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科学
❶ 科学实验,落叶的多少与光照时间长短有无关系
\“火山喷发\”,大家一定在电视里见过吧,但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呢?我倒是见过一回\“火山喷发,可这是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也亲自动手做了一回。嗬,\“火山喷发\”可真好玩。 按实验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 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么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现在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这时,我又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哈,这个实验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 这是为什们呢?我急忙抓过书查了起来,可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不是与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吗。这个小实验真是有意思。 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行不?
❷ 怎样科学调节人参和西洋参的光照
上面已指出,人参、西洋参都是阴生植物,人工栽培必须搭棚遮阴,但不是越荫越好,它们也和一般植物一样,需要一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并不是光照越强越好。比如在出苗展叶期,植株生长迅速,如果光照太强,就会抑制植株的生长,使植株矮小,叶子也小;还会破坏叶片组织,特别是破坏叶绿素的形成,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使植株生长不正常,严重的会引起日烧病,使植株枯死。但是,如果光照太弱,茎叶就会生长过旺,使植株过高,叶片过大而薄,组织嫩弱,容易感病,同时还会影响地下根的生长。而且,荫蔽度大所造成的棚内阴湿环境,还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在植株生长中期的6~8月份,如果光照过大,再加上此时气温较高,更会抑制地上部的生长,特别是破坏叶绿素,使叶片变黄,也容易感病,或导致引起叶面烧伤的日烧病。所以,创造合适的光照条件,使西洋参和人参植株生长健壮,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栽培西洋参和人参的合适光照,除受参苗的生长年龄和不同的生长发育期的影响外,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很大,如季节、纬度(南方或北方)和海拔高度(高山或平原)等方面的不同,气候的变化都不一样,主要是与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一般在幼龄期(一、二年生)需要较大的荫蔽,在成年期(三、四年生以上)需要适当增加光照;在气温较低的生长季节(如春、秋季)和气温较低的地区(如北方或高山区),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在气温较高的生长季节(如夏季)和气温较高的地区(如南方或低山区),要适当增加荫蔽度。所以在栽培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节光照强度,一般控制在10%~30%之间。如在植株的幼龄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和地区,光照可控制在10%~20%之间,甚至可控制到10%以下;在成年期和气温较低的季节和地区,光照可控制在20%~30%之间。一般人参应比西洋参低5%~10%。
科学的做法是:一般在气温比较高的阳坡,帘子宜密,气温低的阴坡,帘子宜稀,一、二年生苗的遮帘宜密,三、四年生以上苗的遮帘宜稀。春季先盖一层帘,到6月份气温升高、光照增强时再加盖第二层帘。加盖时,要注意使上、下层帘的帘条相互交叉,最好是成90°角的交叉,才能保证棚下光照均匀。假如上下帘的帘条方向一致,棚下的光照就不均匀,也起不到盖两层帘的作用,此外,还要在畦的两端和前后檐悬吊挂帘。一般在上午8~9时前把挂帘放下,下午4~5时以后把挂帘卷起来放在棚上。如中午的阳光很强,特别是在久旱无雨、气温较高的日子里,棚上应适当加上一些蒿草压好(称压花),畦边插一些树枝挡阳。阴雨天不要放下挂帘。8月下旬以后,气温逐渐下降,太阳光偏斜,光照减弱。这时要撤去棚上压花和畦边的插枝,并去掉第二层帘,以增加棚下的光照。
在控制调节光照时,还要考虑气候的因素。因为光照强度是会受到气候影响的。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湿度(包括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和风速等有密切的关系。
只要遵照西洋参和人参的需光规律,根据不同生育期和不同气候的特点,科学地创造符合西洋参和人参生长的理想光照,配合其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就能使西洋参和人参植株生长健壮,抗病力强,并获得优质高产。
❸ 人工光照补钙,有科学依据么
单纯光照补钙这样的理论还真没听过,一般都是自己食补补钙,然后回晒太阳,太阳中的紫外线答VB波段,波长275~320nm,又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能促进体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只要是白天都可以自行到自然摄取,但长期或过量照射会令皮肤晒黑,并引起红肿脱皮。
人工光照补钙仪无非就是提供紫外线使用特殊透紫玻璃(不透过254nm以下的光)和峰值在300nm附近的荧光粉制成.紫外线保健灯、植物生长灯发出的就是使用特殊透紫玻璃(不透过254nm以下的光)和峰值在300nm附近的荧光粉制成。对人体害处倒是没有,只不过要注意按规定使用不要超时,超时会对皮肤形成一定损伤。
——观点来自童年时光营养师
❹ 科学研究性学习:光照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用什么植物做实验效果会好一些急!
