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格式模板 » 动宾格式

动宾格式

发布时间: 2021-03-20 19:47:44

⑴ 状主状动宾宾 的格式造句,越多越好(现代汉语)

那天他高兴地送我书.
昨晚老师专门考我数学.

⑵ 动宾式离合词与动宾式短语的区别(带例子)

1.1 离合词的构成成分和构词方式

构成离合词的语素 ,主要是动语素和名语素,还有形语素、介语素。结构模式为“动 +名”、“动+形”、“动+动”、“介+名”几种。其中,“动+名”型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后一个语素是动语素或形语素的,有347个,占全部离合词的13% ,而且它们不仅充当动语素的补语,还充当宾语,如 “摆阔 //”、“报废//”、“备战//”、“吃苦//”、“得宠//” 等。

离合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是 动宾式, 例如:“ 保底 //”、“ 避风//” 等,其次是 补充式 ,如:“ 参透 //”、“补足//” 等。另外,“ 拜忏 //”、“绑架//”、“避讳//”、“摆渡//”、“招供//”、“洗澡//” 等,应该是 联合式 ;“ 聚餐 //”、“拆卖//” 这类的是 偏正式 。还有一种 介宾结构, 如“按理 //”,“照样(儿)//” ,数量少。

1.2 离合词“离”的条件
动名型离合词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我们从这里入手,就会发现:
动名型的复合词可能形成动宾式和偏正式两种构成方式,但是:
(1)偏正式的都是名词,不可“离”, 如:“烧饼”、“跑鞋”、“跳棋”;
(2)动宾式的复合词有一小部分是名词,不可拆分,如,“ 搭腰”、“垫肩”、“承尘”、“绑腿”、“督军” (官职)等;
(3)动宾式的区别词不可离,如 “有机”、“保价”、“编年”、“超级”;
(4)动宾式的副词不可离,如:“ 索性”、“到底” ;
(5)动宾式的形容词一般不可离,如:“ 安心” 2、“拗口”、“超前”、“出色”、“传神”、“刺耳”、“得体”、“动人”、“对劲”、“夺目” 等;
(6)剩下的,动宾式的动词,有些可离,有些不可离: “吃醋”、“吃力”、“吃罪” 不可离, “吃饭 //”、“吃斋// ”就可离。

1.3 离合词“离”的方式和效果
对自由短语来说,插入、变换都很自由,且不管分合,构成成分的意义不改变;但离合词的“离”,没有自由短语那样自由,常见的离式归纳如下 :
i 动宾式离合词(“宾”可以是名素、动素、形素):
a 插入领属性成分或指代成分: 受气 //——受老板的气 /受那个气;
b 插入数量类短语: 还嘴 //——还了句嘴;受气//——受了半辈子气;留神//——留点儿神
c 插入可能补语等: 返航 //——返不了航;还手//——还得了手 ;
d 插入“完了”或“了 /过/着”: 还礼 //——还了/过礼;还价//——还着价;
e 插入“什么”,构成“v什么x呀”格式,表示否定或不屑,意思是“用不着……”: 摆阔 //——摆什么阔呀;
f 插入一些“他妈的”之类的,表示愤怒或玩世不恭等,一般作为骂詈语: 扯淡 //——扯你妈的淡吧;
ii 动补式离合词:一般只能插入可能补语: 打垮 //——打得/不垮 ;
iii 介宾式离合词,一般能按 I的a式插入,或插入助词等: 按理 //——按什么理(也说不过去的);照样(-儿)//——照这个样儿(做);照着样儿(画);

离合词一般不能换序,不过在特定语境下,也会出现换序离式,如:
① “怎么?撤军了?”
“军没撤,我撤了。”(撤军//)
②“这个吃斋念佛的老太太忽然有一天斋也不吃了,佛也不念了。”(吃斋//)
其他结构类型的离合词通常都能和上面的某些分离方式对应上。
从上面的情况看,离合词的离式比合式随意性更强,口语色彩更浓,能表现随便的、幽默的、亲切的、无所谓的、轻佻的、不屑的、愤怒的等语气、态度。

⑶ 什么是动宾关系

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使动、意动以外的为动、对动、处动、像动用法。了解这些用法,对揭示古汉语复杂的动宾现象,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不无裨益的。

一、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而发生的,宾语表示主语的目的、原因、受益者等。也就是说,动词对宾语含有“为谁怎样”的意思,“主语为宾语而动”。格式为:主语+为动词+宾语。

1.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起义)而死,可以吗?

