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治出版
㈠ 寻找关于写植物的诗歌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兰
徐 渭《墨兰》
醉抹醒涂总是春,
百花枝上缀精神。
自从画取湘兰后,
更不闲题与别人。
周 易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屈 原《九歌》
绿叶兮素权,芳菲菲兮龚余。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离骚》
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佩......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张 衡《怨 篇》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云远,我劳如何。
释无可《咏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李德裕《花药栏》(花药四时相续,常可留玩)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陈 陶《种兰》
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
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
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
蒿藜不生地,恶鸟弓已藏。
椒桂夹四隅,茅茨居中央。
左邻桃花岛,右接莲子塘。
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
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幽人饥如何,采兰充糇粮。
幽人渴如何,酝兰为酒浆。
地无青苗租,白日如散王。
不尝仙人药,端坐红霞房。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来,佩花徒生光。
刈获及葳蕤,无令见雪霜。
清芬信神鬼,一叶岂可忘。
举头愧青天,鼓腹咏时康。
下有贤公卿,上有圣明王。
无阶答风雨,愿献兰一筐。
杜 牧《蕲州兰溪》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温庭筠《兰》
芃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热于庭,亦既愈岁,而芃然蕃殖。自余游者,未始以芳草为遇矣,因悲夫物有厌常而返,不若混然者有之焉,遂寄情于此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疏浅,外物无重轻。
各言艺幽深,彼美香素茎。
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
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
赏际林壑近,泛馀烟露清。
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
妍媸苟不信,宠辱何为惊。
真隐谅无迹,激时犹简名。
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
唐彦谦《兰》(二首)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黄 滔 《芳草》
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
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张友正《春草凝露》
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
已赖阳和长,仍渐润泽频。
日临残未滴,风度欲成津。
蕙叶垂偏重,兰丛洗转新。
将行愁浥迳,欲采畏濡身。
独爱池塘畔,清华远袭人。
崔 涂《幽兰》
幽植众能知,贞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
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韩 偓《偶题》
俟时轻进固相妨,实行丹心仗彼苍。
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
孙 顾《清露被皋兰》
九皋兰叶茂,八月露华清。
稍与秋阴合,还将晓色并。
向空罗细影,临水泫微明。
的砾添幽兴,芊绵动远情。
夕芳人未采,初降鹤先惊。
为感生成蕙,心同葵藿倾。
赵元淑《闻杨炯幽兰之歌作》
昔闻兰叶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
鸿归燕去紫茎歇,露往霜来绿叶枯。
贯休《书陈处士屋壁》
有叟傲尧日,发白肌肤红。
妻子亦读书,种兰清溪东。
白云有奇色,紫桂含天风。
那应迎鹤书,肯羡于洞洪。
《秋望寄王使君》
静蹑红兰径,凭高旷望时。
无端求句苦,永日壑风吹。
大月生峰角,残霞在树枝。
只应刘越曰,清啸正相宜。
李世民《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赋得花庭雾》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上官仪《假作幽兰诗》
日月虽不照,馨香要自丰。
有怨生幽地,无由逐远风。
李 峤《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王 勃《春兰》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直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陈子昂《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张九龄《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一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
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
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
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
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咏 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李 白《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赠友人 三首其一》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于五松山赠南陵赞府》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贺兰进明《古意》
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
采采欲为赠,何人是同心。
日暮徒盈抱,徘徊幽思深。
慨然纫杂佩,重奏丘中琴。
牟 融《山寺律僧画兰竹图》
偶来绝顶兴无穷,独有山僧笔最工。
绿径日长袁户在,紫荃秋晚谢庭空。
离花影度湘江月,遗佩香生洛浦风。
欲结岁寒盟不去,忘机相对画图中。
韩 愈《猗兰操》(一曰幽兰操 孔子伤不逢时作)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刘禹锡《令孤相公见示新栽蕙兰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上国庭前草,移来汉水浔。
朱门虽易地,玉树有馀阴。
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
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
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
寄言知音者,一奏风中琴。
白居易《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亥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元 稹《春别》
幽芳本未阑,君去蕙花残。
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
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
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
宋 朝
范成大《次韵温伯种兰》
灵均堕荒寒,采采纫兰手。
九畹不留客,高丘一回首。
峥嵘路孔棘,凄怆肘生柳。
逐令此粲者,永与穷愁友。
不如汤子远,情事只诗酒。
但知爱国香,此外付乌有。
栽培带苔藓,披拂护尘垢。
孤芳亦有遇,洒濯居座右。
君看深林下,埋没随藜莠。
朱 熹《秋兰已悴以其根归学古》
秋至百草晦,寂寞寒露滋。
兰皋一以悴,芜秽不能治。
端居念离索,无以遗所思。
愿言托孤根,岁晏以为期。
《咏 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兰 涧》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兰》
去岁,蒙学古分惠兰花清赏,既歇复以根丛归之故畹,而学古预有今岁之约,近闻颇已著花,辄赋小诗以寻前约。
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
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
夕风生远思,晨露洒中林。
颇忆孤根在,幽期得重寻。
《兰》
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
刘克庄《咏兰》
萧艾荣枯各有意,深藏芳洁欲奚为。
世间鼻孔无凭托,且伴幽窗读楚辞。
《兰》(二首)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孤高可把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
两盆去岁共移来,一置雕阑一委苔。
我拙扶持令叶瘦,君能调护遣花开。
隶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浇泉走几回。
亦欲效颦耘小圃,地荒终恐费栽培。
赵以夫《咏兰》
一朵俄生几案光,尚如逸士气昂藏。
秋风试与平章看,何事当时林下香。
王 柏《兰》
早受樵人贡,春兰访旧盟。
谢庭夸瑞物,楚泽撷芳名。
苍玉裁圭影,紫檀含露英。
奚奴培护巧,苔藓日菁菁。
方 岳《买兰》
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
却是樵夫生鼻孔,担头带得入城来。
赵孟坚《题兰》
六月衡湘署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陈 旋《题画兰》
九畹光风转,重岩坠露香。
紫宫祠太乙,瑶席荐琼芳。
释道潜《吟兰》
阴崖月窟得芳丛,满屋归来夸所逢。
净扫幽径植藓墀,紫茎绿叶弄奇姿。
疏帘风暖日华薄,芳馥满怀君自知。
真山民《春日》
韶光今几许,我欲问流莺。
花影扫不去,草根锄又生。
心安诸妄息,身老万缘轻。
正是春风好,幽兰不肯争。
郑思肖《墨兰》
钟得至清气,精神欲照人。
抱香怀古意,恋国忆前身。
空色微开晓,晴光淡弄春。
凄凉如怨望,今日有遗民。
周竹坡《兰》
艺兰当九畹,兰生香满路。
纫君身上衣,光明夺缣素。
孤芳一衰歇,凋零湿秋露。
佩服得君子,亦足慰迟暮。
张 咏《萧兰》
种萧芳兰中,萧生兰亦瘁。
它日秋风来,萧兰一齐败。
自古贤者心,所忧在民泰。
不复梦周公,中夜独慷慨。
丁 谓《兰》
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
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梅尧臣《兰》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馨袭衣美。
文彦博《幽兰》
燕姞梦魂唯是见,谢家庭户本来多。
好将绿叶亲芳穗,莫把清芬借败荷。
避世已为骚客佩,绕梁还入郢人歌。
虽然九畹能香国,不奈三秋鹈鴂何。
王安石《朱朝议移法云兰》
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闼婆。
杨 杰《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蕙 花》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
王 令《蔬兰》
晓折寒蔬野圃间,荒林深处有芳兰。
世无贤士纫为佩,犹有幽人日取餐。
苏 轼《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前四句为杨杰诗。
苏 辙《次韵答人幽兰》
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幽兰花》(二首)
李径桃蹊次第开,穠香百和袭人来。
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
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
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
《种兰》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 更邻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阴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惠 洪《早春》
山中春尚浅,风物丽烟光。
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
浮根争附络,细叶正商量。
好在幽兰径,无人亦自芳。
朱淑真《乞兰》
幽芳别得化工栽,红紫纷纷莫与偕。
珍重故人培养厚,真香独许寄庭阶。
杨万里《咏兰》
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
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
《兰花》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篱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陆 游《兰》
南岩路最近,饭已时散策。
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获。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
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薛季宣《种兰》
兰生林樾间,清芬倍幽远。
野人坐官曹,兹意极不浅。
西窗蔽斜日,松钗架春晚。
墙阴莳花木,憔悴根日损。
植此山国香,坐与前事反。
扶疏可纫佩,心绪端有本。
芽生仅盈坛,高风成九畹。
群芳颜色好,祗自夸园苑。
何如淡嚼蜡,草莽曾谁混。
对我静无言,忘形如莽篿。
《刈兰》
东畹刈真香,静院参瓶水。
高远不胜情,时逐微风起。
和雨翦闲庭,谁作骚人语。
记得旧家山,香来无觅处。
明 朝
文 彭《兰竹卷》
西斋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土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王谷祥《兰》
绿叶转光风,紫英泛清馥。
不受当门锄,托根在空谷。
文 嘉《蕙》
清风从东来,幽香忽西去。
欲以寄所思,所思在何处。
《兰》
幽兰奕奕吐奇芳,风度深大泛远香。
大似清真古君子,闭门高誉不能藏。
徐 渭《墨兰》
醉抹醒涂总是春,百花枝上缀精神。
自从画取湘兰后,更不闲题与别人。
《题兰竹》
兰与竹相并,非关调不同。
氤氲香不远,聊为引清风。
《题水仙兰花》
水仙开最晚,何事伴兰苕?