韭菜的培育和韭黄的培育
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供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称之为“韭黄”
❺ 一道初一科学题.急~ 太阳光照到绿色植物上,反射( )光,吸收( )
反射赤橙黄青蓝紫光,吸收绿光
❻ 光的光的科学
光是一种肉眼可以看见(接受)的电磁波(可见光谱)。在科学上的定义,光有时候是指所有的电磁波。光是由一种称为光子的基本粒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或称为波粒二象性。
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介质中传播。光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宇宙中已知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c表示
光在真空中1s能传播299792458m。也就是说,真空中的光速为c=2.99792458×108m/s。在其他各种介质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空气中的光速大约为2.99792000×108m/s。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108m/s.(最快,极限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比真空中小很多,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小的更多,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8min到达地球,如果一辆1000km/h的赛车不停地跑,要经过17年的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只是整个电磁波谱的一部分。电磁波之可见光谱范围大约为390~760nm(1nm=10-9m=0.000000001m),
光分为人造光(如激光)和自然光(如太阳光)。
自身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光源分冷光源和热光源。如图为人造光源。有实验证明光就是电磁辐射,这部分电磁波的波长范围约在红色光的0.77(μm)微米到紫色光的0.39μm之间。波长在0.77μm以上到1000μm左右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在0.39μm以下到0.04μm左右的称“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不能引起视觉,但可以用光学仪器或摄影方法去量度和探测这种发光物体的存在。所以在光学中光的概念也可以延伸到红外线和紫外线领域,甚至X射线均被认为是光,而可见光的光谱只是电磁光谱中的一部分。
人眼对各种波长的可见光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实验证明,正常人眼对于波长为555nm(纳米)的黄绿色光最敏感,也就是这种波长的辐射能引起人眼最大的视觉,而越偏离555nm的辐射,可见度越小。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可把光看作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也可把光看成是一个粒子,即光量子,简称光子。
光速取代了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铂制米原器被选作定义“米”的标准,并且约定光速严格等于299,792,458m/s,此数值与当时的米的定义和秒的定义一致。后来,随着实验精度的不断提高,光速的数值有所改变,米被定义为(1/299,792,458)s内光通过的路程,光速用c来表示。
光是地球生命的来源之一。光是人类生活的依据。光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光是信息的理想载体或传播媒质。
据统计,人类感官收到外部世界的总信息中,至少80%以上通过眼睛。
当一束光投射到物体上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干涉以及衍射等现象。
光线在均匀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波,包括红外线,它们的波长比微波更短,频率更高,因此,从电通信中的微波通信向光通信方向发展,是一种自然的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普通光:一般情况下,光由许多光子组成。在荧光(普通的太阳光、灯光、烛光等)中,光子与光子之间,毫无关联。即波长不一样、相位不一样,偏振方向不一样、传播方向不一样,就像是一支无组织、无纪律的光子部队,各光子都是散兵游勇,不能做到行动一致。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reflection)。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reflection law)。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在在物理学中分为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发生在十分光滑的物体表面(如镜面)。两条平行光线能在反射物体上反射过后仍处于平行状态。凹凸不平的表面(如白纸)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大多数反射现象为漫反射。
