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题的意义
1. 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本质要求,但当前研究生培养中比较普
遍存在不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象,以致于不少研究生科研素质偏低、科
研能力不强。针对现存的这一问题,现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学术
活动等主要培养环节来探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可行途径。
研究生 科研能力 培养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展,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日益受到关注。在研究生培
养过程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贯穿其中的本质要求,但当前研究生培养中比较
普遍存在不注重科研能力培养的现象,以致于不少研究生科研素质偏低、科研能
力不强,这已成为较突出的培养质量问题。这一问题表现在多方面,比如研究生
学习中潜心钻研、探索的氛围不浓,学位论文中资料堆砌的成份多、研究和创新
的部分少,对研究知识和方法的了解和利用较为缺乏等。尽管当前研究生数量增
多,毕业研究生并不一定都要进入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但如果作为高级人才
进入到其他应用行业,研究生也应能展现出较强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
从事的工作领域因人才层次的提高而得到更快发展,从而体现出研究生教育的深
远意义和作用。可见,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既是研究生教育本身目标,同时
也具有现实紧迫性。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是一个多方面逐渐积累、提高的过程,
笔者根据研究生培养环节,并针对现存的一些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探讨研究生科
研能力培养的可行途径。
改变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良倾向,推行具有研究特点的教学方式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环节,其显著特点之一是把科学研究引入教
学过程,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锻炼自主研究、探索的能力,不仅要研究生“学会”
,而且要研究生“会学”。但现实中却存在有背于这一特点的教学方式,比如有
些课程全过程口授笔录,研究生缺乏参与思考、研究的机会,有些教师从开课到
结束,与学生见面就仅有几次,其余让研究生自学,研究生得不到教师必要的指
导,也难以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以课程学习为主的一年级研究生来说,
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免让其中有些人感慨仿佛继续读了一年“大五”,没有循
到研究的入门。
从保持研究生课程教学自身应有特点和改变当前存在的不良倾向出发,研究生课
程教学必须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探求知识能力相结合,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和系
统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学答疑、讨论、指导撰写小论文等具有研究特点的教学
方式,做到引导研究生逐步学会探究。要求众多教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注意教
学方式和效果,研究生管理部门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激励机制,比如推行研究
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召开研究生反映课程教学情况的座谈会、奖励课程教学效
果突出的教师等,促使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不良倾向的转变。研究生在所学课程中
,在各位教师具有研究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下,其研究问题的能力会逐渐得到锻
炼,科研意识和能力必然获得提高。
创造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引导研究生从事科研实践活动
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仅要学习,而且要进行科学研究,因
此研究生的培养除了必要的课程学习,还需要结合课题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培养系
统的科研能力,养成创新精神,取得创新成果。在当前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的情
形下,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培养研究生的主旨却显淡化,特别是在硕士研究生中,
有些反映在就读期间对课题研究几乎没有接触,有些表现出对课题研究略知一二
,但没有系统概念。可见缺少从事课题研究的实践经历,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必定
是不完整的,也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提高科研能力。
要做到研究生培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促进研究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提高,
可以考虑从以下环节来创造有利条件:①把研究课题作为遴选导师的硬指标,并
鼓励导师让研究生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导师有一定的课题和科研经费,使所带
的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从事科研实践活动具有可能条件,另外如果做到在有些
课题评审、验收等环节,把课题对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作为一个考核指标,会使研
究生参与导师课题有了更多机会保障[1]。②为研究生争取申报横向课题的机会,
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申报横向课题。许多研究生渴望有从事课题研究的机会
