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宏出版社
⑴ 泉州建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泉州建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01月30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经营等。
法定代表人:苏清苗
成立时间:2007-01-30
注册资本:38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5050510000099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泉港区前黄镇工业小区
⑵ 刘文忠的主要著作
中华经典随笔:东坡志林(插图本)(宋)苏轼著,刘文忠评注 中华书局 2007
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正变通变新变 刘文忠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5
宋词精品选释 刘文忠 张燕瑾选释 研究出版社 2005汉魏六朝诗选刘文忠等 选注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4
古诗类选--友谊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中古文学与文论研究 刘文忠 学苑出版社 2000
左思·刘琨刘文忠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中国文言小说精典——中国传统文化精品系列 陈建根 主编,刘文忠 等选注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9
历代笔记小说小品丛刊:老学庵笔记 陆游著 刘文忠评注 学苑出版社 1998
墨子译注-学术新刊25 刘文忠 建宏出版社 1996
虚实话三国 刘文忠,刘元煌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
咏史词品珍:六代豪华春去也 刘文忠 刘元煌选注 东方出版社 1995
吕氏春秋选译 刘文忠著 巴蜀书社 1994
白话三国演义(上中下) 罗贯中著 改写 刘文忠 1992
元明散曲选讲刘文忠 编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隋史遗文 (明)袁于令著 刘文忠 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鲍照与庚信刘文忠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淞滨琐话 (清)王韬撰 刘文忠 校点 齐鲁书社 1986
文言小说名篇选注 刘文忠等选注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5
梼杌闲评 刘文忠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⑶ 大家觉得外研社出版的《建宏英汉多功能词典》怎么样阿
我高中就用的这本词典现在还在用,搭配牛津双解,即使你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都够用老哈!!!
⑷ 宏业出版社
这是假的,理由如下:
1、哪有出版社的经营范围只有兼职打字这么一项的?
2、哪有营业执照上面没有具体经营地址的?
3、哪有这样的公司需要一百万注册资本的?
这类兼职,骗人的套路就这么几种类型。
1,自称招聘,然后以各种名义——押金、保证金、建档费、诚信金、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让你交钱的。
(反正那些黑中介的手法你应该早有耳闻)
2,自称任务,让你到处发垃圾广告,招更多的人,一层层拉人来上当的。
(现在你可以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招聘广告,还有那些当托的)
3,自称打字,让你先交快递费邮费,然后对方加你黑名单,给你玩消失的。
(比如冒称出版社,或者虚构出版社的广告,无一例外是要你交钱)
4,自称发贴,让你手机注册输入验证码,个性签名,暗中定制高价信息服务,扣你话费直到停机的。
(比如那些要你输入手机号码,或者骗取你的手机号码的,是这类地方你都要当心)
5,自称赚钱,给你一个可疑的链接,让你为之贡献点击率和人气的。
(花那么多精神去点这些广告,搭上网费和电费,耗费自己的视力精力和时间值得么)
6,自称验证,要你提供银行卡,忽悠你输入密码趁机劫走里面的余额的。
(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千万小心)
7,自称创业,要你拉头发展下线,自称投入多少多少,回报多少多少的。
(比如用户名为q,到处宣传交钱多少多少,不卖给你实物,卖给你一些三钱不值俩钱的软件/化妆品/保健品,然后要你去拉人头发展下线,自称日入多少多少的)
⑸ 英汉多功能词典-外研社.建宏出版的字典怎么样和牛津比起来呢
侧重点不一样,看你干什么用了.如果只是为了明白意思,肯定牛津好.
