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表格式
① 决策表判定规则怎么决定Y和N
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开发模式
陶晓俊,朱敏
(华东师范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中心,上海 200062)
摘要:本文围绕规则引擎技术分离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的思想,探讨并提出一套有效使用规则引擎技术开发企业服务应用系统时所遵循的开发模式,其中包括设计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模型;提出实际开发过程中紧密结合规则引擎思想,使用规则引擎技术实现企业服务应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规则引擎 JSR-94 Rete算法 Drools
Pattern of Building Enterprise Services with Rule Engine
TAO Xiao-jun,ZHU Min
(Computer Center,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study and advance a pattern which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rule engine for practical building enterprise services that using rule engine technology effectively and handy. The pattern includes a model of enterprise services based on rule engine, and the step and process of developing enterprise services using rule engine technology.
Key Words:Rule Engine JSR-94 Rete Arithmetic Drools
1. 引言
规则引擎是用以管理和自动实现业务规则的软件系统,其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存储,分类和管理规则,验证规则的一致性,通过规则推断其它规则,联系规则和执行这些规则的应用程序,其中的规则主要是指企业或商务业务逻辑,法律条款,企业政策等.规则引擎概念的思想是从软件的应用逻辑中分离出商业规则,以实现商业应用的灵活性.在传统的企业服务应用程序开发模式下,业务逻辑被直接固定在应用程序代码中,这使得应用程序维护复杂并且代价昂贵,变化的商业规则和业务流程总是引起对应用程序的频繁修改,尤其面临动态商业模型和业务流程的挑战时,传统模式下开发的应用程序往往面临全面和代价高昂的修改,甚至设计变化.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采用新的开发模式,将业务逻辑从代码层剥离.使用规则引擎恰恰提供了一个将业务处理和业务规则处理分离,共用和统一管理维护业务规则的系统开发构架.本文以下探讨的就是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应用开发模式,其中包括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模型和基本的开发步骤和方法.
2. 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模型
设计明确和有效的系统模型是企业服务系统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图1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基于使用符合JSR-94标准的规则引擎及其模式开发的企业服务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
图1
"图1"描述的企业服务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应用程序/数据获得系统:捕获和存储应用程序提交的所有数据,是业务服务的使用者.主要功能是提交业务请求和处理业务判定.
业务服务:通过具体实现的可调用的网络服务器或者API,调用选定的规则引擎来执行业务规则逻辑或对业务规则逻辑进行运算,产生反馈信息和数据.同时也提供方便和有效维护业务规则逻辑的功能.
支持服务:提供业务服务使用者所提交的相关数据,即规则引擎执行业务规则或运算业务规则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或应用程序或服务接口.
3. 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开发模式中的步骤和方法
在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开发模式中,至关重要的原则是:(1)分离工作流程和业务规则;(2)形式化地描述业务规则.在这个开发模式过程中,这两个原则贯穿始终.分离工作流程和业务规则的目的在于将关键的业务判断规则和业务事件响应提取出来,置于系统的公共部位(业务服务),供不同的应用程序工作流程使用,并且便于维护和管理.这是此模式下开发系统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形式化地描述业务规则的目的则是将业务规则以一种能够被规则引擎处理的形式描述和表示,使业务规则可被运算化,使应用程序可以按照即定义的约定通过一个服务层来访问这些规则.
以下提及和讨论的开发模式中的方法和原则都围绕着以上两个原则展开.
3.1 使用决策表提取规则
在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开发模式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企业应用中有哪些规则以及对应的业务判定.商业事务中条件元素的集合构成规则,规则决定判定和反馈,在散乱的企业业务中初步提取规则和对应的判定可以使用决策表的方法.