亦如摩诘叟,雪里画芭蕉。
《兰》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写兰与某子》(仙华其号也)
仙华学杜诗,其词拙而古。
如我写兰竹,无媚有清苦。
《兰谷歌》
句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
千年却有永和事,右军墨藻流修禊。
吾越兰谱本如此,只今春来稽山里,
兰花兰叶垂云紫。
近闻楚国之黄州,雄山绝谷通金牛,
苍苍元气秘不得,一夫大嗓鸣天球。
门人归来对我说,正是刘君称彦哲,
于世百物无所耽,谷里种兰盈百叶。
有时几案拂玉光,镇夜管毫僭蕊芒,
古来楚越本接疆,不待风吹两国香。
《兰》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景翩翩《紫兰》
碧玉参差簇紫英,当年剩有国香名。
风前漫结幽人佩,澧浦春深寄未成。
陈继儒《王楚玉画兰》
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樵人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李日华《兰竹》
江南四月雨晴时,兰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来黄鸟睡,小窗风卷落花丝。
《兰》
燕泥欲堕湿凝香,楚畹经过斗蝶忙。
如何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着新妆。
李肇亨《竹下倚兰》
翠织罘罳绿烟密,唇膏珠露香欲滴。
骖鸾舞鹄仙洞来,不与人间斗颜色。
《兰石》
蓦然香来我自知,山斋半雨半晴时。
却思摩诘黄磁斗,曾向春前发几枝。
胡应麟《猗兰操》
泛泛崇兰,在彼空谷。
以芬以芬,达于平陆。
大国之香,薄言掇之,以遗明王。
以遗明王,畴适逢自。
岁月行暮,芬芳将逝。
芬芳爰逝,羌不留神。
忡忡我心,曷维其忧。
《拟古》
采采丛兰花,美人隔江沚。
褰裳涉其波,舟楫谁为理。
回风动罗裳,日暮聊徙倚。
安得双鸳鸯,衔到箧中绮。
《寓怀》
崇兰处深谷,绿叶凌朝阳。
回风一披拂,百里传芬芳。
惜哉丛 林下,无人知国香。
烨烨桃李树,托根歧路傍。
飞花落闺闼,弄影临华堂。
讵以盛衰故,易此贞素常。
不见西山老,食薇终首阳。
《题画》
亭亭卧幽谷,冉冉回阳春。
日暮馨香发,持将赠远人。
《兰》
瑶琴月下弹,罗带风前解。
大似薛家娘,幽香匀素彩。
《滋兰室》
移将九畹芬,散植雕楹畔。
悠然丈室中,如坐潇湘岸。
《兰薄》
采采幽兰花,清香畏零落。
何处佳人来,含情坐林薄。
《题松茂兰馨图二十韵有序》
蔡启明先生,家大人同榜也,年七秩初度,称觞者四集而适,以是日举家孙姻友,咸传诧以为希遘;爰绘松茂兰馨图,而索余赋之。
霁日明松桧,光风毓蕙兰。
一弧悬海上,双舄堕云端。
殿宇金茎矗,庭阶玉树团。
丹膏凝琥珀,翠萼绽琅玕。
五粒垂山径,孤根翳石坛。
沅湘思楚客,泰岱觅秦官。
劲节回春意,幽芳袭岁寒。
亭亭标院落,冉冉拂栏杆。
突兀朝霞映,纷披夕露?。
当风旗猎猎,杂雨佩珊珊。
鸑鷟文犹贵,熊罴梦未阑。
燕台新骥足,渭渚旧渔竿。
象纬中天谪,波涛弱水残。
含饴呈极乐,设醴助清欢。
火枣频餐易,冰桃再得难。
后堂罗管龠,中路集衣冠。
北极催纶诰,南冥兆羽翰。
青云传上国,紫气接长安。
奕叶清芬播,茏葱瑞霭蟠。
云礽八千祀,绛阙下还丹。
朱 耷《兰石》
王孙书画出天姿,恸忆承平鬓欲丝。
长借墨花寄幽兴,至今叶叶向南吹。
《石涛画墨兰》
南北宗开无法说,画图一向泼云烟。
如何七十光年纪,梦得兰花淮水边。
释迁俊《题画兰》
绿叶微风际,清香小雨馀。
湘江春水阔,悉杀楚三闾。
杨文聪舟过虎丘,月生索余作兰卷,走笔图之,并题其后。诗中之画耶,画中之人耶,唯月生自参之。
枯毫开数亩,指指生春风。
参差各异状,花叶随西东。
淡者若苦禅,性定水石中。
狂者若名士,傲僻羞雷同。
亦者妩媚姿,美人临青铜。
蛾眉远于秋,素妆如书空。
性情等山理,盘礴图修容,
国得与国色,皆有千秋功。
方治尧《兰阴山》
纷纷游妓荐江苹,暗祝江神站水滨。
斗草撷兰应待伴,桃花留与踏歌人。
鲍宴和《和廷秀山人题兰》
绝谷穷源惠风和,幽兰灿发蕤丛苕。
山人所献置阑下,朝溉暮观精勤调。
娟娟净质世稀少,香逾梅花风味多。
诗出先生高胸臆,字珠词玉重金貂。
清姿妙态虽画得,泪溢寒窗濡轻绡。
欲写草书芬馥句,牧羊山少吴公樵。
深居非是求显达,岁晚山空甘寂寥。
根植紫泥素抱节。兰花映向不凌凋。
宋玄僖《兰谷 为王遁庵作》
中谷见芳草,令人忆沅湘。
沅湘不可往,极目烟尘黄。
独醒一何苦,佩服垂幽光。
怀人千载下,楚越远相望。
《兰室》
幽人种芳草,宛在书室前。
天香熏夕寝,琴曲人春弦。
耿耿同心友,飘飘遗世贤。
相逢曾解佩,山泽往来便。
《蕙花图》
香飘百亩正茵氲,作赋灵均岂厌闻。
我爱南风吹汝急,参差花叶总成文。
贝 琼《兰》
丛兰何青青,罗生满中泽。
阿那风叶翻,葳蕤露房拆。
芳洁终自持,光荣谅谁饰。
勿为时所化,岁晚同荆棘。
朱 右《题画兰》
九畹香清雾气寒,三湘月落泪痕乾。
楚天空阔秋无际,谁复行吟泽畔看。
宋 濂《兰花篇》
延佑戊午年赋,时予始九岁。屡焚旧诗,而此特以幼作存,今复录之。
阳和煦九畹,晴芬溢青兰。
潜姿发玄麝,幽葩凝紫檀。
绿萝托芳邻,白谷挹高寒。
玄圣未成调,湘累久长叹。
绿蔎虽外蔽,贞洁终能完。
岂知生平心,卒获君子观。
杂以青瑶芝,承以白玉盘。
灵风晓方荐,清露夜初溥。
此时不见知,骈罗混荒菅。
春风桃杏华,烂若霞绮攒。
徒媚夸毗子,千金买歌欢。
弃之不彼即,要使中心安。
愿结美人佩,把玩日忘餐。
释宗泐《题兰》
溪寺曾栽数十丛,紫茎绿叶领春风。
年来萧艾过三尺,白首看图似梦中。
叶子奇《塘上闻兰香》
大谷空无人,芝兰花自香。
寻根竟不见,茅草如人长。
高 启《题王翰林所藏画兰》
春到怀王旧渚宫,沙棠舟去水烟空。
孤丛不有幽香发,应没江边百草中。
刘 溥《兰竹画》
湘江雨晴白云湿,湘妃愁抱香兰泣。
望望夫君去不还,佩珠落尽无人拾。
碧天秋冷明月多,千里洞庭横白波。
请君莫唱竹枝曲,水远山长其奈何。
朱瞻基《漪兰操》
昔孔子自卫反鲁,隐居谷中,见兰之茂与众草为伍,自伤不逢时而托为此操。予虑在野之贤有未出者,故拟作篇。
兰生幽谷兮,晔晔其芳。
贤人在野兮,其道则光。
嗟兰之茂兮,众草为伍。
於乎贤人兮,汝其予辅。
史 鉴《子昂兰》
国香零落佩纕空,芳草青青合故宫,
谁道有人和泪写,托根无地怨东风。
李东阳《观画兰有感》
春风吹香出芳林,丛兰开傍西岩阴。
几回欲采意不适,路转溪回山更深。
虚堂披图对幽襟,忽如揽衣度崎坎。
杏坛尼父去已远,湘江屈原空独沉。
我方挥弦坐微吟,微吟未成日将晚。
冰箱欲来侵九畹,兰兮兰兮竟谁管。
文徵明《兰》(二首)
叶?东风翠带斜,白云根底茁红芽。
山中谁得称君子,满地无名野草花。
纤纤小雨作轻寒,最好疏篁带雨看。
正似美人无俗韵,清风徐洒碧琅玕。
《建兰》
灵根珍重自瓯东,绀碧吹香玉两丛。
和露纫为湘水佩,临风如到蕊珠宫。
谁言别有幽贞在,我已相忘臭味中。
老去相如才思减,临窗欲赋不能工。
《泽兰图》
草堂安得有琳琅,傍案漪兰奕叶光。
千里故人来解佩,一窗幽意自生香。
梦回凉月瓯江远,思入风云楚畹长。
渐觉不闻馀馥在,始知身境两相忘。
陈道复《幽兰》
翠带何飘遥,紫茎多馥郁。
佳人千里心,日暮倚空谷。
《墨兰》
楚畹兰芽茁,分来结好盟。
茶杯轻渥处,觉有暗香生。
余同麓《咏兰》 (三首)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
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何处幽香扑酒樽,洲中杜若畹中荪。
纫来为佩裁为服,不许瓷施挂荜门。
杨 慎《采兰引》
秋风众草歇,丛兰杨其香。
绿叶与紫茎,猗猗山之阳。
结根不当户,无人自芬芳。
密林交翳翳,鸣泉何汤汤。
欲采往无路,局步愁褰裳。
美人驰目成,要予以昏黄。
山谷岁复晚,修佩为谁长。
采芳者何人,荪芷共升堂。
徒令楚老惜,坐使宣尼伤。
感此兴中怀,弦琴不成章。
陆 治《丫兰图》(八首)
尝闻东海仙崖种,若个分携西畹香。
细数花枝参造化,却因奇偶辨阴阳。
不与秋兰并九英,仙葩二八自天成。
只缘无力禁香重,幻作髌支驾玉茎。
新栽鲁缟袗秋衣,肌骨冰清酒晕微。
独立嫣然风自举,低回翻学舞容玑。
亭亭浴露立西清,澹薄秋容幻态轻。
独有檀心禁不得,一庭香思动蜂樱。
玉戟棱棱应节分,枝枝柔玉纫香云,
凝妆拟待三更月,露染生绡六幅裙。
方空轻叶窃青黄,制得霓裳称淡妆。
香抱幽怀娇不语,含情浑欲待迎将。
琼干凉叉蕊玉容,湘枝香魂引玲珑。
分明月下归环佩,恍似罗浮梦里逢。
三尺丰标高髻妆,两行钗玉一奁香。
朝朝拟待烟屏展,徐揽轻罗上画堂。
唐龙《兰阴春馥》
丹嶂阴茫长谷雪,翠岚光滴大江流。
兰花十里照春水,山鸟无声香自幽。
赵时齐《兰阴秋馥》
玉露泠泠谷更幽,含芳香气集枝头。
扁舟欲买寻僧院,凝坐淡空澈素秋。
清 朝
高 朋《题画兰为郑板桥作》
芳菲香气动吟毫,疑是湘君下汉皋。
争奈幽芳多惹怨,于今不忍读离骚。
