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帧格式
Ⅰ 以太网帧格式有哪几种
以太网帧格式,即在以太网帧头、帧尾中用于实现以太网功能的域。
在以太网的帧头和帧尾中有几个用于实现以太网功能的域,每个域也称为字段,有其特定的名称和目的。
IEEE802.3以太帧头如图所示:
扩展:以太网帧格式多达5种,这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事实上,今天的大多数TCP/IP应用都是用Ethernet V2帧格式(IEEE802.3-1997改回了对这一格式的兼容),而交换机之间的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数据包则是IEEE802.3/LLC的帧,VLAN Trunk协议如802.1Q和Cisco的CDP(思科发现协议)等则是采用IEEE802.3SNAP的帧。
前导码(7字节)、帧起始定界符(1字节)、目的MAC地址(6字节)、源MAC地址(6字节)、类型/长度(2字节)、数据(46~1500字节)、帧校验序列(4字节)[MAC地址可以用2-6字节来表示,原则上是这样,实际都是6字节]
Ⅱ 如何辨别以太网中不同的帧类型
一、以太网帧格式的几种类型
1、1982年,出现了Ehternet II的标准。
2、1983年,现出了Novell—ether帧的标准。
3、1985年,出现了IEEE 802.3规范。
4、为解决Ethernet II与802.3帧格式的兼容问题,后来推出了Ethernet SNAP格式。
5、cisco设备支持以下几种不同的以太网帧格式,包括arpa,sap,snap和Novell—ether。
二、不同类型的帧的格式
1、Ethernet II:
帧头(Frame Header)由6个字节的目的MAC地址,6个字节的源MAC地址,2个字节的类型域(标示封装在Frame里面的数据的类型)组成,后面是46—1500字节的数据,帧尾是4字节的帧校验(FCS)。
2、Novell Ethernet:
帧头与Ethernet II的区别是其中的类型域变成了长度域,长度域后面的两个字节0xFFFF,用于标示此帧是Novell Ether类型的帧;接着后面的数据域为44—1498个字节,帧尾与Ethernet II相同。
3、IEEE 802.3/802.2:
802.3帧头与Ethernet II的区别也是其中的类型域变成了长度域,其中又引入802.2协议(LLC)在802.3帧头后面添加了一个LLC首部,由DSAP(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占用1个字节),SSAP(Source SAP,占用一个字节),一个控制域(占用1个字节)。SAP是用来标示帧的上层协议的。
4、Ethernet SNAP:
SNAP帧与802.3/802.2帧的最大区别是增加了一个5字节的SNAP ID,其中前面3个字节通常与源MAC地址前三个字节相同,表示厂商代码。有时也可设为0,后2个字节与Ethernet II的类型域相同。
三.如何区分不同的帧格式
如果帧头中源MAC地址后面的2个字节的值大于1500,则此帧为Ethernet II格式。接着比较后面的2个字节,如果为0xFFFF则是Novell Ether类型的帧; 如果为0xAAAA则为Ethernet SNAP格式的帧;如果都不是则为Ethernet 802.3/802.2格式的帧。
Ⅲ 以太网帧格式有哪几种
以太网帧格式,即在以太网帧头、帧尾中用于实现以太网功能的域。
在以太专网的帧头和帧尾中属有几个用于实现以太网功能的域,每个域也称为字段,有其特定的名称和目的。
IEEE802.3以太帧头如图所示:
扩展:以太网帧格式多达5种,这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事实上,今天的大多数TCP/IP应用都是用Ethernet
V2帧格式(IEEE802.3-1997改回了对这一格式的兼容),而交换机之间的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数据包则是IEEE802.3/LLC的帧,VLAN
Trunk协议如802.1Q和Cisco的CDP(思科发现协议)等则是采用IEEE802.3SNAP的帧。
前导码(7字节)、帧起始定界符(1字节)、目的MAC地址(6字节)、源MAC地址(6字节)、类型/长度(2字节)、数据(46~1500字节)、帧校验序列(4字节)[MAC地址可以用2-6字节来表示,原则上是这样,实际都是6字节]
Ⅳ 以太网的帧格式是怎样命名的
