上万物间作用的万有引力模型。许多不同的试验为牛顿的假想提供了实证,他的假想就成为了公认的万有引力定律。

直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Einstein,1879-1955)认为牛顿的定律在描述宇宙的某些现象时有局限性,他又在牛顿的基础上发展了相对论。这种对客观世界的研究进程会继续不断地深入进行下去,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依靠实证来不断逼近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真理。

总之,科学知识就是指人类经过科学研究而积累的,系统的对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这个认识在不断修正,不断深入,以逐步逼近客观存在。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有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理论和科学模型等。科学知识并不是客观不变的真理,更不是绝对的真理。通俗地说,科学知识的得来是有道理的,经过实证证明的,但是,它又是有局限性的,它在科学家不断地探究之中发展和深化。无限的客观世界是如此复杂,而且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我们人类主观的认识能力与之相比是十分有限的,人类对客观真理的探究总是不断地在曲折中前进。

二、科学研究的原则

实际上,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用实例介绍了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现在我们可把科学研究的原则归纳如下。

科学研究应该符合以下的原则:

科学研究的第一原则:引出有价值的、能用实证方法来进行研究的问题。

从直觉的怀疑,到概括和界定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对科学研究来说是很重要的。引出的问题应是为填补现存知识的缺陷;或是为了寻求新的知识;致力于鉴别某些现象的一种或多种起因;对一些假说进行规范的试验等。引出问题及为求解它而制定研究计划时,必须首先要对已有的有关理论、方法和实证工作有详尽的了解。

科学研究的第二原则:把研究与有关的理论相联系。

科学常常把建立理论作为长期的目标。这种理论不仅能解释具体的实例,也能对某类现象提供普遍化的解释。不论是以明显或是以隐含的形式出现,每一种科学探究都会与某种已存在的理论或概念的框架相联系,并用它们来指导整个研究活动。科学通过建立、修正和完善已有的理论,有时也会通过更替已有的理论,以获得新的解说,逐步积累科学知识。

科学研究的第三原则:使用能够直接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不同的研究中,应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这是很重要的,也是一个普遍的规律。特定的研究构思和方法常常仅对某一类研究和问题适用,很难适用于一系列探究中的所有问题和课题。因此,在研究某个系列问题时,经常要采用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该系列问题中的不同部分。

科学研究的第四原则:提供一个连贯的、明晰的推理过程。

科学的核心是理性的推论:根据已获得的信息和对现象的观察,提出解释、结论,或预测。科学研究需要一个逻辑的推理过程:从实证到理论,然后再回到实证。这个过程是连贯的、可分享的、对怀疑者具有说服力的。

科学研究的第五原则:可重复性和可推广性。

科学研究强调对每个发现与结果进行检验、证实和校核。由于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有限的观察结果和实验之上,因而,科学上需要把特定情况下获得的发现,应用于更多的对象和情况。当某些发现能在一定范围的时间和地点被重复时,科学的知识才可以认为是被确立了。

科学研究的第六原则:公开研究情况,以便鼓励专业界的审查和批评。

科学研究只有在广泛地传播,并得到专业同行的评审后 ,才能肯定它对对知识的积累做出了贡献。这种不断进行的、合作性的、公开的批评是科学界兴旺的标志。

目前,对教育是否是科学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是,如果你认为你是在做教育的科学研究,就必须遵照科学研究的原则。现在出版的相当部分的教育论文,甚至是“优秀教育科学论文”都不列出参考文献。它们就不能看作是合格的科学论文,因为任何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延绵不断的人类探究活动中的一段,是前人工作的继承和发展,而你的研究结果也必须要公开接受其他人的检验。

不论人们是从事什么具体领域的科学研究,包括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都应遵循上述科学研究的原则,这些原则也会在我们探究式科学教育中体现。

三、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广义的讲,科学研究包括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即我们通常讲的R&D。什么是R&D呢?