姚 范《记赠折枝兰花》
屈原已死潇湘空,蕙兰不生芳草丛。
揭来南阮萧斋中,美人不见相思瘦。
一枝折赠秋风后,夜雨西堂落红豆。
我昔曾谱猗兰篇,空山鼓之谁与传。
烦君更乞冰丝弦。
鲍倚云《兰语篇》
幽芳不知春,春赴桃蹊水。
回波忆旧雨,冥蒙晓烟里。
畴昔子慕予,窈窕竟奚似。
目成山之南,清川渌如此。
萧萧秋雨恶,檐端孕花蕊。
酷腊酿奇寒,土乾未滋蚁。
引领期人房,吹衣北风起。
根发暗已朽,处堂昧生理。
怨长交不终,媒劳复谁倚。
酾酒与花盟,花光去若驶。
荪兮独自愁,何人信予美。
王文治《可韵上人墨兰卷子》 (四首)
谁将淡墨染春痕,瘦叶疏花倚石根。
一院古苔青不扫,重帘着地月黄昏。
春眠初觉鸟声忙,临罢黄庭日渐长。
待与高僧参鼻观,绝无香处是真香。
小池雨过看濡毫,更酌红楼读楚骚。
为与幽兰多夙契,建牙犹得近湘皋。
南核春蕊发华滋,视膳萱庭日景迟。
手擘倭笺如水碧,花前闲补广微诗。
《兰》
女侠金陵马四娘,吮毫犹带口脂香。
临风故写湘江怨,牵引骚人一带肠。
罗 聘《秋兰文石》
今年九月偏无菊,欲纫秋菊笑可拈。
画毕自看还自悔,笔花端合让江淹。
孔继涵《从侄柞索兰》 (二首)
幽兰似佳人,不以色自炫。
忽漫度微风,芳馨袭庭院。
缅怀湘中君,含情发深眷。
乞君九畹英,足我三益友。
睛窗午梦醒,疏香暗消受。
保以伴蹇修,一卷离骚有。
高 鹗《幽兰有赠》
九畹仙人竟体芳,托根只合傍沅湘。
一江水泛灵妃瑟,八月天寒楚客裳。
谁使当门逢忌讳,更教采佩太馨香。
愁深漫展离骚读,天问从来最渺茫。
张士元《种兰》
兰生杂众草,偃仰衢路旁。
草盛占雨露,兰孤无容光。
我行适见之,小立还彷徨。
不恨草色满,恨兰不善藏。
移兰种堂下,茎叶日以长。
闭门幽香发,众草将安伤。
张纶英《兰草》
幽兰有高致,质弱苦易零。
芳香不可留,滋树徒劳形。
小草时作花,嫣红间葱青。
闲阶濯新雨,绰态何娉娉。
悦目非不怡,所嗟乏奇馨。
采之聊把玩,慨彼服媚情。
一笑谢东皇,荣枯无定形。
孙原湘《兰》(二首)
宛然清露被江皋,叶叶灵芬出素豪。
一种离披烟雨态,剩泥残壁画离骚。
写得灵根九畹芳,玉叉高展看潇湘。
春风吹过闲蝴蝶,画里业寻画外香。
张问陶《兰》 (二首)
偶检丛兰画几枝,各标神韵肯参差。
高花飞舞低花笑,同倚春风自不知。
偶检离骚写数行,便思乘兴画潇湘。
可怜百种沿江草,不及幽兰一箭香。
褚 华《兰花咏》
苍烟漠漠松篁径,万朵瑶花破春冷。
月明老鹤飞上天,美人下山踏花影。
晓露洗,东风吹,香雾湿衣君不知。
心含幽怨立许久,修蛾
㈡ 六年级寒假生活(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的答案有吗,求求你了!谢谢
希望如灯 1支撑,绝境
古文
1.没有办法(钱)买书来看
2.不敢稍微超过还书的时间
益智增趣
1.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笑: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㈢ ▲清对联 nbsp;王文治
清对联 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省丹徒(今镇江市)人。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有“淡墨探花”雅称。官翰林院编修、侍读,扬州郡太守,云南省姚安府知府。其书源出董其昌,兼法张即之,而得力于李邕,善以侧媚取势,罢归。能诗,工书法。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齐名,合称四大家,时谚称“天下三梁(梁同书、梁国治、梁诗正),不及江南一王。”晚年受戒,法名达无。清代著名书法(画)家、文学家。
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人手,受其影响颇深。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12岁便吟诗作书,诗有唐人风范,书学米、董、后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喜用淡墨。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跟随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中进士及第,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官翰林院编修、侍读,扬州郡太守。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外官出任云南省姚安府(今建水县)知府。中年以后笃信佛教,长年吃斋,“尝自言:吾诗字皆禅理也。”潜心禅理,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尤其用心关注。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临摹学习,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点。后罢归,遂绝意仕途,而与姚鼐等文人墨客交游。晚年受戒,法名达无。能诗,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谈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称书坛“清四家”,并有“浓墨探花”雅称。能诗,工书法,以行草尤擅胜场,能得董其昌神髓,时称“淡墨探花”,“谈墨翰林”。姚鼐《惜抱轩集》说他努力习书,到达“遗得丧,忘寒暑,穷昼夜”的地步。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齐名,合称四大家,当时有谚称:“天下三梁(梁同书、梁国治、梁诗正),不及江南一王。”书名绝大,名闻于海外,朝鲜人尝以饼金易其字。随手所作行书,实饶天趣,自用己法,殊觉无味。时世人必以其己法为真本,以行书为赝作。其行书作品《待月之作》、《宿山寺五律诗轴》等,清妙妍美,俊朗疏秀,可见其晋唐功底深厚。在清代书坛上有一定的影响,传世书迹较多。并精音律、善曲、家蓄戏班,亲教家僮度曲,行无远近,必以歌伶一部自随,其辩论音律,穷极要眇,每有客至则张乐共听。穷朝暮而不倦。海内求书者岁有馈赠,率费于声伎,每日流连于花丛中。
清嘉庆七年(1802年)在家乡丹徒病殁,终年72岁。著有《梦楼诗集》(24卷)、《赏雨轩题跋》、《论书绝句三十首》等传世。
王文治自题联
1、〖五言联自题〗
海色青来座;慷慨谈世事;孤舟残雪岸;
山光净照人。卓荦观群书。独树夕阳山。
——自题姚安府署
2、〖六言联自题〗
晓妍花露临帖;
夜爇兰膏捡书。
3、〖七言联自题〗
得好友来如对月;古迹虽陈犹在目;人间岁月闲难得;*
有奇书读胜看花。春风相遇不知年。天下知交老更亲。
修和群品先咸苦;崇兰清咏怀贤契;觞咏风流欣此日;
管领春风日亦长。修竹欣现长茂林。林亭遨揽契当年。
山间水静天无事;翠竹不沾花外雨;清泉白石静同趣;
竹少兰初日有情。红鱼划破水中天。奇文法书情独耽。
——集兰亭序字自题
古迹虽陈犹在目;文章最忌随人后;玉子半枰敲净几;
春风相遇不知年。道德无多只本心。炉香一缕上藏书。
——集兰亭序字自题
天姿辕轹未须夸;林亭以外初无事;
集古终能自立家。山水之间大有人。
——自题集古字、句
槐为王氏传家树;
杏是唐人及第花。
——自题宅门春联
上联“槐为”句,化用王氏典故。典出宋王佑被贬时,在庭院中亲手植三槐树,并说他的后人必有为三公者,后来其子王旦果为宋真宗朝宰相,时称三槐王氏。后就用三槐为王姓的典故。下联“杏是”句:化用唐郑谷《曲江红杏》诗句:“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及第花”,即杏花。联语化用典事,造句工稳,是富有个性特点的春联(见《中华对联大典》)。
附注 * :上联“间”,或作“生”;下联“天下”,或作“世上”。
4、〖八言联自题〗
观化东天,与山同静;秋月春花,当前佳句;暂向林阴,或于竹所;
游和抱朗,随地皆春。书法名画,宿世良朋。寄情天外,流咏人间。
——集兰亭序字自题
王文治撰题联
流水今日;
修竹古时。
——题江苏省苏州拙政园玲珑馆
睡鸭炉温旧梦;
回鸾笺录新诗。
——题江苏省苏州拙政园远香堂西侧倚玉轩侧门楹
不作风波于世上;
别有天地非人间。
——题四川省乐山县乌龙寺小客堂
胜地千秋崇大隐;
名山万古仰高贤。
——题江苏省镇江焦山漱石山房
窗前沧海凭开眼;
台上楞枷可印心。
——题江苏省镇江金山楞枷丈室