,不少企业希望在高校寻得研究力量的支持,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有些高校推出
针对研究生的横向课题申报,要求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
形式,能够激发研究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热情,从中获得研究实践锻炼,同时
导师的指导有助于保证课题的完成质量和良好的学习效果[2]。③学校设立与培养
研究生相结合的专项课题,增加结合课题研究培养研究生的条件。对于某些一时
难以获得科研资助的学科,学校可以考虑设立这样的专项课题,让有些导师结合
专项课题指导研究生,并完成相应的科研内容。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多方
面途径进入课题研究,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研究问题,并从中熟悉研究步骤
,学到研究方法。
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养成研究生扎实的科研素养
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养成创新精神、提
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撰写学位论文的严谨训练,研究生科学
研究的素养和独立工作能力会得到较大提升。但是现实表明现在研究生学位论文
质量普遍不高,有不少论文论述平庸、创新不够、实验数据不足、抄袭较多,反
映出在这一促进科研能力提高的强化性训练阶段没有收获到应有的理想效果。影
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学位论文撰写的管理是直接、
有力的一个因素。
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可以通过一些有力措施来控制学位论文撰写中不良现
象的出现,鞭策研究生以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投入学位论文撰
写过程,养成扎实的科研素养。这些管理措施必须贯穿学位论文选题到答辩的全
过程,主要有:①建立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通过规范开题报告的内容和操作规
范,使研究生在论文开始阶段尽可能顺利跨上研究轨道,并形成认真的研究态度
和作风。②认真组织中期检查。严谨、细致的中期检查有助于研究生改进论文撰
写中的不足,开拓研究思路,明确继续研究的方向,树立锲而不舍解决研究困难
的精神。③实施预答辩制度。认真开展的预答辩能查找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促进
研究生开展深入研究,提升论文质量,养成不断砥砺提高的研究精神。④进行学
位论文“双盲”外审,并规范答辩程序。这一措施促使研究生排除外界“情面”
、“关系”等非学术性因素的干扰,进一步端正治学作风,学会认真进行研究成
果的总结和递交。另外还有必要建立毕业论文淘汰机制和弹性学制等配套措施,
来自多方面的有力措施必然有助于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中的研究态度和行为
,从而在规范系统的研究训练中提高自身整体科研素养。
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激发研究生参加学术研究活动的主动性
积极参加相关学术研究活动是锻炼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术研究活动
中,研究生可以获取前沿的科研信息、拓宽科研视野、活跃科研思维,从而增强
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在近几年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在校研究生人数日益增加
的情形下,有些学校因为科研实力不强、学术条件不够和管理力度不强等原因,
造成研究生培养中学术研究氛围不浓,从而使研究生缺少自主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的意识和参加学术研究活动的主动性。
要在研究生培养中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创造有
利条件:①要求研究生内部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要求每学
期定期开展数次学术研讨,每次由同一专业的研究生共同探讨,并邀请相关导师
参加,在探讨中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术研讨中让研究生之间得以相互交流
学术思想和学习科研方法。②积极组织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学校研究生管理部
门经常邀请专家做学术报告,让研究生有更多机会从中了解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
,领会专家的观点和学习有关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并要求定期撰写听取
学术报告的个人体会,提高参加学术报告的学习效果。③开设研究生交流学术信
息的平台。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设研究生在网上交流学术
信息的平台,一方面研究生能尽快了解到有哪些论文答辩、学术研讨和报告等信
息,做到有选择地及时参加相关活动;另一方面研究生可以有自己交流学术信息
的论坛,有利于活跃思维、提升观点。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小型读书报告会,创
造参加学术会议机会等方式,来增强研究生学术研究氛围。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是一个多方面条件和措施共同推进的过程,以上四方面途径
是结合了研究生培养中的主要环节而提出,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具有可行性
,并能收获良好效果
2. 大学科研目的意义
首先,最直接的项目就是课题,校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都可以申报,立项之后就可以开始做,还会有相应的课题经费可供使用。再就是将范围扩大, 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比赛项目,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科研项目。互联网+比赛每年都会举办,挑战杯、创青春每两年一次,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再就是找老师帮忙,主动申请帮助老师做实验,去到老师的实验室中锻炼自己。
做科研大多是研究生的事情,那本科生做这些科研项目的意义在哪呢?
