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目的和意义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目的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意义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
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Ⅱ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1节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本部分是要点出为什么要写本篇论文的问题,也就是写作的意图、缘由。
意义与价值如果能区分开,就分开论述;如果不能,就合在一起说明。一般而言,主要从2个大的方面去写。一是理论意义与价值;二是实践意义与价值。
1.1.1理论意义与价值
理论意义与价值一般是指的下面的几种情况,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论文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下面的具体标题。本文下列标题仅是写作的角度,不是题目,请注意区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应根据自身题目性质确定自己的具体的研究意义与价值。一般而言,下面所列是常见的意义点。
(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1.1.2实践意义与价值
实践意义与价值一般是指的下面的几种情况,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论文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下面的具体标题。本文下列标题仅是写作的角度,不是题目,请注意区分。
(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下为本人《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论文中合写的示例:
风云一世的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曾对社会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军旅出身的袁世凯能够在历史的机遇面前顺势而为,凭借着自己的管理才干,踏上仕途的路程,而直达权利的顶峰。正是这样的历史性机遇,使得袁世凯能够根据社会的实际状况,在中国的近代教育方面有所建树。
正是袁世凯逐渐所拥有的政治地位及利用其政治的影响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也使得他在客观上会涉及到一些中国的近代教育方面的问题。因此,研究袁世凯的教育问题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能性。
对袁世凯进行教育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主要应集中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通过对袁世凯的活动去认识晚清与中华民国初期的中国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脉络;二是去了解并把握中国教育自身的历史发展轨迹。因此,对袁世凯的教育活动所进行的研究,就要以此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切入点。
第2节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是梳理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识空白,目的是为了确定自己论文写作的理由。
一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一要写明本课题相关领域内研究对象的简要历史回顾。如历史由来、目前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二要做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三要对这些研究作出自己的评价。
本部分的内容也可以将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中的内容加工后完成。在论文中,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缺少分析评价。有的只是开列出了别人研究的论著,没有任何分析,以开列篇目代替自己的综述。
Ⅲ 课题研究对我们有哪些好处(作用)课题研究有什么价值(意义)
很多人做课题都是为了晋职的现实需要,这种职称式的课题,无疑使课题研究产生了很多的变异。剥离这些扭曲、变态,我们发现课题研究对工作者、学习者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是其他形式无可替代的。
1、发现兴趣、涵养兴趣。每个人要做好或者是学会所在的行业工作或专业学科,都必须对自己面对的工作、学习有强大的兴趣;课题研究就是最能发现、涵养自己的兴趣,能够彰显自己的兴趣,渗入终身的工作学习中。
2、实现专业化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每个行业都强调专业化的发展。教师要专业化发展,做箱包的也要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就是工作者实现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3、紧跟学习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终身学习社会,要使自己不被时代所淘汰,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而要保持自己强盛的学习动力,保证自己较高的学习效率,大概也只能找到课题研究这种办法了。
4、保持旺盛的思想力。思想视野、思考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事业成败。课题研究强调将理论思想与自己的工作实际问题的结合,强调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略;因此课题研究对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力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5、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业、创新”成了每个公民篇章中的关键词;但是“创业、创新”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课题就是切切实实的“做”,做课题研究正好能弥补中国学生、工作者大都缺乏的创新实践能力。
6、触摸学术前沿,保持课业发展的领先地位。长期做课题研究的人,自然能够感触最新理论思想的启迪;能够感受科技前沿曙光的魅力。我们触摸这所属领域的学术前沿,自然很容易保持自己课业发展的领先地位。
Ⅳ 科研项目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一、基础研究始终推动着新的科技进步
人类文明进步史告诉我们,在科学的基础研究中每一个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对科学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近代科学产生之前,许多技术发明曾经走在相关理论知识发展的前面。但是近二百年以来,基础研究越来越成为发明与创新的源头,现代技术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了“科学的技术”。当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等无一不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突破之上。如果把现代科学技术比作一条长河,基础研究则是其源头。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三次重大技术革命都强烈地依赖于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的突破。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这同近代力学、热力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应用,是电磁理论突破引发的成果。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40年代,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基础理论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技术、电子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
科研项目的重大发现、理论突破往往孕育着新的知识革命,知识革命意味着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的大调整、大变革,必然将引发技术和生产方面的新的发展。今天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就是在播撒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种子,明日的应用研究及商业竞争力一定是根植在雄厚的基础研究沃土中。