规则1
规则2
……
规则i
条件1
条件值
条件2
……
条件j
判定1
是否反馈
判定2
……
判定k
表1
"表1"给出的是决策表的一般格式.参照"图一"所示模型,其中条件将成为系统中的数据域,条件值则是对应的数据,是支持服务管理和维护的对象,同时是应用程序/数据获得系统捕获和提交的对象.若干条件及其值的集合构成规则,是业务服务管理和维护的对象,也是规则引擎处理的根据.判定是业务服务通过规则引擎处理给出的反馈,最后由应用程序/数据获得系统接收.
下面使用一个企业决定销售人员当月销售奖金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决策表的使用:
A
B
C
D
E
F
G
1
rule1
rule2
rule3
rule4
rule5
rule6
2
achieveTarget
N
N
N
Y
Y
Y
3
saleVolume
preMonth
>=10k
<10k
=10k
4
warn
Y
N
N
N
Y
N
5
amortization
0%
1%
2%
2%
2%
3%
表2
表2中的"achieveTarget"表示条件"完成销售指标";"saleVolume"表示条件"销售额";"amortization" 表示判定"提成";"warn"表示判定"提出警告";"preVolume"表示数据"上月销售额".
在"表2"中,列A描述了应用中所涉及的条件和系统处理后的判定,与各个条件或者判定同行的单元格中的值组合构成列B至列G,列B至列G中的每一列都是通过决策表得以分离的规则,规则通过条件值集合和判定反馈值的形式得以描述.例如规则2(rule2)描述的业务规则是:若没有完成销售指标,且销售额大于上月销售额,那么不给警告,并且判定提成比率为1%.规则5(rule5)描述的业务规则是:若完成销售指标,且销售额小于或等于上月销售额,那么给予警告,并且判定提成比率为1%.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通过对企业成文或不成文商业规则的总结和归纳来生成决策表,在必要时,例如商业规则不明确时也可以通过对条件组合的穷举来制定决策表,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再进行精简.
分离商业规则是基于规则引擎开发企业应用的前提,它是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开发模式中的第一步,也是必须和最重要的步骤.如果使用本文提供的决策表方法可以比较方便地分离业务逻辑和商业规则,比较清晰准确地描叙规则,并且具有与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模型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这一特性使其可以对后续开发步骤中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3.2 分析和解决规则冲突.
在分离和提取出规则之后,必须考虑规则之间的冲突,这里提到的冲突主要是指由于规则之间同一条件的值域相交而引起的判定歧义.如果规则之间存在冲突而没有得到解决将造成判定结果的不确定,使规则引擎的处理不能正确进行.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决策网格来侦测规则之间的冲突.具体的做法是将各条规则依次置于网格的行首和列首,网格中的每一个单元表示对应规则的交叉点,用以记录相交的规则或者规则集合为真时,反馈值是否发生歧义.判断规则是否冲突的依据是相交规则所包含条件值域的交集以及各个判定的反馈值,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以2.1中得到的规则为例,使用决策网格分析对于判定amortization的反馈,各条规则之间的冲突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
rule1
rule2
rule3
rule4
rule5
rule6
rule1
NC
Y[1,2]
N
N
N
N
rule2
Y[1,2]
NC
Y[2]
N
N
N
rule3
N
Y[2]
NC
N
N
N
rule4
N
N
N
NC
Y[1]
N
rule5
N
N
N
Y[1]
NC
Y[1,2]
rule6
N
N
N
N
Y[1,2]
NC
表3
"表3"清晰地描述了各条规则之间的冲突情况,其中Y表示规则可能同时为真,并且有冲突,跟随其后的"[]"中指出具体发生冲突的判定名,判定序号或判定的描述;N表示规则没有冲突或者不可能同时发生.
在明确了规则之间的冲突关系之后,自然必须考虑如何解决冲突.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三种解决规则冲突的方案:(1)优先级模式;(2)队列模式;(3)常用模式
优先级模式:设定规则的优先级顺序,在规则发生冲突时采纳较高优先级规则的判定反馈.有利于保持业务处理结果的长期稳定性,适用于业务处理规则比较明确的企业应用
队列模式:先进先出原则,即先使用原则.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批处理业务时,若发生规则冲突,则采纳先使用(前一次或第一次处理已使用)规则的判定反馈.有利于保证统一批次业务处理结果的一致性,适用于有业务高峰的企业应用.