1、看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以及方向。2019年考研人数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2020年的考研人数大概率会超过四百万,在这么多想要读研的人里面,究竟是有多少人真正热爱科研、适合科研呢?一部分同学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一部分同学可能是从众考研。等真正考上了,开始了研究生的生活之后,才发觉,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和自己想象中的研究生生活不一样,自己并不适合做科研,这就导致研究生生活闷闷不乐,科研成果做不出,严重的话甚至影响到毕业。那么如何降低这种概率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接触科研。提前接触科研的过程中,跟着老师做项目,看看自己究竟是否是做科研的料子,如果不是,就没必要接着往下做科研;如果是,那就可以趁着提前接触的这段时间,寻找适合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研究生阶段继续进行研究。
2、提前培养科研能力。这一点是建立在上面一点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发现自己适合做科研,那么在本科时期做科研项目就能够提前培养科研能力。一般来说,本科做的科研项目和研究生做的项目会有些许差别,要求会降低,但是做项目的流程和所需要的能力都没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跟着老师做项目,自己申请课题,还是参加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这些比赛,只要认真地完成,能力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都会对将来的科研有一定作用。
3、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优化思维方式。做科研和在学校里学习不一样,在学校学习只需要掌握正在学习的几门课程知识就好,课程之间有交叉的情况不多,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的情况更加少,但是做科研不一样,做科研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将已经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甚至还需要没有掌握的知识,这就促使你去自学。在做科研的过程中,不仅在专业领域有所提高,自学能力也逐步得到发展。除此之外,做科研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方式的塑造过程,通过提前做科研,能够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合理。
4、美化简历。之后不论是工作还是继续读研,一个优秀的科研经历会给你的简历加分不少。申请国外大学的时候,除了看重GPA和英语成绩之外,是否有科研成果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国内研究生面试时,能拿出别人没有的科研经历与成果,肯定会给面试加分不少,毕竟老师们都想要能够快速适应研究生生活的学生。科研经历对之后的求职也有所帮助。虽然科研经历的作用在求职中不能直接体现出来,但是科研经历丰富反映出了这个人做事情认真可靠、勤恳踏实等优秀品质,会使求职之路更加顺畅。
5、评优评先。说得功利一点,大部分的学校在评优评先的时候,科研竞赛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在本科时期做科研项目,如果做的是纯科研的项目,项目结题了有结题证明,还会发表文章,这两者都可以在评优评先的时候享受加分政策。如果做的是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这类竞赛类的科研项目,不仅会拿到相应的证书,还可能会有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成果转化,这也有利于评优评先。
3. 研究生课题多有啥好处
对你的作用就是练习技能学习仪器,最早是对老师,没课题没钱你懂得
4. 研究生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怎么写
学术价值,主要看它的理论价值,即对于现有理论的贡献,或验证现有的理论、或充实现有的理论;如果没有大师指导、挂名,在学术价值方面,最好写可以为XXX提供参考依据,不宜说大话;应用前景主要写该研究课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及应用的程度,可带来的预期效益,如软件的推广、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如果是实证研究的话)。重要的是,在写课题申报书之前,要参考、阅读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的核心期刊的文章,从中发现你的课题的研究价值,例如,前人已经做到哪一步,你可以在哪方面深入做下去(即没有重复前人、特别是专家的研究,否则课题难立项)。
5. 论文选题目的与意义