2.如姬资·之三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如姬为这事出钱已三年了。“资之”,就是“为这事出钱”,其代词宾语“之”不是动词“资”的支配对象,而是主语“如姬”为了“这件事”(报父仇)的目的而“资”的。

二、对(向)动用法
这是指不及物动词跟上了宾语,而动词对宾语是态度情感方面的表现。格式是“主语+对(向)动词+宾语”,可译为“主语对宾语怎么样”。

3.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⑷ 状主状动宾宾 的格式造句,越多越好(现代汉语)

那天他高兴地送我书。
昨晚老师专门考我数学。

⑸ 用动宾短语的格式来概括七律长征中的五幅图

翻越五岭
疾跨乌蒙山
征服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喜踏岷山雪

⑹ 对联的格式

格式:

1、两联字数不限,但必须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句末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句末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两联的意义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相似、相近、相反,但不能重复。

(6)动宾格式扩展阅读:


1、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3、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4、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⑺ 对联的格式 要求

1、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2、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

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

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

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3、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如: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5、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6、内容相关

对联是既“对”又“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联”就是要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⑻ 动宾式离合词的定义

1.1 离合词的构成成分和构词方式

构成离合词的语素 ,主要是动语素和名语素,还有形语素、介语素。结构模式为“动 +名”、“动+形”、“动+动”、“介+名”几种。其中,“动+名”型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后一个语素是动语素或形语素的,有347个,占全部离合词的13% ,而且它们不仅充当动语素的补语,还充当宾语,如 “摆阔 //”、“报废//”、“备战//”、“吃苦//”、“得宠//” 等。

离合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是 动宾式, 例如:“ 保底 //”、“ 避风//” 等,其次是 补充式 ,如:“ 参透 //”、“补足//” 等。另外,“ 拜忏 //”、“绑架//”、“避讳//”、“摆渡//”、“招供//”、“洗澡//” 等,应该是 联合式 ;“ 聚餐 //”、“拆卖//” 这类的是 偏正式 。还有一种 介宾结构, 如“按理 //”,“照样(儿)//” ,数量少。

1.2 离合词“离”的条件

动名型离合词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我们从这里入手,就会发现:

动名型的复合词可能形成动宾式和偏正式两种构成方式,但是:

(1)偏正式的都是名词,不可“离”, 如:“烧饼”、“跑鞋”、“跳棋”;

(2)动宾式的复合词有一小部分是名词,不可拆分,如,“ 搭腰”、“垫肩”、“承尘”、“绑腿”、“督军” (官职)等;

(3)动宾式的区别词不可离,如 “有机”、“保价”、“编年”、“超级”;

(4)动宾式的副词不可离,如:“ 索性”、“到底” ;

(5)动宾式的形容词一般不可离,如:“ 安心” 2、“拗口”、“超前”、“出色”、“传神”、“刺耳”、“得体”、“动人”、“对劲”、“夺目” 等;

(6)剩下的,动宾式的动词,有些可离,有些不可离: “吃醋”、“吃力”、“吃罪” 不可离, “吃饭 //”、“吃斋// ”就可离。

能不能离,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①词内语素的紧密度,即词的凝固性。凝固性不太强的词,就可能成为离合词。②两个语素都是自由语素的,容易插入成分成为离合词。例如: “ 喘息 ”不可离,而 “喘气” 就可离;“ 出世”、“出蛰”、“出首”、“出言”、“出资”、“出语 ”不容易插入成分,而“ 出兵”、“出场”、“出道”、“出格”、“出海 ”就相对容易。③口语色彩的词容易成为离合词。④常用性。比如,“ 鞠躬 ”,两语素都不是自由语素,但它常用。这四者是离合词的充分条件,不一定同时具备。