根据我国科学技术部发布的文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它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这些新知识包括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它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规律、新学说,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是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具有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的)或新途径。

试验发展:指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已有的知识,为生产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个项目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技术发展在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中有更多的体现。而且,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上述三方面的活动联系越来越紧密,有时也很难区分。

在知识社会里,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范畴有了扩大,不仅包含着对知识的发现和将知识应用于改造世界的技术转化,而且还包括对知识的管理和传递。知识向实用的转化不仅为满足工业上生产新产品的需要,而且应满足医疗上的需要和教育上的需要。例如像现在有关人是怎样学习的,有关儿童智力和情绪发展规律的研究结果,发展很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而且来自不同的学科。这些研究的成果要用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就必须经过归纳、整理和转化。知识转化需要作为一种专业,同样需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今天,没有智能工具的引导我们不可能管理大量的信息,智慧和直觉经常会在浩瀚知识的海洋里遗失,因而信息的综合、运用已和生成数据本身同样重要。

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什么是科学精神呢?在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和争论也不少。由王大珩和于光远先生主编的“论科学精神”一书是当代中国论述科学精神相当高水平的一本著作。书的封面上还写有“新世纪初,我国学者首次深入系统的论科学精神”《1.3》。书中介绍,据樊洪业先生考证:在中文文献中最早提出“科学精神”一词的是留美学生任鸿隽先生,时间是1916年。竺可桢先生曾把科学精神归结为“求是”精神,即“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周光召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实事求是,一个是追求真理,这是最根本的内容。”所以,将科学精神的核心确定为“求真”,即实事求是和追求真理是合适的。

蔡德诚先生对科学精神的内涵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提出科学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六个方面: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和宽容的激励。

他认为客观的依据是科学活动的立基之本。科学探索是需要想象力的,但是这个想象力必须立足于客观依据,富于想象力决不是凭空的幻想和乱想。第二条是理性的怀疑。人有好奇的天性,奇则察,细察则生疑。疑逐生思。冥思而深究。疑是重要的,但要基于实在的矛盾,要基于事理的逻辑。第三是多元的思考,因为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多元的、多维的。人们需要经过充分地多元多维多方位的思考,才能产生出理性的怀疑。第四条是平权的争论。平权的争论本身也是一个保障。只有保障了争论的平等性和自由度,才能产生出理性的怀疑和多元的思考。第五条是实践的检验,在充分地自由探索和争论以后,谁是谁非,最后人人都要服从于实践检验的结果,而且要心悦诚服的服从。第六条是宽容的激励。人的探知能力是有限的,要允许失误和失败,不要以一时一事论英雄。

蔡德诚先生对科学精神的内涵的论述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而且联系我国实际,比较有针对性。

在西方国家很少见到用科学精神这个词,相近的有“批判性思维。在美国先进科学协会颁布的《2061计划》中,提出通过科学教育儿童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是:

1.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地去寻求答案。

2.尊重实证: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地去考虑不同的、有冲突的实证。

3.批判地思考:权衡、观察和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评价。

4.灵活性: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

5.对变化世界敏感: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

对照一下,和蔡德诚先生提出的科学精神的六个方面大致一致,可以在科学教育中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具体标准的参考。

第五节 科学素质

在中国科协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大纲(2049计划)中,对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作了如下的描述: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组成部分,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和处理各种事物的能力。这是对中国公民素质的要求。学生在早期确立起的对科学的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对其成年时所具有的科学素质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经合组织进行的国际学生成绩测试项目中,对所测试学生(15岁)的科学素质定义为:科学素质是指能具有运用科学知识,识别问题,并能吸取基于实证的结论的能力,以便对自然界,以及对由于人类的活动使之产生变化的自然界,进行理解和进行决策。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认为,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能识别国家和地方的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且能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来。

以上三方面有关科学素质定义都是强调了培养合格的公民,以及公民能够行使公民权利,不是针对从事科学工作的社会特定人群而设立的,比较合理。

在教育部颁发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素质所作的定义是:科学素质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我们认为这样的定义中关于“运用科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外,也是一致的。不是每个国民都应该具有科学工作者的水平,具有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每个提出应具有科学素质的要求,反应了知识社会的特点。公民的科学素质应该包括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习惯于探究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以及具有科学精神的价值取向。具有科学素质的社会公民可以在知识社会之中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对有关信息进行判别和选择;参与决策和讨论。

『肆』 科学研究有哪些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三、历史法
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比较法
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的方法。采用比较法要注意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反映,等等,明确可比较的指标。从而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比较法的步骤是:(1)描述,准确、客观地描述所要比较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做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3)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五、统计法
统计法是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的方法。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同时,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此外,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1)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2)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使用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六、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借助各种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两者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 实验法一般分三种:(1)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3)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
七、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伍』 我对科学的研究短文怎么写