常用模式:记录和参考业务处理中规则的使用频率(规则为真的频率),在发生规则冲突时采纳使用频率较高或较低的规则反馈.有利于根据业务开展情况灵活适用规则,适用于业务开展情况多变的企业应用.
在一个企业应用服务中,以上提出的规则冲突解决方案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构成企业应用的规则冲突解决机制.在没有采取规则冲突解决方案的情况下,一般规则引擎会采用LIFO (last in, first out)原则解决规则冲突,但是对于一个成功的基于规则引擎开发的企业应用,一套规则冲突解决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3.3 形式化描述规则
规则集的冲突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开发模式的下一步是要形式化地描述规则,使其具有可代码化和可运算化的性质.当前的规则引擎一般都是基于Dr. Charles L. Forgy 于1979年提出的Rete算法(网络算法).Rete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组织一个有效的辨别网络,通过数据在网络中的传播来过滤数据.Rete算法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建立一个根结点(root node)作为数据对象进入辨别网络的入口,根据规则所包含的条件建立测试结点构成辨别网络,在网络的最底层构建若干终结点(terminal node)描述相应的规则.数据对象进入辨别网络之后经过途径结点,最终到达某个终结点,激活这个终结点所描述的规则.根据Rete算法的特性,要求将规则分割为LHS(left hand side)和RHS(right hand side),LHS由规则的条件部分组成,决定辨别网络中测试结点的生成,RHS由规则的判定部分组成,决定辨别网络中终结点的生成.
以2.1中得到的规则为例,可以采用在提取规则步骤中得到的决策表来解决问题,对于各个规则,其所在的列条件值构成它的LHS,判定反馈值则构成它的RHS.由此,每一条规则都可以被形式化地描述为:
形式化地描述规则为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开发模式中后续的将规则代码化过程做了铺垫.
3.4 设计业务流程
与通常的设计模式相同,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开发模式也包含和关注企业服务的业务流程设计.由于实现了业务流程与业务规则的分离,使得业务流程的设计得到很大的简化,业务流程中不再需要设计繁琐和庞大的条件判断,大大减轻了业务程序的负担.业务流程的设计原则应遵从"图1"描述的服务模型,设计方法则采用与以往设计模式相同的UML方法,在本文中不作详细的讨论,只以2.1中提出的例子为例,给出相应的业务流程活动图来直观说明分离业务流程与业务规则之后使得业务流程设计得到简化的程度.
图3
从"图3"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业务流程已不包含业务逻辑,当业务逻辑改变时,不需要对业务流程作出改变.
3.5 业务规则代码化和业务流程代码化
代码化的步骤既是企业服务具体得到实现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程序代码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从前序步骤的设计和结果,并且围绕"图1"描述的服务模型展开.在此以2.1中提出的例子为例,选用Java语言和"Drools"规则引擎来实现代码化.本文只给出需要实现的类及其简述,而不给出具体实现代码.
应用程序部分的实现
SellApplication.class 捕获数据,提交业务判定请求,接收反馈,实现业务流程.
SalesPerson.class 记录销售人员相关数据的数据对象.
FeedBack.class 记录判定和反馈数据.
支持服务部分的实现
AchieveTargetService.class 负责给出销售人员完成销售指标的情况.
SaleVolume.class 负责提供销售人员月和上月的销售额.