从测查的结果看, 这四个条件同时适用于其他结构的离合词 ,对我们下面的追因求源很重要。

1.3 离合词“离”的方式和效果

对自由短语来说,插入、变换都很自由,且不管分合,构成成分的意义不改变;但离合词的“离”,没有自由短语那样自由,常见的离式归纳如下 :

i 动宾式离合词(“宾”可以是名素、动素、形素):

a 插入领属性成分或指代成分: 受气 //——受老板的气 /受那个气;

b 插入数量类短语: 还嘴 //——还了句嘴;受气//——受了半辈子气;留神//——留点儿神

c 插入可能补语等: 返航 //——返不了航;还手//——还得了手 ;

d 插入“完了”或“了 /过/着”: 还礼 //——还了/过礼;还价//——还着价;

e 插入“什么”,构成“v什么x呀”格式,表示否定或不屑,意思是“用不着……”: 摆阔 //——摆什么阔呀;

f 插入一些“他妈的”之类的,表示愤怒或玩世不恭等,一般作为骂詈语: 扯淡 //——扯你妈的淡吧;

ii 动补式离合词:一般只能插入可能补语: 打垮 //——打得/不垮 ;

iii 介宾式离合词,一般能按 I的a式插入,或插入助词等: 按理 //——按什么理(也说不过去的);照样(-儿)//——照这个样儿(做);照着样儿(画);

离合词一般不能换序,不过在特定语境下,也会出现换序离式,如:

① “怎么?撤军了?”

“军没撤,我撤了。”(撤军//)

②“这个吃斋念佛的老太太忽然有一天斋也不吃了,佛也不念了。”(吃斋//)

其他结构类型的离合词通常都能和上面的某些分离方式对应上。

从上面的情况看,离合词的离式比合式随意性更强,口语色彩更浓,能表现随便的、幽默的、亲切的、无所谓的、轻佻的、不屑的、愤怒的等语气、态度。

2 离合词的来源和大量存在的原因

经统计,仅动语素起首的离合词就占全部动词的大约 25%。数量庞大的复合词成为离合词,不可能是一下子突然出现的现象。可问题是,对于语言来说,变化总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被意识到的,想追究谁是第一个发生变化的、在哪一具体时间变化的,几乎不可能做到;这时就只能观察那些已经变了的和正在变的,从而追因溯源。

2.1 离合词有两个主要来源。

分析前面离合词的构成方式和分离方式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 离合词插入成分以后,在语感上大致有三种情况:还是词、是短语、可以说是词也可以说是短语。

先说第一种情况。例如“洗澡”和“鞠躬”,可以说“洗了一个澡”,“鞠了一个躬”,“洗”和“澡”、“鞠”和“躬”虽然形式上分开,但意义上仍是合在一起时的意义,而不是各自单独时的意义,比如甲说:“我刚才去洗了一个澡。”乙没听清:“你说你干什么?”甲说:“洗澡!我刚才洗了一个澡!”——甲的回答一定不会是“洗!”而是“洗澡!”,简略回答只能是完整式。 这种分离可以看成一种临时用法,广义的修辞,它无损于作为词的意义的专指性 。

再看第二种情况。很多动补式的离合词属于这种。例如“ 出来”、“出去”、“打垮”、“打下”、“打倒”、“打通”、“分开”、“压倒” 等,如果都插入“不”,那“打不下”和“吃不下”,“压不倒”和“踢不倒”的紧密度有什么区别呢?离开后的语素跟词几乎等同,已很难谈到凝固性了。此外,“ 爱国 //”、“带班//”、“带刺 儿 // ”也是。

第三种情况适例太多,比如“ 搬家 //、办事//、搀假 //、 参透 //、补足//、展开//、吃透//、驳倒//、看见//” 等。

上面每一种情况所给出的例子有没有什么特点呢?有。凡是离合词有不成词语素的,不成词语素不能独立使用,拆开后语感上仍是词,凝固性强;而这类词的成词时间应该比较早,像“鞠躬”可以肯定不是最近造出来的(如第一种情况)。而动补式的复合词则是近期的产物,有一部分还处于词化的不稳定阶段(如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的一大部分)。所以,我们认为: 现存的离合词来源于两个语言运动过程,一个是形成词的过程,一个是分解词的过程。