星期四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农业科学研究所参观。我别提有多开心啦!真的,在农科所,我不但大开了眼界,也大长了知识。一走进农科所,眼前繁花似锦,草儿吐绿,花团簇锦,异彩纷呈。我不禁赞叹是园艺工作者们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是科学种植创造了美的世界。在奇花异果园,我们真的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奇花异果。看,瓜棚上面挂着的那个青绿色的小瓜,和我们常见的圆圆的冬瓜,长条的丝瓜就是不一样,它挺着大肚子,上短下长,上小下大,呈8字形,越看越像个小葫芦。咦,这是什么?这种草怎么长得像个鸟窝呢?哦!这种叫蒜香藤的植物被种在一个铁丝绑成的小篮子里,它的藤蔓真多,多得把整个篮子都缠满了。哇!这里的一大片种在水里的花草使我眼前一绿,绿得发亮,绿得晶莹,绿油油,水灵灵,真是翠色欲流,比平时种在土里的花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园艺叔叔告诉我们这是用无土栽培中的水培方法栽培出来的植物。这种水培方法十分方便,只要把植物种在水中,定期加入营养液就可以了。而且花期比土培的花草的花期长得多。走进仙人球园,我们就感觉到这里面比外面要热得多。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们才知道,原来仙人球是一种热带植物,喜欢较高的温度。所以叔叔阿姨们就把室温调节到了这么高。给仙人球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在这个温室里,仙人球生命特别活跃,长得特别漂亮。看,那簇长在地上的仙人球可真有趣,它们有中指那么长,圆圆的茎上长着嫩黄色的绒毛,好像是一只蹲在地上的小鸡。还有一种名字叫蓝云的仙人球,那圆圆的长满刺的仙人球上有一团洁白的小绒毛,绒毛上还有两三朵紫红色的小花,整个仙人球看起来好像一团糕点,令人垂涎欲滴。在荫生植物园里,我们感觉这里格外清凉,阴暗。原来,是一个遮荫大顶棚庇护着这里的所有生命,是喜阴不喜阳的植物得以在凉快阴暗的环境里生长的郁郁葱葱。走出农科所,我心里格外舒畅,因为我脑中的许多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回望科技英才雕塑廊上一座座古今中外,名扬四海的科学家们的石雕,我对伟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感谢他们的创造 ,对后人的指引。我默默地想: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呀,现在我要认识你,将来我要探索你,揭开你心底的谜。我坚信,在科学道路上将会留下我攀登的足迹。

『陆』 对科学与科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人才;教育和科学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答案仅有几十个字,对学生知识归纳、概括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要把握该题的立意,即突出教育的基础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都是以教育为基础的。

『柒』 LT对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

LT可预见的科学目标是多方向的,它将能够观察到100亿光年以外的氢元素是如何分布的,从专而使天文学家分析出宇属宙形成之初的情形,验证、完善已有的或建立新的宇宙构成理论;此外,在对邻近空间灾变事件的观测研究、深度空间通讯以及探索地外智慧生命等诸多方面,它都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

『捌』 谈谈你对科学的理解

我知道对于”科学“这一词汇,各种权威机构已经给出了太多定义和详细的解释了,在这里我只是随性的聊了聊自己的一点点感想而已。

1
从小,我们就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含带“科学”二字的话。比如,“你这样的做法不科学,我这样做比较科学”,“我们要掌握科学方法来做事”,“要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这些话大家听起来一定不陌生, 如果要举这种像耳边话的例子,一定还有很多。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呢?

我的本科专业是物理学,物理学当然是科学。后来考研读的是计算机科学,这当然也属于科学。读了多年的书,学了多年的知识,却深陷在知识里无法自拔,很少思考一些本质的问题:到底什么是科学,为什么民国时期我们要大力将科学引入中国,为什么现代社会大家都讲科学,科学从哪里来,对我们人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2
首先我想要说的是,科学绝不是绝对正确的东西。任何把科学理解为真理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没有真正理解科学内涵的。若是说什么是绝对真理,那么这可能是宗教、可能是政治,但绝不是科学。我认为科学不是一个结果性的东西,而是一个过程性的、思想性的东西,也就是说,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种思维方法用实践来推动着自己进步。