以太网帧格式及例子很多人将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和以太网(Ethernet)混为一谈,这个误解大概是因为和其他局域网技术比较起来,以太网技术使用得是如此普遍、发展得是如此地迅速,以至于人们将"以太网"当作了"局域网"的代名词。
1以太网概述
1973年,施乐公司(Xerox)开发出了一个设备互连技术并将这项技术命名为"以太网(Ethernet)"。Ethernet采用了总线竞争式的介质访问方法(起源于夏威夷大学在60年代研制的ALOHA网络),它的问世是局城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79年,Xerox与DEC、Intel共同起草了一份10 Mbps以太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范,称为DIX(Digital、Intel、Xerox)规范-DIX 1.0。
1980年2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成立了专门负责制定局域网络标准的IEEE 802委员会。该委员会开始研究一系列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标准,这些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其中,IEEE 802.3对于基于总线型的局域网进行了规定(实际上IEEE 802.3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很多已经实现的以太网技术)。
1982年,DIX修改并发布了自己的以太网新标准:DIX 2.0。
1983年,Novell根据初步形成的IEEE 802.3规范发布了Novell专用的以太网帧格式,常被称为802.3 原始帧格式(802.3 raw)。
1984-1985年,IEEE 802委员会公布了五项标准IEEE 802.1~IEEE 802.5。其中,公布了两种802.3帧格式,即802.3 SAP和802.3 SNAP。
后来,IEEE 802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订并作为国际标准,称为ISO 8802。
2以太网技术概述
尽管局域网的各种标准在内容上有不少区别,但是,其主要的技术实现方法是相近的。
2.1Ethernet地址
为了标识以太网上的每台主机,需要给每台主机上的网络适配器(网络接口卡)分配一个唯一的通信地址,即Ethernet地址或称为网卡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IEEE负责为网络适配器制造厂商分配Ethernet地址块,各厂商为自己生产的每块网络适配器分配一个唯一的Ethernet地址。因为在每块网络 适配器出厂时,其Ethernet地址就已被烧录到网络适配器中。所以,有时我们也将此地址称为烧录地址(Burned-In- Address,BIA)。
Ethernet地址长度为48比特,共6个字节,如图1所示。其中,前3字节为IEEE分配给厂商的厂商代码,后3字节为网络适配器编号。
Ⅳ 以太网数据帧格式是什么
以太网数据帧格式是起始部分由前同步码和帧开始定界符组成,后面紧跟着一个以太网报头,以 MAC 地址说明目的地址和源地址。以太帧的中部是该帧负载的包含其他协议报头的数据包,如 IP 协议。由一个 32 位冗余校验码结尾,用于检验数据传输是否出现损坏。
(5)以太网帧格式扩展阅读:
当以太网软件从网络层接收到数据报之后,根据需要把网际层的数据分解为较小的块,以符合以太网帧数据段的要求。把数据块打包成帧。每一帧都包含数据及其他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太网网络适配器处理帧所需要的。
以太网帧的整体大小必须在 64~1518 字节之间(不包含前导码)。有些系统支持更大的帧,最大可以支持 9000 字节。有些系统支持更大的帧,最大可以支持 9000 字节。
Ⅵ 简述以太网帧封装格式和802.1q封装格式有什么不同
以太网帧与802.1q的主要差别在于802.1q帧头有vlan信息,所以如果要用vlan则必须要用802.1q,这也是为什么三层交换机端口做trunk时必须要吧封装协议换成802.1q的原因。
Ⅶ 简述以太网帧封装格式有那些字段。
在以太网的帧头和帧尾中有几个用于实现以太网功能的域,每个域也称为字段,有其特定的名称和目的DIX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Intel, Xerox——数字设备公司,英特尔,施乐)
Preamble
8
Destination
6
Source