业务服务部分的实现
AmortizationService.class 接受业务判定请求,调用规则引擎服务,反馈判定
规则的代码化
以"表1"中的rule1为例,其对应"Drools" 规则引擎的代码如下
rule "rule1"
salience -100 //优先级设定
when //LHS
SalesPerson(achieveTarget == false, SaleVolume <= 100000)
$sa: SellApplication()
$fb: FeedBack()
then //RHS
fb.setWarn(true);
fb.setAmortization("0%");
sa.setFeedBack(fb);
end
4.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规则引擎构架的企业服务开发模式紧密地与规则引擎思想相结合,提出的步骤和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开发人员在开发企业应用服务过程中分离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明确业务规则,并且使得这些业务规则具有可描述化,可用化的性质,最终得以在应用服务中实现作用.虽然规则引擎的应用还不广泛,不深入,但是其概念和理论已经比较成熟,针对于企业服务应用,尤其在动态商业模式下的企业应用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实际的企业应用服务开发过程中,引入基于规则引擎构架的企业服务开发模式将使得企业服务应用具有更高的可维护性和更高的灵活性,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Malcolm Chisholm.How to Build a Business Rules Engine [M]. USA:Morgan Kaufmann,2003.11
[2] Ian Graham.Business Rules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M]. USA:Wiley,2007.01
[3] (美)伽玛 等著,李英军 等译.设计模式[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6
[4] (美)迪达等 著,李宏东等 译,模式分类(原书第2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
② 在Print方法中,若用逗号分隔, 则按 1 格式输出各表达式的值,若用分号分隔,则按 2 格式输出各表达式的
在C语言中,分号(;)只有一个作用,即作为语句结束的标志,所以,你希望以分号分隔参数是不可实现的,除非你把分号放到双引号中作为普通字符交给Print方法处理。但是参数名不可以做为普通字符传递,所以.......
③ 表格式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表格化管理的好处
所谓管理表格化,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实施途径。把制度转化为表内格容,表格化是落实制度的重要途径。其具备简洁、明了、易操作的特点,易把制度化的东西转化为可实际操作的东西。数据化是企业规范管理的现实体现。只有数据最能体现结果。无论是制度化,还是表格化,最终能体现规范管理的只能是数据。
数据最能体现成绩,最能表达结果。理论化是加快企业规范管理的实际成果。在数据化的基础上形成更高的理论体系,理论的创新,制度化建设才能不断完善。企业的精细化服务是一个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表格化、数据化、理论化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
然而,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整体把握和后期实施质量的程度。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更加统筹化、层次化和条理化。理清工作流程,理顺管理思路,向管理要效益 , 善经营谋发展。这也是我们建立表格化创新管理体系的初衷。
④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哪位同胞有啊
信息和数据的定义和区别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是数据,处理的结果是信息。数据是存储在一种媒体上的非随机的记号或符号,它对客观世界中某种实体的特征进行描述,是可识别的抽象符号。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是具有一定含义的数据,是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数据。信息的分类按企业主体分为系统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按规范性分为格式化信息和非格式化信息,按描述性分为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按描述字符分为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按重要性分为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按应用领域分为政治、经济、军事等,按企业管理层次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层)、管理控制(战术层)和作业控制。信息的属性信息价值性、可加工性、可传输性、可存储性、共享性、信息的滞后性、信息的时效性。系统的特点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系统工程思想总体最优思想、组合思想、分解协调思想、系统工程思想(明确问题、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设计、最优化、决策、计划实施)。信息系统的分类过程控制系统、信息资源服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其他。信息系统功能: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输出。管理信息系统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思想为主导,建立起来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并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的人机信息系统。三种类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①事务处理系统TPS:处理企业的日常事务,特点:事务信息是高度结构化的信息,信息量大,问题明确,处理方法规范,提供的信息一般是规范的报表。优点是明显提高了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提高了管理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缺点是没有从企业全局优化的角度来开发系统,在基层使用,不支持中高层的工作。