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电子版
Ⅰ 湖北省武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概况
2006年以来,新生的湖北省武穴市信用合作联社坚持服务地方政府“农业立市、工业强市”的经营战略,定位“民营企业的银行”、“社区市民的银行”、“农民自己的银行”,抢抓改革机遇,把握发展主题,转换经营机制,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了各项业务全面发展、各项管理紧步跟进、各项改革深入展开,在推进“湖北综合实力强市”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走出了一条既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又实现自身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历经三年改革攻坚,武穴市农村信用联社终于成为地方金融业一支璀灿夺目的奇葩。
武穴市素有“鄂东门户”之称,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沿江县级城市,人口74万,辖内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民资富裕。武穴人聪慧勤劳、富而思进,实现了从一个资源小县向经济强市的转变。如果把武穴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比喻为“一股汹涌奔腾的浪潮”,那么武穴市农村信用社就象是大潮中绚丽的浪花,它在金融机构林立、竞争激烈的夹缝中脱颖而出。
新机制:引领新发展
武穴市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2年;1996年10月,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2006年5月28日,统一县级联社法人资格,武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挂牌开业。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武穴市农信社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和发展的阳光,各项业务快速发展,2006年启动第二轮体制改革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期,成绩令人瞩目。
改革激发活力,创新引领发展。三年来,武穴市农信人围绕“一级法人、统一核算、分级管理、授权经营”管理体制的要求,加快经营机制转换,深化授权管理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整合了业务流程,完善了竞争机制,企业活力日益凸现。
——经营实力显著增强。一是专项中央银行票据成功兑付,认真落实国家扶持政策,于2008年4月初成功兑付9507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二是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截止2008年9月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2.07亿元和6.55亿元,比改革前分别增长60.5%和38%。今年以来,新增存款2.37亿元,新增贷款0.68亿元,发放社团贷款2000万元,存贷款规模在全市同业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三是效益连年赢利,今年1—9月实现各项收入3930万元,帐面利润969万元,人均利润2.31万元,比改革前提高3倍。
——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坚持服务“三农”经济不动摇,牢固确立同业错位竞争的经营策略,不断加快与现代商业银行接轨步伐,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和地缘优势,积极按市场化运作,强化辐射功能,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服务品种、增加服务手段,加大信贷投放,大力支持农户、优质涉农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农区锁定服务范围,规范贷款流程,简化贷款手续,打造贷款“绿色通道”,全面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等普惠型支农业务项目。代理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16.84万户2.78亿元,农业贷款余额达到5.7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8.2%。全市营业网点实施扁平化管理,城区成立黄冈县(市)联社首家金融超市,直接面向市场,项目贷款、新增公司客户贷款和大额自然人客户贷款统一到金融超市发放,更加方便了城区客户的信贷资金需求,支持市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得到强化,金融主力军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先后开办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贷款、工程车按揭贷款、商铺按揭贷款等适合中小企业、个私经济特点的新业务。2006年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7.15亿元,有效满足了特色农业、中小企业扩张的资金需求。
——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坚持实施金融科技为先导的创新发展战略,先后完成了全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和中国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话银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全国“农信银”电子汇兑系统、湖北省农村信用社“一本通”实时汇兑系统的上线运行,资金汇划实现了实时清算。加入全国银联系统的“农民工银行卡”和 “福卡贷记卡”具备了跨行、跨地区使用功能。同时,在城区益兴信用社布设第一台ATM机(自动取款机),结束了长期以来信用社只能柜台办理业务的历史,开办了代收水电费、代发单位工资、代收行政罚没款和代扣税款及VIP银行金卡、客户实时到帐 “短信通”业务。目前,已具有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信用卡、贴现等多种现代化结算手段,长期存在的结算不畅“瓶颈”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品牌形象得到确立。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发展,武穴市联社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日益显现,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对农村信用社的关切度显著增加,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得到全面提升。涌现出一批省、市联社、地方政府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信用社”、“支农先进单位”先进群体和先进个人。