二、基础研究引领着当代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基础研究对引领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我国科学家在973计划支持下,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理论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推动了该领域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在水稻研究方面,开展了杂交水稻理论和克隆水稻中与株型相关的单分蘖突变体分子生物理论研究,通过控制分蘖形成数量,大大提高了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产量;在小麦研究方面,育成了国际上小麦第一套全基因组近等导入系/近等基因系,发现了在供体亲本中“隐藏”的大粒、多粒、优质、早熟等重要目标性状,进而为培育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小麦品种奠定了基础;在猪品种优化方面,确定了猪促卵泡素β亚基基因为猪高产仔数的主效基因,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高产仔数基因诊断盒,可以准确、快速的选择高产仔的猪种,已在全国9个省市的12个国家级和省级的原种猪场进行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没有分子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就不会产生转基因技术和相关产业。我国是美国之后自主研制转基因抗虫棉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第二个国家。从1997年转基因抗虫棉花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使用,到2006年我国种植转基因棉花大约3500万公顷,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0%以上,每亩减支增收130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农民可以减少80%以上的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农药污染和人畜中毒,提高了棉花的单产和总产,众多的新型抗逆基因被发掘。随着研究的开展和技术的普及,一大批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非粮转基因作物诞生,一批新型生物技术公司诞生,带动了生物技术育种产业和转基因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对我国非粮农作物丰产稳产起到了引领和支撑作用。同时,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对基因的基础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新基因的发现及其功能和调控机理、转基因安全理论等又对相关的基础研究不断提出了新的课题,从而促进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不断向纵深发展。
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LED)正在引发新的照明变革。近年来,在一系列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的半导体照明技术及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的互动发展的创新局面,实现了从物理、材料、器件、重大装备到示范应用的创新链和产业链。目前,已发展出的大功率白光LED发光效率达到80lm/W,超过荧光灯的效率,是白炽灯的5-10倍、寿命是白炽灯30-50倍。在建筑景观照明、大屏幕显示、交通信号灯、指示灯、手机及数码相机等用小尺寸背光源,太阳能LED照明,汽车照明,特种照明及军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半导体照明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今日的重大进展,得益于几十年来我们对以氮化镓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重要基础问题研究的突破。通过低温缓冲层消除应力和对P型掺杂机理的认识,提高了材料的质量和发光的量子效率,实现了从材料到器件的跃变;通过第一原理计算对掺杂机理的深入认识,将掺杂浓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将这些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应用到器件上,使产品性能提升了一倍,实现了特种照明的实用化。可以说半导体照明技术发展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对材料相关基础问题的深刻认知。要实现半导体照明进入通用照明领域,必须重视和研究解决阻碍其快速和持续发展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等重大基础问题。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其一,基础研究对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论对科技发展本身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研究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高点,必须进行超前部署。只有在基础研究方面拥有坚实基础和重大建树,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有提升之道,才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取得优势和主动地位。其二,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的互动必须深入到基础研究的层次和水平上,才会实现真正的紧密的结合,才能实现基础研究与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机制。其三,基础研究是孕育原始性创新、也是需要原始性创新能力和智慧的领域。这个领域的发展就是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需要长期的研究积累,需要鼓励人们充分交流、质疑批判、勇于尝试探索的学术环境。
三、要重视基础研究,促进原始性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春节前看望钱学森、吴文俊两位科学家时,意味深长地指出:要充分重视基础研究的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在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近几年的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几乎都授予了长期从事基础科学或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家,可见党和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具有研究周期长、风险大、厚积薄发、探索性强、进展往往难以预测、人才作用突出等特点。其产出的新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对其进行稳定的支持是政府的职责。我们既要重视依靠科技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更要重视抓住源头的原始创新。为此,科技部将与有关部门一道采取一些措施,为基础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首先,积极引导全社会高度重视基础研究的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要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积极引导全社会深化对基础研究是经济社会发展先导的认识、是自主创新源泉的认识,是国家发展和安全重要基础的认识;深化原始性创新对科技进步乃至国家产业发展重大影响的认识;尤其是深化对基础研究活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相应的管理和政策制定。
第二,加强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高技术研究方面的战略部署。要在关乎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域、科学技术的前沿要超前部署一批重点战略性研究课题,同时继续鼓励自由探索在学术研究和活动的开展,高度重视自由探索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及时将其提升为重点基础研究课题。
第三,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优化配置基础研究资助模式。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并将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性支持相结合,在大幅加强竞争性项目经费投入的同时,加大对开展基础的基地和人才队伍的稳定支持,加大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科学研究中心等基地的建设费、运行补助费以及设备更新费的投入,使得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家能够自主决策,开展研究周期长、探索性强的科研工作,促进原始性创新成果的产生。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同时,政府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支持在企业内建立重点实验室,或与高校、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积极开展应用性基础研究,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四,加强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果说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那么,人才就是科技创新之本。要彻底改变科技资源和投入“重物轻人”的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优势人才投身到基础研究活动中来。一是支持大学生、研究生参与基础研究,鼓励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激励他们在导师的支持下探索;二是鼓励研究生参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三是稳定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独立的基础研究课题。