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从企业全局优化角度开发建设,除处理日常事务外,还提供有关企业的总结报告和各种常规数据报表,在基层使用,对中层管理工作有支持作用,但对高层很少或没有。③决策支持系统DSS:系统包括MIS和决策支持功能,对中层管理工作有支持作用,对高层管理工作决策有辅助支持作用。特点是包含高度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事务包含规范和不规范问题。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从管理方面:1. 数据处理2. 预测功能3. 计划功能4. 控制功能5. 辅助决策功能。从信息处理方面:信息的采集、输入、传输、存储、加工、维护、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1企业数据2计算机硬件系统3软件系统4海量存储介质5通信系统6专用信息收集、处理设备7管理信息系统规章制度8管理机构9工作人员。条码技术一种光学自动化识别技术。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由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优点信息采集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相对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一维条码码制条码条和空的排列规则,常用的一维码码制:EAN码、39码、交叉25码、UPC码、128码、93码,及Codabar(库德巴码)等。不足:信息量有限。仅能标识物品,描述时需要后台数据库的支持。表示汉字不方便、效率低。二维条码特点高密度、具有纠错功能、多种语言文字表示、加密机制。条码技术应用生产线上的产品跟踪、产品标签管理、产品入出库管理 、仓库内部管理 、配送管理、保修维护。 GPS概念导航、授时和定位系统。组成部分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24颗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的卫星,包括21颗实用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包括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 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GIS概念即地理信息系统,是整个地球或部分区域的资源、环境在计算机中的缩影,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模拟、分析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研究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信息组成空间信息(位置信息、非位置信息即属性信息、时间信息)和地理信息,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GIS功能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核心)、数据显示与输出。应用1城乡规划2资源清查3自然灾害监测4土地调查5城市网管6宏观决策7在交通领域的发展。EDI概念即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是用标准的格式以电子方式在计算机之间自动进行的传送企业商业交易资料的技术(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EDI要素:①计算机应用(是应用条件,包括计算机软硬件,主要进行标准数据文件的传送及对接发文件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②通信网络(为EDI传输文件提供一个覆盖面广、高效安全的数据通信网作为技术支撑的环境;消息处理系统MHS为实现EDI提供了最理想的通信环境)、③数据标准化(UN/EDIFACT对文件结构、格式、语法规则等方面作出了标准规定,成为EDI标准的主流)MIS五种开发方式及各自特点 ①购买成熟软件。优点:节省时间和费用、技术水平较高,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管理,解决许多累积问题。缺点:专用性差,不一定完全适合本公司业务处的需要,且随着使用模块的增多和应用的深入出现问题,要么报废,要么降低系统目标。②部分定制。专用性较强的部分的维护以后会有一定麻烦。 ③委托从头开发。优点:快速、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较高。缺点:费用十分高、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此方式需委托单位派业务人员参与系统的分析论证工作,开发过程中需双方及时沟通,进行充分协调。④合作开发。优点:在开发过程中建立完善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开发技术队伍,培养本单位的技术力量,便于将来的系统维护和升级。缺点:双方在合作中易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需要双方及时进行协调达成共识。⑤完全独立开发。优点:企业可以最终拥有系统的源代码,方便对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其他类似系统,开发的系统可以做到完全适合自己的需要且满意度较高。条件成熟时可以把系统软件推向市场,成立计算机软件公司,进一步获得收益。缺点是开发风险较高,成功的比率很低,系统开发往往拖期。一旦失败,造成很大损失。 MIS的开发原则效益第一原则、分步实施原则、适应性原则、规范化原则、可靠性原则。结构化开发方法的思想核心阶段化、模块化(系统划分成子系统,再分成模块,再分成子模块)、自顶向下化(自顶向下分解,自底向上组合开发)。结构开发生命周期①系统规划:根据企业的目标与发展战略缺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战略规划),对企业信息需求进行总分析,确定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划分建设项目(企业信息需求分析),对系统建设所需各类资源进行估计与安排(资源分配)②系统开发:系统分析(初步调查,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和系统设计(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过程设计、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方案的选择、软件编程),是系统建设的核心阶段。③系统实施:软件包购置、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系统测试、新旧系统转换④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运行的组织管理、系统评价、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结发特点1)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便于计划管理和控制进度,前后衔接,不易返工。