新构架:描绘新蓝图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联社统一法人地位以来,围绕“三改一完善”的总体要求,致力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初步实现了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的跨越。
——“三会”成员结构优化。通过向社会公示,实行无记名投票等程序公开选举社员代表、理事和监事。目前,全市信用社 “三会”成员由外部社员代表、外部理事和外部监事组成,既充分体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股份合作关系,又有效解决了“内部人”控制问题。
——组织架构日趋规范。围绕建立“相互制衡、高效运作”工作机制,积极构建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四位一体的法人治理运作平台。社员代表大会是权力机构,决定全社发展方向、经营方针等重大事项。理事会是决策机构,理事长是法定代表人;监事会是监督机构,下设审计稽核部、安全保卫部;经营班子负责经营管理,下设信贷经营管理部、风险资产管理部、贷款审查委员会、抵贷资产管理委员会等工作机构。
——制衡机制逐步完善。按照“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共谋发展”的原则,选举产生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聘任高级管理层,建立了以“三会一层”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完善“三会”制度,对年度经营计划、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股金分红方案等重大事项均由理事会讨论决定,充分发挥了理事会的战略决策功能。经营班子按照理事会授权组织实施经营管理,监事会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强化对决策、经营行为的监督和高管人员的绩效评价,有效解决了制约弱化的问题,形成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班子各负其责、协作共事、共谋发展的和谐氛围。
——优化网点格局设置。实行联社一级法人模式,全市33个营业网点推行扁平化管理,对171名农户联络员一次性解聘,解雇临时用工109名,真正解决遏制风险的根本问题,结束了办社几十年来依赖代办业务的历史,彻底消除了农村信用社的案件隐患和风险。撤并了23个“边、小、危、亏”的营业网点,经过省联社公开招聘考试,累计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和原临时工29人,职工队伍焕发活力。对信用社“人员实行配额制、费用实行包干制、经营实行授权制、工资实行挂钩制”,真正推行“以业务量定人员、以收入定费用、以管理水平定权限、以经营效益定工资”的等级管理方式,彻底解决了基层信用社只当“二传手”的中层板结难题。
新管理:彰显新效应
业务发展,管理先行。三年来,武穴市联社通过学习、分析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确立新的银行理念,坚持资本约束机制,逐步塑造向市场营销要效益,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资产质量要效益,向集约管理要效益,向人力资源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理念。
——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一是致力于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内控建设,坚持用制度规范和约束经营行为,促进了内控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坚持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并重,始终把稳健经营作为首要任务,将到期贷款收回率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并签订责任书,有效增强了全系统提高经营业绩和防范风险的约束力。三是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网络体系,成立了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不良资产风险部、贷款管理委员会、贷款审查中心、抵债资产管理委员会等风险管理组织,为从源头上遏止经营风险打牢了组织基础。
——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武穴市联社新的运营机制和业务流程,在对信贷风险管理、资金业务管理、财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系统管理及内部稽核监督和监察保卫等方面原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涵盖法人治理以及内部管理各方面35余项内控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管理手册》,保持了管理的连续性和风险的可控性,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提高制度执行能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实施科学流程管理。重点围绕如何落实岗位责任和风险问责这个核心,着力于业务组织管理流程的再造,促进管理的规范、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透明的信贷、财务、科技、费用等方面的决策和管理程序,强化制度执行力,明确领导层、管理层和业务经营等各个环节中“谁的责任,谁来监督,出了问题谁负责”,令行禁止,违者必罚,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刚性力,确保制度落实。
——加强平安创建工作。完善稽核监察机制,成立了审计稽核部,调整充实了队伍力量,稽核员通过考试上岗,实行包社驻点序时审计,深入开展业务稽核和事后监督检查,对高风险业务、易发案件部位,开展多形式专项稽核、重点稽核,增强审计稽核岗位履责能力,重点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财务收支、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提高频率和强度,会计差错率明显降低,保证了内控防范体系的高效运转。同时,认真按照银监部门和省、市联社关于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及“三铁教育”活动的要求,成立“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制订方案,全面开展员工行为风险排查和安全“五个一”、“四个一”,发现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今年以来,除常规性组织安全检查外,加大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资320万元,对辖内安全不达标单位进行安全设施改造。目前,改造达标的营业网点达24个,剩余网点预计在11月底前达标,进一步增强了案防能力。杜绝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有力地保障了各项业务的安全运行。