金山寺的建筑格局,打破了中国多数寺庙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筑传统,而是依山就势,大门西开,正对长江,寺内所有殿堂楼阁皆散布其上,主要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华藏楼、枕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最引人注目的是立于金山之巅的慈寿塔。山顶的夕照阁,存有乾隆皇帝南巡逗留金山时书写的七通御碑;夕照阁旁是观音阁,金山寺的“镇山四宝”便存列其中。观音阁旁,便是佛印禅师任寺庙住持时住宅,相传当时佛印与苏东坡往从甚密,常在此吟诗作画。法海洞位于山西北角头陀岩(又名祖师岩),洞内石壁上,刻有“浮玉山”三字;法海初来寺时,便在洞内参禅打坐。山腰西南侧的妙高台,又称晒经台,宋元佑初年(1086年)由佛印了元禅师主持创建,妙高台是赏月的最好去处,相传苏东坡曾在中秋之夜,偕歌手陪客游金山,登妙高台赏月,对江望月,思绪联翩,唱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绝句,唱罢,诗人翩翩起舞,连连称赞“神仙境界”。这里也是梁红玉击鼓抗金兵的地方。相传南宋抗金元帅韩世忠曾于山西的黄天荡,以8000士卒,围困数万金兵48天,其夫人梁红玉在妙高台上亲擂战鼓,鼓舞士气,大败金兵。东南山腰的楞伽台,是一座上下错落的三重楼阁,建筑奇巧,每登一级,疑无去路,却有洞口,可沿梯曲折而上。据说,这里是苏东坡应佛印之托,书写佛经《楞伽经》的地方,故又名“苏经楼”。楼阁最高一层挂有清人王文治撰写的这一副对联。
情寄古怀同竹静;
品殊群类契兰修。
——集兰亭序字题河南省辉县关庙碑廊
数点梅花横玉笛;
二分明月落金樽。
——题江苏省扬州郡署戏台(1)
人世难逢开口笑;
老夫聊发少年狂。
——题江苏省扬州郡署戏台(2)
鹓雏晓旭鸣丹谷;
棠棣和风秀紫芝。
——题江苏省苏州拙政园松风亭
事若求全何所乐;
人非有品不能闲。
——题江苏省苏州半园(今南半园)
苏州半园有二,一在城南人民路仓米巷内,称南半园,另一在城东北,白塔东路,称北半园。北半园即陆氏半园,园系清乾隆年间沈奕所建,取名“止园”。后归周勋齐,更名“朴园”,清咸丰年间,陆解眉改建,取名“半园”,因在仓米巷史氏半园之北,今俗称“北半园”。园在住宅东部,水池居中,环以船厅、水榭、曲廊、半亭,建筑多以“半”为特色。园东北部的二层半重檐楼阁,为苏州园林所仅见。园中植有白皮松、黄杨、紫藤等花木。北半园住宅已无,现存园林面积1130平方米。园中花木繁盛,面积虽小,但布局紧凑,建筑小巧,环境雅致。南半园址原为一老宅,清同治年间先为俞樾在马医科购地建曲园第宅,遂将此处转让史伟堂,建东宅西园。时西邻尚有隙地,但园主“知足而不求齐全,甘守其半”,遂名“半园”,为与白塔东路陆氏半园区分,今俗称“南半园”。入门处原有王文治撰书的这副对联,点出了造园的立意。园中主厅名“半园草堂”,半园草堂前多植花木,又有荷池石桥,波光粼粼,山石累累。堂西南有屋如船,名“不系舟”。堂东南临池有小屋,前荷后竹,名“君子居”。还有挹爽轩、双荫轩、还读书斋、安乐窝、风亭、月榭诸胜。俞樾《半园记》评此园“少少许胜人多多许”,“高高下下,备登临之胜;风亭月榭,极柏之华,视吴下名园无多让焉。” 民国初,园曾开放,游人甚多,又有隐社、半园女诗社、女学研会等在此吟咏集会。30年代,陆鸿仪于园中设律师事务所多年,参与办理“七君子案”。南半园面积6130平方米,住宅两路五进现状尚可,其中东路楠木花篮对照厅最为精致。园中仅存半园草堂、还读书斋和部分亭廊。“半园草堂”俞樾书榜,吴云书联云:
园虽得半,身有余闲,便觉天空海阔;
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气静神怡。
山从西属飞来活;
佛听南无念处灵。
——题浙江省绍兴清凉寺
婆娑青凤舞松柏;
飘缈丹霞聚偓佺。
——题江苏省苏州拙政园倚虹亭
左壁观图右壁观史;
西涧种柳东涧种松。
——题江苏省苏州耦园载酒堂大厅
耦园位于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为清初陆锦涉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初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里后于此始构涉园,一名小郁林。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继为崇明祝氏别墅。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左右,归按察使湖州沈秉成,聘画家顾沄主持,重修扩建如今。因一宅而有两园,遂称耦园,并寓夫妇偕隐双栖之意。1941年为常州实业家刘国钧所得。全园布局,颇为得法。黄石假山作为全园主题,堆叠自然,位置恰当,陡峭峻拔,气象雄浑,为苏州园林黄石假山中较为成功的一座。实为值得游赏流连的去处。此园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耦园。古时两人耕种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东园面积约4亩,以山为主,以池为辅,重点突出,配搭得当。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一组重檐楼厅。这在苏州园林中较为少见。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重楼复道,总称“城曲草堂”。西园面积更小,以书斋及织老屋为中心,前有月台,宽敞明亮,后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树木又建书楼一座;其南亦有一院,为不规则形状,西南角设假山,设置花木,间置湖石,显得幽曲有趣。全园主景黄石假山,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石块大小相间,手法逼真自然。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平台之东,山势增高,转为绝壁,直削而下,临于水池,绝壁东南设磴道,依势下至池边,此处气势为全山最精彩处,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坡度渐缓,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两侧削壁如悬崖。而绝壁东临水池,假山体量与池面宽度配合适当,空间相称。山上不建亭阁,而于山顶山后铺土之处,散置十余种花木,随风摇曳,平添了山林趣味。而池水随假山向南伸展,曲桥架于水上,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载酒堂大厅面阔三间,气宇恢宏,陈设精美。耦园落成之时,沈秉成曾在此宴请宾客。院南有“厚德载福”门楼与之相对。大厅后院即五开间两夹厢的楼厅,前有砖细牌科门楼,额题“诗酒联欢”,雕刻较为精致。“载酒堂”堂匾为网师园主人李鸿裔所书。堂名取宋人“东园载酒西园醉”诗意,与耦园构思立意正好吻合。清乾嘉四大书法家之一王文治所撰书的这副抱柱联,恰是沈秉成夫妇隐居耦园的生活写照。
林荫清和,兰言曲畅;
流水今日,修竹古时。
——题江苏省苏州拙政园
联意说:林木成荫,天朗气清,至爱亲朋,畅叙共同的心声,气味香如兰花;今天的名园也有茂林修竹,文人雅士曲水流觞,不逊当年。
倚兰春芬,高松晚翠;
温玉外朗,微澜中深。
——题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南河头街莫氏庄园云浦草堂中堂楹
莫氏庄园云浦草堂即女厅,俗称“堂楼厅”,又名“云浦草堂”。它座落于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系二层建筑。楼上是卧室区,为眷属起居之所;楼下则是莫氏族人接待和应酬女宾的地方,厅内整套榉木家具造就出一种闲适、温和的气氛。而将女厅置于最后一进,更体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男女内外有别及妇女不登大雅之堂的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道德。
门外秀双峰,金莲玉笋;
此中惠多士,时雨春风。
——题云南省澄江县万寿宫门楹(今凤山公园)
