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格式模板 » 不平等与异质性电子版

不平等与异质性电子版

发布时间: 2021-03-30 16:37:02

A. 如何找寻迷失的人类本性

多跟人接触,少跟电脑接触,很快就能把人类本性找回来了。
多看看历史书籍,跟亲戚朋友常聊聊天,出门走走,做些运动,跟大自然多些接触。少呆在家里,这样自然而然会少用电脑。
每天给自己树立一点目标(比如今天要跟朋友花2个小时聊天,明天要跟父母谈谈心等等),克制着自己不要上网。每达到一个目标就给自己一点小奖励,比如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B. 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的目录

再版前言
导论
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895年)
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1893年)
韦伯:《经济与社会》(1921-1922年)
齐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1908年)
滕尼斯:《共同体和社会》(1887年)
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年)
舒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32年)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年)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1923年)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1968年)
马尔库塞:《理性与革命》(1941年)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年)
帕森斯:《社会系统》(1951年)
帕森斯和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1956年)
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1949年)
米尔斯:《权力精英》(1956年)
达伦多夫:《工业社会中的阶级与阶级冲突》(1959年)
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年)
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1966年)
霍曼斯:《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年)
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年)
布劳:《不平等与异质性》(1977年)
布鲁默:《形象互动论:观点与方法》(1969年)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9年)
加芬克尔:《常人方法学研究》(1967年)
伯格和卢克曼:《社会实体的建构》(1967年)
哈贝马斯:《认识与人类旨趣》(1968年)
阿多尔诺:《德国社会学中的实证论之争·导言》(1969年)
顾尔德纳:《西方社会学面临的危机》(1970年)
柯林斯:《冲突社会学:走向一种解释的科学》(1975年)
亚历山大:《社会学的理论逻辑》(1983年)
卢曼:《社会分化》(1982年)
阿切尔:《文化与主体性:文化在社会理论中的位置》(1988年)
吉登斯:《社会的建构》(1984年)
吉登斯:《现代性之后果》(1990年)
哈贝马斯:《沟通行动论》(1981年)
哈贝马斯:《事实与规范之间》(1996年)
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1990年)
布迪厄:《实践的逻辑》(1980年)
布迪厄和华康德:《反思社会学导引》(1992年)
埃利亚斯:《论文明的进程》(1939年)
福柯:《疯癫和文明》(1965年)
福柯:《规训和惩罚》(1975年)
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1960年)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年)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8年)
图兰尼:《返回行动:后工业社会的社会理论》(1984年)
拉什和厄里:《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终结》(1987年)
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1996年)
卡斯特:《认同的力量》(1997年)
卡斯特:《千年的终结》(1998年)
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知识分子的历史角色》(1987年)
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1989年)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2000年)
后记

C. 异质性与景观格局理论

异质性用来描述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异程度。景观异质性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一般是指空间格局,它表示景观要素斑块和其他结构成分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模式,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外在表现形式。

很多研究表明,降雨、地貌、土壤和土地利用等景观特征不同,其景观格局的尺度变异也千差万别。多重尺度上这些不同景观特征的空间异质性,进一步加强了不同尺度上水文响应的空间变异性,使得水土流失过程表现出复杂的多尺度变异现象。传统的水土流失研究一般集中在坡面径流小区和小流域两个单一尺度上,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土流失的空间尺度外推和过程分析。少数学者对水土流失在不同大小的样地尺度以及小集水区尺度上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并分析了各级尺度上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更少数的研究开始探讨土壤侵蚀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尺度变异特征,但是仍然缺乏对水土流失从坡面小区经过多重沟道体系最终到达小流域出口的尺度变异及其影响因子的机制分析。需要指出的是,探讨景观格局的变异性对水土流失形成过程的相互影响,对小流域内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的尺度变异性研究是极其重要的。

D.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的宏观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结构原理

布劳对宏观社会结构更感兴趣,因而建构的宏观社会交换理论也更为丰富。他发现群体之间交往与个人之间交往有一些相同点;首先,群体之间的交往也受追求报酬的欲望支配。其次,群体之间的交往也大致经历了“吸引——竞争——分化——整合”这样一个过程。即群体在向可能的交往者表现出吸引力方面进行竞争,通过竞争,平衡的或不平衡的交换关系将会出现。如果群体间的交换是平衡的,就会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是不平衡的,就会出现地位和权力的分化。当某一群体取得权力地位并与其他群体建立依从关系而且能有效地控制从属群体时。一个更大的整体也就形成了。第三,人际交换中的公平性原则同样适用于群体间的交换。
布劳同时也认为,宏观结构中的交换与微观结构中的交换也存在着差别。在微观结构中人与人的交往是直接的,而在宏观结构中,人与人的交往大量的是间接的,成本与报酬的联系是远距离的。所以,它需要某种机制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布劳认为共同价值提供了这一机制。因为共同价值为宏观结构中复杂的见解交换提供了一套共有的标准。使参与的各方能以同样的情景定义进行交换。以社会规范为中介的间接交换替代个体之间的直接交换是宏观社会结构的基本机制。
布劳认为,社会结构可以用它的参数来描述。结构参数基本上分为两类:(1)类别参数。包括性别、种族、宗教、语言、职业、婚姻状况等;(2)等级参数,包括教育、收入、财富、权力等。人们的特征如果按照类别参数分类。他们就被定义为群体;如果按照等级参数分类,就被定义为地位。社会结构的分化一般有两种形式:异质性和不平等。异质性是水平分化,指人口在由类别参数所表示的各群体之间的分布。不平等是垂直分化。指由等级参数所表示的地位分布。布劳认为异质性和不平等都会给社会交往设置障碍,社会分化越大,这些障碍就会越广泛地阻碍社会交往。分化意味着它阻碍了社会结构各个部分之间面对面的交往,而整合则是增强了社会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的面对面的交往。
布劳在《不平等与异质性》中,使用他刨设的概念框架构筑了一个演绎性的社会结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是由最基本的假设和公理性命题以及从它们中推演出来的定理所构成。因而,布劳称之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命题”。