摘 要:在当下激烈的影视节目竞争中,娱乐节目大行其道。本文试图通过电影批评领域里精神分析的方法和观点,以节目《非诚勿扰》为例,简单的解构分析这类节目大受追捧的成因和存在的缺陷。通过精神分析这种将自我投射向他人再由他人的像成为自我的一个心理机制出发,我们发现正是通过节目结构的精巧设计使的不同观众都能对节目进行自我意识的投射,并使得该类节目大获成功。然而这样成功和娱乐的背后,缺乏的却是人格的圆润。
关键词:电影批评;拉康;商业包装
一、当下国产娱乐节目现状
电视剧、新闻、综艺娱乐节目目前是驱动收视的三驾马车,在2007年全国154市县分裂观众收视的前三名,份额分别为34.4%、13.5%、8.9%。这三类节目以45.3%的播出时间比例占据了观众56.8%的收视时间,资源使用效率较高,而综艺娱乐节目又是三类节目中资源使用效率最高的节目类型[1]。在林林总总的综艺娱乐节目中《非诚勿扰》是近年来最具收视率和娱乐精神的电视节目之一。它的成功,或许是一个选秀节目的新瓶老酒。
二、非诚勿扰风靡的成因分析
我们这里借用一个电影批评领域里精神分析的方法和观点。在拉康的学说中,处于自我和他人之间的便是主体。主体不是自我,而是自我形成过程中构件的产物。主体的构建过程正是把自我想象为他人,他人指认为自我的过程。形成“镜像阶段”(襁褓中的孩子将镜中的自我影像指认为是他人和将镜像中的自我成像指认为自己的过程)的一个前提是匮乏的出现[2]。拉康认为匮乏在于孩子不能整体感受自我的身体,自我的身体体验是破碎的。精神分析正是从这种将自我投射向他人再由他人的像成为自我的一个心理机制出发,引申出阐述。我认为,事实上“非诚勿扰”这样的节目通过设计将每一个观众完成了一次自我投射向他人再由他人的像完成自我的一个过程。
首先,我们先来看节目本身的构成:两个光头男人和一个知性女人;十位女性嘉宾和一位男性嘉宾。绝对数量上看女性占据多数,从话语权上看确是两位男性主持人的主导。这样的一个结构下,观众是如何被不自觉地引入这个选秀机制从而使之成为国内收视率领先的节目?首先我们考虑男性观众。男性观众是不可能将自身投射到现场的男性嘉宾身上,因为审美的喜好区别,此时的男性观众是会越过场上男性嘉宾而通过两位主持人与女嘉宾的互动完成这样一个审美和评判的过程。
这一点和过去几年所有的获得成功收视率的选秀类节目大相径庭。以超级女生为例。不断地选拔和淘汰,背后暗含的是对观众自我一个淘汰过程。这样的节目需要的是每一个观众将对自我的认同投射到对选手的认同,使得对偶像的支持实质上是对自我认同的一个延伸。通过对场上选手的选拔和淘汰,制造得是一种对观众个人命运的选拔和淘汰的设置。观众产生错觉,或多或少的将自己的命运捆绑在舞台上。这样的一个机制造就的不仅仅是观众的狂热,也是一夜之间红遍街头巷尾的超级女生。这样迅速飞升的轨迹反映的是“超级女生”在结构设计上的出众之处。
当然,我们上面讨论的问题仅仅只是说了一半,作为女性观众,由于场上多达十位女嘉宾,容易出现与自我暗合的情形,因此女性观众的角度而言,不仅可以通过主持人的互动获得一个观赏体验,也可以通过场上女嘉宾实现对自我的直接投射。
因此男性观众的亲临体验感和女性观众的自我实践使得节目大获成功。
为什么观众们需要这样的感官体验呢,这样的体验是否真实呢。
很显然,观众需要这样的感官体验,不论是透过主持人间接的,还是自我意识直接的投射,收视率验证着这样一种需求。在这样的需求背后就是当代人婚恋问题。当代城市人的婚恋问题多种多样,但总体而言既缺乏深度也缺乏广度。就深度而言,很难再去深入了解异性;就广度而言,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一个选择过渡的苦恼,恰恰相反,由于缺乏交际范围和有效的手段,往往造成婚恋的困难。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笼罩在城市人心中的焦虑。生活的快速节奏与缺乏安定和效率的婚恋状态的矛盾导致了一部分人放弃和另一部分人的焦虑。这样的焦虑构成了焦点,并被“非诚勿扰”栏目成功的搬上银幕。
三段VCR、几轮投票以及第一印象构成了场上嘉宾彼此做出选择的全部依据。这样的过程充满效率而缺乏足够的把握。十分钟从彼此陌生到相伴牵手或者失败,充斥着偶然因素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嘉宾对婚恋和效率的双重渴望。这样的双重渴望得到广泛关注(收视率)也就意味着广泛的渴望。可是这样的节目能解决庞大的城市人群的婚恋问题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说,这样的节目的成功本身,不在于它解决什么问题,而在于它暴露和缓和一种焦虑。结构上的巧妙设计使得它具备了被广泛关注的可能性,加上一个城市人婚恋问题的内因,造就了今天婚恋节目的成功。
俊男、美女、偶然因素以及主持人乐嘉的颜色心理分析都构成了我们窥视的快感的来源。这里不仅有外在视觉上的,也有对他人性格和心理的窥视。窥视造就的快感成为节目最大的娱乐因素。
三、对过度娱乐化的反思
然而从《实话实说》、《同一首歌》、《幸运52》一系列节目的盛极而衰可以看出商业包装策划商业化很容易发生由于片面追求收视率、收听率等短期经济利益导致的综艺节目媚俗、低俗。主持《幸运52》、《非常6+1》以及《梦想中国》的央视主持人李咏认为,自己做节目的状态是“戴着脚镣跳舞”[3]。回过头我们看另一个娱乐节目“中国达人秀”中一名叫做吴启志的嘉宾。这个美籍华裔青年,用自身多年从事街头艺术的平和与平衡,展示出一个圆润的人的内心世界,因而一出现就获得了国人广泛的关注。圆润的人生姿态是我们需要的,但是在“非诚勿扰”这样的节目只有成功和娱乐元素,我们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作者简介: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吴凡.2007年全国综艺娱乐节目分析[J].收视中国,2008(5).
[2] (日)福原泰平.王小峰译.现代思想的冒险家-拉康镜像阶段[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刘妮丽.谁掌管王牌综艺节目“生死簿”[J].青年记者,2010(10).