第五,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加强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科技需求为目标,继续加强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支撑服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以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统筹项目、人才、基地建设。重点加强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和新兴前沿交叉学科领域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科学数据共享和野外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另一方面,落实科技评价办法,加强学风建设。弘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营造宽容失败、摒弃浮躁、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倡导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六,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发挥政府间科技合作的主渠道作用,为广大科学家开展高水平的合作交流打造通畅、便捷的平台,支持我国学者参与ITER、伽利略计划、千人基因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科技工程,支持国外优秀科学家主动参与我国一些开放领域的基础研究;同时,也大力支持民间科技交流活动的开展,支持我国学者担当国际学术组织主要职位,支持国际学术组织在我国开展重要的学术活动。
总之,科技工作的重要责任就是促进科学技术本身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以引导和服务全社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其使命不仅要服务于今天,更重要的是引领未来,创造新的需求和发展优势。我们要有这个信心和远见在做好今天事情的同时,为美好的明天做好准备。
Ⅳ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怎么写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课题的研究价值所在。一般来说,开题报告的研究目的、意义要开门见山地表达出来,以便有关专家能够较明确地知道你的研究价值。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写作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说明问题是如何发现的,即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一般可以从有关国家政策及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出发来提出研究问题;其次,要说明该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主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指出自己选题与各个主流观点的研究前提的差异性,从而突出自己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再次,要说明研究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这需要对所研究问题的实际用处有所了解,从大多数选题来说,选题一个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给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参考。
一般地,选题要具有“创新性”、“重要性”、“前沿性”、“可操作性”,也要兼顾“方法上的意义”。“创新性”与“重要性”是指研究的问题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对理论发展具有贡献,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操作性”指具有实际操作性,预期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方法上的意义”是指研究这个问题预期会使用到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但是新的研究方法只是对你的研究的补充,重要的是研究的创新性与重要性。
Ⅵ 研究性学习课题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怎么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实践意义
(一)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适应国际教育创新的基本要求
从国际形势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它促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给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在新科技革命面前,发达国家均瞄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教育的培养目标重新进行调整和定位,尝试教育创新。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提出,21世纪教育的目标是:①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②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③世界之中的日本人,并强调在现阶段教育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具有丰富创造力的人才。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的报告也指出:“要重建美国的教育制度,以适应培养21世纪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和经济急剧变化的需要。”法国、德国和英国近年来在一些报告中也纷纷提出:要根据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世界各国都普遍要求:学校要加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突破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旧习,着重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使他们具备分析、表达、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因此,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适应教育创新的根本要求,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从国内形势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为迎接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挑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并要求基础教育(包括其他类别的教育)把实施素质教育提到自己的日程上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在长期的创新学习过程中完成的。由此可见,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有一些地方对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重庆市教科所在1998年提出了“创新学习”理念,经重庆市教委批准立项,组建了“重庆市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着力构建创新学习理论与创新学习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其成果在《人民教育》2000年第3期、第8期相继介绍。《人民教育》在2001—2002年开辟创新学习征文专栏,及时介绍国内创新学习的研究成果。但是,总体而言,国内的创新学习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起始阶段,其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的层次也较浅。为此,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需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进行理论完善和实践尝试。