2.2 汉语离合词是语言系统自我平衡的结果。

语言是一个运动着的系统,它具有一种惊人的自我平衡能力。当某种力量促使一种变化发生的时候,就会有另一种变化站出来 , 像阻力一样化解或削弱某些消极力量 , 或者在其他地方作出补偿。

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双音化是词汇发展的一条主线,它大致通过下列途径实现:叠音联绵、短语词化、类推复合、缩略混同、同素重叠、附加词缀。后五种途径造成了大量的合成词,而且主要是复合词。和复合词关系最密切的是短语词化和在此基础上的类推复合。早期复合词是从 短语固化 来的——单音节基本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为双音节合成词产生准备了条件并提供内在动力,于是那些有复呈性的短语随着习语性增强,首先固定下来,成为词。后来也仿此类推造出一些“新生”的复合词。这个形成合成词的进程可以叫做“ 结构 ”运动。 现代汉语仍在继续这个运动,因此,那些诞生时间不久,词化程度还不强,凝固性差的复合词就容易被使用者赋予词和语的双重身份——一这样,一部分离合词就在“形成”词的过程中产生了。 这种离合词被插入成分以后,语感上更像短语,如2.1中的第二种情况。

这是汉语运动的一个方向。 复合把原来很长的语段承担的信息浓缩在一个词上,使原来意义承载过多的单音节词功能分化,表意更加精确 ,甚至也使音节更“完美”了。这是一个“合”的运动。但是任何变化都不是孤立的,对于系统来讲,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变化总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词汇的变化可能造成语法被动变化。其中一个问题是,很多动宾结构从短语变成词,“动”和“宾”就失去了自由,不能随意增加状语、补语、定语一类的信息,这时,把它临时“还原”成短语似乎是最方便的选择。这样,一些已经取得“词”的身份的复合词在形式上又往回退了一步,客观上减缓了词化的进程,使复合词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其实这反映了语言运动的内在规律:一个因素占优势,就会有另一个因素在其弱势方面消解它;双音化的进程在近代以后太快了,语言系统内在地需要另一个反向力来制衡。 向回走的那一部分复合词应这种内在的需要成了离合词,进行着“分“的运动,即“解构”运动。

这个反向运动带动了一批凝固性很强、词化时间早的复合词,包括非动宾式复合词,打破复合词结构上的定型,成为离合词。这是现存离合词的另一组成部分。

当然,语言系统自我平衡的驱动只是一个大方向,无论“结构”还是“解构”,离合词都“选中”动宾结构,再向外扩展“地盘”,这离不开具体语言内外要素的制约,有其必然性。

2.3语言的内部外部要素为离合词的出现准备了充分条件。

A 语序手段、造词方式和书写习惯.

汉语以语序为主要语法手段,语言单位在组合时,只要按顺序“码”在一起就可以了,不需要形态标记。这种按顺序意合的表达方式对现代汉语造成两个影响:一是复合词 的构成方式跟短语的构成方式基本一致,说话的人不需要知道“吃饭”、“吃苦”是词还是短语,也不会造成表达和理解的困难;二是沿用了不分词连写的书写习惯,双音、三音复合词和音节少的短语在外形上相似,容易混同。于是, 短语的松散的组织方式就可以自然地移植到词上 :在中间插入其他成分。这些特点既适用于结构运动也适用于解构运动。半词半语的离合词就很容易产生了。

B离心结构、

容易扩展是离心结构的天然特点。现代汉语中数量最大的离心结构是动宾式。所以, 动宾式复合词比较容易接受嵌入成分,成为离合词。 主谓式也是离心结构,但是数量很少,《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入的只有 206个 ,且多是形容词,凝固性较强。

不过现在有一种趋势,有些形容词也能成为离合词,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标注“ //”的“ 得意”“眼花”、“显眼 ”,也能说:“ 不就是 98分吗,你得什么意呀(=你得意什么呀)?”“别看我年纪大,可眼不花,看东西清楚得很哪!” (甲:)“你看她脖子上那条项链,多显眼啊!”(乙:)“要是让人抢了去,就显不了眼了。”