6
Type
2
Data and Pad
46~1500
FCS
4
IEEE802.3(Original)
Preamble
7
SFD
1
Destination
6
Source
6
Length
2
Data and Pad
46~1500
FCS
4
IEEE802.3(Revised 1997)
Preamble
7
SFD
1
Destination
6
Source
6
Length/
Type 2
Data and Pad
46~1500
FCS
4
Ⅷ 以太网链路数据帧的格式是什么
目前,有四种不同格式的以太网帧在使用,它们分别是:
●Ethernet II即DIX 2.0:Xerox与DEC、Intel在1982年制定的以太网标准帧格式。Cisco名称为:ARPA。
●Ethernet 802.3 raw:Novell在1983年公布的专用以太网标准帧格式。Cisco名称为:Novell-Ether。
●Ethernet 802.3 SAP:IEEE在1985年公布的Ethernet 802.3的SAP版本以太网帧格式。Cisco名称为:SAP。
●Ethernet 802.3 SNAP:IEEE在1985年公布的Ethernet 802.3的SNAP版本以太网帧格式。Cisco名称为:SNAP。
在每种格式的以太网帧的开始处都有64比特(8字节)的前导字符,如图3所示。其中,前7个字节称为前同步码(Preamble),内容是16进制数0xAA,最后1字节为帧起始标志符0xAB,它标识着以太网帧的开始。前导字符的作用是使接收节点进行同步并做好接收数据帧的准备。
图3 以太网帧前导字符
除此之外,不同格式的以太网帧的各字段定义都不相同,彼此也不兼容。
四、Ethernet II帧格式
如图4所示,是Ethernet II类型以太网帧格式。
图4 Ethernet II帧格式
Ethernet II类型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64字节(6+6+2+46+4),最大长度为1518字节(6+6+2+1500+4)。其中前12字节分别标识出发送数据帧的源节点MAC地址和接收数据帧的目标节点MAC地址。(注:ISL封装后可达1548字节,802.1Q封装后可达1522字节)
接下来的2个字节标识出以太网帧所携带的上层数据类型,如16进制数0x0800代表IP协议数据,16进制数0x809B代表AppleTalk协议数据,16进制数0x8138代表Novell类型协议数据等。
在不定长的数据字段后是4个字节的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采用32位CRC循环冗余校验对从"目标MAC地址"字段到"数据"字段的数据进行校验。
五、Ethernet 802.3 raw帧格式
如图5所示,是Ethernet 802.3 raw类型以太网帧格式。
图5 Ethernet 802.3 raw帧格式
在Ethernet 802.3 raw类型以太网帧中,原来Ethernet II类型以太网帧中的类型字段被"总长度"字段所取代,它指明其后数据域的长度,其取值范围为:46-1500。
接下来的2个字节是固定不变的16进制数0xFFFF,它标识此帧为Novell以太类型数据帧。
六、Ethernet 802.3 SAP帧格式
如图6所示,是Ethernet 802. 3 SAP类型以太网帧格式。
图6 Ethernet 802. 3 SAP帧格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Ethernet 802.3 SAP帧中,将原Ethernet 802.3 raw帧中2个字节的0xFFFF变为各1个字节的DSAP和SSAP,同时增加了1个字节的"控制"字段,构成了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的首部。LLC提供了无连接(LLC类型1)和面向连接(LLC类型2)的网络服务。LLC1是应用于以太网中,而LLC2应用在IBM SNA网络环境中。
新增的802.2 LLC首部包括两个服务访问点:源服务访问点(SSAP)和目标服务访问点(DSAP)。它们用于标识以太网帧所携带的上层数据类型,如16进制数0x06代表IP协议数据,16进制数0xE0代表Novell类型协议数据,16进制数0xF0代表IBM NetBIOS类型协议数据等。
至于1个字节的"控制"字段,则基本不使用(一般被设为0x03,指明采用无连接服务的802.2无编号数据格式)。
七、Ethernet 802.3 SNAP帧格式
如图7所示,是Ethernet 802. 3 SNAP类型以太网帧格式。
图7 Ethernet 802. 3 SNAP帧格式