凤山公园座落于澄江县县城北面,紧连环城北路,因背靠状如丹凤飞翔的舞凤山而得名,为澄江历史悠久的名园之一。清朝康熙年间,澄江知府张圣治出北门郊游,登高乌瞰,看中此地“面带抚水,金莲、玉笋左右索旋,位正体尊”,与“城中烟火万家互相掩映”。认为是个好的游乐休闲场所,便开始在这里建起阁、亭数处,四周砌围墙,围墙内栽松柏,亭间植花木。继后游人渐盛,便取名为“万寿宫”。以后又经几次修整,有了一定规模。但历史的更迭,万寿宫时盛时衰。到清末渐废,民国初年已呈“草旺墙倒”之状。1943年刘承功任县长,又看中此地,便动用民力用2年的时间,在万寿宫旧址上建成了凤山公园。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县府就召集县城及附近的民众在此举行庆祝抗战胜利以及新建凤山公园落成典礼大会。凤山公园占地16亩,分为西区和东区。公园坐北朝南,大门正对县城的北门。形如牌楼,因门上有楼,可观抚仙湖,故又称“望海楼”。门头上用青石镌刻民国33年立的“凤山公园”四个大字。门前筑一大平台,边上有围栏,拾级而上,栽有花草树木,级以石条凳,可小愿。旧园主体建筑有高约15米,占地320平方米的志舟楼,为重檐三层八翼角式木结构楼(建于1943年)。楼30米处立有高约4米的抚仙二圣白色塑像,正道两侧各有一个高4米的四角亭台。志舟楼四周旁侧有滕本古树所掩。其北面建有约5000米的后花院,院内设高8米的六角亭,及松柏、林道、花草灌丛。楼东北侧建有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及展览室。新园位于旧园东侧,设有儿童游乐场,配以电动飞机、蹦跳床、竹林、草坪。园中原有一副对联(后遭损坏):
澄郡岂无方,造就他四境沤歌万里福利;
江山真有意,助成我满腔热血一片丹心。
坐上莲花,占断西湖三月景;
瓶中杨柳,分来南海一枝春。
——题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小街镇观音寺
观音寺座落在小街北门,占地约10亩,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年间重修。门外有石库一座(供烧钱用),左右有两棵数人合抱的大万年青树,大门雕刻彩绘,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雄伟高大,进门有弥勒佛像,背面为韦陀菩萨,两旁塑有四大金刚。内庭呈四合五天井,大门通道上为戏台,与左右厢房楼道相连,俗称这种建筑为“走马转阁楼”。天井西侧有石砌花台,种育缅桂和紫薇。经过砖铺的天井,沿青石台阶步入大殿。大殿的格子门上有“八仙”浮雕,大圆柱上挂有王文治亲手撰书的这副楹联。殿内正中为莲台观音塑像,左为骑白象的普贤。两侧塑有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正殿左偏塑有吕祖、金甲、大白三尊神像,右偏殿则为厨房。整座庙宇建筑气势宏伟,工艺精湛,彩绘不凡,为小街古建筑中之杰作。殴后还有两株高大的公鸡树,把这里的景观衬托得更加幽美。
上客尽知名,杜牧诗才,鲍照赋手;
前贤有遗韵,魏公芍药,永叔荷花。
——题江苏省扬州郡署客厅
以欧公平山传荷飞觞为题的联作数不胜数。最著名的当数清乾隆时扬州郡太守王文治的这副对联。联语说风流倜傥的小杜,俊逸格高的鲍照作客扬州,歌吹扬州,人尽知之。下联“芍药”、“荷花”,实指宋代两位扬州太守韩琦四相簪花宴、欧阳修平山传荷飞觞。此联悬于府署客厅,甚为得体。上联言宾,下联言主。王文治以太守资历作联,一面恭维来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面追思前贤,暗示扬州太守之斯文传统,此情此景分外贴切。
王文治贺赠联
诗人司空廿四品;
书临大令十三行。
——赠桂渐斋
芍药赋成因魏国;
荷花筵盛为欧阳。
——赠宾谷二兄
士仰昌黎同北斗;
人方永叔是洪河。
——赠清刑部云南司郎中梁济漉
梁济漉,字静峰,甘肃省皋兰县人。官翰林,刑部云南司郎中。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职。录朱熹《白鹿洞学规》,刻卧碑,立于文仁堂中,以约束学生。
前辈典型,秀才风味;
华蒿品格,河海文章。
——赠清代著名诗人蒋士铨(心余)
纪念、题咏、嵌典(涉)王文治联
荻花枫叶令千古;
红袖青衫彼一时。
——佚名集清王文治诗句题江西省九江琵琶亭
附录:【王文治轶事、趣闻】
〖妙迷一则〗
王文治是清代风流倜傥的才子,著名的书法家,和当时的翁方纲、刘墉、梁同书一起,有“清四家”的美誉。尝云:“吾诗、字,皆禅理也。”平日作字喜用淡墨,专取风神,善于自成面目。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将他和喜用浓墨的刘墉作比,又因其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高中进士一甲第三名,故送他“淡墨探花”的雅号。
清乾隆年间,王文治爱游戏笔墨,不但能诗善画,尤擅书法,而且奇构佳迷。这年元宵灯节,王文治又在自家门上挂出一条灯谜并言明中者有奖。谜面为五言诗四句:
珍珠白小姐;许配叶先生。
穿衣去洗澡;脱光上牙床。
他的老师柳大年是位饱学老儒,这日路过见此灯谜,不禁捋须曰:“我这弟子嘴馋。”
原来此灯谜底乃端午节人们的一种食品。
〖光华夫人〗
庚辰科探花五文治,著有《梦楼诗集》、《赏雨轩题跋》等,是清代的文学家、书画家。当时与纪晓岚过从甚密,时常往来不断。这天纪晓岚忽然想起一副对联: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这虽然是当时京中官宦人家常用的对联,但却大有来历,乃是雍正皇帝赐给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后来大家都跟着用,贴的人家就逐渐多了起来。这下联的头两个字,恰好与这位王探花的名字相同。纪晓岚灵机一动,匆匆赶到王文治家中,向他的家人说:“今天我来贺喜,皇上封你们家夫人为‘光华夫人’,难道贵府尚未接到圣旨?”家人赶快将他接到客厅,好生侍候,恰好王文治不在家中,纪晓岚就要夫人出来相见,他对王夫人说:“我听说皇上为夫人加封,赐为‘光华夫人’,我适从宫里回来,特地先来报个喜讯,夫人快准备接旨吧!”说完之后,他不肯久留,便起身告辞。于是整个王府上上下下的人,都是欢天喜地,欣喜若狂。尤其是王夫人,刻意梳妆打扮,等候接旨。
可是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夫人打发人到大门外张望了好一阵子,一直不见动静。最后王文治从朝中回来,一进门见家中喜气洋洋非同寻常,便十分纳闷。回到内室见了夫人,问出了什么事,夫人兴高彩烈的对丈夫说:“听说皇上要策封妾身为‘光华夫人’,圣旨快要到了!”王文治愕然不解:“哪有这事,我怎么没有听说?”“怎么?你不知道?”王夫人愣住了。“你是听谁说的?”“纪学士啊!”夫人说“纪学士说,他在宫里看到了圣谕,特先来报个喜讯。”王文治一听是纪晓岚说的,立刻笑了。他太熟悉纪学士啦,这人戏谑无常,没有开不到的玩笑。看夫人一副傻乎乎认真的样,让纪晓岚耍了还不知道。王文治当着仆人不好说清楚,便对夫人说:“好了,不要说了,没有这回事。”说完径自更衣去了。
夫人不清楚其中缘故,看丈夫的神态有些愠怒,又说得不明不白,便跟在丈夫后面追问:“你倒说清楚,这是咋回事?”“哎,这是纪晓岚在戏弄我们啊!”夫人更加不解,便又接着问道:“我还是不懂,纪学士胆子再大,也不敢假传圣旨啊!再说他大老远跑来,没事儿怎么开这样的玩笑?”“哎,你就别问啦。”说到这里,王文治见夫人那副天真的模样,两眼还瞪得大大的,忍不住又说道:“告诉你说吧,有一副春联,写的是‘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是先皇雍正爷赐给大学士张廷玉的,如果说你封了‘光华夫人’,上面加上我的名字文治,岂不是正应了下联那句话?”王文治耐着性子向夫人解释明白,王夫人恍然大悟,羞愧难当,又气又恼地骂了一句:“呸,纪晓岚这只骚狐狸,太可恶了。”
〖士林瑰宝〗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王文治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在建水、通海等地留下过很多碑刻和对联。至今滇南一带尚有他的墨宝遗存,虽只尺中楮,民间亦视为拱璧。笔者珍藏的这幅行书中堂,是他在临安任知府时所书,写于绫上,长135厘米,宽44厘米,厚裱,品相完好,是难得的佳作。五文治学书虽宗“二王”,但对颜真卿却深怀敬意。他在《论书绝句》中写道:“曾经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中兴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并喜写颜书内容。刚开始时,我对这幅字的真伪把握不定,主要原因是书中颜真卿的官职为“刑部尚书”,而查阅《中国美术辞典》、《书法辞典》等权威工具书,都明确记载颜真卿的官职是“吏部尚书”;后又查阅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画篆刻实用辞典》一书,颜真卿的官职确实是“刑部尚书”,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方始落地。