2)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在系统分析与设计时要从整体全局考虑,在系统实现时,根据设计要求先编制一个个具体的功能模块,再自底向上逐步实现整个系统。3)用户至上原则。用户对系统开发的成败至关重要,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充分了解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和愿望,也让用户了解系统的进展,以保证开发工作的正确方向和质量。4)工作成果文档化、文档规范化和标准化。便于管理、交流和使用。5)适用性。适用于大型系统和复杂系统,目的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步骤严格,强调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每阶段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纠正。结法缺陷1. 开发周期长,不能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可能发生的变化,仅在开始几个阶段与用户沟通多,用户介入系统开发的深度不够,系统需求难以确定。2.文档过多,开发过程繁琐、复杂。快速原型法基本思想先借助软件开发工具快速建立一个系统的运行结果模型(原型),这个原型只是系统的框架,但反映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内部还没实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初步需求进行总结,然后构造一个合适的原型并运行,此后通过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对原型运行情况的不断分析、修改和研讨,不断扩充和完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至符合用户要求为止)快原特点遵循人们认识事务的客观规律,易于掌握和接受,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将模拟手段引入系统分析的初始阶段,沟通了用户和开发人员的思想,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解决了结构化方法中最难于解决的一环。强调用户参与、描述、运行、沟通。缺点: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走上机械模拟原手工系统的轨道。应用范围: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处理过程明确、交互功能多、简单的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面向对象特点封装性、抽象性、继承性、动态链接性。 ①面对对象法是现实世界和人对现实世界认识的自然映射,其思想使得系统的描述及信息模型的表示与客观实体相对应,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开发过程中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和沟通,缩短开发周期,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②系统开发基础统一于对象之上,各阶段工作平滑,避免了许多中间转换环节和多余的劳动,加快了系统的开发进程。③软件程序的可重用性提高,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各种概念和特性,如继承、封装、多态性及消息传递机制等,使软件的一致性、模块的独立性以及程序的共享性和重用性大大提高。缺点:必须依靠一定的软件技术支持对大型项目,在大型项目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以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自顶向下的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作基础,否则会存在系统结构不合理,关系不协调的问题。MIS战略规划的内容①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条件及总体结构。②企业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情况和评价。③业务流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组织的资源状况。④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⑤近期计划。影响系统总体规划的关键因素 1.企业战略是系统总体规划的核心2有效性3.管理信息系统环境适应性。制定MIS战略规划的三个方法①战略集合转换法SST:在制定MIS的战略规划时,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导出MIS战略目标。MIS战略由组织战略集合(使命、目标、策略、设计原则和其他战略等)组成,包括系统目标、系统约束、系统开发战略。②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找出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围绕成功因素分析,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是什么,并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步骤:1确定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3识别每个关键因素的性能指标和标准。4确定信息化建设的优先级别。③企业系统规划法BSP:通过对企业全面调查,分析其信息需求,制定MIS总体方案的方法。作用: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优点: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发生变化时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太大冲击。BSP步骤(1)定义企业目标。确定企业的总目标和各级部门的子目标,各个部门的目标应服从总体目标。(2)定义企业业务流程。企业业务流程是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的集合,识别和定义其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企业业务流程大体上分为三类:计划和控制流程、产品与服务流程、支持资源流程。(3)定义数据类。在识别企业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分类,利用过程/数据矩阵(U/C矩阵)来表示过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4)定义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定义MIS的整体结构,划分子系统,确定管理信息系统各部分数据之间的关系。