(三)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内在要求
实施新课程是教育的全面创新,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充盈个性。而且,在实施新课程中,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近年来,在课改进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发展感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掘学生的特异潜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些都为创新学习研究打下了基础、作好了铺垫。
(四)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我市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1997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系列创新课活动,大力实施“创造学习”工程,认真探讨创新学习策略和评价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很多富有创意的学习理论观点,推出了一些科学新颖的学习策略,从而使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成为我市教育改革的一种客观要求。具体来说,我们主要通过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为创新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一是开展系列创新课活动。1997年8月至今,我们依据创新教育理论,开展了系列创新课活动实验,通过创新教案、创新课和创新课教师评选活动,培养了大批学科带头人,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开展创新学习研究奠定了师资基础。二是实施“创造学习工程”。1998年,我们启动了“创造学习”工程,通过举办学法讲座、开展学法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认知规律,掌握了先进的学习策略,初步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步发展。可以说,实施“创造学习工程”使广大学生具备了参与创新学习实验的基本素质。三是尝试创新学习理论研究。从1999年起,我们开始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进行创新学习理论研究,对创新学习的科学理念、价值取向、基本特征、一般过程等做了初步探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2002年,《创新学习应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在《山东教育》第1、2期合刊发表。2003年,《课程改革应着力把握的几个问题》在《山东教育》第35期发表;《谈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观》在《烟台教育》第6期发表。这样,通过多年的创新学习理论探索,我们为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
(一)课题研究的假设和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创新学习逐渐成为一个倍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门课题,成为一个亟待出成果、出效益的重点研究领域,但,从国内同类研究情况来分析,创新学习研究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理念混乱,层次偏低。当前的中小学创新学习实验在理论研究层面存有概念厘定不科学、研究基点较低、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等问题;在实践探索层面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知识轻智慧、重理性轻感悟、重创新技能训练轻创新精神构筑等不良倾向。二是策略陈旧,方法落后。在中小学创新学习实验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质的“贴标签”式研究倾向,即,简单地将一些较有影响的教学策略归结为创新学习策略,实质上并没有探索出新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况且这些所谓的创新学习策略和方法并不适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规律。三是评价简易,标准模糊。现行的中小学创新学习评价体系不完善,与新课程标准存有偏差,其评价理念滞后,评价标准模糊,评价方法操作性差。而且在实际评价中过于注重小组合作、学法指导、质疑释疑等显性层面,而忽视知识活化、情绪追求、审美塑造、生命感悟以及学生精神生命、智慧生命关怀等隐性层面。
本课题研究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中小学校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陈旧、学习效率偏低等现实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观照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习理论,结合县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以培育创新精神为终极目的,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内容,以元学习知识掌握为根本措施,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前提条件,教会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和生命质量,从而初步形成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操作运行机制。课题研究提出从新课程改革的视野审视、反思、改革传统学习方式,站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根据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采用知识重组、异步发展、自我实现、意志磨砺和生命感悟等有效的学习策略,变“知识”课堂为“生命”课堂,引导学生追求自己生命意义的实现和生命质量的提升。研究方向有三个方面:
1、创新学习理论研究
①创新学习的基本理论研究。对创新学习的历史发展、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科学理念、价值取向和一般过程以及基本模式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②创新学习的教学理论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过程调控、原则把握、方法运用、情境营造、模式建构等进行研究。③创新学习的心理过程研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创新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操作、非认知调控、创新障碍及其克服等进行理论探索。④创新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对创新学习的科学基础、社会基础、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和哲学基础等进行初步研究。
2、创新学习策略研究
①创新思维训练策略研究。创新思维活动的基本要素、创新思维的基本能力、创新思维形式的主要类型的研究,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措施、组织形式的研究,创新思维训练课的特点、内容、结构的研究。②创新学习方法指导策略研究。学生学习类型、个体差异研究,学习方法分类、选择、创新方式的研究,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方法创新研究,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技能的学习方法、方法创新研究,创新学习指导策略、方法、技巧的研究,创新学习方法研究。③创新学习组织实施策略研究。创新学习实验阶段、实验操作、组织调控的研究,创新学习实验中遇到困难和解决对策以及测验方法、评价策略的研究,实验教师培养培训的方式方法研究。④创新学习认知调控策略研究。创新学习的阅读策略、听讲策略、记忆策略、解题策略研究,主要学科的教学要求、学习策略和学习策略教学调控的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学习策略水平的方法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元学习知识、群体创新的策略研究。⑤创新学习情感调控策略研究。学生创新学习情感需要的层次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创新体验的策略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激清、学生情绪自控、焦虑心理调适的研究,学生情知互促、情意互促的方法、措施的研究。
3、创新学习评价研究