这幅作品,无论从用笔到结体及风貌,均有浓郁的董书意味,用笔规矩而洒落,结构紧密而内敛,墨色以淡为主,着实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然而王文治忠实地秉承帖意,却无传统帖学的流转圆媚与轻滑。其书用笔转少折多,以折为主,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瘦硬的笔画略带圆转之意,既妩媚动人,又俊爽豪逸,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总体上看,此作吸收了李北海、赵松雪、董思白的修长、端丽的结构形式和张即之的飞动用笔,也传达出本人风流倜傥的人品。他的书法和其诗一样,都写得淡而有味,清爽淡雅 ,脱尘去俗,充满着佛家清虚超脱的意趣。正如他自己所说:“吾诗字皆禅理。”这一点和他“曾经沧海”、“笃信佛教”是有密切联系。
据王昶《湖海诗传》称:“禹卿尤工书,楷法河南,行书效《兰亭》、《圣教》;入京师,士大夫多宝重之。”其实王文治20多岁时就书名遐迩传扬。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两位使臣仰慕王文治书名,特意邀请他同行,王文治欣然答应。琉球人素好书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国书法名家,纷纷重金求书,视为至宝,十分珍重,一时间王文治在琉球书名风靡。当时朝鲜人来华,专门以饼金购得王文治书法以归,其书法声名远播海外。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时,在杭州寺庙中见其所书《钱塘僧寺碑》,大赏爱之。由于乾隆皇帝的赞赏,王文治的书法声望一下大大提高,广为流传,为士林所宝。
㈣ 已出版的小说
楼主列的那些都是青春都市类的呢..嘿..刚好我也喜欢的噢..也有在红袖添香言情小说站看了一些..类似的..而且也都是出版小说噢..介绍你呗..希望你也能喜欢... 《一起写我们的结局(全本+已上市)》/ 木子喵喵【木子喵喵出版作品,《一起写我们的结局》。这里有好多你熟悉的情节,熟悉的画面。纯净得让人嫉妒的青葱岁月,就如发生在你身边一般,“如笙”,那个曾经每个人心中都隐匿过的男子。】大学时的她,温柔善良;他,冷漠又敏感。她爱上他注定是一场劫数。 《陪你到世界的终结(签约出版)》/ 然澈许暖迟千里迢迢奔赴成都去见自己的男友,先是火车出轨,后是酒吧遇险,更可恨之事乃是,经过这多方磨难之后,等来的,竟是男友要分手的冰冷宣言。哦SHIT!我许暖迟究竟是招惹了哪一路的神仙,要这么几次三番苦我心智劳我筋骨?!不是不痛,只是哭泣无用,毅然回到北京继续自己的生活,不想那狠心抛弃自己的男友不仅尾随而至,甚至要阴魂不散地与她同住一个屋檐下?! 《与你同看世间繁盛(签约出版)》文 / 卡其豆江和,我用尽了一生的热情和力气,想要站到你身侧,与你一同看着这世间的繁盛和荒芜。林屿森,你用最纯净温柔的感情,为我筑起风雨无虞的美好世界。然而我能回报的,却只是一个绝情的背影。我们这一生,注定不可能。李响,文森特,江柄生,兰姨……一切在我生命中开过的花,最终一一败落。我终于相信,面对变幻无穷的季节,谁能奢望,一览无余?我终于明白,我们的一生,经历的种种,不过是花开彼岸的风景 《末世·以爱之名(签约出版)》文 / 孙丹阳他们是魔鬼与爱神,他们是青春季里的王子与公主,他们年轻却不狂躁,他们有着明媚俊美的面孔和最善良可贵的灵魂,背景在校园里,故事在玄幻上,感情迷失在文字间。故事里,尤莉曾对凌少华说:“若魔鬼的心是冰,你又怎么会爱上我,若你说你为我的所有只是在完成你魔鬼的使命而已,那么我愿意跟你走,我愿意为温暖你一个人的心而放弃整个世界!”故事里,凌轩曾对苏小茉说:“即使想流泪,也要冲着太阳努力、努力的微笑,把痛搁浅在心灵的角落,浮云流水,愿你做烈日下倔强的向日葵!”现实中,谁又会是属于我们的魔鬼或爱神呢?友情之上,爱情之上,还有那一种可歌可泣的存在,使我们缠绕不能自拔。稚嫩的青春和成熟的疼痛,鲜红的血液和悲戚的救赎,幸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字眼,爱情究竟是怎样的一段承诺,茉莉花开,茉莉花败,韶华远逝,山河永寂。 《莎士比亚建议你这样爱:微笑深爱【已上市】》文 / 微若洁茹莎士比亚说,相爱过的人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也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相爱过。可是,依然深爱着的两个人分手之后,该如何呢?你恨他吗?那个承诺给你幸福的男子,曾经你以为会给你幸福的男子,忽然冷了面容,硬了心肠,说,对不起,我不爱你。你还爱着他吗,在你被伤害以后?如果,再见到他,你会怎样。我会微笑。微笑,深爱。微笑,然后深爱。 《一千年以后,天气晴【已上市】》文 / 微若洁茹他是美丽倾城的男子,带着上一世的爱,轮回至今,得到了天下女人的心,却依然得不到深爱过的女子。她只是一只小狐狸,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修炼千年来到人间。她不再是那只无法保护自己的小狐狸,她拥有了千年的法力,和足以魅惑天下的容貌。她钩钩小指,就可以让他爱上她。可是,她却要用这样的法力,把深爱的他推到别的女子身边。她以为自己始终是那个深陷其中的局外人,可是这一次,爱情女神眷顾了她。他也爱上了她。狄金森说,等待一小时,太久,如果爱,恰巧在那以后。等待一万年,也不算长,如果,最终有爱作为报偿的话。如果,最终能有爱作为报偿的话。那么短短的一千年,又算得了什么呢? 《假如深海不快乐(签约出版)》文 / 薛玉蓉【假如深海不快乐】你自是万人瞩目,可曾注意我小心翼翼的目光;你自是冷漠轻佻,可曾为我改变一丁点的心意;我站在角落,深情地注视你,依然不曾换回你决然离开的脚步;薛锦寒,我不顾一切抛下自尊来爱你,把自己从公主的宝座下降为灰姑娘,你又怎能无动于衷?既然你转身,我便只好放手,你会看得见,我没有眼泪,亦没有不舍。不是爱的不深,只是你不知道,因为你,我把自己藏身深海,我的眼泪,任何人都无法看见。深海没有氧气,没有阳光,有的,只是自始至终的孤寂和刺骨的寒冷。然而我,始终守候在这里,我的眼眸,早已成为这深海的一眼泉,涓涓流着的眼泪,成为这深海的海水来源。亲爱的你看,连珊瑚都已熟悉我等待的姿势和容颜,为何你依然未曾深情注视一秒钟。我为你沉溺在这一片深蓝的海域,久久不愿醒来,只为有一天你会懂得,我爱你。我等你。这样的等待太漫长,太寂寥,太让人心碎,深海的窒息让我无法挣脱。亲爱的,假如深海不快乐,你会带我离开吗?【说给你们】年轻的时候,你是否也会喜欢上这样一个男孩子?他学习不好,体育很棒;他性格冷漠,长相迷人;他不是老师家长眼中的乖小孩,却偏偏迷倒一大片小女生崇拜的目光。你很好,你很乖,可是你却和每一个青春期的小女生一样,深深地迷恋他的一举一动。
㈤ 人世难逢开口笑下联
网络可搜
人世难逢开口笑
老夫聊发少年狂
王文治曾筑一楼,言“回梦楼”,因自号梦楼。其楼为召伶人在家演乐之所,故撰此联以榜之。上句系出杜牧《九日登高》诗“尘世难逢开口笑”,以“人”易“尘”,意无大殊;下句为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首句。盖借他人声口以自抒怀抱。(《1990年对联台历》申君编选,韩盈评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
注:
(1) 王文治(1730-1802),清代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十二岁便吟诗作书,诗有唐人风范,书学米、董、后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等。
(2)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①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读后:
读对联,往往由于对作者不甚了解,又仅读了其一副对联,而不得要领,或理解偏颇。于是,从网上搜集了上述资料。韩盈评解王文治此联“盖借他人声口以自抒怀抱”,信也。前人评价王文治“风流倜谠”,由此联亦窥见一斑:既有杜牧的萧洒,又兼苏轼之豪放。
