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表方式 » 发表质证意见

发表质证意见

发布时间: 2021-03-30 17:20:53

A. 民事诉讼当事人未发表质证意见如何处理

直接搜索即可

祝您一生平安,财源滚滚

B. 如何进行法庭质证

1、质证是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或过程。广义质证通常指在诉讼或仲裁活动中,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对另一方出示的证据的合法性、与本案争议事实的关联性、真实性,是否有证明力,是否可以作为本案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进行的说明、评价、质疑、辩驳、对质、辩论以及用其他方法表明证据效力的活动及其过程。狭义的仅指诉讼活动中,在证据交换程序中或是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的法庭调查阶段,进行的前述活动。
2、质证,是指在庭审过程中,由一方出示证据,并说明证据来源及证明内容,而由对方就证据本身及证明内容进行辨认、质疑、反驳的一项诉讼活动。在质证过程中,法官可就相关证据询问当事人,有些地方法院还允许当事双方相互询问。
3、《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八种。法谚曰:证据是诉讼之王。司法裁判通过证据来认定相关事实,而不问案件的客观情况,证据是否充分、证据链是否完备直接影响裁判结果。
一、基本质证技巧
按照学理上的通常理解,证据应当具备三性(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才能作为有效的证据,起到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因此,质证活动应围绕证据的三性展开。
1、只认可真实的证明材料
可以否认一切对自己不利的复印件、传真件等书证;可以否认利害关系人(如存在合作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出具的证据;对于有疑议的证据可以申请司法鉴定,以确认其真实性。
2、认可与案件存在逻辑关系的证明材料
所证明的内容必须与案件有关,否则是不会被采纳。司法实践中很多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虽然客观上与案件存在联系,但单一的证据很难被认定存在逻辑关系。如在合同纠纷中主张损失时,为将损失扩大化,当事人提交一些食宿发票、火车票等,这些损失即便发生,在法律上也难认定与违约行为存在因果关系。为此,直观上不存在联系的证据,可以与案件不存在关联性为由不予认可。
3、认可来源合法的证据
质证时可要求对方说明证据来源,对于违法取得的证据,其真实性本身存疑且违反法律规定,不予认可。
二、质证技巧的综合运用
质证是庭审的关键环节,而后面的法庭辩论不过是质证意见的补充而已。一个优秀的辩手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功底,而且要思维敏锐、思辩能力很强,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谋略(诉讼谋略可参见《诉讼36计》)。
1、准备充分:庭审前应全面熟悉案情,查找相关法律规定和案例,并预测对方可能出示的证据或提出的问题,作好应对预案。
2、做好开庭记录:在对方举证时,记录对方的举证意见和自己的辩解意见,这样自己发表意见时就会很从容。
3、证据的三性应综合运用,每份证据都可就其三性发表质证意见。
4、不要一概否认对方证据,这样会显得没有诚信和缺乏职业道德。双方都有的一些无关紧要的证据应当认可;而且对方证据和辩解意见有些还可以为我所用。
5、必要时采取相应法律措施:如申请证据保全、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提请司法鉴定。
6、遵守法庭秩序,不随意插话,注意用词,不搞人身攻击。
7、如果证据存在较多瑕疵,为了防止书记员遗漏记录律师的质证意见,可以在庭审结束后向法庭提交书面的《质证意见》。在书面的《质证意见》上,律师可以详细地对公诉人提交的证据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三、质证的程序:
在法庭审理中,质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原告出示证据,被告、第三人与原告进行质证;
(2)被告出示证据,原告、第三人与被告进行质证;
(3)第三人出示证据,原告、被告与第三人进行质证。

C. 质证意见范本

所谓质证,是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据内就其真实容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或过程。质证的主体,是指在质证过程对证据予以说明、质辩的主体。质证的主体范围包括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和第三人。法院是证据认定的主体,不是质证的主体。在法庭审理中,质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原告出示证据,被告、第三人与原告进行质证;(2)被告出示证据,原告、第三人与被告进行质证;(3)第三人出示证据,原告、被告与第三人进行质证。

