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版社初二物理
❶ 北京初中物理教材是哪一套
这里的一个是教学用书;一个是实验教学用书
一。北京市普通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
初中教科书
序号 年 级 书 名 版 别 版 次 备 注
068 初一 *初中语文一 开 明 2001年版
069 初二 *初中语文三 开 明 2001年版
070 初二 初中语文三 人教(京) 2001年3月第1版
071 初二 初中代数二 人教(京) 2001年3月第1版 用一学年
072 初二 初中几何二 人教(京) 2001年3月第1版 用一学年
073 初二 初中思想政治二上 人教(京) 2003年6月第3版
074 初二 初中地理三 人教(京) 2001年12月第1版
075 初二 初中地理地图册二 地 图 2002年6月第3版 配人教版教材
076 初二 初中地理三填充图册 人教(京) 2002年6月第3版 配人教版教材
077 初二 中国历史三 人教(京) 2001年12月第1版
078 初二 中国历史地图册三 地 图 2002年6月第3版
079 初二 中国历史填充图册三 人教(京) 2002年6月第4版
080 初二 初中物理一 人教(京) 2001年3月第1版 用一学年
081 初二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册 知 识 1996年10月第1版 用一学年
082 初二 初中物理(初二分册) 首师大 2002年版 用一学年
083 初二 初中生物二 人教(京) 2001年10月第1版 用一学年
084 初二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册二 知 识 1996年10月第1版 用一学年
085 初二 初中英语二上 人教(京) 2001年12月第1版 配磁带4盒
086 初二 初中英语二上 (朗听)3盒 人 教 2003年制作
087 初二 初中英语二上 (阅读训练)1盒 人 教 2003年制作
088 初二 中学美术三 人 美 2001年版
089 初二 初中体育与健康二 人教(京) 2001年11月第1版 用一学年
090 初二 中学音乐三 (简谱) 人 音 2001年版
091 初二 中学音乐三 (线谱) 人 音 2001年版
092 初三 初中语文五 开 明 2001年版
093 初三 初中语文五 人教(京) 2001年12月第1版
094 初三 初中代数三 人教(京) 2001年12月第1版 用一学年
095 初三 初中几何三 人教(京) 2001年12月第1版 用一学年
096 初三 初中思想政治三(全) 人教(京) 2003年6月第3版 用一学年
097 初三 世界历史一 人教(京) 2001年12月第1版
098 初三 世界历史地图册一 地 图 2002年6月第4版
099 初三 世界历史填充图册一 人教(京) 2002年6月第4版
100 初三 初中物理二 人教(京) 2001年12月第1版 用一学年
101 初三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册 知 识 1996年10月第1版
102 初三 初中物理(初三分册) 首 师 大 2002年版 用一学年
103 初三 初中化学(全) 人教(京) 2001年3月第1版 用一学年
104 初三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册 知 识 1996年10月第1版
105 初三 初中化学(全) 北 京 2000年版 海淀区教委、
基教研中心
106 初三 初中化学(全)实验报告册 北 京 2000年新版
107 初三 初中英语三(全) 人教(京) 2002年12月第1版 配磁带6盒
108 初三 初中英语三(朗读 )3盒 人 教 2003年制作
109 初三 初中英语三(阅读)2盒 人 教 2003年制作
110 初三 初中英语三(听力)1盒 人 教 2003年制作
111 初三 中学美术五 人 美 2001年版
112 初三 初中体育与健康三 人教(京) 2001年11月第1版 用一学年
113 初三 中学音乐五(简谱) 人 音 2001年版
114 初三 中学音乐五(线谱) 人 音 2001年版
二。北京市普通中小学 实验教学用书目录
二、初中实验教科书
序 号 使用年级 书 名 编写单位 备 注
中 1 七年级 语文第十三册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 2 七年级 数学第十三册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 3 七年级 英语第十一册 北京教科院、北师大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 4 七年级 *英语第十一册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 5 七年级 思想品德第一册 北京教科院、首师大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 6 七年级 *历史第一册(修订版)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课改实验区用
中 7 七年级 地理第一册 北京教科院、中国地图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 8 七年级 美术第十三册 北京教科院、人民美术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 9 七年级 音乐第十三册 北京教科院、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10 七年级 科学第九册 北京教科院、首师大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11 七年级 生物第一册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12 七至九年级 信息技术第四册(配光盘)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13 七至九年级 信息技术第五册(配光盘)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14 七至九年级 信息技术第六册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15 七至九年级 劳动技术 木工设计与制作(中级本)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16 七至九年级 劳动技术 金工设计与制作(中级本)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17 七至九年级 劳动技术 陶工设计与制作(中级本)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18 七至九年级 劳动技术 种植技术(中级本)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19 七至九年级 劳动技术 电子技术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20 七至九年级 劳动技术 数码影像制作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21 初二 代数(实验本)三 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编写组 全一册 暂用
中22 初二 几何(实验本)二 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编写组 全一册 暂用
中23 八年级 *语文第十五册(修订版)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课改实验区用
中24 八年级 *数学第十五册(修订版)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课改实验区用
中25 八年级 *英语第十三册(修订版) 北京教科院、北师大出版社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课改实验区用
中26 八年级 *物理第一册(修订版) 北京教科院、北师大出版社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课改实验区用(全一册)
中27 八年级 科学第十一册 北京教科院、首师大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28 八年级 *思想品德第三册 北京教科院、首师大出版社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课改实验区用
中29 八年级 *历史第三册(修订版)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课改实验区用
中30 八年级 *地理第三册(修订版) 北京教科院、中国地图出版社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课改实验区用
中31 八年级 美术第十五册 北京教科院、人民美术出版社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课改实验区用
中32 八年级 音乐第十五册 北京教科院、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33 八年级 *生物第三册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课改实验区用
中34 初三 代数(实验本)四 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编写组 全一册 暂用
中35 初三 几何(实验本)三 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编写组 全一册 暂用
中36 九年级 语文第十七册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37 九年级 *数学第十七册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38 九年级 *英语第十五册 北京教科院、北师大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全一册