Ethernet 802. 3 SNAP类型以太网帧格式和Ethernet 802. 3 SAP类型以太网帧格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2个字节的DSAP和SSAP字段内容被固定下来,其值为16进制数0xAA。
●1个字节的"控制"字段内容被固定下来,其值为16进制数0x03。
●增加了SNAP字段,由下面两项组成:
◆新增了3个字节的组织唯一标识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OUI ID)字段,其值通常等于MAC地址的前3字节,即网络适配器厂商代码。
Ⅸ 以太网帧的传输方式分为哪三种
以太帧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帧具有不同的格式和MTU值。但在同种物理媒体上都可同时存在。
以太网第二版或者称之为Ethernet II 帧,DIX帧,是最常见的帧类型。并通常直接被IP协议使用。
Novell的非标准IEEE 802.3帧变种。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帧
子网接入协议(SNAP)帧
所有四种以太帧类型都可包含一个IEEE 802.1Q选项来确定它属于哪个VLAN以及他的IEEE 802.1p优先级(QoS)。这个封装由IEEE 802.3ac定义并将帧大小从64字节扩充到1522字节(注:不包含7个前导字节和1个字节的帧开始符以及12个帧间距字节)。
IEEE 802.1Q标签,如果出现,需要放在源地址字段和以太类型或长度字段的中间。这个标签的前两个字节是标签协议标识符(TPID)值0x8100。这与没有标签帧的以太类型/长度字段的位置相同,所以以太类型0x8100就表示包含标签的帧,而实际的以太类型/长度字段则放在Q-标签的后面。TPID后面是两个字节的标签控制信息(TCI)。(IEEE 802.1p 优先级(QoS)和VLANID)。Q标签后面就是通常的帧内容。
Ethernet II
以太 II 帧(也称作DIX以太网,是以这个设计的主要成员,DEC,Intel和Xerox的名字命名的。),把紧接在目标和源MAC地址后面的这个两字节定义为以太网帧数据类型字段。
例如,一个0x0800的以太类型说明这个帧包含的是IPv4数据报。同样的,一个0x0806的以太类型说明这个帧是一个ARP帧,0x8100说明这是一个IEEE 802.1Q帧,而0x86DD说明这是一个IPv6帧。
当这个工业界的标准通过正式的IEEE标准化过程后,在802.3标准中以太类型字段变成了一个(数据)长度字段。(最初的以太包通过包括他们的帧来确定它们的长度,而不是以一个明确的数值。)但是包的接收层仍需知道如何解析包,因此标准要求将IEEE802.2头跟在长度字段后面,定义包的类型。多年之后,802.3x-1997标准,一个802.3标准的后继版本,正式允许两种类型的数据包同时存在。实际上,两种数据包都被广泛使用,而最初的以太数据包在以太局域网中被广泛应用,因为他的简便和低开销。
为了允许一些使用以太II版本的数据报和一些使用802.3封装的最初版本的数
Ⅹ 画出以太网帧结构图,并描述各字段含义
以太网中的MAC帧的格式与各字段的作用为:
1、前导码(7字节):使接收器建立比特同步。
2、起始定界符SFD(1字节):指示一帧的开始。
3、目的地址DA(6字节):指出要接收该帧的工作站。
4、源地址SA(6字节):指示发送该帧的工作站地址。
5、数据字段长度长度(2字节):指示其后的逻辑链路控制(LLC)数据字节的长度。
6、逻辑链路控制帧LLC:携带的用户数据。
7、填充字段PAD:以保证帧有足够长度来适应碰撞检测的需要。
8、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用于检验帧在传输过程中有无差错。
(10)以太网帧格式扩展阅读:
在以太网链路上的数据包称作以太帧。以太帧起始部分由前导码和帧开始符组成。后面紧跟着一个以太网报头,以MAC地址说明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帧的中部是该帧负载的包含其他协议报头的数据包(例如IP协议)。以太帧由一个32位冗余校验码结尾。它用于检验数据传输是否出现损坏。
来自线路的二进制数据包称作一个帧。从物理线路上看到的帧,除其他信息外,还可看到前导码和帧开始符。任何物理硬件都会需要这些信息。
下面的表格显示了在以1500个八比特组为MTU传输(有些吉比特以太网甚至更高速以太网支持更大的帧,称作巨型帧)时的完整帧格式。一个八比特组是八个位组成的数据(也就是现代计算机的一个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