⑹ 外研社 建宏 什么意思
《外研社建宏英汉多功能词典》由作者王耀庭编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
⑺ 卢建荣的出版著作
1.刘献庭(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2.曹操(台北:联鸣出版社,1980)。
3.魏晋自然思想(台北:联鸣出版社,1981)。
4.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1)。
5.分裂的国族认同,1975-1997(台北:麦田出版社,1999)。
6.入侵台湾:烽火家国四百年(台北:麦田出版社,1999)。
7.高职中国历史(台北:三民书局,2000)。
8.高中中国文化史(台北:建宏出版社,2001)。
9.高中世界文化史(台北:建宏出版社,2002)。
10.从根烂起(台北:前卫出版社,2002)。
11.台湾後殖民国族认同,1950-2000(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
12.高中世界文化史(台北:建宏出版社,2003)。 学位论文 1.Hsu-chou's Struggle for Autonomy in Late T'ang China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93). 01.归有光──命定论的改革主义者,《食货月刊》9,1/2(1979),页24-33。
02.葛洪──山林中的社会批评者,《食货月刊》9,9(1979),页339-364。
03.魏晋之际的变法派及其敌对者,《食货月刊》10,7(1980),页7-28。
04.颜之推──文化的理想主义者,《一位父亲的叮咛》(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1),页7-49。
05.颜之推的治学──佛学在颜氏思想中比重的重要探讨,《一位父亲的叮咛》(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1),页228-244。
06.使民无讼、朴作教刑──帝制中国的德治与法治思想,《中国文化新论‧思想篇(一):理想与现实》(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页157-208。
07.从役物到顺化──自然思想的分析,《中国文化新论‧思想篇(二):天道与人道》(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页329-372。
08.宋应星的社会思想,《益世杂志》17(1982),页14-17。
09.唐代通才型官僚体系之初步考察──太常卿、少卿人物的任官分析,《第二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83),页89-122。
10.唐代後期(756-893)户部侍郎人物的任官分析,《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4,2(1983),页157-181。
11.唐代财经专家之分析──兼论唐代士大夫的阶级意识与理财观念,《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4,4(1983),页157-223。
12.唐代前期非常支出的筹措及其回响,《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6,1(1985),页137-213。
13.唐代前期财政决断权的转移及户尚选拔问题,《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6,2(1985),页329-357。
14.裴松之历史评论的思想根源──兼论尊经传统的回应,《中国历史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页493-517。
15.唐代彭城刘氏宗族团体之研究,《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3,3(1993),页571-638。
16.中晚唐藩镇文职幕僚职位的探讨──以徐州节度区为例,《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页1237-1271。
17.沈约(441-513)的思想──结合历史评论与社会评论,《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2(1994),页15-29。
18.从造像铭记论五至六世纪北朝乡民社会意识,《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3(1995),页97-131。
19.台湾鲁凯人反水库运动的文化政治意涵,《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4(1996),页247-261。
20.台湾青少年认同文化的形塑──对五所中学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之分析,《思与言》34,3(1996),页113-146。
21.从在室女墓志看唐宋性别意识的演进,《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5(1997),页15-42。
22.一次没有宣言的改革──唐玄宗朝的政治与文化,《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46(1997),页73-108。
23.从男性书写材料看三至七世纪女性的社会形象塑摸,《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6(1998),页1-42。
24.欠缺对话的学术社群文化──二十世纪石刻史料与中国中古史的建构,1935-1997,《中华民国史专题论文集第四届讨论会》(台北:国史馆,1998),页335-408。
25.地方军事化对唐代後期淮北地区政治与社会的冲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7(1999),页17-54。
26.墓志史料与日常生活史,《古今论衡》3(1999),页19-32。
27.法官与政治威权:中古三法司联合审案制下的实际权力运作(514-755),《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
28(2000),页1-67。 28.唐後期河北特区化过程中的抗争文化逻辑──兼论唐廷与河北为扈从主义关系说,《中华民国史专题论文集第五届讨论会》(台北:国史馆,2000),页397-458。
29.六至八世纪中国法律知识的建构及其相关的文化和权力问题,《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9(2001),页1-71。
30.台湾史学界的後现代状况,《汉学研究通讯》21,1(2002.2)。
31.以笔代剑:後殖民的国族认同困境──解析张深切晚年自传,《二十世纪台湾新文化运动与国家建构研讨会论文集》(2002)。
32.小村落见证日本殖民台湾:解析张文环《滚地郎》,《二十世纪台湾历史与人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33.台湾史学界的後现代状况,《汉学研究通讯》21,1(2002),页6-10。
34.七世纪中国皇权体制下的司法抗争文化,《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报》30(2002),页1-38。
35.极权体制下五四之子的生命出路:回应赖(诚斌)、丁(兴祥)两位大作,《辅大应用心理研究》16(2002),页41-45。