中39 九年级 化学全一册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全一册
中40 九年级 *物理第二册(修订版) 北京教科院、北师大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全一册
中41 九年级 历史第五册 北京教科院、北京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42 九年级 美术第十七册 北京教科院、人民美术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43 九年级 音乐第十七册 北京教科院、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中44 九年级 科学第十三册 北京教科院、首师大出版社 课改实验区用
❷ 谁有北京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寒假乐园数学和物理的答案
第一页 dbcbd
❸ 初二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2012最新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 物态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2.2 汽化和液化
2.3 熔化和凝固
2.4 升华和凝华
2.5 水循环
热现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 发 沸 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升华
┌—————————┐
│ 熔化 汽化
固体——→液体——→气体 (吸热)
-- -- -- -- -- -- -- -- -- -- --
气体——→液体——→固体 (吸热)
│ 液化 凝固 │
└—————————┘
凝华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初二上学期物理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棍会冒“白气”,这是____现象;冰棍吃到口中感到很凉,是因为冰棍熔化过程中____(填“吸热”或“放热”)的原因.
2.“神舟七号”上天后,通过电视我们看到宇航员们可以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飘来飘去,他们的质量与其在地面上的质量相比会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飞船的研制中,为了减轻飞船的质量,应选用密度较____(填“大”或“小”)的材料制成.
3.盈盈在弹奏古筝时,古筝的琴弦因为____而发声;登上月球的两宇航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的讲话,这是由于声音____;小强是位音乐爱好者,他能区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他区分的依据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不同;他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发出声音的____不同.
4.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利用了____原理;“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这是由于____的缘故.
5.小杰的哥哥买了一条领带,此领带有很强的自洁性能,不沾水也不沾油.由此可见,领带是利用____材料制成的.
6.有一种驱蚊器能发出人耳听不到的高频率声波把蚊子赶跑,由此可推知该种驱蚊器发出的是____.雷雨天,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
7.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运动.
8.如图2所示,漫画中的许多现象可用物理知识解释,请举出其中的一处并做解释.
示例:物理现象:夜间看到月亮发光;解释:月亮反射太阳光的缘故.
物理现象: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不得分)
9.下列数据中接近实际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B.淋浴用的热水的温度约45℃
C.蜗牛爬行的速度约为0.1m/s D.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10.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放入冰箱冷冻室的罐装饮料易爆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D.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11.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
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
12.用温度计测人体温度时,温度计内的水银不变的量是()
A.温度B.密度C.质量D.体积
13.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造型独特,它透明的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定律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14.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5.在没有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是()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16.如图3所示为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物质是一种晶体
B.此物质在第10-25min没有吸热
C.在第20min时,可观察到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此物质的熔点大约是100℃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17.如图4所示,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入射角为60°,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8.请在图5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19.如图6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0.一杯很烫的水,要是使这杯水冷却得快些,你准备采取哪些做法?请至少写出两种做法,并指出每种做法所应用的物理知识或原理.
21.一天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座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黑洞洞的.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那座大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小明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你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五、计算题(共17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的运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
22.(4分)小军同学寒假准备从锦州去山海关的姥姥家,他想乘坐从松原开往北京的2591次列车,他从网上查找到列车时刻表如下: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1 松原 -- 06:00 0
2 大安北 06:45 06:47 69
…… …… …… …… ……
7 锦州 13:34 13:44 707
8 葫芦岛 14:27 14:30 757
9 兴城 14:46 14:48 778
10 绥中 15:19 15:21 826
11 山海关 16:08 16:16 891
…… …… …… …… ……
请你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帮助小军算一算:列车从锦州到山海关这段路程中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3.(6分)一个容积是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0.01kg的小石块投入瓶中,共投了25块相同体积的石子后水面上升到瓶口.
求:(1)瓶内小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24.(7分)今年10月,从台北直飞上海的航线正式开通,方便了大陆与台湾的往来.开通前,台湾民航飞机需要经香港才能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飞机飞行共用3h30min.已知香港与台北之间的距离860km,香港与上海之间的距离1240km,如图7所示.而开通后,上海至台北直线距离只有960km.
求:(1)开通前,飞机从台北经香港飞到上海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开通后,若飞机以相同的平均速度从台北直飞上海需要多少小时?
