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报电子版
Ⅰ 芯片缺货涨价大潮仍在持续,导致缺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MCU、PMIC(电源管理芯片)、显示驱动IC到MOSFET,从车用芯片、家电芯片到可穿戴设备所需的蓝牙、触控芯片……今年下半年以来,产能吃紧逐渐从晶圆端传导到下游芯片厂商,多种芯片品类面临供货压力。本轮供应吃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设计、晶圆代工及IDM厂商如何看待本次“缺货潮”,又将采取何种对策?
芯片供应全线告急
“从半导体产业宏观结构上看,中国大陆产业的供应链依然是以国际为主。目前全球性的疫情还在发酵,产业链的物流依然处于不通畅状态,这加剧了供应的不足。”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向记者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供应吃紧中最为短缺的PMIC和MCU,普遍采用8英寸晶圆代工。但是,成本效益和缺乏设备等原因,导致8英寸产能逐渐落后于下游需求。当下游市场急剧反弹,8英寸代工产能紧缺的问题也更加凸显。
“由于半导体设备厂家主要生产12英寸的设备,导致8英寸缺乏新设备,扩产主要靠旧设备或者翻新设备,所以产能扩展比较受限。”顾文军指出。
厂商积极化解供应压力
在市场反弹、恐慌性备货、代工产能紧张等多重因素叠加下,Fabless、Foundry和IDM等主流模式的半导体厂商,都在采取相应对策,提升对下游客户的供应能力。
收购、扩产、加强上下游合作……作为IDM厂商,安森美采取多种措施应对产能压力,包括购买了日本富士通位于会津若松的8英寸晶圆厂的大部分股权,以及收购了美国纽约州东菲什基尔12英寸晶圆厂。目前,两个工厂都在扩大产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我们有80%的元器件是由我们的工厂生产,如果用ATO(面向订单装配)角度来看,比例占70%。我们正在与制造以及封测合作伙伴协作,不断增加产能,提升供应能力。”Somo指出。
与此同时,主要Foundry厂商也在通过扩充产能和优化产能利用效率,为下游客户纾压。
“台积电将持续优化现存产能利用率,以积极应对客户需求。”台积电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指出。
被问及“缺芯”问题时,中芯国际也在上证e互动回答中表示,会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产能扩充和平台拓展,持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对于衔接晶圆代工和终端客户的Fabless厂商,与上游渠道供应链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并增强对下游市场的调研能力,成为越来越多厂商的选择。
“我们会加强与下游客户和上游供应商的沟通交流,发挥本土供应链优势,与合作伙伴共渡难关。”黄继颇指出。
顾文军也表示,Fabless厂商要从供、需两端着手,应对产能危机。
“在需求端,认真做好市场预测、客户需求分析;从供应端,要加强供应链管理,可以通过主动给上游加价、锁定产能等多种方式,增强供应稳定性。”顾文军表示。
Ⅱ 中国电子报社的发展
中国电子报社拥有一支以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生为主体的专家型新闻编辑记者队伍,驻地记者遍及全国各地。报社总部80余名采编人员中,传媒从业经验超过20年的资深编辑记者有18名,从业经验10余年、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编辑记者近30名,其中多名记者曾经获得“中国新闻奖”或“中国产业经济好新闻奖”。
中国电子报社将秉承“立足信息产业,服务完整产业链”办报宗旨,“一报在手,行业在握”的办报理念,加大对政府、行业、企业的服务和支撑力度,加速传媒数字化转型,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权威传媒旗舰。
Ⅲ 中国电子报的版面设置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中国制造2025
第04版:国际报道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智能终端
第07版:智能终端
第08版:家用电器
第09版:信息技术与社会
第10版:信息技术与社会
第11版:集成电路
第12版:新能源
Ⅳ 现在市场上有没有关于喇叭、音响这类制作的书籍!