为什么在科学革命之前,人类发展了几十万年的进步成果都不如科学革命后的这几百年发展的成果丰硕呢?原因在于科学革命之前,人类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就算是有不知道的东西,人类也不是用实践去研究、去检测,而是用一些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来填补自己的无知,由此有了宗教,有了各种掌管世界各事务的神灵。后来,先是欧洲人发现了自己无知,并且承认了许多观察到的、实践的结果都与自己所认知的有所不同,慢慢的将之前的认知以新的更符合实践检验结果的认知来替代,这就是科学的雏形。科学革命之后,由于人类承认了自己的无知并且用尽力气探索未知的东西,所以各方面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慢慢的,人们发现只要掌握了规律,自己就可以无所不能,而且规律被证明确实是可以被掌握的。

人类自古就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无所不知。15世纪的欧洲人都认为自己所生存的地球理所当然是宇宙的中心。就算有人观察到了一些与地心说不相符的事实也视若无睹,当时的人们认为宗教是不会错的,宗教告诉你了什么,你就要无条件的相信什么。当然,每个时代都会有人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可大多数时候都是将这些事实抛弃掉了,继续与时代主流知识随波逐流。而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是15世纪出了一位大科学家——哥白尼,他观察到了许多与地心说不相符的事实,但他并没有视若无睹,而是承认了人类的无知,认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他大胆的提出了日心说。当所有人都向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前进时,如果某个人想向着不同于错误的方向前进那是十分困难的,不仅你无法直接改变别人思想,同时也会触犯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一开始是不被承认的。科学革命需要很长时间来进行思维转变。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是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有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目前我们还未发现宇宙的边界,何来中心呢?所以,哥白尼的日心说当然不是真理了。但为什么我称之为科学家,原因是他的思想就是科学的思想,也就是承认了自己的无知,而且用事实来完善自己的理论。

科学不等于真理,而且,如果是科学,就一定是可以被证伪的。证伪的意思就是说这一理论是可以被证明是不对的。所以说,科学一直是不断在寻求真理,接近真理的。学过中学物理的我们都了解牛顿三定律,牛顿在1666年提出的几条定律就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但经典的牛顿力学早已经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了,确切的说,它只在一定范围内接近于真理,而超越了这一范围它就是谬论了。但谁都不能说牛顿力学不是科学,事实上它就是科学的产物。

『玖』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就是科学工作者在从事某
项科学发现时所采用的方法。但是。这个过于简单的说明对
我们没有多大帮助。能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呢?
好吧!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答案。
(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物体为什么会
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运动,亦即物体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
会运动得越来越快(加速运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会运
行得越来越慢(减速运动)。
(2)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例如,
一个物体的味道对物体的运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3)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
都收集起来。在古代和中世纪,这一点仅仅意味着如实地对
自然现象进行敏锐观察。但是进入近代以后,情况就有所不
同了,因为人们从那时起已经学会去模仿各种自然现象,也
就是说,人们已经能够有意地设计出种种不同的条件来迫使
物体按一定的方式运动,以便取得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
例如,可以有意地让一些球从一些斜面上滚下来;这样做时,
既可以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变球的表面性质或者
改变斜面的倾斜度,等等。这种有意设计出来的情况就是实
验,而实验对近代科学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人们常常
把它称为“实验科学”,以区别于古希腊的科学。
(4)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
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
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这也就是假
设或假说。
(5)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
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
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
(6)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
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
一条“自然定律”。
当然,任何理论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
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新的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
结果将不断出现,旧的自然定律将不断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
所替代,因为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说明旧定律所能解释的各
种现象,而且还能说明旧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
以上这些,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是一种理想的科学研究
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并不需要像做一套
柔软体操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而且他们通常也不这样
做。
比起旁的事情来,像直觉、洞察力甚至运气这一类因素
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学史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有不少
科学家仅仅根据很不充分的数据和很少一点实验结果(有时
甚至一点实验结果也没有),便突然灵机一动,得出了有用
的、合乎事实的论断。这样的论断,如果按部就班地通过上
述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就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
得到。
例如,凯库勒就是在邮车上打瞌睡的时候,突然领悟到
苯的化学结构的。洛维则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突然得到了关
于神经刺激的化学传导问题的答案。格拉泽却由于无聊地凝
视着一杯啤酒,才得到了气泡室的想法。
然而这是不是说,一切都是凭好运气得来的,根本不需
要动脑筋去思考呢?不,绝对不是的。这样的“好运气”只
有那些具有最好领悟力的人才会碰上,换句话说,有些人之
所以会碰上这样的“好运气”,只是因为他们具有十分敏锐
的直觉,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则是依靠他们丰富的经验、深刻
的理解力和平时爱动脑筋换来的。

阿西莫夫《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一百个问题》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4年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