D. 原告举证被告质证后原告还能发表意见吗

你指的是对什么发表意见?对证据的意见和被告的质证意见可以提出,一般也可以在庭审结束前补充意见。

E. 如何对当事人陈述进行质证

1、质证是指当事人、诉讼中国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或过程。广义质证通常指在诉讼或仲裁活动中,一方当事人及其中国人对另一方出示的证据的合法性、与本案争议事实的关联性、真实性,是否有证明力,是否可以作为本案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进行的说明、评价、质疑、辩驳、对质、辩论以及用其他方法表明证据效力的活动及其过程。狭义的仅指诉讼活动中,在证据交换程序中或是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的法庭调查阶段,进行的前述活动。 2、质证,是指在庭审过程中,由一方出示证据,并说明证据来源及证明内容,而由对方就证据本身及证明内容进行辨认、质疑、反驳的一项诉讼活动。在质证过程中,法官可就相关证据询问当事人,有些地方法院还允许当事双方相互询问。 3、《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八种。法谚曰:证据是诉讼之王。司法裁判通过证据来认定相关事实,而不问案件的客观情况,证据是否充分、证据链是否完备直接影响裁判结果。 一、基本质证技巧 按照学理上的通常理解,证据应当具备三性(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才能作为有效的证据,起到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因此,质证活动应围绕证据的三性展开。 1、只认可真实的证明材料 可以否认一切对自己不利的复印件、传真件等书证;可以否认利害关系人(如存在合作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出具的证据;对于有疑议的证据可以申请司法鉴定,以确认其真实性。 2、认可与案件存在逻辑关系的证明材料 所证明的内容必须与案件有关,否则是不会被采纳。司法实践中很多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虽然客观上与案件存在联系,但单一的证据很难被认定存在逻辑关系。如在合同纠纷中主张损失时,为将损失扩大化,当事人提交一些食宿发票、火车票等,这些损失即便发生,在法律上也难认定与违约行为存在因果关系。为此,直观上不存在联系的证据,可以与案件不存在关联性为由不予认可。 3、认可来源合法的证据 质证时可要求对方说明证据来源,对于违法取得的证据,其真实性本身存疑且违反法律规定,不予认可。 二、质证技巧的综合运用 质证是庭审的关键环节,而后面的法庭辩论不过是质证意见的补充而已。一个优秀的辩手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功底,而且要思维敏锐、思辩能力很强,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谋略(诉讼谋略可参见《诉讼36计》)。 1、准备充分:庭审前应全面熟悉案情,查找相关法律规定和案例,并预测对方可能出示的证据或提出的问题,作好应对预案。 2、做好开庭记录:在对方举证时,记录对方的举证意见和自己的辩解意见,这样自己发表意见时就会很从容。 3、证据的三性应综合运用,每份证据都可就其三性发表质证意见。 4、不要一概否认对方证据,这样会显得没有诚信和缺乏职业道德。双方都有的一些无关紧要的证据应当认可;而且对方证据和辩解意见有些还可以为我所用。 5、必要时采取相应法律措施:如申请证据保全、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提请司法鉴定。 6、遵守法庭秩序,不随意插话,注意用词,不搞人身攻击。 7、如果证据存在较多瑕疵,为了防止书记员遗漏记录律师的质证意见,可以在庭审结束后向法庭提交书面的《质证意见》。在书面的《质证意见》上,律师可以详细地对公诉人提交的证据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三、质证的程序: 在法庭审理中,质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原告出示证据,被告、第三人与原告进行质证; (2)被告出示证据,原告、第三人与被告进行质证; (3)第三人出示证据,原告、被告与第三人进行质证