有的
新华书店一般都有
还有就是《中国电子报》《电子制作》可以看看
有没有自己需要的
Ⅳ 京东方B6厂OLED驱动IC做什么
不掌握等离子、液晶核心技术的索尼和东芝近日宣布,新型平板技术有机发光显示器(以下简称“OLED”)电视不久将正式上市。这对于同样不拥有现有平板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或是个机会。其实,信息产业部已经把OLED列为信息产业部的专项工程之一,将对其重点支持;而以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维信诺公司等为代表的机构和企业早就涉足该领域,并且获得多项专利技术。专家指出,如果诸如海信、长虹、康佳、创维、TCL等整机企业及时跟进,OLED技术可能是中国平板电视产业的一个机会。
国际市场OLED渐热
技术总是走在市场前面,这是任何领域的共性,电视市场也不例外。PDP、LCD等显示技术方兴未艾,国外企业已经着手研究OLED、FED、ERD、S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而这其中对OLED的关注最多。
进入2007年,关于OLED的消息不断。先是三菱重工宣布将于2009年开始量产OLED面板,并可能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样品;而后今年8月份,LG电子宣布“庆北龟尾的E工厂已经开始AM(主动型)OLED面板的量产”,同时透露LG即将推出采用AMOLED面板的2-3个手机模型。据了解在OLED方面,LG电子目前在庆北龟尾E1工厂设有2个量产线。此次投入量产的是A生产线,其规模达到年生产120万个2英寸级别产品;随后,摆脱SED业务的东芝也表示将在OLED方面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
当然关于OLED方面最大的新闻则来自于SONY和三星。对CRT向LCD、PDP转型过程中慢了一拍的SONY而言,显然更关注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国庆期间,致力研究OLED数十年之久的SONY放出重磅消息声称将于今年12月1日上市世界上第一台11英寸OLED电视“XEL-1”。
更为重要的是,SONY方面表示,将逐步推出其OLED电视业务,并使其与“BRAVIA”液晶电视业务一起协同发展,以扩大其整体电视业务。
另一方面,作为对新技术投入一向较大的三星来说,除继续保持原有PM(被动型)OLED的生产能力外,今年更是实现了对AMOLED面板的量产。据了解,目前三星SDI拥有150万块AMOLED的月生产能力,按照三星SDI的计划,明年将把这一数值翻番提升至300万块。
大陆厂商早就参与其中
SONY、三星、东芝等国外消费电子巨头纷纷进入OLED市场,让这块市场迅速升温。而在LCD、LCD技术方面已经落后的大陆企业,会不会在下一代显示技术方面及时跟上呢?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在2007平板显示产业技术峰会上明确表示,在O/PLED、LCOS、激光显示等有研发基础的核心技术、显示技术上,大陆企业应该及早布局、开展研究,提高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支撑保障能力。
事实上,《中国电子报》记者了解到在这块市场大陆企业起步并不晚,目前有数家企业从事OLED方面的研发。
今年9月,广东正式筹建广东有机发光显示(OLED)产业技术研究院。
据了解,针对这一项目,广东省将安排2.2亿元支持研究院开展OLED关键材料、设备技术项目攻关,并计划在3年内制造出370mm×470mmOLED屏量产线及相关配套装备。此外,早在本世纪初就涉足OLED研发的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已经具备大规模量产OLED面板的能力。
“目前维信诺的昆山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下半年投产,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块。”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万博泉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中国电子报》记者在前不久专访北京松下显象管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文强的时候,他告诉记者,从国外各大电子展览会透露的信息来看,目前很多国际企业都将OLED作为下一代重点技术方向发展,三五年后等CRT显像管市场萎缩的时候,不排除北京松下引进OLED的可能。
据了解,目前大陆对OLED的研究可以分几派:一是学院派,如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二是一些从事LCD和光电研究的企业,因为OLED和TFT从生产工艺来说,有70%是相同的。三是收购派,比如京东方在收购引进韩国技术的时候包括OLED,所以上广电这些都是比较有基础来做的。另外,一些原来不搞电子的企业,看到OLED有发展前景,也参与进来。
“目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将OLED作为和LCD、PDP、LED并列的对象进行研究,目前OLED环境实验工作刚刚开展。今年要承担的新的工作提案是视觉质量和图像质量。”信息产业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平板显示技术标准工作组秘书长赵英告诉记者大陆对OLED研究的最新情况。
已获得多项自主专利
事实上,对于诸如O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都明确表示支持。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营司司长周子学表示,信息产业部已经建立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大陆骨干企业突破光电配套业的产业技术,形成配套能力,OLED、ACED技术开发等12项重大的专项工程。