新文化:铸造新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凝聚合力、推动业务发展的精神力量。三年来,武穴市联社坚持把“创新、忠实、敬业、开拓”作为打造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积极营造了人心思干、令行畅通的和谐氛围。
——以人为本,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一是大力推进领导能力建设。通过岗位培训、专家讲座、交流学习、负责人主要工作月报、理事长每月调研一个信用社等形式,让优秀管理人员在实践中锻炼提高。2006年调整中层干部11人,选拔培养后备干部6人;二是实施干部动态管理。强化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末尾要淘汰”原则,对中层干部加强履职能力和业绩考核,落实干部问责、末位淘汰和任期内警告等制度,通过岗位竞争等措施,构建识人、用人机制;三是建立新型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岗位工资随效益增加和业务发展而联动的绩效分配机制,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奖优罚劣,既做加法,又做减法,拉大收入分配档次,体现按劳分配和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原则。2007年,推行万元含量工资,全系统员工整体收入比上年增长26%,人均增资超7000元,年人均收入达2.64万元,收入最高与最低相差7.51万元,彻底打破“大锅饭”,充分调动了一部分能干事会干事人的积极性;四是建设培训型团队。立足内强素质,分岗位、分层次组织开展员工业务培训,实现向“多专智能”转变。网点负责人、信贷人员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经营理念、综合素质以及新业务进行4期封闭式培训,相继举办10余期信贷、会计、出纳、计算机、新员工知识讲座。五是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通过加强学习,提高了班子整体素质,通过加强民主集中制,增强了班子团结,通过分工协作,协调沟通,提高了班子的战斗力。今年建党节前夕,龙坪信用社党支部荣获省联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优质服务,拓宽发展新空间。一是建立完善弹性窗口和弹性岗位制度,加大自助设备投放力度,在员工着装、礼仪、仪态、网点标识等方面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标准装修,统一户外标识,统一员工着装,统一服务设施,统一员工牌号,在服务上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在营业网点上树立统一的形象;二是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省联社《优质服务规范手册》,印发“优质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制订《武穴市农村信用社柜面服务规范实施细则》,加强检查督办,对基层违反服务规范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联社统一制作服务监督岗,公布举报电话,实行职工挂牌上岗,规范服务质量;用“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标准,规范服务态度,提升基层网点的人气指数;把“一切为了客户,为了一切客户,为了客户一切”贯穿于优质服务年活动之中,时刻把客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置,把客户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整体服务形象明显提升。
—— 奉献爱心,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全市信用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到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有活动,日常的学习、教育、文体等活动有安排,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寓教于乐,形成特色文化。以党建带团建,组织优秀青年团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生日送鲜花送祝福活动,定期安排全体职工体检和羽毛球、乒乓球、书法、业务技能比赛活动,今年夏季业务技能、书法参赛,在黄冈市联社获得一定名次,增强了职工凝聚力和对信用社的归属感。汶川大地震后,全系统为灾区捐款40030元,又相继交纳“特殊党费”15485元;黄冈市联社组织开展扶贫济困互助基金,班子成员到职工踊跃捐款,监事长刘志勇带头奉献爱心1000元。
——开展宣传,打造品牌形象。全市信用社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塑造良好社会形象。一是户外宣传。在乡镇公交车、户外墙壁上广泛宣传;二是报刊宣传。在《金融时报》、《黄冈日报》、《鄂东晚报》等国家、省、市相关金融媒体刊物上宣传。三是媒体宣传。在武穴电视台、黄冈电台等媒体上不间断宣传。四是社会活动宣传。在梅川镇相继举办了两届“黄冈市金融‘三下乡’暨金融庙会活动”、职工义务献血活动、反假币、反洗钱等社会宣传活动。近年来,建立全市网点通讯员网络,制订信息宣传调研考核奖励办法,全市农信社每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各类文章150多篇,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五是以《武穴农信社简报》为依托,大力宣传改革发展方面的典型和作法,指导和推动全市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历史镌刻了成绩,未来展现着宏图。面对新的形势,武穴市农村信用社将围绕建设“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目标,以湖北省联社成立三周年为新的起点,迎接新挑战,踏上新征程,弘扬新风貌,实现新跨越,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谱写新的华彩乐章!
Ⅱ 中国农业金融问题
这几个虽然不是专业的农村金融网站,但都对农村金融有很多的讨论和报道.
中国金融网:http://www.zgjrw.com
每天第一时间报道金融要闻.
金融时报-金时网: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
《金融时报》是党和国家在金融经济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是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指定披露重要金融信息.