根据数据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尽可能地将数据类密集的业务流程合并成一个子系统,可以减少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业务流程重组BRP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大幅提高。重组手段①信息技术:充分发挥IT的潜能,利用IT改造企业过程,简化企业过程。②组织变革:变革组织结构,达到组织精简,效率提高的目的。主要技术企业流程重组的主要技术是简化和优化流程。流程简化的主要思想是:战略上精简分散的流程;职能上纠正错位的流程;执行上删除冗余的流程。 业务流程改进四原则ECRS即E(取消)、C(合并)、R(重排)、S(简化)。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减少检查校正和控制、单点对待顾客、单裤提供信息、并行功工程等。调查的类型和方法初步调查(为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分析时),补充调查(系统设计时)。方法:查阅资料、开调查会: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调查表法、实地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项目可行性分析内容1)技术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 3)社会环境方面的可行性 。系统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分析、数据属性分析、数据存储分析、数据查询要求分析、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等。数据属性分析、数据存储分析、数据查询要求分析、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等可以在系统设计阶段进行。详细调查的方法重点询问调查 、全面业务需求分析的问卷调查、深入实际的调查方式、详细调查主要针对管理业务和数据流程两部分进行,以现场和面谈的方法为主。处理过程的逻辑描述的形式结构化语言、决策树、决策表。系统设计的原则适应性、可靠性、系统性、经济性。 主要任务
①系统的总体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功能模块图设计和系统的平台设计 。②系统的详细设计:软件模块处理流程设计、数据库或数据文件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和对话设计。③写出系统设计报告。软件模块划分的原则模块具有输入和输出、功能、内部数据、处理过程等四个特性。原则是要求划分出的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模块间的依赖性尽量小,便于分阶段完成。一个系统分解成模块的基本要求:(1)模块内聚度高(2)逐层分解划分模块(3)模块间低耦合度。模块分类(1)M类:完全由手工处理的模块。(2)C类:完全由计算机处理的模块。(3)I类:输入模块。(4)O类:输出模块。(5)D类:人和计算机对话的模块。IDO三类是人机接口模块。MIS平台设计也是系统总体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计算机处理方式、软硬件选择、网络系统的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输出设计的内容1)规范的外部信息输出 2)内部信息输出。方式1)显示器输出 2)打印输出 3)电子文档输出 输入设计的原则1减少输入量。2提高输入速度。3输入错误。4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输入设备1)键盘输入 2)自动输入设备 条码阅读器、语音输入设备、扫描仪、光电识别、手写输入设备、自动接收设备、触摸屏、IC卡读卡机 3)电子数据导入。输入数据校验1)重复录入校验 2)打印校验3)范围校验 4)平衡校验 5)逻辑校验。 人机对话方式类型⑴菜单方式 ⑵填表式 ⑶问答式 ⑷提问式。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系统实施是新系统付诸实现的阶段,是在完成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本阶段任务是在前面对系统所做的分析、设计工作基础上,完成系统硬件环境的建立、软件程序设计、系统调试和系统转换、培训用户等任务,最后把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系统交给使用者。(1)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平台;(2)编程,物理上实现系统;(3)进行系统测试,排除错误并完善功能;(4)用户培训;(5)进行系统交接;(6)制订系统管理和操作制度,正确运行系统。系统测试步骤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分为人工测试和机器测试。人工测试目的在于检查程序的静态结构,找出程序设计的逻辑错误,是机器测试的准备,测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机器测试先设计测试标准实例,然后以事先设计好的测试标准实例执行被测程序,对比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如果有差别就发现错误,包括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系统转换方式及各自特点①直接转换:立刻停止老系统,启用新系统,适用于过程不复杂,数据不重要即使失败也影响不大的场合。特点为转换简单,费用低。②并行转换:新老系统并行运行,确认无误后新系统正式代替。特点是安全可靠,期间如不满意可以马上对新系统进行修正,但是费用高工作压力大。③分段转换:逐步转换,每次只转换部分系统。特点是过程可靠、费用不高,但增加了部分转换中的业务接口和数据接口问题。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文档的准备、数据准备、用户培训。 系统评价的目的①检查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否达到预期设计要求; ②检查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预期设计要求,有哪些功能不足。 ③检查系统的各项运行指标是否达到预期设计要求; ④检查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与预期的比较; ⑤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的改进意见。 软件维护的类型1)纠错性维护,纠正系统中的错误。2)适应性维护,使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3)预防性维护,为未来的修改和调整奠定更好的基础,消除潜在错误。ERP电子商务概念是指通过信息网络以电子数据信息流通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并完成的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电子商务实际上是以网络为主的多种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集成应用。