6. 研究课题是什么意思
所谓课题,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所以课题背景就是指该问题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等等。课题包括: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等。
课题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和课题总结。主要介绍怎样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怎样实施课题研究。一般步骤为:
1、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2、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3、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4、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
(6)研究生课题的意义扩展阅读:
实施课题研究: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
1、认真搜集资料。一是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进行资料收集;二是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三是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广泛搜集资料;四是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基础材料和原始数据;五是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2、制订调查计划。通过调查手段搜集资料,必须搞好调查计划设计。设计调查计划内容包括明确调查题目、阐明调查目的、选定调查单位、规定调查规模、研究调查对象、说明调查方法、编写调查提纲、拟定调查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等。
7. 读研做课题有什么用处
凡事有两个方面,作为文科生,作课题是你研究阶段学习内容的一部分,也是回掌握答人文社科课题的重要方法和实践锻炼机会,和理工科学生在实验室作实验没有什么区别。这与考公务员确实关系不很大;但读研就是为了考公务吗?如果这样,你上研究生对你来说,确实用处不大。但这方面的锻炼对你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肯定帮助很大。你通过课题研究到论文形成全过程的锻炼,对你遇到问题后怎么分析、怎么归纳、怎样解决,肯定大有用处。看问题看远点,不能太功利。
8. 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点怎么写
提供一个开题报告范文范例,仅供参考,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希望对你开题报告写作能有帮助。你可以按下面几部分开始写:
理论意义是指对于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研究的意义,这主要要联系个人专业背景来谈;
现实意义是指运用方面的意义,比如说可以供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健康课参考,引起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等等。
本毕业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鼓励员表现出抑制性进谏行为,研究结论可以为组织管理实践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员工与直接上级的高质量关系能促进员工的抑制性进谏行为,那么组织管理实践中实施措施来培养员工形成与直接上级的高质量关系非常重要。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讲,则说明工作团队的直接上级对员工抑制性进谏行为的表现有重大影响。因此,从直接上级的角度来看,本研究结论对组织管理实践的启示有三点:
首先,直接上级可以培养与员工的高质量关系(例如Burrisetal.,2008),这能减少员工进谏前的顾虑,激发其表现出更多的抑制性进谏行为.其次,直接上级对进谏者的反馈也值得考量,合适的行为反馈反过来会鼓励员工的抑制性进谏行为,例如领导者即使不采纳意见也要对员工表现出进谏行为给予肯定,反之则会挫伤员工进谏的积极性。最后,组织开展面向领导者的培训课程,让领导者明白团队成员的多样性看法和观点对于团队运作的价值,使领导者养成对员工进谏的接纳态度。
第二,建立高水平的团队认同意义重大。建立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感是一个长期的不能间断的任务,从员工新加入团队开始到长期在团队工作的整个过程,都要不断强调员工的认同感。尤其是当新员工加入团队时,他们经历的组织社会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过程对于团队认同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Hogg,2001)。成功的组织社会化过程会让员工第一时间把团队身份纳入到自我概念中,为员工更深入的认同团队起了锅定作用。在随后长期的团队互动过程中,管理者也不要忘记加强个体对团队的认同感。这时,开展团队集体活动、设置共同的团队目标等可以强化个体的团队认同(Mael & Ashforth, 1992)。
第三,自我审查会妨碍员工抑制性进谏行为的产生,现实组织中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创造积极开放的氛围来提升员工的心理安全感(Kahn, 1990),减少员工的自我审查。只有当个体感知到所处的工作环境中有着积极的进谏氛围时,才可能经历少的自我审查过程,从而利于进谏行为的发生。为了激发团队内的抑制性进谏行为,工作团队要努力建立支持员工“与众不同”行为的团队氛围。