“从今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共同设立了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的产业化专项,拿出专项资金来支持建设高新技术的研发中心,包括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平板显示关键材料,包括O/PLED、LED等显示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近日也表示。
在OLED技术方面,由于大陆几大派系特别是学院派系较早展开研究,目前在技术方面进步明显。
“OLED要解决TFT问题,它和LCD显示不同,LCD显示是用非晶硅的,而OLED是电流驱动式的,所以电流比较大,必须用低温多晶硅的技术,在这方面,韩国、中国台湾都在发展,都遇到了一些问题,所以还没有真正到大规模生产地步,所以说大陆也有一些机会。”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曹镛表示。
据记者了解,在OLED方面,目前部分领域已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专利171项。维信诺万博泉告诉记者,目前维信诺在OLED方面已完成120多项专利申请,授权的有32项,国外方面4项,其中拥有器件结构、工艺以及材料等三个领域的核心专利。
据了解,针对这一项目,广东省将安排2.2亿元支持研究院开展OLED关键材料、设备技术项目攻关,并计划在3年内制造出370mm×470mmOLED屏量产线及相关配套装备。此外,早在本世纪初就涉足OLED研发的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已经具备大规模量产OLED面板的能力。
“目前维信诺的昆山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下半年投产,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块。”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万博泉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中国电子报》记者在前不久专访北京松下显象管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文强的时候,他告诉记者,从国外各大电子展览会透露的信息来看,目前很多国际企业都将OLED作为下一代重点技术方向发展,三五年后等CRT显像管市场萎缩的时候,不排除北京松下引进OLED的可能。
据了解,目前大陆对OLED的研究可以分几派:一是学院派,如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二是一些从事LCD和光电研究的企业,因为OLED和TFT从生产工艺来说,有70%是相同的。三是收购派,比如京东方在收购引进韩国技术的时候包括OLED,所以上广电这些都是比较有基础来做的。另外,一些原来不搞电子的企业,看到OLED有发展前景,也参与进来。
“目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将OLED作为和LCD、PDP、LED并列的对象进行研究,目前OLED环境实验工作刚刚开展。今年要承担的新的工作提案是视觉质量和图像质量。”信息产业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平板显示技术标准工作组秘书长赵英告诉记者大陆对OLED研究的最新情况。
产业兴起需整机厂商配合
记者了解到,虽然像维信诺等大陆企业也准备量产OLED面板,但是与SONY、三星相比,尚有不小的距离。
三星SDI株式会社北京办事处经理金龙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明确给出了三星这几年对于OLED的发展规划:2007年以量产2英寸OLED面板为主,目标市场是手机厂商;2008年将从事生产AM式的3英寸-7英寸OLED为主,针对便携式娱乐终端设备厂商;2009年及以后开始生产10英寸-30英寸的OLED面板,开始考虑在笔记本和小屏电视上的应用。据了解,到2009年左右,三星SDI将达到年产2000万块OLED显示屏的产能。
另一方面,SONY今年底也将上市11英寸OLED电视,SONY方面还将OLED业务提升到战略高度,表示将和BRAVIA液晶电视共同去完善市场。
拿大陆在OLED方面动作最快的维信诺来比,维信诺昆山工厂要明年下半年才能实现量产,规模虽然是1000万块,还是PM式的,而且彩色屏只能做1英寸-2英寸,只能满足手机覆屏的需求,差距明显。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传统家电巨头如TCL、海信等并没有表现出深入研究OLED的意愿,有意愿的只有长虹一家。某专家告诉记者,大陆企业习惯等技术成熟时再切入这块市场,这也是LCD、PDP技术处处受困的原因所在。对大陆企业来说,如果想借助OLED实现彩电的复兴,首先必须加大对技术投入,在技术成熟时迅速形成产业规模,这样才能最终掌握市场话语权。
不过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专业分会原秘书长刘培政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低调地表示,OLED在10年内形成产业优势并不现实,因为目前LCD有600亿-70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PDP和投影也有近10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而OLED目前只有不到10亿美元的规模。
Ⅵ 项目推广的媒体宣传计划
根据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项目的特点及目标受众分析,可将投放媒体计划分做长期投放安排和临时投放安排两部分:
1、长期投放计划:
计算机世界:特色:目前IT类发行量、覆盖面及市场认知度最大的报纸之一
形式:专栏加报花并配合相应的硬广告
版面:专栏4分之一版,广告根据需求安排
中国计算机报:特色:IT类认知度较高、有关培训内容丰富、读者群体较为对口