F. 行政诉讼质证意见与民事诉讼质证意见有什么区别

审判人员在审判过程中应保障庭审程序的完整性,以体现程序公正。也正由于这一原因,审判人员在主持庭审过程时往往面面俱到,追求大而全,无法实现庭审程序的优化。但是在不影响庭审程序完整性的前提下,经行政审理实践,优化行政庭审程序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一)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做好证据的送达,使庭审活动更加快捷有效
庭前准备工作并不是增加审理环节,而是为了更好地简化程序。在立案阶段,立案庭均已经依法送达了诉状和原告方提供的证据材料以及相关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行政审判庭接收案件或者收到相关证据材料后,应当及时向对方当事人送达被告以及第三人提供的证据。
虽然《行政诉讼法》、《庭审规程》对于证据的送达均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但这一做法更有利于当事人进行充分的质证准备,保护当事人的权益、提高庭审效率。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被告的举证期限,而被告正是行政诉讼中举证的关键当事人,在被告举证后进行证据的送达,可以保障当事人在庭审前收取了本案大部分的证据。尤其对于举证质证能力相对较弱势的原告方、第三人而言,更增加对证据的熟悉度、降低质证难度,提高质证效率,也能有针对性地寻找反证,保护诉讼权益。
证据的送达与证据交换不同的是:证据送达适用于所有案件,进行的仅仅是证据交换的证据送达部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原告、第三人在开庭审理前仍可以提供证据,不作为原告和第三人举证期限的终止;而证据交换适用于案情比较复杂、证据较多的案件,且要求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进行,进行的不仅仅是证据的送达,更侧重的是进行证据的质证,对于没有异议的证据进行确认,并形成书面质证笔录,且原告和第三人应当在证据交换日前举证。庭前证据交换程序要求当事人在限期内完成举证显然优先考虑的是效率,牺牲的是公平,举证时间一般都较短,实践中确实造成了各类当事人诉讼地位的不平等,行使诉讼权利的机会的不公平。
与证据交换相类似的,也有学者提出设置预备庭审来固定诉讼请求、确定争议焦点和进行质证,而正式庭审时可以直接予以确认,来缩短正式庭审的时间。这种模式是将预备庭审和正式庭审割裂开来,仅仅依照正式庭审来判断司法效率,显然不够全面。该方式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进行两次庭审,并不能真正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的目的。
(二)诉状、答辩状、第三人书面陈述意见可以视送达情况不进行宣读
审判人员在进入法庭调查阶段后,询问诉状、答辩状、陈述意见书的送达情况,得到当事人确认后,其内容可以不进行宣读。同理,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被告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宣读也可以以此方式进行。如未送达或者内容发生变更的,均仍按照原程序进行宣读或者说明变更的内容。
(三)在进入举证质证阶段前,审判人员说明质证的要求:即对证据有异议的提出异议,对证据没有异议的直接予以确认
质证是诉讼当事人就已出示的有关证据材料进行对质、辨认、说明、辩驳等活动的总称,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39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效力以及证明效力大小,进行质证。当事人举证、质证和合议庭认证是庭审活动的重心,审判人员主持质证活动,应引导各方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相互举证、质证,开展辩论,直接对抗。该说明可以引导当事人进行有效的质证,重点针对存在异议的证据进行质证,增强质证效果,达成对证据审查的逾期目的。
庭审实践中,和被告行政机关相比,原告、第三人方当事人往往在质证过程中,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原告、第三人方之间的纠纷或者原告本身的权益损害上,而没有针对被告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偏离了行政审判对于行政机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中心。审判人员在质证前对于当事人质证的方向进行引导,即针对证据提出异议来指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或者缺失,更能达成行政审判的审理目的。
《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35条第1款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因此有质疑提出:经过该质证说明后,当事人没有提及的证据,能不能作为定案依据,是否属于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仅从节约诉讼资源和优化诉讼程序角度考虑,从法理上也可以认定,如果当事人事先已经收取了对方当事人的证据,经过审判人员对于质证要求进行说明后,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对对方提供的某些证据也没有提出异议,按照质证要求的说明即当事人对该证据进行了确认,该证据就没有再进行质证的必要,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
(四)举证质证阶段,已经提前送达的证据不需要再行举证,直接组织对方当事人进行质证
由于行政管理领域广泛,特别某些领域专业性极强,而行政相对人的文化素质、法律知识及接触范围相对局限,对某些规范性文件的了解也不够充分,尤其在没有专业人员或律师代理的情况下,仅靠原告、第三人个人能力对被告所举证据和依据有针对性的质证存在一定难度,或容易产生遗漏。实践中,原告经常仅针对事实证据进行质证,忽略了对程序证据和法律依据提出异议。现因证据均已经提前送达给当事人,给予当事人充分的审阅时间,对方当事人对于证据已经具备相当的了解,不需要重复举证;同时对方当事人也对质证意见的发表有了相当的准备,可以直接进行质证。
在庭审时举证方可以不再举证,但是仍应当提供证据的原件、原物供核对,在无法提供原件、原物的情况下并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应当提供与原件、原物一致的其他证据。质证方在质证时也可以要求对原件、原物进行核对。
(五)在质证阶段,让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质证和辩论一并进行,不再组织辩论阶段
有些律师或者当事人往往基于对于民事庭审程序的认识,错误地认为行政庭审同样应设置法庭辩论阶段,认为审判人员不组织法庭辩论阶段是对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变相剥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根据《庭审规程》第35、57、60、63点的规定,明确行政诉讼在举证质证阶段进行辩论,取消了法庭辩论作为独立的庭审阶段。这一设置基于以下理由:法庭辩论与质证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两者往往交错在一起;质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针对证据充分阐述其理由,并进行辩论;法庭辩论往往是质证意见的概括和总和,防止辩论时对质证意见的一再重复。
(六)询问有无新的补充意见,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在法庭调查阶段的最后,应当询问当事人对于案件有无补充意见。如果当事人认为在庭审过程中仍有未涉及的内容需要补充的,可以进行补充。这种做法是取消法庭辩论后的良好而简洁的弥补,当事人可以在质证时未能发表的意见在此时发表,保障当事人充分发表自身见解的诉讼权利。

G. 劳动仲裁怎样发表质证意见

劳动争议中的质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劳动争议诉讼过程中,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出示的证据发表意见的活动。质证是劳动争议仲裁或
者劳动争议诉讼过程中必须进行的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
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规定,开庭审理时,仲裁员应当听取申请人的陈述和被申请人的答辩,
主持庭审调查、质证和辩论,征询当事人最后意见,并进行调解。
北京时开劳动纠纷律师认为,劳动者在质证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证据发表意见:
一、真实性。
真实性又称客观性,它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非猜测、虚构之物。证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否则以它为根据认定的案件事实就不可能是客观真实的。
二、关联性。
关联性又称相关性,它是指证据必须与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存在一定的客观联系。证据应当能够证明案件的事实,缺乏关联性的证据,对于本案的证明力很小或者根本没有证明力。
三、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证据的收集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证据本身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违反法定程序取得和提供的证据,以及证据的形式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的,仲裁庭或者法院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因此,劳动者在开庭质证的过程中,要对对方提交的证据从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角度发表意见。

H. 法庭上能否不发表质证意见

法庭是否发表质证意见,由当事人自己决定,可以不发表质证意见。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