本毕业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本研究为抑制性进谏研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证素材,其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组织内的员工往往对周边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或者是团队内的任务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知肚明,虽然私底下他们总是对这种种的问题议论纷纷,但是不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领导者面前,我们都鲜少看到员工进谏的身影(Milliken et al., 2003)。员工内心的想法为什么不能驱动他们形成进谏的意愿和行为?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计划行为理论(Ajzen,1991)自从提出以来,对于个体“计利”行为发生的机理表现出了强大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作为一个理性人,个体是否会做出某种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的态度,同时,个体感知到的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也会同时影响个体的行为意向和最终行为表现。具体到抑制性进谏行为本身,虽然员工清楚的知道进谏是一种对于组织可能有利的积极行为,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担忧和顾虑很可能帮助组织改正问题、实现更高水平的产出;但是抑制性进谏是否能够最终发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还取决于员工感知到的主观规范(动机线索)是否要求他们做出这样的行为,同时他们是否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进谏结果和进谏对自己的影响(风险线索)。因此,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框架,本研究认为员工的团队认同,作为一种内在的动机线索,将和LMX,作为风险线索的表征,一道影响员工的抑制性进谏意愿和进谏行为。研究结论验证了整合“动机线索”和“风险线索”之后研究模型的解释力,同时也为计划行为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打下了气好的基础。将计划行为理论引入到对于抑制性进谏前因机制的探索中,可以帮助研究者打破以往仅从“风险”(或仅从“动机”)角度关注的局限性,通过整合考虑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中所提到的三方面因素(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到的行为控制)来系统挖掘能够促使员工进谏的前因变量和促进因素。
其次,本研究也为曰后对其它“亲社会”的员工角色外行为的探索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框架。抑制性进谏行为,作为一种典型的员工角色外行为(VanDyne et al., 1995),具有“亲社会”(即对组织有利)而“不亲自我”(即对员工个人的积极效用并不明显)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使得员工的“亲社会动机”在驱动这些行为的过程中变得至关重要。正如前文所述,员工的亲社会动机能够改变员工在投入这些行为之前的利益关注点,改变他们以往的更为关注个人利益而并不关注团队利益的格局;也只有当他们真正将组织的目标或者追求放在心上,组织才能期冀他们会做出更多的对组织有利、但是组织却很难给出相应回报的角色外行为(Ellemers et al., 2004)。本研究验证了员工的亲社会动机(团队认同)对于抑制性进谏行为的影响;虽然研究结论并没有验证团队认同对进谏行为的直接影响,但是仍然支持了团队认同在LMX和抑制性进谏行为中所扮演的调节作用。团队认同水平的高低,改变了员工对于抑制性进谏的义务感:当员工认为自己对进谏行为付有越多的责任,他们越有可能因为风险水平的降低而进谏;如果员工从根本上就认为进谏是和自己无关、对自己没有帮助的行为,那么即使他们和领导者的关系再好,这种高质量的交换关系也很难对他们的抑制性进谏行为产生预测力。这种结果表明了团队认同这种动机因素对于抑制性进谏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示曰后研究,在对员工亲社会的角色外行为进行关注时,需要对员工是否具有亲社会的工作动机方面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再次,更加具有生态效度的整合风险线索和动机线索对抑制性进谏的共同作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研究中局限于风险线索的分析框架。过往进谏研究,较多的从风险线索出发,分析直接上级对于降低个体感知到的社会风险,并且发现其对进谏行为产生的促进作用(例如Detert & Burr is, 2007; Liu et al.,2010)。然而,考虑到抑制性进谏的结果不确定性,单单从风险线索出发,研究的解释力不 、够充分,对抑制性进谏来说尤为如此。这是因为抑制性进谏对个体的结果难以事先判断和具备高度的不确定性。只有当个体的.内在动机认为有实现团队目标的责任时,个体感知到的低水平风险才能显著的促进进谏行为;但是当个体的动机不足时,他不会花费时间投入到对自己毫无好处的抑制性进谏行为上。所以,本研究中,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整合风险线索和动机线索这两个并行通道,分析两者对抑制性进谏的共同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说明整合风险线索和动机线索对于抑制性进谏发生机制超越风险线索的解释力,更说明了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讨论的合理性。
最后,在整合风险线索和动机线索的基础上,引入了自我审査作为进谏与否的决策过程解释机制。本研究整合风险线索和动机线索的两个并行通道,探索LMX和团队认同两种因素对抑制性进谏作用的心理过程机制。由于与抑制性进谏相伴产生的是巨大的社会风险,同时进谏之后的收益结果难以预知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提出“自我保护”导向的自我审查可能会是解释员工为什么不敢进谏的内在心理机制。我们的研究支持了这种设想,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抑制性进谏行为难以发生的过程机理。自我审查作为更为近端的影响抑制性进谏行为的心理因素,将其纳入到抑制性进谏研究中是非常必要的,未来研究中应该更多的开展相关探讨。
9. 研究生学习中,简述分析课题的重要性
您好,这个不太了解,建议您到相关网页或者论坛上查询相关信息,有关研究生、考博其他疑问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