形式:较为固定栏目并配合相应的硬广告
版面:专栏每期500字左右,广告根据需求安排
中国电子报:特色:信息产业部领导,信息化推进司指导的行业报,受众为各地政
府机构及个大企事业单位
形式:固定栏目加报花
版面:信息化周刊,专栏每期500字左右
2、临时投放计划:
根据办公室要求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机动安排。广告投放力度上将更加注重宣传效果,以整版及半版广告为主。全国性专业报纸半版广告刊发率平均不低于每月度1次。紧密结合各个推广活动,及时予以报道,增强活动效果,电视及网络媒体上的相关报道也将会得到加强。
3、说明
各地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中心可以将本中心的业务动态、合作项目、新闻通讯等内容以电子文件的方式发送到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合作发展部,以便办公室将该类信息在上述专栏中刊登。
Ⅶ 项目推广是干嘛的,比如说
项目就一个公司有个产品,这个产品也差不多就是一个项目,项目推广就是把这个项目里面的内容向你的客户群体进行推广,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你们自己的项目争对性的效果最好
Ⅷ 谁知道中国电子报和联合报的网址
中国电子报
http://ke..com/view/193959.htm
联合新闻网
http://udn.com/NEWS/main.html
Ⅸ 求介绍几份适合新手的计算机报纸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稍不留神,就大有落后之感觉。笔者的体会是常阅读一些计算机类的报刊杂志,受益非浅。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正式出版发行的计算机类报纸有20余种,计算机类杂志40余种。此外,各行各业的各类专业技术刊物也常有本行业本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文章,基本上反映了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怎样在如此浩瀚的资料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以笔者之拙见,特将自以为对本专业计算机用户有帮助的报刊杂志罗列如下,与同仁共勉。
1.报纸类:
1.1《计算机世界》报:邮局订阅代号:1-28,每周出一期,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定价51.00元。
该报每期6-10本,设有国内版、国际版、专题版、软件版、学习版、评测版、网络版、市场版等,至少200版面以上,可能是国内版面最多的一种报纸。由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社服务公司主办,中美合资经营。
该报的办报口号是:国内与国外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面向生产企业,面向科教单位,面向管理部门,面向计算机用户。
该报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范围广泛,反映快速。我国计算机行业的科研、开发、生产、应用、新动态、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新软件、新系统,均在该报重点报导之列。其内容有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信息,各类流行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评测介绍,计算机业界热点焦点论谈,专题论述、讨论和讲座,实用程序源代码,软件应用及软件开发经验介绍,编程技巧,产品广告,各类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外设最新价目表等。 该报读者面广泛,适合于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各类计算机用户阅读。领导、管理人员、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初学者等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在该报上找到自己所关心的内容,可以说是所有关心计算机应用的人们的必读报纸。
1.2.《中国计算机报》:邮局订阅代号:1-132,每周出一期,每期定价0.80元,全年定价42.00元。
该报是大篇幅的计算机专业报,每期4开128版,设有技术专题、国际新闻、国内要闻、市场动态、产业动态、用机技巧、硬件维修、网络通讯、产品评测等十余个专版,是国内唯一授权刊登中国软件登记公告的报纸。
该报创刊十年来,声称坚持"四个面向"的办报原则,即面向各级领导机关,为领导部门决策服务;面向各基层事业单位,为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面向社会各行业,为普及计算机知识、促进计算机应用服务;面向国内外业界,为促进中外业界合作服务。 该报读者面广泛,与《计算机世界》报齐名,集政策性、信息性、技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1.3.《软件报》:邮局订阅代号:61-74,每周出一期四开八版,相当于《文摘周报》的版面量,每期定价0.38元,全年定价19.80元。
该报的办报口号:普及计算机知识,培养软件人才,交流计算机技术,发展软件产业。《软件报》给人的印象是版面不多,但内容确很丰富,读者论坛、软件应用、软件交流、编程技巧、硬件维护、故障排除、专题讲座、实用程序、应用实例、办公自动化、常用软件使用方法、软件信息等等,涉及面广,短小精悍,实用性强,是一份计算机用户们不可多得的好报纸。
其它如《国际电子报》、《中国电子报》、《中国电脑教育报》、《电脑爱好者报》等等,还有一些非计算机类报刊也时而有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文章,亦值得一读。此类报刊可由单位订阅,大家阅读,花钱不多,作用不小,对计算机普及教育和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有百利而无一害。