中国金融资源总库:http://finance.yrzjw.com
Ⅲ 请问《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纵横”和“农发行之窗”版的信箱。
农金纵横和农发行之窗都是[email protected] 农金纵横责任编辑郝飞
农发行之窗责任编辑孙金霞
Ⅳ 农村金融时报的简介
我们对这个领域的人们充满敬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中国经济所依赖的基础才那么牢固与坚韧,整个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状态才会不断向好。 我们对这条战线的勇士满怀敬仰。正是因为基于他们的创造与革新,中国经济所流淌的血脉才那么喷薄与张扬,广大农民的致富之路才能如此宽敞与明朗。 如果说农业是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那么如何来形容农村金融呢?我们认为,农村金融应该就是现代农村经济的内核。 为我国 搭建一个高端、权威、快捷的信息平台,向世人全面展示农村金融机构的新经验、新创造、新面貌,自然成为《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创建这份报纸的宗旨。我们的愿景是希望通过打造一个主流财经媒体,能在推动农村金融事业改革与发展方面尽微薄之力。 我们坚信,农村金融有着极具魅力的市场空间。 作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 “三农”事业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时期: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与组织形式的现代农业日趋壮大,改变农村社会结构与面貌的城镇化建设势头猛劲,蜕变收入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农民不断涌现。如此种种急剧变化,带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必将深刻而久远。 在这种背景下, “三农”对金融的需求便显得更加迫切与多元。摊开农村金融机构的版图,我们可以看到还有不少空白点需要填补;聆听涉农产业民众的心声,我们可以知晓还有众多金融服务等待提供。尽快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是 “三农”大市场自身的渴望,更是金融界应该担当的责任。 我们欣慰地看到,农村金融机构迅猛壮大,农村金融服务进村入户,农村金融市场收获丰盈。还有什么理由不让人相信,一个农村金融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我们张开双臂迎接这个黄金时代。作为媒体人,我们愿意与农村金融界同生存、共进取,把 《农村金融时报》建设成为这支队伍的精神家园。享受他们开拓事业的欢愉,分担他们服务基层的艰辛,这份情感将始终伴随着我们前行。
Ⅳ 如何促进农村金融改革
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梁继先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本文首先分析农村金融的需求和供给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提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合理化建议。[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金融 农村金融 金融改革
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
383《商场现代化》2007年10月(下旬刊)总第519期
同时,逐渐远离了农村中小客户。尽管目前农业银行在大多数地区还设有县级机构,但由于贷款权的上收,很多分支机构都是“只存不贷”,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这样不仅没有为农村经济提供支持,反而加大了农村资金的供需矛盾。作为已经进行商业化改革的农业银行,自身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性质使得其无论如何改革,都必须考虑赢利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再承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职能,因此农业银行日益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农业银行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日渐减弱。(3)农村信用社经营实力有限,难以独立担当支持“三农”的重任。由于农发行政策性金融功能的缺位,农业银行等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出于商业化经营的目标纷纷退出,客观上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近年来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诸如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都较前些年有很大改善,但是长期困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体制、机制、风险等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经营实力还相当有限。随着大部分的农村信用社法人从乡一级向县一级提升,农村资金外流的现象很可能愈演愈烈。并且对于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担风险”的农村信用社来说,支持新农村建设要能够为其带来赢利,而如果是以亏损为代价的,必然缺乏内在动力。加上农村信用社目前的垄类单调,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金融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广大农民的金融福利水平很低,分享不到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2.非正规金融没有得到规范化管理
民间信贷是农村融通资金的传统方式,长期以来由于正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农村发展和农产的需求,民间金融包括高利贷行为得到快速发展的空间,但是由于没有国家法律保护和监管约束,各种形式的非正规金融组织长期处于游离状态,造成民间借贷良莠不齐,缺乏规范,矛盾四起,增加了农民债务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最近多项调查显示,除了部分私人间借贷外,农户和中小企业从非正规金融获得服务的成本一般都很高,相当一部分的农户和中小企业因支付不起过高的利息而被排除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之外。
三、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建议
1.丰富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
主要应当解决好农发行的功能定位问题,不能仅限于粮棉油收购,应将其业务范围适当扩大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字号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和转化项目等领域,扩大支农范围。同时应发挥好国家开发银行的作用,加大对农村道路、饮水、电力、燃气以及农田水利等大中型基础设施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投入和国家政策性金融投入的持续增加,拉动城市商业性资金对农村的投入。
2.鼓励商业银行重回农村市场,引导城市资金回流农村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有了根本性好转,农村信用社持有的央行票据开始兑付,农村信用社资金紧张的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缓解。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引导商业银行重新进入农村地区开展业务,增加对农村互助组织、农村小企业的信贷供给。当然,引导商业银行重回农村市场,目前应主要引导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入农村,暂时不宜允许其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这样,通过商业银行在农村开拓信贷市场,既可以达到城市资金回流农村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农村资金外流。