E. 有没有理工科类的理论书籍推荐几本

1、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2、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学思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勒内·达维德:《英国法和法国法》,潘华舫、高鸿钧、贺卫方译,中国政法大学印行,1984年版。
4、亨利·梅里曼:《大陆法系》,顾培东等译,西南政法学院印行,1983年。
5、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6、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曹玉堂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7、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9、亨利·莱维·布律尔:《法律社会学》,许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高鸿钧、贺卫方译,三联书店1990年版。
11、丹皮尔:《科学史》,李衍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12、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4、张宏生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5、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郑玉波:《民法总则》,三民书局1959年版。
17、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9、摩莱里:《自然法典》,黄建华、姜亚洲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0、普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孙署冰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1、德萨米:《公有法典》,黄建华,姜亚洲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2、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3、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4、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睦茂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5、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蒋兆康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6、费希特:《以知识学为原则的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载梁志学主编:《费希特著作选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7、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8、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9、尼布尔:《道德的人与非道德的社会》,蒋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0、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31、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黄尊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经校勘的重印版。
32、彼德·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3、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34、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5、葛德文:《政治正义论》(卷一),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36、克鲁泡特金:《互助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37、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38、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9、亚里斯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0、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增订版。
41、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2、王泽鉴:《民法总则》,2000年作者台湾自版。
43、周枬:《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44、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5、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6、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徐国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7、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8、徐国栋编:《中国民法典起草思路论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9、西塞罗:《论义务》,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0、《意大利民法典》费安玲,丁枚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F. 社会学的名著有哪些

西方社会学来名著

一 迪尔源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895年)
二 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1893年)
三 韦伯:《经济与社会》(1921~1922年)
四 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年)
五 舒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32年)
六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年)
七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1923年)
八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1968年)
九 马尔库塞:《理性与革命》(1941年)
十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年)

国内社会学名著

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
孙本文:《社会学上之文化论》《社会变迁》《现代中国社会问题》
陈达:《人口问题》《中国劳工问题》
潘光旦:《中国家庭之问题》《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
严景耀:《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封建社会》
林耀华:《金翼》《义序的宗族研究》
李亦园:《文化的图像》《人类的视野》

非常抱歉,没能一一找到提要!

G. 外国社会科学类名著

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895年)
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1893年)
韦伯:《经济与社会》(1921-1922年)
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年)
舒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32年)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年)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1923年)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1968年)
马尔库塞:《理发与革命》(1941年)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年)
帕森斯:《社会系统》(1951年)
帕森斯和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1956年)
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1949年)
米尔斯:《权力精英》(1956年)
达伦多夫:《工业社会中的阶级与阶级冲突》(1959年)
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年)
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1966年)
霍曼斯:《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年)
霍曼斯:《社会科学的本质》(1967年)
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年)
布劳:《不平等与异质性》(1977年)
布鲁默:《形象互动论:观点与方法》(1969年)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9年)
加芬克尔:《常人的方法学研究》(1967年)
伯格和卢克曼:《社会实体的建构》(1967年)
哈贝马斯:《认识与人类旨趣》(1968年)
阿多尔诺:《德国社会学中的实证论之争?导言》(1969年)
顾尔德纳:《西方社会学面临的危机》(1970年)
巴克利:《社会学和现代系统论》(1965年)
柯林斯:《冲突社会学:走向一种解释的科学》(1975年)
亚历山大:《社会学的理论逻辑》(1983年)
亚历山大等:《微观与宏观的联结》(1987)
卢曼:《社会分化》(1982年)
阿切尔:《文化与主体性:文化在社会理论中的位置》(1988年)
吉登斯:《社会的建构》(1984年)
哈贝马斯:《沟通行动论》(1981年)
哈贝马斯:《事实与规范之间》(1996年)
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1990年)
布迪厄:《实践的逻辑》(1980年)
布迪厄和华康德:《反思社会学导引》(1992年)
埃利亚斯:《论文明的进程》(1939年)
埃利亚斯:《符号理论》(1991年)

H. 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破碎化什么关系

两者都是景观多样性的一种表征方式。异质性往往与同质性对比,是通过增加景观异质性获得更多的景观多样性;破碎化,用破碎度来表征,而破碎度是景观格局指数中的一个指标,与斑块数和景观总面积相关,破碎化是景观多样性丧失的表现之一。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