2.期刊类:
2.1.《软件世界》月刊,1984年创刊,由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邮局订阅代号:82-469,全年定价36.00元。
该刊所设栏目有:技术纵横、技术研讨、产业论坛、开发与应用、实践与经验、产品与市场、软件新天地、软件评测、技术讲座、网络与系统集成、多媒体创作与应用、教学与家用软件、知识园地、产权保护、软件公告、自由软件园地等。重点报导国内外计算机软件产业动态、发展趋势、新技术与新产品,详细介绍软件开发、生产、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实用技术、知识和经验。是国家唯一授权刊登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公告的法定刊物。
该刊不定期公布自由软件目录清单,凡是加入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自由软件分会自由软件联谊网的单位和个人,均可免费获得网上的自由软件。入网手续简单,只需向联谊网提出申请,填写入网登记表,交纳网费(96年上半年价格:单位网员100.00元/年,个人网员50.00元/年),就可以享受网员待遇了。
该刊面向广大读者,既有普及性的讲座,又设提高性的专题,适合于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开发人员和系统分析员阅读,也可供领导和其他人员参考。
2.2.《中国计算机用户》半月刊(1996年1月以前为月刊),是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7月,邮局订阅代号:82-164,全年定价48.00元。
该刊栏目有:专家特稿,产品专题,产业动态,技术讲座,经验谈,工具箱,服务窗,资料窗,硬件与维修,开发与应用,协会活动等。
该刊属大众性阅读刊物,普及性的技术讲座和经验谈可供一般计算机用户阅读;专家特稿和专题论坛可供水平较高的用户、开发人员和系统分析员参考;大量的广告和产品介绍亦可供软硬件配置与选购时参考。
2.3.《微电脑世界》(原名《计算机世界》月刊,1996年改名)月刊,邮局代号:82-339,全年定价36.00元,由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编辑出版。
该刊声称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计算机杂志.办刊口号是:用机者的良师,开发者的益友,购机者的参谋,管理者的助手。其内容与《中国计算机用户》相似,适合于各类计算机用户阅读。
2.4.《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月刊,1994年7月创刊,邮局订阅代号:82-715,全年定价69.60元.由《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杂志社编辑出版。
该刊声称实用第一,智慧密集,是专门为从事电脑编程和系统应用与维护人员创办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技术杂志,其主要栏目有:新技术追踪、软件平台、编程语言、WINDOWS编程、多媒体、数据库、图形图象处理、计算机维护、网络与通讯、计算机安全、汉字处理、实用软件等。
该刊的特点是实用,可读性较强,编程实践、软件应用、系统维护经验以及实用源程序代码等,可供应用人员和开发人员参考,也可供初学者、电脑爱好者等一般计算机用户阅读。
2.5.《今日电子》月刊,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和美国国际数据集团,邮局订阅代号82-518,全年定价96.00元。为计算机类大众阅读刊物。
2.6.《微计算机应用》双月刊,1980年创刊,邮局订阅代号:2-304,全年定价48.00元,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编辑出版,多为理论性较强的硬件软件学术文章,当然也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经验和技巧介绍。可供开发人员和系统分析员参考。
2.7.<<微型机与应用>>月刊,1982年创刊,邮局订阅代号:82-417,全年定价30.00元,是电子部微机信息网网刊,中国计算机学会微型机专业学会会刊。理论性较强。
2.8.《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双月刊,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邮局订阅代号:4-379,全年定价:24.00元。为理论性较强的杂志,刊出的论文往往滞后,例如96年第1期刊登的一篇题为"AutoCAD三维图形剖切功能的实现"论文,收稿日期为94年4月,完成论文与读者见面长达两年之久,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很有些不相适应。
2.9.《计算机系统应用》月刊,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主办,邮局订阅代号:82-558,全年定价48.00元。设系统建设、技术研讨、通信网络、技术讲座、微机实用技术、专论综述等栏目,以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内容为主,理论性较强,可供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开发人员和其他计算机用户参考。
其它还有《电脑爱好者》、《个人电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技术》、《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等等,都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刊物,在此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