3.将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成真正的民间金融。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问题,不单是一个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必须坚持农村信用社支持和服务“三农”的制度特征,并通过相应的制度约束,保证其功能实现。这些制度特征和约束至少应当包括:(1)是立足于农村社区的金融组织;(2)这个组织的功能是聚集农村、农民和农户的资金,并通过金融手段在“三农”发展中进行配置;(3)这个组织应当使农民贷款尽可能地方便,并有内在动力自觉并不可选择地在“三农”中寻求资金出路;(4)这是个能够自动进化的、开放的和动态的制度安排,随着各地“三农”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方向;(5)这个组织体系应当具备自我风险控制能力,并受相应必须的监管约束。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力争将农村信用社改造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基本解决农户在农村信用社贷款难的问题。
4.合理引导民间资金
(1)加快民间借贷立法,使民间借贷行为有法可依,规范发展;(2)加强民间借贷行为的引导,尽可能抵消民间借贷的消极影响。要送金融知识下乡,积极宣传信贷政策,使广大群众熟悉借贷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民间借贷的潜在风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主动规避风险;(3)银行机构与民间借贷“联姻”。通过开办委托贷款、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为民间资金开辟更为广阔的投资渠道,让民间资金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5.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掌握农户的资金需求状况,简化贷款手续,按照农业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努力满足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需要,要进一步发挥金融部门信息广的优势,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当好农民的金融顾问,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重量。
6.建立农村民间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防范基本的金融风险。
农村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是保障农产存款和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开放民营银行的前提条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目的:一是保护小储户,防止挤兑现象;二是为处置出现严重问题、破产或濒于破产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从我国当前情况看,建立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的最基本目的,在于以此加强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和对濒临破产的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处置能力。为了降低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脆弱性,有必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保护公众信心。突出监管功能和加强对包括出现严重问题的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处置能力,将是我国农村存款保险机构的运作特点。
参考文献:
[1]董晓林 洪慧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2]董晓林: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经济问题,2006年第12期
[3]刘振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济南金融,2006年第4期
[4]韩 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在第二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的发言,2006年
[5]解洪文: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切入点”.金融时报,2007
Ⅵ 农村金融方面的报刊杂志有哪些
农村、金融时报的邮发代号是多少
Ⅶ 农村金融时报的版面设计
第1版:农金要闻第2版:综合第3版:观点第4版:综合第5版:区域金融第6版:分支机构第7版:农发行之窗第8版:保险·理财第9版:农信·综合第10版:农信·管理第11版:农信·创新第12版:农信·经营
Ⅷ 农村金融时报的介绍
《农村金融时报》是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以农村金融领域新闻报道为主的权威性报刊,旨在及时、准确、全面报道金融监管部门有关农村金融的各项政策,传播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以及涉及“三农”的新政策、新现象、新经验、新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于2011年元月正式创刊。
Ⅸ 贫困户小额贷款的政策
贫困户每户最高可贷款5万元,并且三年内免息:
一、按照相关规定在脱贫攻坚期内,符合以下4个条件的贫苦户每户最高可贷款5万元,由当地县级财政机构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全额贴息,对于农户来说也就是三年内免息,换句话说,也就是国家拿5万元无偿的给农户用三年,农户可以利用这笔钱进行生产或者创业,进而脱贫致富。
二、根据国家金融扶贫政策的相关规定,2017年农村贫困户只需满足以下4个条件,即可申请享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1、“三好”农民。即遵纪守法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
2、“三强”农民。即责任意识强、信用观念强、履约保障强。
3、“三有”农民。即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致富项目。
4、“三无”农民。无赌博、吸毒、嫖娼等不良风气;无拖欠贷款本息、被列入贷款黑名单记录;无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行为。
(9)农村金融时报电子版扩展阅读:
1、扶贫贷款的贴息范围:2000年1月1日起,中央财政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年度扶贫贷款计划规模(含当年新增、收回再贷、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在计划额度内进行贴息。1998年前发放的所有扶贫贷款均不再贴息。
2、扶贫贷款的贴息比例:根据国务院作出的“从2000年开始,把当年新增扶贫贷款,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全部纳入当年扶贫贷款计划;财政部根据年度扶贫贷款计划给予贴息”的决定,中央财政在国务院批准的年度扶贫贷款计划规模内贴息,原则上只贴一年。
3、扶贫贷款的贴息年限:根据国务院作出的“从2000年开始,把当年新增扶贫贷款,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全部纳入当年扶贫贷款计划;财政部根据年度扶贫贷款计划给予贴息”的决定,中央财政在国务院批准的年度扶贫贷款计划规模内贴息,原则上只贴一年。
4、扶贫贷款贴息的结算:扶贫贷款贴息实行按季据实结算。每季末由农业银行各省级分行(直属分行列其中数)汇总填报《扶贫贷款财政补贴利息结算表》,经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扶贫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财政部和农业银行总行;
5、由农总行汇总后(附分省表),于次季第一个月底前报财政部,由财政部审核,并与农业银行总行结算。各级农业银行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扶贫办必须认真、及时、真实、准确地按照规定做好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