C语素意义性类的模糊、类推作用

短语固化成词以后,有些语素会在历史的演变中由于长久不单独使用而使意义和性类渐渐模糊了。这样,原本不是动宾结构的就可能被误认为动宾结构进行离合,例如“洗澡”,两个语素本来都是动性的,因意义相近组合成并列式复合词,可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澡”的意思了,以为“洗澡”跟“洗头”、“洗手”一样呢。这样,很可能出现类推用法。而类推又是所有的语言都极常见的方法。汉语非动宾结构离合词基本上都是从动宾式类推的结果。例如主谓式形容词、动词和动宾式形容词出现离合词增加的趋势,主要也是这个原因。

这些都可能会促使离合词的范围扩大。

D离合词是口语的产物。

语言中的变化总是从最常用的那些因素开始的。就词汇来说,最常用的词就是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那些词。有口语色彩的常用词最容易成为离合词,因为它的语体是随意的,使用是灵活的,因而最容易打破“常规”。可以作为证据的是,现存 离合词都具有明显的常用性和比较明显的口语色彩 (或者叫做随意性) 。 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就体现在构成离合词的起首动语素上。例如“更”和“改”同义,但“更”下的 14个动词无一可以拆分,而“改”下的43个动词中有12个离合词( 改产 //、改点//、改道//、改口//、改行//、改嫁//、改期//、改线//、改样//、改业//、改辙//、改嘴//) ;表示“看”这个意思的词有很多,但领起离合词的能力并不相同:“看”下有 10个(7个补充式3个动宾式),“见”下有4个(动宾式),“观”下有2个( 观风 //、观礼// ,动宾式),“视”和“瞻”下则一个也没有。换句话说,口语化的、常用的动语素更容易形成离合词。

相应地,离合词的离式一般只适用于非正式语言环境。不难想象如果在新闻联播中听到这样的话会是什么效果: “某国总统访问中国,跟某某领导人见了一个面,握了几下手,聊了一会天,然后就某个事件向中国人民道了个歉……”( 而不是 “见面后亲切握手,进行会谈,会谈中就某某事件向中国人民郑重道歉”)。

E其他原因。

除了和语言本身相关的方面,离合词的出现和使用很可能受社会风尚、个性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反抗或蔑视主流文化的青年,比较可能选择离合词的离式作为言语方式,以对语言的“肢解”表现对主流文化的消解。这类因素的影响还有待于社会语言学去研究。

4 关于离合词追因溯源的结论和推论

结论 :

离合词现象从大方面讲,是语言系统自我平衡的结果:一方面在复合词形成过程中,那些词化程度不高、不太稳定的词,尤其是动宾式动词保留着短语的语法特性成了双重身份的离合词;另一方面,已经词化的复合词使用分离方式可以灵活地突破词形结构的限制,并获得一些特殊语用效果,从而成了离合词,作为双音化趋势的反向力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双音化的进程,并补偿复合词的结构缺陷,使语言系统保持平衡。

从汉语自身的特性看,语序手段、词法句法结构的基本一致、不分词连写的书写习惯、离心结构天然的松散性以及类推作用,都为离合词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使得运动的大趋势一旦出现,就能自然而然地应势而变;这也是离合词现象其他语言少有而汉语常见的主要原因。当然,口语环境是离合词产生和生长的土壤。

两点推论 :

离合词作为汉语的“新生事物”,应该是从最容易扩充结构的动宾式复合词开始的,然后是动补式和主谓式;偏正式和联合式也出现离式,是类推的结果:起首都是动语素,后一语素可能词化后模糊了原来的意义和性类,如“洗澡”和“避讳”,说话的人就很容易把它们跟典型的动宾结构混同起来。

离合词的范围还会继续扩大,很可能突破“动 /介语素起首”这个常规,进入复合形容词和名词领域,并产生新的分离方式,但是不会有动语素起首动词这么普遍。这种范围的扩展会比较缓慢,与复合词增加的进程大体同步,总之会继续保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