①创新学习的评价原则研究。从目的性、科学性与客观性、创新性与有效性、学习成绩与创新思维、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等方面确立创新学习评价的基本原则,从民主开放、成功快乐、激励求异、发现探究、发展个性等方面确立评价教师组织创新学习的基本原则,从超前思维、质疑问难、知识重组、揭示规律、方法创新、交往互动等方面确立评价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基本原则。②创新学习的评价指标研究。研究如何从创新精神与创新态度、创新方法与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与学习行为等方面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评价,研究如何从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师生对话和通过挑战性活动发展学生认知技能等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确定如何根据研究成果、实验成效和学生学习成绩、创新作品等对实验学校进行评价。③创新学习的评价程序研究。创新学习的一般程序、调节控制的研究,创新学习评价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的探索,创新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的研究,创新学习的评价步骤、组织措施的研究。④创新学习的评价方法研究。确定创新学习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研究,创新学习评价资料的搜集方法的研究,创新学习评价资料的分析方法研究,学生学习中创新因素的测验分析方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本位价值和主要目标
由于国内创新学习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尚不成熟,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程框架下对创新学习进行深化性和拓展性研究,不断丰富创新学习的理论体系。基于课题研究假设,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先期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对创新学习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认为,主要发展趋势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注重立体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掌握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二是注重知识重组,让学生在学习中释放灵感,部分地体验前人的创新过程;三是注重学生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异步发展的原则,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又促使学生挖掘潜能、异步达标;四是注重怀疑批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探究能力;五是注重自我实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追求愉悦的成功体验;六是注重个性培养,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根据已掌握的发展趋势,课题组把研究价值定为: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创新学习,让每一名学生都富有生命活力和创新智慧。主要表现在:
1、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兴趣,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独立获取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探求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2、质疑问难,思维转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批判,在创新思维训练中能快速地转换思维,从而发现知识间的新关系,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进而增强心智。
3、活化知识,化“知”为“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应用、重组和创新,领悟蕴含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情感,形成强烈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做到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智慧。
4、情绪追求,高峰体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实现知情的内在统一,提升情感层次,感受学习创新时所带来的快乐高峰体验。
5、张扬个性,生命关怀。通过心灵沟通、精神对话和经验共享,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个性延展的自由,形成鲜明的个性,自觉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为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追录探究创新学习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操作模式,课题组确定的主要目标是:1、要在理论上求突破。站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从生命学、成功学、哲学、美学等视角拓展创新学习的理论基础,提出知识活化、思维转换、情绪追求、生命感悟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理论观点,初步形成更加科学系统的创新学习理论体系。2、要在策略上求突破。以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为根本目标,从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积极探讨有关新课程实施中创新学习的认知调控策略、思维训练策略、情感优化策略、组织实施策略、方法指导策略,形成一些新颖有效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策略。3、要在评价上求突破。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目的性、科学性、客观性、创新性、有效性等角度,加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学习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程度、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初步构建起一个科学完善的创新学习评价体系。
Ⅶ 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对于整个社会研究工作来说,具有怎么样的意义
能具体说说吗
Ⅷ 研究选题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
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怎么写
2019-12-03 分类:课题研究
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在撰写时,语言一定要精炼、简洁、明了。慎用研究成果填补空白、国内首创等词句。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深。所说的结论一定要尽量客观一些。那么,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怎么写?
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是撰写课题论证内容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实事求是、短小精悍。不过我们也明白,每一个选题都有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能所有选题千篇一律,因此,我们从案例中学习是最好的方法。
举例:《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当前教育培训行业内竞争激烈、鱼目混珠,对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培训机构的建设标准的探讨,无论对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对教育培训机构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国内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准、同质化经营等问题。对教育培训机构主管部门来说,可以通过该课题研究全面了解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把握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要素,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标准的分析,有利于主管部门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和行业环境,指导教育培训机构的运作,为决策提供依据。
(2)本研究有助于广大教育培训机构了解自身的运营特点、瞄准定位,为培训机构额自我评价提供了可参照的标准,促进自身的规范化发展,提升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水平。
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怎么写?以上就是本文关于此问题的介绍。更多课题申报的疑问,可以随时咨询我们兰竹文化网的在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