(3)从你的计算结果看,上海和台北直接通航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点即可)
六、实验、探究题(共22分)
25.(6分)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如图8所示,他所组装的实验装置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
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9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给出两种原因即可)
第一种可能原因:______;第二种可能原因:______.
(4)小明观察到水要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时的体积大小变化情况不同,如图10所示.其中:____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26.(5分)如图11所示,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
(1)应选择____(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造成的.
(3)如果在像B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B,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像.
(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5分)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及实验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要有可行性,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
28.(6分)小明学习了量筒和天平的使用后,在实验室中测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为____g(如图12甲所示);
②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盐水体积为____cm3(如图12乙所示);
③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31.4g;
④计算出该盐水的密度为____kg/m3.
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出测盐水密度的实验记录表格。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液化 吸热2.不变 小
3.振动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音色 响度
4.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或平面镜成像) 5.纳米
6.超声波 光速大于声速
7.匀速直线运动 1 西
8.物理现象:地面上有人的影子;解释:光沿直线传播;物理现象:(小宝)听到声音;解释:空气能传声(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多选题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9.BD10.AC11.B12.C13.A14.D15.D 16.AC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17. 18. 19.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表述方法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得分)
20.方法一:用嘴吹或用电风扇吹。此法应用了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使水放热冷却得快些。
方法二:改用表面积较大的碗或盆装水。此方法应用了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水分的蒸发,使水放热冷却得快些。(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写出一种方法给2分,写出两种方法给3分)
21.当太阳光射到关着的窗户上时,光在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小明恰好处于反射光线的方向上,有很强的光进入眼睛,因此看起来明亮刺眼(2分);当太阳光从开着的窗口射入室内,很少有光反射出来进入小明的眼睛,因此看起来黑洞洞的。(1分)
五、计算题(共17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的运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
22.(4分)解:t=t1-t2=16h8min-13h44min=2h24min=2.4h……1分
S=s1-s2=891km-707km=184km ……1分
……2分
23.(6分)解:(1)根据密度公式ρ= 得
……2分
……1分
(2) ……1分
……2分
24.(7分)解:(1)飞机从上海经香港飞回台北经过的路程
S总=s1+s2=860 km+1240 km=2100 km……1分
t=3h30 min=3.5 h ……1分
……2分
(2)飞机从上海直飞台北,所需时间
……2分
(3)节省时间、节省燃料、祖国统一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得分)……1分
六、实验、探究题(共22分)
25.(6分)(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1分)
(2)见右图(2分)
(3)①水的质量太大(或水太多);
②水的初温偏低;
③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④烧杯上未盖纸板
(以上四个答案中答对任意两个即得2分)
(4)(a)(1分)
26.(5分)(1)平板玻璃(1分) (2)平板玻璃的两个反射面成像(1分)
(3)不能(1分) 虚(1分) (4)不变(1分)
27.(5分)方法一: 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赛、小闹表。(1分)
实验步骤:把小闹表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于大广口瓶里,听小闹钟的声音。用橡皮塞塞住广口瓶的瓶口并塞紧,要求不漏气,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2分)
实验结论:瓶内空气和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赛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赛传播出来的,即固态也能传声。(2分)
方法二: 实验器材:白纸、铅笔、长条桌。(1分)
实验步骤: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长条桌上用力均匀的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甲在白纸上写“一”时的声音,重复几次实验,都可以清楚的听到写“一”时的声音。同学乙将耳朵离开桌面(注意调整耳朵与笔的距离,保证与上几次实验相比耳朵与笔的距离相同),同学甲在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写“一”,重复几次实验,都听不到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2分)
实验结论:在相同的条件下,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声音,在空气中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即固体可以传声。(2分)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8.(6分) ①53.4 (1分) ②20 (1分) ④1.1×10 3(1分)
实验记录表格见下表 :(3分)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❺ 急问'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改教材'初二初三的数学和初二物理的目录'也就是我想知道有哪些知识点''谢谢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 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还有一些要背的数据
质量 m 千克 m=ρ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v=s/t
密度 ρ千克/立方米; kg/ m3 ;; ρ=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G=mg =ρv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F/S
功 W 焦耳(焦) W=Fs ;W=Gh
功率 P 瓦特(瓦) P=W/t
电流 I 安培(安) I=U/R
电压 U 伏特(伏)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P=W/t=UI;P=Fv;P=UIt
热量 Q 焦耳(焦) Q=cmΔt(Δt=t高-t低[温度高的减去温度低的])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的8次方米/秒 三亿米或三十万千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物理书八年级上的电子版本
1.可以到网站去下电子书啊,2.最好找别人借
❼ 初二下学期物理重点(北京大学出版社)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 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 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五,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 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
六, 电功和电功率
1. 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
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Rt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15.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6.热功率:导体的热功率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17.P热公式:P=I2Rt ,(式中单位P→瓦(W);I→安(A);R→欧(Ω);t→秒.)
18.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热功率=电功率,可用电功率公式来计算热功率.(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七,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八,电和磁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进.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 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
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
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
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结构:定子和转子.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换向器: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互换.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