㈥ 吴欣主编的《最新实用印刷色彩》是哪一年出版的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浏览历代书法,"晋 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 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 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于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一、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二、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 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 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 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 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 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 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三、商至西汉--浑然入序的书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 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一)各种书法体简介:
1、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于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 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于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于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 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 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
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
4、简帛墨迹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 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国书法经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因此殷商以来的文字,在诸侯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北方的晋国的"蝌蚪文",吴、越、楚、蔡等国的"鸟书",笔画多加曲折和拖长尾。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种浓厚的形态,替之以修长的体态,显示出一种圆润秀美,如《攻吴 王夫差鉴 》。这时期留存的大量墨迹,为简、帛、盟书等。
(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 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 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四、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
(一)两汉书法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鲨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 ,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 至于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于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二)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2、两晋时期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 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 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 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 鉴 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 基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 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五、求规隆法--隋唐五代
(一)隋朝书法: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
2、峻严方饬 如《董美人墓志铭》等
3、深厚圆劲 如《信行禅师 塔铭》等
4、秀朗细挺 如《龙藏寺碑》等。
(二)书学鼎盛的唐代:
1、唐朝书法简介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 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 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2、隋唐五代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隋至唐初。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兼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2)盛唐、中唐阶段。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3)晚唐五代阶段存唐遗风。
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由于国势衰弱和离乱,文化艺术亦呈下坡之势。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 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势。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另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 消歇,以后北宋"四家" 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六、尚意宣情--宋至明中
(一)宋朝的书法: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 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 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 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认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 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已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 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二)元代书法艺术 :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 虽然在政治上元 朝是异族统治,然而在文化上却被汉文化所同化,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 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所以苏轼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赵孟俯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才强调有意之意。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俯 ,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