36.征服情海:试掘一口情欲的老井,收载熊秉贞主编,《欲掩弥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私」与「情」》(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3),「公义篇」导论(一)。
37.欲望之河--唐代情、义边界的建构和逾越,收载《欲掩弥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私」与「情」》
38.景物寄情:唐宋庭园的文化与政治,收载熊秉贞主编,《睹物思人》(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
书评
1.评雷家骥的《李靖》,《幼狮月刊》53,10(1981),页33-35。
2.评韦政通主编《中国哲学辞典大全》,《汉学研究》1,2(1983),页713-720。
3.评Mona Ozouf《节庆与法国大革命》,《新史学》5,1(1994),页163-167。
4.评Kurt Vonnegut Jr.《冠军的早餐》──真实与虚幻之间,《冯内果作品集》8(台北:麦田出版社,1994),页13-18。
5.评Ronald J. Grele《声音的层层封套:口述历史的艺术》,《新史学》6,3(1995),页207-215。
6.评A. J. P. Taylor《革命与革命者》──攻占电视论坛的历史学,收载李宛蓉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1996),页3-21。
7.评E. J. Hobsbawm《极端的年代,1914-1991》──跨越国界、拥抱俗众的大历史叙述,收载郑明萱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1996),页ix-xvii。
8.评Keith Jenkins《历史的再思考》──後现代历史学指南,收载贾士蘅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1996),页7-36。
9.评Charles Tilly《法国人民抗争史》──历史学家应该汗颜,收载刘絮恺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1999),页ix-xvii。
10.评Charles de Gaulle《剑锋》(台北:猫头鹰出版社,2000),收载《明日报》2000.4.10 首页阅读拦。
11.评Volker R. Berghahn《旧欧洲的没落》(台北:麦田出版社,2000),收载《明日报》2000.8.10 首页阅读栏。
12.这一次历史,总算有了女人和小孩──评Lawrence Stone《英国十六至十八世纪的家庭‧性与婚姻》,收载刁筱华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0),页xi-xviii。
13.评Natulie Z. Davis《马丹‧盖赫返乡记》,收载《明日报》2000.11.21首页阅读栏。
14.评Louise Levathes《当中国称霸海上》──只见训诂名物、不见人物神采,收载《中央日报‧阅读与出版》2001.1.15。
15.评Emmanuel Le Roy Larie《蒙大犹》──法国史学旋风登陆台湾,收载《中央日报‧副刊》2001.7.16。
16.评Emmanuel Le Roy Larie《蒙大犹》──滴水测海:树立由口供治史的新典范,收载许明龙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页ix-xix。
17.评Natulie Z. Davis《档案里的虚构》──一位左翼、犹太族裔女历史学家的奋斗,收载杨逸鸿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页x-xix。
18.评Lynn Hunt《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克莱欧女神救活了历史学,收载郑明宣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页11-20。
19.评Lynn Hunt主编《新文化史》──与文学共枕的历史学:历史不是社会科学的婢女却是文学的朋友,收载江政宽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9-15。
20.评Peter Burke, 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梁启超,你安息吧!,收载江政宽中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页7-16。
21.评Carl E. Schorske, Fin-De-Siecle Viena: Politics and Culture:一页民主崩盘的痛史,收载黄煜文中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页9-19。
22.评Eric Wolf, 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台湾命运与资本主义,收载贾士蘅中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页7-14。
23.评Peter Burke, 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 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台湾知识产能低落的原因,收载贾士蘅中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页7-14。
24.评Raymond Jones, France and the Cult of the Sacred Heart:历史教你如何参观一所教堂,收载贾士蘅中译本(台北:麦田出板社,2003),页9-16。
25.获窥法国史学殿堂的一扇窗,收载Jean Lec(尚‧勒狄克)著,林铮译,《史家与时间》(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页iii-viii。 1.战后台湾的中国传统发明──以武侠小说中医疗知识的建构为列,发表于「疾病的历史」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0.6.16-18)。
2.欲望之河──唐代情、义边界的建构和逾越,发表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私』与『情』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汉学研究中心主办,2001.8.20-22,预订2002出版)。
3.唐宋时代菁英人士景物寄情文化之样态,发表于「景物与人事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会主办,2002.1.9-10)(台北:麦田出版社)。
4.边缘学门的奋战:象牙塔外与妖风小庙内,发表于「人文社会学术的《文化转向》会议」(文化研究学会主办,2002.1.11-12)(2002,出版中)。 1.性别、政治与集体心态:中国新文化史(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
2.文化与权力:台湾新文化史(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 1.李树桐先生的唐史研究,《中国唐代学会会刊》2(1991),页1-9。
2.台、日历史教科书争议──国家论的迷惘,《日本文摘》8(1997),页128-132。
3.两岸三地新世代的新历史观──重画文化政治的权力版图,《中央日报(第19版)》,1999.5.19。