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refraction)。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如果射入的介质密度大于原本光线所在介质密度,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若小于,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若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零,属于反射的一部分。但光折射还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产生,理论上可以从一个方向射入不产生折射,但因为分不清界线且一般分好几个层次又不是平面,故无论如何看都会产生折射。如从在岸上看平静的湖水的底部属于第一种折射,但看见海市蜃楼属于第二种折射。凸透镜、凹透镜这两种常见镜片所产生效果就是因为第一种折射。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说明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n(或传播速度v=c/n)随光的频率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等来实现。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红、橙、黄、绿等色光叫做单色光。
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复色光进入棱镜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
介质折射率随光波频率或真空中的波长而变的现象。当复色光在介质界面上折射时,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各色光因折射角不同而彼此分离。1672年,牛顿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这是人们首次作的色散实验。通常用介质的折射率n或色散率dn/dλ与波长λ的关系来描述色散规律。任何介质的色散均可分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 让一束白光射到玻璃棱镜上,光线经过棱镜折射以后就在另一侧面的白纸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其颜色的排列是靠近棱镜顶角端是红色,靠近底边的一端是紫色,中间依次是橙、黄、绿、蓝、靛,这样的光带叫光谱。光谱中每一种色光不能再分解出其他色光,称它为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自然界中的太阳光、白炽电灯和日光灯发出的光都是复色光。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透过的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反射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比如一个黄色的光照在一个蓝色的物体上,那个物体显示的是黑色。因为蓝色的物体只能反射蓝色的光,而不能反射黄色的光,所以把黄色光吸收了,就只能看到黑色了。但如果是白色的话,就反射所有的色。
光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必需研究的问题。当今物理学就已经又达到了一个瓶颈,即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冲突。光的本质是基本微粒还是像声音一样的波(若是波又在什么介质中传播)对未来研究具有指导性作用。
比较合理的观点是光既是一种粒子同时又是一种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就像水滴和水波的关系。 光同时具备以下四个重要特征:
1、在几何光学中,光以直线传播。笔直的“光柱”和太阳“光线”都说明了这一点。
2、在波动光学中,光以波的形式传播。光就像水面上的水波一样,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
3、光速极快。在真空中为3.0×108km/s,在空气中的速度要慢些。在折射率更大的介质中,譬如在水中或玻璃中,传播速度还要慢些。
4、在量子光学中,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构成光的量子(基本微粒),我们称其为“光量子”,简称光子,因此能引起胶片感光乳剂等物质的化学变化。光线越强,所含的光子越多。
❼ 初二科学,胚芽与光照关系
h会弯曲抄生长的,因为玻片把生长素袭挡住了,生长比啊会想右移动,所以向左
i生长分布均匀
cdf肯定会弯曲生长的
c收到自然光照,df
琼脂块有生长素,会是生长素不均匀
g
没尖端了
k
的生长素不会向下运输了,植物生长其实是茎生长的,所以也不会的
我也是初二的,你们老师没讲么?
❽ 光照、人经常被灯光照射有害吗
会。
如果在室内长时间过度用眼,眼睛睫状肌高度紧张,晶状体过度屈光,长时间内用眼将会容导致视疲劳或视力下降。夜晚长期不当用光,还可能出现头晕、情绪烦躁,甚至血压升高、心悸等。夜晚滥用光源,会抑制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或降低其浓度,人们正常的生理节律会被打乱,造成失眠、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
不当用光对婴幼儿的影响尤为严重,不仅影响视力发育,还会干扰大脑中枢神经功能。对于室外光污染,国际和国内形成了共识,已有相关的标准限制灯具的亮度和灯光的出射范围。
(8)光照科学扩展阅读
偏红的色温低,偏蓝的色温高,暖色的色温低(如早晚的日光),冷色的色温高(如中午的日光和天空光)。建议家中采用低色温的灯具,比如3000K(开尔文)以下。低色温的灯具有助于降低对褪黑激素的抑制,调节体内生物钟,让人放松。
显色性就是在光照下物体颜色的逼真程度。显色性高的光源对颜色的还原较好,我们所看到的颜色更接近在自然光下的原色。使用显色性低的光源,看到的颜色会有较大偏差,看东西不逼真,事物偏离原来的颜色,容易导致视疲劳。室内使用的灯具要求显色指数在80以上,挑选时注意光源或灯具上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