以国际互联网为主的计算机网络上进行的一切经济和商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都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模式1)商务流程:以电子查询的形式来进行需求调查→以电子单证的形式调查原材料信息确定采购方案→生产→通过电子广告促进商品销售→以电子货币的形式进行资金接收→同电子银行进行货币结算→商品交割。2)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交易前的准备、易谈判和签定合同、办理交易进行前的手续、交易合同的履行和索赔。3)BtoB电子商务的网络结构。 决策支持系统概念与作用DSS是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数据仓库特点①面向主题②集成化(③稳定性 ④反映历史变化性。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决策支持系统(DSS)主管信息系统(EIS)办公自动化(OA)专家系统(ES)战略信息系统(SIS)遥感RS数字地球DE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 II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⑤ 决策表和决策树的功能在于描述() A.输入内容 B.数据储存 C.处理逻辑 D. 输出格式
选C没问题。决策的过程就是某实例经过其满足判断条件的所有节点的一条逻辑路径,即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一次遍历。
⑥ 调查表格式!!!!
怎样写调查报告?
讲两个问题:
? 调查报告的写法
? 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
Ⅰ 调查报告的写法,包括标题、署名、正文。篇幅:3500-5000字。
1.1 标 题: 三种写法。
① 标题是文章标题的写法(如:《西部企业生态立旗“一石三鸟”》,《某某市蔬菜的品种结构问题》,《兴“母亲水窖”工程 摆脱缺水窘境》)。
② 标题是类似于公文标题的写法(如:《某钢厂技术供应处实行经济责任制调查》,《关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调查报告》,《对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问题的调查》)。
③ 正副标题写法,一般是正题揭示主题,副题写出调查的事件或范围。(如:《 振兴经济要靠科学技术——包头市依靠科技人员发展工业的调查》。)
1.2 署 名: 标题下面要署名,即写姓名、年级、班级。
1.3 正 文: 由两个部分构成,即 前言;调查报告的主体。
1.3.1 前 言:扼要说明 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做了哪些调查;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和提出问题,写法可灵活多样。
1.3.2 调查报告的主体: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 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
Ⅱ 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
题 目
姓 名
( 经济管理学院 2001级 经济学专业 )
前 言
一、
1、
①
②
③
2、
3、
4、
二、
三、
结 语
调查报告参考格式
调查报告的结构
题目
前言(导言,引言,序言,背景和调查目的)
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 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
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 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
结果和讨论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
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述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描述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
历史对比
他人研究对比
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4. 结果与讨论
推断:
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推断
(前提条件: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讨论:反映作者学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要紧紧围绕结果,以及可能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把调查结果上升到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内在联系.
与他人结果相矛盾的地方,讨论发生的原因和理论依据.
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论点明确.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6. 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具体格式见文献综述中讲述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7. 附录
在论文中只有局部使用或完全没有使用,但又与论文有关的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原始资料,数据,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复杂的公式推导,计算程序,各类统计表,统计图等都可以放在附录中,有利于说明和理解调查报告,又可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
⑦ 什么是非线性编辑
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传统上以时间顺序进行线性编辑而言。传统线性视频编辑是按照信息记录顺序,从磁带中重放视频数据来进行编辑,需要较多的外部设备,如放像机、录像机、特技发生器、字幕机,工作流程十分复杂。非线性编辑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里完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不用反反复复在磁带上寻找,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非线性编辑只要上传一次就可以多次的编辑,信号质量始终不会变低,所以节省了设备、人力,提高了效率。非线性编辑需要专用的编辑软件、硬件,在现在绝大多数的电视电影制作机构都采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