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于赵孟俯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 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信佛教。审美观趋向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 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俯 ,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已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
纵观元代书法,元代书法的特征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至于篆隶, 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 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于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较之文 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三)明朝书法艺术 :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初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 徽明、王宠"三子"。
2、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 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 性化的新境域。
3、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 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七、抒情扬理--明中至清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 。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于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 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于 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于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 ,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灿夺目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么这种愿望在碑学那里实现了。
八、现代时尚--今天的书法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 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 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错了
㈦ 有一首歌里有谁料皇榜中状元的歌词是什么歌
“谁料皇榜中状元”出自歌曲《谁料皇榜中状元》。
《谁料皇榜中状元》
词:陆洪非
曲:王文治
演唱:卓依婷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
好新鲜哪,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照哇,照婵娟哪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爱花儿好月儿圆哪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爱花儿好月儿圆哪
(7)王文治出版扩展阅读:
《谁料皇榜中状元》于2003-03-01上线。歌曲时长03:37。收录在2003年3月1日出版的专辑《黄梅戏名曲精粹》之中。一上线就收到了广泛的关注,收获了众多的喜爱。
2007年,该歌曲获得第十四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奖。2007年,该歌曲获得雪碧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榜内地金曲奖。2003年,该曲获得第六届华语音乐榜中榜《华语榜中榜'99》歌曲奖.
《谁料皇榜中状元》有众多的翻唱版本,截止2019年1月,童丽、宁静、张小威、杜美娜等都进行过翻唱。
㈧ 那个大作家刘墉是不是刘罗锅啊
不是的哦
现代的刘墉,美籍华人,画家、作家。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种,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他们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心的、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清代的刘墉,1719年生,1804年逝世,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青原、香岩、日观峰道人。统勋子。乾隆进士、官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清。书法浑厚雄劲,得钟太傅、颜鲁公神髓,一时名满天下。在乾隆之际,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刘墉并享书法声誉。当时人们称翁、梁、王、刘“四大家”。
㈨ 王文治是谁
王文治(1730-1802),乾隆十三年探花,清代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乾隆进士,殿试第三人,官翰林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
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谈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
筑“梦楼”。自滇归,买僮度曲,行无远近,必以歌伶自随。尝送女装美少年给毕秋帆 ,有好事者载:
“某太守好以奇法为淫,饰女为男作仆,饰男为女作婢。”
昨宵僧院访名花,今到清平太守家。
芹羹碧煮松溪水,粳饭香添石铫茶。
偶向闲中逢富贵,依然世外梦繁华。
半晌谈禅复谈艺,不觉花楦日西斜。
著有《梦楼诗集》、《论书绝句三十首》等,传世书迹较多。
王文治
(1938.1—)河北人。擅长美术批评。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历任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美编、天津市河东区文化馆美工、天津人民出版社美编、新蕾出版社副编审。书籍装帧《非洲班图民间故事》入选第一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发表论文有《秦征的艺术追求》、《笑的艺术——评方成漫画展》、《不知疲倦的探索者——马达的版画艺术追求》等。出版有《清气满乾坤——齐白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